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纤纱管运输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申请号 CN201610531398.0 申请日 2016-07-07 公开(公告)号 CN106006079A 公开(公告)日 2016-10-12
申请人 武汉纺织大学; 发明人 张成俊; 左小艳; 张弛; 吴晓光; 张远皓; 杨涛; 戴健雄;
摘要 一种玻纤纱管运输装置,包括上料部件、纱管 定位 部件、纱管翻转部件、纱管、同步 齿形带 ,纱管定位部件与纱管翻转部件分别设置在同步齿形带的两侧,纱管定位部件远离同步齿形带的一侧设置有上料部件,上料部件包括对向旋转 轧辊 、纱管料仓、纱管出料槽,纱管定位部件包括同步传输带、引导架,纱管翻转部件包括安装有纱管夹持架的夹紧气爪、翻 转轴 、翻转 电动机 ;运输过程中,先依次通过对向旋转轧辊、纱管出料槽、同步传输带将纱管运送到引导架内,再通过纱管夹持架夹住纱管本体,然后通过翻转电动机带动翻转轴翻转以将纱管转动,再通过纱管夹持架松开纱管本体,纱管落到同步齿形带上。本设计不仅工作效率高,而且人工成本低。
权利要求

1.一种玻纤纱管运输装置,包括同步齿形带(5)、纱管(4),所述纱管(4)放置在同步齿形带(5)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玻纤纱管运输装置还包括上料部件(1)、纱管定位部件(2)、纱管翻转部件(3),所述同步齿形带(5)安装在机架(6)上,同步齿形带(5)的一侧设置有纱管定位部件(2),同步齿形带(5)的另一侧设置有纱管翻转部件(3),所述纱管定位部件(2)远离同步齿形带(5)的一侧设置有上料部件(1);
所述上料部件(1)包括上料机架(11)以及其内设置的对向旋转轧辊(12),所述上料机架(11)上位于对向旋转轧辊(12)一端上方的部位安装有纱管料仓(13),上料机架(11)上位于对向旋转轧辊(12)另一端端部的部位安装有纱管出料槽(14);
所述纱管定位部件(2)包括定位机架(21),所述定位机架(21)上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一号同步传输带(22)、二号同步传输带(23),一号同步传输带(22)、二号同步传输带(23)均位于纱管出料槽(14)的下方,且纱管出料槽(14)位于一号同步传输带(22)与二号同步传输带(23)之间的部位,所述定位机架(21)上位于远离纱管出料槽(14)一端端部的部位设置有引导架(24),引导架(24)位于一号同步传输带(22)与二号同步传输带(23)之间的部位;
所述纱管翻转部件(3)包括夹紧气爪(31)、翻转轴(32)、翻转电动机(343),所述夹紧气爪(31)的一端安装有纱管夹持架(311),夹紧气爪(31)的另一端通过翻转轴(32)与翻转电动机(343)相连接;
所述纱管(4)包括纱管本体(41)以及与其相连接的纱管安装座(42),所述纱管本体(41)的外直径小于一号同步传输带(22)与二号同步传输带(23)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纱管安装座(42)的外直径大于一号同步传输带(22)与二号同步传输带(23)之间的垂直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纤纱管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架(21)包括一号支架(211)、二号支架(212)、三号支架(213),所述一号支架(211)与二号支架(212)相互平行,且一号支架(211)通过一号纵梁(214)与二号支架(212)相连接,所述一号支架(211)与三号支架(213)相互垂直,且一号支架(211)通过一号横梁(215)与三号支架(213)相连接,所述二号支架(212)与三号支架(213)相互垂直,且二号支架(212)通过二号横梁(216)与三号支架(213)相连接,所述三号支架(213)安装在机架(6)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玻纤纱管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号支架(213)包括一号竖梁(217)、二号竖梁(218)、二号纵梁(219),所述二号纵梁(219)的一端与一号竖梁(217)垂直连接,二号纵梁(219)的另一端与二号竖梁(218)垂直连接,二号纵梁(219)与引导架(24)垂直连接,引导架(24)上安装有传感器(2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玻纤纱管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号横梁(215)的一端设置有一号支撑轴承(221),一号横梁(215)的另一端设置有二号支撑轴承(222),所述二号横梁(216)的一端设置有三号支撑轴承(231),二号横梁(216)的另一端设置有四号支撑轴承(232);
