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辊轮的多环节传送带

申请号 CN201280073748.3 申请日 2012-07-05 公开(公告)号 CN104364172B 公开(公告)日 2017-03-08
申请人 克朗斯股份公司; 发明人 罗兰德·凯斯;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用于输送物体诸如容器、瓶子、 捆 束等等的多环节传送带,该传送带由许多相互铰接的环节(14)构成。所述传送带在其上侧上具有至少一行(22)可旋转地受支承的承放辊环节(14)的 支架 (16)的纵侧。利用分别相邻的环节(14)的承放辊(24)构成用于需要输送的物体的承放面。在这些环节(14)的至少一个纵侧的区域内设有多个偏转元件(26),这些偏转元件在承放辊(24)以及支架(16)的上侧(17)的高度 水 平之间并且在承放辊(24)的至少一侧上延伸。(24),其旋 转轴 线平行于 铰链 栓并且平行于这些
权利要求

1.用于输送物体的多环节传送带(10),该传送带由许多相互铰接的环节(14)构成,这些环节分别具有一个纵长的支架(16),该支架的下侧构成传送带(10)的承载部段并且该支架具有平行于两个纵侧的、用于与相邻的环节(14)转动铰接的铰接孔(18),其中,分别相邻的、相互连接的环节(14)的铰接孔(18)分别经由至少一个穿过两个彼此相连的环节(14)的铰接孔(18)的铰链栓(20)以如下方式连接,即,相邻的环节(14)围绕着所述至少一个铰链栓(20)可摆动地连接,并且其中,一个环节(14)的每个支架(16)在其上侧上都具有至少一行(22)可旋转地受支承的承放辊(24),所述承放辊的旋转轴线平行于铰链栓(20)并且平行于这些环节(14)的支架(16)的纵侧,并且所述承放辊与相邻的环节(14)的承放辊(24)一起构成用于需要输送的物体的承放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节(14)的至少一个纵侧的区域内设有偏转元件(26),这些偏转元件在承放辊(24)以及支架(16)的上侧(17)的高度平之间并且在承放辊(24)的至少一侧上延伸。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带(10),其中,所述偏转元件(26)分别由钩形的延长部分(46)构成,所述延长部分伸入相邻的环节(14)之间的并且位于基本水平(19)以上的区域内。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送带(10),其中,所述偏转元件(26)分别锚定在一个环节(14)的支架(16)上。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送带(10),其中,偏转元件(26)在钩形的延长部分(46)的向上朝着承放辊(24)方向的背侧上分别设有隆起部分。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带(10),其中,偏转元件(26)在钩形的延长部分(46)的向上朝着承放辊(24)方向的背侧上分别设有隆起部分。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送带(10),其中,所述偏转元件(26)分别由材料桥(48)构成,这些材料桥伸入承放辊(24)之间和/或锚定在那里。
7.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带(10),其中,所述偏转元件(26)分别由材料桥(48)构成,这些材料桥伸入承放辊(24)之间和/或锚定在那里。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送带(10),其中,所述偏转元件(26)分别具有与单个的承放辊(24)相同的分割间距。
9.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带(10),其中,所述偏转元件(26)分别具有与单个的承放辊(24)相同的分割间距。
10.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送带(10),其中,所述偏转元件(26)分别插入和/或伸入相邻承放辊(24)之间的空隙中。
