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控制装置、辊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申请号 CN201310433770.0 申请日 2013-09-23 公开(公告)号 CN103698991B 公开(公告)日 2016-09-07
申请人 株式会社理光; 发明人 穗积功树; 杉本奈绪美; 泽井雄次; 佐伯和亲;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带控制装置、辊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用于解决以往的蜿蜒补正装置中在回转体随着蜿蜒补正辊的回转来回转的情况下,固定构件因为回转体的回转而激烈地磨耗,从而导致装置不能正常地动作,或缩短装置的寿命等的问题。所述的带控制装置,对于被架设在多个的辊上后与所述多个的辊的回转一起移动行走的带在所述多个的辊中的至少一个辊的轴方向上的移动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倾斜部,其通过所述带在所述一个辊的轴方向上的移动来使得所述一个辊倾斜;辊轴,其贯通于所述轴倾斜部,并与所述一个辊为一体地回转;轴倾斜部回转阻止部,其阻止以所述辊轴为中心的所述轴倾斜部的回转。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控制装置,其对于被架设在多个的辊上后与所述多个的辊的回转一起移动行走的带在所述多个的辊中的至少一个辊的轴方向上的移动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倾斜部,其具有相对于平行于所述带的面为倾斜的倾斜面,并通过所述带在所述一个辊的轴方向上的移动来使得所述一个辊倾斜;
轴导向部,与轴倾斜部的倾斜面相接地设置,并具有轴倾斜部抵接部,轴导向部通过该轴倾斜部抵接部来与倾斜面相接,其中轴倾斜部的倾斜面与轴倾斜部抵接部为点接触
辊轴,其贯通于所述轴倾斜部,并与所述一个辊为一体地回转;和
轴倾斜部回转阻止部,其阻止以所述辊轴为中心的所述轴倾斜部的回转,并且其中,当辊轴在垂直于轴方向的方向上移动时,轴导向部固定不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倾斜部回转阻止部在所述一个辊的回转方向上被固定为不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倾斜部回转阻止部与在所述一个辊的回转方向上被固定为不动的构件形成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个辊是维持所述带的张紧的张紧辊;
所述构件是随着带张紧架设用弹性体而在垂直于轴方向的平面内移动的辊支持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导向部在所述辊轴的回转方向及所述带的移动方向上被固定为不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面可以是圆锥面、圆筒面、球面中的任何一个,或由它们的组合来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2和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被架设在3个以上的辊上。
8.根据权利要求1、2和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轴导向部不随着所述轴倾斜部的移动而移动,并且,所述轴导向部中与所述轴倾斜部相接的部分是随着所述一个辊的端部的移动而变化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个辊的端部沿着以邻接于所述一个辊的两个辊为焦点的椭圆的圆周来移动。
10.一种辊单元,其用于带控制装置,所述带控制装置对于被架设在多个的辊上后与所述多个的辊的回转一起移动行走的带在所述多个的辊中的至少一个辊的轴方向上的移动进行控制,所述辊单元的特征在于所述带控制装置包括,
轴倾斜部,其具有相对于平行于所述带的面为倾斜的倾斜面,并通过所述带在所述一个辊的轴方向上的移动来使得所述一个辊倾斜;
轴导向部,与轴倾斜部的倾斜面相接地设置,并具有轴倾斜部抵接部,轴导向部通过该轴倾斜部抵接部来与倾斜面相接,其中轴倾斜部的倾斜面与轴倾斜部抵接部为点接触;
辊轴,其贯通于所述轴倾斜部,并与所述一个辊为一体地回转;和
