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瓶工装 |
|||||||
申请号 | CN201610193509.1 | 申请日 | 2016-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4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申请人 | 哈尔滨东方报警设备开发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姜崇波; 王锡铜; 李术; | ||||
摘要 |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气瓶工装,包括上行 框架 、中行框架、下行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框架和下行框架通过立式框架连接,所述上行框架和下行框架之间设有中行框架,所述中行框架四周连接在立式框架上;所述上行框架一侧上设有把手;所述下行框架底部设有多个万向轮;所述下行框架内部设有加强梁;所述把手 焊接 在上行框架一侧。所述上行框架、中行框架、下行框架与立式框架之间均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本发明不但提高气瓶使用的安全性能,而且便于操作人员运输气瓶,提高气体标定的工作效率。 | ||||||
权利要求 | |||||||
说明书全文 | 一种气瓶工装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瓶工装,具体为一种移动式标准气瓶工装。 背景技术[0002] 随着工业时代的飞速发展,在石油化工工业领域,作业现场环境中被检测气体的种类较多,随之应用的气体检测设备也相应增加。由于气体检测设备在出厂前要对气体传感器进行标定校准,所以在标定时应用的标准气体种类也比较多。由于在车间储存标准气的气瓶数量多、有害气体的种类多,标定时经常搬运使用可能产生漏气的危险现象,导致人身和工作环境受到损害。 发明内容[0003] 为了避免作业现场环境发生漏气的不利现象发生,本发明提供一种气瓶工装,即方便操作人员运输,又提高对气瓶使用的安全性能。 [0004]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瓶工装,包括上行框架、中行框架、下行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框架和下行框架通过立式框架连接,所述上行框架和下行框架之间设有中行框架,所述中行框架四周连接在立式框架上;所述上行框架一侧上设有把手;所述下行框架底部设有多个万向轮;所述下行框架内部设有加强梁;所述加强梁上方设有底板;所述底板四周连接下行框架内框。 [0005] 所述把手焊接在上行框架一侧。 [0006] 所述上行框架、中行框架、下行框架与立式框架之间均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0008] 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仰视结构示意图。 [0009] 附图中:把手(1)、上行框架(2)、中行框架(3)、下行框架(4)、万向轮(5),立式框架(6),加强梁(7),底板(8)。 具体实施方式[001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11] 具体实施方式一:一种气瓶工装,包括上行框架(2)、中行框架(3)、下行框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框架(2)和下行框架(4)通过立式框架(6)连接,所述上行框架(2)和下行框架(4)之间设有中行框架(3),所述中行框架(3)四周连接在立式框架(6)上;所述上行框架(2)一侧上设有把手(1);所述下行框架(4)底部设有多个万向轮;所述下行框架(4)内部设有加强梁(7);所述加强梁(7)上方设有底板(8);所述底板(8)四周连接下行框架(4)内框。 [0012] 所述把手(1)焊接在上行框架(2)一侧。 [0013] 所述上行框架(2)、中行框架(3)、下行框架(4)与立式框架(6)之间均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0014] 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1所示,所述气瓶工装由把手(1)、上行框架(2)、中行框架(3)、下行框架(4)、万向轮(5)与立式框架(6)组成。所述把手(1)焊接于上行框架(2)侧面。 [0015] 具体实施方式三:如图2所示,所述主体框架由上行框架(2)、中行框架(3)、下行框架(4)与立式框架(6)焊接组成。 [0016] 具体实施方式四:如图所示,所述仰视结构由把手(1)、下行框架(4)、万向轮(5)、加强梁(7)与底板(8)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