11.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带(10),其中,所述偏转元件(26)分别插入和/或伸入相邻承放辊(24)之间的空隙中。
12.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送带(10),其中,每个环节(14)在一个纵侧上具有一行(22)偏转元件(26)。
13.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带(10),其中,每个环节(14)在一个纵侧上具有一行(22)偏转元件(26)。
1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送带(10),其中,每个环节(14)在两个纵侧上都分别具有偏转元件(26)行。
1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带(10),其中,每个环节(14)在两个纵侧上都分别具有偏转元件(26)行。
1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送带(10),其中,相互邻接的环节(14)的相互朝向对方的纵侧的偏转元件(26)相互插入对方。
17.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带(10),其中,相互邻接的环节(14)的相互朝向对方的纵侧的偏转元件(26)相互插入对方。
1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送带(10),其中,每个环节(14)都具有两行(22)平行的分别相互对齐的承放辊(24)。
19.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带(10),其中,每个环节(14)都具有两行(22)平行的分别相互对齐的承放辊(24)。
20.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送带(10),其中,每个环节(14)都具有三行(22)平行的分别相互对齐的承放辊(24)。
21.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带(10),其中,每个环节(14)都具有三行(22)平行的分别相互对齐的承放辊(24)。
22.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送带(10),其中,所述传送带具有最大250毫米的回弯半径(38)。
23.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带(10),其中,所述传送带具有最大250毫米的回弯半径(38)。
2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带(10),其中,所述物体是容器、瓶子或束。
25.按照权利要求22所述的传送带(10),其中,所述回弯半径(38)少于180毫米。
26.按照权利要求23所述的传送带(10),其中,所述回弯半径(38)少于180毫米。
27.按照权利要求25所述的传送带(10),其中,所述回弯半径(38)少于150毫米。
28.按照权利要求26所述的传送带(10),其中,所述回弯半径(38)少于150毫米。
29.根据权利要求1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传送带(10)的单环节(14)。

说明书全文

具有辊轮的多环节传送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辊轮的多环节传送带,该传送带具有独立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特征。

背景技术