轴倾斜部回转阻止部,其阻止以所述辊轴为中心的所述轴倾斜部的回转,并且其中,当辊轴在垂直于轴方向的方向上移动时,轴导向部固定不动。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控制装置或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辊单元。

说明书全文

带控制装置、辊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对被架设在多个的辊上,并随着所述辊的回转而行走的带在所述辊的轴方向上的移动进行控制的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带来作为中间转印体、记录媒介搬送部或图像定影部等。这些带被架设在相互平行设置的至少两根辊上后,随着辊的回转而行走移动。但是,因为用于使得辊回转的零件的劣化,有时就会导致多个的辊的相互之间不再平行。当多个的辊之间不再相互平行时,带就会朝着辊的轴方向(以后称为辊轴方向)移动,从而发生所谓的带偏靠。由于这种带偏靠,就会产生带从辊上脱落后破损的问题。
[0003] 这里,公知的有用于将如此地在辊轴方向上移动的带返回到原来的位置里的带位置补正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是通过设置具有倾斜面的回转体和固定构件,来对发生在用纸搬送带上的蜿蜒进行补正。这里,参考图10(1)及图10(2)来说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补正蜿蜒的技术。图10(1)及图10(2)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蜿蜒补正装置。在蜿蜒补正装置中,在张紧架设用纸搬送带90的蜿蜒补正辊91的一个端部里设置了具有倾斜面92的回转体93。另外,还设置了与回转体93的外周面抵接的固定构件94。在用纸搬送带90中没有发生蜿蜒时,就如图10(1)所示地,两端的回转体93各自保持着与固定构件94同样地相接的状态。
[0004] 当用纸搬送带90中发生蜿蜒时,用纸搬送带90的端部就会推压一方的回转体93。被推压的回转体93就朝着蜿蜒补正辊91的轴方向外侧移动。当回转体93向轴方向外侧移动时,就如图10(2)所示地,通过倾斜面92与固定构件94相接后被上推。由此,通过蜿蜒补正辊
91的端部被上推,并且用纸搬送带90在与蜿蜒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移动,用纸搬送带90的位置就得到了补正。
[0005] 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如图10(1)及图10(2)所示地,回转体93是随着蜿蜒补正辊91的回转来回转的。固定构件94因为回转体93的回转而激烈地磨耗。当零件这样磨耗时,就会导致装置不能正常地动作,或缩短装置的寿命等的问题。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884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带控制装置,其对于被架设在多个的辊上后与所述多个的辊的回转一起移动行走的带在所述多个的辊中的至少一个辊的轴方向上的移动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8] 轴倾斜部,其通过所述带在所述一个辊的轴方向上的移动来使得所述一个辊倾斜;
[0009] 辊轴,其贯通于所述轴倾斜部,并与所述一个辊为一体地回转;
[0010] 轴倾斜部回转阻止部,具阻止以所述辊轴为中心的所述轴倾斜部的回转。
[0011]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为包括有通过带在辊的轴方向上的移动而与平行于带的面倾斜的轴倾斜部,和贯通于轴倾斜部,并与辊一体地回转的辊轴,以及阻止以辊轴为中心的轴倾斜部的回转的轴倾斜部回转阻止部,所以就能够减少零件的磨耗,并避免带控制装置的不正常动作,从而可以防止带控制装置的寿命缩短。附图说明
[0012] 图1所示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概要构成图。
[0013] 图2(1)和图2(2)所示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控制装置的断面概要图。
[0014] 图3所示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倾斜部的斜视图。
