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褶装置

申请号 CN200410030042.6 申请日 2004-03-18 公开(公告)号 CN1537781A 公开(公告)日 2004-10-20
申请人 哈洛拉公司; 发明人 丁尔约·索拉赫蒂;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压褶装置,包括:滑杆(16),第二压褶部件(15)与其相连。该滑杆在 机架 (2)中被引导从而能够沿基本竖直的方向在下方 位置 (L)和上方位置(U)之间移动,其中,在下方位置处,第二压褶部件(15)与 薄膜 幅(1)的下边缘(4)脱离 接触 ,而在上方位置处,第二压褶部件(15)使薄膜幅(1)的下边缘(4)向上弯折从而使其起褶。
权利要求

1.用于包装机的压褶装置,用于在完整的第一幅宽(W1)与较 窄的第二幅宽(W2)之间调节要包裹到物品周围的薄膜幅(1)的幅 宽,所述压褶装置包括:
包装机中的薄膜分配器相连的机架(2),所述薄膜分配器承 载着由薄膜幅(1)形成的薄膜幅卷,薄膜幅具有纵向上边缘(3)和 纵向下边缘(4),
以可转动方式安装在机架(2)上的第一滚轮(5),
以可转动方式安装在机架(2)上的第二滚轮,第二滚轮与第一 滚轮(5)相距一定的距离,
循环驱动件(7),该驱动件绕过第一滚轮(5)和第二滚轮(6), 形成第一驱动件部分(8)和第二驱动件部分(9),所述两部分沿薄 膜幅的横向在两个滚轮之间彼此平行并相邻地延伸,
装置(10),用于选择性地沿第一运动方向(11)和相反的 第二运动方向(12)移动驱动件(7),在沿第一运动方向(11)移 动驱动件(7)时,第一驱动件部分(8)向上移动且第二驱动件部分 (9)向下移动,并且在沿相反的第二运动方向(12)移动驱动件(7) 时,第一驱动件部分(8)向下移动且第二驱动件部分(9)向上移动,
第一滑架(13),其紧固在第一驱动件部分(9)上并在机架(2) 中被引导从而能够沿薄膜幅的横向移动,
第一压褶部件(14),其安装在第一滑架(13)上,用于使薄膜 幅的上边缘(3)起褶,
第二压褶部件(15),其能够在驱动件(7)的作用下沿薄膜幅 (1)的横向移动,以便使薄膜幅的下边缘(4)起褶,
其特征在于,该压褶装置包括:
滑杆(16),第二压褶部件(15)与其相连,该滑杆在机架(2) 中被引导从而能够沿基本竖直的方向在下方位置(L)和上方位置(U) 之间移动,其中,在下方位置处,第二压褶部件(15)与薄膜幅(1) 的下边缘(4)脱离接触,而在上方位置处,第二压褶部件(15)使 薄膜幅(1)的下边缘(4)向上弯折从而使其起褶,所述滑杆被设置 为当没有受到向上作用的力时向着下方位置(L)返回;
第一连接装置(171、181),用于在驱动件(7)沿第一方向(11) 运动以将第二压褶部件(15)移动到上方位置(U)时,在滑杆(16) 和第一驱动件部分(8)之间形成可松开的连接;以及
第二连接装置(172、182),用于在驱动件(7)沿第二方向(12) 运动以将第二压褶部件(15)移动到上方位置(U)时,在滑杆(16) 和第二驱动件部分(9)之间形成可松开的连接;
因而,通过沿第一运动方向(11)驱动驱动件(7),能够使薄 膜幅(1)只从其下边缘(4)起褶,并且
通过沿第二运动方向(12)驱动驱动件(7),能够有选择地使 薄膜幅(1)从其上边缘(3)起褶且下边缘(4)不起褶,或者同时 从其上边缘(3)和下边缘(4)起褶。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压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装置(171、 181)包括
在靠近上端处与滑杆(16)相连的第一搭扣(171),以及
与第一滑架(13)相连的第二搭扣(181),且当驱动件(7)沿 第一方向(11)运动时,第二搭扣(181)与第一搭扣(171)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压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压褶装置 包括第二滑架(21),第二滑架紧固到第二驱动件部分(9)上并在 机架(2)中被引导从而能够沿薄膜幅(1)的横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压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装置(172、 182)包括:
