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输送带输送物品的输送系统

申请号 CN96108933.4 申请日 1996-06-01 公开(公告)号 CN1113792C 公开(公告)日 2003-07-09
申请人 因诺瓦专利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特里博·赫伯特;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用输送带输送物品的输送系统,具有两个间隔开的 支撑 轨道(1a,1b,2a,2b)和一带有在输送方向上相互间隔开的横梁的环形输送带(4),在横梁横向端部设置有沿支撑轨道导引的辊轮(6)。两支撑轨道上下设置并表现为输送缆线(1a,1b,2a,2b)的形式,辊轮支撑在上面,借此输送带(4)承受的重量被传递给输送缆线(1a,1b,2a,2b)。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输送物品的输送系统,包括
一具有外支承表面的环形输送带,用于沿输送方向输送物品;
多个沿所述输送方向彼此间隔开的横梁,所述横梁装接于所述外支承 表面并支承配装其上的辊轮;
支撑轨道配置得一个高于另一个,用于支撑所述环形输送带;
其中所述输送带是具有波纹形边缘的波纹形边缘输送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横梁具有一下 侧,所述输送带固定于所述横梁的下侧,所述各横梁将所述输送带分隔成 若干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横梁具有外周 面,所述输送带的所述支承表面固定于所述横梁的下侧,所述输送带的各 段波纹形边缘位于所述各横梁之间且端部固定于所述横梁的所述外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高度基本 上等于所述波纹形边缘的高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横梁具有两横 向端部,所述辊轮支撑在所述横梁的两横向端部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轨道形成有 输送缆线,所述输送带延伸在输送系统的两个端部之间,在所述端部处设 置有导轨,所述导轨导引上面一对输送缆线横向向外离开所述输送带,该 上面一对输送缆线和下面一对输送缆线卷绕在一滚筒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轨道形成有 输送缆线,所述输送缆线支撑所述辊轮并承载所述输送带的重量。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利用输送带输送物品的输送系统,包括两个间隔开的支撑 轨道和一环形输送带,输送带配置有在输送方向上相互间隔的横梁,在横 梁横向端部设有沿支撑轨道导引的滚轮。

