首页 / 技术领域 / 光致发光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41 一种光致发光夹层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201410208093.7 2014-05-16 CN103978750A 2014-08-13 李凌云; 林军; 郑国新; 陈龙英; 周忠华
发明涉及光功能玻璃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光致发光夹层玻璃,包括第一玻璃基板、第二玻璃基板和夹在所述第一玻璃基板与第二玻璃基板之间的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具有朝向相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从所述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开始向中间层的内部分散有无机化合物荧光粉体,分散浓度从所述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开始向中间层的内部逐渐减小。优点在于:光致发光效果良好和可见光透过率高。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上述光致发光夹层玻璃的制备方法。
142 具有远置光致发光转换层的LED白光源 CN201280009161.6 2012-01-23 CN103380327A 2013-10-30 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维奇·尤勒斯科
发明涉及白光源,基于具有远置荧光粉转换层的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本发明的课题:一种包括散热基座发光二极管灯具,散热基座有辐射光出射孔,发光二极管固定于该孔的边缘,辐射光转换层(以一层凹面的荧光粉材料的形式)设置在远离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的位置,荧光粉材料层的空腔朝向发光二极管和该出射孔。当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初级辐射光入射在该转换层的表面上时,反射的初级辐射光和荧光粉材料的二级辐射光混合从而形成白光,从散热基座上的出射孔射出,与此同时,穿透转换层的初级辐射光和荧光粉材料的二级辐射光混合从而形成白光,从荧光粉材料层射出。该转换层的凹面可以是被截短的回转椭面,尤其是球面或者抛物面,其主轴垂直于散热基座上的出射孔的平面,其凹面也可以是被该出射孔平面截短的圆柱面。
143 光致发光测量工具和相关方法 CN201180043029.2 2011-08-01 CN103080731A 2013-05-01 阿诺德·阿莱林克; 道格拉斯·贝肯; 边雅敏·布鲁尔; 约翰·克里斯特安森; 艾瑞尔·米尔斯坦恩; 艾威尼尔·瑞杰夫; 伊格尔·桑金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探测半导体材料的电子结构的光致发光测量工具以及相关方法和测量系统。所述工具或系统可以集成到光伏模制造工艺中。
144 一种能光致发光的动物 CN201210176334.5 2012-05-15 CN102690510A 2012-09-26 刘庆
发明涉及一种能光致发光的动物标,在激发光停止照射后仍能够持续发光的动物耳标,不消耗电能,能把吸收的自然光储存起来,在较暗的环境中呈现出明亮可辨的可见光,具有照明功能,便于夜间标示动物。该动物耳标具有利用阳光或灯光储光,夜晚或在黑暗处发光的特点。无需借助其它光源能够辨析耳标上的文字或者图案等记号。该耳标设计先进、新颖、方便、功能性强。
145 深紫外激光光致发光光谱 CN201110087894.9 2011-04-08 CN102213617A 2011-10-12 金鹏; 王占国
一种深紫外激光光致发光光谱仪,包括:一全固态深紫外激光器;一真空样品室与全固态深紫外激光器连接;一真空单色仪与真空样品室连接;一第一真空维持系统与真空样品室连接;一第二真空维持系统与真空单色仪连接;一低温系统和控温装置与真空样品室通过法兰连接;一样品架三维调整装置与真空样品室连接;一稳态发射谱探测系统与真空单色仪连接;一时间分辨光谱探测系统与真空单色仪连接;一真空泄漏安全系统的第一、第二控制端与第一真空维持系统连接,第三、第四控制端与第二真空维持系统连接,第五控制端与低温系统和控温装置连接;一计算机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真空泄漏安全系统、真空单色仪、低温系统和控温装置、样品架三维调整装置、稳态发射谱探测系统和时间分辨光谱探测系统。
146 改进的颜色转换光致发光 CN200580016040.4 2005-05-18 CN1957058B 2011-04-13 杨迈之; 约翰·韦斯利·莫尔; 阿卜杜勒·M·纳库尔; 郑大元; 大卫·欧文; 吴兴炜; 詹姆斯·亚历山大·罗伯特·斯泰尔斯; 文森特·约瑟夫·阿尔弗雷德·普列塞