在靠近上端处与滑杆(16)相连的第三搭扣(172),以及
与第二滑架(21)相连的第四搭扣(182),当驱动件(7)沿第 二方向(12)运动时,第四搭扣(182)与第三搭扣(172)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压褶装置,其特征在于,滑杆(16) 包括直杆部分(19),通过位于第一驱动件部分(8)和第二驱动件 部分(9)之间的导向件(20),该直杆部分(19)安装在机架(2) 中。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压褶装置,其特征在于,滑杆(16)安装 在机架(2)中,其方式为使得滑杆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返回到下方位 置(L)。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的压褶装置,其特征在于,复 位弹簧(25)设置在滑杆(16)与机架(2)之间,以便使滑杆返回 到下方位置(L)。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的压褶装置,其特征在于,动 力装置(10)是电机,用于驱动第一滚轮(5)或第二滚轮(6)。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的压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压褶装置包括探测器(22、23、24),用于检测滑架(13、21)的位 置并以此为基础来控制动力装置(10),从而停止驱动件(7)的运 动并改变其运动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或10的压褶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测器(22、 23、24)为具有第一状态(0)和第二状态(1)的接近传感器;且当 第一滑架(13)和/或第二滑架(21)处于探测器的探测距离之内时, 探测器(22、23、24)的状态在第一和第二状态之间变化。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如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压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先有技术中,已知有如EP 0 511 870 A1的说明书的前序部分 中公开的与包装机一起使用的压褶装置,用于调节要包裹到物品周围 的薄膜幅的幅宽,在完整幅宽与束窄的线绳状幅宽之间的范围内加以 调节。
压褶装置包括固定到包装机的薄膜分配器上的机架,所述薄膜分 配器承载着薄膜幅形成的一个薄膜幅卷,该薄膜幅具有纵向上边缘和 纵向下边缘。
压褶装置还包括以可转动方式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一滚轮和以可转 动方式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二滚轮,第二滚轮与第一滚轮相距一定的距 离。
循环驱动件在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上通过,从而在两个滚轮之间 形成第一驱动件部分和第二驱动件部分,所述两部分在薄膜幅的横向 上相邻地并且彼此平行地延伸。在机架中受引导的滑架与第一驱动件 部分相连,从而能够沿薄膜幅的横向移动。
第一压褶部件紧固到第一滑架上,以便使薄膜幅的上边缘起褶。 压褶装置还包括第二滑架,其也在机架中受引导,从而能够沿薄膜幅 的横向移动。第二压褶部件安装在第二滑架上,以便使薄膜幅的下边 缘起褶。
设置一动装置,包括气压缸,用于沿薄膜幅的横向移动第二滑 架。在与上方第一滚轮相同的轴上安装有较小直径的第三滚轮。第四 滚轮位于靠近下方第二滚轮处,以可转动方式安装在机架上并且安装 在与第二滚轮不同的轴上。循环的第二驱动件在第三和第四滚轮上通 过。第二滑架紧固到第二驱动件上。由于第一和第二滚轮的尺寸大小 不同,所以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之间形成的传动比使得当气压缸 移动第二滑架时,该运动以上述传动比转化为第一滑架的运动。当要 将包装薄膜压褶时,第一滑架(以及第一压褶部件)向下移动,该移 动通过的距离大于第二滑架(以及第二压褶部件)向上移动超过第二 滑架的平高度的距离。在上述机械传动的作用下,第一和第二滑架 同时发生移动。先有技术中压褶装置具有的优点是它只使用一个动力 装置。
