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装卸托盘货物的方法和装置

申请号 CN91105545.2 申请日 1991-08-12 公开(公告)号 CN1060075A 公开(公告)日 1992-04-08
申请人 D·C·G·阿姆斯特丹控股公司; 发明人 托马斯·马利亚·克涅利司;
摘要 本 发明 提出了一种 船舶 装卸货方法和装置,其中第一提升小车为传送货物而将第一货物存放器在船舶和停放站之间移动,第二提升小车为传送货物而将第二货物存放器在停放站和码头之间移动。上述两货物存放器在停放站内在两个提升小车之间交换。该装置包括有一根梁和第一、第二提升小车,这两个提升小车可以沿着梁移动,用来提升、放下和移动悬挂在下面的货物存放器。
权利要求

1、船舶(3)的装卸方法,其特征是第一提升装置(11)为传送货物(1)而使第一货物存放装置(23)在船舶(3)的停放站(15)之间移动,第二提升装置(12)为传送另一件货物(1)而使第二货物存放装置(23)在停放站(15)和码头(4)之间移动,上述两货物存放装置(23)在停放站(15)处在两提升装置(11、12)之间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是两个提升装置(11,12)把它们所提的货物存放器(23)放到停放站(15)的第一和第二停放点(15a,15b)上,然后提升起刚被对方放下的货物存放器(23),并把它们分别传送到船舶(3)上或码头(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是第一货物存放器(23)被第一提升装置(11)从船上提升起并被放到停放站(15)的第一停放点(15a)上,接着第一提升装置(1)提升起,放在第二停放点(15b)上的第二货物存放器(23),并把它送到船上,与此同时,第三货物存放器(23)被第二提升装置(12)从码头上提升起并被放到第一停放点(15a)上,然后第二提升装置(12)提升起由第一提升装置(11)放下的第一货物存放器(23),并把它送到码头(4)上。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是第一提升装置在把一个货物存放器(23)放进船舱后,立即提升起另一个准备好的货物存放器(23),并把它送到停放站(15)。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是第二提升装置(12)在把一个货物存放器(23)放在码头(4)上后立即提升起另一个准备好的货物存放器(23),并把它送到停放站(15)。
6、一种装卸货物(1)的装置,该装置特别适用于船舶(3)装卸堆码在托盘上的货物,这种装置包括一个带有平梁(7)的架(5)和一个提升装置(11),后者可沿梁(7)移动并可提升、放落和移动悬挂在下面的货物存放器(23),其特征是:第二提升装置(12)可以在梁(7)上移动,至少还有第二货物存放器(23),上述梁(7)上有一个中间停放站(15),该站至少有两个停放点(15a,15b),用来临时停放货物存放器(23),其中第一提升装置(11)是在梁(7)的一端和停放站(15)之间移动,而第二提升装置(12)是在梁(7)的另一端和停放站(15)之间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的装置,其特征是停放站(15)的两个停放点(15a,15b)是固定的,提升装置(11,12)的移动路线部份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7的装置,该装置还有第三货物存放器(23),其特征是三个货物存放器中总是至少有一个放在停放站(15)中。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的装置,其特征是停放站(15)的两个停放点(15a,15b)沿梁(7)的纵方向布置并互相靠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项6-8中任一项的装置,其特征是停放站(15)的两个停放点(5a,15b)沿梁的横方向布置并互相靠在一起,其提升装置(11,12)也可以沿梁(7)的横方向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项6-10中任一项的装置,其特征是存放托盘货物(1)的货物存放器做成笼形的。
12、根据权利要求项6-10任一项的装置,其特征是货物存放器(23)做成承载架,架上有吊钩(33),用来提起由索套(34)包起来的托盘货物(1),停放点(15a,15b)应这样布置:承载架由悬挂在其下面的外包有索套的托盘货物支起。
13、根据权利要求6-12中任一项的装置,其特征是提升装置包括有在轨道(14)上滚动的移动小车(11,12)。
14、根据权利要求项6-13中任一项的装置,其特征是提升装置(11,12)各有一承载梁(22),承载梁吊挂在四根提升缆索(21)下,并用联接器(24)联接到一个货物存放器(23)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装置,其特征是联接器(24)由四个转组成,并能作电动、液压或气动摇控。
1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项中任一项的装置,其特征是每个货物存放器(23)能相对于每个提升装置(11,12)的零件(20)在水平方向是固定的。
17、根据权利要求项6-16中任一项的装置,其特征是停放站(15)至少在各侧面和顶部加罩壳,在停放站(15)和船舶(3)的货舱(2)之间装设有围筒(18),在第二提升装置(12)上装设有罩壳27,用来保护货物(1)。
18、根据权利要求项6-16中任一项的装置,其特征是对两个提升装置(11,12)的全部通道至少从各侧面和顶部罩起来。
19、根据权利要求项6-18中任一项的装置,其特征是停放站(15)可沿着梁(7)移动。
20、根据权利要求项6-16中任一项的装置,其特征是梁(7)由固定梁部分(7′)和可旋转的悬臂梁部分(7″)组成,停放站(15)可以从旋转梁部分(7″)移动到固定梁部分(7′)。
21、根据权利要求项6-20中任一项的装置,其特征是货物存放器(23)能从梁上不同部位的几个装货或卸货点提升或放下。
22、根据权利要求项6-21中任一项的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有两根平行的染(7),每根梁有可移动的提升装置(11,12),或者是装置上有两条可供提升装置(11,12)行走的平行通道。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一种货物装卸方法,特别是涉及堆码在托盘上的货物的装卸,这种方法适用于船舶的装卸工作。

