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板输送装置以及托板输送方法

申请号 CN201480001996.6 申请日 2014-03-18 公开(公告)号 CN104507834B 公开(公告)日 2016-11-30
申请人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发明人 斋藤博文;
摘要 托板输送装置(10)具备:第一托板 导轨 (12);相对于第一托板导轨(12)在铅垂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平行地被设置的第二托板导轨(13);具备形成有沿带宽度方向延伸的凹凸(31a、31b)的第一环形带(31)的第一托板运送机构(30);具备形成有沿带宽度方向延伸的凹凸(41a、41b)的第二环形带(41)的第二托板运送机构(40);以及使托板(11)从第一托板导轨(31)以及第二托板导轨(41)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动的托板移动机构(20、25)。第一环形带以及第二环形带(31、41)以在铅垂方向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设置,并且配置为带宽度方向与铅垂方向一致。托板(11)所具备的凹凸部(19a、19b),与第二环形带(31、41)的凹凸(31a、31b、41a、41b)卡合移动。
权利要求

1.一种托板输送装置,其构成为输送能够载置工件的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托板,所述托板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托板导轨,其将所述托板搭载成能够移动;
第二托板导轨,其将所述托板搭载成能够移动,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托板导轨在铅垂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平行地被设置;
第一托板运送机构,其具备第一环形带,该第一环形带构成为沿着所述第一托板导轨循环,并且在带长度方向连续地形成有沿带宽度方向延伸的凹凸;
第二托板运送机构,其具备第二环形带,该第二环形带构成为沿着所述第二托板导轨循环,并且在带长度方向连续地形成有沿带宽度方向延伸的凹凸;以及托板移动机构,其使所述托板从所述第一托板导轨以及所述第二托板导轨的一方朝所述第一托板导轨以及所述第二托板导轨的另一方移动,
所述第一环形带以及所述第二环形带以沿铅垂方向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被设置,并且配置为带宽度方向与铅垂方向一致,
所述托板具备凹凸部,该凹凸部构成为,在所述托板通过所述托板移动机构下降至所述第一托板导轨的情况下解除与所述第二环形带的凹凸的卡合之后与所述第一环形带的凹凸重新卡合,在所述托板通过所述托板移动机构上升至所述第二托板导轨的情况下解除与所述第一环形带的凹凸的卡合之后与所述第二环形带的凹凸重新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板移动机构具备:
第一托板移动机构,其配置于所述第一托板导轨以及所述第二托板导轨的一端的侧方;和
第二托板移动机构,其配置于所述第一托板导轨以及所述第二托板导轨的另一端的侧方,
所述第一托板移动机构具备:
第一可动导轨,其将所述托板搭载成能够移动;和
第一升降促动器,其使所述第一可动导轨在所述第一可动导轨与所述第一托板导轨呈直线地连接的下降位置、与所述第一可动导轨与所述第二托板导轨呈直线地连接的上升位置之间升降,
所述第二托板移动机构具备:
第二可动导轨,其将所述托板搭载成能够移动;和
第二升降促动器,其使所述第二可动导轨在所述第二可动导轨与所述第一托板导轨呈直线地连接的下降位置、与所述第二可动导轨与所述第二托板导轨呈直线地连接的上升位置之间升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多个工作机械,它们在所述第一托板导轨以及所述第二托板导轨的表侧或者里侧沿着该第一托板导轨及该第二托板导轨排列设置,且对载置于处于所述第二托板导轨上的所述托板的工件进行规定的加工。
4.一种托板输送方法,其使用了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板输送装置,
