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压垫结构

申请号 CN201120070311.7 申请日 2011-03-17 公开(公告)号 CN201968224U 公开(公告)日 2011-09-14
申请人 富声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富景;
摘要 一种 热压 垫结构,包含上层缓冲材、下层缓冲材及至少一个填充体,其中该填充体结合于该上层缓冲材及下层缓冲材之间,并对该填充体的周围进行热压,使上层缓冲材及下层缓冲材被热压处 熔化 ,而紧密结合成一体,并在上层缓冲材上形成一几何图形的热压痕,使上层 缓冲层 形成一缓冲室,而填充体或塑形体即会结合于该缓冲室中,于该上层缓冲材表面形成一具有散压或塑型功能的缓冲垫;当该热压垫结构用于 床垫 、睡垫、坐垫、背垫或是背靠垫时,该缓冲垫能够有效 支撑 人体相关部位,以舒缓压 力 之外,亦能够具有缓 冲压 力及防撞击的功效。
权利要求

1.一种热压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上层缓冲材,其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
一下层缓冲材,其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以及
至少一个及一个以上的填充体,结合于该上层缓冲材的第二表面与该下层缓冲材的第二表面间的预定位置上;
以及在该上层缓冲材中形成的呈几何图形的凹陷热压痕,该上层缓冲材及该下层缓冲材在热压痕处紧密结合并形成一缓冲室,该缓冲室内容置有填充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将结合有填充体的上层缓冲材及下层缓冲材包覆在内的包覆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填充体为吸震散压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填充体为塑形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填充体为吸震散压体及塑形体叠合而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热压垫结构为坐垫或背靠垫或床垫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层缓冲材与填充体间设置一将填充体包覆的薄膜层。
8.一种热压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表面层,其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
一上层缓冲材,其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该表面层的第二表面结合于上层缓冲材的第一表面上;
一防滑层,其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该防滑层的第一表面为防滑表面;
一下层缓冲材,该下层缓冲材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该防滑层的第二表面与下层缓冲材的第二表面相结合;以及
至少一个及一个以上的填充体,结合于该上层缓冲材的第二表面与下层缓冲材的第一表面间的预定位置上;
以及在该表面层及该上层缓冲材上形成的呈几何图形的将该表面层、该上层缓冲材、该下层缓冲材和该防滑层紧密结合成一体并形成供该填充体容置的缓冲室的凹陷热压痕。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压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填充体为吸震散压体。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压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填充体为塑形体。

说明书全文

