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传送的密封装置

申请号 CN201480035830.6 申请日 2014-06-20 公开(公告)号 CN105324320A 公开(公告)日 2016-02-10
申请人 思科瑞普泰克有限公司; 发明人 维尔弗里德·丁瓦尔德;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用于密封传送带(12)的侧面区域的密封装置(15),其中在传送带(12)的纵轴两侧分别在传送带(12)的边缘区域中设有一系列互相间隔设置的并且可伸缩地放置在传送带(12)的表面上的密封部件,其中单个密封部件与传送带(12)的纵轴呈夹 角 地设置并且其内侧端部指向传送带(12)的运行方向,其特征在于,密封部件由成型为条形的引导条(18)组成,其位于在传送带(12)上的支承面设计为,支承面的宽度相对于引导条(18)相互间的间距的比例大于1:3并且比引导条(18)的间距窄,并设置有一个沿着传送带(12)的外部侧面边缘延伸的、连接引导条(18)的外端的终端条(25)。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密封传送带(12)的侧面区域的密封装置(15),其中在所述传送带(12)的纵轴两侧分别在所述传送带(12)的边缘区域中设有一系列互相间隔设置的并且可伸缩地放置在所述传送带(12)的表面上的密封部件,其中单个密封部件与所述传送带(12)的纵轴呈夹地设置并且其内侧端部指向所述传送带(12)的运行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由成型为条形的引导条(18)组成,所述引导条位于所述传送带(12)上的支承面设计为,所述支承面的宽度相对于所述引导条(18)相互间的间距的比例大于1:3并且比所述引导条(18)的间距窄,并设置有一个沿着所述传送带(12)的外部侧面边缘延伸的、连接所述引导条(18)的外端的终端条(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单个的所述引导条(18)与所述传送带(12)的外部边缘形成15°到45°之间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单个的所述引导条(18)与所述传送带(12)的外部边缘形成30°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条(18)指向所述传送带(12)的中间的内侧端部具有从其位于所述传送带(12)上的下侧支承面向上突出的倒棱或者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引导条(18)分别固定在载体(17)上,所述载体固定在输送溜槽(10)上并且在所述传送带(12)的一个区段上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在所述载体(17)上的引导条(18)由耐磨损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成型为条形的所述载体(17)由柔性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设置其上的所述引导条(18)的载体(17)通过可以自由移动的连接件(19)固定到支承所述传送带(12)的传送支架(10)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17)由与所述传送支架(10)的所述侧面结构(11)连接的固定件(16)支承并且可移动地固定到所述固定件(16)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6)固定在所述传送支架(10)的侧面结构(11)上,所述侧面结构在槽型传送带(12)的上方以相对于传送带(12)表面有一定间距地终止,并且所述载体(17)以沿所述传送带(12)的外部边缘方向相对于所述固定件(16)成角度的位置放置在所述传送带(12)的边缘区域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保护所述固定件(16)和所述载体(17)间的所述连接件(19),所述侧面结构(11)朝所述传送带(12)的方向上超过所述连接件(19)并且所述引导条(18)的尺寸设置为其纵向延伸到所述连接件(19)或者超过所述连接件(19)。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6)固定到在槽型传送带(12)上方终止的所述传送支架(10)的所述侧面结构(11)上并且所述载体(17)以沿所述传送带(12)中间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固定件(16)成角度的位置放在所述传送带(12)的侧面区域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保护所述固定件(16)和所述载体(17)间的所述连接件(19),在所述侧壁结构(11)在内侧设置有所述侧面结构(11)朝向所述载体(17)方向的盖板(30)。