在上述说明中公开的压褶装置的一个问题是,它总是从上边缘和 下边缘使薄膜幅起褶,而不允许它们彼此独立地分别起褶。而且,该 装置具有复杂的结构,因为它包括两个驱动件和两对转轴。因此,该 压褶装置还包括了大量的需要维护的部件和零件,以便经受磨损并加 以更换。由于该复杂的结构,该压褶装置的制造成本很高。另外一个 问题是,在不替换部件的情况下,即,在不通过将第三滚轮替换为更 大或更小直径的滚轮、从而改变第一和第二驱动件的运动速度之间的 传动比的情况下,第一和第二压褶部件在压褶动作中走过的距离不能 变化。
另一种先有技术的压褶装置按照螺杆/螺母原理工作,使用一个 动力装置转动驱动螺杆,该螺杆用于移动第一驱动螺母和第二驱动螺 母,其中第一驱动螺母与第一滑架相连,第一滑架带有与其相连的第 一压褶部件;第二驱动螺母与第二滑架相连,第二滑架带有与其相连 的第二压褶部件。当驱动螺母旋转时,两个滑架以及各自的压褶部件 向相反方向移过相等的距离,结果使薄膜幅大约在该装置的中部收缩 为线绳。问题是,每个压褶装置的运动总是相同的,且不可能例如在 薄膜幅的下边缘产生较轻微的皱褶并且在上边缘产生较大的皱褶,从 而用薄膜幅产生出靠近原来完整幅宽的下边缘水平高度的线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克服上述的缺陷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目的是公开一种压褶装置,使得能够有选择 地使薄膜的下边缘和/或上边缘分别地或同时地起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公开一种结构尽量简单的压褶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公开一种压褶装置,其中,能够容易地改 变压褶部件的行程距离。
本发明的压褶装置的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公开的内容。
根据本发明,压褶装置包括:与包装机中的薄膜分配器相连的机 架,所述薄膜分配器承载着由薄膜幅形成的薄膜幅卷,薄膜幅卷具有 纵向上边缘和纵向下边缘;以可转动方式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一滚轮; 以可转动方式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二滚轮,第二滚轮与第一滚轮相距一 定的距离;循环驱动件,该驱动件绕过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从而沿 薄膜幅的横向在两个滚轮之间形成彼此平行并相邻延伸的第一驱动件 部分和第二驱动件部分;动力装置,用于有选择地移动驱动件,在沿 第一运动方向移动驱动件时,第一驱动件部分向上移动且第二驱动件 部分向下移动,并且在沿相反的第二运动方向移动驱动件时,第一驱 动件部分向下移动且第二驱动件部分向上移动;第一滑架,其紧固在 第一驱动件部分上并在机架中被引导从而能够沿薄膜幅的横向移动; 第一压褶部件,其安装在第一滑架上,用于使薄膜幅的上边缘起褶; 以及第二压褶部件,其能够在驱动件的作用下沿薄膜幅的横向移动, 以便使薄膜幅的下边缘起褶。
根据本发明,该压褶装置包括滑杆,第二压褶部件与滑杆相连。 该滑杆在机架中被引导从而能够沿基本竖直的方向在下方位置和上方 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下方位置处,第二压褶部件与薄膜幅的下边 缘脱离接触,而在上方位置处,第二压褶部件使薄膜幅的下边缘向上 弯折从而使其起褶。该滑杆被设置成当没有受到向上作用的力时就向 着下方位置返回。该压褶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装置,用于在驱动件沿 第一方向运动以将第二压褶部件移动到上方位置时,在滑杆和第一驱 动件部分之间形成可松开的连接。而且,压褶装置包括第二连接装置, 用于在驱动件沿第二方向运动以将第二压褶部件移动到上方位置时, 在滑杆和第二驱动件部分之间形成可松开的连接。通过沿第一运动方 向驱动该驱动件,能够使薄膜幅只从其下边缘起褶。通过沿第二运动 方向驱动该驱动件,能够有选择地使薄膜幅从其上边缘起褶且下边缘 不起褶,或者从其上边缘起褶且下边缘同时起褶。通过沿第二运动方 向驱动该驱动件,能够通过第一压褶部件使薄膜幅只从上边缘起褶而 下边缘不起褶,或者,可选择地,同时通过第二压褶部件使下边缘起 褶。
