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布儒斯特角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81 四倍频激光脉冲产生装置及其方法 CN202311571193.1 2023-11-23 CN117438876A 2024-01-23 赵裕兴; 李立卫
发明涉及四倍频激光脉冲产生装置及方法,红外激光器的输出光路上依次布置有透镜一和二倍频晶体,二倍频晶体的输出光路上依次布置有透镜二和四倍频晶体,四倍频晶体安装于一维运动平台上,四倍频晶体的输出光路上布置光斑整形系统,光斑整形系统包括沿光路依次布置的透镜三、柱面镜一以及柱面镜二。四倍频晶体输出端面采用布儒斯特切割以及对四倍频晶体损伤点进行换点方式,延长晶体使用寿命;通过对四倍频晶体高温控制,改善深紫外晶体易潮解问题;通过光学整形系统提升激光器输出光斑圆度。
182 一种动态调控导模共振滤波器反射光谱带宽大小的方法 CN201610330839.0 2016-05-18 CN105759332B 2018-04-13 桑田; 王跃科; 李俊浪; 周健宇; 王睿
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调控导模共振滤波器反射光谱带宽大小的方法,属于光通信与微机电系统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耦合光栅由带二分之一虚设层厚度的、等同的、上下堆叠的双光栅构成,针对TM偏振入射光在布儒斯特附近,通过控制两光栅间微/纳米级的相对横移改变结构电磁场分布,实现对导模共振滤波器光谱带宽大小的连续调控。在光栅发生横移过程中,两光栅之间的相对横移引起的峰值波长漂移现象不明显,反射光谱带宽大小却变化显著,两光栅发生相对横移时滤波器保持优良的抗反射滤波特性。通过微调入射角,可以补偿因两光栅相对横移导致的反射峰值漂移。
183 一种半导体激光浦的棱镜扩束的固体板条激光器 CN200610026870.1 2006-05-25 CN1885643A 2006-12-27 夏金安; 王又良; 张同; 杨光中; 张伟; 崔瑛; 朱立汀
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激光浦的棱镜扩束的固体板条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激光晶体的泵浦采用了具有转向的光导体,使得泵浦光进入激光晶体时从晶体的大面入射,入射光多次通过激光晶体,被晶体充分吸收,同时在晶体的大面上实现均匀泵浦,而半导体激光的入射方向灵活布置。激光晶体可以是长方体结构,也可以是具有布儒斯特角的板条结构。激光晶体的冷却则通过由导热系数高的材料制造成的且厚度合理的光导体和微通道散热器予以实现。此种泵浦方式与能解决模式匹配的棱镜扩束谐振腔结合,可实现高效率、大功率、高光束质量的激光输出。
184 一种氟化氢激光器光栅非稳腔的调节装置 CN201410720014.0 2014-12-02 CN105720471A 2016-06-29 王元虎; 多丽萍; 金玉奇; 唐书凯; 李国富; 于海军; 李留成; 汪健; 曹靖; 康元福
发明涉及一种氟化氢激光器光栅非稳腔的调节装置,该装置包括氦氖激光器、半导体导引光激光器、窄带滤光片、光阑、偏振器、半波片、全反射镜、闪耀光栅、四分之一、布儒斯特片、凸面反射镜、离轴聚焦反射镜、剪切干涉仪、三维电移台、电动旋转台、五维电移台。利用闪耀光栅对氟化氢激光一级衍射度与导引激光四级衍射角度相同、闪耀光栅对不同波长激光的零级衍射角度相同的特点,使用半导体导引激光对氟化氢激光器的谐振腔进行调节。其调节简单有效,能够实现光栅选线氟化氢激光器谐振腔的精密调节。
185 一种快速实现激光输出偏振状态改变的装置 CN201821325256.X 2018-08-16 CN208508233U 2019-02-15 王培峰; 石朝辉; 王儒琦; 李尚波; 程秀龙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实现激光输出偏振状态改变的装置,包括起偏器件本体,起偏器件本体包括底座和光学基片/偏振片,底座的顶部为布儒斯特,光学基片/偏振片设置在布儒斯特角的两侧坡面腔内,底座的底面与侧面均能与装置基座上表面平行,底座两端对称设置有侧翼,侧翼上设置有贯穿侧翼的安装孔A,底座沿宽度设置有贯穿底部的安装孔B,起偏器件本体通过安装孔A和安装孔B与装置基座上表面固定,结构简单,并且可以快速实现激光输出时偏振状态的改变。