[0015] 图4所示是从z方向看到的轴倾斜部、轴倾斜部抵接部、张紧辊。
[0016] 图5所示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辊轴支持部的图。
[0017] 图6所示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于说明轴倾斜部回转阻止部的图。
[0018] 图7(1)至图7(3)所示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于说明轴倾斜部回转阻止部的其他方式的图。
[0019] 图8(1)和图8(2)所示是用于说明带向辊轴方向移动的图。
[0020] 图9所示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控制装置的断面概要图。
[0021] 图10(1)和图10(2)所示是以往的带控制装置的图。
[0022] 图11所示是以往的带控制装置的图。
[0023] 图12所示是轴倾斜部为顶点在辊轴上的圆锥面的例子。
[0024] 图13(1)和图13(2)所示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于说明轴倾斜部回转阻止部47的其他方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参照图1至图7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所示是作为打印机来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概要构成图,这里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其本体的框体内设置了第一至第四的四个感光体1a、1b、1c、1d。在各感光体上分别形成有颜色互为不同的调色剂像,并在这些感光体1a、1b、1c、1d分别形成有黑色调色剂像、品红色调色剂像、青色调色剂像及黄色调色剂像。
[0026] 与第一至第四的感光体1a、1b、1c、1d相接地设置有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3。该中间转印带3被架设在驱动辊51、张紧辊52、支持辊53及支持辊54上。另外,将驱动辊
51、张紧辊52、支持辊53及支持辊54中的任意一个称为辊。
[0027] 当驱动辊51通过驱动源(未图示)回转时,中间转印带3就朝着箭头A所示的方向移动。中间转印带3既可以是多层构造,也可以是单层构造,如果是多层构造,优选的是以例如拉伸较小的氟索树脂或PVDF片材、聚酰亚胺系树脂来制作基底层,并以氟素系树脂等平滑性好的涂敷层来覆盖其表面。另外,如果是单层,优选的是采用PVDF、PC、聚酰亚胺等的材质。
[0028] 在感光体1a、1b、1c、1d中,用于形成调色剂像的构成及用于将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上的构成实质上都是完全相同的,仅有所形成的各调色剂像的颜色不同而已。由此,仅对在第一的感光体1a上形成黑色调色剂像,并将该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上的构成进行说明,并省略对第二至第四的感光体1b、1c、1d的构成的说明。
[0029] 感光体1a在图1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上被回转驱动。这时,来自于未图示的除电装置的光被照射到感光体1a的表面上后,感光体1a的表面电位就得到了初始化。在感光体1a附近设置有带电部8a,并通过带电部8a来将表面电位被初始化后的感光体1a的表面均匀带电为负极性。在这样被带电的感光体表面上照射了来自于曝光部9的激光束L后,感光体1a的表面上就形成了静电潜像
[0030] 另外,在感光体1a的附近还设置有显影部10a。显影部10a对形成在感光体1a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并作为黑色调色剂像来可视像化。另一方面,夹着中间转印带3与感光体1a相向而对地设置了转印辊11a。转印辊11a上施加有与形成在感光体1a上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带电极性相反的正极性的转印电压。由此,就在感光体1a和中间转印带3之间形成了转印电场,并且,感光体1a上的调色剂像与感光体1a同步后静电转印到被回转驱动的中间转印带3上。清洁部12a对于调色剂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上后附着在感光体1a的表面的转印残留调色剂进行除去,并对感光体1a的表面进行清扫。
