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器托辊支承框架

申请号 CN200680010932.8 申请日 2006-03-23 公开(公告)号 CN101155741B 公开(公告)日 2012-04-25
申请人 斯玛特结构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迈克尔·雷;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用于可旋转地安装运输器托辊(12、14、16、20、22)的运输器托辊支承 框架 (10)。所述框架在操作 位置 和托辊取下位置之间可移动。在该操作位置,所述框架使安装的托辊处于与运输器带(18)操作接合。在该托辊取下位置,所述框架使所述安装的托辊脱离与所述运输器带的接合,以使得可从所述框架取下所述托辊。
权利要求

1.一种运输器托辊支承结构,所述结构包括:
用于可旋转地安装运输器托辊的支承框架,所述框架在操作位置和托辊取下位置之间可移动;其中,在所述操作位置,所述框架使安装的托辊与运输器带操作接合;且其中,在所述托辊取下位置,所述框架使所述安装的托辊脱离与所述运输器带的接合,从而使得可从所述框架取下所述托辊;和
托辊支架,该托辊支架相对于所述支承框架布置成使得,在所述支承框架从所述操作位置移动至所述托辊取下位置时,所述托辊支架与所述安装的托辊接合并从所述支承框架上卸下所述托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器托辊支承结构,其中所述框架包括枢转轴线,所述框架能绕该枢转轴线在所述操作位置和所述托辊取下位置之间枢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器托辊支承结构,所述框架还包括凸轮机构,该凸轮机构用于在所述框架在所述操作位置和所述托辊取下位置之间枢转时使所述框架发生横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器托辊支承结构,该运输器托辊支承结构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框架可释放地定在所选位置处的锁定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器托辊支承结构,所述结构包括用于可旋转地安装相应数量的托辊的多个支承框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输器托辊支承结构,其中,每个支承框架相对彼此可独立地移动。
7.一种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器托辊支承结构的运输器系统。
8.一种用于从运输器系统取下运输器托辊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其上可旋转地安装有托辊的托辊支承框架从操作位置移动至托辊取下位置,在该操作位置,所述安装的托辊与运输器带操作接合,在该托辊取下位置,所述安装的托辊脱离与所述运输器带的接合;其中在所述移动过程中,托辊支架与所述安装的托辊接合并从所述支承框架上卸下所述托辊;和
取下所述卸下的托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动步骤包括使所述支承框架枢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在通过凸轮机构枢转的过程中使所述框架横向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施加手动引起所述移动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解锁所述支承框架以允许所述框架移动的初始步骤。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支承框架锁定在所述托辊取下位置的步骤。

说明书全文

运输器托辊支承框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处理散装材料的运输器系统,具体而言,涉及用于对用来支承运输器带的运输器托辊进行安装的支承结构和框架。

