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光纤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光纤 PCT/CN2020/125941 2020-11-02 WO2021218094A1 2021-11-04 曹珊珊; 刘志忠; 沈一春; 蒋新力; 王震; 徐海涛; 钱宜刚; 薛驰; 苏海燕

一种光纤,从内到外依次包括芯层(1)、缓冲包层(3)、凹陷包层(5)、深掺氟层(7)、外包层(9)及涂层,芯层(1)为相对于的折射率差为0.37~0.5%的掺锗二氧化硅;缓冲包层(3)的折射率为渐变结构,其与芯层(1)接触的内界面处折射率相对于二氧化硅的折射率差为-0.05~0.1%,与凹陷包层(5)接触的外界面处折射率和凹陷包层(5)的折射率相等;凹陷包层(5)相对于二氧化硅的折射率差为-0.12~-0.2%;深掺氟层(7)相对于二氧化硅的折射率差为-0.3~-0.5%;外包层(9)为二氧化硅,涂层涂覆在外包层(9)外。光纤具有大模场直径,抗弯曲的优点。

2 光纤 PCT/CN2019/128870 2019-12-26 WO2021128211A1 2021-07-01 丁春来; 杨郭杰; 曹珊珊; 王震; 徐海涛; 油光磊; 刘志忠; 苏海燕; 薛驰; 薛济萍

一种光纤(100),由芯层至外层依次包括石英芯层(101)和石英包层(102)、采用粘度为5000-8000cps的第一聚酰亚胺涂料形成的一次涂层(103)和采用粘度为6000-7000cps的第二聚酰亚胺涂料成型的二次涂层(104),该光纤(100)的耐温等级300-350℃。该光纤(100)具有双层聚酰亚胺涂层,通过控制聚酰亚胺的粘度和材料设计,使得光纤(100)既具有聚酰亚胺材料的耐高温特性,又具有较低的衰减和较好的机械性能,生产出可耐300-350℃高温的光纤(100),光纤(100)在1310nm处的衰减≤0.8dB/km,1550nm处的衰减≤0.6dB/km,光纤(100)的筛选强度高于100kpsi,满足在恶劣环境下使用,耐腐蚀,可靠性高,也可以在海底进行使用。

3 光纤 CN202010340222.3 2020-04-26 CN111458789B 2021-11-09 曹珊珊; 刘志忠; 沈一春; 蒋新力; 王震; 徐海涛; 钱宜刚; 薛驰; 苏海燕
发明提供的一种光纤,从内到外依次包括芯层、缓冲包层、凹陷包层、深掺氟层、外包层及涂层,所述芯层为相对于的折射率差为0.37~0.5%的掺锗二氧化硅;所述缓冲包层的折射率为渐变结构,其与所述芯层接触的内界面处折射率相对于二氧化硅的折射率差为‑0.05~0.1%,与所述凹陷包层接触的外界面处折射率和所述凹陷包层的折射率相等;所述凹陷包层相对于二氧化硅的折射率差为‑0.12~‑0.2%;所述深掺氟层相对于二氧化硅的折射率差为‑0.3~‑0.5%;所述外包层为二氧化硅,所述涂层涂覆在所述外包层外。本发明的光纤具有大模场直径,抗弯曲的优点。
4 光纤 CN202010340222.3 2020-04-26 CN111458789A 2020-07-28 曹珊珊; 刘志忠; 沈一春; 蒋新力; 王震; 徐海涛; 钱宜刚; 薛驰; 苏海燕
发明提供的一种光纤,从内到外依次包括芯层、缓冲包层、凹陷包层、深掺氟层、外包层及涂层,所述芯层为相对于的折射率差为0.37~0.5%的掺锗二氧化硅;所述缓冲包层的折射率为渐变结构,其与所述芯层接触的内界面处折射率相对于二氧化硅的折射率差为-0.05~0.1%,与所述凹陷包层接触的外界面处折射率和所述凹陷包层的折射率相等;所述凹陷包层相对于二氧化硅的折射率差为-0.12~-0.2%;所述深掺氟层相对于二氧化硅的折射率差为-0.3~-0.5%;所述外包层为二氧化硅,所述涂层涂覆在所述外包层外。本发明的光纤具有大模场直径,抗弯曲的优点。
5 光纤 CN201911369037.0 2019-12-26 CN111153597A 2020-05-15 丁春来; 杨郭杰; 曹珊珊; 王震; 徐海涛; 油光磊; 刘志忠; 苏海燕; 薛驰; 薛济萍
发明提供的一种光纤,由芯层至外层依次包括石英芯层和石英包层、采用粘度为5000-8000cps的第一聚酰亚胺涂料形成的一次涂层和采用粘度为6000-7000cps的第二聚酰亚胺涂料成型的二次涂层,所述光纤的耐温等级300-350℃。本发明光纤具有双层聚酰亚胺涂层,通过控制聚酰亚胺的粘度和材料设计,使得光纤既具有聚酰亚胺材料的耐高温特性,又具有较低的衰减和较好的机械性能,生产出可耐300-350℃高温的光纤,衰减(1310nm≤0.8dB/km,1550nm≤0.6dB/km),光纤的筛选强度高于100kpsi,满足在恶劣环境下使用,耐腐蚀,可靠性高,也可以在海底进行使用。
6 新型光纤 PCT/CN2018/125787 2018-12-29 WO2020133478A1 2020-07-02 曹珊珊; 蒋新力; 刘志忠; 沈一春; 王震; 苏海燕; 徐海涛

