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焦点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焦点检测 CN201680072427.X 2016-12-12 CN108369649B 2021-11-12 A·别列斯托夫; 李平山; 魏佳宁; 屠雪; 水仓贵美; 松井启; 首田大仁
焦点检测是确定图像是否焦点对准。焦点检测能够被用于改进相机自动聚焦性能。通过仅使用一个特征进行的焦点检测不提供足够的可靠性来区分焦点对准和稍微焦点未对准的图像。本文描述组合用于评估清晰度的多个特征的焦点检测算法。具有焦点对准和焦点未对准图像的大型图像数据集被用来开发用于分离焦点对准图像与焦点未对准图像的焦点检测器。诸如迭代模糊估计、FFT线性度、边缘百分比、小波能量比、改进的小波能量比、Chebyshev矩比和色差特征之类的许多特征能够被用来评估清晰度并确定大模糊图像。
2 焦点检测 CN201680072427.X 2016-12-12 CN108369649A 2018-08-03 A·别列斯托夫; 李平山; 魏佳宁; 屠雪; 水仓贵美; 松井启; 首田大仁
焦点检测是确定图像是否焦点对准。焦点检测能够被用于改进相机自动聚焦性能。通过仅使用一个特征进行的焦点检测不提供足够的可靠性来区分焦点对准和稍微焦点未对准的图像。本文描述组合用于评估清晰度的多个特征的焦点检测算法。具有焦点对准和焦点未对准图像的大型图像数据集被用来开发用于分离焦点对准图像与焦点未对准图像的焦点检测器。诸如迭代模糊估计、FFT线性度、边缘百分比、小波能量比、改进的小波能量比、Chebyshev矩比和色差特征之类的许多特征能够被用来评估清晰度并确定大模糊图像。
3 全焦点实现 CN201510088167.2 2015-02-26 CN104954665B 2018-11-27 S.萨卡; G.F.布恩斯
本文描述了用于全焦点实现的各种系统和方法。用于操作相机的系统包括:相机中的图像传感器,以捕捉不同焦平面中的图像序列,图像序列的至少一部分在接收存储全焦点图像的信号前发生;用户接口,接收来自用户的存储全焦点图像的信号;及图像处理器,融合至少两个图像以产生全焦点图像,其中,至少两个图像具有不同的焦平面。
4 多焦点透镜 CN201680054520.8 2016-09-29 CN108348325A 2018-07-31 柯尔斯顿·勒克斯; 尼克尔·普兰克; 沃尔夫冈·布雷泽那; 尼古拉斯·德拉戈史丁诺夫
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折射焦点(Fr)和衍射结构(5)的多焦点透镜(1),所述衍射结构沿透镜(1)的径向(r)以随半径的平方(r2)变化的方式具有周期性轮廓(6,7,8,9),其中每个周期的轮廓(6,7,8,9)具有四个相互邻接的区段(6,7,8,9),这些区段无法在其连接点(10,11,12,13)上被微分,其中第一区段(9)单调下降且其他三个区段(6,7,8)单调上升,或者反之,且其中,不与第一区段(9)邻接的其他区段(7)的斜率大于除此之外的其他区段(6,8)。
5 全焦点实现 CN201710420569.7 2015-02-26 CN107295249A 2017-10-24 S.萨卡; G.F.布恩斯
本文描述了用于全焦点实现的各种系统和方法。用于操作相机的系统包括:相机中的图像传感器,以捕捉不同焦平面中的图像序列,图像序列的至少一部分在接收存储全焦点图像的信号前发生;用户接口,接收来自用户的存储全焦点图像的信号;及图像处理器,融合至少两个图像以产生全焦点图像,其中,至少两个图像具有不同的焦平面。
6 多焦点透镜 CN201180031908.3 2011-04-26 CN102947749A 2013-02-27 W.菲亚拉; M.格拉赫
发明涉及一种多焦点透镜(13、18、24),其具有数量n>2的主屈光,其中至少一个主屈光力为折射,而至少一个主屈光力为衍射,该多焦点透镜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环带(6、10、19、27、28)的第一透镜部分(15、16、23、25、26),并至少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环带(6、10、19、27、28)的第二透镜部分(15、16、23、25、26),其中每一个带(6、10、19、27、28)都具有至少一个主要子带(7、11、20、29、31)和至少一个相位子带(8、12、21、30、32),其中为了形成n个主屈光力,组合最多n-1个透镜部分(15、16、23、25、26),并且第一透镜部分(15、16、23、25、26)的带(6、10、19、27、28)的平均折射屈光力等于第二透镜部分(15、16、23、25、26)的带(6、10、19、27、28)的平均折射屈光力。
7 单焦点镜头 CN200510055986.3 2005-03-24 CN100419489C 2008-09-17 佐藤贤一
