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化学;冶金 / 炸药;火柴 / 气体发生器和气囊装置

气体发生器和气囊装置

申请号 CN201310253571.1 申请日 2013-06-24 公开(公告)号 CN103507746A 公开(公告)日 2014-01-15
申请人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发明人 本田健作; 佐藤祐司; 饭田崇; 后藤喜明; 堀田昌志; 佐藤荣治; 山下晃; 日紫喜欣彦; 武井芳成; 井添希久代; 新美尚记; 细井俊宏;
摘要 一种气体发生器,包括充气器和 保持架 。保持架包括局部罩住充气器的保持部。充气器具有 定位 凸部,用于确定相对于保持架的 位置 。保持架包括接合基部和舌片。在充气器的轴线方向上,舌片从在保持部周向与接合基部分开的位置延伸而出。接合基部和舌片各具有接合部。上述接合部彼此面对以在其间形成接合空间,安装凸部进入该接合空间中。接合空间具有入口,入口的宽度小于定位凸部的尺寸。当充气器造成定位凸部使入口的宽度增大时,舌片绕舌片基端弹性 变形 。
权利要求

1.一种气体发生器,包括放出膨胀用气体的细长充气器、以及具有保持部的保持架,相对于所述充气器的轴线方向,所述保持部罩住所述充气器的一部分,所述气体发生器特征在于:
在所述充气器的外表面上形成定位凸部,用于确定所述充气器相对于所述保持架的位置
所述保持架包括接合基部和舌片,所述舌片在所述充气器的轴线方向上、于所述保持部周向与所述接合基部分开的位置延伸而出,
所述接合基部具有接合部,
所述舌片具有接合部,该接合部位于与所述舌片的基端分开的位置处,
所述接合基部的接合部与所述舌片的接合部彼此面对,因而在上述接合部之间形成接合空间,所述定位凸部进入所述接合空间,
所述接合空间具有入口,所述入口宽度小于所述定位凸部的尺寸,以及
在所述充气器的一部分被所述保持部罩住的状态下,当转动或移动所述充气器造成所述充气器定位凸部使所述入口宽度增大时,所述舌片绕支点弹性变形以增大所述入口的宽度,所述支点是所述舌片的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架和所述充气器各具有位于外表面上的安装凸部,用于将所述保持架和所述充气器安装至运输工具,以及
所述定位凸部由所述充气器的安装凸部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片包括弹性部,以及,其中,当转动或移动所述充气器并且由所述定位凸部推压所述舌片时,使所述弹性部在所述弹性部的厚度方向弹性变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基部的接合部形成第一接合部,
所述舌片的接合部形成第二接合部,
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在所述充气器轴线方向彼此面对,
在所述充气器的一部分被所述保持部罩住的状态下,使所述充气器绕所述充气器的轴线转动,以及
当转动所述充气器时,由所述定位凸部推压所述舌片,以使所述舌片在所述保持部周向上远离所述接合基部弹性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合部由在所述充气器轴线方向离开所述第二接合部凹进的凹部形成,所述定位凸部的一部分与所述凹部接合,以及
所述第二接合部由朝所述第一接合部凸出的凸部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合部具有位于所述入口附近的边缘,所述边缘相对于所述充气器的轴线倾斜,以朝所述第一接合部的中心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舌片形成第一舌片,
所述气体发生器进一步包括第二舌片,该第二舌片在所述充气器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舌片具有接合部,该接合部位于远离所述第二舌片的基端的位置,所述第一舌片和所述第二舌片在所述保持部的周向位于所述接合基部的相反侧,所述接合基部的接合部形成第一接合部,
各舌片的接合部形成第二接合部,
所述第一舌片的第二接合部和所述第二舌片的第二接合部在所述保持部的周向彼此面对,
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在所述充气器轴线方向彼此面对,
在所述充气器的一部分被所述保持部罩住的状态下,所述充气器能在所述充气器轴线方向移动,以及
当在所述充气器轴线方向移动所述充气器、并且所述充气器的定位凸部推压各舌片时,使各舌片在所述保持部周向远离所述接合基部弹性变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合部由在所述充气器轴线方向离开所述第二接合部凹进的凹部形成,所述定位凸部的一部分与该凹部相接合,以及
所述第一舌片的第二接合部和所述第二舌片的第二接合部由凸出成彼此面对的凸部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基部的接合部形成第一接合部,
所述舌片的接合部形成第二接合部,
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在与所述充气器的轴线相交的方向彼此面对,所述接合基部具有延伸部,该延伸部在所述充气器的轴线方向自所述第一接合部延伸,
在所述充气器的一部分被所述保持部罩住的状态下,所述充气器能在所述充气器的轴线方向移动,以及
当在所述充气器的轴线方向移动所述充气器、并且所述定位凸部推压所述舌片时,使所述舌片在所述保持部周向背离所述接合基部弹性变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充气器轴线相交方向离开所述第二接合部凹进的凹部形成所述第一接合部,所述定位凸部的一部分与该凹部相接合,以及
朝所述延伸部凸出的凸部形成所述第二接合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凸部具有圆形截面形状,以及
所述接合基部的接合部是弓形,并且具有与所述定位凸部大致相同的曲率
12.一种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发生器;以及
气囊,其中
所述气体发生器置于所述气囊内部,并且产生气体,以用所产生的气体使所述气囊膨胀,以及
使所述保持架的安装凸部和所述充气器的安装凸部中的至少一个穿过所述气囊,并且将两个安装凸部都紧固至运输工具部件,从而所述气体发生器和所述气囊固定至所述运输工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囊中,将所述气体发生器中所述充气器的至少一部分装配至所述保持架的至少一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布置成过渡形式用于配送,其中,仅将所述保持架固定至所述气囊。

说明书全文

气体发生器和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产生气体的装置,以及一种用于以由气体发生器所产生气体使气囊膨胀来保护乘员免受冲击的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当由于例如碰撞向运输工具施加冲击时,气囊装置保护乘员免受冲击。气囊装置促使气体发生器响应于冲击而产生气体,并且用该气体使气囊在乘员附近膨胀,以减少施加于乘员的冲击。
[0003] 周知的气体发生器包括用于产生气体的柱状充气器、以及罩住充气器并且将充气器紧固至运输工具部件的保持架
[0004] 例如,日本专利公开No.2011-121469披露了一种气囊装置,其包括在外表面上具有多个螺栓的充气器。这些螺栓在充气器轴向彼此分开。这些螺栓在与充气器轴线垂直的方向凸出。
[0005] 保持架(日本专利公开No.2011-121469中称为护套)具有管状保持部,该保持部罩住充气器在轴向的一端。具有通道孔(passage hole)的舌片在充气器轴向自保持部延伸而出。通道孔由在充气器轴向延伸的纵向段、以及在保持部周向自纵向段端部延伸的短横向段形成。
[0006] 当充气器装配至气体发生器的保持架时,将螺栓穿过纵向段中位于短横向段相反侧的端部。然后,使充气器于其轴向移动,以将充气器端部插进保持部,从而,沿纵向段使螺栓朝短横向段滑动。当螺栓滑动至纵向段与短横向段之间的交界处时,使充气器绕其轴线转动。此转动促使螺栓绕充气器轴线枢轴转动。当螺栓在保持部周向沿短横向段移动并且离开短横向段与纵向段之间交界处时,充气器受到限制而不能在其轴向相对于保持架移动。据此,确定了充气器在轴向的位置

发明内容

[0007] 为了在气体发生器中将充气器装配至保持架,日本专利公开No.2011-121469需要进行如下步骤:将螺栓穿过通道孔纵向段的步骤,使螺栓沿纵向段滑动的步骤,以及,使螺栓在保持部周向沿短横向段移动的步骤。这些步骤使装配操作复杂。
