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开合式分离排出装置

申请号 CN201280053837.1 申请日 2012-08-08 公开(公告)号 CN103917468A 公开(公告)日 2014-07-09
申请人 寺冈功; 发明人 寺冈功; 寺冈久弥;
摘要 在搬运船等的储藏库内大量地储藏有 煤 炭等粒状物的情况下,也能够顺利地将粒状物排出。排出装置(10)包括:储藏部(2);分离装置(4),其用于分离粒状物;以及传送器(6),其用于输送利用分离装置(4)分离的粒状物,储藏部(2)包括一对 侧壁 部(12A)、(12B),该一对侧壁部(12A)、(12B)以下部相互靠近的方式倾斜,一侧壁部(12B)比另一侧壁部(12A)向下方延伸,在侧壁部(12A)、(12B)的下端之间以沿 水 平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开口(14),储藏部(2)还具有接收部(16),该接收部(16)设在开口(14)的下方,分离装置(4)设在接收部(16)上。
权利要求

1.一种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排出装置包括:储藏部,其形成为俯视时为细长形;分离装置,其用于分离在上述储藏部内储藏的粒状物;以及传送器,其用于输送利用上述分离装置分离出的粒状物,上述储藏部包括一对侧壁,该一对侧壁以至少下部相互靠近的方式倾斜,在上述一对侧壁之间形成有用于储藏上述粒状物的空间,上述一对侧壁中的一侧壁的下边缘比另一侧壁的下边缘向下方延伸,在上述两侧壁的下边缘之间形成有沿该储藏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部,
上述储藏部还具有接收部,该接收部以沿着上述开口部延伸的方式设在上述开口部的下方,用于在上表面接收自上述开口部流出的上述粒状物,
上述分离装置设在上述接收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出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离装置包括:旋转轴,其沿上述开口部的长度方向延伸;旋转叶片部,其包括以上述旋转轴为中心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分离叶片;以及驱动装置,其用于驱动上述旋转轴而使该旋转轴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出设备,其中,
上述旋转叶片部沿上述旋转轴的轴向分割为多个区间,至少一区间中的旋转叶片部相对于旋转轴的安装度与其他的任意一区间中的旋转叶片部相对于旋转轴的安装角度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出设备,其中,
上述多个区间中的旋转叶片部的安装角度分别设定为以形成为等角度间隔的方式设定的多个角度中的任一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藏设备,其中,
上述分离装置包括聚集构件,该聚集构件能够在上述接收部上以大致恒定速度进行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储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收部与上述一对侧壁中的一侧壁的下端相连,比上述开口部向上述另一侧壁侧的位置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排出设备,其中,
该排出设备包括能够改变上述开口部的开口宽度的封闭板。

说明书全文

底部开合式分离排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底部开合式分离排出装置,特别是涉及如下装置:能够将例如炭、矿石等矿石、大豆、玉米等谷物等粒状物储藏在储藏部内,并能够从储藏部的底部排出该被储藏的粒状物。

背景技术

[0002] 将煤炭、铁矿石等矿石、大豆、玉米等谷物等粒状物从货船、驳船卸到岸壁上的卸货操作例如利用设置在岸壁上的吊斗起重机等进行。然而,像这样利用吊斗起重机的卸货操作不得不反复进行这样的操作:在驳船的储藏库内利用推土机等将粒状物聚集,向驳船上移动吊斗,将聚集的粒状物收纳在吊斗内,旋转起重机使吊斗移动到岸壁上,将吊斗内的粒状物排出,这样的操作非常费时费
[0003] 对此,作为用于顺利地进行粒状物的卸货操作的设备,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搬运船,该搬运船包括:漏斗状的储藏库;取出机,其包括沿着储藏库的底面在船体长度方向上往复行进的旋翼;以及传送器,其用于向岸壁输送由该取出机自货物仓的底部取出的粒状物。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437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8] 然而,在上述那样的搬运船的储藏库内大量地储藏有煤炭等粒状物时,粒状物的重量会作用于取出机。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取出机的旋翼上作用较大的阻力,并且取出机无法顺利地移动,无法顺利地进行粒状物的排出操作。