[0002] 为了输送物品、束和包装件,使用许多种实施变型方案的平传送装置。这种水平传送装置的一种常见的实施变型方案包括所谓的履带输送机或者传送链,它们提供带有用于传送带的承放平面的传送部段。多个这种传送部段可以相互邻接,其中,由多个相互铰接的链条或履带构成的履带输送机或传送链至少在垂直方向上转向,从而能够用作无尽循环的牵拉件。为了这些履带或链条的普遍适用性,许多方面都很重要,此外还包括它们的足够的可运动性,使得能够以不太大的转向半径实现围绕着水平旋转的转向辊或转向轮的转向。另一方面,这些链条必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回弯,此时,传送链相对于它们的传送表面凸形地弯曲,因为根据预定的安装情况,有些多重转向要求这样的回弯。同样地,履带输送机或传送带也要具有尽可能平的并且均匀的承放平面,才能够防倾翻地输送具有较小的竖立面的物品。
[0003] 对于许多应用场合,当例如必须堆放起传送的物品时,履带输送机的防滑的或者就连平滑的表面也起阻碍作用。为了让物品能够容易地滑动,履带输送机或传送链在它们的传送平面上可以具有辊轮或支承辊,物品、捆束和包装件能够容易地在传送方向上或者在相反方向上在这些传送平面上运动。为了这个目的,这些辊子分别具有水平的、横向于传送方向设置的旋转轴线。这些辊轮通常位于相对于起承载作用的铰接部件和链节升高的水平上,使得这些辊子构成尽可能均匀的承放平面。
[0004] 例如DE 35 4 1 364 A1示出一种这样构造而成的履带输送机。在那里公开的履带输送机包括许多相互铰接的承重环节,它们在其上侧上分别具有上面支承着辊轮的、用于容纳轴的轴承座。
[0005] 为了在传送部段相互连接并且多个履带输送机分别在传送方向上彼此相继时不会形成过大的空隙,这些空隙可能在一些传送的物体那里造成严重的传送及倾翻问题,值得追求的是,在引导传送链时有尽可能紧窄的转向半径。然而因为符合在DE 35 41 364 A1中公开的构造形式的、具有布置在承重链上侧的辊轮的履带输送机在这种紧窄的转向半径下使得相邻的支承环节的辊轮之间形成明显的间隙,所以在手动干涉履带输送机的传送区域时产生在实践中不可接受的干涉险。因为在相邻的链节的辊行之间因为紧窄的转向半径构成比较大的空隙,所以一旦这些空隙在转移到水平的传送部段时重新闭合,就存在因为挤压受伤的危险,这使得不能省去应对手动干涉的额外的保险措施。
[0006] EP 1 752 395 B1公开了一种具有相互铰接的、分别承载着双排辊轮的链节。在每个链节的辊行之间存在额外的支撑部段,它们最大程度地闭合相邻辊行之间的间隙。然而,因为在相邻链节的相互邻接的辊行之间缺少这样的支撑部段,所以在转向辊上引导的传送链的间隙正在打开时不存在应对手动干涉的保护措施。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首要目标是,提供一种具有由辊轮构成的承放平面的履带或传送链,该承放平面在具有相对于承放平面凸形弯曲的上侧的转向区域内,在承放元件和/或相邻的、相互铰接的各单个环节的辊之间显示出形成尽可能小的间隙,从而在手动干涉履带或传送链的传送区域时有效地保护以防止例如因为挤压受到伤害。
[0008] 该目标利用独立权利要求所述的对象得以实现。由从属权利要求中得出本发明的有利的扩展方案的特征。为了实现所述目标,本发明建议一种用于输送物体诸如容器、瓶子、捆束、包装件等等的物体的多环节传输带,它由许多相互铰接的环节构成。根据本发明的传送带的每个环节都具有一个纵长的支架部段或支架,它的下侧构成传送带的承载部段,并且它朝向两个纵侧具有至少一个铰接孔,然而通常具有多个平行的铰接孔用于与相邻的环节转动铰接。分别相邻的、相互连接的环节的铰接孔分别经由至少一个穿过两个相连的环节的铰接孔的铰链栓以如下方式相连,即,相邻的环节围绕着所述至少一个铰链栓可摆动地连接。此外,一个环节的每个支架在其上侧上都具有至少一行可旋转地受支承的承放辊,它们的旋转轴线或它们的共同的旋转轴线平行于铰链栓并且平行于这些环节的支架的纵侧,并且它们与相邻的环节的承放辊一起构成用于需要输送的物体的承放面。
[0009]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环节的至少一个纵侧区域内分别设有或存在多个偏转元件,它们在承放辊以及支架的上侧的高度水平之间并且在承放辊的至少一侧上延伸。传送带的各个环节的支架的上侧同时构成在这里如下表示的基本水平,该基本水平根据本发明位于偏转元件的延伸高度下方。这些偏转元件允许传送带以比较小的弯曲半径转向并且通过它们的特别的造型而闭合在此在辊行之间形成的间隙,使得虽然在相邻带环节的承放辊之间仍然存在空隙。然而伸入或插入相邻带环节的承放辊之间的空隙中的偏转元件以有效的方式让空隙深度明显减小。由此可以最大程度上排除迄今存在的、因为进入这些环节之间而受伤的危险。然而,这些偏转元件同时有助于即使在传送带的开始转向的边沿区域内也保持尽可能平坦的承放面。这些偏转元件解决了迄今存在的目标冲突,也就是要在构成尽可能小的间隙情况下同时实现尽可能平坦的承放面和尽可能紧窄的弯曲半径。
