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管状带式输送机增压器和具有该增压器的管状带式输送机

申请号 CN200480008885.4 申请日 2004-03-30 公开(公告)号 CN1767989A 公开(公告)日 2006-05-03
申请人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发明人 坂口年规; 今井笃志; 小山俊和;
摘要 一种 增压 器 装置(2),其被设置在被卷成空心圆柱状的输送带(1)的向外出发带(1a)的中间部分附近。该 增压器 装置(2)包括彼此分开地设置的一对辅助带轮(3,3)、用于旋转至少一个辅助带轮(3,3)的驱动部件(4)以及缠绕在辅助带轮(3,3)上并被设置成以无端环路的形式运转的增压器带(5)。使在带轮(3,3)上的增压器带(5)的向外出发路径(5a)的中间部分与输送带(1)的被卷成空心圆柱状的部分的外圆周 接触 ,从而增压器带(5)沿与输送带(1)相同的方向运转。增压器装置(2)可靠地将中间驱动 力 传送到管状输送带上。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管状带式输送机增压器,其中使环形输送带以 平直的形状缠绕在一对带轮上,并且在位于带轮之间的出发路径 和回程路径的中间部分中类似于管道运行进,所述增压器在压接触出发路径和/或回程路径的中间部分,以对所述输送带施加 辅助驱动力,其特征为:
所述增压器包括:彼此分开地设置的一对辅助带轮;用于转 动至少一个所述辅助带轮的驱动部件;以及缠绕在所述一对辅助 带轮上的增压器带5,所述增压器带的位于所述辅助带轮之间的 中间部分被压紧地接触所述管状输送带的外圆周表面地运转。
2.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其中使环形输送带以平直的形状缠 绕在一对彼此间隔开的带轮上,并且在位于带轮之间的出发路径 和回程路径的中间部分上类似管道地行进,其特征为:
在所述管状输送带的出发路径和/或回程路径的中间部分处 设置一增压器,所述增压器包括彼此分开地设置的一对辅助带轮、 用于转动至少一个所述辅助带轮的驱动部件以及缠绕在所述辅助 带轮上以进行运转的增压器带,允许所述增压器带的出发路径和/ 或回程路径的位于所述辅助带轮之间的中间部分被压紧地接触所 述管状输送带的外圆周表面以进行运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状带式输送机,其特征为,允许增 压器带压紧地接触管状输送带的外圆周表面并穿过其中基本上成 圆形地设置有多个支撑辊的承载架运行,由此使部分所述增压器 带变形,以适应所述管状输送带的外圆周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状输送带,其特征为,所述多个支 撑辊成椭圆形地布置,该椭圆形的最大直径基本上是平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状带式输送机,其特征为,支撑辊 中的任何一个在增压器带的侧边缘附近以预定的度倾斜,所述 增压器带的侧边缘与所述支撑辊接触,以防止所述增压器带向侧 面偏移。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状带式输送机,进一步包括用于局 部地打开管状输送带的打开部件,允许部分增压器带压紧地接触 管状输送带的外圆周表面并穿过其中设有多个支撑辊的承载架运 行,由此使部分所述增压器带变形,以适应所述管状输送带的外 圆周表面。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状带式输送机,进一步包括这样一 个向上压紧部件,即,其用于压紧增压器带与之压紧地接触的部 分管状输送带,使之高于管状输送带的其它底面。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状带式输送机,其特征为,将增压 器设置在出发路径和回程路径的中间位置处。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状带式输送机,其特征为,将增压 器分别设置在出发路径和回程路径上。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管状带式输送机增压器和具有该增压 器的管状带式输送机。