说明书全文

带式传送的密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密封传送带的侧面区域的密封装置,其中在传送带的纵轴两侧分别在传送带的边缘区域中设有一系列互相间隔设置的并且可伸缩地放置在传送带的表面上的密封部件,其中单个密封部件与传送带的纵轴呈夹地设置并且其内侧端部指向传送带的运行方向。

背景技术

[0002] 从JP10152214A中已知具有上述特征的密封装置应用于输送溜槽相对于在其下方延伸的传送带的密封。如果必须将传送带的输送溜槽的下边缘相对于下面的传送带密封,以防止传送物和/或扬尘溢出,上述JP10152214A中给出了一种由在输送溜槽的侧壁上弹性地和可旋转地悬挂的密封部件组成的密封系统。成型为板状的密封部件平放在槽型传送带的表面上,其中密封部件的表面上成型用于连接连接杆的槽状凹陷。这样实现了传送带上的物体在运输时不能从传送带掉落到侧面。
[0003] 已知的密封装置的缺点是,由于密封部件弹性支承在传送带的表面上,物体可以移动到密封部件的支承面下方,于是该物体由于传送带相对于密封部件的相对运动滚动到平放的密封部件下面。因此不仅由于产生的摩擦而使传送带和密封部件的表面受到负荷,而且根据待传送的物体的构造会导致粘结和粘附以及甚至会导致密封部件从传送带上抬起,由此密封部件的功能可能受到影响或者失效。
[0004] WO91/09798A给出了另一种密封装置的构造,该密封装置由在输送溜槽的侧壁外侧上设置的固定板和在输送溜槽下方运行的输送带的方向上直线地弹性地运动的密封部件组成。由柔性材料、特别是弹性塑料制成的、成型为密封唇口式的密封部件以其前面的正面边缘平放在槽型传送带的表面。该密封装置的缺点是,由于密封部件以其端侧放置在传送带上,传送带的带履和密封部件之间发生直线形的接触。这种直线形的接触常常导致环绕的传送带中形成凹槽,因为在已经开始形成凹槽时传送物积压于凹槽中,在继续运行中会导致凹槽加深并且同时导致与这样形成的凹槽共同作用的密封部件的磨损增加。这样会导致,在凹槽已经形成和直线型放置的密封部件的磨损增加的情况下不再能保证传送过程的按照规定的密封。此外,这种直线式工作的密封系统由于磨损必须经常校准并且因此不能免于维修。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始提到的类型的密封件,该密封件可以确保传送带较小的磨损并且同时确保良好的密封性能。
[0006] 该目的的解决方案、包括本发明有利的设计方案和扩展方案可由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中得出。
[0007]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密封部件由成型为条状的引导条组成,其位于传送带上的支承面设计为,该支承面的宽度相对于引导条互相的间距的比例大于1:3并且比引导条的间距窄,并设置有一个沿着传送带的外部侧面边缘延伸的、连接引导条的外端的终端条。
[0008] 本发明还可以表述为,传送带的纵轴的两侧,分别在传送带的边缘区域中,设置一系列的互相间隔设置并且可伸缩地放在传送带表面上的密封部件,其中单个的密封部件由成型为条状的引导条组成,引导条以相对于传送带的长轴呈倾斜角度而设置并且以其内侧末端指向传送带的运行方向,其中引导条设计为细长的,其中各个引导条的宽度相对于两个引导条的间距的比例大于1:3,两个引导条之间存在一个中间区域,而且设置有沿着传送带的外侧边缘延伸的、链接引导条的外部末端的终端条,从而引导条之间的中间区域在朝向传送带的边缘区域的外侧封闭。
[0009]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由于单个的、互相间隔设置的条状引导条和其宽度与其互相的间距的比例分别产生的较小的表面压而具有相应地保护传送带的带履表面的优点。如果由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引导条在传送带的输送方向上倾斜布置,在传送带上的物体分别引到传送带的中间,与间距相比更窄的引导条之间的中间区域防止了可能到达引导条下面的物体通过密封装置的延伸而一起带走。这种移到引导条下的物体达到后面的引导条中存在的中间区域并且此处通过后面的引导条的倾斜布置再次引导回到带履中间。由此引导条间的中间区域相比于其支承面宽度这样设置,使得这种物体的引导顺利进行并且中间区域中不发生物体聚集和可能的物体粘结。另外,中间区域通过在引导条外侧末端上延伸的终端条封闭,从而没有物体能够向外脱离。如果由于终端条发生磨损而使空气在终端条和传送带之间流通,由此在传送运行中产生了从引导条之间到传送带中间的气流,这样的空气运动促使传送物和灰尘的返回到传送带上并且改善了传送区域的密封。这种效果也可能在预期的范围内这样发生,即终端条设置具有相对于传送带的表面更小的间距。最后,密封装置的改善的免维修性能是,在引导条发生的磨损的情况下,首先通过传送带上的引导条的重力自动进行密封的补充。
