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运输货物的设备

申请号 CN200710300666.9 申请日 2007-12-19 公开(公告)号 CN101434335A 公开(公告)日 2009-05-20
申请人 因诺瓦专利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赫伯特·特里布;
摘要 一种用于从装载 站点 向卸载站点传送诸如大体积材料、 粉碎 和过重材料、矿物质等货物的设备,该设备具有由 支撑 绳缆承载的连续传送带,沿着引导绳缆从所述装载站点向所述卸载站点移动,在 支撑辊 子上滚动,并在所述装载站点和所述卸载站点内的偏转鼓上受到引导。沿着所述传送带移动方向,各个转向装置 定位 在卸载站点下游和装载站点上游,转向装置紧固到支撑 框架 上,并将传送带的返回铰线转向。引导件带有螺旋运行的引 导轨 道,用于在卸载站点下游和装载站点上游将所述传送带转向。定位在转向装置中的引导轨道可以调节并相对于所述支撑框架固紧就位,用于适应给定技术要求,诸如传送带的尺度和特性、传送带承受的由所运输的货物施加的 载荷 等。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从装载站点向卸载站点传送货物的设备,包括:
连续的传送带,其由支撑绳缆承载,并形成有支撑辊子以沿着所述装载 站点和卸载站点之间的引导绳缆滚动,其中所述传送带在装载站点和卸载站 点内的偏转鼓上受到引导;
转向装置,沿着所述传送带移动方向观察时,所述转向装置分别设置在 所述卸载站点下游和所述装载站点上游,所述转向装置安装到支撑框架上并 用来将从所述卸载站点向所述装载站点移动的所述传送带的返回铰线转向;
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螺旋运行的引导轨道,用来在所述卸载站点下游和所 述装载站点上游将所述传送带转向,所述引导轨道可调节地安装并相对于所 述支撑框架固紧就位,用来适应给定的技术要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给定的技术要求包括 所述传送带的尺度和特性;和所述传送带承受的由所运输的货物施加的载 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用来运输大体 积材料、粉碎或过重材料以及矿物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至少两 个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承载所述引导轨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至 少三个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承载所述引导轨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还包括:两个支撑梁,用于在相互临近 的所述支撑框架之间延伸的引导轨道,所述支撑梁沿着所述传送带纵向方向 延伸,并且其端部高度可调节地固紧到所述支撑框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还包括隔开的支撑板,用于安装到两个 关联的支撑梁上的所述引导轨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形成有基本上 环形的切口,该切口具有周边,并且所述引导轨道由两个或多或少径向对置 的引导件形成,所述引导件沿着所述切口的所述周边螺旋运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轨道的所述引导 件是数对导轨或者杆。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向装置的区域内, 指定给所述传送带返回所述装载站点的铰线的所述引导绳缆隔开的距离为 所述引导件之间的距离。