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动人工生物浮岛

申请号 CN201610224277.1 申请日 2016-04-12 公开(公告)号 CN107285470A 公开(公告)日 2017-10-24
申请人 宜都市茂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梁智博; 梁皓钦; 徐善新; 徐绍东;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 水 体 净化 技术,具体为一种自然动 力 人工 生物 浮岛。一种自然动力人工生物浮岛,包括中 心轴 支架 ,所述中心轴支架上设有若干对对称分布的浮岛,所述浮岛上设有 风 杯,所述浮岛上均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处摆放培育盆,所述培育盆内种水生 植物 ,所述中心轴支架与用于固定湖底的垂直轴连接。本发明浮岛以及浮岛上的植物根系可以带动表层水体运动,有利于复 氧 ,提供池底生物活性和净化水质,解决池塘底部淤泥增厚,净化水的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自然动人工生物浮岛,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轴支架(1),所述中心轴支架(1)上设有若干对对称分布的浮岛(2),所述浮岛(2)上设有杯(3),所述浮岛(2)上均匀设有通孔(21),所述通孔(21)处摆放培育盆(22),所述培育盆(22)内种植物,所述中心轴支架(1)与用于固定湖底的垂直轴(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动力人工生物浮岛,其特征在于:每对对称的浮岛(2)上的风杯(3)也是相应对称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动力人工生物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盆(22)底部设有孔洞(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动力人工生物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岛(2)为任意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动力人工生物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称分布的浮岛(2)的对数≥1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动力人工生物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岛(2)为塑料材质制成的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动力人工生物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岛(2)外周设有渔网(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然动力人工生物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渔网(5)深度为1~
3m。

说明书全文

一种自然动人工生物浮岛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净化技术,具体为一种自然动力人工生物浮岛。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我国利用动植物净化水质的方法为单独的水生动物净化水质或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的方式。
[0003] 单独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时:如果采用浮游植物进行净化,其占有水面大,设施及植物根系容易产生二次污染,设施成本投入大,没有持续性,植物根系上附着水生动物不为养殖鱼类所利用。采用沉水植物净化水质时,因各水体的深度、地理环境及草食性野生鱼类等因素,至使沉水植物不能很好的生长,难于达到净化水质和平衡生态的目的。
[0004] 不同大小的池塘、湖泊点缀着城市景观,成为宜居城镇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城镇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对这些水体的污染压力渐增,我国当前已经普遍面临富营养化和生态极度退化的困境;迫切需要修复这些水体的生态系统。依托多种生态浮岛,修复沉水植物是可取的有效途径之一。 由于这些池塘、湖泊往往缺少水流,容易滋生藻类水华。“流水不腐”是指,适当的水流对维持健康水生态系统是十分重要和有利的。一定的水流和水面波动,有利于水体增,水体内的物质交换,冲刷水生植物茎叶上的附着物以增加接受光照面积,但有许多小水体,特别是城镇小水体,缺少水流和成水流和波浪。利用电力可以达到造成水流和增氧目的,但要消耗大量能源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然动力人工生物浮岛,可以利用自然风力净化水质。
[0006]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然动力人工生物浮岛,包括中心轴支架,所述中心轴支架上设有若干对对称分布的浮岛,所述浮岛上设有风杯,所述浮岛上均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处摆放培育盆,所述培育盆内种水生植物,所述中心轴支架与用于固定湖底的垂直轴连接。
[0007] 每对对称的浮岛上的风杯也是相应对称的。
[0008] 所述培育盆底部设有孔洞。
[0009] 所述浮岛为任意形状或几种形状的组合。
[0010] 所述对称分布的浮岛的对数≥1对。
[0011] 所述浮岛为塑料材质制成的部件。
[0012] 所述浮岛外周设有渔网。
[0013] 所述渔网深度为1~3m。
[0014]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在浮岛上可以种植具有净化水质和观赏价值的植物花卉,浮岛在不依赖其它能源情况下,可以在微风风力推动下旋转;
2、在旋转过程中,浮岛以及浮岛上的植物根系可以带动表层水体运动,有利于复氧,提供池底生物活性和净化水质,解决池塘底部淤泥增厚,净化水的作用;
3、可以提供生物栖息场所;
4、增加湖面的观赏效果。 在垂直于水面的 “风杯” 上可以贴上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标语,达到科普教育目的。 该装置具有利用绿色能源推动水流,加强复氧,净化水质,美化环境,成为水面上的动态景点等功能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培育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侧面示意图;
其中:中心轴支架1,浮岛2,风杯3,垂直轴4,渔网5,通孔21,培育盆22,孔洞23。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自然动力人工生物浮岛,包括中心轴支架1,所述中心轴支架1上设有若干对对称分布的浮岛2,所述浮岛2上设有风杯3,所述浮岛2上均匀设有通孔21,所述通孔
21处摆放培育盆22,所述培育盆22内种水生植物,所述中心轴支架1与用于固定湖底的垂直轴4连接。
[0017] 每对对称的浮岛2上的风杯3也是相应对称的。
[0018] 所述培育盆22底部设有孔洞23。
[0019] 所述浮岛2为长方形。
[0020] 所述对称分布的浮岛2的对数为2对。
[0021] 所述浮岛2为塑料材质制成的部件。
[0022] 所述浮岛2外周设有渔网5,防止植物根部被鱼类破坏。
[0023] 所述渔网5深度为1~3m。
[0024] 培育盆中的植物高矮搭配增加风转动;根据池塘深度类调节不同植物根系。
[0025] 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一种自然动力人工生物浮岛,包括中心轴支架1,所述中心轴支架1上设有若干对对称分布的浮岛2,所述浮岛2上设有风杯3,所述浮岛2上均匀设有通孔21,所述通孔
21处摆放培育盆22,所述培育盆22内种水生植物,所述中心轴支架1与用于固定湖底的垂直轴4连接。
[0026] 每对对称的浮岛2上的风杯3也是相应对称的。
[0027] 所述培育盆22底部设有孔洞23。
[0028] 所述浮岛2为半圆形。
[0029] 所述对称分布的浮岛2的对数为1对。
[0030] 所述浮岛2为塑料材质制成的部件。
[0031] 所述浮岛2外周设有渔网5,防止植物根部被鱼类破坏。
[0032] 所述渔网5深度为1~3m。
[0033] 培育盆中的植物高矮搭配增加风转动;根据池塘深度类调节不同植物根系。
[0034] 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一种自然动力人工生物浮岛,包括中心轴支架,所述中心轴支架上设有若干对对称分布的浮岛,所述浮岛上设有风杯,所述浮岛上均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处摆放培育盆,所述培育盆内种水生植物,所述中心轴支架与用于固定湖底的垂直轴连接。
[0035] 每对对称的浮岛上的风杯也是相应对称的。
[0036] 所述培育盆底部设有孔洞。
[0037] 所述对称分布的浮岛的对数为对。
[0038] 所述浮岛中1对为半圆形,1对为长方形。
[0039] 所述浮岛为塑料材质制成的部件。
[0040] 所述浮岛外周设有渔网,防止植物根部被鱼类破坏。
[0041] 所述渔网深度为1~3m。
[0042] 培育盆中的植物高矮搭配增加风转动;根据池塘深度类调节不同植物根系。
[0043]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发明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