186 一种光学部分起偏器 CN200910112119.7 2009-06-24 CN101587202B 2012-05-30 吴砺; 凌吉武; 贺坤; 余洪瑞; 陈卫民
发明涉及激光领域,尤其涉及光学起偏器领域。本发明的光学原理是采用两个折射率相同的同一种光学材料制作楔晶体对,楔角晶体相对斜面上折射率不同的光学材料膜层,楔角晶体对之间通过光胶或深化光胶构成单一整。其竖直通光面与中间斜面的光胶膜构成布儒斯特角θ,从而构成对P分量偏振光完全透射对S分量偏振光部分反射的平片型的部分起偏器。本发明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具有光学结构易于实现,光损耗较小,抗损伤阈值较高,并且适用于制作激光腔中尤其是微片式激光器中的起偏器,可以实现与其他光学晶体或者光学器件的高效整合。
187 电磁波吸收材料、装置及波导器件 CN202111477356.0 2021-12-06 CN116234278A 2023-06-06 罗杰; 范辉颖
发明涉及一种电磁波吸收材料、装置及波导器件。电磁波吸收材料包括基底,具有电磁波射入面;多个吸波材料,设于基底内并沿至少一条预设轴线倾斜排布;且沿预设轴线,相邻两个吸波材料之间的间距小于入射电磁波的波长,每个吸波材料的厚度小于该间距;减反材料,设于电磁波射入面;并且,每个所述吸波材料在对应的吸收倾加减预设角度的范围内相对于所述预设轴线倾斜设置,以吸收电磁波。上述电磁波吸收材料突破了原本布儒斯特角下实现电磁波完美吸收的限制,拓宽了电磁波吸收材料在工程上的应用范围。
188 一种动态调控导模共振滤波器反射光谱带宽大小的方法 CN201610330839.0 2016-05-18 CN105759332A 2016-07-13 桑田; 王跃科; 李俊浪; 周健宇; 王睿
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调控导模共振滤波器反射光谱带宽大小的方法,属于光通信与微机电系统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耦合光栅由带二分之一虚设层厚度的、等同的、上下堆叠的双光栅构成,针对TM偏振入射光在布儒斯特附近,通过控制两光栅间微/纳米级的相对横移改变结构电磁场分布,实现对导模共振滤波器光谱带宽大小的连续调控。在光栅发生横移过程中,两光栅之间的相对横移引起的峰值波长漂移现象不明显,反射光谱带宽大小却变化显著,两光栅发生相对横移时滤波器保持优良的抗反射滤波特性。通过微调入射角,可以补偿因两光栅相对横移导致的反射峰值漂移。
189 一种氟化氢激光器光栅非稳腔的调节装置 CN201410720014.0 2014-12-02 CN105720471B 2018-11-02 王元虎; 多丽萍; 金玉奇; 唐书凯; 李国富; 于海军; 李留成; 汪健; 曹靖; 康元福
发明涉及一种氟化氢激光器光栅非稳腔的调节装置,该装置包括氦氖激光器、半导体导引光激光器、窄带滤光片、光阑、偏振器、半波片、全反射镜、闪耀光栅、四分之一、布儒斯特片、凸面反射镜、离轴聚焦反射镜、剪切干涉仪、三维电移台、电动旋转台、五维电移台。利用闪耀光栅对氟化氢激光一级衍射度与导引激光四级衍射角度相同、闪耀光栅对不同波长激光的零级衍射角度相同的特点,使用半导体导引激光对氟化氢激光器的谐振腔进行调节。其调节简单有效,能够实现光栅选线氟化氢激光器谐振腔的精密调节。
190 一种光学部分起偏器 CN200910112119.7 2009-06-24 CN101587202A 2009-11-25 吴砺; 凌吉武; 贺坤; 余洪瑞; 陈卫民
发明涉及激光领域,尤其涉及光学起偏器领域。本发明的光学原理是采用两个折射率相同的同一种光学材料制作楔晶体对,楔角晶体相对斜面上折射率不同的光学材料膜层,楔角晶体对之间通过光胶或深化光胶构成单一整。其竖直通光面与中间斜面的光胶膜构成布儒斯特角θ,从而构成对P分量偏振光完全透射对S分量偏振光部分反射的平片型的部分起偏器。本发明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具有光学结构易于实现,光损耗较小,抗损伤阈值较高,并且适用于制作激光腔中尤其是微片式激光器中的起偏器,可以实现与其他光学晶体或者光学器件的高效整合。