[0031] 同样地,在第二至第四的各感光体1b、1c、1d上分别形成有品红色调色剂像、青色调色剂像及黑色调色剂像。然后,各色的调色剂像被依次重叠地静电转印到转印有黑色调色剂像的中间转印带3后,就形成了合成调色剂像。
[0032] 另外,如图1所示地,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下部设置有供纸部14,并通过供纸辊15的回转来将记录媒介P向箭头C方向送出。被送出的记录媒介P通过对位辊对16被给送到驱动辊51和与驱动辊51相向而对地设置的二次转印辊17的之间。这时,在二次转印辊17上施加有规定的转印电压,由此就使得中间转印带3上的合成调色剂像被二次转印到记录媒介P上了。
[0033] 定影部18通过热和压的作用来定影记录媒介P上的调色剂像。排纸辊对19用于将通过定影部18后的记录媒介P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外。另外,带清洁部20对于调色剂像转印后附着在中间转印带3上的转印残留调包剂进行除去。本实施方式中的带清洁部20具有由聚酯等构成的刮板形状的清洁刮板21,该清洁刮板21被设置为用于刮取附着在中间转印带3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带清洁部20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种类,例如,也可以是通过导电性毛刷的静电清洁方式来作为带清洁部20。
[0034] 接着,对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带控制装置50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带控制装置50被设置在图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具有的辊中的至少一个辊上。还有,在以后的说明中,将中间转印带3称为带3。另外,接下来虽然是对设置在张紧辊52上的带控制装置50进行说明,但是,除去特别说明的情况,也可以替换成驱动辊51、支持辊53或支持辊54中的任何一个。
[0035] 本实施方式的带控制装置50被设置在图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张紧辊52的单侧里。图2至图7、图9所示都是带控制装置50的单侧的放大图。图2(1)所示是本实施方式的带控制装置50的断面概要图。图2(2)所示是图2(1)中张紧辊51、辊轴6、轴倾斜部41为倾斜时的状态图。图3是从z方向来看图2(1)所示带控制装置50时的辊轴支持部43的概要图。
[0036] 如图2(1)所示地,带控制装置50在张紧辊52的端部处具有与张紧辊52的轴同轴的辊轴6。辊轴6为直径要比张紧辊52短的圆柱的形状,并与张紧辊52结合。另外,辊轴6贯通于后述的带碰触部30、带位置补正部40。因此,带位置补正部40的一部分零件和带碰触部30能够在张紧辊52的轴的方向(图2(1)所示的z方向,以下称为辊轴方向)上自由地移动。
[0037] 在辊轴方向的外侧方(从张紧辊52的中央部分朝向端部的方向),带碰触部30被设置为可以在辊轴方向上移动。带碰触部30具有相对于辊轴方向为大致垂直的平面的平面部30a。平面部30a的周边形成为圆,该圆的中心位于张架辊52的轴上。另外,平面部30a在带3向辊轴方向外侧方移动时,具有与带3的端部(称为带端部3a)相接的带端部抵接部的功能。
[0038] 当带端部3a移动后碰触到平面部30a上时,为了不使得带3上到带碰触部30后从张紧辊52脱落,如图2(1)所示地,由平面部30a的周边形成的圆的半径D1被构成为要长于在张紧辊52的半径D2中加上带3的厚度的长度。在采用半径为8.78mm的张紧辊52和厚度为80μm的带3时,只要使得平面部30a的周边的半径D1长于8.86mm即可,例如是9.00mm。
[0039] 还有,平面部30a只要具有作为带端部抵接部的功能,其周边可以不是圆,例如,也可以形成为长方形、多边形或其他任意的封闭曲线。这时,长方形等的从张紧辊52的轴至该长方形等的周边为止的距离D1要长于在张紧辊52的半径D2中加上带3的厚度的长度。另外,平面部30a也可以是具有凹凸或弯曲的面,只要是具有作为带抵接部的功能,就不管其形状如何。