一种新型光纤,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同轴设置的单模纤芯、多模层及外包层,单模纤芯位于光纤中心,且具有上阶跃折射率,多模层包围于单模纤芯外,且具有α轮廓分布的折射率;多模层内侧和/或多模层外侧设有若干过渡层,过渡层与单模纤芯或所述外包层同轴设置,且过渡层紧贴多模层,其折射率与多模层接触部分的折射率相等。该新型光纤兼具单模传输和多模传输,大大简化数据中心光缆管理、降低未来收发器升级成本,且通过设置过渡层使得光纤具备良好的低损耗特性。另设计含有下掺层或凹陷层使得光纤具有较好的抗弯曲性能。

7 光纤拉丝 PCT/CN2017/080638 2017-04-14 WO2018040575A1 2018-03-08 徐海涛; 曹珊珊; 刘志忠; 王震; 薛驰

一种光纤拉丝炉,包括炉体,该光纤拉丝炉还包括:炉芯管,该炉芯管从炉体的第一表面贯穿炉体的第二表面,该炉芯管包括一次固定连接的直筒部、缩径部以及缩径管部,该直筒部及该缩径部位于炉体内,直筒部设置在炉体的第一部分,缩径部的内径从炉体的中央部开始向炉体的第二部分渐缩,缩径管部处于炉体外;发热体,该发热体位于炉体内,且包覆该炉芯管的直筒部和缩径部的外围,及进行隔热的保温体,该保温体位于该炉体内,且设置在发热体与炉体之间。

8 光纤、光纤制备工艺及光纤制备系统 PCT/CN2017/081168 2017-04-20 WO2017206616A1 2017-12-07 曹珊珊; 刘志忠; 沈一春; 朱晓邢; 王震; 张海涛; 徐海涛; 胡继刚; 苏海燕

一种光纤,由中心到外周依次包括纤芯层(11)、包层(12)以及涂层(13)。纤芯层(11)为纯玻璃层,其厚度为5~7μm,纤芯层(11)的不圆度小于1.5%。包层(12)包括内包层(121)、中包层(122)和外包层(123),内包层(121)为掺氟内包层,其厚度为5~12μm,内包层(121)与纤芯层(11)的相对折射率差为-0.4~-0.2%,中包层(122)厚度为12~25μm,外包层(123)为纯石英玻璃层,其厚度为25~45μm,包层(12)整体不圆度小于0.4%。涂层(13)材料采用聚丙烯酸酯,包括内涂层(131)以及外涂层(132),内涂层(131)厚度为25~40μm,外涂层(132)厚度为25~35μm,外涂层(132)的不圆度小于2%。该光纤具有低损耗、大有效面积。还公开了一种光纤制备工艺和一种光纤制备系统。

