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结片和其层叠体

申请号 CN200880115984.0 申请日 2008-11-13 公开(公告)号 CN101855094A 公开(公告)日 2010-10-06
申请人 国誉株式会社; 发明人 兴津彰规; 锅谷仁美;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粘结片及其层叠体。形成多片将片基材(B)的一面设为粘结面且将另一面设为剥离处理面(L)的缀片(P),使这些缀片(P)的粘结面(A)和剥离处理面(L)重叠,形成了层叠体(P1)。通过使位于层叠体(P1)的一端侧的缀片(P)的粘结面(A)粘结在纸张(S)的孔(S1)周围,使得该缀片(P)可从上述层叠体(P1)一次一片地剥离。粘接面(A)由分散涂敷了粘结剂的多个点状或 水 滴状的粘结剂部(A1)形成,这些粘结剂部(A1)以线对称、点对称等其他具有一定规则性的状态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粘结片,在形成多个将片基材的一面设为粘结面且将另一面设为剥离处理面的粘结片、使这些粘结片的粘结面和剥离处理面重叠而成为层叠体的状态下,通过使位于该层叠体的一端侧的粘结片的粘结面粘结于被粘体,使得该粘结片能够从上述层叠体一次一片地剥离,其特征在于,
上述粘结面由分散涂敷了粘结剂的多个粘结剂部形成,并且,这些粘结剂部配置成线对称。
2.一种粘结片,在形成多个将片基材的一面设为粘结面且将另一面设为剥离处理面的粘结片、使这些粘结片的粘结面和剥离处理面重叠而成为层叠体的状态下,通过使位于该层叠体的一端侧的粘结片的粘结面粘结于被粘体,使得该粘结片能够从上述层叠体一次一片地剥离,其特征在于,
上述粘结面由分散涂敷了粘结剂的多个粘结剂部形成,并且,
这些粘结剂部配置成点对称。
3.一种粘结片,在形成多个将片基材的一面设为粘结面且将另一面设为剥离处理面的粘结片、使这些粘结片的粘结面和剥离处理面重叠而成为层叠体的状态下,通过使位于该层叠体的一端侧的粘结片的粘结面粘结于被粘体,使得该粘结片能够从上述层叠体一次一片地剥离,其特征在于,
上述粘结面由分散涂敷了粘结剂的多个粘结剂部形成,并且,
这些粘结剂部沿相对于片基材的中心成为大致同心圆的多条圆周轨迹配置,并且,各圆周轨迹上的粘结剂部相互等间隔地设置。
4.一种粘结片,在形成多个将片基材的一面设为粘结面且将另一面设为剥离处理面的粘结片、使这些粘结片的粘结面和剥离处理面重叠而成为层叠体的状态下,通过使位于该层叠体的一端侧的粘结片的粘结面粘结于被粘体,使得该粘结片能够从上述层叠体一次一片地剥离,其特征在于,
上述粘结面由分散涂敷了粘结剂的多个粘结剂部形成,并且,
具有粘结剂部的相互间隔窄的区域和粘结剂部的相互间隔宽的区域,相互间隔宽的区域的粘结剂部线对称或点对称地配置,或沿相对于片基材的中心成为大致同心圆的多条圆周轨迹相互等间隔地配置。
5.一种粘结片,在形成多个将片基材的一面设为粘结面且将另一面设为剥离处理面的粘结片、使这些粘结片的粘结面和剥离处理面重叠而成为层叠体的状态下,通过使位于该层叠体的一端侧的粘结片的粘结面粘结于被粘体,使得该粘结片能够从上述层叠体一次一片地剥离,其特征在于,
上述粘结面由分散涂敷了粘结剂的多个粘结剂部形成,并且,
具有粘结剂部的相互间隔窄的区域和粘结剂部的相互间隔宽的区域,在这些区域中的至少一方的区域中的粘结剂部等间隔地配置在直线或圆周上。
6.一种粘结片,在形成多个将片基材的一面设为粘结面且将另一面设为剥离处理面的粘结片、使这些粘结片的粘结面和剥离处理面重叠而成为层叠体的状态下,通过使位于该层叠体的一端侧的粘结片的粘结面粘结于被粘体,使得该粘结片能够从上述层叠体一次一片地剥离,其特征在于,
上述粘结面由分散涂敷了粘结剂的多个粘结剂部形成,并且,
粘结剂部的窄的区域和粘结剂部的宽的区域分别成对地分散设置在多个部位,这些分散的至少一对区域设置成线对称或点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粘结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面具有上述粘结剂部的相互间隔窄的区域和相互间隔宽的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结片,其特征在于,上述粘结剂部呈大致点状或大致滴状的平面形状,该粘结剂部设置成大致相同的大小。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结片,其特征在于,上述粘结剂部呈大致点状或大致水滴状的平面形状,该粘结剂部组合了大小不同的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粘结片,其特征在于,沿上述多条圆周轨迹设置的粘结剂部在从上述片基材的中心沿放射方向延伸的直线上排列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粘结片,其特征在于,沿上述多条圆周轨迹设置的粘结剂部中的、位于片基材的外周侧的同心圆上的粘结剂部设定为其相互间隔比位于内周侧的同心圆上的粘结剂部的相互间隔宽。
12.根据权利要求1~4和6~11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结片,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粘结剂部相互之间的间隔设定为大致相等的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结片,其特征在于,上述片基材呈在面内中央形成了孔的平面形状,在其内周缘和/或外周缘不存在上述粘结剂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结片,其特征在于,上述粘结剂部的面积的总和设定为上述片基材的面积的30%以上且小于上述的片基材的面积的75%。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结片,其特征在于,上述片基材设置成在面内中央形成孔、且外缘形状为大致圆形的平面形状。
16.一种层叠体,为层叠了上述权利要求1~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粘结片而成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以各粘结片的上述粘结剂部的位置沿层叠方向相互重叠的状态层叠。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是涉及粘接片和其层叠体,特别是涉及:适用于粘贴在包围被形成在纸张等被粘体(被粘贴件)的合订(装订,缀じ込み)用的孔的位置、增强该孔周围的缀片(パツチ)等的粘结片和其层叠体。