所述托板输送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托板输送工序,利用所述第一托板运送机构,将与所述第一环形带卡合的所述托板沿着所述第一托板导轨输送;
第二托板输送工序,利用所述第二托板运送机构,将与所述第二环形带卡合的所述托板沿着所述第二托板导轨输送;
第一托板移动工序,以在将所述托板的凹凸部与所述第一环形带的凹凸的卡合解除之后,将所述托板的凹凸部与所述第二环形带的凹凸重新卡合的方式,利用所述托板移动机构使所述托板从所述第一托板导轨上升至所述第二托板导轨;以及
第二托板移动工序,以在将所述托板的凹凸部与所述第二环形带的凹凸的卡合解除之后,将所述托板的凹凸部与所述第一环形带的凹凸重新卡合的方式,利用所述托板移动机构使所述托板从所述第二托板导轨下降至所述第一托板导轨。

说明书全文

托板输送装置以及托板输送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沿着规定的轨道输送能够载置工件的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托板的托板输送装置以及托板输送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设置于以往的制造生产线的托板输送装置在将需要加工的工件载置于托板的状态下输送该托板。在托板输送装置设置有工作机械,工作机械对被输送的工件进行规定的加工。日本特开2011-93032号公报公开有在相对于工作机械的平面内在四边形的轨道输送能够载置工件的多个托板的托板输送装置。
[0003] 该托板输送装置具备相互平行地延伸的里侧以及表侧托板导轨、和使搭载于里侧以及表侧托板导轨的一方的托板向另一方移动的托板移动机构。各托板与在托板输送装置内循环的环形带卡合。托板输送装置沿着里侧以及表侧托板导轨输送各托板。
[0004] 然而,在上述的托板输送装置中,在里侧托板导轨与表侧托板导轨之间设置有多个工作机械,因此若这些工作机械为比较大型的装置,则导致在里侧托板导轨与表侧托板导轨之间的水平方向的距离扩大。若像这样里侧托板导轨与表侧托板导轨之间的距离扩大,则存在包含里侧以及表侧托板导轨的托板输送装置所占的专有面积扩大的问题。
[0005] 另外,若里侧托板导轨与表侧托板导轨之间的距离扩大,则还存在通过托板移动机构使搭载于一方的托板导轨的托板向另一方的托板导轨移动时的托板移动时间变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扩大专有面积,而能够进行托板的迅速的输送的托板输送装置以及托板输送方法。
[0007]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种托板输送装置,其构成为输送能够载置工件的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托板,上述托板输送装置具备:第一托板导轨,其将上述托板搭载成能够移动;第二托板导轨,其将上述托板搭载成能够移动,并且相对于上述第一托板导轨在铅垂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平行地被设置;第一托板运送机构,其具备第一环形带,该第一环形带构成为沿着上述第一托板导轨循环,并且在带长度方向连续地形成有沿带宽度方向延伸的凹凸;第二托板运送机构,其具备第二环形带,该第二环形带构成为沿着上述第二托板导轨循环,并且在带长度方向连续地形成有沿带宽度方向延伸的凹凸;以及托板移动机构,其使上述托板从上述第一托板导轨以及上述第二托板导轨的一方朝上述第一托板导轨以及上述第二托板导轨的另一方移动,上述第一环形带以及上述第二环形带以沿铅垂方向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被设置,并且配置为带宽度方向与铅垂方向一致,上述托板具备凹凸部,该凹凸部构成为,在所述托板通过上述托板移动机构下降至上述第一托板导轨的情况下与上述第一环形带的凹凸卡合,在所述托板通过上述托板移动机构上升至上述第二托板导轨的情况下与上述第二环形带的凹凸卡合。
[0008]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种使用了上述托板输送装置的托板输送方法,该托板输送方法具备:第一托板输送工序,利用上述第一托板运送机构,将与上述第一环形带卡合的上述托板沿着上述第一托板导轨输送;第二托板输送工序,利用上述第二托板运送机构,将与上述第二环形带卡合的上述托板沿着上述第二托板导轨输送;第一托板移动工序,以将上述托板的凹凸部与上述第一环形带的凹凸的卡合解除,并将上述托板的凹凸部与上述第二环形带的凹凸卡合的方式,利用上述托板移动机构使上述托板从上述第一托板导轨上升至上述第二托板导轨;以及第二托板移动工序,以将上述托板的凹凸部与上述第二环形带的凹凸的卡合解除,并将上述托板的凹凸部与上述第一环形带的凹凸卡合的方式,利用上述托板移动机构使上述托板从上述第二托板导轨下降至上述第一托板导轨。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托板输送装置的主视图。