所述一号支撑轴承(221)、三号支撑轴承(231)均连接有一号同步带轮(27),一号同步带轮(27)之间设置有连接轴(26),所述连接轴(26)的一端与二号皮带轮(29)相连接,二号皮带轮(29)通过二号皮带(116)与二号电机(115)相连接,二号电机(115)安装在上料机架(11)的下部上,所述连接轴(26)的另一端依次穿经三号支撑轴承(231)、三号支撑轴承(231)上的一号同步带轮(27)、一号支撑轴承(221)上的一号同步带轮(27)后与一号支撑轴承(221)相连接,所述二号支撑轴承(222)、四号支撑轴承(232)均连接有二号同步带轮(28);
所述一号支撑轴承(221)上的一号同步带轮(27)通过一号同步传输带(22)与二号支撑轴承(222)上的二号同步带轮(28)相连接,所述三号支撑轴承(231)上的一号同步带轮(27)通过二号同步传输带(23)与四号支撑轴承(232)上的二号同步带轮(28)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玻纤纱管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料机架(11)的下部设置有安装支架(111),所述安装支架(111)的一端设置有一号电机(112),一号电机(112)通过一号皮带(113)与一号皮带轮(114)相连接,所述安装支架(111)的另一端设置有二号电机(115);
所述对向旋转轧辊(12)包括两个相接触的一号旋转轧辊(121),一号旋转轧辊(121)的两侧均设置有与其相接触的二号旋转轧辊(122),二号旋转轧辊(122)的外直径大于一号旋转轧辊(121)的外直径,一号旋转轧辊(121)与一号皮带轮(114)相连接;
所述纱管出料槽(14)的一端与竖板(141)的一端相连接,纱管出料槽(14)与竖板(141)之间的夹为锐角,竖板(141)的另一端与上料机架(11)远离纱管料仓(13)的一端垂直连接,竖板(141)位于正对一号旋转轧辊(121)端部的部位,所述纱管出料槽(14)的另一端位于一号同步传输带(22)、二号同步传输带(23)的上方,且纱管出料槽(14)的另一端位于一号同步传输带(22)与二号同步传输带(23)之间的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纤纱管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轴(32)的一端与夹紧气爪(31)相连接,翻转轴(32)的另一端依次穿经第一支撑轴承(341)、第二支撑轴承(342)后通过联轴器(33)与翻转电动机(343)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轴承(341)、第二支撑轴承(342)、翻转电动机(343)都安装在支撑板(34)的一端端面上,支撑板(34)的另一端端面与支撑杆(35)的一端垂直连接,支撑杆(35)的另一端与导轨(361)垂直连接,水平导轨(361)设置于底座(36)的内部,水平导轨(361)的一端与底座(36)的一端相连接,水平导轨(361)的另一端通过底座(36)的另一端与移动电动机(362)相连接,所述底座(36)安装在机架(6)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纤纱管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齿形带(5)的外周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纱管安装销(51),所述纱管本体(41)的外周面上缠绕有余纱,纱管本体(41)的中心开设有安装孔(43),安装孔(43)的一端延伸至纱管安装座(42)的端面上,安装孔(43)的另一端延伸至纱管本体(41)的内部,安装孔(43)的内周面与纱管安装销(51)的外周面相接触。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纤纱管运输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先将纱管(4)放入纱管料仓(13)中,再控制对向旋转轧辊(12)旋转,以使纱管(4)水平放置在对向旋转轧辊(12)的中部,且纱管(4)朝纱管定位部件(2)的方向运动,当纱管(4)运动到纱管出料槽(14)内时,纱管(4)沿纱管出料槽(14)向下滑动落入一号同步传输带(22)与二号同步传输带(23)之间的部位,此时,纱管安装座(42)位于一号同步传输带(22)、二号同步传输带(23)的上方,纱管本体(41)位于一号同步传输带(22)、二号同步传输带(23)的下方,然后控制一号同步传输带(22)、二号同步传输带(23)同时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以使纱管(4)朝同步齿形带(5)的方向运动,当纱管(4)离开一号同步传输带(22)、二号同步传输带(23)运动到引导架(24)的内部时,控制夹紧气爪(31)工作,以使纱管夹持架(311)夹住纱管本体(41),再通过翻转电动机(343)带动翻转轴(32)翻转,以使纱管(4)转动,当纱管安装座(42)位于纱管本体(41)的正下方时,控制夹紧气爪(31)工作,以使纱管夹持架(311)松开纱管本体(41),纱管(4)落到同步齿形带(5)上,然后控制同步齿形带(5)运动,以使纱管(4)被运送至纱管余纱去除装置处,此时,控制方法结束。

说明书全文