191 一种基于偏振光消光的成像方法 CN201310312020.8 2013-07-24 CN103345099A 2013-10-09 顾国华; 虞文俊; 钱惟贤; 季尔优; 陈锋; 何伟基; 路东明; 于雪莲; 张闻文; 王坤; 张立广; 冯惟一
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偏振光消光的成像方法,它解决了现有的在饱和光下对目标物体拍照成像清晰度低、不具有实时性的问题。其方法:控制拟被拍照物体到光源和相机连线的夹为两倍的布儒斯特角,在相机镜头的前方设置一个垂直相机光轴的偏振片,通过旋转偏振片,分时拍摄多幅具有不同偏振角度的偏振图像,对偏振图像划定像素点窗口,将窗口内像素点灰度值与值进行比较,选取灰度值大于阀值的像素点个数最小的窗口内像素点融合成像。
192 背光模组 CN200510100540.8 2005-10-20 CN100437281C 2008-11-26 方武红; 蔡明宏
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及至少一光源,该导光板是一平板状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一接收光线的入光面、一与该入光面相交用以导引光线出射的出光面和一与出光面相对的底面,该入光面是一斜面,该入光面和底面的夹和入光面的布儒斯特角的余角相等,该光源设置在导光板入光面侧,该光源和导光板的入光面连线的垂直方向上设置光波转换装置,该光波转换装置可将光源发出光线的S波转换为P波。
193 具有布儒斯特平晶转动装置的双波长双脉冲激光器 CN99202631.8 1999-01-23 CN2363405Y 2000-02-09 谢建平; 王佩林; 是度芳; 王正林; 贺渝龙; 明海; 孙小红; 吴云霞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应用技术。所述激光器包括激光束耦合输出镜,Q开关晶体,可调谐激光晶体,色散棱镜和全反射镜,在激光晶体与色散棱镜间的光路上设有由微型电机及转动头构成的布儒斯特平晶转动装置。转动头高速旋转,从其侧壁两个通孔中分别穿过的激光束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能控制在数十毫秒内。玻璃平晶与激光束成布儒斯特,无反射损耗。激光束通过平晶后仍平行原光束射出,便于光路安排。本激光器能用于检测大气污染程度的差分吸收激光雷达中。
194 一种90°偏转的光学元件、其使用方法及应用 CN201910919156.2 2019-09-26 CN110618480B 2021-04-13 陈静
发明提供了一种90°偏转的光学元件、其使用方法及应用,所述的光学元件包括入射面、反射面和出射面,通过调整入射面、反射面和出射面之间的夹以及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度使得入射光线经光学元件的折射反射作用后光路偏转90°。本发明针对光纤光栅刻写系统中所用光源的特点和技术要求,依据布儒斯特定律和内全反射定律,设计了一款高传输效率、高损伤阈值的90°偏转的光学元件。
195 照明设备 CN201580052660.7 2015-09-28 CN107076401B 2020-10-09 沃尔克·格布勒; 扬·奥利弗·德鲁姆
发明涉及一种照明设备,具有光发生装置(1)和至少一个光波长转换元件(2)以及至少一个光指引件(31,32,33,34,35),其中,该光发生装置(1)和至少一个光指引件设计为产生线性极化的光(5)并将其从不同的方向指引向至少一个光波长转换元件(2),从而使线性极化的光从不同的方向分别以一个入射投射到至少一个光波长转换元件(2)的表面(200)上,所述入射角相应于布儒斯特角(WB),其中,线性极化的光(5)的极化方向平行于其入射面。
196 照明设备 CN201580052660.7 2015-09-28 CN107076401A 2017-08-18 沃尔克·格布勒; 扬·奥利弗·德鲁姆
发明涉及一种照明设备,具有光发生装置(1)和至少一个光波长转换元件(2)以及至少一个光指引件(31,32,33,34,35),其中,该光发生装置(1)和至少一个光指引件(2)设计为产生线性极化的光(5)并将其从不同的方向指引向至少一个光波长转换元件(2),从而使线性极化的光从不同的方向分别以一个入射投射到至少一个光波长转换元件(2)的表面(2009上,所述入射角相应于布儒斯特角(WB),其中,线性极化的光(5)的极化方向平行于其入射面。