[0010] 图2是表示沿着第一托板导轨输送托板之后且使托板向第二托板导轨移动之前的状态的托板输送装置的主视图。
[0011] 图3是表示使托板向第二托板导轨移动之后且沿着第二托板导轨输送托板之前的状态的托板输送装置的主视图。
[0012] 图4是表示沿着第二托板导轨输送托板之后且使托板向第一托板导轨移动之前的状态的托板输送装置的主视图。
[0013] 图5是沿着图1的A-A线的托板输送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0014] 图6是托板输送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6] 参照图1~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托板输送装置10进行说明。在各图中,设定有相互正交的X轴、Y轴、以及Z轴三个轴。X轴表示水平横方向,Y轴表示水平前后方向。另外,Z轴表示铅垂方向(上下方向)。
[0017] 托板输送装置10例如是设置于制造达等的定子的生产线的输送装置。如图6所示,托板输送装置10具备五台工作机械1~5。这些工作机械1~5沿X轴方向以规定间距P并列为一列地设置。
[0018] 各工作机械1~5对通过托板输送装置10被输送的工件,按顺序进行绝缘部件的插入、各相线圈的导线铆接焊接等各种加工。通过这些工作机械1~5,自动地制造定子。
[0019] 托板输送装置10输送多个托板11,并将载置于这些托板11的工件运送至各工作机械1~5。托板输送装置10在通过各工作机械1~5进行的加工时,使用托板11将工件保持于规定位置。此外,托板11的数量根据工作机械1~5的台数设定为一个或者两个以上。
[0020] 如图1所示,托板输送装置10具备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一以及第二托板导轨12、13。第一托板导轨12以及第二托板导轨13以沿铅垂方向(上下方向)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相互平行地配置。另外,第一托板导轨12以及第二托板导轨13相对于沿X轴方向笔直地排列的各工作机械1~5(参照图6),大致平行地配置。工作机械1~5设置于第一托板导轨12以及第二托板导轨13的表侧或者里侧。
[0021] 如图1以及图5所示,托板输送装置10具备水平地固定于架台9的上表面的安装板14、经由支柱16水平地安装于安装板14的第一水平板17、以及在第一水平板17的上方以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水平地配置的第二水平板18。
[0022] 在第一水平板17及第二水平板18的Y轴方向上的一侧部,以连结双方的方式安装有侧壁板8。通过该侧壁板8,第一水平板17与第二水平板18在铅垂方向上以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相互平行地配置。
[0023] 在第一以及第二水平板17、18的Y轴方向上的另一侧部,沿着长度方向固定有第一以及第二支承板17a、18a。在第一支承板17a的上表面通过螺纹紧固而固定有第一托板导轨12,在第二支承板18a的上表面通过螺纹紧固而固定有第二托板导轨13。第一以及第二托板导轨12、13是市面上出售的直线运动导轨。
[0024] 如图5所示,托板11具备:形成为跨越第一以及第二托板导轨12、13,并且能够在这些导轨12、13上移动的直线运动体11a、和螺纹紧固于块体11a的台座11b。此外,在台座11b的侧壁板8侧的侧面设置有卡止部件19。
[0025] 托板11的直线运动块体11a是与直线运动导轨对应的部件,且具备辊子保持架(roller retainer)。通过使用具备辊子保持架的直线运动块体11a,托板11以相对于第一以及第二托板导轨12、13能够移动的方式搭载。直线运动块体11a禁止朝托板11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移动,并且减少托板11沿着第一以及第二托板导轨12、13移动时的阻