[0009]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即使在搬运船等的储藏空间内大量地储藏有煤炭等粒状物的情况下,也能够顺利地将粒状物排出。
[0010]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1] 本发明的排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储藏部,其形成为俯视时为细长形;分离装置,其用于分离在储藏部内储藏的粒状物;以及传送器,其用于输送利用分离装置分离的粒状物,储藏部包括一对侧壁,该一对侧壁以至少下部相互靠近的方式倾斜,在一对侧壁之间形成有用于储藏粒状物的空间,一对侧壁中的一侧壁的下边缘比另一侧壁的下边缘向下方延伸,在两侧壁的下边缘之间形成有沿储藏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部,储藏部还具有接收部,该接收部以沿着开口部延伸的方式设在开口部的下方,用于在上表面接收自开口部流出的上述粒状物,分离装置设在接收部上。
[0012] 采用像这样的结构的本发明,一侧壁比另一侧壁向下方延伸,因此开口部朝向侧方或斜下方开口,在储藏部内的储藏量较多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作用于分离装置的粒状物的载荷,从而顺利地驱动分离装置。
[0013]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分离装置包括:旋转轴,其沿开口部的长度方向延伸;旋转叶片部,其包括以旋转轴为中心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分离叶片;以及驱动装置,其用于驱动旋转轴而使该旋转轴旋转。
[0014] 采用像这样的结构的本发明,利用以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旋转叶片分离粒状物,因此能够连续地排出恒定量的粒状物。
[0015]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旋转叶片部沿旋转轴的轴向分割为多个区间,至少一区间中的旋转叶片部相对于旋转轴的安装度与其他的任意一区间中的旋转叶片部相对于旋转轴的安装角度不同。
[0016] 采用像这样的结构的本发明,能够与旋转叶片部的角度无关地使作用于驱动装置的负荷均匀化。
[0017]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多个区间中的旋转叶片部的安装角度分别设定为以成为等角度间隔的方式设定的多个角度中的任一角度。
[0018] 采用像这样的结构的本发明,各旋转叶片部的安装角度的错开均等,因此能够更进一步使作用于驱动装置的负荷均匀化。
[0019]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分离装置包括聚集构件,该聚集构件能够在接收部上以大致恒定速度进行移动。
[0020] 采用像这样的结构的本发明,始终在单位时间内使大致恒定量的粒状物自接收部落到传送器上,因此能够始终卸下稳定量的粒状物。
[0021]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接收部与一对侧壁中的一侧壁的下端相连,比开口部向另一侧壁侧的位置延伸。
[0022] 采用像这样的结构的本发明,自一侧壁延伸的接收部位于开口的正下方的位置,从而使粒状物堆积在接收部上。
[0023]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该排出装置包括能够改变开口部的开口宽度的封闭板。
[0024] 采用该结构的本发明,利用封闭板调整开口部的宽度,由此,即使是大小不同、重量不同的粒状物,并且即使粒状物的储藏量发生变化,也能够始终使大致恒定量的粒状物落到接收部上。
[0025] 发明的效果
[0026] 采用本发明,在储藏库内大量地储藏有煤炭等粒状物的情况下,也能够顺利地排出粒状物。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表示包括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排出装置的驳船的结构的侧视图。
[0028] 图2是图1所示的驳船的俯视图。
[0029] 图3是图1中的III-III剖视图。