背景技术

[0002] 本发明主要涉及从运输器系统取下和/或更换运输器托辊(或辊)。托辊通常为绕固定中央轴旋转的柱形元件,所述中央轴安装在框架结构上。为了使摩擦最小,托辊应通过轴承而绕中央轴旋转。实际上,框架结构应支承并安装有若干个托辊。例如,框架结构可包括在运输器带的前行路径上对其进行支承的三个运载(或顶部)托辊,以及位于运载托辊下方在运输器带的回行路径上对其进行支承的一个或更多个回行(或底部)托辊。通常的运输器系统具有沿着运输器的长度以1.5m至3m之间的间隔定位的框架结构。 [0003] 托辊由于两个主要的失效情况而具有有限的寿命,第一个失效情况为由于损坏或卡住而造成的轴承失效,第二个失效情况是托辊外壳上的磨损在托辊外壳壁上产生孔。持续使用失效的托辊对运输器带本身是有害的。在轴承卡住了的情况下,带将在静止托辊上运动,从而产生摩擦,因此导致带局部受热。已知这一情况会引起运输器带和/或带上运载的材料着火。
[0004] 为了避免这种问题,需要取下并更换失效的托辊。为了更换托辊,首先需要使运输器带停止并使其断电。需要以物理的方式提升带,以消除作用在托辊上的向下压,从而允许接近托辊并从托辊框架上取下托辊。应意识到,使运输器停止的需要将导致生产中止很长时间,从而对于工业用户而言增加了成本。提升带的过程要求使用提升设备。此外,提升带增加了带的张力,这给取放托辊的工作人员造成了危险的工作环境。被削弱了的带在张力增大的情况下可能突然折断,从而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0005]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取下和更换运输器托辊的改进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和装置对运输器的运行的影响最小或避免了运行中断,且无需提升运送器带。 [0006] 发明内容
[0007]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运输器托辊支承结构,所述结构包括: [0008] 用于可旋转地安装运输器托辊的支承框架,所述框架在操作位置和托辊取下位置之间可移动;其中,在所述操作位置,所述框架使安装的托辊处于与运输器带操作接合;且其中,在所述托辊取下位置,所述框架使所述安装的托辊脱离与所述运输器带的接合,从而使得可从所述框架取下所述托辊;和
[0009] 托辊支架,该托辊支架相对于所述支承框架布置成使得,在所述支承框架从所述操作位置移动至所述托辊取下位置时,所述托辊支架与所述安装的托辊接合并从所述支承框架上卸下所述托辊。
[0010] 所述框架优选在所述操作位置和所述托辊取下位置之间枢转。所述框架可包括用于在枢转过程中使所述框架横向移动的凸轮机构。在优选形式中,位于运输器带一侧的可取下的控制杆使得可手动移动所述框架,且一定机构使得可将所述框架锁定在所选的位置。
[0011] 优选的是,所述框架包括枢转轴和从所述枢转轴延伸的托辊支承臂,每个臂具有用于接收托辊轴和将该托辊轴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托辊的相对侧上的钩槽布置。 [0012] 优选的是,所述结构包括取放通道,该取放通道布置在所述托辊支架与所述运输器的一侧之间,从而可从所述托辊支架取出被卸下的托辊和/或将替换的托辊加载到所述托辊支架上。
[0013] 本发明的布置有利地允许在无需不必要地停止运输器运行的情况下取下和更换运输器托辊。本发明的布置无需提升运输器带,从而有利于为工作人员实现更安全的工作环境。
[0014] 附图说明
[0015]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0016] 图1为运输器托辊支承结构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前视图;
[0017] 图2为图1的结构的侧视图,其示出了托辊支承框架的不同位置; [0018] 图3为凸轮机构的视图;以及
[0019] 图4为支承框架的臂上的安装布置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图1示出了运输器托辊支承结构10的优选形式。该结构包括五个托辊:在运输器带18的前行路径上对其进行支承的三个运载(或顶部)托辊12、14、16,以及在运输器带18的回行路径上对其进行支承的两个回行(或底部)托辊20、22。每个托辊都可旋转地安装在其自身的支承框架上。所述结构还包括五个托辊支架24。每个支架24都从所述结构
10平延伸,并定位在相应框架的下方。
[0021] 每个支承框架都由延伸至所述支承框架10的一侧的轴26和从轴26延伸的一对臂28构成。轴26布置成使其能通过控制杆(未示出)和凸轮机构30从支承结构10的一侧旋转。该控制杆布置成可取下,从而能在任何支承框架轴上使用。使轴26旋转以使支承框架绕由所述轴的长度限定的轴线枢转。如图3所示,凸轮机构30使支承框架在枢转的同时进行横向移动。
[0022] 在实际的现场测试中,已经发现凸轮机构30所引起的横向移动并非是必须的。因此,在可选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没有设置凸轮机构,从而支承框架由于轴26旋转而引起的运动纯粹是枢转运动。
[0023] 每个臂28都包括钩槽布置32,其用于接合托辊的中央轴34上的槽,如图4所示。如下将描述的,该布置使得可将托辊安装到框架上并从框架卸下托辊。 [0024] 在图1中,所有的托辊框架都示出为处于操作位置。换言之,每个框架都处于这样的位置,即,臂28竖直,托辊安装在臂28的槽中,且托辊与运输器带18操作接合。 [0025] 为了取下托辊,利用控制杆来转动各个支承框架的轴26,从而使框架、并因此使得托辊枢转离开其操作位置。如果有凸轮机构30,则凸轮机构30也使得托辊向下运动,离开带18,这样就通过减小带作用在托辊上的压力而有助于枢转动作。
[0026] 与每个支承框架的轴26相关的锁定机构(未示出)使得支承框架可保持在其操作位置。显然,在利用控制杆转动支承框架的轴26之前,需使该锁定机构不起作用。 [0027] 该锁定结构可采用若干合适的形式。一个优选形式包括在支承结构10的侧面附近提供从支承框架的轴延伸的凸缘36。凸缘36包括孔,该孔在处于操作位置时与支承结构10侧面中的孔对准。因此,可将销钉或螺钉穿过凸缘36中的孔,插入到支承结构10中的孔内,从而将轴26保持在操作位置。可选的是,凸缘36可包括弹簧加载的销钉,该销钉在凸缘36处于操作位置时与支承结构10内的孔接合。应理解的是,也可采用其它形式的锁定机构,包括使得支承框架可锁定至任何所选位置的一些形式。
[0028] 图2中,示出了从操作位置枢转至托辊取下位置的不同支承结构。当支承结构从竖直操作位置枢转过90°时,重力使托辊沿着支承框架的臂28内的槽向着钩部移动。进而,托辊由相应的支架24留置。因此,在框架进一步枢转时,托辊就经由钩部从支承框架卸下。然后可从结构10的侧面从支架24取下托辊。于是可将替换托辊放置到支架24上、安装到支承框架上、并通过沿着相反方向使支承框架枢转而将其带入操作位置。 [0029] 理想的是,在结构10的侧面布置安全屏障,以防止人员越过结构10的侧面到达运输器带18下方的位置。在采用安全屏障的情况下,该屏障将包括与支架相关的取放部分38,使得可以从结构10的侧面从支架24取下托辊和将托辊加载到支架24上。在托辊12、
16、20、22位于运输器侧面的情况下,取放部分38可以只是屏障中的孔。在中央托辊14(例如图1中的中央运载托辊14)的情况下,需要其它的装置来安全地将托辊14从相应支架24取下和将替换托辊加载到相应支架24上。如图1所示,取放管40布置在与中央托辊14相关的支架24的任一侧,并与 该支架24对齐。在中央托辊14的支承框架处于托辊取下位置,且该中央托辊14被卸下并被留置在支架24上时,可经由取放管40从结构的侧面加载替换托辊。当推动替换托辊穿过取放管40时,替换托辊随之将中央托辊14推动进入相对的取放管40,并替换支架24上的中央托辊14。然后可从相对的取放管40接近并取下被替换的中央托辊14。
[0030] 与通常的运输器系统一样,本系统将包括沿着系统的长度间隔开1.5m至3m的多个所述支承结构10。一般而言,一次只需更换支承结构10上的多个托辊中的一个托辊。已经发现,可在维持运输器带18的运行的同时,利用所描述的支承框架和结构10进行一个托辊的替换。运输器带在张力下运行。在托辊替换期间,通过支承结构10上的其它托辊以及相邻支承结构上的托辊提供对带18的足够支承,直到替换托辊处于其操作位置为止。 [0031] 尽管已经参照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显然在不偏离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可对该实施方式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化。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