热压垫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热压垫结构,特别是指一种能够藉由热压结合技术,将至少一个填充体结合于上层缓冲材及下层缓冲材间的缓冲室中,以便该热压垫应用于床垫、睡垫、坐垫、背垫或是背靠垫时,能够有效支撑人体相关部位,以舒缓压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坐垫或是背靠垫,会于织布层内包覆一片泡,并使用热压结合的方式,使整片泡棉层与该织布层密合,然而,当使用的发泡棉层偏硬时,其缓冲效果有限,且易造成使用者感觉疼痛;另外,若使用的发泡棉偏软时,虽具有良好的弹性缓冲效果,但使用者的身体部位会陷于发泡材中,进而造成使用者在活动上的不便利性。
[0003] 因此,有厂商以车缝方式将一缓冲材质与该织布层结合,以加强缓冲避震的效果,然而,这样的结合方式,虽然能够减低撞击力道与加强避震的效果,但由于是使用车缝方式将织布层与缓冲材质做结合,若是织布层表面留有车缝线时,很可能会发生针线与使用者皮肤剧烈摩擦,进而导致皮肤疼痛或红肿,如有伤口甚至伤口发炎;同时,于织布层表面的缝线在外观卖相及功能上也降低消费者购买欲望;
[0004] 另外除了上述的缺点之外,使用车缝方式来固定缓冲材质,亦很容易因此针线脱落或是断裂,而导致缓冲材质的晃动或是偏移,因此将会造成使用者操作应用上的不方便,也容易因为该缓冲材质的偏移或滑动,会大幅度的降低该缓冲材质原本对应使用者身体特定部份所能够达到的功效。
[0005] 因此,若能提供一种热压垫结构,能够使用热压结合的技术,将一具有吸震散压或塑形效果的材料结合于该热压垫结构内,除了能够结合的更加牢固及使用上更加舒适之外,亦能够形成一凸出的缓冲垫来支撑人体相关部位,如此应为一最佳解决方案。发明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压垫结构,其结构简单,能将数个具有吸震散压或塑形效果的材料结合于该上层缓冲材及下层缓冲材的缓冲室内,能轻巧及解除使用者压力与酸痛,且可于上层缓冲材上结合一表面层,该表面层可为织物,使该热压垫可直接使用,还可将上层缓冲材及下层缓冲材当作内胆使用,并于其上套设一包覆体,该包覆体可被拆卸清洗,以达到使用清洁的目的。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压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0008] 一上层缓冲材,其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
[0009] 一下层缓冲材,其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以及
[0010] 至少一个及一个以上的填充体,结合于该上层缓冲材的第二表面与该下层缓冲材的第二表面间的预定位置上;
[0011] 以及在该上层缓冲材中形成的呈几何图形的凹陷热压痕,该上层缓冲材及该下层缓冲材在热压痕处紧密结合并形成一缓冲室,该缓冲室内容置有填充体。
[0012] 其中,更包含一将结合有填充体的上层缓冲材及下层缓冲材包覆在内的包覆体。
[0013] 其中,该填充体为吸震散压体。
[0014] 其中,该填充体为塑形体。
[0015] 其中,该填充体为吸震散压体及塑形体叠合而成。
[0016] 其中,该热压垫结构为坐垫或背靠垫或床垫。
[0017] 其中,该上层缓冲材与填充体间设置一将填充体包覆的薄膜层。
[0018] 还公开了一种热压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0019] 一表面层,其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
[0020] 一上层缓冲材,其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该表面层的第二表面结合于上层缓冲材的第一表面上;
[0021] 一防滑层,其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该防滑层的第一表面为防滑表面;
[0022] 一下层缓冲材,该下层缓冲材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该防滑层的第二表面与下层缓冲材的第二表面相结合;以及
[0023] 至少一个及一个以上的填充体,结合于该上层缓冲材的第二表面与下层缓冲材的第一表面间的预定位置上;
[0024] 以及在该表面层及该上层缓冲材上形成的呈几何图形的将该表面层、该上层缓冲材、该下层缓冲材和该防滑层紧密结合成一体并形成供该填充体容置的缓冲室的凹陷热压痕。
[0025] 其中,该填充体为吸震散压体。
[0026] 其中,该填充体为塑形体。
[0027] 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热压垫结构具备下列技术效果:
