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轨导航卫星系统构造的方法 |
|||||||
申请号 | CN200580018063.9 | 申请日 | 2005-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964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05-16 |
申请人 | NPO航天仪器制造股份公司; | 发明人 | 尤里·马泰维奇·乌尔利奇奇; 弗拉基米尔·亚力山大罗维奇·波波夫金; 瓦加齐拉夫·瓦拉迪米洛奇·达沃金; 阿诺德·瑟格伊维奇·舍利瓦诺夫; 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高布林; 瓦加齐拉夫·菲利波维奇·法提夫; | ||||
摘要 | 本 发明 涉及空间工程并且可以被用于发展用于地面物体 定位 的卫 星系 统。所述的发明可以减少人造地球卫星的数量而不会恶化地面物体定位系统的参数。本发明的方法用于形成一个在轨导航卫星系统包括设置N个运行在N个平面上的人造地区卫星(n是大于2的整数)在环形或其它轨道上通过mi卫星在各自平面上,其中i=1,n是整数。本发明特征在于所述的人造地区卫星被设置在一个基准平面轨道并且在与其成对对称的平面上,其中所述的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平面相对于基准平面以一定 角 度设置,这些角度不等于360/n,并且人造地区卫星委员轨道平面上相对于基准人造地球卫星是不均匀且对称成对。 | ||||||
权利要求 | |||||||
说明书全文 | 技术领域:该发明属于航天技术,特别是用于地球表面创立卫星系统定位工程。 背景技术: 从宇宙中观察地球的方法是众所周知的,这种观察方法包括了以下内 容:引导人造卫星到n倍数的与地球同步的轨道上,轨道的倾角为i= arccos(n/m),m的位置在哪,相应地n就是每一个卫星使用交点的周期数 据,就是在一个卫星航线重复的周期内,地球自传的有效周期的数据;就 是按照宽度180°/m,在成比例的视野范围内,地面物体的图像在卫星船 上显示的结果。 在提出的规定的视野宽度条件下,随着人造卫星需要的数据的降低, 这个已知的方法使地球表面无法穿透的视野的开发得到了保障。 这个已知方法的缺点所在是相对较大地需要视野范围的宽度如果保 持该方法其他的优点,只有人造卫星在轨道上专门的分布排列,才能够 使这个视野范围的宽度降低。(证书号:RU297930分类号64G1/10,1988.) 已知的从宇宙观察地球表面的方法,包括:引导人造卫星到n倍数的 与地球同步的轨道上,轨道的倾角为i=arccos(n/m),m的位置在哪,相应 地n就是每一个卫星使用交点的周期内的数据,就是在一个卫星航线重 复的周期内,地球自传的有效周期的数据,就是按照宽度180°/m,在成 比例的视野范围内,地面物体的图像在卫星船上显示的结果,该方法优 点在于:在观察地球表面无法穿透状态的条件下,成比例地降低对于他 们视野范围中的每一个所需要的人造卫星总数n;同时把这些卫星引到轨 道上,这些轨道的特点是它同时也通过地球赤道,和所有卫星相互间的 距离是相等的; 在N2K条件下是180°/(mN),N 2K+1条件下是360°/(mN),K 是自然数(证书号RU2058917,分类号64G1/10,1996)。 卫星在轨道上的布局体系,对于地面工程的发射也是已知的。 (US6727850,G01S5/14,27.04.2004;CA249014,B60R11/02,11.03.2004; WO200431909,G06F,15.04.2004;TW539865。G01S1/00,2003) 按照技术要领伽利略(全欧洲体系)的轨道上的体系建设方法与我们 提出的方法是最近似的,在这个方法(伽利略的)条件下,实现了人造 地球卫星在三个轨道平面上的发射,平均每个平面有10颗卫星,其中9 颗是活动着的,另一颗是后备。9颗活动的卫星在同一轨道上每隔40°分 布一个,1颗后备卫星也在这一轨道上,它可以在任何一个位置上,因此, 这些轨道的平面沿着赤道(每隔120°)的分布是均匀的,相等的。 需要具备人造地球卫星在轨道上的相当多的重要数据,是这个解决方 法的缺点。 