一种玻纤纱管运输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纺织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纤纱管运输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主要适用于提高切割玻纤纱管余纱的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成本。

背景技术

[0002] 玻璃纤维在电工绝缘领域和防火建筑等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电路基板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玻纤纱管,大型的生产企业一年使用纱管数量达100万支。由于生产工艺的要求,每只玻纤纱管在有少量余纱的情况下需要对其更换,为了保证玻纤纱管的重复使用,需要大量人工将玻纤纱管上的余纱切割清除。
[0003] 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05401315A,申请公布日为2016年3月16日的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纤纱管余纱去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同步齿形带以及其上设置的纱管,纱管的上方设置有纱管旋转定位部件,纱管旋转定位部件的一侧设置有玻纤切割部件,纱管旋转定位部件的另一侧设置有纱管位置检测传感器,工作过程中,先将纱管放置于同步齿形带上,同步齿形带运送纱管至纱管旋转定位部件的正下方,之后,在纱管旋转定位部件、玻纤切割部件、纱管位置检测传感器的共同作用完成玻纤纱管余纱的去除工作。虽然该发明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玻纤纱管切割余纱过程中带来的纱管报废问题,但是其仍然存在以下缺陷:该发明在去除玻纤纱管余纱的过程中,需要工人事先将带余纱的玻纤纱管放置在同步齿形带上,为了使工人及时准确的将玻纤纱管放置在设定位置,一般需要降低玻纤纱管余纱去除装置的工作速度,这也会降低玻纤纱管余纱去除装置的工作效率,因此,该发明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人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人工成本低的玻纤纱管运输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0005]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玻纤纱管运输装置,包括同步齿形带、纱管,所述纱管放置在同步齿形带上;所述玻纤纱管运输装置还包括上料部件、纱管定位部件、纱管翻转部件,所述同步齿形带安装在机架上,同步齿形带的一侧设置有纱管定位部件,同步齿形带的另一侧设置有纱管翻转部件,所述纱管定位部件远离同步齿形带的一侧设置有上料部件;
所述上料部件包括上料机架以及其内设置的对向旋转轧辊,所述上料机架上位于对向旋转轧辊一端上方的部位安装有纱管料仓,上料机架上位于对向旋转轧辊另一端端部的部位安装有纱管出料槽;
所述纱管定位部件包括定位机架,所述定位机架上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一号同步传输带、二号同步传输带,一号同步传输带、二号同步传输带均位于纱管出料槽的下方,且纱管出料槽位于一号同步传输带与二号同步传输带之间的部位,所述定位机架上位于远离纱管出料槽一端端部的部位设置有引导架,引导架位于一号同步传输带与二号同步传输带之间的部位;
所述纱管翻转部件包括夹紧气爪、翻转轴、翻转电动机,所述夹紧气爪的一端安装有纱管夹持架,夹紧气爪的另一端通过翻转轴与翻转电动机相连接;
所述纱管包括纱管本体以及与其相连接的纱管安装座,所述纱管本体的外直径小于一号同步传输带与二号同步传输带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纱管安装座的外直径大于一号同步传输带与二号同步传输带之间的垂直距离。
[0006] 所述定位机架包括一号支架、二号支架、三号支架,所述一号支架与二号支架相互平行,且一号支架通过一号纵梁与二号支架相连接,所述一号支架与三号支架相互垂直,且一号支架通过一号横梁与三号支架相连接,所述二号支架与三号支架相互垂直,且二号支架通过二号横梁与三号支架相连接,所述三号支架安装在机架上。
[0007] 所述三号支架包括一号竖梁、二号竖梁、二号纵梁,所述二号纵梁的一端与一号竖梁垂直连接,二号纵梁的另一端与二号竖梁垂直连接,二号纵梁与引导架垂直连接,引导架上安装有传感器。
[0008] 所述一号横梁的一端设置有一号支撑轴承,一号横梁的另一端设置有二号支撑轴承,所述二号横梁的一端设置有三号支撑轴承,二号横梁的另一端设置有四号支撑轴承;所述一号支撑轴承、三号支撑轴承均连接有一号同步带轮,一号同步带轮之间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二号皮带轮相连接,二号皮带轮通过二号皮带与二号电机相连接,二号电机安装在上料机架的下部上,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依次穿经三号支撑轴承、三号支撑轴承上的一号同步带轮、一号支撑轴承上的一号同步带轮后与一号支撑轴承相连接,所述二号支撑轴承、四号支撑轴承均连接有二号同步带轮;