[0008] 此外,由于螺栓必须在保持部周向沿短横向段移动,要求短横向段的宽度大于螺栓尺寸(外径)。当螺栓已经在保持部周向移动离开短横向段与纵向段之间交界处时,在螺栓与短横向段的内壁之间有间隙。所以,在轴向或者在保持部周向,充气器可能相对于保持架咔嗒作响(rattle)。
[0009] 类似地,具有此气体发生器的气囊装置也会咔嗒作响。
[0010] 据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和一种气囊装置,便于将充气器装配至保持架,并且减少装配后充气器的咔嗒作响。
[0011]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以及,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体发生器,包括放出膨胀用气体的细长充气器、以及具有保持部的保持架。相对于充气器的轴线方向,保持部罩住充气器的一部分。在充气器的外表面上形成定位凸部,用于确定充气器相对于保持架的位置。保持架包括接合基部和舌片。舌片在充气器的轴线方向上从在保持部周向与接合基部分开的位置延伸而出。接合基部具有接合部。舌片具有接合部,该接合部位于与舌片基端分开的位置处。接合基部的接合部与舌片的接合部彼此面对,使得在这些接合部之间形成接合空间,定位凸部进入该空间。接合空间具有入口,入口宽度小于定位凸部的尺寸。在充气器的一部分被保持部罩住的状态下,当转动或移动充气器以造成充气器的定位凸部使入口的宽度增大时,舌片绕支点弹性变形以增大入口的宽度,该支点是舌片的基端。
[0012]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以示例方式对本发明原理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更为明了。

附图说明

[0013] 参照连同附图一起给出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下列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及其目的和优点,附图中:
[0014] 图1是轴测图,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待安装在气体发生器中的保持架;
[0015]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保持架的俯视图;
[0016] 图3是图示图2中P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17]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保持架的侧视图;
[0018]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保持架的仰视图;
[0019]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保持架的后视图;
[0020] 图7A至图7D是轴测图,图示在第一实施例的气囊装置安装期间将充气器安装至过渡组件的过程;
[0021] 图8是侧视图,图示第一实施例中将充气器安装至保持架之前的状态;
[0022] 图9是正视图,图示第一实施例中充气器(用双点划线示出)正在装配至保持架所处的过渡状态;
[0023] 图10A至图10C是与图3对应的局部俯视图,图示第一实施例中使充气器的安装凸部与保持架的接合部相接合的过程;
[0024] 图11是局部剖视侧视图,图示第一实施例中充气器安装至气囊装置的过渡组件所处的状态;
[0025] 图12是局部剖视侧视图,图示第一实施例中被固定在运输工具之前的气囊装置;
[0026] 图13是局部剖视侧视图,图示第一实施例中固定在运输工具之后的气囊装置;
[0027] 图14是轴测图,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待安装于气体发生器中的保持架;
[0028] 图15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保持架的俯视图;
[0029] 图16是图示图15中Q部分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0030] 图17A和图17B是与图16对应的局部俯视图,图示第二实施例中使充气器的安装凸部与保持架的接合部相接合的过程;
[0031] 图18是轴测图,图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待安装于气体发生器中的保持架;
[0032] 图19是局部俯视图,示出第三实施例的保持架的一部分;
[0033] 图20A和图20B是与图19对应的局部俯视图,图示第三实施例中使充气器的安装凸部与保持架的接合部相接合的过程;
[0034] 图21是轴测图,图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待安装于气体发生器中的保持架;
[0035] 图22是局部俯视图,示出第四实施例的保持架的一部分;
[0036] 图23A和图23B是与图22对应的局部俯视图,图示第四实施例中使充气器的安装凸部与保持架的接合部相接合的过程;
[0037] 图24是与图3对应的局部俯视图,图示对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接合部的变化;
[0038] 图25是与图1对应的轴测图,图示对第一实施例的保持架的变化;以及[0039] 图26是与图6对应的后视图,图示对第一实施例的保持架的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第一实施例)
[0041] 下面,参照图1至图13,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气体发生器10和气囊装置60。
[0042] 气囊装置60安装在运输工具中。气体发生器10形成气囊装置的一部分。
[0043] 图11图示具有气体发生器10的气囊装置60。当由于例如碰撞向运输工具施加冲击时,图11中所示的气囊装置60促使气体发生器10产生膨胀气体,以使气囊50在就坐于运输工具座椅中的乘员附近位置展开并膨胀,从而,保护乘员免受冲击。
[0044] 气体发生器10包括:保持架30,其固定于气囊50;以及充气器20,其与保持架30装配并放出膨胀气体。
[0045] 下面说明气体发生器10的组成部件。
[0046] <充气器20>
[0047] 如图8和图9所示,充气器20具有细长柱状,并且在其中容纳产生膨胀气体的气体发生剂(未示出)。充气器20在轴线L1方向的一部分中具有出气口21,这部分在第一实施例中是第一端(图8中右端)。出气口21的直径小于充气器20其余部分的直径。在出气口2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气孔22。电气配线(未示出)是用于给充气器20提供触发信号导线,其与充气器20中位于轴线L1方向的第二端(图8中左端)相连接。
[0048] 使用气体发生剂的充气器20是烟火式充气器。取代烟火式充气器,可使用混合式充气器,这种充气器通过用低爆速炸药使充满高压气体的高压气瓶的隔壁破裂,从而放出膨胀气体。
[0049] 充气器20具有形成于外表面的安装凸部24。安装凸部24位于远离出气口21的第二端(图8中观察为左端)附近。通过紧固,连同充气器20和保持架30一起,将安装凸部24固定至运输工具部件11(例如,图12中所示的座椅框架)。由在与轴线L1相交的方向(本实施例中是与轴线L1垂直的方向)从充气器20外表面伸出的螺栓,形成安装凸部24。螺栓于径向向外(图8中观察为向下)延伸。
[0050] 在第一实施例中,安装凸部24还起到确定充气器20相对于保持架30的位置的作用。类似于典型螺栓的轴杆,充气器20的安装凸部24具有圆形截面以及外螺纹
[0051] <保持架30>
[0052] 下面,描述保持架30的操作。
[0053] 将保持架30紧固至运输工具部件11时,保持架30将充气器20和气囊50紧固至运输工具部件11。
[0054] 在气囊装置60中,气囊50折叠成用于配送的紧凑过渡形式(具体而言,如图7A中所示的过渡组件61)。例如,在气囊装置60运输期间,保持架30维持用于插入并收纳充气器20的空间(图8中所示的容纳部51)。也就是,保持架30避免该空间(容纳部51)失去形状。
[0055] 如图1、图2和图6中所示,保持架30具有保持部31,该保持部31形成于轴线L1方向的一部分(本实施例中为中部)中。在第一实施例中,保持部31形成为带开口端的管状外形(大体筒状),其于轴线L1方向延伸。保持部31具有形成于上部的切口31A,切口31A于轴线L1方向在保持部31整个长度上延伸。当使板弯曲以形成保持部31时,形成切口31A。在本实施例中,切口31A具有狭窄宽度。确定保持部31的形状及尺寸,以能插入充气器20中除安装凸部24之外的其余部分,并且使得充气器20能绕轴线L1转动。使由保持部31接纳的充气器20在轴线L1方向移动时,保持部31引导充气器20的移动。使由保持部31接纳的充气器20转动时,保持部31引导该转动同时限制轴线L1的摆动。