[0030]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排出装置的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0031] 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排出装置的宽度方向剖视图。
[0032] 图6表示分离装置的结构,图6的(A)是主视图,图6的(B)是图6的(A)的B-B剖视图,图6的(C)是图6的(A)的C-C剖视图,图6的(D)是图6的(A)的D-D剖视图。
[0033] 图7是表示包括第2实施方式的排出装置的输送船的侧视图。
[0034] 图8是图7所示的输送船的俯视图。
[0035] 图9是搭载于图7所示的输送船的排出装置的立体图。
[0036] 图10是表示包括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储藏设备的驳船的结构的平剖视图。
[0037] 图11是图1的B-B剖视图。
[0038] 图12是图1的C-C剖视图。
[0039] 图13是表示图1所示的驳船的储藏部和聚集单元的结构的宽度方向剖视图。
[0040] 图14是表示图1所示的驳船的储藏部和聚集单元的结构的立体图。
[0041] 图15是表示图1所示的驳船的聚集单元的结构的立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第1实施方式
[0043]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底部开合式分离排出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其中,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底部开合式分离排出装置设于驳船并从该驳船向其他驳船或岸壁输送煤炭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0044] 图1是表示包括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排出装置的驳船1的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驳船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III-III剖视图。
[0045] 如图1~图3所示,驳船1包括:细长形的储藏部2,其沿驳船的长度方向延伸,能够自上部投入煤炭;分离装置4,其设于储藏部2的下部;船底传送器6,其设在储藏部2的下方;以及撒布器(日文:スプレッダー)8,其自船底传送器6的端部延伸至岸壁。底部开合式分离排出装置10(以下,称作排出装置)由储藏部2、分离装置4和船底传送器6构成。
[0046] 储藏部2的宽度方向(即、驳船1的宽度方向)剖面形状为倒三角形,俯视形状形成为长度方向(即、自驳船1的船头向船尾的方向)上的后部随着向后方去而宽度变窄。并且,储藏部2的后部的最后部分随着向后方去而朝向斜上方倾斜。
[0047] 图4是表示排出装置10的结构的立体概略图,图5是排出装置10的宽度方向剖视图。如上述的图所示,排出装置10包括:一对侧壁部12A、12B,它们设置为在宽度方向上倾斜且沿长度方向延伸;封闭板14,其沿一侧壁部12B的下部设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该侧壁部12B的下端连接;以及接收部16,其连接设置在该侧壁部12A的下方。
[0048] 一对侧壁部12A、12B以随着向下方去而相互靠近的方式倾斜,由此,在上述一对侧壁部12A、12B之间形成有剖面为倒三角形的三棱柱状的储藏部2。一侧壁部12B的下边缘比另一侧壁部12A的下端向下方延伸,在一侧壁部12B的下边缘与另一侧壁部12A的下边缘之间形成有朝向斜下方开口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开口18。接收部16位于开口18的下方。另外,上述侧壁部12A、12B的倾斜角度只要根据向储藏部2储藏的粒状物的特性来决定即可,例如,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储藏煤炭的情况下,上述侧壁部12A、12B的倾斜角度为50°左右则较好。
[0049] 封闭板14由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侧壁部12A的下端部连接的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板材构成。该封闭板14例如能够利用固定于侧壁部12A的千斤顶等自位于与侧壁部12A同一平面上的初期位置(在图5中利用虚线表示)向离开第2侧壁部12B的方向转动,由此,能够调整开口18的宽度。
[0050] 接收部16由以下部分构成:铅垂部20,其自一侧壁部12B的下端边缘向铅垂下方延伸;水平部22,其自铅垂部20向另一侧壁部12B侧沿水平方向延伸;以及圆弧状剖面的圆弧部23,其沿着水平部22和铅垂部20设置。并且,在上述铅垂部20上沿着水平部22以后述的旋转叶片部的旋转轴线与圆弧部23的中心轴线一致的方式设有分离装置4。船底传送器6设在水平部22的顶端的大致正下方。