发明内容: 我们所提供的这项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在地面上目标的定位装置的 系统参数不受到任何影响的情况下可以减少人造地球卫星的数量。 为此,需要导航作用的人造卫星系统的轨道分配的方法,这个方法可 以推断出环行的和其它的N个人造地球卫星轨道,这些人造地球卫星运 行在N个平面(n大于2的整数),沿着mi,i=1,......n,在每一个平面上 的卫星,他的特点在于人造地球卫星处在基准平面的轨道上,和处于两 两对称的并且对着基准平面的平面上,在这种情况下,人造地球卫星的 轨道所指定的平面通过夹角对着基准平面,而这个角不等于360°/N,而 平面中的轨道上的人造卫星同基准人造卫星非成对对称的状态。(卫星系 统周期性视野轨道结构尤.恩.辛带兹,莫斯科,MTTY出版社,2000 104 页) 下面解释整个航空系统的构造学说的特殊性。 现代的系统基本上是按照有规律的系统的运动学规则建立起来的,在 时间的初始时刻,人造地球卫星处在某个对称的伽利略系统的高峰状态。 从理论上看,随着人造地球卫星数量的增加,这个系统的曲线有所改善, 但是我们所提出的范例,在人造地球卫星数目增加的时候,从11到12, 从14到15,从20到21,系统的评定恶化了。这样,轨道体系的最优化 参数的选择,只能在所选出的构造等级界限之内的有限的数量之内选择, 而不是在整个系统构造之内进行优选。 我们所申请的航空系统的体系方法建立在微分学和数学的程序设计 的思想基础之上,而这些思想是一个或几个人造卫星系统的最初状态; 经过不断增加连续的定义而形成的,为了在最终能够保障系统中最好的 质量指标能够发挥作用。 从理论中得知,为了保证所有人造卫星轨道的弹道稳定性,系统就应 当保持处于相同的高度和一样的倾斜角,在相反的情况下,由于地球引 力向心力的影响,轨道平面将沿着赤道的不同速度旋转,这就会产生轨 道平面相互之间是呈现夹角的相对位置将会持续不断地发生变化,而系 统也就不可能完成指定的任务。 按照我们提供的方法,需要把人造卫星推到平面上的轨道,而这个 平面同基准平面的不等于360°/n,并且位于对称平衡状态(例如:在三维 二维情况下,同基准平面的夹角一样是不等于120°,同加利略系统的区 别,在加利略系统中人造卫星被安排在相互之间夹角120°的平面上,也 就是说平面的分布是均匀一致的)。我们提供的方法要求轨道平面的布置 沿着赤道不均匀的安排,而是成对的对称,为了完成地面目标的定位装 置的指定任务,轨道平面的布置在不均匀的情况下,人造卫星的布局在 每一个轨道平面的范围内应当也是不均匀地。根据我们申请的方法需要 把人造卫星安排成相对基准人造卫星呈成对对称的状态,为了核对《基 准平面》《基准人造卫星》的术语使用情况必须建立专用术语的说明书。 基准平面一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平面随机地安排,相对于基准平面以 成对对称的方式安排其他的轨道平面,如果轨道平面数n是偶数,那么 基准平面是虚拟的,也就是说平面上一个人造卫星也没有,而为对称中 心服务的是其他的成对的轨道平面。 基准人造卫星-轨道上卫星之中的一颗,相对于基准卫星,其它的 人造地球卫星系统的卫星在开始时刻都是成相对对称分布的,基准卫星 可以说是虚拟的,也就是轨道平面上的某个点,和其它所有卫星一样, 沿着轨迹运动,而相对于基准卫星的其他卫星在最初时刻也是两两成对 并对称的,基准卫星一定是虚拟的。如果中心平面是虚拟的,也就是说如 果轨道平面数量是偶数的话,除此之外,如果平面上卫星数量是偶数, 基准卫星也可能是虚拟的。 在示意图1、2、3上绘出了三个平面上轨道上的人造地球卫星相应的 布置,球面的人造卫星系统(数字资料)最优化的配置方法刊登在《飞 行》杂志2001年2期的20-20页。 在表格中列出了伽利略系统和我们申请的专利的数据对比: 名称 规定的方式方法 新的方法 人造卫星数量 30 28 运载火箭发射数量 5 5 轨道的平面数量 3 3 在轨道上的人造卫星数量 10+10+10 10+10+8 在平面上备用的人造卫星量 1+1+1 1+1+1 在系统创造上的消耗 100% 93.33% 相对精确度的鉴定、评定 100% 96-97% 系统安全性的相对指数 100% 109.5% 证明研究的结果,按照我们申请专利的方法,该系统需要较少的财务 支出费用,并保障更安全地提供质量水平。也就是说,性价比超出众所 周知的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