所述一号支撑轴承上的一号同步带轮通过一号同步传输带与二号支撑轴承上的二号同步带轮相连接,所述三号支撑轴承上的一号同步带轮通过二号同步传输带与四号支撑轴承上的二号同步带轮相连接。
[0009] 所述上料机架的下部设置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一端设置有一号电机,一号电机通过一号皮带与一号皮带轮相连接,所述安装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二号电机;所述对向旋转轧辊包括两个相接触的一号旋转轧辊,一号旋转轧辊的两侧均设置有与其相接触的二号旋转轧辊,二号旋转轧辊的外直径大于一号旋转轧辊的外直径,一号旋转轧辊与一号皮带轮相连接;
所述纱管出料槽的一端与竖板的一端相连接,纱管出料槽与竖板之间的夹为锐角,竖板的另一端与上料机架远离纱管料仓的一端垂直连接,竖板位于正对一号旋转轧辊端部的部位,所述纱管出料槽的另一端位于一号同步传输带、二号同步传输带的上方,且纱管出料槽的另一端位于一号同步传输带与二号同步传输带之间的部位。
[0010] 所述翻转轴的一端与夹紧气爪相连接,翻转轴的另一端依次穿经第一支撑轴承、第二支撑轴承后通过联轴器与翻转电动机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轴承、第二支撑轴承、翻转电动机都安装在支撑板的一端端面上,支撑板的另一端端面与支撑杆的一端垂直连接,支撑杆的另一端与导轨垂直连接,水平导轨设置于底座的内部,水平导轨的一端与底座的一端相连接,水平导轨的另一端通过底座的另一端与移动电动机相连接,所述底座安装在机架上。
[0011] 所述同步齿形带的外周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纱管安装销,所述纱管本体的外周面上缠绕有余纱,纱管本体的中心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一端延伸至纱管安装座的端面上,安装孔的另一端延伸至纱管本体的内部,安装孔的内周面与纱管安装销的外周面相接触。
[0012] 一种玻纤纱管运输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先将纱管放入纱管料仓中,再控制对向旋转轧辊旋转,以使纱管水平放置在对向旋转轧辊的中部,且纱管朝纱管定位部件的方向运动,当纱管运动到纱管出料槽内时,纱管沿纱管出料槽向下滑动落入一号同步传输带与二号同步传输带之间的部位,此时,纱管安装座位于一号同步传输带、二号同步传输带的上方,纱管本体位于一号同步传输带、二号同步传输带的下方,然后控制一号同步传输带、二号同步传输带同时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以使纱管朝同步齿形带的方向运动,当纱管离开一号同步传输带、二号同步传输带运动到引导架的内部时,控制夹紧气爪工作,以使纱管夹持架夹住纱管本体,再通过翻转电动机带动翻转轴翻转,以使纱管转动,当纱管安装座位于纱管本体的正下方时,控制夹紧气爪工作,以使纱管夹持架松开纱管本体,纱管落到同步齿形带上,然后控制同步齿形带运动,以使纱管被运送至纱管余纱去除装置处,此时,控制方法结束。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由于本发明一种玻纤纱管运输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中同步齿形带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纱管定位部件、纱管翻转部件,纱管定位部件远离同步齿形带的一侧设置有上料部件,上料部件包括对向旋转轧辊、纱管料仓、纱管出料槽,纱管定位部件包括相互平行的一号同步传输带、二号同步传输带以及引导架,一号同步传输带、二号同步传输带均位于纱管出料槽的下方,且纱管出料槽位于一号同步传输带与二号同步传输带之间的部位,纱管翻转部件包括安装有纱管夹持架的夹紧气爪、翻转轴、翻转电动机,运输过程中,先通过上料部件与纱管定位部件将纱管运送到引导架内,再通过纱管翻转部件将纱管转动并使其落到同步齿形带上,然后通过同步齿形带将纱管运送至纱管余纱去除装置处,这样的设计使得玻纤纱管余纱去除过程中,纱管的运输完全由玻纤纱管运输装置来完成,不仅提高了纱管运输的速度与准确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减少了余纱切割所需要的人工成本。因此,本发明不仅工作效率高,而且人工成本低。
[0014] 2、由于本发明一种玻纤纱管运输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中对向旋转轧辊包括两个相接触的一号旋转轧辊,一号旋转轧辊的两侧均设置有与其相接触的二号旋转轧辊,二号旋转轧辊的外直径大于一号旋转轧辊的外直径,上料机架上安装有纱管出料槽,这样的设计不仅结构简单,而且都能够保证纱管快速准确的运送至指定位置,提高了纱管运输的可靠性能,同时,三号支架上安装有引导架,引导架上安装有传感器,当纱管离开一号同步传输带、二号同步传输带时,纱管进入引导架内,通过引导架进一步约束纱管的运输行程,通过传感器使得夹紧气爪能及时准确的夹住纱管,从而提高了纱管运输的可靠性能。因此,本发明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可靠性高。