[0028] 1.本实用新型能够藉由热压结合技术将数个具有吸震散压或塑形效果的材料结合于该上层缓冲材及下层缓冲材的缓冲室内,除达到轻巧易于携带外,并可有效解除使用者压力与酸痛的目的。
[0029] 2.本实用新型可于上层缓冲材上结合一表面层,该表面层可为织物,使该热压垫可直接被贩售使用。
[0030] 3.本实用新型可将上层缓冲材及下层缓冲材当作内胆使用,并于其上套设一包覆体,该包覆体可被拆卸清洗,以达到使用清洁的目的。
[0031] 4.本实用新型使用热压技术进行结合,因此能够加强两层缓冲材及填充体之间的密合程度,故能够有效的避面该填充体滑动与脱落的情况发生。
[0032] 5.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床垫、坐垫或背靠垫,并能够针对不同的垫体结构所需对应的人体相关部位,来设置该填充体的位置与数量。附图说明
[003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热压垫结构的第一实施结合示意图;
[0034] 图2A、2B为本实用新型热压垫结构的第一实施结合示意图;
[003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热压垫结构的第一实施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6] 图4为本实用新型热压垫结构的第二实施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7] 图5为本实用新型热压垫结构的第三实施示意图;
[0038] 图6为本实用新型热压垫结构的第四实施示意图;
[0039] 图7A、7B为本实用新型热压垫结构的制作成坐垫示意图;
[0040] 图8为本实用新型热压垫结构的制作成坐靠垫示意图;
[0041] 图9A、图9B、图9C、图9D为本实用新型热压垫结构的制作成背靠垫示意图;以及[0042]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热压垫结构的制作成床垫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有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0044] 请参阅图1、图2A、图2B及图3,为本实用新型热压垫结构的热压示意图、立体分解结构图、立体结合结构图及剖面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知,该热压垫结构包含:
[0045] 一表面层1,皆具有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该表面层1的第一表面11可为毛面;
[0046] 一上层缓冲材3,具有第一表面31及第二表面32;该表面层1的第二表面12结合于上层缓冲材3的第一表面31上;
[0047] 一防滑层2,皆具有第一表面21及第二表面22,该防滑层2的第一表面21可为防滑表面;
[0048] 下层缓冲材9,该下层缓冲材9具有第一表面91及第二表面92;该防滑层2的第二表面22与下层缓冲材9的第一表面91相结合;
[0049] 至少一个及一个以上的填充体4,结合于该上层缓冲材3的第二表面32与下层缓冲材9的第二表面92间的预定位置上;
[0050] 而该表面层1、上层缓冲材3、防滑层2及下层缓冲材9及填充体4能藉由热压技术进行结合,故使用一热压机构5于该表面层1的第一表面11及该防滑层2的第一表面21上,针对该填充体4的周围区域进行热压,使上层缓冲材3及下层缓冲材9被热压处形成熔融结合状态,冷却后,该表面层1及上层缓冲材3的热压位置处形成至少一个及一个以上的几何形状的凹陷热压痕111,进而每个凹陷热压痕111形成一缓冲室112,该填充体4即会容置于该缓冲室112中。
[0051] 值得一提的是,该表面层1能够由织布、弹性针织布或是皮革所制作而成。
[0052] 值得一提的是,该防滑层2能够用以防滑使用,而该防滑层2能够由织布、弹性针织布、皮革或是防滑材质所制作而成。
[0053] 另外,该上层缓冲材3及下层缓冲材9可为PU泡棉制作而成,该PU泡棉遇热会熔化并产生黏性,使上层缓冲材3及下层缓冲材9被热压处会形成凹陷的热压痕111,凝固后,该热压痕111会紧密结合,不会回复原状。
[0054] 值得一提的是,该填充体4由凝胶材料、乳胶材料或胶或其他弹性材所制作而成,使填充体4可将承受的压力分散,而达到具有支撑、吸收震动、分散压力及缓冲撞击力的功效。且该凝胶材料、乳胶材料或硅胶材料可视需求制作成网状或格状或实心体或设置穿孔或在表面布设凸粒或
