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 CN200880021184.2 2008-06-13 CN101688963B 2012-02-29 寺田浩敏; 田边浩
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200)具备:具有保持固体浸没透镜(6)的透镜保持部(60)的保持器主体(8)和用于将该保持器主体(8)安装于物镜(21)的前端部的物镜插座(9)。固体浸没透镜(6)相对于透镜保持部(60)不固定并在自由的状态下被保持。在物镜插座(9),安装有使保持器主体(8)振动的振动发生部(120)。振动发生部(120)具有保持于达保持部件(130)的振动马达(140),在该振动马达(140)的输出轴(141),安装有在重量上偏向的构造的重物(142)。在振动发生部(120)发生的振动经由物镜插座(9)和保持器主体(8)而传播至固体浸没透镜(6)。于是,实现了能够提高固体浸没透镜和观察对象物之间的紧贴性的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
2 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 CN200880021184.2 2008-06-13 CN101688963A 2010-03-31 寺田浩敏; 田边浩
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200)具备:具有保持固体浸没透镜(6)的透镜保持部(60)的保持器主体(8)和用于将该保持器主体(8)安装于物镜(21)的前端部的物镜插座(9)。固体浸没透镜(6)相对于透镜保持部(60)不固定并在自由的状态下被保持。在物镜插座(9),安装有使保持器主体(8)振动的振动发生部(120)。振动发生部(120)具有保持于达保持部件(130)的振动马达(140),在该振动马达(140)的输出轴(141),安装有在重量上偏向的构造的重物(142)。在振动发生部(120)发生的振动经由物镜插座(9)和保持器主体(8)而传播至固体浸没透镜(6)。于是,实现了能够提高固体浸没透镜和观察对象物之间的紧贴性的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
3 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 CN200480032468.3 2004-10-28 CN100380153C 2008-04-09 田边浩; 荒田育男; 寺田浩敏
发明,形成具备在使固体浸没透镜3的底面通过开口9b向下方突出的状态下在自重方向上支撑该固体浸没透镜3的保持器9的构成。由此,固体浸没透镜3被载置于观察对象物时,形成固体浸没透镜3被该观察对象物抬起的状态,形成相对于保持器9自由的状态。而且,此时,不会在观察对象物上施加过度的压,并且,固体浸没透镜3紧密地密合于观察对象物,同时,保持器9侧或观察对象物侧的温度漂移相对于对方侧被隔断而消除温度漂移造成的影响。由此,可获得不会对观察对象物造成损伤、并且可进行高精度的观察的固体浸没透镜。
4 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 CN200480032468.3 2004-10-28 CN1875306A 2006-12-06 田边浩; 荒田育男; 寺田浩敏
发明,形成具备在使固体浸没透镜3的底面通过开口9b向下方突出的状态下在自重方向上支撑该固体浸没透镜3的保持器9的构成。由此,固体浸没透镜3被载置于观察对象物时,形成固体浸没透镜3被该观察对象物抬起的状态,形成相对于保持器9自由的状态。而且,此时,不会在观察对象物上施加过度的压,并且,固体浸没透镜3紧密地密合于观察对象物,同时,保持器9侧或观察对象物侧的温度漂移相对于对方侧被隔断而消除温度漂移造成的影响。由此,可获得不会对观察对象物造成损伤、并且可进行高精度的观察的固体浸没透镜。
5 固体浸没透镜以及制造该固体浸没透镜的方法 CN200510109635.6 2005-09-14 CN1770285A 2006-05-10 篠田昌孝
突起部分设置在固体浸没透镜的物镜侧上以向光学记录介质突出,平差异部分或凹陷部分至少设置在部分突出部分上。然后,提供一种用于令人满意地保持透镜保持件的粘结状态的固体浸没透镜、使用这种固体浸没透镜的聚焦透镜、光拾取装置、光学记录和再生装置和形成固体浸没透镜的方法。
6 固体浸没透镜以及制造该固体浸没透镜的方法 CN200510109635.6 2005-09-14 CN100359578C 2008-01-02 篠田昌孝
突起部分设置在固体浸没透镜的物镜侧上以向光学记录介质突出,平差异部分或凹陷部分至少设置在部分突出部分上。然后,提供一种用于令人满意地保持透镜保持件的粘结状态的固体浸没透镜、使用这种固体浸没透镜的聚焦透镜、光拾取装置、光学记录和再生装置和形成固体浸没透镜的方法。
7 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及图像取得装置 CN201580051416.9 2015-09-24 CN107076957B 2019-06-25 寺田浩敏; 荒田育男; 活洲政敬