[0040] 另外,带碰触部30相对于张紧辊52和辊轴6不是固定的,而是被设置为在如图2(1)所示的xy平面内以相同于张紧辊52的轴的轴为中心来自由地回转。由此,当带3以与平面部30a相接的状态来移动行走时,带碰触部30就通过其与带端部3a的摩擦力来对应于带3的移动行走而回转。
[0041] 张紧辊52的端部和带碰触部30之间设置有被构成为圆柱的形状的带端部支持部7。带端部支持部7的轴与张紧辊52的轴同轴,其半径D3要短于张紧辊52的半径D2。由此,就在带3和带端部支持部7的侧面之间形成了间隙(以下称为间隙部31a)。该带端部支持部7用于支持带端部3a,以防止带端部3a在离开带碰触部30后因重力向下垂。还有,带端部支持部
7只要是支持带端部3a,其形状也可以不是圆柱形,而是棱柱、立方体或其他的形状。另外,在张紧辊52和带端部支持部7之间设置有间隙(以下称为间隙部31b)。
[0042] 另外,在带碰触部30的工作关系的外侧方设置有与带碰触部30相接的轴倾斜部41。轴倾斜部41具有相对于平行于带3的面为朝着辊轴方向外侧方逐渐在接近于辊轴的方向上倾斜的倾斜面41a,该倾斜面41a为平面。如图3所示地,轴倾斜部41的倾斜面41a为球面的形状,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如图12所示的圆锥面,或者是圆筒面,只要是轴倾斜部
41的倾斜面41a与轴倾斜部抵接部42a为点接触的形状即可。图12所示是轴倾斜部为顶点在辊轴上时的圆锥面的例子。在使用顶点位于辊轴上的圆锥面的情况下,相对于辊的移动,轴导向部的碰触方式基本是相同的。通过减少与后述的轴导向部42相接部分的面积,就能够减少倾斜面41a和轴导向部42之间发生的摩擦力。其结果是倾斜部41顺利平滑地倾斜,而不会对带的端部施加过度的负荷,同时还能够减少磨耗的范围。
[0043] 另外,辊轴6和倾斜面41a所成的度以30度左右为好。这是因为,当带端部3a碰触到带碰触部30时,为了减小施加在倾斜面41a与轴导向部42相接部分的轴倾斜部抵接部42a中的负荷,辊轴6和倾斜面41a所成的角度以较小为好,另一方面,如果辊轴6和倾斜面41a所成的角度太小时,为了倾斜辊轴6而需要的轴倾斜部41的移动就会变大,而为了设置轴倾斜部41在轴方向上移动的空间,就会导致装置全体变大。
[0044] 更进一步地,如图2(1)所示地,与轴倾斜部41的倾斜面41a相接地设置有轴导向部42。轴导向部42通过其一部分的轴倾斜部抵接部42a来与倾斜面41a相接。另外,即使辊轴6和轴倾斜部41移动,轴导向部42却被固定为不会移动。通过这样的构成,当轴倾斜部41向辊轴方向外侧方移动时,就会如图2(2)所示地,轴倾斜部抵接部42a所接触的倾斜面41a的位置向上方偏移,轴倾斜部41及贯通于轴倾斜部41的辊轴6倾斜。另外,轴倾斜部抵接部42a在以xz平面为断面来看时,以形成为圆弧的曲面为好。这时候,与以xz平面为断面来看时为角形状的情况相比,轴倾斜部抵接部42a所接触的部分的倾斜面41a的磨耗得到减轻。
[0045] 图3是图2所示轴倾斜部41及轴倾斜部抵接部42a的斜视图。如图3所示地,由于轴倾斜部41的倾斜面41a是圆筒面的形状,轴倾斜部抵接部42a是轴导向部42的直线部分,轴倾斜部抵接部42a是以点来与轴倾斜部41相接的。
[0046] 图4是从z轴方向看到的图2所示带控制装置50中的轴倾斜部41轴倾斜部抵接部42a和张紧辊52。图4所示张紧辊52(1)至52(3)分别是张紧辊52没有倾斜、张紧辊52的端部向下方倾斜以及张紧辊52的端部向上方倾斜时的张紧辊52的端部。另外,图4所示轴倾斜部
41(1)至41(3)分别是张紧辊52没有倾斜、张紧辊52的端部向下方倾斜以及张紧辊52的端部向上方倾斜时的轴倾斜部41。更进一步地,图4所示接点42a’(1)至42a’(3)分别是张紧辊52没有倾斜、张紧辊52的端部向下方倾斜以及张紧辊52的端部向上方倾斜时的轴倾斜部抵接部42a和轴倾斜部41的接点42a’。
[0047] 当辊轴6倾斜时,与辊轴6为一体的张紧辊52的端部就从图4中的(1)所示的位置移动到(2)或(3)所示的位置里。由于架设在包括了张紧辊52、驱动辊51和支持辊53等的三个以上的辊上的带3的长度是一定的,所以就如图4所示地,张紧辊52的端部是沿着以驱动辊51和支持辊53的端部为焦点的椭圆E的圆周来移动的。
[0048] 通过轴倾斜部抵接部42a实现的直线相对于张紧辊52的端部在带位置补正部40中移动的轨迹,也就是以驱动辊51和张紧辊53为焦点的椭圆E和张紧辊52没有倾斜时的位置52(1)时的共通切线,是以规定的角度θ来设置的。这里所说的规定的角度θ只要不是90度即可,并以在77度至82度之间为好。如此,通过设置轴倾斜部抵接部42a,就如图4所示地,随着张紧辊52的倾斜,接点42a’是变化的。即,由于轴倾斜部抵接部42a以不同的位置来与轴倾斜部41相接,就不会仅在轴倾斜部抵接部42a的一点中施加负荷,从而可以减轻磨耗或损伤。