[0015] 3、由于本发明一种玻纤纱管运输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中先通过对向旋转轧辊将纱管运送到纱管出料槽,纱管沿纱管出料槽向下滑动落入一号同步传输带与二号同步传输带之间的部位,再通过一号同步传输带、二号同步传输带将纱管运送到引导架内,然后通过夹紧气爪使纱管夹持架夹住纱管本体,再通过翻转电动机带动翻转轴翻转以将纱管转动,然后通过夹紧气爪使纱管夹持架松开纱管本体,纱管落到同步齿形带上,之后,通过同步齿形带将纱管运送至纱管余纱去除装置处,这样的控制方法不仅操作简便快捷,而且可靠性高。因此,本发明不仅操作简便快捷,而且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图1中上料部件与纱管定位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是图2中上料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是图2中纱管定位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是图4中定位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是图1中纱管翻转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7是图6中夹紧气爪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8是图1中纱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中:上料部件1、上料机架11、安装支架111、一号电机112、一号皮带113、一号皮带轮114、二号电机115、二号皮带116、对向旋转轧辊12、一号旋转轧辊121、二号旋转轧辊122、纱管料仓13、纱管出料槽14、竖板141、纱管定位部件2、定位机架21、一号支架211、二号支架212、三号支架213、一号纵梁214、一号横梁215、二号横梁216、一号竖梁217、二号竖梁
218、二号纵梁219、一号同步传输带22、一号支撑轴承221、二号支撑轴承222、二号同步传输带23、三号支撑轴承231、四号支撑轴承232、引导架24、传感器25、连接轴26、一号同步带轮
27、二号同步带轮28、二号皮带轮29、纱管翻转部件3、夹紧气爪31、纱管夹持架311、翻转轴
32、联轴器33、支撑板34、第一支撑轴承341、第二支撑轴承342、翻转电动机343、支撑杆35、底座36、水平导轨361、移动电动机362、纱管4、纱管本体41、纱管安装座42、安装孔43、同步齿形带5、纱管安装销51、机架6。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6] 参见图1至图8,一种玻纤纱管运输装置,包括同步齿形带5、纱管4,所述纱管4放置在同步齿形带5上;所述玻纤纱管运输装置还包括上料部件1、纱管定位部件2、纱管翻转部件3,所述同步齿形带5安装在机架6上,同步齿形带5的一侧设置有纱管定位部件2,同步齿形带5的另一侧设置有纱管翻转部件3,所述纱管定位部件2远离同步齿形带5的一侧设置有上料部件1;
所述上料部件1包括上料机架11以及其内设置的对向旋转轧辊12,所述上料机架11上位于对向旋转轧辊12一端上方的部位安装有纱管料仓13,上料机架11上位于对向旋转轧辊
12另一端端部的部位安装有纱管出料槽14;
所述纱管定位部件2包括定位机架21,所述定位机架21上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一号同步传输带22、二号同步传输带23,一号同步传输带22、二号同步传输带23均位于纱管出料槽14的下方,且纱管出料槽14位于一号同步传输带22与二号同步传输带23之间的部位,所述定位机架21上位于远离纱管出料槽14一端端部的部位设置有引导架24,引导架24位于一号同步传输带22与二号同步传输带23之间的部位;
所述纱管翻转部件3包括夹紧气爪31、翻转轴32、翻转电动机343,所述夹紧气爪31的一端安装有纱管夹持架311,夹紧气爪31的另一端通过翻转轴32与翻转电动机343相连接;
所述纱管4包括纱管本体41以及与其相连接的纱管安装座42,所述纱管本体41的外直径小于一号同步传输带22与二号同步传输带23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纱管安装座42的外直径大于一号同步传输带22与二号同步传输带23之间的垂直距离。
[0027] 所述定位机架21包括一号支架211、二号支架212、三号支架213,所述一号支架211与二号支架212相互平行,且一号支架211通过一号纵梁214与二号支架212相连接,所述一号支架211与三号支架213相互垂直,且一号支架211通过一号横梁215与三号支架213相连接,所述二号支架212与三号支架213相互垂直,且二号支架212通过二号横梁216与三号支架213相连接,所述三号支架213安装在机架6上。