[0051] 铅垂部20的高度和水平部22的宽度只要如下设定即可:在分离装置4停止的状态下,到经由开口18流出并堆积在接收部16和分离装置4上的煤炭将开口18封闭为止,煤炭都不会自水平部22的边缘落下。
[0052] 图6表示分离装置4的结构,图6的(A)是主视图,图6的(B)是图6的(A)的B-B剖视图,图6的(C)是图6的(A)的C-C剖视图,图6的(D)是图6的(A)的D-D剖视
图。如该图6所示,分离装置4包括电动机24和旋转叶片部26,该旋转叶片部26的旋转轴
26A与电动机24连接。通过使电动机24旋转,旋转叶片部26以旋转轴26A为中心进行旋转。
[0053] 旋转叶片部26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26A和自该旋转轴26A向外周延伸的分离叶片26B。分离叶片26B在周向上以隔开角度90°的方式设有4片,为了支承作用于该分离叶片26B的载荷,凸缘板26C以与分离叶片26B和旋转轴垂直的方式设置。
[0054] 分离叶片26B沿旋转轴26A的轴向按照规定间隔分割为多个区间,在各区间,分离叶片26B以安装角度不同的方式安装于旋转轴26A。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6所示的状态下,在离电动机24最远的区间(以下,称作B剖面部)内,如图6的(B)所示,分离叶片26B自旋转轴26A以沿铅垂方向和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如图6的(C)所示,与B剖面部的电动机24侧相邻的区间(以下,称作C剖面部)中的安装角度形成为相对于B剖面部中的安装角度错开30°的状态。与C剖面部的电动机24侧相邻的区间(以下,称作D剖面部)中的安装角度形成为相对于C剖面部中的安装角度错开30°的状态、即为相对于B剖面部中的安装角度错开60°的状态。而且,与D剖面部的电动机24侧相邻的区间中的安装角度形成为相对于D剖面部中的安装角度错开30°的状态、即与B剖面部同样地形成为分离叶片26B沿铅垂方向和水平方向延伸的状态。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B剖面部、相对于B剖面部安装角度错开30°的C剖面部及相对于B剖面部安装角度错开60°的D剖面
部依次反复排列。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旋转叶片部26由分离叶片26B的安装角度不同的多个部分构成,由此能够与旋转叶片部26的旋转角度无关地使作用于电动机24的负荷均匀化。并且,通过使用这样的旋转叶片部26,即使在驳船1的后部等旋转叶片部的旋转轴倾斜地设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进行粒状物的分离操作。
[0055] 如图1所示,传送器6的后部朝向上方倾斜,后端部位于撒布器8的旋转中心的上方。撒布器8朝向斜上方延伸,能够以下端为中心进行旋转。
[0056] 以下,说明向包括本实施方式的排出装置的驳船1储藏煤炭并将储藏的煤炭卸到相邻的驳船1上的操作。
[0057] 首先,在向包括本实施方式的排出装置的驳船1储藏煤炭时,使封闭板14旋转而将形成在侧壁部12A下方的开口18封闭。在像这样利用封闭板14将开口18封闭的状态下自上方向储藏部2投入煤炭,由此能够在储藏部2内储藏煤炭。
[0058] 并且,在向护岸卸下储藏的煤炭时,首先,使驳船1沿护岸等待,使撒布器8旋转以使其顶端位于护岸上。
[0059] 之后,使封闭板14旋转而将开口18打开。在打开开口18时,煤炭自储藏部2内经由开口18向接收部16流出。通过这样,流出到接收部16的煤炭呈山状堆积在接收部16上。之后,堆积为该山状的煤炭达到将开口18封堵的高度,在开口18封闭了的状态下,煤炭不会倒塌而是稳定在自支撑的状态。由此,能够堵住煤炭自储藏部2经由开口18流出。
[0060] 另外,此时,以储藏在储藏部2内的煤炭较多时开口18的开放宽度较小、储藏在储藏部2内的煤炭较少时开口18的开放宽度较大的方式对封闭板14的角度进行调整则较好。由此,能够与煤炭的储藏量无关地向接收部16排出恒定量的煤炭。
[0061] 在这样的状态下,驱动分离装置4的电动机24,使旋转叶片部26进行旋转。旋转叶片部26进行旋转,由此自开口18落到接收部16上的煤炭被向船底传送器6上聚集。并且,在利用分离装置4自接收部16聚集煤炭时,会再次自开口18流出与聚集的煤炭大致相同量的煤炭。因此,通过使旋转叶片部26以恒定速度进行旋转,能够连续地在单位时间内使大致恒定量的煤炭落到船底传送器6上。
[0062] 通过这样,落到船底传送器6上的煤炭在借助船底传送器6输送到该船底传送器6的下游侧端部时落到撒布器8上。之后,落到撒布器8上的煤炭被运送到下游侧的端部,而堆积在护岸上。