[0056] 安装板部32在轴线L1方向从保持部31的第一端(图1和图2中观察为右侧)延伸而出。具体而言,安装板部32从保持部31周围部分伸出。在不是与保持部31连接的端部(图1和图2中观察时右侧)处,安装板部32具有安装凸部33。安装凸部33将保持架30连同气囊50一起紧固并且固定至运输工具部件11(参见图12)。安装凸部33由在与轴线L1相交的方向自安装板部32伸出的螺栓形成。在本实施例中,螺栓在与轴线L1垂直的方向(图1中观察为向下)伸出。
[0057] 如图4和图5中所示,接合基部34和舌片36于轴线L1方向自保持部31的第二端(图4和图5中观察为左侧)延伸而出。在保持部31周向上,舌片36形成在与接合基部34分开的一个部位(图5中观察为上部)处。接合基部34大致形成为平板,并且大致与安装板部32平行。
[0058] 当充气器20转动时,安装凸部24绕轴线L1枢轴转动,并且推压舌片36。此时,舌片36于保持部31周向远离接合基部34弹性变形。为此,舌片36包括弹性部37,弹性部37从在保持部31周向与接合基部34稍稍分开的位置延伸而出。弹性部37大致形成为平板,并且大致垂直于接合基部34。所以,垂直于弹性部37平面的方向(厚度方向)与沿接合基部34平面的方向大致相符。因此,当施加沿接合基部34平面的时,接合基部34在该方向以较少量弹性变形,而舌片36比接合基部34更容易绕支点弹性变形,该支点是弹性部37与保持部31之间的交界处37A。
[0059] 弹性部37在轴线L1方向,其背离安装凸部33延伸,并且比接合基部34更长。舌片36包括作用部38,通过在末端也就是远离安装凸部33的端部(图5中观察为左侧)处进行弯曲,形成该作用部38。作用部38位于弹性部37中靠近于接合基部34的边缘处(图1中观察为下侧)。作用部38大致形成为平板,并且位于和接合基部34相同的平面中。作用部38在轴线L1方向与接合基部34分开。
[0060] 在远离安装凸部33的端部处,也就是在末端处,接合基部34包括第一接合部35。舌片36在作用部38中包括第二接合部39。将充气器20装配至保持架30时,使安装凸部
24与第一接合部35和第二接合部39相接合。
[0061] 接合部35、39在轴线L1方向彼此面对,以在该方向从相反侧夹住安装凸部24。接合部35与接合部39之间的空间是接合空间41,在俯视图中接合空间41为大致圆形。在充气器20的一部分被保持部31罩住的状态下使充气器20绕轴线L1转动时,安装凸部24进入接合空间41并与之相接合。为了在充气器20转动时允许安装凸部24进入接合空间41,接合空间41具有入口42,入口42位于在保持部31周向与舌片36分开的位置处(图2中观察为大致在上部)。
[0062] 如图3中所示,第一接合部35是凹部,其在轴线L1方向离开第二接合部39凹进,也就是,如图3中观察为向右凹进。凹部是弓形,并且具有与安装凸部24大致相同的曲率。第二接合部39由在轴线L1方向朝第一接合部35凸出的凸部形成。
[0063] 当安装凸部24未被第一接合部35和第二接合部39夹住时,也就是,舌片36(弹性部37)没有弹性变形时,接合空间41的入口42的宽度W1小于安装凸部24的尺寸(外径D1)。
[0064] 此外,第二接合部39中面对入口42(图3中观察为上侧)的边缘39A相对于轴线L1倾斜,并且朝第一接合部35的中心C1延伸。
[0065] 具有上述结构的保持架30的主要部分通过切割并弯曲板材例如金属板形成。特别地,保持部31通过将平板弯曲成大致管状而形成。上述切口(开口)31A在弯曲时形成。
[0066] 下面,说明与气体发生器10一起形成气囊装置60(参见图11)的气囊50。
[0067] <气囊50>
[0068] 如图8所示,通过将基底织物片55(也称为软垫织物(fabric panel))缝合成囊袋状,形成气囊50。基底织物片55适宜由具有高强度且具有挠性以易于折叠的材料形成。材料可以是例如聚酯线或聚酰胺线形成的织造布。
[0069] 如图7A、图7D和图8所示,气囊50包括容纳部51,容纳部51为用于容纳一部分气体发生器10的空间。容纳部51具有插入口54。插入口54足够大,以允许保持部31和充气器20(除安装凸部24之外)从中穿过。在朝容纳部51内部与插入口54分开的位置处,容纳部51具有通道孔53。通道孔53的直径稍稍大于保持架30的安装凸部33的直径。
[0070] 在其制造(装配)期间,气囊装置60采用过渡形式,其中,只将气体发生器10的保持架30固定至气囊50(容纳部51)。为了将此时气囊装置60的形式与完成后的气囊装置60相区分,将此形式称为过渡组件61(参见图7A)。过渡组件61设计为用于运输的形式(用于配送的过渡形式),对于在两个不同制造场所(第一制造场所与第二制造场所)之间进行运输来说,这中形式是最优的。
[0071] 下面,参照图7A至图11,连同使用上述部件装配气囊装置60的方法一起,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在这种装配方法中,依序执行准备过程、插入过程、以及安装过程。在第一制造场所执行准备过程,在第二制造场所执行插入过程和安装过程。下面对各过程进行说明。
[0072] <准备过程>
[0073] 如图7A和图8所示,在准备过程中,准备气囊装置60的过渡组件61。在过渡组件61中,将保持架30的一部分也就是整个安装板部32和大部分保持部31布置在气囊50的容纳部51中。接合基部34和舌片36的一部分以及保持部31的一部分暴露于气囊50的容纳部51外部。此外,使安装凸部33从容纳部51内部到外部(如图8中观察为从上侧朝下侧)穿过基底织物片55的通道孔53。所以,安装凸部33将保持架30固定至气囊50的容纳部51。
[0074] 在气囊50的缝合过程中,将保持架30的安装凸部33穿过通道孔53以将保持架30固定至基底织物片55,之后继续气囊50的缝合过程,藉此,得到过渡组件61。由于可以使插入口54较小,这种结构是有利的。也就是,插入口54不需要大到足以允许安装凸部33穿过,而只需使其至少大于保持部31的外部尺寸即可。
[0075] 可替代地,可以在气囊50的缝合过程之后,通过将保持架30的一部分(也就是安装凸部33、安装板部32、以及保持部31)经由插入口54插进容纳部51,并且使安装凸部33穿过通道孔53,将保持架30固定至基底织物片55。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插入口54需要大到足以允许保持架30(其具有安装凸部33)从中穿过。因此,与在气囊50的缝合过程中固定保持架30的情况相比,插入口54具有更大尺寸。这是因为需要使安装凸部33连同保持架30一起穿过插入口54。
[0076] 在过渡组件61中,将气囊50中除容纳部51之外的大部分进行折叠。用包装材料例如包装片材(未示出)卷绕气囊50的被折叠部分和容纳部51。然而,使插入口54暴露。
[0077] 在过渡组件61中,保持架30维持用于接纳并容纳充气器20的空间,也就是容纳部51,并且,避免该空间失去形状。特别地,保持部31维持插入口54的开口状态。
[0078] <插入过程>
[0079] 在插入过程中,在气囊50外部,将充气器20的一部分通过插入口54从第一端(出气口21)插进过渡组件61中气囊50的内部(容纳部51),如图7B中箭头所示。此时,由于由保持部31维持插入口54处于开口状态,能容易地将充气器20插进插入口54。插入充气器20,同时使其处于这样的取向,其中,安装凸部24在与安装凸部33相交的方向(图7B中观察为垂直方向)伸出。安装凸部24作为待与运输工具部件11安装的部分,并且还起到定位凸部的作用,其确定充气器20相对于保持架30的位置。
[0080] <安装过程>
[0081] 在安装过程中,将充气器20中已经插进插入口54的部分插进保持架30的保持部31。在保持部31布置成在插入口54的内外延伸的第一实施例中,充气器20的一部分在插进插入口54,大约与此同时,插进保持部31。如图7C中所示,将充气器20插入,直至充气器20的安装凸部24接近容纳部51的插入口54。
[0082] 接着,如图7C和图9中的箭头所示,向充气器20施加作用力,其作用以使充气器20在图9中观察的逆时针方向绕轴线L1转动,使得安装凸部24增大接合空间41的入口
42的宽度W1。此时,保持部31起到引导充气器20转动的作用(以避免轴线L1摆动)。此外,如图10A中的实线所示,安装凸部24受到限制而不能通过入口42进入接合空间41。这是因为接合空间41的入口42的宽度W1窄于安装凸部24的外径D1,如图3中所示。
[0083] 使充气器20转动的上述作用力经由安装凸部24和倾斜边缘39A传到第二接合部39。此时,由于充气器20的转动,安装凸部24的移动方向与舌片36的弹性部37的厚度方向大致相同。据此,使舌片36容易绕支点在保持部31周向在图2中大致向下方向弹性变形,以增大入口42的宽度W1,如图10A中实线箭头所示,上述支点为舌片基端,或者位于没有形成第二接合部39的端部(弹性部37与保持部31的交界处37A)。