[0026] 如图6所示,将托板11的X轴方向的长度(台座11b的长度)L设定为与各工作机械1~5的设置间隔亦即间距P相同,或者比间距P短。在托板输送装置10中,通过使多个托板11沿着第二托板导轨13与间距P对应地移动,能够使载置于各托板11的工件与各工作机械1~5相对。
[0027] 如图1~图4所示,托板输送装置10还具备托板移动机构20、25,上述托板移动机构20、25使搭载于第一托板导轨12以及第二托板导轨13的一方的托板11向第一托板导轨12以及第二托板导轨13的另一方移动。
[0028] 托板移动机构由使托板11从第二托板导轨13向第一托板导轨12移动的第一托板移动机构20、和使托板11从第一托板导轨12向第二托板导轨13移动的第二托板移动机构25构成。第一以及第二托板移动机构20、25以从长度方向(X轴方向)的两侧夹持第一以及第二托板导轨12、13的方式设置。换句话说,第一托板移动机构20配置于第一以及第二托板导轨12、13的一端的侧方,第二托板移动机构25配置于第一以及第二托板导轨12、13的另一端的侧方。
[0029] 第一以及第二托板移动机构20、25成为相互对称的构造,且如图1所示,分别具备以相对于安装板14在铅垂方向直立的方式安装的升降促动器21、26。
[0030] 升降促动器21(第一升降促动器)具备从安装板14沿铅垂方向(Z轴方向)立设的细长的箱形的外壳21a、以沿铅垂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于外壳21a内的滚珠丝杠21b、将滚珠丝杠21b驱动为转动的伺服马达21c、以及与滚珠丝杠21b螺合而通过滚珠丝杠21b的旋转而沿铅垂方向升降的从动件21d。相同地,升降促动器26(第二升降促动器)具备从安装板14沿铅垂方向(Z轴方向)立设的细长的箱形的外壳26a、以沿铅垂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于外壳26a内的滚珠丝杠26b、将滚珠丝杠26b驱动为转动的伺服马达26c、以及与滚珠丝杠26b螺合而通过滚珠丝杠26b的旋转而沿铅垂方向升降的从动件26d。
[0031] 另外,第一托板移动机构20还具备能够搭载托板11的第一可动导轨22,第二托板移动机构25还具备能够搭载托板11的第二可动导轨27。
[0032] 第一可动导轨22经由L型的安装部件21e相对于升降促动器21的从动件21d水平地被安装,并沿Y轴方向延伸。第二可动导轨27经由L型的安装部件26e而相对于升降促动器26的从动件26d水平地被安装,并沿Y轴方向延伸。在托板输送装置10中,若伺服马达21c、26c驱动而使滚珠丝杠21b、26b转动,而与滚珠丝杠21b、26c螺合的从动件21d、26d升降,则如图1以及图3的实线箭头所示那样,第一以及第二可动导轨22、27也与从动件21d、26d一起升降。
[0033] 第一以及第二可动导轨22、27构成为,在最下降的位置(下降位置),如图1以及图2所示与第一托板导轨12呈直线地连接,在最上升的位置(上升位置),如图3以及图4所示与第二托板导轨13呈直线地连接。
[0034] 此处,第一以及第二可动导轨22、27的X轴方向的长度W(参照图4)设定为与托板11的X轴方向的长度L(参照图6)相同,或者比该长度L长。换句话说,第一以及第二可动导轨22、27构成为,在搭载了托板11的状态下,能够沿铅垂方向移动。
[0035] 此外,如图6所示,在第一以及第二可动导轨22、27,搭载一个以与各工作机械1~5的设置间隔亦即间距P相同间距配置的托板11。换句话说,第一可动导轨22与第二可动导轨27的X轴方向的间隔以成为托板11的间距P的整数倍的方式进行设定,以满足该设定的方式将升降促动器21、26设置于安装板14。
[0036] 再次回到图1,进一步对托板输送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托板输送装置10还具备沿着第一托板导轨12输送托板11的第一托板运送机构30、和沿着第二托板导轨13输送托板11的第二托板运送机构40。
[0037] 第一托板运送机构30以及第二托板运送机构40是相同构造。第一托板运送机构30设置于第一水平板17,第二托板运送机构40设置于位于第一水平板17的上方的第二水平板18。
[0038] 第一托板运送机构30具备:构成为能够与托板11卡合并且沿着第一托板导轨12循环的第一环形带31、和作为使第一环形带31循环的循环机构的第一伺服马达32。相同地,第二托板运送机构40具备:构成为能够与托板11卡合并且沿着第二托板导轨13循环的第二环形带41、和作为使第二环形带41循环的循环机构的第二伺服马达42。