一种能通过采用较少的透镜数且有效利用非球面,从而实现高性能、失真不容易显著且极紧凑的透镜系统的单焦点镜头。其从物体侧起依次具备光圈、两面非球面形状的第1透镜(G1)及第2透镜(G2),且满足条件式(1)~(3)。0.20<R1/f<0.70(1);0.05<D2/f1<0.3(2);0.3<|(pa-pb)/pa|<1.3(3);其中:f表示透镜系统整体的近轴焦距,f1表示第1透镜(G1)的近轴焦距,D2表示光轴上的第1透镜(G1)与第2透镜(G2)的透镜间隔,R1表示第1透镜(G1)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Pa、pb表示最大像高及50%像高的光学失真。
8 多焦点采集 CN200580008439.8 2005-03-07 CN1934586A 2007-03-21 T·克勒; C·邦图斯
图像质量对于CT扫描、特别是对于螺旋线圆锥波束扫描是重要的特性。通过使用在辐射波束的焦点的两个不同位置处采集的投影数据和把该投影数据从第一几何图形重新归类到第二几何图形,投影数据的两个子组被组合成一个重新归类的投影数据组,由此提高数据组的径向分辨率。有利地,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以执行从第二几何图形返回到第一几何图形的另外的重新归类,从而导致在初始几何图形中具有更高的径向分辨率的投影数据组。
9 单焦点镜头 CN200510059018.X 2005-03-24 CN1837884A 2006-09-27 佐藤贤一
一种能通过采用较少的透镜数,且有效利用非球面从而实现高性能且极紧凑型的透镜系统的单焦点镜头,该单焦点透镜,从靠物体侧起依次具备光圈、两面非球面形状的第1透镜(G1)及第2透镜(G2),且满足条件式(1)、(2)。第1透镜(G1)形成物体侧的面为凸面形状的正的弯月形状,第2透镜(G2)形成在近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的弯月形状。0.20<R1/f<0.70 (1),0.05<D2/f1<0.3 (2),其中:f表示透镜系统整体的近轴焦距、f1表示第1透镜(G1)的近轴焦距、D2表示光轴上的第1透镜(G1)与第2透镜(G2)的透镜间隔、R1表示第1透镜(G1)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10 单焦点镜头 CN200510055986.3 2005-03-24 CN1837883A 2006-09-27 佐藤贤一
一种能通过采用较少的透镜数且有效利用非球面,从而实现高性能、失真不容易显著且极紧凑的透镜系统的单焦点镜头。其从物体侧起依次具备光圈、两面非球面形状的第1透镜(G1)及第2透镜(G2),且满足条件式(1)~(3)。0.20<R1/f<0.70 (1),0.05<D2/f1<0.3 (2),0.3<|(pa-pb)/pa|<1.3 (3),其中:f表示透镜系统整体的近轴焦距,f1表示第1透镜(G1)的近轴焦距,D2表示光轴上的第1透镜(G1)与第2透镜(G2)的透镜间隔,R1表示第1透镜(G1)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Pa、pb表示最大像高及50%像高的光学失真。
11 单焦点镜头 CN200510055987.8 2005-03-24 CN1677153A 2005-10-05 佐藤贤一
一种能通过采用较少的透镜数且有效利用非球面,从而实现高性能且小型的透镜系统的单焦点镜头,其从物体侧起依次配置:例如由玻璃材料构成的正的第1透镜(G1)、光圈(St)、由塑料材料的非球面透镜构成的正的第2透镜(G2)和由塑料材料的非球面透镜构成的负的第3透镜(G3);且满足以下条件式:0.6<R1/f<0.8 (1);-1.0<f3/f<0 (2);0.60<tanθ<0.70 (3)。其中:f表示透镜系统整体的近轴焦距,f3表示第3透镜(G3)的近轴焦距,R1表示第1透镜(G1)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θ表示最大像高的半视场
12 多焦点透镜 CN202180062701.6 2021-07-15 CN116600742A 2023-08-15 王军; 阿列克谢·西蒙诺夫
发明涉及在透镜表面2上具有多个同心衍射区域7、8、9、10的多焦点透镜1,其中在每个衍射区域中限定衍射相位结构,该衍射相位结构能够通过以下函数或通过该函数的平滑版本来表示:其中,ξ表示在径向方向上的相应衍射区域内的位置,φ(ξ)表示通过ξ所表示的位置的光所经历的相移,w1和w2限定在径向方向上的相应衍射区域的空间划分,p1、p2和p3表示梯度,q2和q3是常数。位置ξ二次方地取决于距透镜表面的中心的径向距离,并且相对于相应衍射区域的径向宽度对ξ进行归一化,并且梯度p1、p2和p3是负的。
13 全焦点实现 CN201710420569.7 2015-02-26 CN107295249B 2021-05-04 S.萨卡; G.F.布恩斯
本文描述了用于全焦点实现的各种系统和方法。用于操作相机的系统包括:相机中的图像传感器,以捕捉不同焦平面中的图像序列,图像序列的至少一部分在接收存储全焦点图像的信号前发生;用户接口,接收来自用户的存储全焦点图像的信号;及图像处理器,融合至少两个图像以产生全焦点图像,其中,至少两个图像具有不同的焦平面。