[0084] 在弹性变形时,使第二接合部39在保持部31周向移离第一接合部35,如图10B中所示,因而,增大了入口42的宽度W1。此外,由于边缘39A相对于轴线L1倾斜,并且朝第一接合部35的中心C1延伸,随着充气器20转动,安装凸部24在边缘39A上滑动,因而,由第一接合部35引导安装凸部24。当入口42的宽度W1增大到大于安装凸部24的尺寸(外径D1)时,安装凸部24能进入接合空间41。如图10C所示,采用具有圆形截面形状的安装凸部24,在接合空间41中,使安装凸部24的一部分与弓形的第一接合部35相接合,不带间隙或者有很小间隙,该第一接合部35大致具有与安装凸部24相同的曲率。
[0085] 此时,由于接合部35、39从气囊50(容纳部51)露出,安装凸部24与接合部35、39的接合发生在气囊50(容纳部51)外部。所以,相比于接合部35、39位于气囊50(容纳部51)内部的情况,包括接合部35、39比安装凸部33位置更靠内的情况,改善了可见性,并且,能容易地使安装凸部24与接合部35、39相接合。
[0086] 充气器20沿接合基部34的平面转动。因此,如果安装凸部24推压接合基部34,在沿接合基部34平面方向的弹性变形量较小。
[0087] 此外,如上所述,当安装凸部24进入接合空间41时,由自身的弹性形状恢复力作用,使已弹性变形的舌片36恢复其初始形状,以大致在保持部31周向减小入口42的宽度W1,如图10B中双点划线箭头所示。由于弹性形状恢复,舌片36的第二接合部39在轴线L1方向朝第一接合部35推压安装凸部24。如图7D和图10C中所示,安装凸部24变成被第一接合部35和第二接合部39在轴线L1方向从相反侧夹住。在这种状态下,弹性形状恢复的方向与弹性部37的厚度方向大致相同。所以,舌片36的弹性形状恢复量较大,因而,在接合部35、39与安装凸部24之间没有间隙或有很小间隙。确定了安装凸部24在轴线L1方向的位置,因而,减少了充气器20在该方向的咔嗒作响。
[0088] 此外,通过安装凸部24与第一接合部35相接合,确定充气器20在周向的位置,使得在该方向的咔嗒作响减小。在这种状态下,安装凸部24与安装凸部33大致平行。
[0089] 按这种方式,使安装凸部24与保持架30的接合部35、39相接合,因而,将充气器20以其位置确定的状态安装至过渡组件61。这样,得到想要的气囊装置60。
[0090] 通过将充气器20插进保持部31并且绕轴线L1转动充气器20,简单地安装充气器20。在使安装凸部24与第一接合部35相接合之前与之后,转动充气器20所需的负荷改变。也就是,在安装凸部24与第一接合部35相接合之前,随着充气器20进一步转动,操作负荷增大。当安装凸部24与第一接合部35相接合时,操作负荷突然减小。这提供了改善操作感觉的卡扣感觉。
[0091] 当从保持架30取下充气器20时,在与装配过程中相反的方向,也就是,在保持部31周向背离第一接合部35的方向,转动充气器20。此时充气器20的转动方向与舌片36(弹性部37)弹性变形以加宽入口42的方向不同。所以,需要用比充气器20装配至保持架30更大的力使充气器20转动。这意味着,一旦被第一接合部35和第二接合部39夹住,安装凸部24很难从接合空间41脱出(很难拆除)。
[0092] 将通过上述过程制得的气囊装置60中的安装凸部24、33穿过运输工具部件11(框架)中所形成的通道孔13。通过调整取向使得安装凸部24、33朝通道孔13伸出,然后朝运输工具部件11(框架)移动气囊装置60,实现此穿过。此外,将螺帽12拧扣并紧固至已穿过运输工具部件11的安装凸部24、33。然后,如图13所示,由安装凸部33和螺帽
12将保持架30连同气囊50一起固定至运输工具部件11。此外,由安装凸部24和螺帽12将已装配至保持架30的充气器20连同保持架30一起固定至运输工具部件11。
[0093] 如上所述,保持架30和充气器20二者都直接固定至运输工具部件11。因此,与充气器不是直接固定至运输工具部件、而是经由保持架间接固定至运输工具部件的情况相比,保持架30和充气器20二者都牢固地固定至运输工具部件11。
[0094] 此外,安装凸部33和安装凸部24二者都在与轴线L1相交(相垂直)的方向伸出。大致在相同方向进行将安装凸部33、24固定至运输工具部件11的操作。所以,如果例如,保持架的安装凸部在与充气器轴线相交(相垂直)的方向凸出,充气器的安装凸部在轴线方向伸出,从而,将这些安装凸部固定至运输工具部件的操作方向彼此明显不同,与上述情况相比,充气器20和保持架30容易固定至运输工具部件11。
[0095] 在固定至运输工具部件11之前的气囊装置60中(参见图11),将安装凸部24、33固定至分开的部件(充气器20、以及保持架30),并且使安装凸部33穿过柔软的气囊50。所以,例如,当充气器20经由安装凸部24在周向承受较大作用力时,安装凸部24可能从接合空间41脱出。
[0096] 然而,在如上所述气囊装置60固定至运输工具部件11的状态下(参见图13),两个安装凸部24、33都固定至刚性的运输工具部件11(框架)。因此,即使安装凸部24受力,也不易使安装凸部24在任何方向移动。因此,安装凸部24不易自接合空间41脱出。
[0097] 当装配有上述气囊装置60的运输工具由于例如行驶时的碰撞而承受冲击时,由传感器(未示出)检测到冲击。响应于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单元(未示出)经由电气配线(未示出)向充气器20发出触发信号。响应于该触发信号,充气器20的气体发生剂产生气体,气体经由出气口21的气孔22于径向向外喷射。当收纳气体时,气囊50在乘员附近膨胀同时打开(展开),从而减少冲击以保护乘员。
[0098] 如上所述的第一实施例具有下列优点。
[0099] (1)在充气器20的外表面上形成用于确定保持架30位置的定位凸部(安装凸部24)(图8)。保持架30包括:在充气器20轴线L1方向延伸的接合基部34,以及,在充气器
20轴线L1方向从在保持部31周向与接合基部34分开位置延伸的舌片36。第一接合部35形成于接合基部34的末端,以及,第二接合部39形成于舌片36的末端。第一接合部35和第二接合部39彼此面对,以在其间形成用于定位凸部(安装凸部24)进入的接合空间(图
2)。
[0100] 接合空间41的入口42的宽度W1小于安装凸部24的尺寸(外径D1)(图3)。当转动充气器20使得定位凸部(安装凸部24)加宽入口42的宽度W1时,定位凸部(安装凸部24)推压舌片36。如图2中双点划线所示,由舌片36的基端(与保持部31的交界处37A)使舌片36弹性变形以增大入口42的宽度W1。
[0101] 所以,在插进保持部31之后,通过简单地使充气器20转动,将充气器20装配至保持架30。本实施例消除了下述过程:如日本专利公开No.2011-121469中所披露的过程,或者,将充气器的螺栓穿过纵向段的过程、使螺栓沿纵向段滑动的过程、以及使螺栓沿短横向段在保持部周向移动的过程。这简化了装配过程。
[0102] 由于安装凸部24被第一接合部35和第二接合部39夹住,在轴线L1方向没有间隙或有很小间隙,减少了装配之后充气器20的咔嗒作响。
[0103] (2)在充气器20的外表面上以及在保持架30的外表面上,分别形成安装凸部24、33。由充气器20的安装凸部24形成定位凸部,并且该定位凸部起到确定充气器20相对于保持架30位置的作用(图8)。
[0104] 因此,通过使用安装凸部24、33将充气器20和保持架30安装至运输工具部件11,能将气体发生器10固定至运输工具(图11)。
[0105] 由于使用安装凸部24作为定位凸部,除安装凸部24之外,在充气器20中不再需要设置其他定位凸部。所以,能减少充气器20和气体发生器10的部件数量。
[0106] (3)舌片36具有弹性部37。当转动充气器20并且由安装凸部24推压舌片36时,使弹性部37在厚度方向弹性变形(图2)。
[0107] 因此,随着充气器20转动,能使舌片36绕支点很大程度弹性变形,以增大接合空间41的入口42的宽度W1,上述支点是舌片的基端(弹性部37与保持部31的交界处37A)。当安装凸部24进入接合空间41时,能使舌片36(弹性部37)很大程度弹性变形以恢复初始形状,因此,由第一接合部35和第二接合部39夹住安装凸部24(定位凸部),没有间隙或有很小间隙。
[0108] (4)舌片36位于在保持部31周向与接合基部34分开的位置处。第一接合部35形成于接合基部34的末端,以及,第二接合部39形成于舌片36的末端。第一接合部35和第二接合部39在轴线L1方向彼此面对。在充气器20一部分被保持部31覆盖的状态下,使充气器20绕轴线L1转动。随着充气器20转动,由安装凸部24推压舌片36并使其弹性变形,以在保持部31周向移离接合基部34(参见图2中双点划线)。
[0109] 所以,通过转动充气器20,能使舌片36在保持部31周向弹性变形,以增大入口42的宽度W1。此外,通过促使安装凸部24进入接合空间41,舌片36能在保持部31周向弹性恢复其初始形状,以减小宽度W1。
[0110] (5)第一接合部35形成为使其在轴线L1方向远离第二接合部39凹进,以接纳安装凸部24的一部分。此外,第二接合部39由朝第一接合部35凸出的凸部形成(图3)。
[0111] 所以,通过由第二接合部39弹性方式压迫与第一接合部35相接合的安装凸部24,能由第一接合部35和第二接合部39夹住安装凸部24。
[0112] (6)安装凸部24具有圆形截面形状。此外,第一接合部35是弓形,并且形成为具有和安装凸部24大致相同的曲率(图3)。
[0113] 所以,通过使安装凸部24的一部分与第一接合部35相接合,减小充气器20在周向的咔嗒作响。