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8)具备:第1构件(70),其具有以球面部(6a)的一部分向物镜(21)侧突出的方式将球面部(6a)配置于内部的第1开口(71);及第2构件(80),其具有以抵接面(6f)向与物镜(21)侧相反侧突出的方式将抵接部(6d)配置于内部的第2开口(87)。第1构件(70)具有配置于第1开口(71)的物镜(21)侧的3个板构件(93)。在3个板构件(93)的各个,设置有构成为能够与球面部(6a)接触的突出部(73)。
8 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及图像取得装置 CN201580051469.0 2015-09-24 CN106796337B 2019-06-18 寺田浩敏; 荒田育男; 活洲政敬
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8)具备:第1构件(70),其具有以球面部(6a)的一部分向物镜(21)侧突出的方式将球面部(6a)配置于内部的第1开口(71);及第2构件(80),其具有以抵接面(6f)向与物镜(21)侧相反侧突出的方式将抵接部(6d)配置于内部的第2开口(87)。第1构件(70)具有构成为自第1开口(71)的内表面(71a)向第1开口(71)的中心侧延伸且能够与球面部(6a)接触的3个突出部(73)。
9 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及图像取得装置 CN201580051416.9 2015-09-24 CN107076957A 2017-08-18 寺田浩敏; 荒田育男; 活洲政敬
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8)具备:第1构件(70),其具有以球面部(6a)的一部分向物镜(21)侧突出的方式将球面部(6a)配置于内部的第1开口(71);及第2构件(80),其具有以抵接面(6f)向与物镜(21)侧相反侧突出的方式将抵接部(6d)配置于内部的第2开口(87)。第1构件(70)具有配置于第1开口(71)的物镜(21)侧的3个板构件(93)。在3个板构件(93)的各个,设置有构成为能够与球面部(6a)接触的突出部(73)。
10 一种制造微型固体浸没透镜的方法 CN03114559.0 2003-03-21 CN1532564A 2004-09-29 白永林; 侯洵
发明涉及一种制造微型固体浸没透镜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1)制备黏附悬挂装置,该黏附悬挂装置具有一突出的端部,端部的形状可以是棒状或锥状,该装置要选取软化温度比待加工原材料软化点温度高且相互不溶的材料;2)制备原材料丝。将原材料拉制成直径均匀的细丝,并将该细丝切成小段;3)融制球透镜。将加热炉的温度调到材料的软化点温度附近,将步骤2)中准备好的小段细丝夹到炉口烘烤,待其初步软化后粘在悬挂装置的端部,用悬挂装置将其送入加热炉的内部均匀受热,待其充分软化并变为球形后取出,待球形材料冷却后从悬挂装置的端部取下;4)测量、抛光,融制好的球透镜通过光学冷加工的方法去除少半或半球面,制得合格的半球或超半球固体浸没透镜。本发明工艺简单、制作速度快、设备简单、成本低且制作成品率高。
11 自校准的悬浮固体浸没透镜端部 CN201580021271.8 2015-03-11 CN106471412B 2020-04-21 J·弗兰克; P·萨比内尼
公开了一种用于固体浸没透镜(SIL)的光学装置。该装置使得SIL能够自由倾斜。该装置包括具有从SIL的接合表面和后表面延伸的光轴的SIL;SIL壳体,其具有配置为将SIL接收在其中,同时允许SIL在腔体内自由倾斜的腔体,其中该腔体包括定位成使得光轴从其穿过,从而允许SIL收集的光线传播至物镜的孔;以及,附接至SIL壳体并配置为防止SIL从腔体脱出的SIL保持器。
12 自校准的悬浮固体浸没透镜端部 CN201580021271.8 2015-03-11 CN106471412A 2017-03-01 J·弗兰克; P·萨比内尼
公开了一种用于固体浸没透镜(SIL)的光学装置。该装置使得SIL能够自由倾斜。该装置包括具有从SIL的接合表面和后表面延伸的光轴的SIL;SIL壳体,其具有配置为将SIL接收在其中,同时允许SIL在腔体内自由倾斜的腔体,其中该腔体包括定位成使得光轴从其穿过,从而允许SIL收集的光线传播至物镜的孔;以及,附接至SIL壳体并配置为防止SIL从腔体脱出的SIL保持器。
13 一种纳米尺度固体混合浸没透镜 CN201410462527.6 2014-09-11 CN104237982B 2015-12-30 蒋立勇; 张伟; 王彬; 刘涛; 郭恩来; 李相银
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尺度固体混合浸没透镜。本发明纳米尺度固体混合浸没透镜是在普通的纳米尺度固体浸没透镜中心插入了纳米圆柱,这种固体混合浸没透镜可以在纳米圆柱的出射端附近产生强烈的模式压缩现象,从而有效降低近场聚焦光斑的半高宽。本发明所提出的纳米尺度固体混合浸没透镜可以将近场光斑的分辨率提高到接近八分之一波长,从而突破阿贝衍射极限,大幅提升近场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
14 固体浸没透镜单元及半导体检查装置 CN201780077044.6 2017-11-21 CN110062903B 2021-03-19 中村共则; 中村明裕