14 全焦点实现 CN201510088167.2 2015-02-26 CN104954665A 2015-09-30 S.萨卡; G.F.布恩斯
本文描述了用于全焦点实现的各种系统和方法。用于操作相机的系统包括:相机中的图像传感器,以捕捉不同焦平面中的图像序列,图像序列的至少一部分在接收存储全焦点图像的信号前发生;用户接口,接收来自用户的存储全焦点图像的信号;及图像处理器,融合至少两个图像以产生全焦点图像,其中,至少两个图像具有不同的焦平面。
15 多焦点透镜 CN201180031908.3 2011-04-26 CN102947749B 2014-07-02 W.菲亚拉; M.格拉赫
发明涉及一种多焦点透镜(13、18、24),其具有数量n>2的主屈光,其中至少一个主屈光力为折射,而至少一个主屈光力为衍射,该多焦点透镜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环带(6、10、19、27、28)的第一透镜部分(15、16、23、25、26),并至少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环带(6、10、19、27、28)的第二透镜部分(15、16、23、25、26),其中每一个带(6、10、19、27、28)都具有至少一个主要子带(7、11、20、29、31)和至少一个相位子带(8、12、21、30、32),其中为了形成n个主屈光力,组合最多n-1个透镜部分(15、16、23、25、26),并且第一透镜部分(15、16、23、25、26)的带(6、10、19、27、28)的平均折射屈光力等于第二透镜部分(15、16、23、25、26)的带(6、10、19、27、28)的平均折射屈光力。
16 焦点提示板 CN201010619207.9 2010-12-31 CN102074154A 2011-05-25 徐勇
发明涉及一种焦点提示板,包括玻璃板和红色圆杆,所述玻璃板的中部画有一直线,所述直线上方安装一只高亮度白光灯,所述玻璃板使用时的凸透镜两个焦点处各钻有一口,所述红色圆杆嵌入小孔内,所述二倍焦距处亦装有红色圆杆。本发明的焦点提示板,实验时,非常直观,很容易与物距、像距相比较,得出成像规律,学生往往过目不忘,从而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17 多焦点采集 CN200580008439.8 2005-03-07 CN100573580C 2009-12-23 T·克勒; C·邦图斯
图像质量对于CT扫描、特别是对于螺旋线圆锥波束扫描是重要的特性。通过使用在辐射波束的焦点的两个不同位置处采集的投影数据和把该投影数据从第一几何图形重新归类到第二几何图形,投影数据的两个子组被组合成一个重新归类的投影数据组,由此提高数据组的径向分辨率。有利地,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以执行从第二几何图形返回到第一几何图形的另外的重新归类,从而导致在初始几何图形中具有更高的径向分辨率的投影数据组。
18 多焦点透镜 CN201680054520.8 2016-09-29 CN108348325B 2019-12-17 柯尔斯顿·勒克斯; 尼克尔·普兰克; 沃尔夫冈·布雷泽那; 尼古拉斯·德拉戈史丁诺夫
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折射焦点(Fr)和衍射结构(5)的多焦点透镜(1),所述衍射结构沿透镜(1)的径向(r)以随半径的平方(r2)变化的方式具有周期性轮廓(6,7,8,9),其中每个周期的轮廓(6,7,8,9)具有四个相互邻接的区段(6,7,8,9),这些区段无法在其连接点(10,11,12,13)上被微分,其中第一区段(9)单调下降且其他三个区段(6,7,8)单调上升,或者反之,且其中,不与第一区段(9)邻接的其他区段(7)的斜率大于除此之外的其他区段(6,8)。
19 单焦点透镜 CN200610139674.5 2006-09-28 CN100454073C 2009-01-21 佐藤贤一
发明公开一种少透镜枚数、且高性能、高紧凑性的单焦点透镜,其从物体侧顺次配置:第一透镜(G1),其使物体侧的面为凸面形状,其具有正的光学能;第二透镜(G2),其是在近轴上使物体侧的面为凹面形状的负的凹凸透镜;第三透镜(G3),其在近轴上使物体侧的面为凸面形状且为非球面透镜,并且该单焦点透镜以满足规定条件的方式构成。通过确保紧凑性并寻求各透镜玻璃材料的最佳化,能够实现3枚这样的少透镜枚数,且高性能、高紧凑性的透镜。
20 单焦点透镜 CN200610139976.2 2006-09-28 CN100437188C 2008-11-26 佐藤贤一
发明公开一种少透镜枚数、且高性能、高紧凑性的单焦点透镜,其从物体侧顺次配置:第一透镜(G1),其使物体侧的面为凸面形状,其具有正的光学能;第二透镜(G2),其是在近轴上使物体侧的面为凹面形状的负的凹凸透镜;第三透镜(G3),其在近轴上使物体侧的面为凸面形状且为非球面透镜,并且该单焦点透镜以满足如下条件的方式构成。通过确保紧凑性并寻求各透镜玻璃材料的最佳化,能够实现3枚这样的少透镜枚数,且高性能、高紧凑性的透镜。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