[0039] 对于托板运送机构,以设置于第二水平板18的第二托板运送机构40为代表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在第二水平板18的大致四个落,分别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有惰轮43~46。在四个惰轮43~46以包围这些轮的方式绕挂有第二环形带41。此外,第二环形带41的张力设定为,使位于第二托板导轨13侧的惰轮44、45之间的带与第二托板导轨13大致平行。
[0040] 第二环形带41构成为,与第二托板导轨13平行的带抵达至与第二托板导轨13连续的第一可动导轨22以及第二可动导轨27。此外,在位于第二托板导轨13的两端的第二水平板18的角落部,形成有在搭载于第一可动导轨22以及第二可动导轨27的托板11升降时,用于防止托板11与第二水平板18的干涉的切口18c、18d。
[0041] 另外,在第二水平板18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以从长度方向(X轴方向)的两侧将第二环形带41压入内侧的方式设置有第二驱动带轮47以及第二从动带轮48。第二驱动带轮47通过作为循环机构的第二伺服马达42被驱动。第二伺服马达42固定于第二水平板18,第二驱动带轮47安装于第二伺服马达42的旋转轴42a。
[0042] 若基于来自未图示的控制器的指令将第二伺服马达42驱动,则第二伺服马达42的旋转轴42a与第二驱动带轮47一起旋转,绕挂于第二驱动带轮47的第二环形带41以绕挂于四个惰轮43~46的状态循环。
[0043] 另一方面,第二从动带轮48经由位置调整机构49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第二水平板18。如图6所示,位置调整机构49具备以相对于第二托板导轨13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设置在第二水平板18上的导轨49a、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导轨49a的台部49b、安装于第二水平板18的支承台49c、以及使设置于支承台49c的台部49b沿着导轨49a移动的螺杆部件49d。
[0044] 第二从动带轮4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在位置调整机构49的台部49b上,通过螺杆部件49d使台部49b移动,从而对第二从动带轮48的X轴方向位置进行调整。通过像这样对第二从动带轮48的X轴方向位置进行调整,能够对绕挂于带轮43、44、45、46、47、48的第二环形带41的张力进行调整。
[0045] 此外,第一托板运送机构30也与第二托板运送机构40同样地构成。如图4所示,第一托板运送机构30由设置在第一水平板17上的惰轮33~36、第一驱动带轮37、第一从动带轮38、以及绕挂于这些带轮33~36、37、38的第一环形带31构成。第一驱动带轮37由作为循环机构的第一伺服马达32驱动。第一伺服马达32固定于第一水平板17,第一驱动带轮37安装于第一伺服马达32的旋转轴32a。另外,第一托板运送机构30具备能够调整第一从动带轮38的X轴方向位置的位置调整机构,以便对第一环形带31的张力进行调整。
[0046] 第一以及第二环形带31、41是所谓的有齿带。第一以及第二环形带31、41是相同的构造,因此以第二环形带41为代表进行说明。如图6的放大图所示,第二环形带41构成为,沿带宽度方向延伸的凹部41a以及凸部41b在带长度方向交替地连续。以下,将凹部41a以及凸部41b统称为凹凸41a、41b。这样,第二环形带41的外侧面形成为波状。
[0047] 第二环形带41绕挂于设置于第二水平板18的惰轮43~46,并以带宽度方向与铅垂方向(Z轴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
[0048] 如图1~图4所示,设置有第一环形带31的第一水平板17与设置有第二环形带41的第二水平板18以在铅垂方向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相互平行地设置,因此第一环形带31以及第二环形带41在带宽度方向与铅垂方向一致的状态以在铅垂方向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配置。
[0049] 另一方面,如图6的放大图所示,在托板11的卡止部件19形成有能够与第一环形带31的凹凸31a、31b以及第二环形带41的凹凸41a、41b卡合的凸部19a以及凹部19b。卡止部件
19是安装于托板11的台座11b的带侧的侧面的部件,卡止部件19的凸部19a以及凹部19b形成为沿铅垂方向延伸并且在长度方向交替地连续。以下,将卡止部件19的凸部19a以及凹部