[0010] 在传送带的一种实施变型方案中,偏转元件分别由钩形的延长部分构成,这些延长部分伸入位于相邻环节之间和所谓的“基本水平”上方的区域内。这些偏转元件通常分别锚定在一个环节的主体或支架上。作为选择所述偏转元件也可以由纵长的板片(Scheibe)的延长部分构成,这些延长部分与单个的辊轮一起支承或固定在它们的轴线上。于是这些偏转元件例如可以分别通过材料桥构成,它们伸入辊子之间和/或锚定在那里。此外,这些偏转元件可以分别在钩形的延长部分的朝上的背侧上配有隆起部分,从而更好地闭合在传送带转向时形成的、位于相邻带环节的辊轮行之间的空隙。
[0011] 为了不让形成横向间隙或空隙,偏转元件分别比较紧凑地相互间隔。它们特别是可以分别具有与各个辊子相同的划分间距。偏转元件必要时可以分别插入和/或伸入相邻辊子之间的空隙中。
[0012] 传送带的一种第一实施变型方案可以设定的是,它的每个带环节在一个纵侧上都具有一行偏转元件。作为选择可以设定的是,每个环节在两个纵侧上都分别具有偏转元件行。也可以考虑由构造不同的环节构成的组合。
[0013] 为了应对意外进入相连带环节之间并因此造成挤压提供尽可能好的保护效果,相互邻接的环节的相互朝向对方的纵侧的偏转元件可以相互插入对方,特别是通过分别锚定在相邻的带环节上的偏转元件交替地排行得以实现。
[0014] 可以考虑传送带的不同的其他实施变型方案。于是,它们的带环节例如可以具有唯一一行相互对齐的辊轮。作为选择,每个环节都可以具有两行平行的分别相互对齐的辊轮。也可以考虑传送带的以下变型方案,其中,每个环节具有三行平行的分别相互对齐的辊轮。在此,这些辊子也可以成对地依次布置,并且分别在侧边以如下方式相互错开,即,虽然形成三个平行的行,但是它们之间的间距比辊子的直径通常预定的间距更紧密。
[0015] 因为水平传送元件如根据本发明的传送带此外还允许多重地转向,所以它们不仅可以相对于它们的上侧凸形地向下转向,而且还可以在相反的方向上转向,这也可以被称为所谓回弯。常规的转向为了与相邻的传送带具有小的间距要以尽可能小的、例如50毫米或更小的转向半径实现,而回弯半径通常可以明显更大,因为为此因为构造的原因存在更大的自由度。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变型方案,传送带的转向半径小于回弯半径。于是,根据本发明的传送带的一种实施变型方案设定最大250毫米,特别是小于180毫米,特别优选地小于150毫米的回弯半径,从而能够在实际的水平传送平面下方实现传送带的多重的转向。
[0016] 最后要指出的是,本发明不仅涉及根据一种或多种先前所述的实施变型方案所述的传送带,而且同样还涉及这种传送带的单个的带环节。
[0017] 除了所述的优点,根据本发明的传送带还具有其他的优点。于是,对不希望的手动干涉采取的保护使得装配有该传送带的水平传送装置具有特别节约能源的“待机”运行状态,这些水平传送装置在工作人员能够进入或者伸入设备时通常不能完全关断。为了避免在手动干涉传送区域时传送带处于危险重重的停机状态,并且因此带来挤压危险,传送装置在没有后续传送件的情况下或者在其他的生产中断时以低速并且因此以节约能量的运行状态继续运行,然而从能量的视看这是不利的。从能量的视角看更有利的是,在生产中断或者没有后续传送件的情况下关断传送装置。然而为了避免与之关联的危险重重的起动和起步状况,需要这样的传送装置,它们对于工作人员没有运行危险。根据本发明的传送带满足这些前提条件,并且因此能够有利地使用于这些传送装置,因为手动干涉在传送带停止时不再会引发受伤的危险。附图说明
[0018] 下面要借助附图更详尽地阐述本发明及它们的优点。附图中各个元件相互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不总是符合真实的大小比例关系,因为一些形状被简化了,并且为了更好地看清相对于其他的元件放大地示出了其他的形状。
[0019] 图1用四个示意性的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传送带的第一实施变型方案;
[0020] 图2用三个示意性的视图示出了根据图1所示的传送带的一个单个的带环节;
[0021] 图3用示意性的透视图示出了根据图1所示的传送带的一部分;