[0114] (7)第二接合部39中面对入口42的边缘39A相对于轴线L1倾斜,并且朝第一接合部35的中心(圆心)C1延伸(图3)。
[0115] 所以,随着充气器20转动,通过安装凸部24在边缘39A上滑动,将安装凸部24引导至第一接合部35。这进一步便于充气器20的装配。
[0116] (8)气囊装置60包括气囊50和气体发生器10,气体发生器10实现了上述(1)至(7)项的优点(图11)。气体发生器10位于气囊50内部,并且产生气体以用所产生的气体使气囊50膨胀。将保持架30的安装凸部33穿过气囊50的通道孔53,并且将安装凸部24、33紧固至运输工具部件11(座椅框架),因而,将气体发生器10连同气囊50一起固定至运输工具(图13)。
[0117] 所以,气囊装置60能实现上述(1)项的优点,即,减小装配后充气器20的咔嗒作响,同时便于将充气器20装配至保持架30。
[0118] 借助于简单的结构,其中,将穿过气囊50的充气器20的安装凸部24和保持架30的安装凸部33紧固至运输工具部件11(框架),将包括气体发生器10和气囊50的气囊装置60固定至运输工具。
[0119] (9)将充气器20的一部分在狭窄空间中或气囊50内(容纳部51)装配至保持架30(图7A至图7D)。
[0120] 因此,将实现了(1)至(7)项优点的气体发生器10用作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10改善了装配的便利性。
[0121] (第二实施例)
[0122] 下面,参照图14至图17B,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气体发生器和气囊装置。
[0123]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保持架30中接合基部34和舌片的结构。下面,主要讨论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差异。
[0124] 充气器20构造成,在充气器20的一部分被保持部31罩住的状态下,充气器20可在轴线L1方向移动(沿直线)。
[0125] 如图14和图15所示,保持架30的保持部31具有单个接合基部34和一对舌片(第一舌片和第二舌片)71、75,舌片在轴线L1的方向背离安装凸部33延伸。第一舌片71和第二舌片75在保持部31周向位于接合基部34的相反侧。换而言之,第一舌片71和第二舌片75在保持部31周向位于接合基部34的相反侧。
[0126] 接合基部34大致形成为平板。接合基部34背离安装凸部33在轴线L1方向延伸,并且长于保持部31。
[0127] 当受到安装凸部24(其在轴线L1方向随充气器20一起移动)压迫时,使第一舌片71和第二舌片75在保持部31周向弹性变形而彼此远离。为了进行弹性变形,第一舌片71和第二舌片75分别具有弹性部72、76,弹性部72、76从在保持部31周向与接合基部34分开的位置延伸。弹性部72、76各自大致形成为平板并且大致垂直于接合基部34。所以,垂直于弹性部72、76的方向(厚度方向)大致与沿接合基部34平面的方向相符。因此,当施加沿接合基部34平面的力时,接合基部34在该方向以较少量弹性变形,而第一舌片71和第二舌片75容易绕支点以大于接合基部34的量弹性变形,这些支点是弹性部72、76与保持部31之间的交界处72A、76A。
[0128] 舌片71的弹性部72和舌片75的弹性部76背离安装凸部33在轴线L1方向延伸,并且长于接合基部34。第一舌片71和第二舌片75分别包括作用部73、77,通过使末端也就是远离安装凸部33(图15中观察为左侧)的端部弯曲,形成作用部73、77。作用部73、77位于弹性部72、76中靠近接合基部34(图14中观察为下侧)的边缘。作用部73、77各自大致形成为平板,并且各自位于和接合基部34大致相同的平面。作用部73、77在保持部
31周向彼此面对。
[0129] 在保持部31周向的中央,接合基部34包括第一接合部35,第一接合部35位于远离安装凸部33的端部,也就是,在轴线L1方向位于远离安装凸部33(图15中观察为左侧)的末端。第一舌片71在作用部73中包括第二接合部74。第二舌片75在作用部77中包括第二接合部78。
[0130] 当充气器20装配至保持架30时,使安装凸部24与第一接合部35和第二接合部74、78相接合。第二接合部74、78在保持部31周向彼此面对。第一接合部35在轴线L1方向与第二接合部74、78分开并面对,以及,第一接合部35和第二接合部74、78在该方向从相反侧夹住安装凸部24。第一接合部35与第二接合部74、78之间的空间是接合空间41,接合空间41在俯视图中为大致圆形。在充气器20的一部分被保持部31罩住的状态下使充气器20在轴线L1方向移动时,安装凸部24进入接合空间41并且与之相接合。
[0131] 为了在充气器20移动时允许安装凸部24进入接合空间41,接合空间41具有入口42,入口42位于在轴线L1方向分开的位置处,或者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二接合部74、78之间的空间中。
[0132] 如图16所示,第一接合部35是凹部,其在轴线L1方向远离第二接合部74、78凹进,也就是,图16中观察为向右凹进。凹部是弓形,并且具有与安装凸部24大致相同的曲率,安装凸部24具有圆形截面形状。
[0133] 第一舌片71的第二接合部74形成为凸部,其在保持部31的周向朝第二舌片75的第二接合部78凸出。第二舌片75的第二接合部78形成为凸部,其在保持部31的周向朝第一舌片71的第二接合部74凸出。
[0134] 在安装凸部24没有被第一接合部35和第二接合部74、78夹住的状态下,也就是,在没有使舌片71、75(弹性部72、76)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接合空间41的入口42的宽度W1小于安装凸部24的尺寸(外径D1)。
[0135] 在轴线L1方向远离接合基部34的边缘处,第二接合部74、78各自具有第一倾斜部74A、78A。第一倾斜部74A、78A倾斜,从而越靠近接合基部34越彼此接近。所以,第一倾斜部74A、78A之间的间隙越靠近接合基部34越小。
[0136] 在轴线L1方向更靠近于接合基部34的边缘处,第二接合部74、78各自具有第二倾斜部74B、78B。第二倾斜部74B、78B倾斜,从而越靠近接合基部34越彼此离开。所以,第二倾斜部74B、78B之间的间隙越靠近接合基部34越大。
[0137] 除了这些差异之外,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所以,与第一实施例的对应部件相似或相同的那些部件使用相似或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具体说明。
[0138] 当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保持架30时,装配气囊装置60时的插入过程和安装过程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些过程不同。下面,主要讨论插入过程和安装过程与第一实施例中那些过程的差异。
[0139] <插入过程>
[0140] 在插入过程中,在气囊50外部,通过插入口54,从第一端(出气口21)将充气器20的一部分插进过渡组件61中气囊50的内部(容纳部51)。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第二实施例中,以安装凸部24在与安装凸部33平行方向凸出的取向,插入充气器20。使充气器
20在轴线L1方向沿直线移动。
[0141] <安装过程>
[0142] 在安装过程中,经由插入口54将充气器20的一部分插进保持架30的保持部31。在插入的过程中,安装凸部24接近第二接合部74、78。
[0143] 如图17A中实线所示,安装凸部24受限制而不能通过入口42进入接合空间41。这是因为入口42的宽度W1窄于安装凸部24的尺寸(外径D1),如图16中所示。
[0144] 接着,向充气器20施加作用力,以使充气器20在轴线L1方向克服限制朝接合基部34移动(图17A中观察为向右),使得安装凸部24增大入口42的宽度W1。此时,保持部31起到在轴线L1方向引导充气器20移动的作用。
[0145] 如图17B所示,经由安装凸部24和第一倾斜部74A、78A,移动充气器20的上述作用力传到第二接合部74、78。安装凸部24使第二接合部74、78之间间隙加宽的方向,以及,舌片71、75的弹性部72、76的厚度方向,二者大致相同。据此,使舌片71、75容易绕支点在保持部31周向弹性变形以增大入口42的宽度W1,上述支点是基端,也就是没有形成第二接合部74、78的端部(弹性部72、76中与保持部31的交界处72A、76A)。
[0146] 随着弹性变形,第二接合部74、76的第一倾斜部74A、78A和第二倾斜部74B、78B在保持部31周向彼此移离,使得入口42的宽度W1增大。第一倾斜部74A、78A倾斜,从而越靠近接合基部34越彼此接近。所以,安装凸部24在轴线L1方向移动并在第一倾斜部74A、78A上滑动时,将安装凸部24引导至第一接合部35。当入口42的宽度W1增大至大于安装凸部24的尺寸(外径D1)时,也就是,当安装凸部24已通过第一倾斜部74A、78A时,安装凸部24能进入接合空间41。当安装凸部24如图16中双点划线所示已进入接合空间