本发明的主要发明点是,压褶部件不需要始终同时相对于彼此做 压褶运动,相反,如果需要形成比完整幅宽窄一些的薄膜幅,则它们 能够独立地从下边缘或上边缘使薄膜幅起褶,或者同时从上边缘和下 边缘压褶,从而形成细绳状薄膜幅。另外一个优点是,该压褶装置提 供了与先有技术的压褶装置相同的优点,即只使用一个动力装置,同 时具有简单的结构,也就意味着它的制造和维修成本较低。
在该压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装置包括:位于滑杆上 靠近上端的第一搭扣,以及位于第一滑架上的第二搭扣,当驱动件沿 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二搭扣与第一搭扣相接触。
在该压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压褶装置包括第二滑架,第二 滑架紧固到第二驱动件部分上并在机架中被引导从而能够沿薄膜幅的 横向移动。
在该压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装置包括:位于滑杆上 靠近上端的第三搭扣,以及位于第二滑架上的第四搭扣,当驱动件沿 第二方向运动时,第四搭扣与第三搭扣相接触。
在该压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滑杆包括直杆部分,通过位于第 一驱动件部分和第二驱动件部分之间的导向件,滑杆由该直杆部分连 接到机架。
在该压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滑杆安装在机架上,其方式为使 得滑杆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返回到下方位置。
在该压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复位弹簧设置在滑杆与机架之 间,以便使滑杆返回到下方位置。
在该压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动力装置是电机,用于驱动第一 滚轮或第二滚轮。
在该压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压褶装置包括探测器,用于检 测滑架的位置并以此为基础来控制动力装置,从而停止驱动件的运动 并改变其运动方向。
在该压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探测器设置为根据第一滑架和第 二滑架的位置来控制动力装置。
在该压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探测器为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 态的接近传感器。当第一滑架和/或第二滑架处于探测器的探测距离之 内时,探测器的状态在第一和第二状态之间变化。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考附图,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在附图 中:
图1以示意形式示出本发明的压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
图2以沿图1中的II-II线的截面图示出薄膜幅和压褶部件,
图3示出处于薄膜幅压褶处理的第一阶段的图1的压褶装置,
图4以对应于图2的方式示出处于图3所示阶段的薄膜幅和压褶 部件,
图5示出处于另一阶段的图1和3的压褶装置,
图6以对应于图2和图4的方式示出处于图5所示阶段的薄膜幅 和压褶部件,
图7以示意形式示出本发明的压褶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以及