[0063]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采用本实施方式,一侧壁部12B比另一侧壁部12A向下方延伸,因此开口18朝向侧方或斜下方开口,即使在储藏部2内的储藏量较多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作用于分离装置4的粒状物的载荷,顺利地驱动分离装置4。而且,分离装置4由旋转轴26A和以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分离叶片26B构成,因此能够连续地排出恒定量的粒状物。
[0064] 并且,旋转叶片部26沿旋转轴26A的轴向分割为多个区间,由于各区间中的分离叶片26B相对于旋转轴26A的安装角度与其他区间中的分离叶片26B相对于旋转轴26A的安装角度不同,因此能够与旋转叶片部26的角度无关地使作用于电动机24的负荷均匀化。
[0065] 而且,各区间中的分离叶片26B的安装角度分别以30°间隔相对于成为基准的区间错开30°、60°、90°,因此各分离叶片26B的安装角度的错开角度均等,因此能够更进一步使作用于电动机24的负荷均匀化。像这样,降低作用于电动机等驱动动力源的负荷,由此还能够降低燃料费等运行费。
[0066] 并且,利用封闭板14调整开口18的宽度,由此,即使为大小不同、重量不同的粒状物,并且即使粒状物的储藏量发生变化,也能够始终使大致恒定量的粒状物落到接收部上。
[0067] 而且,没有必要在储藏部内利用推土机等将粒状物聚集,因此能够削减时间和燃料费等。
[0068] 第2实施方式
[0069] 以下,对第2实施方式的排出装置应用于输送船的情况进行说明,该输送船用于自大型的驳船向护岸或其他的驳船输送煤炭等粒状物。其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0070] 图7和图8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输送船101,图7是侧视图,图8是俯视图。并且,图9是搭载于输送船101的排出装置102的立面图。
[0071] 如图7所示,输送船101为大型船舶,形成为俯视时为大致矩形。如图7和图8所示,在输送船101的甲板上搭载有多个排出装置102和多个反向铲104。并且,在输送船101的甲板上设有撒布器116和第1传送器~第5传送器106、108、110、112、114。第1传送器106沿输送船101的一长度方向边缘部延伸,其下游侧端部位于第2传送器108的上游侧端部的上方。第2传送器108沿一宽度方向边缘部延伸,其下游侧端部位于第3传送器110的上游侧端部的上方。第3传送器110沿另一长度方向边缘部延伸,其下游侧端部与第4传送器112连接。第4传送器112与第3传送器110相邻并沿另一长度方向边缘部延伸。第
5传送器114的上游侧端部与第4传送器112的中间部连接,下游侧端部位于撒布器116的旋转中心上。利用该结构,投到第1传送器106上的粒状物能够经由第1传送器~第5传送器106、108、110、112、114而输送到撒布器116,并利用撒布器116投到所希望的地方。
[0072] 如图9所示,排出装置102设置于在下部具有车轮122的架台120。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排出装置102包括储藏部2、分离装置4和传送器6。
[0073] 并且,储藏部2利用一对侧壁部12A、12B形成,在侧壁部12A的下方形成有开口18,封闭板1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在侧壁部12A的下端。并且,在开口18的下方形成有接收部16。
[0074]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分离装置4也采用参照图6说明的由电动机和旋转叶片部构成的装置。
[0075] 以下,对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输送船101自护岸向驳船输送煤炭的方法进行说明。
[0076] 为了从大型的驳船向护岸输送煤炭,首先,将输送船101配置为搭载有反向铲104的一侧的边缘部与护岸相邻。并且,使撒布器116进行旋转以使其顶端位于驳船的储藏部的上方。并且,以排出装置102的传送器6的下游侧端部位于第1传送器106上方的方式配置排出装置102。
[0077] 接着,使封闭板14进行旋转而将开口18打开,利用反向铲104将护岸上的煤炭投到排出装置102的储藏部2内。之后,驱动分离装置4的电动机24,使旋转叶片部26进行旋转。
[0078] 由此,投到储藏部2内的煤炭自开口18排出到接收部16上,排出到接收部16上的煤炭借助分离装置4投到传送器6上。之后,投到传送器6上的煤炭被传送器6输送而投到第1传送器106上。之后,煤炭经由第1传送器~第5传送器106、108、110、112、114输送到撒布器116,被撒布器116投到驳船上。