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转向装置具有起 始位置和终止位置,并且返回所述装载站点的所述传送带的返回铰线在所述 起始位置和所述终止位置指定有定向器件,用于在所述引导绳缆和所述引导 件之间指引所述支撑辊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器件形成为支 撑片。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用于通过连续传送带从装载站点向卸载站点运输诸如粉碎 和过重(overburden)材料、矿物质等货物的设备,所述传送带由支撑绳缆 承载,沿着引导绳缆通过支撑辊子从装载站点向卸载站点移动,并在装载站 点和卸载站点内的偏转鼓上受到引导。所述设备还具有各转向装置,沿着所 述传送带移动方向观察,该转向装置位于卸载站点下游和装载站点上游之 间,紧固到支撑框架上,用来将从卸载站点向装载站点移动的传送带铰线 (即,返回铰线)转向,并且设计有螺旋运行的引导轨道,用来在卸载站点 下游和装载站点上游将传送带转向。

背景技术

这种设备借助示例在本人早期共同转让的美国专利US 6,640,965B2及 其相应欧洲专利EP1338531B1中有说明。这里,转向装置包括支撑框架, 该支撑框架包含螺旋引导轨道,用来将传送带转向180°。但是,当传送带 经过所述转向装置时,传送带的预定尺度和材料特性以及因所传送的物品的 产生的载荷因此带来较高的摩擦并因此导致对引导轨道较高平的磨损, 原因在于定位在所述转向装置中的每一个引导轨道具有预定轮廓,因此所述 引导轨道不能适应传送带和/或所传送的物品的给定技术特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传送货物的设备,其克服了迄今已知 设备和这种一般方法所涉及的缺陷,并且该设备设置有转向装置,避免了上 述现有转向装置的缺陷。
鉴于前述和其他目的,根据本发明,用于从装载站点向卸载站点传送货 物的设备包括:
连续的传送带,其由支撑绳缆承载,并形成有支撑辊子来沿着所述装载 站点和卸载站点之间的引导绳缆滚动,其中所述传送带在装载站点和卸载站 点内的偏转鼓上受到引导;
转向装置,沿着所述传送带移动方向观察时,所述转向装置分别设置在 所述卸载站点下游和所述装载站点上游,所述转向装置安装到支撑框架上并 用来将从所述卸载站点向所述站点移动的所述传送带的返回铰线转向;
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螺旋运行的引导轨道,用来在所述卸载站点下游和所 述装载站点将所述传送带转向,所述引导轨道可调节地安装并相对于所述支 撑框架固紧就位,用来适应给定的技术要求,诸如所述传送带的尺度和材料 特性以及所述传送带承受的由所述待运输的货物施加的载荷。
换句话说,本发明的目的这样实现:定位于所述转向装置中的引导轨道 可以调节并相对于所述支撑框架固紧就位,用于适应给定技术特征,诸如传 送带的尺度和特性、所述传送带承受的由所述待运输的物品施加的载荷,等 等。
所述转向装置优选配置有至少两个支撑框架,优选配置有至少3个支撑 框架,所述支撑框架承载所述引导轨道。
本发明优选在各种情况下、在相邻支撑框架之间设置两个用于沿着所述 传送带纵向延伸的所述引导轨道的支撑梁,可以让所述支撑梁的端部在所述 支撑框架上能进行调节并固紧。用于所述引导轨道的隔开的支撑板优选紧固 到两个关联的支撑梁上。
根据优选实施例,所述支撑板设计有或多活少环形的切口,沿着所述切 口周边定位有或多活少径向对置的引导件形式的引导轨道,所述引导件诸如 导轨、杆等,所述引导件或多活少螺旋运行。在这种情况下,在所述转向装 置区域内,指定给返回所述装载站点的所述传送带铰线的所述引导绳缆隔开 所述引导件那样的距离。而且,在所述转向装置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返 回所述装载站点的所述传送带铰线优选指定了定向器件,诸如支撑片等,所 述定向装置指引所述支撑辊子从所述引导绳缆到达所述引导件。
被认为是本发明特征的特征在附带的权利要求书中论述。