9 多模光纤 CN202111160727.2 2021-09-30 CN113885121A 2022-01-04 曹珊珊; 杨郭杰; 刘志忠; 沈一春; 蒋新力; 王震; 徐海涛; 薛驰; 苏海燕
发明提供的一种多模光纤,从内到外依次包括芯层和包层,所述芯层的折射率剖面呈抛物线形,分布指数α为1.9~2.2,所述芯层中心的相对折射率差Δ1为1.0~1.4%;所述包层由内到外包括过渡层、内包层、凹陷包层和外包层,所述过渡层的相对折射率差Δ2为0.1~0.3%,所述凹陷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Δ3为‑1.2~‑0.4%,所述内包层和所述外包层均为。本发明提供的多模光纤,通过合理设计光纤结构,使宏弯损耗减小,使带宽性能进一步提高。
10 新型光纤 CN201811643068.6 2018-12-29 CN111381312A 2020-07-07 曹珊珊; 蒋新力; 刘志忠; 沈一春; 王震; 苏海燕; 徐海涛; 薛驰
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光纤,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同轴设置的单模纤芯、多模层及外包层,所述单模纤芯位于光纤中心,且具有上阶跃折射率,所述多模层包围于所述单模纤芯外,且具有α轮廓分布的折射率;所述多模层内侧和/或所述多模层外侧设有若干过渡层,所述过渡层与所述单模纤芯或所述外包层同轴设置,且所述过渡层紧贴所述多模层,其折射率与所述多模层接触部分的折射率相等。本发明的新型光纤兼具单模传输和多模传输,大大简化数据中心光缆管理、降低未来收发器升级成本,且通过设置过渡层使得光纤具备良好的低损耗特性。另设计含有下掺层或凹陷层使得光纤具有较好的抗弯曲性能。
11 一种光纤 CN201210481041.8 2012-11-23 CN102981226A 2013-03-20 孙春辉
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纤,其方案是:一种光纤,包含纤芯,所述纤芯具有至少两个包覆在其外周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包括软质层和硬质层,所述纤芯本身的外层结构为φ0.9的特氟龙套管结构,所述φ0.9的特氟龙套管结构的外周依次包覆软质层和硬质层,所述软质层采用凯夫拉材料,所述硬质层采用特氟龙材料。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传统的胶护套更换成特氟龙套管,利用特氟龙套管的特性增强了光纤的耐磨损、耐高温和耐抗拉的效果,扩大了普通光纤在特殊领域的使用范围,同时,不影响光纤本身的通信和传输损耗。该发明结构简单,易装配,施工步骤简单,成本低。
12 光纤 CN201620969213.X 2016-08-29 CN206038978U 2017-03-22 朱凌华; 李松生; 雷学武; 周金安; 姜百祥
一种光纤,包含一围绕出一沿长向延伸的穿设空间的内管、一穿伸于该穿设空间的辅助拉线,及至少一连接于该辅助拉线的纤芯。该辅助拉线包括两段分别位于该穿设空间外的相反两端的预留段。该纤芯连接于辅助拉线的其中一预留段,自该辅助拉线的另一预留段施加一远离该穿设空间的外,能使该纤芯随着该辅助拉线朝该穿设空间移动,在该辅助拉线穿出该穿设空间后,该纤芯即能顺利穿设于该穿设空间中。该辅助拉线得以导引该纤芯沿该穿设空间的延伸方向穿设,不会因该纤芯受外力弯折而影响穿设作业,能节省制造的时间、人力成本,并有效提高良率。
13 低色散单模光纤 PCT/CN2020/122056 2020-10-20 WO2021082978A1 2021-05-06 闫长鹍; 肖武丰; 王润涵; 王铁军; 曹蓓蓓; 程铭

一种低色散单模光纤,包括有芯层和包层,芯层半径R1为3~5μm,芯层相对折射率差Δ1为0.15%~0.45%;包层由内到外依次为第一下陷包层、凸起包层、第二下陷包层和外包层,第一下陷包层单边宽度(R2-R1)为2~7μm,相对折射率差Δ2为-0.4%~-0.03%,凸起包层单边宽度(R3-R2)为2~7μm,相对折射率差Δ3为0.05%~0.20%,第二下陷包层单边宽度(R4-R3)为0~8μm,相对折射率差Δ4为0%~-0.2%,外包层为纯玻璃层。芯包层设计合理、工艺控制方便、兼容现有G.652光纤,并能够在1270~1380nm波段具有低色散。

14 一种单模光纤 PCT/CN2011/082254 2011-11-16 WO2012149818A1 2012-11-08 杨晨; 曹蓓蓓; 陈苏; 童维军; 倪先元; 罗杰