[0028] 所述三号支架213包括一号竖梁217、二号竖梁218、二号纵梁219,所述二号纵梁219的一端与一号竖梁217垂直连接,二号纵梁219的另一端与二号竖梁218垂直连接,二号纵梁219与引导架24垂直连接,引导架24上安装有传感器25。
[0029] 所述一号横梁215的一端设置有一号支撑轴承221,一号横梁215的另一端设置有二号支撑轴承222,所述二号横梁216的一端设置有三号支撑轴承231,二号横梁216的另一端设置有四号支撑轴承232;所述一号支撑轴承221、三号支撑轴承231均连接有一号同步带轮27,一号同步带轮27之间设置有连接轴26,所述连接轴26的一端与二号皮带轮29相连接,二号皮带轮29通过二号皮带116与二号电机115相连接,二号电机115安装在上料机架11的下部上,所述连接轴26的另一端依次穿经三号支撑轴承231、三号支撑轴承231上的一号同步带轮27、一号支撑轴承221上的一号同步带轮27后与一号支撑轴承221相连接,所述二号支撑轴承222、四号支撑轴承232均连接有二号同步带轮28;
所述一号支撑轴承221上的一号同步带轮27通过一号同步传输带22与二号支撑轴承
222上的二号同步带轮28相连接,所述三号支撑轴承231上的一号同步带轮27通过二号同步传输带23与四号支撑轴承232上的二号同步带轮28相连接。
[0030] 所述上料机架11的下部设置有安装支架111,所述安装支架111的一端设置有一号电机112,一号电机112通过一号皮带113与一号皮带轮114相连接,所述安装支架111的另一端设置有二号电机115;所述对向旋转轧辊12包括两个相接触的一号旋转轧辊121,一号旋转轧辊121的两侧均设置有与其相接触的二号旋转轧辊122,二号旋转轧辊122的外直径大于一号旋转轧辊121的外直径,一号旋转轧辊121与一号皮带轮114相连接;
所述纱管出料槽14的一端与竖板141的一端相连接,纱管出料槽14与竖板14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竖板141的另一端与上料机架11远离纱管料仓13的一端垂直连接,竖板141位于正对一号旋转轧辊121端部的部位,所述纱管出料槽14的另一端位于一号同步传输带22、二号同步传输带23的上方,且纱管出料槽14的另一端位于一号同步传输带22与二号同步传输带23之间的部位。
[0031] 所述翻转轴32的一端与夹紧气爪31相连接,翻转轴32的另一端依次穿经第一支撑轴承341、第二支撑轴承342后通过联轴器33与翻转电动机343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轴承341、第二支撑轴承342、翻转电动机343都安装在支撑板34的一端端面上,支撑板34的另一端端面与支撑杆35的一端垂直连接,支撑杆35的另一端与水平导轨361垂直连接,水平导轨
361设置于底座36的内部,水平导轨361的一端与底座36的一端相连接,水平导轨361的另一端通过底座36的另一端与移动电动机362相连接,所述底座36安装在机架6上。
[0032] 所述同步齿形带5的外周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纱管安装销51,所述纱管本体41的外周面上缠绕有余纱,纱管本体41的中心开设有安装孔43,安装孔43的一端延伸至纱管安装座42的端面上,安装孔43的另一端延伸至纱管本体41的内部,安装孔43的内周面与纱管安装销51的外周面相接触。
[0033] 一种玻纤纱管运输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先将纱管4放入纱管料仓13中,再控制对向旋转轧辊12旋转,以使纱管4水平放置在对向旋转轧辊12的中部,且纱管4朝纱管定位部件2的方向运动,当纱管4运动到纱管出料槽14内时,纱管4沿纱管出料槽14向下滑动落入一号同步传输带22与二号同步传输带23之间的部位,此时,纱管安装座42位于一号同步传输带22、二号同步传输带23的上方,纱管本体41位于一号同步传输带22、二号同步传输带23的下方,然后控制一号同步传输带22、二号同步传输带23同时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以使纱管4朝同步齿形带5的方向运动,当纱管4离开一号同步传输带22、二号同步传输带23运动到引导架24的内部时,控制夹紧气爪31工作,以使纱管夹持架311夹住纱管本体41,再通过翻转电动机343带动翻转轴32翻转,以使纱管4转动,当纱管安装座42位于纱管本体41的正下方时,控制夹紧气爪31工作,以使纱管夹持架311松开纱管本体41,纱管4落到同步齿形带5上,然后控制同步齿形带5运动,以使纱管4被运送至纱管余纱去除装置处,此时,控制方法结束。
[0034] 本发明的原理说明如下:本设计一种玻纤纱管运输装置,包括上料部件、纱管定位部件、纱管翻转部件、纱管、同步齿形带,所述纱管经运输后被放置在同步齿形带上,同步齿形带运动,从而使纱管运行至玻纤纱管余纱去除装置处,然后由玻纤纱管余纱去除装置将纱管外周面缠绕的余纱去除干净。关于玻纤纱管余纱去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的专利,本发明人已于2015年11月2日申请,申请公布号为CN105401315A,申请公布日为2016年3月16日,为解决该发明在去除玻纤纱管余纱过程中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玻纤纱管运输装置,其中,同步齿形带安装在机架上,同步齿形带的一侧设置有纱管定位部件,同步齿形带的另一侧设置有纱管翻转部件,纱管定位部件远离同步齿形带的一侧设置有上料部件。