[0055] 值得一提的是,该填充体4由记忆泡棉制作而成,使填充体4会随着人体的体温而塑形,一旦遇到支撑时,即可塑造出支撑物的表面形状,以提供一种具有舒适性的支撑。
[0056] 值得一提的是,该热压机构5具有一下压结构51及一上压结构52,其中该上压结构52表面具有一平面521,而该下压结构51表面具有多个对应于该填充体4大小的凹槽511,因此当该下压结构51于该表面层1的第一表面11,而该上压结构52于该防滑层2的第一表面21,进行相互热压处理时,会于该表面层1的第一表面11上形成多个对应于该填充体4的几何图形的热压痕111,因此该填充体4会将该表面层1及该上层缓冲材3向上挤压凸出,并于该热压痕111范围内凸出形成一缓冲室112。
[0057] 另外,上述的填充体4局部分布于上层缓冲材3及下层缓冲材9之间,故具有重量轻,易于携带运输的功能。
[0058] 另外,上述结构可被加工制成床垫、坐垫、背靠垫等产品用途。
[0059] 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热压垫结构的第二实施剖面示意图,其与图3的差异性在于,若该填充体4为凝胶或其他本身含油脂的产品时,该填充体4即会有油脂自然渗出之虞,造成油脂会透出上层缓冲材3,造成上层缓冲材3表面会形成油污。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4所示,于填充体4与上层缓冲材3间设置有一薄膜层30,经热压技术后,该薄膜层30会将填充体4包覆,避免填充体4本身所含油脂渗出至上层缓冲材3。
[0060] 另外,该薄膜层30亦可将填充体4完成密封后,再容置于缓冲室112中。
[0061] 另外,该薄膜层30为TPU薄膜或PE薄膜。
[0062] 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热压垫结构的第三实施示意图,由图中可知,与图3的差异处在于,该填充体4可包含一吸震散压体41与塑形体42叠合而成,使该填充体4同时具有支撑、吸收震动、分散压力及遇热塑形等多种功效。
[0063] 另外,该吸震散压体41为凝胶或乳胶或硅胶等材料。而塑形体42可为记忆泡棉。因此,可透过吸震散压体41进行压力吸收及分散传递,再透过塑形体42遇热塑形,而达到舒适支撑,当将该热压垫结构制成床垫或坐垫或背垫时,即可有效对使用者的颈部、背部、腰部及腿部进行舒适支撑及压力分散的功效。
[0064] 另外,该吸震散压体41及塑形体42的上下位置是可随意调整,并无局限。
[0065] 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热压垫结构的第四实施示意图,由图中可知,与上述图1~图5的差异处为,该上层缓冲材3的第一表面31未结合表面层1,而下层缓冲材9的第二表面92未结合及该防滑层2,因此当该上层缓冲材3与下层缓冲材9进行热压结合后,会于该上层缓冲材3的第一表面31上形成至少一个及一个以上略呈几何图形的凹陷热压痕311,并于该热压痕311范围内凸出形成一缓冲室312,使填充体4定位于缓冲室312中,致使该上层缓冲材3及下层缓冲材9及填充体4可被当作一内胆使用,最后,将该结合有填充体4的上层缓冲材3及下层缓冲材9置入一包覆体10内,该包覆体10的底面设置一防滑层,达到防滑效果。
[0066] 值得一提的是,该包覆体10由织布、弹性针织布或是皮革或合成皮,PVC,PU皮所制作而成。
[0067] 请同时参阅图4及图5及图7A、7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热压垫结构的制作成坐垫示意图,由图7A、7B中可知,将该热压垫结构制作成一坐垫结构6,可于该坐垫结构6的表面并在填充体4的周围热压出一个略呈几何图形的凹陷热压痕111(如图7A所示)或多个略呈几何图形的凹陷热压痕111(如图7B所示),使该坐垫结构6于表面层1上形成一个或多个缓冲室112,使每一个缓冲室112内皆具有一填充体,该填充体4对应于使用者大腿根部(股骨)及使用者臀部(髋骨)位置;因此,当使用者坐下时,该除透过上层缓冲材3及下层缓冲材9支撑人体重量外,并可透过一个填充体4或多个填充体4及缓冲室112来支撑及缓冲由使用者大腿根部及臀部所向下产生的撞击力与压力。