41时,使安装凸部24的一部分与第一接合部35相接合,而没有间隙或有很小间隙。
[0147] 充气器20的移动方向与沿接合基部34所在平面的方向大致相同。因此,如果安装凸部24推压接合基部34,在接合基部34方向的弹性变形量较小。
[0148] 此外,在安装凸部24如上所述已进入接合空间41时,受到舌片71、75的弹性部72、76的弹性形状恢复力作用,已弹性变形的舌片71、75恢复初始形状,从而减小入口42在保持部31周向的宽度W1。由于弹性形状恢复,第二接合部74、78的第二倾斜部74B、78B与凸部(安装凸部)24接触。通过接触,第二接合部74、78朝第一接合部35推压安装凸部24。
安装凸部24成为:被第一接合部35和第二接合部74、78在轴线L1方向从相反侧夹住。在此状态下,舌片71、75的弹性形状恢复方向大致与弹性部72、76的厚度方向相同。所以,舌片71、75弹性形状恢复的量较大,使得在i)安装凸部24与ii)第一接合部35和第二接合部74、78之间,没有间隙或有很小间隙。确定了安装凸部24在轴线L1方向的位置,因而,减小了充气器20在该方向的咔嗒作响。
[0149] 当如上所述使安装凸部24与第一接合部35相接合时,在保持部31周向使安装凸部24的位置确定,因而,减小了充气器20在该方向的咔嗒作响。在此状态下,安装凸部24与安装凸部33大致平行。
[0150] 按这种方式,使安装凸部24与第一接合部35和第二接合部74、78相接合,因而,将充气器20以其位置确定的状态安装至过渡组件61。这样得到了想要的气囊装置60。
[0151] 如上所述,通过将充气器20的一部分插进保持部31并且在轴线L1方向移动充气器20,简单地安装充气器20。在安装凸部24与第一接合部35相接合之前与之后,移动充气器20所需的负荷变化。也就是,在安装凸部24与第一接合部35接合之前,换而言之,在凸部(安装凸部)24于第一倾斜部74A、78A上滑动期间,操作负荷随着充气器20进一步移动而增大。安装凸部24与第一接合部35相接合时,操作负荷突然减小。这提供了改善操作感觉的卡扣感觉。
[0152] 如第一实施例中那样,将按上述过程得到的气囊装置60固定至运输工具部件11(框架)。
[0153] 据此,除了(1)至(3)、(6)、(8)和(9)项的优点之外,取代(4)和(5)项的优点,第二实施例实现了(4A)和(5A)项的优点。
[0154] (4A)第一舌片71和第二舌片75在保持部31周向位于接合基部34的相反侧(图15中观察为上侧以及下侧)。第一接合部35形成于接合基部34的末端,第二接合部74形成于第一舌片71的末端,以及,第二接合部78形成于第二舌片75的末端。舌片71、75的第二接合部74、78在保持部31周向彼此面对。第一接合部35与第二接合部74、78在轴线L1方向彼此面对。充气器20在其一部分被保持部31罩住的状态下可在轴线L1方向移动。
随着充气器20移动,由安装凸部24推压舌片71、75,以及,使其弹性变形并且在保持部31周向移离接合基部34(图15)。
[0155] 所以,通过在轴线L1方向移动充气器20,能使舌片71、75在保持部31周向弹性变形,以增大入口42的宽度W1。此外,通过促使安装凸部24进入接合空间41,舌片71、75能在保持部31周向弹性恢复初始形状,以减小宽度W1。
[0156] (5A)第一接合部35形成为在轴线L1方向远离第二接合部74、78凹进,以接纳安装凸部24的一部分。第二接合部74、78中的一个由朝另一个凸出的凸部形成(图16)。
[0157] 所以,通过由第二接合部74、78弹性方式压迫与第一接合部35相接合的安装凸部24,能由第一接合部35和第二接合部74、78从轴线L1方向相反侧夹住安装凸部24。
[0158] (10)与设置单个舌片的情况相比,由于设置了两个舌片(第一舌片71和第二舌片75),各舌片71、75的弹性变形量较小(图17B)。
[0159] 所以,舌片71、75能由具有较小弹性极限的材料制成,这降低了保持架30的成本。
[0160] 为了使由具有较小弹性极限材料形成的单个舌片很大程度弹性变形,该舌片必须延长。这将增加保持架30的尺寸及重量。
[0161] 在这一点上,第二实施例设置了两个舌片(第一舌片71和第二舌片75),以避免保持架30尺寸及重量增加,同时保证了一定量的弹性变形。
[0162] (第三实施例)
[0163] 下面,参照图18至图20B,说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气体发生器和气囊装置。
[0164] 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在于保持架30中第一接合部35和第二接合部74、78的结构。
[0165] 取代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倾斜部74B、78B,第三实施例的第二接合部74、78具有平行部74C、78C。当安装凸部24被第一接合部35和第二接合部74、78夹住时,也就是,当第一舌片71和第二舌片75都没有(弹性部72、76都没有)弹性变形时,平行部74C、78C与轴线L1平行。由于在第二接合部74、78上形成平行部74C、78C,第二接合部74、78在靠近于接合基部34并且彼此面对的位置处具有拐74D、78D。当安装凸部24被第一接合部35和第二接合部74、78夹住时,第二接合部74、78的拐角74D、78D朝第一接合部35推压安装凸部24。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一接合部35比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接合部35更深。
[0166] 除了这些差异之外,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相同。所以,与第二实施例的对应部件相似或相同的部件使用相似或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具体说明。
[0167] 当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保持架30时,装配气囊装置60时的安装过程与第二实施例中的安装过程稍有不同。下面,主要讨论安装过程与第二实施例中安装过程的差异。
[0168] <安装过程>
[0169] 在安装过程中,经由插入口54,将充气器20的一部分插进保持架30的保持部31中。如图20A中实线所示,安装凸部24受限制而不能通过入口42进入接合空间41。这是因为入口42的宽度W1窄于安装凸部24的尺寸(外径D1),如图19中所示。
[0170] 接着,向充气器20施加作用力,以使充气器20在轴线L1方向克服限制朝接合基部34(图20A中观察为向右)移动,使得安装凸部24增大入口42的宽度W1。
[0171] 如图20B所示,经由安装凸部24和第一倾斜部74A、78A,将上述力传到第二接合部74、78(凸部)。使舌片71、75绕支点在保持部31周向弹性变形以增大入口42的宽度W1,上述支点是基端,也就是没有形成第二接合部74、78的端部(弹性部72、76与保持部31的交界处72A、76A)。
[0172] 当宽度W1增大到大于安装凸部24的尺寸(外径D1)时,也就是,当安装凸部24已通过第一倾斜部74A、78A时,安装凸部24移动至平行部74C、78C。在安装凸部24于轴线L1方向移动并且在平行部74C、78C上滑动时,将安装凸部24引导至第一接合部35。
[0173] 当安装凸部24通过了平行部74C、78C时,安装凸部24能进入接合空间41。如图20B中双点划线所示,当安装凸部24已进入接合空间41时,安装凸部24的一部分(大致一半)与第一接合部35相接合,而没有间隙或有很小间隙。在第三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接合部35比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接合部35深,使安装凸部24与第一接合部35以比第二实施例中更大的区域相接合。
[0174] 此外,当安装凸部24如上所述进入接合空间41时,已弹性变形的舌片71、75受到自身弹性形状恢复力作用而恢复初始形状,从而减小入口42在保持部31周向的宽度W1。由于弹性形状恢复,第二接合部74、78的拐角74D、78D与安装凸部24接触。通过接触,第二接合部74、78朝第一接合部35推压安装凸部24。如图19中双点划线所示,安装凸部24成为:被第一接合部35和第二接合部74、78在轴线L1方向从相反侧夹住。
[0175] 按这种方式,使安装凸部24与第一接合部35和第二接合部74、78相接合,因而,将充气器20以其位置确定的状态安装至过渡组件61。这样得到了想要的气囊装置60。
[0176] 所以,根据第三实施例,虽然在安装凸部24被第一接合部35和第二接合部74、78夹住时,第二接合部74、78推压安装凸部24中不同于先前实施例中的部分,但能实现与(1)至(3)、(4A)、(5A)、(6)、以及(8)至(10)项相同的优点。