19b统称为托板11的凹凸部19a、19b。
[0050] 如图5所示,在第一水平板17设置有沿着长度方向从里侧按压第一环形带31的支承部件17b,在第二水平板18设置有沿着长度方向从里侧按压第二环形带41的支承部件18b。
[0051] 支承部件17b以及支承部件18b为相同的构造,因此以设置于第二水平板18的支承部件18b为代表进行说明。如图6的放大图所示,支承部件18b在托板11的凹凸部19a、19b与第二环形带41的凹凸41a、41b卡合的情况下,通过将第二环形带41从里侧按压,防止第二环形带41的挠曲。由此,支承部件18b防止挠曲的第二环形带41从托板11的卡止部件19浮起,而使托板11的凹凸部19a、19b与第二环形带41的凹凸41a、41b的卡合解除的情况。
[0052] 如图6所示,在托板11的凹凸部19a、19b与第一环形带31的凹凸31a、31b、或第二环形带41的凹凸41a、41b卡合的情况下,禁止托板11与第一以及第二环形带31、41独立地沿X轴方向移动。在这样卡合的状态下,托板11与第一以及第二环形带31、41一起移动,并沿着第一以及第二托板导轨12、13被输送。
[0053] 另外,第一环形带31的凹凸31a、31b、第二环形带41的凹凸41a、41b、以及托板11的凹凸部19a、19b以沿铅垂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因此若托板11沿铅垂方向升降,则第一环形带31的凹凸31a、31b以及第二环形带41的凹凸41a、41b、和托板11的凹凸部19a、19b朝铅垂方向错开。由此,托板11的卡止部件19从第一以及第二环形带31、41错开,从而托板11与第一以及第二环形带31、41的卡合状态解除。而且,若托板11再次升降至第一以及第二环形带31、41的位置,则托板11的凹凸部19a、19b与这些带31、41卡合。
[0054] 如上述那样,在托板输送装置10中,搭载托板11的第一以及第二可动导轨22、27升降而从第一以及第二托板导轨12、13分离,从而解除托板11与第一以及第二环形带31、41的卡合状态。与此相对地,第一以及第二可动导轨22、27升降而与第一以及第二托板导轨12、13直线地连接,从而托板11与第一以及第二环形带31、41卡合。
[0055] 接下来,对使用了上述托板输送装置10的托板11的输送方法进行说明。
[0056] 利用托板输送装置10的托板11的输送方法具备:沿着第一托板导轨12输送托板11的第一托板输送工序、使托板11从第一托板导轨12向第二托板导轨13移动的第一托板移动工序、沿着第二托板导轨13输送托板11的第二托板输送工序、以及使托板11从第二托板导轨13向第一托板导轨12移动的第二托板移动工序。
[0057] 在本实施方式的托板输送方法中,使用托板输送装置10进行托板11的输送。在托板输送装置10中,第一托板导轨12以及第二托板导轨13以在铅垂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的方式相互平行地设置。在输送托板11的第一环形带31形成有沿带宽度方向延伸的凹凸31a、31b,且第一环形带31配置为其宽度方向与铅垂方向一致。另外,在输送托板11的第二环形带41形成有沿带宽度方向延伸的凹凸41a、41b,且第二环形带41配置为其宽度方向与铅垂方向一致。在托板11形成有能够与第一环形带31的凹凸31a、31b以及第二环形带41的凹凸
41a、41b卡合的凹凸部19a、19b。
[0058] 在托板输送装置10中,托板11在图1中沿逆时针方向被输送。在托板输送装置10中,各工作机械1~5(参照图6)对载置于位于第二托板导轨13的托板11进行规定的加工。以下,对托板输送方法的各工序进行说明。
[0059] <第一托板输送工序>
[0060] 在第一托板输送工序中,对搭载于位于第二托板导轨13的下方的第一托板导轨12的托板11进行输送。
[0061] 在该工序中,为了使托板11沿着第一托板导轨12移动,需要将托板11搭载于第一托板导轨12。
[0062] 例如,如图1所示,使搭载有托板11的第一可动导轨22下降,从而使第一可动导轨22与第一托板导轨12呈直线地连接。若第一可动导轨22以及托板11通过第一水平板17的切口17d而下降,第一可动导轨22与第一托板导轨12连接,则搭载于第一可动导轨22的托板11的凹凸部19a、19b与和第一托板导轨12平行的第一环形带31的凹凸31a、31b卡合。
[0063] 此外,如图3所示,也可以在使第一以及第二可动导轨22、27上升的状态下,从第一托板导轨12的端部使托板11配置于第一托板导轨12。即使这样,也能够使托板11的凹凸部19a、19b与第一环形带31的凹凸31a、31b卡合。