[0022] 图4用两个示意性的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传送带的一个第二实施变型方案;
[0023] 图5用两个示意性的视图示出了根据图4所示的传送带的一个单个的带环节;
[0024] 图6用示意性的透视图示出了根据图4所示的传送带的一部分;
[0025] 图7用两个示意性的视图示出了传送带的一种第三实施变型方案;
[0026] 图8用两个示意性的视图示出了根据图7所示的传送带的一个单个的带环节;
[0027] 图9用示意性的透视图示出了根据图7所示的传送带的一部分;
[0028] 图10用两个示意性的视图示出了传送带的一个第四实施变型方案;
[0029] 图11用两个示意性的视图示出了根据图10所示的传送带的一个单个的带环节;
[0030] 图12用示意性的透视图示出了根据图10所示的传送带的一部分;
[0031] 图13用两个示意性的视图示出了传送带的一种第五实施变型方案;
[0032] 图14用两个示意性的视图示出了根据图13所示的传送带的一个单个的带环节;
[0033] 图15用示意性的透视图示出了根据图13所示的传送带的一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为本发明的相同的或者作用相同的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此外,为了清楚起见仅示出了单个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这些附图标记对于描述相应的附图是有必要的。所示的实施方式仅仅是几个例子,比如可以如何构造根据本发明的装置或者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不是终结性的限定。
[0035] 图1a的示意性侧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环节传送带10的第一实施变型方案,该传送带用于在水平的输送方向12上输送像容器或瓶子这样的物体(未示出)。传送带10由许多相互铰接的环节14构成。正如在图2a和图2b的两个示图中表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传送带10的每个环节14都具有一个纵长的支架部段或支架16,它的底侧构成传送带10的承载部段,并且它朝向两个纵侧具有至少一个铰接孔18,然而通常具有多个平行的铰接孔18用于转动铰接相邻的环节14。分别相邻的、相互连接的环节14的铰接孔18经由铰接栓20相连。铰接栓20以如下方式穿过两个相连的环节14的铰接孔18,即,相邻的环节14围绕着铰接栓20可摆动地连接(参见图1a、图3)。
[0036] 此外,一个环节14的每个支架16在其上侧上都具有两行22平行的可旋转地受支承的承放辊24,它们共同的旋转轴线分别平行于铰接栓20并且平行于环节14的支架16的纵侧,它们连同相邻的环节14的承放辊24一起构成用于需要输送的物体的承放面。
[0037] 正如特别是图2a的单个带环节14的透视图以及根据图2b的环节14的侧视图所示的那样,在环节14的两个纵侧上分别设置有钩形的偏转元件26(Abweiserelemente),这些偏转元件在承放辊24以及支架16的上侧的高度水平之间并且朝向承放辊24的两侧延伸。正如特别是图2b表明的那样,偏转元件26在环节14的支架16的铰接孔18的上方区域内延伸,却不超过承放辊24,于是在传送带10在水平方向12(参见图1a)上运动时,它们不影响传送带的无阻碍的输送。钩形的偏转元件26的朝上的侧面28分别凸形地弯曲,使得在传送带10运行时,当偏转元件26在传送带10转向时并且因此在相邻环节14的承放辊24之间形成越来越大的间隙30相互插入对方时(参见图3、图1b)时,不形成锋利的棱边。
[0038] 正如图1a所显示的那样,偏转元件26允许传送带10以比较小的转向半径32转向,并且通过它们的特别的造型来闭合辊行22之间在此形成的空隙,使得虽然基本尺寸和间隙30的宽度最大程度上保持不变。然而因为空隙深度减少使得干涉深度最小化,由此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在用手指手动干涉时被夹住和被挤压的危险。于是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因为进入环节14之间而受伤的危险,因为一旦偏转元件在传送带10转入延伸的朝向时再次闭合间隙30,进入间隙30的手指或物体就碰到偏转元件26的上侧28并且被推开。然而与此同时,偏转元件26有助于即使在传送带10的开始转向的边沿区域内也获得基本上平坦的承放面。