[0049] 如上所述,轴倾斜部抵接部42a虽然是通过直线来实现的,但该直线是被设置为不与显示张紧辊52的移动轨迹的椭圆E的张紧辊52中的切线正交的。而在通过辊81及82等两个来架设带80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轴倾斜部抵接部84a是常在一个点处与轴倾斜部83一直相接的。
[0050] 通过图11来对该状态进行具体的说明。图11是从z轴方向看到的以辊81及82等两个来架设带80的带控制装置50中的轴倾斜部83、轴倾斜部抵接部84a及辊81。图11所示的辊81(1)及81(2)分别是张紧辊81没有倾斜时,和张紧辊81倾斜时的张紧辊81的端部。另外,图
11所示的轴倾斜部83(1)及83(2)分别是辊81没有倾斜时,和辊81倾斜时的轴倾斜部83。更进一步地,图11所示的接点84a’(1)及84a’(2)分别是辊81没有倾斜时,和辊81倾斜时的轴倾斜部抵接部84a和轴倾斜部83的接点84a’。
[0051] 如图11所示地,即使张紧辊81倾斜,接点84a’也不变化。也就是说,由于轴倾斜部抵接部84a一直在同一位置处与轴倾斜部83相接,所以就会仅对轴倾斜部抵接部84a的一点来施加负荷,从而就会导致容易磨耗。
[0052] 另外,在轴导向部42的辊轴方向外侧方设置有固定部46,并在固定部46的辊轴方向外侧方设置有辊轴支持部43。这里,通过图5来对辊轴支持部43和固定部46进行详细的说明。
[0053] 如图5所示,辊轴支持部43包括有支持中心部43a、张紧辊调整部43b、带张紧架设弹簧43c及支持部本体43d。支持部本体43d随着辊轴6的倾斜将辊轴方向外侧方朝下后,就沿着以支持中心部43a为中心的圆弧朝着图5所示箭头R1的方向倾斜。另外,支持部本体43d和随着辊轴6的移动不会动的固定部46是通过辊轴支持弹簧45来连接的。如上所述,当支持部本体43d在箭头R1所示的方向上倾斜时,辊轴支持弹簧45是伸长的。当辊轴支持弹簧45伸长时,就产生了在使该伸长回复的方向上的弹性力,从而使得辊轴支持部43趋向于朝着箭头R2所示的方向返回。还有,辊轴支持弹簧45仅是弹性体的一例,也可以通过板簧、橡胶筋等来代替弹簧后实现。另外,在固定部46和轴导向部42中,为了不使得辊轴支持部妨碍辊轴6的移动,是开有孔的。
[0054] 张紧辊调整部43b是围着辊轴6来被接合,并通过带张紧架设弹簧43c来与支持部本体43d连结的。带张紧架设弹簧43c通过张紧辊调整部43b和辊轴6,是在离开其他的辊的方向上对张紧辊52施加弹性力的。由此,被架设在张紧辊52上的带3就能够维持没有松弛的张紧状态。还有,带张紧架设弹簧43c仅是带张紧架设用弹性体的一例,也可以通过板簧、橡胶筋等来代替弹簧后实现。
[0055] 另外,还设置了用于阻止轴倾斜部41的回转的轴倾斜部回转阻止部47。对于轴倾斜部回转阻止部47,采用图6及图7来进行详细的说明。图6及图7(1)至图7(3)所示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倾斜部回转阻止部的图。
[0056] 轴倾斜部回转阻止部47如图6所示地,是沿着轴倾斜部41的侧面和底面来覆盖轴倾斜部41的形状。另外,轴倾斜部回转阻止部47如图9所示地,是与张紧辊调整部43b接合的。因此,轴倾斜部41在xy平面内,即使施加有在图6的箭头R3方向上回转的力,轴倾斜部41也不会回转。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地,当带端部3a在轴倾斜部41上施加朝向z方向的力时,是不妨碍轴倾斜部41在xz平面内的移动的。
[0057] 还有,轴倾斜部回转阻止部47只要是能够阻止轴倾斜部41的回转,即使不是图6记载的形状也可以。例如,也可以是图7(1)及图7(2)所示的形状。另外,轴倾斜部回转阻止部47也可以如图7(3)所示地,是与轴倾斜部41接合的构件。另外,也可以是轴倾斜部41的一部分用作轴倾斜部回转阻止部47。这时候,如图13(1)和图13(2)所示地,例如只要使得轴倾斜部回转阻止部47的一部分在张紧辊调整部43b的一部分中所开的孔中滑动,就能够不妨碍辊轴的动作地来发挥其回转阻止的功能。
[0058] 还有,轴倾斜部回转阻止部47不局限于与张紧辊调整部43b接合,也可以接合到与辊轴的移动联动的辊轴支持部43的其他部分上。更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带碰触部30是通过带3的移动行走来回转的,但如果带碰触部30不回转,而是被固定设置时,轴倾斜部回转阻止部47也可以和带碰触部30接合。