图8以沿图7中VIII-VIII线的截面图示出薄膜幅和压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3和5示出一个用在包装机中的压褶装置,该装置设计用 于在薄膜通过要被包裹的物体周围之前调节薄膜幅1的幅宽。在完整 幅宽W1(见图1和2)与减小到细绳状宽度的幅宽W2(见图5和 6)之间调节薄膜幅1的幅宽。该压褶装置包括狭长的机架2,机架能 够紧固到包装机的薄膜分配器(未示出)上或与其整体形成,薄膜分 配器以传统方式承载着由薄膜幅1形成的薄膜幅卷。包装机和薄膜分 配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的一部分,所 以在此不作赘述。对于压褶装置的工作来说,关键是薄膜应该在整个 薄膜基本张紧的状态下移动。在图2、4和6中,薄膜的运动方向为 图中的从左向右,由箭头27示出。
如图1和2所示,薄膜幅1具有纵向上边缘3和纵向下边缘4, 其中,压褶装置设计用于通过选择性地仅仅单独地向下移动上边缘或 仅仅单独地向上移动下边缘、或者使上边缘和下边缘同时朝着彼此移 动而移动。为了实现这些功能,压褶装置包括以可转动方式安装在机 架2上的第一滚轮5。第二滚轮6以可转动方式安装在机架2上,与 滚轮5间隔一定的距离并处于滚轮5下方的位置。以循环方式工作的 挠性驱动件7可以是皮带、链条、绳子等等,它绕过第一滚轮5和第 二滚轮6,从而在两滚轮之间形成第一驱动件部分8和第二驱动件部 分9,所述部分相邻地并彼此平行地在薄膜幅1的横向上延伸。驱动 件7可以由多个彼此连续连接的部件自然地形成循环。“循环 (endless)”意味着例如即使是下文要说明的滑架13和21也可以形 成上述循环驱动件的部件,且皮带等物的末端紧固在滑架上。
为了移动驱动件,连接电机10的轴以便转动第一滚轮5,从而 选择性地沿第一运动方向11以及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运动方向12 移动驱动件7。当电机10沿第一运动方向11驱动驱动件7时,第一 驱动件部分8向上移动,同时第二驱动件部分9向下移动。相应地, 当电机10沿第二运动方向12驱动驱动件7时,第一驱动件部分8向 下移动,同时第二驱动件部分9向上移动。第一滑架13紧固在第一 驱动件部分9上,它在机架2中被引导从而能够沿薄膜幅1的横向移 动。第一压褶部件14与第一滑架13相连,用于使薄膜幅的上边缘3 起褶。第二滑架21紧固到第二驱动件部分9上,并在机架2中被引 导从而能够平行于第一滑架13的运动方向移动,即,沿薄膜幅1的 横向上移动。
用于使薄膜幅1的下边缘4起褶的第二压褶部件15与滑杆16相 连,它在机架2中被引导从而能够沿薄膜幅1的横向移动,即,在基 本竖直的方向上移动。滑杆16具有直杆部分19,该直杆部分通过位 于第一驱动件部分8与第二驱动件部分9之间的导向件20与机架2 相连。滑杆16能够在如图1和2所示的下方位置L与如图3-6所示 的上方位置U之间移动。当没有向上的力作用在滑杆16上时,它在 例如重力的作用下自动返回到下方位置L。这是可能的,因为直杆部 分19以松弛滑动配合方式配合在导向件20中。为了得到更为可靠的 复位运动,还可以在机架和滑杆16之间使用复位弹簧25。
该压褶装置包括第一连接装置171、181,用于当驱动件7沿第一 方向11运动以使第二压褶部件15向上移动从而使薄膜幅1的下边缘 起褶时,在滑杆16和第一驱动件部分8之间形成可松开的连接。
连接装置171、181包括设置在滑杆16上的靠近其上端的第一搭 扣171,以及位于第一滑架13上的第二搭扣181。第一搭扣171为第一 销,它从滑杆16的上端横向伸出交叉于第一滑架13的移动路径,从 而使第一滑架13的上表面起到第二搭扣181的作用,并使其在驱动件 7沿第一方向11运动时与第一销171相接。
该压褶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装置172、182,用于当驱动件7沿第 二方向12(图5)运动以使第二压褶部件15移动到上方位置U时, 在滑杆16和第二驱动件部分9之间形成可松开的连接。压褶装置包 括第二滑架21,其紧固到第二驱动件部分9上并在机架2中被引导从 而能够沿薄膜幅1的横向移动,即,沿竖直方向移动。
第二连接装置172、182包括连接于滑杆16靠近上端的第三搭扣 172,以及与第二滑架21相连的第四搭扣182,在驱动件7沿第二方向 12运动时第四搭扣连接于第二滑架21并与第三搭扣172相接触。第 三搭扣是第二销,从滑杆16的上端横向伸出交叉于第二滑架21的移 动路径,从而使第二滑架21的上表面起到第四搭扣182的作用,并在 驱动件7沿第二方向12运动时与第二销172相接。
利用这样的设置,如图3和4所示,当沿第一运动方向11驱动 驱动件7时,由于第一滑架13事先向上推动滑杆16,从而随着滑杆 16升高到上方位置U,与其相连的第二压褶部件15升高并使薄膜幅 1的下边缘4起褶,所以薄膜幅1只从其下边缘4起褶。同时,与第 一滑架13相连的第一压褶部件14向上升高。从下方变窄的薄膜幅1 具有第三幅宽W3,该幅宽小于完整幅宽W1,但仍然大于薄膜幅变窄 到线绳状形式时的第二幅宽W2。