[0039] 在图1b中所示的图1a的截取部分lb的放大示图表明,分别相互错开布置的偏转元件26是如何相互插入对方的,由此使得它们的上侧28构成几乎是圆柱分段形式的轮廓,该轮廓使得间隙深度34明显相对于不具有偏转元件26的构造形式减少。正如可以从图1c的放大示图中看出的那样,在不具有偏转元件26的情况下可能从相邻环节14的辊行22的连接杆和铰接孔18的上侧之间的间距中产生更大的间隙深度35。根据图1c在不具有偏转元件26的情况下产生的更大的间隙深度35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偏转元件26几乎减半到间隙深度34,正如能够从图1c与图1b的比较中看出的那样。
[0040] 在图4b、7b、10b和13b中也可以看出分别由偏转元件26的构造和位置形成的间隙深度34,这些附图用细节图示出了传送带10的不同实施变型方案的相邻环节14的分别共同作用的偏转元件26。
[0041] 正如图2a和2b进一步表明的那样,偏转元件26在所示第一实施变型方案中是支架16的一部分,并且从支架中倾斜向上地伸出去。具有偏转元件26、铰接孔18和朝向两个窄侧设置的、用于为两行22辊轮24容纳轴的轴承盖(Lagerschild)36可以一体式地由塑料制成,例如用注射模塑法。
[0042] 图2c的示意图表明,环节14的支架16是什么意思。支架16根据图2c是基本元件或基体,它在两个纵侧上具有用于铰接多个这种环节14的铰接孔18。根据图2b,两个带有辊轮24的辊行22都位于支架16的上侧17上,这些辊轮的轴(未示出)保持在两个轴承盖36内。在不具有轴承盖36和保持在其中的辊行22的情况下,支架16(参见图2c)同时构成传送带10的不具有辊轮24的环节14。正如能够从其他的图1至15中分别看出的那样,每个支架16的上侧
17都同时构成一个基本水平19,不仅具有它们的承放辊24作为用于被传送带10传送的物品、容器、捆束、单件或诸如此类的最高承放水平的辊行22而且偏转元件26都分别超过这个基本水平。根据本发明,偏转元件26分别具有空间上的延伸,这个延伸位于承放辊24的最高水平和支架16的上侧17的基本水平之间。
[0043] 正如图3的示意性透视图表明的那样,图3示出了根据图1的传送带10的一部分,多个这种带部段可以平行地并列地设置,并且构成一个共同的传送带10。
[0044] 此外,图1a的侧视图表现了传送带10的在某些情况下必要的回弯能,该传送带必要时必须多重转向。常规的转向为了与相邻的传送带具有小的间距要以尽可能小的、例如50毫米或更小的转向半径32实现,而回弯半径38通常可以明显更大,因为为此因为构造的原因存在更大的自由度。于是,根据本发明的传送带10的在图1至12中所示的实施变型方案设有例如少于150毫米的回弯半径38,使得传送带10能够在实际的水平传送平面下方多次转向。在本发明的所示实施例中,转向半径分别明显小于传送带的回弯半径。
[0045] 为了允许优选地小于150mm的回弯半径38,偏转元件26在它们的底侧40上分别被刻有凹痕,使得它们在其底侧40与铰接孔18的上侧接触时限制并且限定最大可能的回弯角。也就是说,偏转元件26的底侧40和铰接孔18的朝向偏转元件26的上侧之间的刻痕42的大小或宽度限定回弯角,并且因此限定传送带10的回弯半径38(参见图1a)。
[0046] 图1d的细节图表明了在偏转元件26的底侧40和铰接孔18的上侧之间以角度α敞开的、刻痕42的敞开角α。这个角α根据必要的回弯半径38在例如5度到大约30度之间。然而,对于敞开角α的有意义的值在大约10和15度之间。此外,在根据图4b、图7b、图10b或图13b所示的偏转元件26的其他实施变型方案中可以设有相同的、类似的或者还不同的敞开角α。为了更好地表示清楚,仅在图1d中明确示出了敞开角α。