[0059] 还有,在上述构件之中,将包括张紧辊52、辊轴6、带碰触部30及带位置补正部40的部分称为辊单元。另外,将包括轴倾斜部41、轴导向部42、辊轴支持部43、固定部46及图5所示的辊轴支持弹簧45的部分称为带位置补正部40。
[0060] 下面,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带控制装置50的动作进行说明。当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辊51通过驱动源来回转时,带3就随着驱动辊51的回转而在图2(1)所示的y方向(以下称为移动行走方向)上移动行走了。然后,随着带3的移动行走,架设有带3的张紧辊52就会回转。这时,带3会因为例如多个的辊之间的不平行等原因而会向辊轴方向移动。当带3朝着辊轴方向移动后其带端部3a碰触到平面部30a上时,一边是带端部3a将朝向辊轴方向外侧方的力施加到带碰触部30上,一边是带3在移动行走方向上移动行走。
[0061] 这里,采用图2及图8来详细说明带3在辊轴方向上的移动。为了便于说明,这里仅对架设在张紧辊52及支持辊53上的部分的带3的动作进行说明。
[0062] 图8是用于说明带朝着辊轴方向移动的图,显示的是带3被架设在张紧辊52及支持辊53上,并且张紧辊52和支持辊53之间处于不平行的状态。尤其是,在图8(1)中所示的状态是,张紧辊52与纸面平行,而支持辊53的左侧的端部要比右侧的端部更加朝着x轴方向的纸面跟前倾斜。如此,由于张紧辊52的轴和支持辊53的轴的不平行,当带3相对于移动行走方向(y轴方向)以角度α来倾斜时,如果带3在y轴方向上移动行走距离L,带3就会在+z方向(图8中朝向右侧的方向)上移动距离Ltanα。
[0063] 当带3在辊轴方向上移动后碰触到带碰触部30时,轴倾斜部41就会向辊轴方向外侧方移动后使得辊轴6及张紧辊52倾斜。下面,对该动作进行具体的说明。
[0064] 如图2(1)所示地,当带端部3a碰触到带碰触部30的平面部30a上时,带碰触部30就向辊轴方向外侧方(+z方向)移动。轴倾斜部41因为在带碰触部30的轴方向外侧方被设置为与带碰触部30相接,由于带碰触部30的移动,就会在轴倾斜部41上施加有朝着辊轴方向外侧方的力。当轴倾斜部41通过该力朝着辊轴方向外侧方移动时,就如图2(2)所示地,轴导向部42的轴倾斜部抵接部42a与倾斜面41a相接的位置向上方偏移后倾斜。然后,随着轴倾斜部41的倾斜,贯通于轴倾斜部41的辊轴6的端部就朝着+x方向(图2(2)朝向下侧的方向)移动。
[0065] 当辊轴6的端部在+x方向上移动时,辊轴6所贯通的张紧辊52就会倾斜。图8(2)是从x轴方向看到的图2(2)所示张紧辊52的倾斜状态。如图8(2)所示地,张紧辊52的左侧的端部要比右侧的端部更加朝着x轴方向的纸面跟前倾斜。这里,当张紧辊52的倾斜超过支持辊53的倾斜时,张紧辊52及支持辊53就会相对地形成与图8(1)所示状态相反的倾斜。当张紧辊52及支持辊53相对地形成相反的倾斜时,带3就会在-z方向(图8(2)中朝向左侧的方向)上移动并返回到原来的位置里。
[0066] 具体来说就是,如图8(2)所示地,由于张紧辊52的倾斜而导致带3在移动行走方向上倾斜角度a’时,如果带3在y轴方向上移动行走距离L,就会在与上述动作相反方向的-z方向上移动距离Ltanα’。也就是说,架设在张紧辊52上的带3会向着轴方向内侧方返回,并使得带3的位置相对于辊轴方向是在返回到原来的位置里的方向上移动后来补正带的位置的。
[0067] 在上述动作中,由于在张紧辊52和带端部支持部7之间设有间隙部31b(参照图2),即使因为零件尺寸的偏差产生的晃动使得张紧辊52在辊轴方向上的位置因偏差而偏移,张紧辊52和带端部支持部7也能够维持彼此分开的状态。由此,张紧辊52就不会借助于带端部支持部7来对带碰触部30及轴倾斜部41施加朝向轴方向外侧方的力。因此,辊轴6就能够仅通过带端部3a碰触到带碰触部30上后施加的力来倾斜。也就是说,当带3朝着辊轴方向外侧方较大地移动时,带端部3a施加到带碰触部30上的力就会较大,由此导致辊轴6的倾斜角度α’变大,而带3向着辊轴方向内侧方返回时的距离Ltanα’也会变长。另一方面,当带3朝着辊轴方向外侧方的移动较小时,带端部3a施加到带碰触部30上的力也小,由此产生的辊轴6的倾斜角度α’变小,带3向着辊轴方向内侧方返回时的距离Ltanα’也会变短。如此,根据带3朝着辊轴方向外侧方移动的多少,就决定了带3向着辊轴方向内侧方返回的距离,从而就可以进行适当的补正。