使用通常的船舶货物装卸方法时,由货物存放器每次在船舶和码头之间传送一件货物。具体步骤是:先提升内装有货物的货物存放器,然后横向移动,最后放落。这种方法的装卸能取决于货物存放器在船舶和码头之间来回一次所需的时间和每次传送的货物量。除了加大每次传送的货物量和加快货物存放器的周转速度以外,只有同时在几处进行装卸才能增大装卸能力,而这将增加装卸设备的投资费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既可达到较高装卸能力又不会显著增加投资费用的船舶装卸方法。

为此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船舶装卸方法,其中第一提升装置在船舶和停放站之间移动第一货物存放器,第二提升装置则在停放站和码头之间移动第二货物存放器,上述两货物存放器在停放站内在两提升装置之间交换。

采用本方法后,装卸一个货物存放器所需时间几乎可减少一 半,从而在不增加投资情况下装卸能力几乎可翻一番。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方法,两个提升装置分别把各自的货物存放器放到停放站的第一停放点和第二停放点,然后两个提升装置又分别把对方放下的货物存放器提起并送到船上或码头上。

在采用此种方法的情况下,两个提升装置连续地共同操作,货物存放器由提升装置直接换位。

本发明还提出了另一种方法,其特征是第一货物存放器由第一提升装置从船中提升起来并放在停放站的第一停放点上,在第二停放点上的第二货物存放器由第一提升装置提升起并移送到船上;在此同时,第三货物存放器由第二提升装置从码头上提升起并放在第一停放点上,然后第二提升装置提升起原由第一提升装置放下的第一货物存放器并移送到码头上。

由于使用了第三货物存放器,两个提升装置就可以互不干扰地放下和提起货物存放器,从而在停放站不会发生时间延误,这也可进一步增大装卸能力。

采用本发明的下述一种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增大装卸能力:第一提升装置在把一个货物存放器放进船舱后,立即提升起另一个准备好的货物存放器并把它移送到停放站上。

在此情况下,由于在移送一个货物存放器的同时还可以装卸另一个货物存放器,就不会损失时间。当然,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第二提升装置。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货物装卸装置,该装置特别适用于船舶装卸堆码在托盘上的货物,这种装置包括一个带有平梁的架和一 个提升装置,后者可沿梁移动并可提升、放落和移动悬挂在下面的货物存放器;按照本发明,该装置有如下特点:还有在梁上移动的第二提升装置,并至少还有第二货物存放器,上述梁上有一个中间停放站,该站至少有两个停放点,用来临时停放两个货物存放器;其中第一提升装置是在梁的一端和停放站之间移动,第二提升装置是在梁的另一端和停放站之间移动。

本发明装置还有一种简易方案,其中停放站的两个停放点是固定的,两个提升装置的移动路线部分重叠。

为了进一步增大装置的装卸能力,装卸装置最好使用第三货物存放器,从而三个货物存放器中至少有一个停在停放站内。

按照本发明,装卸装置的停放站的两个停放点沿梁的纵方向排列并互相靠在一起;不过停放站的两个停放点也可以相对梁作横方向排列并互相靠在一起,其提升装置也可在梁的横方向移动。