[0047] 图4用两个示意性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传送带10的第二实施变型方案,而图5用两个示意性视图示出了根据图4的传送带10的一个单个的带环节14。图6在示意性的透视图中示出了根据图4所示的传送带10的一部分。具有各个环节14及其承放辊24以及偏转元件的布置的传送带10在图4至6所示的第二实施变型方案中基本上等同于根据图1至3所示的第一种变型方案。然而,在这种第二变型方案中,偏转元件26稍微做了修改,正如图4b的细节截取图(图4a的细节部分IVb的放大部分)以及图5的两个示图表明的那样。正如在第一变型方案中那样,锚定在支架16上的偏转元件26分别由钩形的延长部分构成,这些延长部分伸入位于相邻环节14之间和支架16的基本水平上方的区域内。
[0048] 正如图5a的单个的带环节14的透视图以及根据图5b所示的环节14的侧视图所示的那样,在环节14的两个纵侧上分别布置有钩形的偏转元件26,这些偏转元件在承放辊24以及支架16的上侧的高度水平之间并且朝向承放辊24的两侧延伸。在它们的上侧28上,偏转元件26分别具有一个钩形的突起部44,该突起部靠近相邻的承放辊24,正如特别是可以从图4b中看出的那样。由此再次更好地对干涉起到了保护作用,即使间隙深度34本身相对于第一变型方案没有变化。
[0049] 正如图5a和5b所示的那样,在这种变型方案中偏转元件26也分别是对应的支架16的一部分,并且从中倾斜地向上伸出。钩形的偏转元件26的底侧40上的刻痕42的布置和尺寸基本上等同于第一种变型方案,从而获得相同的回弯特性(参见图4a)。
[0050] 图7用两个示意性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传送带10的第三实施变型方案,而图8用两个其他的示意性视图示出了根据图7所示的传送带10的一个单个的带环节14。图9在示意性的透视图中示出根据图7所示的传送带10的一部分。具有各个环节14及其承放辊24以及偏转元件26的布置的传送带10类似于先前所示的实施变型方案。偏转元件26的造型类似于第一种变型方案的造型。然而,辊行22的整个构造和辊子24相互之间的间距不同于先前所示的第一和第二实施变型方案。正如在第一变型方案中的那样,锚定在支架16上的偏转元件26分别由钩子构成,这些钩子伸入位于相邻环节14之间和位于支架16的基本水平上方的区域(参见图9)。偏转元件26分别具有一个额外地向上伸的延长部分46,这些延长部分填充辊子24的位置,并且大致具有和辊子24一样的宽度。
[0051] 正如特别是图8a的透视图表明的那样,在每个辊行22中都有一个偏转元件26利用向上伸的延长部分46与承放辊24交替,其中,偏转元件26和两个平行的辊行22的承放辊分别相互错开地布置。延长部分46由此虽然不用作传送带的承放面,因为它的高度水平略微位于承放辊24以下,然而它们填充所有的因为缺少承放辊24而产生的空隙。延长部分46此外还可以用作承放辊24的轴的轴承座,使得这些轴被多倍地支撑住,这让整个承放平面非常稳定。
[0052] 正如图9的示意性透视图表明的那样,具有偏转元件26及其延长部分46的承放辊24构成非常紧密的结构,这个结构几乎不允许出现让人有危险地手动干涉的空隙。图7b的细节图(来自图7b的细节部分VIIb的放大图)允许发现更加略微减少的间隙深度34。
[0053] 图10用两个示意性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传送带10的第四实施变型方案,而图11用两个其他的示意性视图示出了根据图10所示的传送带10的一个单个的带环节14。图12用示意性的透视图示出了根据图10所示的传送带10的一部分。具有各个环节14及其承放辊
24以及偏转元件26的布置的传送带10类似于先前所示的实施变型方案。偏转元件26的造型也类似于第二变型方案(参见图11a、图5a)。
[0054] 然而正如特别是可以从图11a和12中看出的那样,辊行22的整个构造和辊子24相互之间的间距与先前所示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变型方案不同。正如在第二变型方案中的那样,锚定在支架16上的偏转元件26分别由钩形的延长部分构成,这些延长部分伸入位于相邻环节14之间和位于支架16的基本水平以上的区域内。此外,偏转元件26还分别在它们的上侧28上具有和第二变型方案一样的突起部(参见图5a、图5b)。正如特别是可以从图11a和11b中看出的那样,在第四实施变型方案中设有额外的偏转片48,它们由纵长的片的延长部分构成,这些延长部分连同各个辊轮24一起支承并固定在它们的轴上。于是那些布置在每个偏转元件26旁边的额外的偏转板48分别由材料桥构成,这些材料桥伸入辊子24之间和/或在那里锚定。这些偏转板48分别具有相对于偏转元件26的上侧升高的并且缓斜地下降的上侧50,由此在传送带10转向时得到整体上明显更小的间隙深度34(参见图10b,其示出了来自图10a的细节部分Xb的放大部分)。因此在这种变型方案中再次提升了干涉安全性和对受伤的保护。