尽管通过实施为用于传送货物的设备来图示和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 仍然未限制到所示的细节,因为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条件下,且在权利要 求书的等同物的范围和领域内,可以制作各种变形并进行结构变化。
但是,当结合附图阅读时,从以下具体实施例的说明中,将更好地理解 本发明的构造和操作方法,以及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转向装置的透视图;
图1a是沿着从卸载站点向装载站点移动的传送带返回铰线移动方向观 察时,所述转向装置前部的透视图,相对于图1尺度放大;
图2是转向装置细节平面图;
图2a是转向装置细节透视图;
图3是在传送带的第一操作位置,沿着从卸载站点向装载站点移动的传 送带铰线移动方向观察时,转向装置前部的侧视图;
图3a是沿着图3中截面线IIIa-IIIa切开且沿着箭头方向观察的截面图;
图4是在传送带的第二操作位置,沿着从卸载站点向装载站点移动的传 送带铰线的移动方向观察时,转向装置前部的侧视图;
图4a是沿着图4中的截面线IVa-IVa切开并沿着箭头方向观察的截面图;
图5是沿着从卸载站点向装载站点移动的传送带铰线的移动方向观察 时,转向装置中部的侧视图;
图5a是沿着图5中的截面线Va-Va切开并沿着箭头方向观察的截面图;
图6是沿着从卸载站点向装载站点移动的传送带铰线的移动方向观察 时,转向装置后部的侧视图;和
图6A是沿着图6中的截面线VIa-VIa切开并沿着箭头方向观察的截面 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详细参照附图,首先特别参照图1和1a,这里图示了运输货物的设 备的传送带铰线所用的转向装置,所述铰线从卸载站点移动到装载站点(即, 返回铰线)。从图1和1a中看出,所述传送设备包括两条支撑绳缆1和1a, 它们在该设备跨度(course)上在各种情况下通过隔开的支撑框架承载两条 引导绳缆2、2a和3、3a。传送带4沿着所述引导绳缆2、2a和3、3a移动, 传送带的顶部铰线4a沿着两条顶部引导绳缆2、2a移动,而底部铰线4b沿 着两条底部引导绳缆3、3a移动。为此,传送带4设计有支撑辊子5、5a, 所述辊子沿着引导绳缆2、2a和3、3a滚动。
转向装置6具有3个支撑框架61、62和63,所述支撑框架紧固到支撑 绳缆1和1a。转向装置6还具有支撑梁64、64a和65、65a,所述支撑梁在 三个支撑框架61、62和63之间延伸,并且所述支撑梁上紧固有用来引导轨 道7的支撑板66,所述轨道沿着转向装置6螺旋运行,所述支撑板沿着传送 带4移动方向彼此隔开。引导轨道7包括两对径向对置的引导导轨,所述引 导导轨在支撑板66中的切口中沿着传送带4的底部铰线4b移动方向螺旋延 伸。
从传送带4底部铰线4b移动方向看去,支撑辊子5、5a沿着两条底部 引导绳缆3、3a运行到转向装置6中,并穿过到达引导导轨。而且,沿着该 移动路径,考虑到两条引导导轨的螺旋跨度(course),传送带4的底部铰线 4b逆时针方向转向约90°,并且在第二支撑框架62区域内,该底部铰线或 多或少垂直。而且,沿着传送带4的底部铰线4b移动路径,考虑到引导导 轨的螺旋跨度,该底部铰线在第二支撑框架62和第三支撑框架63之间又转 向90°,因此,其在第三支撑框架63区域内已经转向180°,在这种情况下, 该底部铰线的承载表面指向朝上。然后支撑辊子5、5a再一次运行到底部支 撑绳缆3、3a,且传送带4的底部铰线4b以向上指向的位置移动到装载站点。 第二个这种转向装置设置在装载站点上游,传送带4的底部铰线4b在这里 再一次转向180°,因此,该底部铰线可以通过其平坦底部表面在位于装载站 点内的偏转鼓上而受到引导。
运输货物的传送设备的上述配置具有连续传送带4,其在装载站点和卸 载站点内的偏转鼓上受到引导,各转向装置6设置在卸载站点下游和装载站 点上游,正如从传送带4移动方向观察,并且转向装置6的上述配置属于现 有技术。
根据待传送的物品或货物,这种传送设备在各种情况下采用不同尺度且 具有不同机械特性的传送带。此外,不同材料也产生不同载荷。考虑到这些 不同的操作条件,现有转向装置不能满足技术要求,因为所述引导轨道以刚 性方式布置,因此这种设备的操作带来较高的摩擦力,并因此带来显著水平 磨损,为此现有技术中这种类型的转向装置使用寿命较短。