[0079] 采用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0080]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储藏部的开口部朝向斜下方开口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使一侧壁部延伸,直到其下端位于另一侧壁部的下端的下方,从而使开口部朝向侧方开口。
[0081]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分离叶片以90°间隔在旋转轴上安装有4片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分离叶片的安装片数并不限定。
[0082]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分离叶片的安装角度分别错开30°的区间依次排列的情况,但相对于分离叶片的成为基准的安装角度而言,错开的角度(以下,称作设定角度)也可以为30°以外的角度,设定角度并不限定。并且,例如,在设定为按照设定角度15°不同的情况下,可以按设定角度为0°的区间、设定角度为75°的区间、设定角度为15°的区间、设定角度为45°的区间、设定角度为30°的区间的顺序排列,总之,只要将设定角度设定为等间隔即可,与顺序无关。而且,若旋转轴的任一区间的安装角度与另一区间的角度不同,则能够得到对作用于电动机的负荷进行分散的效果。
[0083]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自驳船向护岸卸货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自驳船向驳船输送或者自护岸向驳船输送的情况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0084]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煤炭作为粒状物进行输送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对于铁矿石等矿物、大豆、玉米等谷物,也能够应用本发明,总之,只要是小,就能够应用本发明。
[0085]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封闭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侧壁部的下端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封闭板能够沿着侧壁部移动的结构,总之,只要能够调整开口部的开口宽度即可。
[0086] 第3实施方式
[0087]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排出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排出装置(储藏设备)设于驳船并自该驳船向其他驳船或岸壁输送煤炭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0088] 图10是表示包括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排出装置的驳船201的结构的水平剖视图,图11是图10的B-B剖视图,图12是图10的C-C剖视图。
[0089] 如图10~图12所示,驳船201包括:细长形的储藏设备主体202,其沿驳船的长度方向延伸,能够自其上部投入煤炭;聚集单元204,其设于储藏设备主体202的下部;船底传送器206,其设在漏斗状储藏设备的下方;以及搬出用传送器组208,其自船底传送器206的端部延伸至岸壁。
[0090] 储藏设备主体202的宽度方向(即,驳船1的宽度方向)剖面形状为倒三角形,该储藏设备主体202构成为:沿长度方向(即,自驳船201的船头向船尾的方向)延伸的俯视为大致长方形的储藏部210沿宽度方向排列设置有一对。
[0091] 图13和图14表示储藏部210和聚集单元(分离装置)204的结构,分别为宽度方向剖视图和立体图。如图13和图14所示,储藏部210包括:一对侧壁部212A、212B,其在宽度方向上倾斜,以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封闭板214,其沿着一侧壁部212B的下部设置,能够沿着该侧壁部212B上下移动;以及接收部216,其与侧壁部212A的下方连续地设置。
[0092] 一对侧壁部212A、212B以随着向下方去而相互靠近的方式倾斜,由此,在上述一对侧壁部212A、212B之间形成有剖面为倒三角形的三棱柱状的储藏空间213。一侧壁部212A的下边缘比另一侧壁部212B的下端向下方延伸,且位于另一侧壁部212B的下边缘的大致正下方,在一侧壁部212A的下边缘与另一侧壁部212B的下边缘之间形成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朝向侧方开口的开口218。此外,上述侧壁部212A、212B的倾斜角度只要根据向储藏部210储藏的粒状物的特性来决定即可,例如,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储藏煤炭的情况下,上述侧壁部212A、212B的倾斜角度为50°左右则较好。