[0055] 正如可以从图12的透视细节图中看出的那样,附加的偏转片48不一定连续不断地向环节14的纵侧的两侧延伸,而是可以例如分别朝向环节14的纵侧。在传送带10的运行方向12(参见图10a)上分别相互对齐的辊轮24在此分别具有一行22相邻的辊子的这种间距,即,可以选择在相邻的辊轮24之间加入这种偏转片48。辊子24之间的空隙中每第二个被占据,从而形成与图12中的偏转片的错开的布置结构。
[0056] 图13用两个示意性的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传送带10的第五实施变型方案,而图14用两个其他的示意性视图示出了根据图13所示的传送带10的一个个的带环节14。图15用示意性的透视图示出了根据图13所示的传送带10的一部分。正如传送带10的第五实施变型方案表明的那样,辊行22的基本上完全不同的配置是有可能的。先前所示的变型方案分别设有两行22平行的、具有对齐的或错开布置的辊轮24,而第五实施变型方案总体上具有三行22平行的辊轮24(参见图14a),这些辊轮分别成对对齐地前后且交替地、侧边相互错开地布置,从而虽然得到三个平行的行22,但是这些行通常具有相比辊子24的直径预定的间距更紧的间距。
[0057] 中间的行22a在此完全被辊子24占据,这些辊子分别相互间隔开,使得在中间的行22a的每个辊子对之间分别适配多个平坦的轴承接板52,该轴承接板上支承着两个靠外的行22b和22c的辊子24。在靠外的行22b和22c中,不是所有的位置都被占据,而是仅仅每第二个位置被占据,从而得到根据图14a所示的错开的布置结构,这种布置结构防止了传送带10在转向时形成明显的间隙(参见图15),因为每个空隙54在环节14的其中一行22b或22c没有辊子24的情况下碰到相邻的环节14的每个邻接的行22c或22b中的相应地定位的辊子24。
[0058] 外部的行22b和22c中的空隙54区域分别被多个偏转元件26所占据,它们在第五实施变型方案中更平坦地构造,并且具有不隆起的上侧28。
[0059] 正如能够从图13b的示意性细节图(来自图13a的细节部分XIIIb的放大部分)中看出的那样,具有平坦的、舌状的偏转元件26的承放辊24构成及其细窄的间隙30,其中,虽然间隙深度34大于在先前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情况。然而,间隙宽度很小,以至于在传送带10转向时几乎不可能手动干涉进入间隙30中。
[0060] 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设想的是,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改变,而在此不离开以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61] 附图标记列表
[0062] 10 传送带
[0063] 12 输送方向
[0064] 14 带环节、环节
[0065] 16 支架
[0066] 17 (支架的)上侧
[0067] 18 铰接孔
[0068] 19 基本水平
[0069] 20 铰接栓
[0070] 22 行、辊行
[0071] 22a 中间的行
[0072] 22b、22c 外面的行
[0073] 24 辊、承放辊、辊轮
[0074] 26 偏转元件
[0075] 28 朝上的侧面、上侧
[0076] 30 间隙
[0077] 32转向半径
[0078] 34 间隙深度
[0079] 35 放大的间隙深度
[0080] 36 轴承盖
[0081] 35放大的间隙深度
[0082] 36 轴承盖
[0083] 38 回弯半径
[0084] 40 下侧
[0085] 42 刻痕
[0086] 44 钩形的突起部
[0087] 46钩形的延长部
[0088] 48 偏转片、材料桥
[0089] 50 上侧
[0090] 52 轴承接板
[0091] 54 空隙
[0092] α 敞开角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