[0010] 根据本发明的密封装置既可以用于密封传送带的向前运行的侧面也可用于密封在下面运行的传送带上的连接到传送设备上的输送溜槽的传送区域。因此密封装置要么固定到支撑传送带的传送支架的侧面结构上要么固定到输送溜槽的侧壁上。
[0011] 当根据实施例矩形的具有在传送带的运行方向上延伸的纵轴的引导条平放在传送带的表面上时,防止了密封装置磨损的危险。
[001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设置为,单个的引导条与传送带外部边缘形成15°到45°之间的夹角,其中可以在适宜的实施方式中设置为,单个的引导条与传送带外部边缘形成30°的夹角。
[0013]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设置为,引导条指向传送带的中间的内侧末端具有从其位于传送带上的下侧支承面向上突出的倒棱或者斜面。
[0014] 为了固定传送区域中的引导条可以设置为,多个引导条分别固定到载体上,该载体固定在输送溜槽上并且在传送带的区段延伸。
[0015] 引导条可以由硬金属或者其他耐磨损的材料制成。
[0016]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设置为,成型为条形的载体由柔性材料制成,载体可以成型为薄的橡胶或者塑料的带履或者由其他合适的编织物组成。如果将优选由硬金属或者耐磨损材料制成的引导条固定到这种载体上,可以设置为将引导条粘接、旋拧、硫化或者以其他合适的方式固定到柔性的载体上。
[0017]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设置,具有设置在其上的引导条的载体通过可以自由移动的连接件固定到支承传送带的传送支架上,其中可以单独设置,载体由与传送支架的侧面结构连接的固定件支承并且可移动地固定到该固定件上。
[0018] 根据传送支架的侧面结构的位置或者输送溜槽的侧壁相对于其下运行的传送带的位置,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设置为,固定件固定到侧面结构或者侧壁上,该侧面结构或侧壁在槽型传送带的上方以相对于传送带有一定间距地终止,并且载体以沿传送带的外部边缘的方向相对于固定件成角度的位置放在传送带的边缘区域上。
[0019] 为了保护侧面结构和固定件之间的连接件可以设置为,侧面结构朝传送带方向上超过连接件而突出并且引导条的尺寸设置为其纵向延伸到连接件或者超过连接件。
[0020] 可选择设置为,固定件固定到在槽型传送带上方终止的传送支架的侧面结构或者侧壁上并且载体以沿所述传送带(12)中间的方向相对于所述固定件(16)成角度的位置放在传送带的侧面区域上。
[0021] 同样为了保护固定件和载体之间的连接件,在该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为,侧壁结构在内侧设置有侧面结构中对准载体方向的盖板。附图说明
[0022] 附图中再次描述了后文阐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示出了:
[0023] 附图1以前视图示出了具有在其长边上以不同方式设置的密封部件的传送带;
[0024] 附图1a以部分示图示出了对应于附图1的传送带的密封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并且
[0025] 附图2示出了附图1的对象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槽型传送带12以未进一步示出的方式由传送支架10的侧面结构11支承。侧面结构11可选择是传送溜槽的侧壁,在传送带12以一定间隔在该侧壁下方延伸。槽型传送带12具有中间区域13和向两个侧面倾斜上升的侧面区域14。为了在各个侧壁11的端部和传送带12对应侧壁区域14的表面之间分别密封而分别设置密封装置15,其中两个密封装置15虽然分别具有相同的技术构造,而分别设置为对应于不同的传送带12的侧壁区域14。
[0027] 各个密封装置15由在传送带的纵向上延伸经过预定的纵向范围的条形载体17组成,载体通过连接件19固定到设置在各个侧壁结构11外侧上的固定件16的底部末端上,从而条形载体17相对于固定件16或者传送支架10的侧面结构11的取向可以自由移动。如果固定件16和/或载体17能够由柔性或者薄壁材料组成,例如橡胶或者合适的塑料,可以通过载体17和/或固定件16或其他的相应选择的材料的弯曲,也通过两个前面提到的部件间的所谓的钩缝形成连接。载体17和/或固定件16的刚性的构造中,还可以设置安装铰链作为载体17和固定件16间的连接。