[0064] 在使托板11的凹凸部19a、19b与第一环形带31的凹凸31a、31b卡合之后,对第一托板运送机构30的伺服马达32进行驱动,从而使第一环形带31循环。由此,与第一环形带31卡合的托板11,如图1以及图2所示,沿着第一托板导轨12从图中左侧向右侧被输送。
[0065] 此外,托板输送装置10构成为,各工作机械1~5(参照图6)对位于第二托板导轨13上的托板11的工件进行规定的加工。因此,处于第一托板导轨12上的托板11仅从第一可动导轨22向第一托板导轨12的右端输送。
[0066] <第一托板移动工序>
[0067] 在第一托板移动工序中,使托板11从第一托板导轨12上升至第二托板导轨13。
[0068] 首先,如图2所示,通过第二托板移动机构25使第二可动导轨27下降至下降位置,从而使第二可动导轨27与第一托板导轨12连续地连接。其后,通过第一托板运送机构30使托板11从第一托板导轨12的端部向第二可动导轨27移动。
[0069] 在朝第二可动导轨27移动之后,如图3所示,使第二可动导轨27上升至上升位置,从而使第二可动导轨27与第二托板导轨13连续地连接。换句话说,搭载有托板11的第二可动导轨27上升至规定的上升位置之后,以与第二托板导轨13连接的状态停止。在第二可动导轨27上升而从第一托板导轨12分离时,托板11与第一环形带31的卡合解除,因此不会阻碍第二可动导轨27的上升移动。
[0070] 此时,优选利用第一托板移动机构20的升降促动器21使第一可动导轨22上升,从而使第一可动导轨22与第二托板导轨13连续地连接。
[0071] <第二托板输送工序>
[0072] 在第二托板输送工序中,对搭载于第二托板导轨13的托板11进行输送。
[0073] 若通过第一托板移动工序使第二可动导轨27与第二托板导轨13呈直线地连接,则第二可动导轨27上的托板11如图5所示,与沿着第二托板导轨13设置的第二环形带41卡合。其后,若对第二托板运送机构40的伺服马达42进行驱动而使第二环形带41循环,则如图4所示,托板11从第二可动导轨27向第二托板导轨13移动,沿着第二托板导轨13被输送。
[0074] 伺服马达42被控制为,在各托板11与各工作机械1~5对峙的状态下暂时停止。这样,第二托板导轨13上的托板11一边反复进行输送以及停止,一边从第二托板导轨13的右端朝向左端移动。
[0075] 此外,如图4所示,在第一可动导轨22与第二托板导轨13连接的情况下,对由工作机械1~5进行的加工已结束的工件进行载置的托板11从第二托板导轨13的左端被输送至第一可动导轨22上。
[0076] <第二托板移动工序>
[0077] 在第二托板移动工序中,使用第一托板移动机构20使托板11从第二托板导轨13向第一托板导轨12下降。
[0078] 在第二托板移动工序中,通过第一托板移动机构20使处于图4所示的上升位置的第一可动导轨22下降至图1所示的下降位置。换句话说,搭载有托板11的第一可动导轨22下降至规定的下降位置之后,以与第一托板导轨12连接的状态停止。在第一可动导轨22下降而从第二托板导轨13分离时,使托板11与第二环形带41的卡合解除,因此不会阻碍第一可动导轨22的下降移动。
[0079] 若通过第二托板移动工序使第一可动导轨22与第一托板导轨12呈直线地连接,则第一可动导轨22上的托板11与沿着第一托板导轨12设置的第一环形带31卡合。
[0080] 此时,优选利用第二托板移动机构25的升降促动器26使第二可动导轨27下降,从而使第二可动导轨27与第一托板导轨12连接。
[0081] 在托板输送装置10中,通过进行一次图1~图4所示的输送周期,能够对各托板11逐个沿逆时针方向进行输送。而且,在每进行一次图1~图4的输送周期时,在已使托板11的输送停止的状态下,使各工作机械1~5(参照图6)工作。由此,对排列于第二托板导轨13上的各托板11的工件,执行绝缘部件的插入、各相线圈的导线的铆接、焊接等各种加工。在各工作机械1~5的工作时,对第二托板导轨13上的任一个托板11进行工件的搬入以及搬出。
[0082] 在本实施方式的托板输送装置10以及托板输送方法中,各托板11以与第一环形带31卡合的状态沿着第一托板导轨12移动,以与第二环形带41卡合的状态沿着第二托板导轨
13移动。通过这样构成,即使在搭载于托板11的工件的重量比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高速地输送托板11,而且能够使托板11可靠地在规定位置停止。其结果,能够提高生产率。
[0083] 在本实施方式的托板输送装置10以及托板输送方法中,托板11构成为能够与第一以及第二环形带31、41卡合,并沿着第一以及第二托板导轨12、13输送与第一以及第二环形带31、41卡合的托板11。通过改变托板11与第一以及第二环形带31、41的卡合位置,能够容易地改变在第一以及第二托板导轨12上相邻接的托板11的间隔、换句话说托板11的输送间距。