[0035] 上料部件:在结构上,上料部件包括上料机架、对向旋转轧辊、纱管料仓、纱管出料槽,纱管料仓安装在上料机架一端的上部,纱管出料槽安装在上料机架另一端的端部,对向旋转轧辊包括两个相接触的一号旋转轧辊,一号旋转轧辊的两侧均设置有与其相接触的二号旋转轧辊,一号旋转轧辊端部正对纱管出料槽;在操作中,先将纱管放入纱管料仓中,再控制对向旋转轧辊旋转,由于二号旋转轧辊的外直径大于一号旋转轧辊的外直径,因此,在对向旋转轧辊旋转时,纱管会被调整为水平放置在两个一号旋转轧辊之间的部位上,然后纱管在对向旋转轧辊的带动下朝纱管定位部件的方向运动。
[0036] 纱管定位部件:在结构上,纱管定位部件包括定位机架以及其上设置的相互平行的一号同步传输带、二号同步传输带,一号同步传输带、二号同步传输带均位于纱管出料槽的下方,一号同步传输带与二号同步传输带之间设置有间隙,纱管出料槽正对该间隙,定位机架上位于远离纱管出料槽一端端部的部位设置有引导架,引导架的内部与上述间隙垂直相通;在操作中,当纱管沿纱管出料槽向下滑落时,由于纱管本体的外直径小于一号同步传输带与二号同步传输带之间的垂直距离,纱管安装座的外直径大于一号同步传输带与二号同步传输带之间的垂直距离,因此,纱管会滑落至一号同步传输带与二号同步传输带之间的间隙中,且纱管安装座位于一号同步传输带、二号同步传输带的上方,纱管本体位于一号同步传输带、二号同步传输带的下方,之后,控制一号同步传输带、二号同步传输带同时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以使纱管朝同步齿形带的方向运动至引导架的内部,该引导架横截面的结构与纱管横截面的结构相同。
[0037] 纱管翻转部件:在结构上,纱管翻转部件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支撑板、支撑杆、底座,底座安装在机架上,支撑板通过支撑杆与底座相连接,支撑杆安装在底座内的水平导轨上,水平导轨与移动电动机相连接,支撑板上依次安装有第一支撑轴承、第二支撑轴承、翻转电动机,翻转轴的一端连接有带纱管夹持架的夹紧气爪,翻转轴的另一端依次穿经第一支撑轴承、第二支撑轴承后通过联轴器与翻转电动机相连接;在操作中,当纱管在一号同步传输带与二号同步传输带的带动下朝同步齿形带的方向运动时,移动电动机工作,支撑杆沿水平导轨朝同步齿形带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夹紧气爪朝引导架的方向运动,当纱管离开一号同步传输带、二号同步传输带运动到引导架的内部时,先控制夹紧气爪工作,以使纱管夹持架夹住纱管本体,再控制移动电动机工作,以使夹紧气爪朝远离引导架的方向运动,与此同时,控制翻转电动机工作,以使纱管转动,当纱管安装座位于纱管本体的正下方,且安装孔正对纱管安装销时,控制夹紧气爪工作,以使纱管夹持架松开纱管本体,纱管落到同步齿形带的纱管安装销上,然后控制移动电动机继续工作,以使夹紧气爪继续朝远离引导架的方向运动至初始位置。
[0038] 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8,一种玻纤纱管运输装置,包括同步齿形带5、纱管4,所述纱管4放置在同步齿形带5上;所述玻纤纱管运输装置还包括上料部件1、纱管定位部件2、纱管翻转部件3,所述同步齿形带5安装在机架6上,同步齿形带5的一侧设置有纱管定位部件2,同步齿形带5的另一侧设置有纱管翻转部件3,所述纱管定位部件2远离同步齿形带5的一侧设置有上料部件1;所述上料部件1包括上料机架11以及其内设置的对向旋转轧辊12,所述上料机架11上位于对向旋转轧辊12一端上方的部位安装有纱管料仓13,上料机架11上位于对向旋转轧辊12另一端端部的部位安装有纱管出料槽14;所述纱管定位部件2包括定位机架21,所述定位机架21上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一号同步传输带22、二号同步传输带23,一号同步传输带22、二号同步传输带23均位于纱管出料槽14的下方,且纱管出料槽14位于一号同步传输带22与二号同步传输带23之间的部位,所述定位机架21上位于远离纱管出料槽14一端端部的部位设置有引导架24,引导架24位于一号同步传输带22与二号同步传输带23之间的部位;所述纱管翻转部件3包括夹紧气爪31、翻转轴32、翻转电动机343,所述夹紧气爪31的一端安装有纱管夹持架311,夹紧气爪31的另一端通过翻转轴32与翻转电动机343相连接;所述纱管4包括纱管本体41以及与其相连接的纱管安装座42,所述纱管本体41的外直径小于一号同步传输带22与二号同步传输带23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纱管安装座42的外直径大于一号同步传输带22与二号同步传输带23之间的垂直距离。