[0028] 在条形载体17朝向传送带12的底侧上设置引导条18,附图2中详细地示出了引导条的布置。具有矩形形状的引导条18分别设置在互相形成的间距之间的中间区域20中。只要根据本发明引导条的宽与其间距的比例设置为大于1:3,引导条18的间距就是引导条
18的宽的许多倍。例如两个在传送带12上平放的引导条18的宽为10mm(也即,在本例中各个引导条18的宽度为5mm),因而其间距至少为15mm。更大的间距是有利的,例如150mm的尺寸或者大于10倍的各个引导条宽度的引导条18的间距。附图2中,各个引导条18的宽度用B表示,而用A表示两个引导条18间的间距,两个引导条之间存在一个中间区域20。
[0029] 由于其特殊构造,引导条18以相对大的支承面积平放在传送带12上,从而由于由此产生的较小的表面压力得到了密封装置15的对皮带无害的性能。由于磨损原因,引导条18优选由硬质金属制成,其中硬质金属通过粘接、旋拧、硫化固定到载体17上,该载体形成为薄的橡胶或塑料皮带或者由其他合适的织物制成。如果密封装置的长期运行中产生磨损,由于载体17在固定件16上的可移动连接,通过作用的重力或者从材料弯曲产生的弯曲力自动地并且是无需维护地调整的引导条在传送带上的支承。
[0030] 附图2中箭头F表示传送带12的运行方向或者输送方向。特别是在附图2中可以看到,单个的引导条18与传送带12的外部边缘形成一个夹角α。附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夹角α为大约45°。但是夹角α可以选择为更小,优选为15°到45°之间。
[0031] 通过这个既倾斜于传送带12的纵轴又对准传送带12的输送方向的布置可以实现,一方面,从传送带12进入引导条18之间的中间区域20的传送物或者在那里的灰尘重新返回传送带12方向。同样适用于在特定的运行条件下到达在引导条18或者在载体17上固定的引导条18组之下的传送物。这些物体不是在整个密封装置的长度上在引导条18下滚动,而是在进入存在于两个引导条18之间的中间区域20中之后,输送方向上后续的引导条18使其引导回传送带12的中间的方向上。为了防止到达中间区域20中的传送物经传送带12的侧边缘溢出,引导条18的外端通过平行于传送带12的外部边缘延伸的终端条25互相连接,这样从外面封闭了中间区域20。这里终端条25以及引导条18可以放在传送带12的表面。没有进一步示出,但可以设置,终端条25设有相对于传送带12的表面更小的间距,从而使引导条18间的中间区域20中可能有气流。通过装载的传送带12的运动产生吸力并因此在引导条18之间引起在传送带12方向上的气流,该气流一方面自然地防止了传送物和/或灰尘离开输送区域,另一方面支持了传送物和/或灰尘返回到传送带12上。
[0032] 附图中示出了在具有传送带12的传送支架10的左侧和其右侧所安装的不同的具有引导条18的条形载体17。如果分别通过可以自由移动的连接件19将条形载体17固定到固定件16的末端,附图左边的载体17设有传送带12的外侧边缘方向上相对于固定件16成角度的位置并且放在传送带12的边缘区域中,而在传送支架10和传送带12与之相对的右侧上示出了条形载体的相反的设置,在这种结构中,载体17以沿传送带12中间的方向相对于固定件16成角度的位置放在传送带12的侧面区域14上。
[0033] 如果保护固定件16和载体17之间的连接件19是有益的,在附图1的右侧在侧面结构11的内侧上设置额外的盖板30,该盖板从侧面结构11朝载体17方向延伸并且由此将连接件19相对于在传送带12上的物体得到遮盖。为了同样的目的,在传送带12的左侧可以看到,侧面结构11朝传送带12方向延长连接件19的高度或者除此以外引导条18的纵向延伸尺寸达到连接件19上或者超过连接件。还可由此实现连接件19的有效保护。
[0034] 附图1a示出的实施例中,类似于附图1右侧所示,实现了载体17和引导条18的相同的设置。在附图1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引导条更靠近传送带中间方向并且由此缺少了一个传送带横截面的部分,附图1a示出一种方案,其中固定件16通过对应的支承板31倾斜地或者呈角度地从外部设置在侧面结构11上,这样由此引导条18滑动到传送带12的更外侧的边缘。同时连接件19位于传送带12的由侧面结构11限制的负载横截面之外并且由此得以保护。
[0035] 本发明主体在以上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特征可以单独或者互相任意结合用于以不同的实施方式实现本发明。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