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口输送带嵌套接头

申请号 CN201610750383.3 申请日 2016-08-30 公开(公告)号 CN106219143A 公开(公告)日 2016-12-14
申请人 艾艾精密工业输送系统(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郭强; 涂木林; 涂国圣; 陈新新; 张龙;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开口输送带嵌套接头,所述接头为箭齿形,其对称的齿顶 角 为30度至60度,齿颈宽度为齿肩宽度的1/4至3/4,接头齿长度与输送带的最小 转弯直径 成正比;在开口输送带的两端,即A端和B端采用相同的打齿方式,且A端与B端的齿尖错开能一一嵌套,A端与B端的接头齿侧面先涂胶粘剂、然后嵌套、再 固化 完成接头。所述开口输送带的厚度不小于0.8mm,不大于6mm。该接头可以防止接头处理过程中齿与齿之间脱离,避免有大缝隙出现,同时也使输送带在接头处的强度增加,使输送带使用寿命更长。
权利要求

1.一种开口输送带嵌套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为箭齿形,其对称的齿顶为30度至60度,齿颈宽度为齿肩宽度的1/4至3/4,接头齿长度与输送带的最小转弯直径成正比;在开口输送带的两端,即A端和B端采用相同的打齿方式,且A端与B端的齿尖错开能一一嵌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口输送带嵌套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输送带的厚度不小于0.8mm,不大于6mm。

说明书全文

一种开口输送带嵌套接头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输送带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开口输送带嵌套接头。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的轻型输送带由纤维织物芯与弹性体涂层复合组成,输送带多采用开口加工成型,然后根据环带长度裁切再进行接头处理。接头方式有齿形接头、齿形重叠接头、平行搭接等方式。多种接头方式在接头处理过程中会出现脱离、有大缝隙等多种情况,造成接头失效、接头强度低、接头不美观等情况,这均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开口输送带嵌套接头,防止接头处理过程中齿与齿之间脱离、有大缝隙。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开口输送带嵌套接头,所述接头为箭齿形,其对称的齿顶为30度至60度,齿颈宽度为齿肩宽度的1/4至3/4,接头齿长度与输送带的最小转弯直径成正比;在开口输送带的两端,即A端和B端采用相同的打齿方式,且A端与B端的齿尖错开能一一嵌套。A端与B端的接头齿侧面先涂胶粘剂、然后嵌套、再固化完成接头。所述开口输送带的厚度不小于0.8mm,不大于6mm。
[000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本发明可以防止接头处理过程中齿与齿之间脱离、有大缝隙出现,同时也使输送带在接头处的强度增加,使输送带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0006] 图1为开口输送带的两端分离时结构示意图。
[0007] 图2为开口输送带的两端嵌套时结构示意图。
[0008] 图3为箭齿形接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10] 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开口输送带嵌套接头,所述接头为箭齿形,其对称的齿顶角为30度,齿颈宽度L1为齿肩宽度L2的1/2,接头齿长度L3与输送带的最小转弯直径成正比;在开口输送带的两端,即A端和B端采用相同的打齿方式,且A端与B端的齿尖错开能一一嵌套。输送带的厚度2mm,接头齿长度L3为120mm。本实施例中输送带的材质为热塑性聚酯,在A端与B端的接头齿侧面先涂聚氨酯胶粘剂,然后嵌套,再进行固化,完成接头。
[0011]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对称的齿顶角为45度,齿颈宽度L1为齿肩宽度L2的3/4,输送带的厚度3mm,接头齿长度L3为90mm。本实施例中输送带的材质为聚氯乙烯,在A端与B端的接头齿侧面先涂聚氯乙烯胶粘剂,然后嵌套,再进行固化,完成接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