[0039] 按上述方案,一种玻纤纱管运输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先将纱管4放入纱管料仓13中,再控制对向旋转轧辊12旋转,以使纱管4水平放置在对向旋转轧辊12的中部,且纱管4朝纱管定位部件2的方向运动,当纱管4运动到纱管出料槽14内时,纱管4沿纱管出料槽14向下滑动落入一号同步传输带22与二号同步传输带23之间的部位,此时,纱管安装座42位于一号同步传输带22、二号同步传输带23的上方,纱管本体41位于一号同步传输带22、二号同步传输带23的下方,然后控制一号同步传输带22、二号同步传输带23同时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以使纱管4朝同步齿形带5的方向运动,当纱管4离开一号同步传输带22、二号同步传输带23运动到引导架24的内部时,控制夹紧气爪31工作,以使纱管夹持架311夹住纱管本体41,再通过翻转电动机343带动翻转轴32翻转,以使纱管4转动,当纱管安装座42位于纱管本体41的正下方时,控制夹紧气爪31工作,以使纱管夹持架311松开纱管本体41,纱管4落到同步齿形带5上,然后控制同步齿形带5运动,以使纱管4被运送至纱管余纱去除装置处,此时,控制方法结束。
[0040] 实施例2: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1至图5,所述定位机架21包括一号支架211、二号支架212、三号支架213,所述一号支架211与二号支架212相互平行,且一号支架211通过一号纵梁214与二号支架212相连接,所述一号支架211与三号支架213相互垂直,且一号支架211通过一号横梁215与三号支架213相连接,所述二号支架212与三号支架213相互垂直,且二号支架212通过二号横梁216与三号支架213相连接,所述三号支架213安装在机架6上;所述三号支架213包括一号竖梁
217、二号竖梁218、二号纵梁219,所述二号纵梁219的一端与一号竖梁217垂直连接,二号纵梁219的另一端与二号竖梁218垂直连接,二号纵梁219与引导架24垂直连接,引导架24上安装有传感器25;所述一号横梁215的一端设置有一号支撑轴承221,一号横梁215的另一端设置有二号支撑轴承222,所述二号横梁216的一端设置有三号支撑轴承231,二号横梁216的另一端设置有四号支撑轴承232;所述一号支撑轴承221、三号支撑轴承231均连接有一号同步带轮27,一号同步带轮27之间设置有连接轴26,所述连接轴26的一端与二号皮带轮29相连接,二号皮带轮29通过二号皮带116与二号电机115相连接,二号电机115安装在上料机架
11的下部上,所述连接轴26的另一端依次穿经三号支撑轴承231、三号支撑轴承231上的一号同步带轮27、一号支撑轴承221上的一号同步带轮27后与一号支撑轴承221相连接,所述二号支撑轴承222、四号支撑轴承232均连接有二号同步带轮28;所述一号支撑轴承221上的一号同步带轮27通过一号同步传输带22与二号支撑轴承222上的二号同步带轮28相连接,所述三号支撑轴承231上的一号同步带轮27通过二号同步传输带23与四号支撑轴承232上的二号同步带轮28相连接。
[0041] 实施例3: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1至图5,所述上料机架11的下部设置有安装支架111,所述安装支架111的一端设置有一号电机112,一号电机112通过一号皮带113与一号皮带轮114相连接,所述安装支架111的另一端设置有二号电机115;所述对向旋转轧辊12包括两个相接触的一号旋转轧辊
121,一号旋转轧辊121的两侧均设置有与其相接触的二号旋转轧辊122,二号旋转轧辊122的外直径大于一号旋转轧辊121的外直径,一号旋转轧辊121与一号皮带轮114相连接;所述纱管出料槽14的一端与竖板141的一端相连接,纱管出料槽14与竖板14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竖板141的另一端与上料机架11远离纱管料仓13的一端垂直连接,竖板141位于正对一号旋转轧辊121端部的部位,所述纱管出料槽14的另一端位于一号同步传输带22、二号同步传输带23的上方,且纱管出料槽14的另一端位于一号同步传输带22与二号同步传输带23之间的部位。
[0042] 实施例4: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1、图6、图7,所述翻转轴32的一端与夹紧气爪31相连接,翻转轴32的另一端依次穿经第一支撑轴承341、第二支撑轴承342后通过联轴器33与翻转电动机343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轴承341、第二支撑轴承342、翻转电动机343都安装在支撑板34的一端端面上,支撑板34的另一端端面与支撑杆35的一端垂直连接,支撑杆35的另一端与水平导轨361垂直连接,水平导轨361设置于底座36的内部,水平导轨361的一端与底座36的一端相连接,水平导轨361的另一端通过底座36的另一端与移动电动机362相连接,所述底座36安装在机架6上。
[0043] 实施例5: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1、图8,所述同步齿形带5的外周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纱管安装销51,所述纱管本体41的外周面上缠绕有余纱,纱管本体41的中心开设有安装孔43,安装孔43的一端延伸至纱管安装座42的端面上,安装孔43的另一端延伸至纱管本体41的内部,安装孔43的内周面与纱管安装销51的外周面相接触。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