15 光纤及光纤制备方法 CN202010830293.1 2020-08-18 CN111929764A 2020-11-13 油光磊; 曹珊珊; 朱钱生; 徐海涛; 苏海燕; 刘志忠; 薛驰; 薛济萍
申请提供一种光纤,包括芯层与围绕所述芯层的包层,所述包层包括包覆设置的内包层、第一下陷层、第二下陷层与外包层,所述第一下陷层的单侧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下陷层的单侧宽度,所述第一下陷层的相对折射率为-0.03%~-0.06%,所述第二下陷层的相对折射率为-0.08%~-0.15%,所述外包层外还包括涂覆层,所述涂覆层包括包覆设置的第一涂覆层与第二涂覆层,所述第二涂覆层的直径为175μm~195μm。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光纤制备方法。通过本申请,能够降低光纤尺寸,提高光纤的抗弯曲性能。
16 光纤耦合器及光纤插头 CN201510417111.7 2015-07-15 CN106338798A 2017-01-18 方太勋; 陈赤汉; 李乐乐; 禹雷; 石巍; 陈勇; 汪涛; 熊平
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设备控制装置用的光纤耦合器,包括光纤插头、外接端子;外接端子由外接端子座体和位于外接端子座体内的N个光纤插头通道构成,N≥1;所述光纤插头通道用于固定从光纤插头通道内穿过的光纤插头;板卡端子由板卡端子座体、N个位于板卡端子座体内的发光管套筒构成;所述发光管套筒内设有用于封装发光管的发光管封装孔;当光纤插头穿过光纤插头通道并且光纤插头的前部完全插入发光管套筒内时,所述光纤插头与发光管之间的有间隙;所述光纤插头通道与发光管套筒一一对应;相对应的一个光纤插头通道与一个发光管套筒的轴心对齐。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光纤插头。本发明具有布置密度高、抗干扰性强和可维护性高等优点。
17 光纤放大器 CN202210198389.X 2022-03-02 CN114268010B 2022-06-14 颜鹏晖; 黄保; 闫大鹏
申请公开一种光纤放大器,通过利用两种不同吸收系数的增益光纤作为光纤的放大级,其中第一增益光纤即低吸收系数光纤作为信号光的预放大,避免由于浦光的功率大于信号光功率时,该光纤产生的ASE导致器件的损坏和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第二增益光纤即高吸收系数光纤作为信号光的主放大,充分吸收剩余泵浦光,有效降低所需光纤长度,抑制拉曼等非线性效应,提高对泵浦光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本申请将原本需要的两级放大减少为一级放大,能有效降低对时序的要求,可以兼顾激光器的稳定性和性能的提升,还能降低激光器的制作成本。
18 光纤涂料罐 CN201110001201.X 2011-01-05 CN102167525B 2013-08-14 张正涛; 高虎军; 陈新建; 王晋辉; 任建国; 付贤德
光纤涂料罐,涉及光纤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进液管、出液、高液位传感器、低液位传感器和光纤涂料盛装容器,出液管上活动安装有漂浮装置,所述漂浮装置和出液管形成滑动配合,进液管的出口贴近出液管的外壁。采用本发明,进液管口流出的涂料沿着出液管管壁导流下落,因为出液管套有浮球,涂料流经浮球时会被浮球分流,即改变涂料的流向,不是直接惯性冲击到出液管管口附近,如此可以减少气泡进入出液口并被带入进涂料涂覆在光纤表面上。
19 光纤涂料罐 CN201110001201.X 2011-01-05 CN102167525A 2011-08-31 张正涛; 高虎军; 陈新建; 王晋辉; 任建国; 付贤德
光纤涂料罐,涉及光纤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进液管、出液、高液位传感器、低液位传感器和光纤涂料盛装容器,出液管上活动安装有漂浮装置,所述漂浮装置和出液管形成滑动配合,进液管的出口贴近出液管的外壁。采用本发明,进液管口流出的涂料沿着出液管管壁导流下落,因为出液管套有浮球,涂料流经浮球时会被浮球分流,即改变涂料的流向,不是直接惯性冲击到出液管管口附近,如此可以减少气泡进入出液口并被带入进涂料涂覆在光纤表面上。
20 光纤连接器 CN200610150517.4 2006-10-16 CN101165518A 2008-04-23 郭如平; 徐宏广; 王炳崧
发明公开一种光纤连接器,其包含有外壳体、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及导管,其中外壳体由模塑一体成型,其两端分别延伸第一、第二插置座,内部设有贯穿的插槽,插槽中段设有挡肋及具导引斜面或圆弧导引面的卡肋,第一、二连接座呈对称状,对合套置于外壳体的挡肋与卡肋间固定,且该第一、二连接座设有中空套管供导管套设容置;以此达到较佳的光学特性与机械特性,并且降低组装成本及粉尘污染。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