197 一种电光调Q激光谐振腔 CN200910272682.0 2009-11-06 CN101719626B 2011-01-19 齐丽君; 朱长虹; 朱晓; 朱广志; 郭飞
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光调Q激光谐振腔,包括依次位于同一光路上的激光介质、电光调Q晶体和输出镜,激光介质的外端的端面上有激光波长的高反膜层和对浦光波长高透的膜层,泵浦源采用侧面或端面泵浦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光调Q晶体靠近激光介质的通光面为切割面,该切割面上镀有增透膜层,电光调Q晶体远离激光介质的通光面与所述切割面的夹等于α或90°-α,其中,α=90°-arctg(n),n为电光调Q晶体的折射率。电光调Q谐振腔内不需要插入布儒斯特起偏镜,减小了插入损耗,提高光学机械稳定性,缩短激光谐振腔长度。该自偏振电光调Q晶体可以是所有用于横向电光效应的电光调Q晶体,如BBO、RTP、LN等。谐振腔内只存在一种偏振状态,特别适合电光调Q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起到将电光调Q晶体和布儒斯特镜合二为一的作用。
198 一种电光调Q激光谐振腔 CN200910272682.0 2009-11-06 CN101719626A 2010-06-02 齐丽君; 朱长虹; 朱晓; 朱广志; 郭飞
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光调Q激光谐振腔,包括依次位于同一光路上的激光介质、电光调Q晶体和输出镜,激光介质的外端的端面上有激光波长的高反膜层和对浦光波长高透的膜层,泵浦源采用侧面或端面泵浦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光调Q晶体靠近激光介质的通光面为切割面,该切割面上镀有增透膜层,电光调Q晶体远离激光介质的通光面与所述切割面的夹等于α或90°-α,其中,α=90°-arctg(n),n为电光调Q晶体的折射率。电光调Q谐振腔内不需要插入布儒斯特起偏镜,减小了插入损耗,提高光学机械稳定性,缩短激光谐振腔长度。该自偏振电光调Q晶体可以是所有用于横向电光效应的电光调Q晶体,如BBO、RTP、LN等。谐振腔内只存在一种偏振状态,特别适合电光调Q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起到将电光调Q晶体和布儒斯特镜合二为一的作用。
199 一种基于偏振光消光的成像方法 CN201310312020.8 2013-07-24 CN103345099B 2016-03-23 顾国华; 虞文俊; 钱惟贤; 季尔优; 陈锋; 何伟基; 路东明; 于雪莲; 张闻文; 王坤; 张立广; 冯惟一
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偏振光消光的成像方法,它解决了现有的在饱和光下对目标物体拍照成像清晰度低、不具有实时性的问题。其方法:控制拟被拍照物体到光源和相机连线的夹为两倍的布儒斯特角,在相机镜头的前方设置一个垂直相机光轴的偏振片,通过旋转偏振片,分时拍摄多幅具有不同偏振角度的偏振图像,对偏振图像划定像素点窗口,将窗口内像素点灰度值与值进行比较,选取灰度值大于阀值的像素点个数最小的窗口内像素点融合成像。
200 一种90°偏转的光学元件、其使用方法及应用 CN201910919156.2 2019-09-26 CN110618480A 2019-12-27 陈静
发明提供了一种90°偏转的光学元件、其使用方法及应用,所述的光学元件包括入射面、反射面和出射面,通过调整入射面、反射面和出射面之间的夹以及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度使得入射光线经光学元件的折射反射作用后光路偏转90°。本发明针对光纤光栅刻写系统中所用光源的特点和技术要求,依据布儒斯特定律和内全反射定律,设计了一款高传输效率、高损伤阈值的90°偏转的光学元件。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