[0093] 封闭板214由沿着侧壁部212B的下端部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板材构成。在封闭板214的上部连接有多条链224,该链224利用绞车(日文:ウインチ)(未图示)等输出和卷起,由此能够使封闭板214沿着侧壁部212B上下移动。通过使封闭板214上下移动,能够对形成在一对侧壁部212A、212B之间的开口218的上下方向宽度进行调整。
[0094] 接收部216由以下部分构成:铅垂部220,其自一侧壁部212A的下端边缘向铅垂下方延伸;以及水平部222,其自铅垂部220的下端向另一侧壁部212B侧延伸。只要将铅垂部220的高度H和水平部222的宽度W只要如下设定即可:到经由开口218流出并堆积在接收部216上的煤炭将开口218封闭为止,煤炭都不会自水平部222的边缘落下。
[0095] 即,如后述那样,在堆积的煤炭将开口218封闭的状态下,煤炭停止自储藏部210向接收部216流出。此时,接收部216上的煤炭堆的倾斜角为大致静止角左右。因此,根据开口218相对于水平部222的高度、煤炭的静止角来决定接收部216的水平部222的宽度W,由此煤炭能够堆积在接收部216上直到堆积的煤炭将开口218封闭的高度。此外,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储藏煤炭的情况下,开口218的宽度为100mm左右以下、铅垂部220的高度H为500mm左右、水平部222的宽度W为1000mm左右则较好。
[0096] 图15是表示聚集单元204的结构的立面图。如图15所示,聚集单元204由以下部分构成:聚集构件226,其能够沿长度方向在接收部216的水平部222上滑动;丝绳228,其与该聚集构件226连接,形成为环状;以及输出装置230,其能够输出钢丝绳228。
[0097] 聚集构件226由形成为底面为等腰三角形的三棱柱状的钢材构成。自底面延伸的一侧面形成为与底面大致垂直。聚集构件226能够以底面与接收部216的水平部222抵接且侧面与接收部216的铅垂部220抵接的状态沿着接收部216移动。
[0098] 利用输出装置230前后交替输出钢丝绳228,由此使聚集构件226沿着接收部216前后移动。
[0099] 如图10~图12所示,搬出用传送器组8由第一搬出用传送器~第三搬出用传送器232、234、236构成。第一搬出用传送器232以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在各船底传送器206的下游侧端部的下方。第二搬出用传送器234的上游侧的端部位于第一搬出用传送器232的下游侧端部的下方,该第二搬出用传送器234在驳船201的长度方向上朝向斜上方延伸。第三搬出用传送器236的上游侧的端部位于第二搬出用传送器234的下方,该第三搬出用传送器236被设为能够以其上游侧的端部为中心进行旋转。
[0100] 以下,说明向包括本实施方式的储藏装置的驳船201储藏煤炭并将储藏的煤炭卸到相邻的驳船201上的操作。
[0101] 首先,在向包括本实施方式的储藏装置的驳船201储藏煤炭时,使封闭板214下降而将形成在侧壁部下方的开口218封闭。在像这样利用封闭板214将开口218封闭的状态下,自上方向储藏空间213内投入煤炭,由此能够在储藏空间213内储藏煤炭。
[0102] 并且,在欲将储藏的煤炭卸到相邻的驳船上时,首先,使驳船201彼此并排,使第三搬出用传送器236进行旋转,以使其顶端位于驳船201的卸货位置的上方。
[0103] 之后,使封闭板214上升而将开口218打开。在开口218打开时,煤炭自储藏设备主体202内经由开口218向接收部216流出。通过这样,流出到接收部216上的煤炭呈以铅垂部220为顶点的山状堆积在接收部216上。之后,堆积为该山状的煤炭到达将开口218封堵的高度,在开口218封闭了的状态下,煤炭不会倒塌而是稳定在自支撑的状态。由此,能够堵住煤炭自储藏设备主体202经由开口218流出。
[0104] 此外,此时,以储藏在储藏部210内的煤炭较多时开口218的开放宽度较小、储藏在储藏部210内的煤炭较少时开口218的开放宽度较大的方式进行调整则较好。由此能够与煤炭的储藏量无关地向接收部216排出恒定量的煤炭。
[0105] 在这样的状态下,使聚集单元204的聚集构件226在接收部216的整个长度范围内往复移动。当聚集构件226在接收部216上移动时,在聚集构件226所移动过的部分上堆积的煤炭落到船底传送器206上。因此,通过使聚集构件226以恒定速度进行移动,能够在单位时间内使大致恒定量的煤炭落到船底传送器206上。
[0106] 之后,再次自开口218向接收部216上的煤炭落下的部分流出煤炭,该煤炭呈山状堆积。并且,在堆积为山状的煤炭到达将开口218封堵的高度时,开口218再次被煤炭封堵。像这样,通过使聚集单元204的聚集构件226往复移动,能够连续地在单位时间内使大致恒定量的煤炭被聚集到船底传送器6上。