固体浸没透镜单元具备:固体浸没透镜,其具有抵接于检查对象物的抵接面、及与物镜相对的球面;保持器,其保持固体浸没透镜;磁,其设置于保持器;及球体,其在与球面相对的位置上通过磁铁的磁而可旋转地被保持。保持器在球面接触于球体的状态下,可摇动地保持固体浸没透镜。
15 固体浸没透镜单元及半导体检查装置 CN201780077044.6 2017-11-21 CN110062903A 2019-07-26 中村共则; 中村明裕
固体浸没透镜单元具备:固体浸没透镜,其具有抵接于检查对象物的抵接面、及与物镜相对的球面;保持器,其保持固体浸没透镜;磁,其设置于保持器;及球体,其在与球面相对的位置上通过磁铁的磁而可旋转地被保持。保持器在球面接触于球体的状态下,可摇动地保持固体浸没透镜。
16 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及图像取得装置 CN201580051469.0 2015-09-24 CN106796337A 2017-05-31 寺田浩敏; 荒田育男; 活洲政敬
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8)具备:第1构件(70),其具有以球面部(6a)的一部分向物镜(21)侧突出的方式将球面部(6a)配置于内部的第1开口(71);及第2构件(80),其具有以抵接面(6f)向与物镜(21)侧相反侧突出的方式将抵接部(6d)配置于内部的第2开口(87)。第1构件(70)具有构成为自第1开口(71)的内表面(71a)向第1开口(71)的中心侧延伸且能够与球面部(6a)接触的3个突出部(73)。
17 一种纳米尺度固体混合浸没透镜 CN201410462527.6 2014-09-11 CN104237982A 2014-12-24 蒋立勇; 张伟; 王彬; 刘涛; 郭恩来; 李相银
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尺度固体混合浸没透镜。本发明纳米尺度固体混合浸没透镜是在普通的纳米尺度固体浸没透镜中心插入了纳米圆柱,这种固体混合浸没透镜可以在纳米圆柱的出射端附近产生强烈的模式压缩现象,从而有效降低近场聚焦光斑的半高宽。本发明所提出的纳米尺度固体混合浸没透镜可以将近场光斑的分辨率提高到接近八分之一波长,从而突破阿贝衍射极限,大幅提升近场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
18 用于近场光存储的固体浸没透镜 CN200510049314.1 2005-03-09 CN1332387C 2007-08-15 刘柳; 何赛灵; 陶淘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近场光存储的固体浸没透镜,在传统固体浸没透镜的下表面涂覆上一负折射介质层,该负折射介质层将聚焦于固体浸没透镜下表面的激光重新聚焦于碟片的表面。在使用时,该负折射介质层与空气隙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在工作波长下匹配,并且空气隙的厚度设计为与负折射介质层的厚度相同。它能够在不降低读取数据时的信号响应以及读取/写入数据时的分辨率基础上,很大程度的提高固体浸没透镜的下表面与碟片之间的距离,从而降低对伺服系统、机械传动系统和记录环境的要求。
19 一种制造微型固体浸没透镜的方法 CN03114559.0 2003-03-21 CN1225660C 2005-11-02 白永林; 侯洵
发明涉及一种制造微型固体浸没透镜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1)制备黏附悬挂装置,该黏附悬挂装置具有一突出的端部,端部的形状可以是棒状或锥状,该装置要选取软化温度比待加工原材料软化点温度高且相互不溶的材料;2)制备原材料丝。将原材料拉制成直径均匀的细丝,并将该细丝切成小段;3)融制球透镜。将加热炉的温度调到材料的软化点温度附近,将步骤2)中准备好的小段细丝夹到炉口烘烤,待其初步软化后粘在悬挂装置的端部,用悬挂装置将其送入加热炉的内部均匀受热,待其充分软化并变为球形后取出,待球形材料冷却后从悬挂装置的端部取下;4)测量、抛光,融制好的球透镜通过光学冷加工的方法去除少半或半球面,制得合格的半球或超半球固体浸没透镜。本发明工艺简单、制作速度快、设备简单、成本低且制作成品率高。
20 用于近场光存储的固体浸没透镜 CN200510049314.1 2005-03-09 CN1684169A 2005-10-19 刘柳; 何赛灵; 陶淘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近场光存储的固体浸没透镜,在传统固体浸没透镜的下表面涂覆上一负折射介质层,该负折射介质层将聚焦于固体浸没透镜下表面的激光重新聚焦于碟片的表面。在使用时,该负折射介质层与空气隙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在工作波长下匹配,并且空气隙的厚度设计为与负折射介质层的厚度相同。它能够在不降低读取数据时的信号响应以及读取/写入数据时的分辨率基础上,很大程度的提高固体浸没透镜的下表面与碟片之间的距离,从而降低对伺服系统、机械传动系统和记录环境的要求。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