[0084] 在本实施方式的托板输送装置10以及托板输送方法中,第一托板导轨12以及第二托板导轨13以在铅垂方向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平行地设置,工作机械1~5配置于第一以及第二托板导轨12、13的表侧或者里侧。这样,不在第一以及第二托板导轨12、13之间配置工作机械1~5,因此即使工作机械1~5是比较大型的装置,也不会使第一以及第二托板导轨12、13之间的距离扩大。因此,即使在配置了工作机械1~5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托板输送装置10所占据的专有面积扩大。
[0085] 另外,第一以及第二托板移动机构20、25构成为,通过使托板11沿铅垂方向升降,使托板11沿第一托板导轨12或者第二托板导轨13移动。托板11的升降移动距离成为第一以及第二托板导轨12、13的铅垂方向的规定的距离。将规定的距离设定为,托板11的铅垂方向的厚度、或者在托板11载置工件的情况下的包含工件在内的托板11的铅垂方向的厚度。因此,与将工作机械以沿水平方向横穿的方式移动的以往的托板输送装置比较,能够显著地缩短托板移动机构20、25使托板11移动(升降)的距离。其结果,能够缩短利用托板移动机构20、25的托板11的移动时间,从而能够实现托板11的迅速的输送。
[0086] 第一环形带31以使凹凸31a、31b的延伸方向与铅垂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第二环形带41以使凹凸41a、41b的延伸方向与铅垂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而且,在托板11形成有能够与第一环形带31的凹凸31a、31b以及第二环形带41的凹凸41a、41b卡合的凹凸部19a、19b。托板11构成为,在下降至第一托板导轨12的情况下,凹凸部19a、19b与第一环形带31的凹凸31a、31b卡合,在上升至第二托板导轨13的情况下,凹凸部19a、19b与第二环形带41的凹凸41a、41b卡合。因此,仅通过使托板11升降,就能够容易地使托板11与第一以及第二环形带31、41卡合,不需要复杂的卡合手段。其结果,能够迅速地输送托板11。
[0087] 另外,第一以及第二环形带31、41的带宽度方向与铅垂方向一致,因此第一以及第二环形带31、41难以因自身重量而挠曲,并且难以受到载置于托板11的工件的重量的影响。由此,能够防止被称为“跳位”的输送位置的偏离、以带挠曲为起因而导致托板11从第一以及第二环形带31、41偏离的情况,从而与以往相比能够高速并稳定地输送托板11。此外,在第一以及第二环形带31、41的宽度方向的挠曲成为问题的情况下,通过在带的正下方设置规定数量的外圈U槽型的轴承等,能够避免上述问题。
[0088] 在本实施方式的托板输送装置10中,仅在托板11的一侧的侧面设置有能够与第一环形带31的凹凸31a、31a以及第二环形带41的凹凸41a、41a卡合的凹凸部19a、19b。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托板输送装置10中,与需要在托板的两侧形成与带卡合的卡合部的以往的托板输送装置比较,能够减少托板11的部件数量,从而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0089]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应用例,并非将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的结构的主旨。
[0090]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托板11沿图1逆时针方向被输送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托板输送装置10也可以构成为不沿逆时针方向输送托板11,而沿顺时针方向输送托板。
[0091]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3年4月5日在日本国专利厅所申请的特愿2013-79268号的优先权,且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而组入本说明书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