一种改进的颜色转换光致发光膜,其用蓝光激发时,在可见光谱的红色至绿色部分提供可见光发射。本发明的颜色转换光致发光膜可图案化,并具有改进的发光效率稳定性,适用于电致发光显示器。该膜包含透明的UV可固化树脂和不吸收蓝光的光敏引发剂的混合物;以及荧光颜料粒子,其中颜料粒子和可固化树脂的一种或两种任选地加入分子添加剂。将混合物丝网印刷在衬底上而形成膜,并进行UV固化。
147 用于光伏组件的光致发光背板 CN200880122708.7 2008-12-30 CN101911306A 2010-12-08 玛丽娜·塔姆申科; 大卫·威廉·埃维森; 弗兰克·安东尼·曼纳里诺; 赛缪尔·林
发明提供了用于光伏组件的保护性背板。该背板能够吸收大范围的太阳波长(UV、IR和可见光)并且以光子的形式将吸收的太阳辐射重发射,其中该光子的能量等于或高于相应半导体的频带隙能量。该背板能够被用在各种应用中,包括用在光伏装置中。
148 光致发光组合物和光源装置 CN200710092381.0 2007-03-09 CN101033399B 2010-08-11 五十岚崇裕; 楠木常夫
磷光发光组合物包括组成表示为SrxBa2-xSiO4:Eu、其中0≤x≤2的磷光体和加入磷光体中的镁盐。该组合物具有这样的激发光谱,即(在440nm波长的强度/在360nm波长的强度)的值为0.82至0.85。
149 光致发光的绿色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CN200610045939.5 2006-03-02 CN100509999C 2009-07-08 肖林久; 贺明睿
新型光致发光的绿色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荧光粉是稀土铽激活的酸盐绿色荧光粉,表达式为:M1-XAl12O19∶Tb3+X其中M为Ba2+,Sr2+和Ca2+,式中0.005≤X≤0.06。荧光粉的制备方法采用两种制法:(1)固相法:按原料质量的1-5%计算将化铽、氧化铝、酸钡和氧化研磨均匀,焙烧2h以上制得绿色荧光粉;(2)溶胶—凝胶法:依次将碳酸钡、硝酸铝和稀土硝酸盐溶于柠檬酸溶液,放入浴锅中加热、搅拌,直至成胶,将凝胶干燥至膨松的黑色粉末,研磨后,将干粉在高温下焙烧制得样品。制得的荧光粉余辉时间短且发光强度、发光效率高,粒度小而均匀。
150 制备防滑的光致发光的装置的方法 CN200480031944.X 2004-10-28 CN100496769C 2009-06-10 朱利安·马克·沃森
一种制备防滑的光致发光的装置的方法,包括将第一和第二粉末状成分分发到各自的凹部(8,13)中,该凹部在例如金属条的基片(7)加以提供。第一粉末状成分包括树脂和增强摩擦材料,第二粉末状成分包括树脂和光致发光的颜料。粉末状成分接着被加热(4)以熔融树脂并将其粘结在各自的凹部(8,13)的表面。在第一和第二凹部(8,13)之间形成沟槽(15),该沟槽用于接收从邻近凹部溅出的第一和第二成分的痕量。
151 多色光致发光玻璃纤维的制备方法 CN200710007890.9 2007-01-21 CN101224950A 2008-07-23 常树岚; 李亮
发明提供了一种以上多色光致发光玻璃纤维的制备方法。由5-15%自制的MmA2nB2pO(m+3n+3p):xRE(0=m=4,0=n=3,1=p=6;0.01=x=0.3;A=Al、La与RE=除镥外的镧系稀土离子中的两种以上)系列发光粉体材料与85-95%成纤玻璃原料(SiO2、Al2O3、B2O3、La2O3、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化合物中的多种)混合,经熔融、均化、退火等工艺拉制而成。制得540~680nm范围内的一种波长发射或激发条件不同发射波长不同的光致发光玻璃纤维。直径20~300μm、短余辉10~1000ms,低析晶,可用于高端领域和极端环境可控制的光致发光器件。
152 光致发光感应物及使用方法 CN200680021750.0 2006-04-28 CN101198672A 2008-06-11 安德鲁·A·伯恩斯; 埃里克·赫茨; 塔拉·C·泽戴科; 乌尔里希·魏斯纳
发明涉及包含基的核及至少一种光致发光染料的感应颗粒。该氧化硅基的核可包含多个孔,而该至少一种光致发光染料可包括对其环境和分析物不敏感的参比染料以及对所述环境或分析物敏感的感应染料。该感应颗粒可用来在体内或体外感测生物或非生物系统中未知环境状态或分析物。
153 一种光致发光晶体材料多磷酸钠铈 CN200610071384.1 2006-03-24 CN101041777A 2007-09-26 朱静; 程文旦; 龚亚京; 张浩; 吴东升; 童华南; 赵丹
一种光致发光晶体材料多磷酸钠铈,属于单斜晶系,其空间群为P21/n,a=7.24,b=13.23,c=10.00,β=90.4°,V=958.13。采用高温固相方法合成。从其荧光光谱(紫外光激发波长为260nm)得知在314和328nm附近存在二个紫外区强发射峰。对328nm的荧光强度衰减情况进行了分析,在260nm激发光下测定平均寿命为17.5ns。该晶体可作为紫外光源材料,用于多种发光器件以及固体激光器