[0177] (第四实施例)
[0178] 下面,参照图21至图23B,说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气体发生器和气囊装置。
[0179] 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保持架30中接合基部34和舌片的结构。下面主要讨论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差异。
[0180] 充气器20构造成,在充气器20的一部分被保持部31罩住的状态下可在轴线L1方向移动(沿直线)。
[0181] 如图21和图22所示,保持部31具有接合基部34和单个舌片81,舌片81在轴线L1方向远离安装凸部33延伸。舌片81位于在保持部31的周向与接合基部34分开的位置处。
[0182] 接合基部34大致形成为平板。接合基部34在轴线L1方向远离安装凸部33延伸,并且长于保持部31。
[0183] 当受到轴线L1方向随充气器20一起移动的安装凸部24的压迫时,舌片81弹性变形,在保持部31周向远离接合基部34。为了进行弹性变形,第一舌片81具有弹性部82,弹性部82自保持部31周向与接合基部34分开的位置延伸。弹性部82大致形成为平板并且大致垂直于接合基部34。所以,垂直于弹性部82平面的方向(厚度方向)与沿接合基部34平面的方向大致相符。因此,当施加沿接合基部34平面的作用力时,接合基部34以较小量弹性变形,而舌片81比接合基部34更容易绕支点弹性变形,上述支点是弹性部82与保持部31之间的交界处82A。
[0184] 弹性部82形成为,按类似于接合基部34的长度,远离安装凸部33在轴线L1方向延伸。舌片81包括作用部83,通过在末端也就是在远离安装凸部33(图21中观察为左侧)的端部处弯曲,形成作用部83。作用部83位于弹性部82中靠近于接合基部34(图21中观察为下侧)的边缘。作用部83大致形成为平板,并且位于和接合基部34相同的平面。在轴线L1方向以及在保持部31周向,作用部83与第一接合部35分开。
[0185] 在末端或者在轴线L1方向远离安装凸部33的端部(图22中观察为左端)处,接合基部34包括第一接合部35。舌片81在作用部83中包括第二接合部84。
[0186] 当充气器20装配至保持架30时,使安装凸部24与第一接合部35和第二接合部84相接合。第一接合部35和第二接合部84在与轴线L1相交的方向彼此面对,并且在该方向从相反侧夹住安装凸部24。第一接合部35与第二接合部84之间的空间是接合空间41,接合空间41在俯视图中为大致圆形。充气器20的一部分被保持部31罩住的状态下使充气器20在轴线L1方向移动时,安装凸部24进入接合空间41并且与之接合。
[0187] 此外,接合基部34包括延伸部34A,延伸部34A在轴线L1方向远离安装凸部33自第一接合部35延伸而出。
[0188] 为了在充气器20移动时允许安装凸部24进入接合空间41,在轴线L1方向与安装凸部33分开的位置处,或者,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接合部84与延伸部34A之间的空间中,接合空间41具有接合空间41的入口42。
[0189] 如图22中所示,第一接合部35是凹部,其在与轴线L1相交的方向远离第二接合部84凹进,也就是,图22中观察为倾斜朝右上方凹进。凹部是弓形,并且具有与安装凸部24大致相同的曲率,该安装凸部24具有圆形截面形状。第二接合部84由在保持部31周向朝接合基部34的延伸部34A凸出的凸部形成。
[0190] 当安装凸部24未被第一接合部35和第二接合部84夹住时,也就是,当舌片81(弹性部82)没有弹性变形时,接合空间41的入口42的宽度W1小于安装凸部24的尺寸(外径D1)。
[0191] 延伸部34A中靠近于舌片81的边缘与轴线L1平行。在轴线L1方向远离安装凸部33的边缘处,第二接合部84具有第一倾斜部84A。第一倾斜部84A倾斜以朝安装凸部33接近延伸部34A。所以,延伸部34A与第一倾斜部84A之间的间隙越靠近安装凸部33越小。
[0192] 在轴线L1方向更靠近于安装凸部33的边缘处,第二接合部84具有第二倾斜部84B。第二倾斜部84B倾斜以朝安装凸部33远离延伸部34A。
[0193] 除了这些差异之外,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所以,与第一实施例的对应部件相似或相同的部件使用相似或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具体说明。
[0194] 当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保持架30时,装配气囊装置60时的插入过程和安装过程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不同。下面,主要讨论插入过程和安装过程与第一实施例中那些过程的差异。
[0195] <插入过程>
[0196] 在插入过程中,在气囊50外部,通过插入口54,从第一端(出气口21)将充气器20的一部分插进过渡组件61中气囊50的内部(容纳部51)。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第四实施例中,以安装凸部24在与安装凸部33平行方向凸出的取向,插入充气器20。在维持该取向的情况下,使充气器20沿直线在轴线L1方向朝安装凸部33移动。
[0197] <安装过程>
[0198] 在安装过程中,经由插入口54将充气器20的一部分插进保持架30的保持部31。在插入期间,安装凸部24接近第二接合部84和延伸部34A。
[0199] 如图23A中实线所示,安装凸部24受限制而不能通过入口42进入接合空间41。这是因为入口42的宽度W1窄于安装凸部24的尺寸(外径D1),如图22中所示。
[0200] 接着,向充气器20施加作用力,以使充气器20克服限制在轴线L1方向朝安装凸部33(图23A中观察为向右)移动,使得安装凸部24增大入口42的宽度W1。此时,保持部31起到在轴线L1方向引导充气器20移动的作用。
[0201] 如图23B所示,经由安装凸部24和第一倾斜部84A,移动充气器20的上述作用力传到第二接合部84。安装凸部24使延伸部34A与第二接合部84之间间隙加宽的方向,以及,舌片81的弹性部82的厚度方向,二者大致相同。据此,舌片81容易绕支点在保持部31周向弹性变形以增大入口42的宽度W1,上述支点是基端,也就是没有形成第二接合部84的端部(弹性部82与保持部31的交界处82A)。
[0202] 随着弹性变形,第二接合部84的第一倾斜部84A和第二倾斜部84B在保持部31周向移离接合基部34的延伸部34A,使得入口42的宽度W1增大。第一倾斜部84A倾斜以朝安装凸部33接近延伸部34A。所以,在安装凸部24于轴线L1方向移动并且在第一倾斜部84A上滑动的同时,将安装凸部24引导至第一接合部35。当入口42的宽度W1增大至大于安装凸部24的尺寸(外径D1)时,也就是,当安装凸部24已通过第一倾斜部84A时,安装凸部24能进入接合空间41。如图22中双点划线所示,当安装凸部24进入了接合空间41时,使安装凸部24的一部分与第一接合部35相接合,而没有间隙或有很小间隙。
[0203] 充气器20的移动方向与沿接合基部34平面的方向相同。因此,如果安装凸部24推压接合基部34,接合基部34在此方向的弹性变形量较小。
[0204] 此外,当安装凸部24如上所述进入接合空间41时,受到舌片81的弹性部82的弹性形状恢复力作用,已弹性变形的舌片81恢复初始形状,从而减小入口42在保持部31周向的宽度W1。由于弹性形状恢复,第二接合部84的第二倾斜部84B与安装凸部24接触。通过接触,第二接合部84朝第一接合部35推压安装凸部24。由第一接合部35和第二接合部84在与轴线L1相交方向从相反侧夹住安装凸部24。在此状态下,舌片81的弹性形状恢复方向与弹性部82厚度方向大致相同。所以,舌片81的弹性形状恢复量较大,使得在i)安装凸部24与ii)第一接合部35和第二接合部84之间,没有间隙或有很小间隙。确定了安装凸部24在轴线L1方向的位置,因而,减小了充气器20在该方向的咔嗒作响。
[0205] 当如上所述使安装凸部24与第一接合部35相接合时,在周向确定了安装凸部24的位置,因而,减小了充气器20在该方向的咔嗒作响。
[0206] 按这种方式,使安装凸部24与第一接合部35和第二接合部84相接合,因而,将充气器20以其位置确定的状态安装至过渡组件61。这样得到了想要的气囊装置60。
[0207] 如上所述,通过将充气器20插进保持部31并且在轴线L1方向移动充气器20,简单地安装充气器20。在安装凸部24与第一接合部35相接合之前与之后,移动充气器20所需的负荷变化。也就是,在安装凸部24与第一接合部35接合之前,换而言之,在安装凸部24在第一倾斜部84A上滑动期间,操作负荷随着充气器20进一步移动而增大。安装凸部
24与第一接合部35相接合时,操作负荷突然减小。这提供了改善操作感觉的卡扣感觉。
[0208] 如第一实施例中那样,将按上述过程得到的气囊装置60固定至运输工具部件11(框架)。