[006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地,因为设置有辊轴支持弹簧45,在轴倾斜部41上施加朝向辊轴方向外侧方(z方向)的力而导致辊轴6倾斜时,辊轴支持部43是在图5的箭头R1所示的方向上沿着以支持中心部43a为中心的圆弧来倾斜的。由于辊轴支持部43的倾斜,就在返回伸长了的辊轴支持弹簧45的伸长的方向上产生了弹性力。由于辊轴支持部43通过该弹性力来向原来的位置的方向(箭头R2所示方向)返回,被辊轴支持部43的张紧辊调整部43b覆盖围住的辊轴6就向上方位移。因此,如上所述地,在对轴倾斜部41施加了朝向辊轴方向外侧方的力时,轴倾斜部41不会因为自重而离开轴导向部42,并且能够在倾斜面41a的某个位置中,保持着与轴导向部42的轴倾斜部抵接部42a相接的状态。
[0069] 然而,如上所述地,当张紧辊52回转时,被设置为与其接合的辊轴6也会回转。由此,有时就会因为轴倾斜部41与辊轴6接触产生的摩擦力而导致回转。另外,轴倾斜部41如上所述地,有时会因为与回转的带碰触部30的接触所发生的摩擦力而导致回转。
[0070] 如此,当轴倾斜部41在辊轴6的回转方向,即xy平面内回转时,因为轴倾斜部41的倾斜面41a和轴倾斜部抵接部42a在相互接触的同时还回转移动,比起轴倾斜部41为不回转的情况来其磨耗就会变得急剧了。因此,通过设置轴倾斜部回转阻止部47,即使轴倾斜部41在xy平面内被施加有朝着图6的箭头R3方向上回转的摩擦力,也会因为碰到轴倾斜部回转阻止部47而停止其回转。
[0071] 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轴倾斜部回转阻止部47,就能够防止轴倾斜部41随着辊轴6的回转而发生的回转,从而就能够减少轴倾斜部41和轴导向部42中的相互接点处的磨耗。因此,因为能够防止轴倾斜部41或轴导向部42的损伤,所以就可以减少带3在搬送时产生的问题,并延长零件的寿命。
[007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地,由于轴倾斜部回转阻止部47被设置为与张紧辊调整部43b接合,所以辊轴6能够根据带张紧架设弹簧43c的伸缩来移动并适当地维持带3的张紧力,同时,轴倾斜部回转阻止部47能够阻止轴倾斜部41的回转。
[0073] 还有,在张紧辊52以外的辊,即涉及驱动辊51、支持辊53和支持辊54的带单元中,因为没有维持张紧力的功能,所以就不需要张紧辊调整部43b和带张紧架设弹簧43c。因此,在驱动辊51、支持辊53和支持辊54中,也可以将轴倾斜部回转阻止部47设置为与轴导向部42、固定部46或装置的其他部分接合。
[007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张紧辊52的端部是沿着以驱动辊51和支持辊53的端部为焦点的椭圆E的圆周来移动的,而在驱动辊51、支持辊53不与张紧辊52邻接的情况下,是沿着以与张紧辊52邻接的两个辊的端部为焦点的椭圆E的圆周来移动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张紧辊52上设置了带控制装置50,但也可以在驱动辊51、张紧辊52、支持辊53和支持辊54中的任何一个或两个以上的辊的端部处设置带控制装置50。
[007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驱动辊51、张紧辊52、支持辊53和支持辊54中的任何一个以上的辊的两侧的端部处设置带控制装置50。
[007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倾斜部41相对于平行于带的面为朝着辊轴方向外侧方逐渐在接近于辊轴的方向上倾斜的平面之倾斜面41a是位于张紧辊52的轴的上侧的,但也可以使得轴倾斜部41相对于平行于带的面为朝着辊轴方向外侧方逐渐在接近于辊轴的方向上倾斜的平面之倾斜面41a位于张紧辊52的轴的下侧。
[007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带以其带端部3a和平面部30a相接的状态在移动行走方向上移动行走时,由于带端部3a和平面部30a之间发生的摩擦力,带碰触部30就会对应于带3的移动行走来回转。由此,就能够降低带端部3a因摩擦力而受到的负荷,并能够防止带3的破损和平面部30a的磨耗。
[0078] 本专利申请基础优先权要求是2012年09月27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2213921,和2013年04月05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3-079421,其全部内容在此引作结合。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