背景技术

这类公知的输送系统包括一环形输送带,输送带在两端绕过变向辊导 向;用于支撑输送带的输送辊,其位于上段输送带下面。输送带必须具有 足够的抗拉强度以在一方面承受输送运动所需要的张,另一方面承受由 输送物重量产生的张力。位于上段输送带下面的输送辊之间的间隔愈小, 由被输送物重量产生的输送带的拉伸应变愈轻微。
又由于在这种公知的输送系统中,输送辊不仅相对于输送带滚动,而 且输送带还在输送辊上滑动,这使输送带产生很大的拉伸应变。另外还产 生输送带的磨损。
因此在这种公知的输送系统中,要么采用具有高抗拉强度的输送带, 在这种情况下,输送辊彼此间的间隔可以大一些,且可以减少在输送装置 整个长度上设置的输送辊数量,要么设置较多数量的彼此间隔较小的输送 辊,在此情况下,虽然由被输送的物品重量引起的输送带拉伸应变减小了, 使得可以采用较低抗拉强度的输送带,然而,因需要设置大量的输送辊, 从而增加了结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送系统,其输送带的抗拉强度可以相对较 低,而不需要设置彼此间隔较小的支撑辊或其他支撑装置,这些装置是结 构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提供了一种用于输送物品的输送系统,包括
一具有外支承表面的环形输送带,用于沿输送方向输送物品;
多个沿所述输送方向彼此间隔开的横梁,所述横梁装接于所述外支承 表面并支承配装其上的辊轮;
两支撑轨道配置得一个高于另一个,用于支撑所述环形输送带;
其中所述输送带是具有波纹形边缘的波纹形边缘输送带。
在本发明输送系统中,设置有两个输送缆线形式的支撑轨道,其中一 个位于另一个上方,滚轮支撑在输送缆线上面,通过滚轮将输送带的重量 传递给输送缆线。
最好是输送带固定在横梁的下面,从而输送带被横梁分隔成若干段。 尤其,输送带具有波纹形边缘,其底面固定在输送横梁的下面,位于各横 梁之间的各段输送带的波纹形边缘的端部固定在横梁的侧面。由于输送带 具有波纹形边缘,它能在端部绕过变向轮导向。
辊轮最好支撑在横梁的两个横向端。另外,横梁的高度最好与波纹形 边缘的高度基本相同。此外,在输送带的两端,可设置导轨,通过导轨上 面的一对输送缆线向外延伸,该上面一对和下面一对输送缆线一起卷绕在 一终端滚筒上。
这种输送系统,只有辊轮相对支撑轨道滚动,而且输送带的拉伸应变 降低了,可采用较低抗拉强度的输送带。又由于输送带不在输送辊上滑动, 它不承受任何磨损。另一优点是,需要保养或承受磨损的辊轮周期性地到 达输送系统的端部站台,从而可以进行静态保养和替换。因此不必在输送 系统的整个长度上进行保养工作或替换部件。
附图说明
本发明输送系统在下面通过实施例并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其中:
图1为输送系统一端的侧视图;
图2为沿输送方向看去的本输送系统的细部图;
图3a和3b分别为沿侧向和输送方向看去的一支柱的视图;
图4为去掉支柱的本输送系统的截面图;
图5a和5b分别为去掉支柱的本输送系统一部分的侧视图和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输送系统具有两对位于不同高度的输送缆线1a、 1b和2a、2b,它们沿输送系统的整个长度延伸,并以与缆车系统的输送缆 线同样的方式由支柱3支撑,并在输送系统的端部牢固地固定到地上或基 座上或类似物上。
两对输送缆线1和2与环形输送带4相联系,环形输送带在输送系统 的两端绕过变向辊71导向,变向辊71中至少有一个被驱动。输送带4还设 有张紧装置72。有待输送的物品借以置放于输送带4上的喂料装置73设置 于输送系统的起始端。
在输送带4两侧设置有辊轮6,它们在输送系统的端部驶入或脱离输送 缆线1a、1b和2a、2b。而在输送系统的整个其余部分,它们支撑在输送缆 线上并在其上运动。因此,由被输送物品重量产生的负荷被输送缆线1和2 所吸收,这样,就减小了作用在输送带4上的负荷。另外,当辊轮6脱离输 送缆线1,1a和2,2b时,才产生脱离滚动的运动。
在输送系统的端部,输送缆线1和2被置于导轨11和12上,绕终端滚 筒10卷绕多圈并固定在基座30上。由于在输送系统的这一区域中,输送带 的运动路径与导轨11相交,因此导轨11横向向外延伸,如图2所示。
图3a和3b更详细地示出了支柱3。由图3b可看出,支柱3在不同高 度上配置有两横向柱31,以及位于这些横向柱上从下面支撑输送缆线1和2 的支撑32。在支柱3上还可装设有平台33以进行装配和保养工作。
图4、图5a和图5b详细地示出了输送带4和输送辊轮6的实施例。在 输送带4的路程上,设置有间隔开的横梁5,输送带4的底面41固定在其 下面,其侧面上固定有沿输送带4横向延伸的输送带4的波纹形边缘42。 沿输送缆线1a、1b和2a、2b滚动的辊轮6支承在横梁的自由端,有待输送 的物品40位于输送带4上。由于波纹形边缘42,输送带可以在其端部绕过 变向辊71。
由于由物品40施加在输送带4上的大部分负荷转移到输送缆线1和2 上,仅仅是其运动所需要的张力被输送带4所吸收。另外,输送带还设置 有可在输送缆线1a和1b上转动的辊轮6,导致了由被输送物品产生的负荷 不被输送带吸收。因此,能够制造出很长的输送系统。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