在后一种情况下,还可以在码头上和在船舶上分别为货物存放器设立两个相邻的停放点,这样在放下一个货物存放器后上可以提升起在旁边的另一个货物存放器。在前一种停放站方案下,也可以在码头上和在船上分别沿梁的纵方向设立两个停放点,这样做的前提是移动小车可以沿梁在足够大范围内移动。

一般来说货物存放器最好做成笼形,它可以存放一件或若干件托盘货物。货物存放在笼形存放器中,在装卸过程中就不需搬动货物本身,这就可以大大减少事故的危险和货物的破损。

如果托盘货物外面有索套,则最好采用承载架式的货物存放器,存放器上设有吊钩,用此吊钩可把由索套包起来的托盘货物吊 起;此时停放点处应作这样布置:承载架被悬挂在下面的外有索套的托盘货物支起。

采用这种装卸装置,货物外面的索套不会引起麻烦,在装卸过程中,货物即使从一个提升装置转到另一个提升装置,货物始终悬挂在承载架的下面,只有在船舱内和在码头上才需要卸下索套。

另一种办法是把外面有索套的托盘货物从上面放入笼形货物存放器中再装卸。

本发明的装卸装置可以作全自控制,例如对提升装置的停止位置作电气控制,这样操作将十分精确,并可确保由提升装置对货物存放器作可靠的换位。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装置的多种方案作举例介绍来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船舶装卸装置的侧面示意图,其中局部是剖面图。

图2是图1所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3是图1所示装置的正面图。

图4与图1相同,只是装置处于非运转状态。

图5是图3所示的装置的局部放大详图,表示处于另一位置。

图6a和图6b分别是在两个位置下图1中装卸装置的局部放大详图。

图7是图1所示的装置的局部放大详图,其中停放站的罩壳为清楚起见未画出。

图8a-b分别是船舶使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装卸作业的四阶 段透视图。

图9与图8相同,只是船舶装卸用的装置与图1中所示的稍有改变。

上述各图,包括前面的图1-图4,简略表示把堆码在托盘上的货物吊进和吊出船舱的装卸装置的结构方案。在图1中,托盘货物,从船舶3的货舱2中吊放到码头4上,托盘货可以从码头进一步运出,或者放入仓库中(图中未表示出)。这种装置从原则上讲也可以用来在两艘船之间转送货物,也可以从另外运输工具上卸下货物。

根据本发明,装卸装置有一门架5,它可借助可驱动的走轮6在沿码头5架设的轨道9上行走。门架5上装有梁7,梁7由固定梁7′和悬臂梁7两部分组成;固定梁7′在码头4上方延伸,悬臂梁7是一种可向上旋转的梁,处于固定梁的延伸部位,它可以由提升装置8使其向上向下旋转。

装卸装置上有第一移动小车11和第二移动小车12,它们均用作提升装置。上述第一和第二移动小车11和12可以利用它们自己的驱动滚轮13互不干扰地沿设在梁7上的轨道14移动。

梁7支承有停放站15(可在上移动),该站由沿梁7的纵方向排列并互相靠在一起的两个停放点15a和15b组成,停放站15上装有转轮16,这些转轮可在梁7的水平凸缘17上转动。这样,停放站15以及与它配合的移动小车11的位置就可以与船3的货舱2的入口2a的位置相对应,同时停放站15可以移动到梁7的固定梁部分7′;从而旋转梁7就可以向上旋转,以防止本发明装置妨害在码头前操纵的船舶(见图4)。在这些情况下,移动小车11跟随着停放站移动 而移动。在停放站15下悬挂有皱摺状围筒18,该围筒与船舱2的舱口2a相连,用来保护货物1由移动小车11在船舶3的中间甲板2b和停放站15(外面围有罩壳19)之间传送。