[0209] 据此,除了(1)至(3)、(6)、(8)和(9)项的优点之外,取代(4)和(5)项的优点,第四实施例实现了(4B)和(5B)项的优点。
[0210] (4B)在保持部31周向上,舌片81位于和接合基部34分开的位置。第一接合部35形成于接合基部34的末端,以及,第二接合部84形成于舌片81的末端。第一接合部35和第二接合部84在与轴线L1相交的方向彼此面对。此外,接合基部34包括延伸部34A,延伸部34A在轴线L1方向远离安装凸部33自第一接合部35延伸。充气器20在其一部分被保持部31罩住的状态下可在轴线L1方向朝保持部31移动。随着充气器20移动,由安装凸部24推压舌片81,以及,使其弹性变形并在保持部31周向移离接合基部34(图21)。
[0211] 所以,通过使充气器20在轴线L1方向朝安装凸部33移动,能使舌片81在保持部31周向弹性变形,以增大接合空间41的入口42的宽度W1。此外,通过促使安装凸部24进入接合空间41,舌片81能在保持部31周向弹性恢复初始形状,以减小宽度W1。
[0212] (5B)第一接合部35形成为在与轴线L1相交的方向远离第二接合部84凹进,以接纳安装凸部24的一部分。第二接合部84由朝延伸部34A凸出的凸部形成(图22)。
[0213] 所以,通过由第二接合部84弹性方式压迫与第一接合部35相接合的安装凸部24,能由第一接合部35和第二接合部84在与轴线L1相交的方向从相反侧夹住安装凸部24。
[0214] 上述实施例可以进行如下变化。
[0215] <充气器20的变化>
[0216] 定位凸部可以设置为与充气器20的安装凸部24分开。在这种情况下,定位凸部可以短于安装凸部24,只要能由第一接合部35和第二接合部39、74、78、84夹住定位凸部即可。
[0217] 充气器20的一部分可以安装成在气囊50(容纳部51)中延伸横过整个保持架30。此外,整个充气器20可以安装成在气囊50(容纳部51)中延伸横过保持架30的一部分。
[0218] <安装凸部24、33的变化>
[0219] 安装凸部24、33可以是不同于螺栓的部件,只要凸部24、33起到将充气器20和保持架30固定至运输工具的作用即可。
[0220] 沿充气器20的轴线L1,可以在保持架30上设置多个安装凸部33。
[0221] 与保持架30的安装凸部33一样,可以将充气器20的安装凸部24(定位凸部)在穿过气囊50之后再穿过运输工具部件11,然后用螺帽12紧固至运输工具部件11。
[0222] 安装凸部24、33之中,可以只将充气器20的安装凸部24在穿过气囊50之后穿过运输工具部件11,然后,用螺帽12紧固至运输工具部件11。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架30的安装凸部33只穿过运输工具部件11,并且由螺帽12紧固至运输工具部件11。
[0223] 安装凸部24、33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采用不同于直角的角度与轴线L1相交。
[0224] 只要安装凸部24、33与轴线L1相交,凸部24、33可以在不同方向凸出。
[0225] 安装凸部24、33可以固定至运输工具中的不同部件。
[0226] <保持部31的变化>
[0227] 只要保持部31罩住充气器20在轴线L1方向的一部分,保持部31可以具有与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形状不同的形状。例如,保持部31可以是非管状。具体而言,保持部31可以具有宽度比上述实施例中更大的切口31A。
[0228] 保持部31可以位于轴线L1方向偏离保持架30大致中心的位置处。
[0229] 沿轴线L1可以设置多个保持部31。
[0230] 在第一实施例中,大致圆形的保持部31的弯曲部用作弹性部37的一部分(包括交界处37A)。在这种情况下,弯曲部起到的作用是减小弹性部37的弹性变形。对于在转动充气器20以促使安装凸部24增大入口42的宽度W1时避免舌片36过多弹性变形而言,这种结构是有效的。
[0231] 当期望舌片36很大程度弹性变形时,可以在保持部31中靠近于接合基部34的位置处形成平板部36B,如图25和图26中所示(图25和图26中观察为下部)。平板部36B可以用作弹性部37的一部分(包括交界处37A)。在这种结构中,由于包括平板部36B的弹性部37比第一实施例中的弯曲弹性部37更容易弹性变形,满足了上述要求。
[0232] 如图25和图26所示,可以采用没有切口31A的保持部31。例如,通过焊接保持部31中的切口31A部分,能得到没有切口31A的保持部31。
[0233] 在这种情况下,与具有切口31A的情况相比,使气囊50膨胀时保持部31保持充气器20的强度得到增加。
[0234] 与保持部没有切口31A的情况相比,具有切口31A的保持部31更容易弹性变形。所以,容易将充气器20插进保持部31。
[0235] 所以,关于是否在保持部31中形成切口31A,可以形成切口31A以增大保持部31的保持强度,也可以在充气器20中不形成切口31A,以方便插入充气器20。
[0236] 虽然没有图示,但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的保持架30可以具有切口31A或没有切口31A。
[0237] <接合基部34的变化>
[0238] 接合基部34可以在充气器20的轴线L1方向从保持架30中不是保持部31的部分延伸而出。
[0239] 接合基部34不必在轴线L1的方向延伸。例如,保持部31的一部分(端部)可以形成为起到接合基部34的作用。
[0240] <舌片36的变化>
[0241] 舌片36可以在充气器20的轴线L1方向从保持架30中不是保持部31的部分延伸而出。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地,舌片36构造成绕支点弹性变形,该支点是其基端,或者没有设置第二接合部39的端部。
[0242] <接合部的变化>
[0243] 如图24所示,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接合部39中与安装凸部24弹性接触的部分39B可以弓状凹进,以与安装凸部24的截面形状相符。在这种情况下,使安装凸部24与第一接合部35和第二接合部39以更宽的区域接合。据此,更有效地避免安装凸部24在保持部31周向移动。
[0244] 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第二接合部39可以由凹部形成,而第一接合部35可以由凸部形成。
[0245]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接合部39、74、78、84可以形成在舌片36、71、75、81中远离基端但不同于末端的位置(轴线L1方向的中部)。
[0246] <接合空间41的变化>
[0247] 接合空间41的入口42在一定长度上可以具有狭窄宽度。
[0248] <过渡组件61的变化>
[0249] 处在保持架30布置于气囊50中并与之固定状态下的气囊装置60可以定义为过渡组件61,使得第一接合部35和第二接合部39、74、78、84位于容纳部51中。
[0250] 处在保持架30布置于气囊50中并与之固定状态下的气囊装置60可以定义为过渡组件61,使得整个保持部31从容纳部51露出。可替代地,处在保持架30布置于气囊50中并与之固定状态下的气囊装置60可以定义为过渡组件61,使得整个保持部31位于容纳部51中。
[0251] <其它变化>
[0252]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插入口54将充气器20插进气囊50的容纳部51(其中接纳了一部分保持架30)中,并且,在容纳部51中将充气器20的一部分装配至保持架30的一部分。取代此方式,可以在将充气器20和保持架30插进容纳部51之前,在气囊50外部将充气器20和保持架30装配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地,便于保持架30与充气器20的装配,并且减少了装配后充气器20的咔嗒作响。
[0253] 上述气囊装置能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气囊装置,例如侧气囊装置。
[0254] 上述气体发生器可以是设计用于给气囊装置以外的装置供给气体的装置。
[0255] 术语“运输工具”这里涉及的不仅是乘用车和各种类型的工业车辆,而且可以是任何类型的乘客运输工俱。例如,运输工具可以包括飞机和轮船。当气囊装置应用于这些运输工具时,将保持架的安装凸部安装至运输工具,使得气体发生器固定至运输工具。
[0256] 所以,本文的示例和实施例应当视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里所给出的细节,而是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等效置换内进行更改。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