154 改进的颜色转换光致发光 CN200580016040.4 2005-05-18 CN1957058A 2007-05-02 杨迈之; 约翰·韦斯利·莫尔; 阿卜杜勒·M·纳库尔; 郑大元; 大卫·欧文; 吴兴炜; 詹姆斯·亚历山大·罗伯特·斯泰尔斯; 文森特·约瑟夫·阿尔弗雷德·普列塞
一种改进的颜色转换光致发光膜,其用蓝光激发时,在可见光谱的红色至绿色部分提供可见光发射。本发明的颜色转换光致发光膜可图案化,并具有改进的发光效率稳定性,适用于电致发光显示器。该膜包含透明的UV可固化树脂和不吸收蓝光的光敏引发剂的混合物;以及荧光颜料粒子,其中颜料粒子和可固化树脂的一种或两种任选地加入分子添加剂。将混合物丝网印刷在衬底上而形成膜,并进行UV固化。
155 酸盐蓝色光致发光材料制备法 CN200510122252.2 2005-12-09 CN1793284A 2006-06-28 王达健; 李岚; 王继磊
发明提供一种酸盐蓝色光致发光材料制备法的气溶胶制备方法,属发光材料技术领域。该方法的特征是采用纳米尺度的化硅颗粒作为预埋晶种,用弱酸进行胶溶,并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与锶、镁、铕和镝的化合物按计量比一起配成均匀溶液后雾化,使液滴内的在飞行过程中蒸发,形成组分分布均匀的球形干凝胶颗粒。该凝胶颗粒进行还原热分解,即可得到硅酸盐蓝色光致发光长余辉材料。本方法组合液相法、溶胶-凝胶法和喷雾热分解法的优点,发光材料为几个微米大小的疏松颗粒,不需球磨处理,余辉时间16小时以上,适合规模化生产。
156 光致发光荧光粉的包覆处理方法 CN200310122214.8 2003-12-12 CN1626614A 2005-06-15 王育华; 李峰
发明公开一种对于无机光致发光,如Ba1-xMxMgAl10O17:Eu2+类,的荧光粉进行表面包覆处理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是用溶胶—凝胶法进行包覆处理,再将体系干燥后进行焙烧处理。本发明推荐的溶胶—凝胶处理体系为:金属醇盐或金属醋酸盐,醇类和三氟乙酸,,以及质量比为0.2%~0.6%的无机光致发光荧光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方法对设备和工艺过程的要求不高,生产成本较低,操作相对简单,能形成致密牢固,并且均匀的包覆层。
157 红光光致发光无机发光材料 CN02822656.9 2002-11-14 CN1585812A 2005-02-23 Y·田; D·扎连芭; I·G·希尔
发明公开了一种掺杂铕和卤化物的发红光的锶-硫化物的无机发光材料。通过组合其不可溶解的硫酸盐、添加铕作为活化剂、在硫化氢中锻烧来形成相应的硫化物、添加卤化物作为共活化剂、并在氮气中锻烧来制得这些无机发光材料。所得的无机发光材料能用在各种电场致发光器件中,产生彩色光或白光。
158 一种光致发光晶体材料酸锶锂 CN02153059.9 2002-12-02 CN1504535A 2004-06-16 王海侠; 程文旦; 张浩; 陈达贵; 吴东升
一种光致发光晶体材料酸锶锂,属于单斜晶系,其空间群为P2(1)/n a=6.4800 b=6.6800 c=6.8400 β=109.410°V=279.25()3。采用熔盐法从助熔剂熔体中生长单晶,以Li2CO3、H3BO3作助熔剂,将原料和助熔剂用正己烷混匀后置于铂坩锅里,在生长炉中加热至熔融,并在1083K恒温1~2天,然后以每小时0~2℃的速度降至573K,最后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一定尺寸的硼酸锶锂单晶。该晶体材料用于小型高功率蓝绿固体激光器中。
159 吸收归一化光致发光激发光谱 CN01130186.4 2001-12-30 CN1126951C 2003-11-05 赖天树; 林位株
发明涉及一种光学仪器,是一种光致发光激发光谱仪。该光谱仪由连续光谱点光源、激发单色仪、宽光谱带低反射分束镜、样品架、光电转换探测器、样品发光收集透镜和发光色散单色仪等元件组成,可以实现一种新的激发光谱-吸收归一化光致发光激发光谱(ANPLES光谱)测量。这种光谱直接反映被激发能级到被探测发光的初始能级的能量转移效率,是一种直接实验测量发光初始态能级的有工具。非掺杂GaN薄模的黄光发射的实验结果表明了本方案的优异的效果。ANPLES光谱仪还具有吸收/透射光谱仪和发光光谱仪的功能,可以替代这两种传统的光谱仪。
160 吸收归一化光致发光激发光谱 CN01130186.4 2001-12-30 CN1360206A 2002-07-24 赖天树; 林位株
发明涉及一种光学仪器,是一种光致发光激发光谱仪。该光谱仪由连续光谱点光源、激发单色仪、宽光谱带低反射分束镜、样品架、光电转换探测器、样品发光收集透镜和发光色散单色仪等元件组成,可以实现一种新的激发光谱—吸收归一化光致发光激发光谱(ANPLES光谱)测量。这种光谱直接反映被激发能级到被探测发光的初始能级的能量转移效率,是一种直接实验测量发光初始态能级的有工具。非掺杂GaN薄模的黄光发射的实验结果表明了本方案的优异的效果。ANPLES光谱仪还具有吸收/透射光谱仪和发光光谱仪的功能,可以替代这两种传统的光谱仪。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