相应地,根据图7和8,当沿第二运动方向12驱动驱动件7时, 通过使第一滑架13停在一个位置(如图7所示)从而使第二滑架21 不接触滑杆上的第二销172而是与其保持一定距离,可以选择性地使 薄膜幅1从上边缘3起褶而不从下边缘4起褶。此时第二压褶部件15 将保持在下方位置L。薄膜幅1具有从上方开始变窄的第四幅宽W4, 该第四幅宽小于完整幅宽W1,但仍大于薄膜幅变窄到线绳状形式时 的第二幅宽W2。
同样可选地,根据图5和6,当沿第二运动方向12驱动驱动件7 时,可以使薄膜幅1从上边缘3和下边缘4同时起褶。在这种情况下, 沿第二运动方向12驱动驱动件7,直到第二滑架21的上表面182与 滑杆16上的第二销172相接并向上推动滑杆16,因而,当滑杆16上 升到上方位置U时,与其相连的第二压褶部件15也升高,从而使薄 膜幅1的下边缘4起褶。与第一滑架13相连的第一压褶部件14相对 于第二压褶部件15向下移动到合适的预定距离上,使得在它们之间 通过的薄膜幅1变窄到例如减至线绳状形式的第二幅宽W2。显然, 利用该装置,通过控制电机10从而使滑架13和21停在合适的位置 上、通过对电机10的转动方向加以选择而控制驱动件7的运动方向、 和/或通过调节销171、172在滑杆16上的竖直位置,能够获得从完整 幅宽W1到线绳状幅宽W2之间的任何幅宽。
优选地,通过探测器22、23、24控制该装置的功能,探测器检 测滑架13、21的当前位置,并基于检测到的位置控制动力装置10以 停止驱动件7的运动以及改变其运动方向。探测器22、23、24是具 有第一状态0和第二状态1的接近传感器。当第一滑架13和/或第二 滑架21处于探测器的探测距离之内时,探测器22、23、24在状态0 和1之间改变它们的状态。第一探测器22和第二探测器23用于观测 第一滑架13。第三探测器24用于观测第二滑架21。探测器与控制单 元26相连,该控制单元根据探测器的状态0和1来控制电机10的运 转。
在图1和2中,压褶装置处于初始状态,此时薄膜幅1处于其完 整幅宽W1。压褶部件14和15处于不运转状态,离开薄膜幅1的上 边缘3和下边缘4一定的距离。处于压褶装置的上端的第一探测器22 处于0状态,它下方的第二探测器23处于1状态,且在下端的第三 探测器24处于0状态。
当要从图1所示的状态变化到图3所示的状态以便只使薄膜幅1 的下边缘4起褶时,控制单元26向电机10发出启动指令,之后电机 10开始使驱动件7沿第一运动方向11移动,如图3和4所示。由于 第一滑架13移动远离第二探测器23的附近,第二探测器变为0状态。 紧固在驱动件7的第一驱动件部分8上的第一滑架13的第二搭扣181 或上表面181与滑杆16的第一搭扣171或销171相接,并向上推动滑 杆16,使处于滑杆16的下端的第二压褶部件15从图1中的下方位置 L升高到图3中的上方位置U,从而使薄膜幅1的下边缘4起褶。当 第一滑架12进入第一探测器22的检测区域时,第一探测器22变为1 状态,控制单元26基于此结果使电机10停转。
当要从图1所示的状态变化到图5和6所示的状态以使薄膜幅1 的上边缘3和下边缘4起褶以便形成狭窄的第二幅宽W2时,控制单 元26向电机10发出启动命令,之后电机10开始沿第二运动方向12 驱动驱动件7,如图5和6所示。首先,与第一驱动件部分8相连的 第一滑架13以及与其相连的第一压褶部件14向下移动,从而使薄膜 幅1的上边缘3起褶。同时,紧固在第二驱动件部分9上的第二滑架 21向上升高,并在某个点处其上表面182与滑杆16上的第二销172相 接,并向上推动滑杆16,使与滑杆16相连的第二压褶部件15升高到 上方位置,从而使薄膜幅1的下边缘4起褶。探测器24变为1状态, 控制单元26基于此结果使电机10停转。
当要从图1所示的状态变化到图7和8所示的状态以使薄膜幅1 的上边缘4起褶以便形成第四幅宽W4时,控制单元26向电机10发 出启动命令,之后电机10开始沿第二运动方向12驱动驱动部件7, 如图7和8所示。第三探测器24处于合适的位置以便使第二滑架21 导致第三探测器变为1状态,当第一压褶部件14处于合适的理想位 置时,控制单元26基于此结果使电机10停转。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相反,在权利要求中确定的发明构思 的范围内可以有很多种变化的方案。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