[0107] 如上述那样落到船底传送器206上的煤炭在借助船底传送器206输送到该船底传送器206的下游侧端部时落到第一搬出用传送器232上。之后,落到第一搬出用传送器232上的煤炭被运送到下游侧的端部,落到第二搬出用传送器234上。之后,落到第二搬出用传送器234上的煤炭被运送到下游侧的端部,落到第三搬出用传送器236上。之后,落到第三搬出用传送器236上的煤炭被运送至驳船201的供堆积煤炭的位置,堆积在此位置。
[0108]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采用本实施方式,在储藏设备主体202的开口218的侧方下部设有接收部216,因此煤炭呈山状堆积在接收部216上并且自支撑,能够稳定在将开口218封堵的状态。并且,像这样堆积在接收部216上的煤炭堆的高度较低,在内部也未作用有较大的压力,因此在聚集单元204的聚集构件226上未作用有较大的载荷,从而能够顺利地进行煤炭的排出操作。
[0109] 并且,由于设有用于调整开口218的宽度的封闭板214,因此即使是煤炭以外的大小不同、重量不同的粒状物,该粒状物也呈山状堆积在接收部216上,从而能够利用该粒状物堆将开口218封闭。而且,根据煤炭的储藏量来调整开口218的宽度,由此能够始终使大致恒定量的煤炭堆积在接收部216上。
[0110] 并且,聚集单元204的聚集构件226在接收部216上以大致恒定速度进行移动,因此始终在单位时间内使大致恒定量的煤炭自接收部216落到船底传送器206上,因此能够始终卸下稳定量的煤炭。
[011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将储藏的煤炭卸下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只要是煤炭、谷物等粒状的固体,就能够应用本发明。在此情况下,通过调整封闭板214来调整开口218的封闭宽度,以使粒状物堆积在接收部216上则较好。
[0112]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侧壁部212A、212B为整体倾斜的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下部倾斜、上部沿铅垂方向延伸这样的形状。并且,也可以在储藏空间213的内侧沿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隔壁而将该储藏空间213分割为多个空间。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218也沿长度方向连续地设置,但也可以沿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设置多个开口218。
[0113]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接收部216的水平部222设在比开口218的下端低的位置,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在与开口218的下端相同的高度位置。
[0114]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218朝向大致侧方开口,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朝向下方开口的结构。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在开口的下方设置水平的板状的接收部,在该接收部的两侧,能够自一对侧壁部与接收部之间将粒状物聚集。
[011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自驳船向其他的驳船、货船卸货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自驳船向岸壁等卸货的情况也能够应用本发明。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储藏设备设在驳船上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设在岸壁等陆地上、设在货船上。通过像这样设在岸壁上,由此在向驳船、货船装运粒状物时也能够利用。
[0116] 附图标记说明
[0117] 1、201、驳船;2、210、储藏部;4、分离装置;6、传送器;10、102、排出装置;12A、12B、212A、212B、侧壁部;14、214、封闭板;16、216、接收部;18、218、开口;20、铅垂部;22、水平部;24、电动机;26、旋转叶片部;26A、旋转轴;26B、分离叶片;26C、凸缘板;202、储藏设备主体;204、聚集单元;206、船底传送器;226、聚集构件。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