在图5中,移动小车11和移动小车12配有一对绞车驱动装置20,每个绞车驱动装置用来提升和放下缆索21以及悬挂在缆索下的承载架22。承载架22可以加快货物存放器23的提起和放落,在图5所示的方案中,货物存放器23是笼形的,里面可以放四件成方形布置的托盘货物。从而不需卸下托盘就可以把托盘货1在船3和码头4之间传送。为把货物存放器23和承载架22联接起来,它们装有联接器24;联接器可由集装箱运输中通用的转组成,其转锁的锁销装在承载架22上,并可由调节装置(例如电调节装置)进行调节;锁销可插进货物存放器23的相应的凹槽中,转动后即可锁上。如果愿意,当承载架22向货物存放器23移动并两者联接起来时可以对承载架22在水平方向导向;为此可以在承载架22上装一漏斗形导向件25,它可在两者未对准时引导货物存放器23对准承载架22。

在移动小车11和12上也可以装设漏斗形导向件26,它可以在提升孙载架时引导承载架22。这种漏斗形导向件26起到使承载架22以及悬挂在下面的货物存放器23和移动小车11、12对准的作用;从而当移动小车11、12启动和停止时形成加速和减速情况下,悬挂在缆索21上方的承载架22也不会摇摆。这就可作快速传送而不会对承载架22和货物存放器23在停放站15的停放点15a和15b处的定位精度产生不良影响。

如图1和图6所示,为了保护托盘货1在整个装卸过程中不遭 损坏,在移动小车12的承载架22上可装设罩壳27,该罩壳可移到承载架22和其下的货物存放器23的上方,从而可以从顶部和侧面保护托盘货1不受外界影响。如果使用笼形货物存放器,则不需要从下面进行保护,因为笼形货物存放器的底部可起保护作用。如果托盘货物1外面有索套,货物悬挂在货物存放器23之下,则罩壳27下面可装一可开闭的底部,从而可从所有方向保护托盘货物1。需要说明的是:只有在极其恶劣天气条件下装卸非常精密的产品时才需要从所有方向保护货物。从顶部和四侧保护货物对于防止货物雨淋已是足够。

在图6中可以看到,当移动小车12把货物存放器23向下放落时,货物存放器23在码头4上方穿过罩壳27,从而承载架22和货物存放器23一起从罩壳27下方脱出,以便使货物存放器23和承载架22脱开,然后把货物存放器23运走或把托盘货物1从货物存放器23中取出。

为使货物存放器23穿过罩壳27,在装卸装置的门架5上装有水平梁29(在罩壳27通道的两侧),而且在罩壳27的外侧沿罩壳通道方向装有支承件28;水平梁29上装有缓冲30,支承件28可以靠在这些垫块上。支承件28在罩壳上的垂直位置以及水平梁29的垂直位置是这样确定的:当货物存放器23落到码头4上时,承载架22正好脱出罩壳27。当承载架22再次提升时,罩壳27同时被向上提升,直到罩壳27被缓冲垫块38靠在承载架22上。或许还可以在码头4的货物存放器23的停放处架设顶棚(图中未画出),以防止托盘货1,遭受雨淋;顶棚上面应有开口以便从中吊出货物存放 器23。此外,也可以不必把货物存放器23和托盘货1放到梁7的远离船一侧的尽头处,而只需放到码头4上的两根轨道9之间。为此,在图1中,门架5上装设有顶棚31,该顶棚上可开闭的开口,以便货物存放器23和托盘货1一起吊出。

为使移动小车12和承载梁22及悬挂在下面的货物存放器23得以进出,停放站15的围罩19在面向码头一侧应有开口,该开口可用柔性门或移动门关闭。当然也可以使停放站15的围罩19向固定梁7′方向延伸,可以把它做成皱摺形的,同时也可以在码头方向装设保护围罩,这样也可确保托盘货物在整个装卸过程中受到全面保护。如果情况允许,也可以不作保护,或稍作保护。

在图7中,停放站15没有装设围罩19,而且其中的货物存放器23不是笼形的,而是带有吊钩33的承载架,吊钩可以吊起用索套34围起来的托盘货物1。在此情况下,停放站15的停放点15a和15b装设有停放梁35,这些停放梁以如下方式来支承货物存放器23(此种情况下为承载架):由索套围起来的托盘货物1不是放在货物存放器23之内,而是悬挂在货物存放器23之下。从而实际为一种承载架的货物存放器就可以像笼形货物存放器一样地进行装卸。图7中所示的支承梁36与支承梁29相似,该支承梁用来支承罩壳27,以使化物存放器23和托盘货物1处于罩壳27之下。