背景技术

图6和7示出了传统管状带式输送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在管状带式输送机中,环形输送带21围绕前带轮22和后带 轮23被拉平和缠绕以循环运行。输送带21通过其中以环形或者 半圆形设置多个导向辊24的多个导承架25,26,27在带轮22 和23之间缠绕,以形成具有其中使输送带21的侧边缘重叠的搭 接部28的管形,从而允许封装和运送被输送的物料29。
如图7所示,中间导承架26具有一个上腔室26b和一个下腔 室26c,每个腔室都有一个能使输送带21通过的孔道26a。在每 个腔室26b和26c中,辊24围绕孔道26a成环形设置。
输送带21的出发带21a和回程带21b可分别通过上腔室26b 和下腔室26c中的孔道26a和26a,从而使带21a和21b得到圆 柱状的支撑
图8示出了当输送带21被驱动时所产生的张如何随输送带 21在前带轮22和后带轮23之间的长度而变化的。
如图8所示,为了从前带轮22向输送带21传递驱动力,要 求前带轮22和输送带21的压力与输送带21的长度成比例地升 高。
输送带21越长,输送带21和所输送的物料的重量就越大。 这样,就必须增加驱动力。
在长距离的管状带式输送机中,必须使用可承受较高拉伸应 力的高张力输送带。但是,它的缺点是增加了生产成本,从而对 获得长距离管状输送带产生了限制。
图9是用在平带式输送带32中的传统增压器的示意图;图10 示出了当驱动输送带时所产生的张力如何随位于驱动轮30和从 动轮31之间的平带式输送带32的长度而变化的。
在图10中,实线表示当不使用中间驱动轮33时输送带中出 现的张力,而虚线表示当使用中间驱动轮33时输送带中所出现的 张力。
公开号为No.10-316215的日本专利在图1和图2中披露了一 种增压器,其中在平带式输送带32的长度的中间位置处允许中间 驱动轮33压在平带式输送带32的底面上,从而使平带式输送带 32的移动速度与中间驱动轮33的圆周速度相一致,以将中间驱 动轮33的驱动力传递给平带式输送带32。
由中间驱动轮33在平带式输送带32的中间向平带式输送带 32施加驱动力以将施加在平带式输送带32上的张力减少一半, 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以实现长距离的平带式输送带。
但是,在管状输送带中,为了防止被输送的物料在输送过程 中掉落,将输送带卷成圆管形式。这不能保证输送带上有足够的 加压面积,因而在用于上述平带式输送带的这种增压器中不能由 中间驱动轮提供足够的驱动力。
为了增加加压面积,将中间驱动轮制成具有较大的直径和较 小的中心径。由于存在速度差,在输送带上会产生不正常的磨损, 而且由于管状输送带的外径上的细微偏差,减少了加压面积,从 而不能传递足够的驱动力。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 种用于管状带式输送机的增压器以及一种具有该增压器的管状带 式输送机,所述增压器能将中间驱动力稳妥地传递给管状输送带。
附图说明
从下面针对如附图中所示出的实施例的说明中可以更清楚地 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增压器的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第一实 施例的局部侧视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的线II-II截取的垂直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第二实施例的与图2 类似的垂直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性 侧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性 侧视图;
图6是公知的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7是沿图6中的线VII-VII截取的放大的垂直剖视图;
图8是示出了当驱动输送带时所产生的张力是如何随公知的 输送带的长度而变化的视图;
图9是其中提供了公知增压器的平带式输送机的示意性侧视 图;以及
图10是示出了当驱动输送带时产生的张力是如何随公知的平 带式输送带的长度而变化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2示出了增压器一个实施例和具有这种增压器的管状 带式输送机的第一实施例。该管状带式输送机的基本结构与图6 和7中所示的相同,因而省略了对其的说明。
在该实施例中,在环形输送带1的出发带1a的管状部分附近 设置了一个用于管状带式输送机的增压器2。该增压器2包括: 沿出发带1a的行进方向彼此分开地设置的一对辅助带轮3、3; 用于转动辅助带轮3、3中的一个的驱动部件4;以及缠绕在两个 带轮3、3上并被压在管状增压器带5的底面上的增压器带5。
驱动部件4包括:固定在辅助带轮3、3之一的轴3a上的带 轮6或链轮;固定在位于固定构件(未示出)上的电动机7的输 出轴7a上的带轮8或者链轮;以及缠绕在带轮6、8上的皮带9 或者链条,以允许增压器带5的出发路径5a借助于皮带9沿与出 发带1a的行进方向相同的方向行进,由此通过在增压器带5和出 发带1a之间的磨擦力将辅助驱动力施加在出发带1a上。
类似于图7中所示的导承架26的承载架10具有一椭圆形的 孔道10a,围绕该孔道成椭圆形地设有6个支撑辊11。
增压器带5的出发路径5a与管状出发带1a的底面接触并与 出发带1a一起运行穿过由支撑辊11包围的两个承载架10、10 的孔道10a。增压器带5变形以与椭圆形出发带1a的底面形状一 致并被压紧地接触出发带1a的底面。
这样,增加了增压器带5和出发带1a之间的附着力,从而将 增压器2的辅助驱动力稳妥地传递到输送带1上,而且在其间不 产生滑动。
如图2所示,将上支撑辊11、11在增压器带5的侧边缘附近 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到承载架10上,并且优选地相对于侧边缘大 致成直。当增压器带5向侧面偏离时,增压器带5的侧边缘与 支撑辊11、11接合,以防止增压器带5向侧面偏转。
标号12表示用于引导增压器带5的出发路径5a进入承载架 10并使其从承载架10返回的导向辊。
可优选地将支撑辊11布置成椭圆形,但也可以与图7中的导 向辊24的布置相似地布置成圆形。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第二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提供了一对成V形设置的打开辊13、13作为 用于部分地打开管状出发带1a的中间部分的打开部件,并且在其 下方围绕椭圆形孔道10a设置了5个支撑辊11。出发带1a的侧 边缘与打开辊13、13的外表面接触,并且出发带1a附着在增压 器带5的出发路径5a上。允许出发带1a与增压器带5一起穿过 孔道10a,该增压器带5与出发带1a的底面形状一致,以增加附 着力。
出发带1a的侧边缘由打开辊13、13限制且防止弯曲或扭转。 可将出发带1a的底面紧紧地压在增压器带5上。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第三实施例。在 该实施例中,沿出发带1a的运行方向在一对承载架10、10的前 方和后方设置了一对向上压紧(pressing-up)辊14、14,其作为 用于通过增压器带5将部分管状出发带1a压迫成比出发带1a的 其它部分更高的向上压紧部件,由此提高了增压器带5在出发带 1a的外圆周表面上的附着力。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第四实施例。与 上述实施例中相同的构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并且省略了公知的 例子和对其的说明。
在该实施例中,在管状出发带1a和管状回程带1b上设置了 一个与图1中所示的增压器类似的增压器2。
将该增压器2设置在出发带1a和回程带1b的中间,以将用 于驱动带1的前辊22的驱动部件的驱动力减少一半,并且能够实 现长距离的管状带式输送线。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