为了避免这种缺陷,根据本发明的转向装置相对于已知的现有技术进一 步进行了发展,使得所述引导轨道可以调整位置,从而允许适应相关转向装 置的给定技术特征。为此,本发明提供了调节装置8,位于支撑框架61、62、 63之间的支撑梁64、64a、65和65a可以通过该调节装置相对于支撑框架 61、62、63进行调节。因此,支撑板66以及引导轨道7可以调节成使得传 送带4的底部铰线4b在转向装置6中进行小摩擦小磨损的移动和转向。
从图2中看出,紧固到支撑梁64、64a、65和65a的支撑板66设计有 环形切口60,该切口沿着周边径向对置;或多或少椭圆形的切口67、67a, 其每一个切口指定两对引导导轨71、72和71a、72a,这些引导导轨形成用 于定位在它们之间的支撑辊子5和5a的引导件。在所述移动路径跨度上, 所述切口67、67a在各种情况下相对于彼此旋转,使得引导导轨71、72和 71a、72a螺旋运行。而且,为了加强所述引导轨道,连接横杆(crosspiece) 68、68a在各种情况下位于支撑板66之间。考虑到引导轨道的这种设计,可 以通过调节装置8来改变所述引导轨道,从而允许适应特定的技术特征,以 实现小摩擦引导。
从图3和3a看出,为支撑框架61设置的调节装置8形成有套筒81,该 套筒可以沿着支撑框架61其中一根垂直梁61a垂直位移,并且可以通过插 销(spindle)82来垂直调节。套筒81设置有联系板83,支撑梁64的关联 端部铰接在该联系板上。因此,旋转插销82可以调节支撑梁64铰接的高度。
因此可以调节支撑梁64、64a和65、65a关于支撑框架61、62和63全 部铰接点的高度,因此支撑板66以及引导轨道7可以进行调节,以实现支 撑辊子5、5a沿着螺旋运行的引导导轨71、72和71a、72a的小摩擦小磨损 引导。
图3和3a图示了传送带4的铰线4b的这种位置,所述铰线从卸载站点 向装载站点移动,支撑辊子5、5a仍然定位在关联的引导线缆3、3a上。随 着传送带4底部铰线4b进一步移动,如图4和4a所示,支撑辊子5、5a的 轮缘运行到支撑片73、73a上,因此支撑辊子5、5a抬离引导绳缆3、3a。 进一步沿着铰线4b的移动,引导绳缆3、3a可以侧向向下偏转,并且支撑 辊子5、5a运行到引导导轨71、72和71a、72a,传送带4底部铰线4b通过 该引导导轨最远在第二支撑框架62处转向90°。铰线4b运行返回装载站点 的位置在图5和5a中示出。
如图5a所示,传送带4的底部铰线4b在第二支撑框架62中或多活少 垂直定位,目的是让支撑辊子5、5a定位在转向装置6的引导导轨71、72 和71a、72a之间且带有间隙,因为这样在铰线4b移动经过转向装置6时, 实现了所希望的可能最低水平的摩擦。考虑到通过调节装置8调节支撑梁 64、64a、65和65a,通过调节支撑板66来实现传送带4的这个位置,其中 所述调节装置8设置在全部三个支撑框架61、62、63上。
参照图6和6a,传送带4的底部铰线4b在第三支撑框架63区域内已经 转向180°,因此传送带的装载表面指向向上。在该区域内,支撑辊子5、5a 再一次从引导导轨71、72和71a、72a回到第二引导绳缆3、3a上,然后它 们沿着所述第二引导绳缆被向上引导到第二转向装置,所述第二转向装置定 位在装载站点上游。
在根据本发明的传送设备上述示例实施例中,设置在卸载站点下游的转 向装置6紧固到该传送设备的支撑绳缆1、1a上。以相同方式,还可以让定 位在装载站点上游的转向装置6紧固到所述支撑绳缆。作为替代方案,可以 让一个或者两个转向装置都设置在卸载站点和装载站点区域内的支撑框架 上。
应该理解,还可以提供更多支撑框架。
在这里所述的示例实施例中,定位在所述转向装置中的所述引导轨道由 两对螺旋运行的引导杆形成。但是,引导轨道还可以具有其他一些设计。根 据本发明的配置的首要因素在于,定位在所述转向装置中的引导件可以调节 位置,因此能适应给定技术要求,从而以尽可能低水平的摩擦阻力以及尽可 能低水平的动力需求,以及尽可能低水平的磨损来进行引导。
根据35 U.S.C.§119,本申请要求2007年11月15日提交的奥地利专利 申请A 1855/2007的优先权,该在先申请通过引用方式全文包含在此。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