[0068] 请同时参阅图4及图5及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热压垫结构的制作成坐靠垫示意图,由图中可知,该热压垫结构为一坐靠垫结构7,该坐靠垫结构7分为坐垫区域71及靠垫区域72,其中该坐垫区域71在填充体4的周围经由热压技术形成多个略呈几何图形的凹陷热压痕111,以形成多个缓冲室112,每个缓冲室112内皆结合一填充体4,该填充体4分别对应于使用者两个大腿根部的股骨及使用者臀部的髋骨;另外,该靠垫区域72同样在填充体4的周围经由热压技术形成多个略呈几何图形的凹陷热压痕111,以形成多个缓冲室112,每个缓冲室112内皆结合一填充体4,该填充体4设置的位置必须分别对应于使用者后颈部及腰部及背部。
[0069] 因此,当使用者坐下并靠在该背靠垫结构7时,该填充体4同时对应于使用者的颈部、背部、腰部、臀部及大腿根部,当使用者坐下背靠时所产生的压力及撞击力,会经由填充体4及缓冲室112支撑、吸震、散压及塑形,以达到舒适坐靠的目的。
[0070] 值得一提的是,该坐靠垫结构7经由热压处理之后,会于中央压出一道折痕73,以区分出坐垫区域71及靠垫区域72,因此使用者能够对折形成L状,让使用者能够坐于该坐垫区域71,并将背部倚靠于该靠垫区域72。
[0071] 请同时参阅图4及图5及图9A~9D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热压垫结构的制作成背靠垫示意图,由图中可知,该热压垫结构为一背靠垫结构8,该背靠垫结构8在填充体4的周围经由热压技术形成一个或多个略呈几何图形的凹陷热压痕111,以形成多个缓冲室112,每个缓冲室112内皆结合一填充体4;如图9A所示,在背靠垫结构8与腰部对应的处热压出一个容置有填充体4的缓冲室112,因此,当使用者坐下时,该填充体4及缓冲室112能够缓冲及塑形由使用者后腰部所向后产生的撞击力与压力。
[0072] 如图9B所示,在使用者的后腰部及上背部对应处热压形成容置有填充体4的缓冲室112;因此,当使用者坐下时,该填充体4及缓冲室112能够各自缓冲及塑形由使用者后腰部及上背部所向后产生的撞击力与压力。
[0073] 如图9C所示,在使用者的脊椎两侧及颈椎部相对应处热压成形有容置填充体4的缓冲室112;因此,当使用者坐下时,该填充体4及缓冲室112能够各自缓冲及塑形由使用者脊椎两侧及颈椎部所向后产生的撞击力与压力。
[0074] 如图9D所示,在使用者的脊椎两侧相对应位置处热压成形有容置填充体4的缓冲室112;因此,当使用者坐下时,该填充体4及缓冲室能够缓冲及塑形由使用者脊椎两侧所向后产生的撞击力与压力。
[0075] 请同时参阅图4及图5及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热压垫结构的制作成床垫示意图,由图中可知,该热压垫结构应用于一床垫结构20,该床垫结构20在填充体4的周围经由热压技术形成一个或多个略呈几何图形的凹陷热压痕111,以形成多个缓冲室112,每个缓冲室112内皆结合一填充体4,该填充体4设置的位置必须同时对应于使用者的颈椎、脊椎两侧、腰部及腿部;因此,当使用者躺下时,该填充体4及缓冲室112能够各自缓冲或塑形由使用者颈椎、脊椎两侧、腰部及腿部所向下产生的撞击力与压力。
[0076] 另外,图7A、7B及图9A~9D及图8及图10所述的填充体4可单独为凝胶或硅胶或乳胶等吸震散压体41或单独为记忆泡棉等塑形体42,或者为吸震散压体41与塑形体42的叠合而成。
[0077] 另外,上述图1至图10所述的上层缓冲材3上略呈几何图形的凹陷热压痕111数量为1~30个为最佳。
[0078]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热压垫结构,与其他习用技术相互比较时,更具备下列优点:
[0079] 1.本实用新型能够藉由热压结合技术将数个具有吸震散压或塑形效果的材料结合于该上层缓冲材及下层缓冲材的缓冲室内,除达到轻巧易于携带外,并可有效解除使用者压力与酸痛的目的。
[0080] 2.本实用新型可于上层缓冲材上结合一表面层,该表面层可为织物,使该热压垫可直接被贩售使用。
[0081] 3.本实用新型可将上层缓冲材及下层缓冲材当作内胆使用,并于其上套设一包覆体,该包覆体可被拆卸清洗,以达到使用清洁的目的。
[0082] 4.本实用新型使用热压技术进行结合,因此能够加强两层缓冲材及填充体之间的密合程度,故能够有效的避面该填充体滑动与脱落的情况发生。
[0083] 5.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床垫、坐垫或背靠垫,并能够针对不同的垫体结构所需对应的人体相关部位,来设置该填充体的位置与数量。
[0084] 藉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实用新型所欲申请专利范围的范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