图8a-8d分别表示使用图1-7中所示的装置进行船舶装卸的四个阶段(其中只画出了船舱的一层中间甲板26)。在图中船舶正在装货,如果是卸货,则方法是一样的,只是在货物存放器23中有无货物的状况正好相反。在图8和图9中,没有托盘货1的货物存放器23 是用立方体表示,而装有托盘货1的货物存放器23则是用外表面打叉的立方体表示。

在图8a中,装有托盘货物1的货物存放器23正被移动小车11的绞车驱动装置20的缆索21提升起,而在装卸装置的另一端,装有托盘货物1的货物存放器23正被放到码头4上。在停放站的两个停放点15a和15b中的一个(图中为15b),放有第三货物存放器23,该货物存放器起缓冲作用,不过原则上可以不用此货物存放器,其道理将在后面说明。

在图8b中,移动小车11在把装有托盘货物1的货物存放器23提升起并向码头4方向水平移动一段距离后,正把它放在停放点15a处。然后该移动小车11的承载梁22与货物存放器23脱开,当承载梁22稍稍向上提升时,货物存放器23仍停放在停放点15a处。在码头一侧的移动小车12,其承载架22已和装有托盘货物1的货物存放器23脱开(另一种情况是铲车已把托盘货物1从货物存放器23中铲出);在这之后,空的货物存放器23又联接到承载架22上,并被移动小车12的绞车驱动装置20提升起,然后沿着梁7向着停放站15方向作水平移动。

在图8c中,移动小车11已和承载架22联接好,而其中的空的货物存放器23在被提升起并沿着梁向着船方向作水平移动之后,被放在停放点15b上。在这过程中,移动小车11先要越过停放点15a,移到停放点15b的上方;在这同时提升起的空的货物存放装置23也越过停放在停放点15a处的满的货物存放器23。在图8c中,移动小车12已到达停放点15b的上方,接下去移动小车12就可以把空的 货物存放器23放到停放点15b上。

在图8d中,移动小车11的绞车驱动装置20已把空的货物存放器23放落,接下是要装进一件新的托盘货物。移动小车12,在放下空的货物存放器23之后,正沿着梁7向着停放点15a方向移动;然后满的货物存放器23联接到移动小车12的承载梁22上;接着满的货物存放器23被提升并越过放在停放点15b上的空的货物存放器23,继续向码头4方向移动。

这种装卸方法的下阶段又是图8a所示的第一阶段。就这样船舶可以迅速、有效地进行装卸作业。

正如前面指出那样,可以对本方法作各种修改变化。例如可以只使用两个货物存放器23;移动小车11和12几乎同时分别把一个满的和一个空的化物存放器23放到停放点15a和15b上,然后移动小车11和12分别提升起刚被对方放下的货物存放器23,最后又分别把两个货物存放器23送到船上和码头上。

图9a和9b表示是本方法的另一种方案,其中所用的装卸装置也稍有变化。这种装置中的移动小车11和12均可以在中间梁37上沿着梁7的横方向移动,这两根中间梁37都可以沿着有双倍宽度的梁7移动。使用这种装卸装置,可以迅速地在码头上和在船上交换货物存放器23。当一个货物存放器23被移动小车11和12中的某一个放到其极限横向位置,而且货物存放器23和承载架22脱开之后,移动小车11或12就可移动到它的另一个极限横向位置;在这之后在它下面等候的那个货物存放器23就被联接到承载架上并很快被提升起来。采用这种方法后,就不会为把托盘货物1装进货物存放器 23或从货物存放器23中取出托盘货物1而损失时间,也不会为把货物存放器脱下和装上另一个货物存放器而损失时间。

在图9中,在停放站15处可以有缓冲货物存放器23,也可以没有。停放站15的两个停放点15a和15b可以顺着梁7的纵方向设置,也可以沿着梁7的横方向设置。此个,停放站15里还可以设置四个停放点,它们成方形布置,此时可使用多个缓冲货物存放器23。还可以在船的一侧或码头的一侧采用有中间梁37的双联移动小车,而在另一侧采用单联移动小车。如果有必要使装卸装置的一侧装卸得比另一侧快,则这种装置由于可以使两个移动小车的周转时间相等而比较有利。

为了增大装卸装置的装卸能力,装卸装置上还可以装设两根平行梁,每根梁各有自己的提升装置和停放点;装卸装置也可以采用双联梁。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