背景技术

在将书类等的纸张合订于文件夹的情况下,采用如下方法:使用穿孔机沿纸张的端缘形成孔,使装订用具的装订腿或装订轴穿过这些穿设成的孔。在采用该合订方法的情况下,有时会因频繁的纸张的翻页操作等使该纸张的孔周围破裂,因此,实行以包围该孔的方式粘贴缀片来进行增强。
上述的缀片可以使用如下缀片:在树脂制的片基材的一面设置粘结剂层而设成粘结面,在另一面涂敷(涂布)树脂(シリコ一ン樹脂)等而设成剥离处理层。该缀片设置成如下大致圆环形:在其中央部形成与形成在纸张的孔对应的圆形的孔、且外缘形状形成为圆形;在将重叠了许多片该缀片的层叠体安装在缀片粘贴器的状态下,可以通过将在层叠体的一端侧表露出的粘结面按压在纸张的孔周围,从而进行粘贴。
但是,公知的缀片是通过在片基材的一面整个区域涂敷粘结剂层而形成了粘结面。因此,产生在将在缀片层叠体的一端侧表露出的粘结面按压在纸张的孔周围而解除了该按压时,不能一次剥离一片的情况,招致如下这样的不良情况:多片缀片重叠粘贴,造成使用缀片的浪费。
这样的缀片重叠粘贴可认为是:由在片基材的一面整个区域涂敷有粘结剂所引起的,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粘结剂的局部涂敷形成了粘结面的缀片。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7514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缀片,虽然局部涂敷粘结剂构成粘结面,但在涂敷粘结剂的位置或部位上没有任何规则性,可以说是设定为随机(无规则)的位置。因此,例如,在对缀片施加按压力而解除该按压力时,在构成为从其外周侧开始缀片的剥离的缀片粘贴器中,经常在一定的条件下变得不能从接着的下一个缀片剥离,不能可靠地实行一次一片的剥离。
本发明是着眼于这样的不良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粘结片和其层叠体:适用于:在使用缀片等粘结片的层叠体粘贴于被粘体时,一次剥离一片地进行粘贴。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粘结片和其层叠体:在使用下述粘贴器时,可以保持剥离阻力相等、实现一次一片的剥离,所述粘贴器做成为:线对称地进行粘贴在被粘体的粘结片和与其重叠(叠合)的下一个粘结片的剥离。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为如下粘结片:在形成多个将片基材的一面设为粘结面且将另一面设为剥离处理面的粘结片、使这些粘结片的粘结面和剥离处理面重叠而设置成层叠体的状态下,通过使位于该层叠体的一端侧的粘结片的粘结面粘结于被粘体,使得粘结片能够从上述层叠体一次一片地剥离,且采用如下这样的构成:
上述粘结面由分散涂敷了粘结剂的多个粘结剂部形成,并且,这些粘结剂部配置成线对称。
另外,本发明为如下粘结片:在形成多个将片基材的一面设为粘结面且将另一面设为剥离处理面的粘结片、使这些粘结片的粘结面和剥离处理面重叠而设置成层叠体的状态下,通过使位于该层叠体的一端侧的粘结片的粘结面粘结于被粘体,使得粘结片能够从上述层叠体一次一片地剥离,且可以采用如下这样的构成:
上述粘结面由分散涂敷了粘结剂的多个粘结剂部形成,并且,
这些粘结剂部配置成点对称。
此外,本发明为如下粘结片:在形成多个将片基材的一面设为粘结面且将另一面设为剥离处理面的粘结片、使这些粘结片的粘结面和剥离处理面重叠而设置成层叠体的状态下,通过使位于该层叠体的一端侧的粘结片的粘结面粘结于被粘体,使得粘结片能够从上述层叠体一次一片地剥离,也可采用如下这样的构成:
上述粘结面由分散涂敷了粘结剂的多个粘结剂部形成,并且,
这些粘结剂部沿相对于片基材的中心成为大致同心圆的多条圆周轨迹配置,并且,各圆周轨迹上的粘结剂部相互等间隔地设置。
另外,本发明为如下粘结片:在形成多个将片基材的一面设为粘结面且将另一面设为剥离处理面的粘结片、使这些粘结片的粘结面和剥离处理面重叠而设置成层叠体的状态下,通过使位于该层叠体的一端侧的粘结片的粘结面粘结于被粘体,使得粘结片能够从上述层叠体一次一片地剥离,也可采用如下这样的构成:
上述粘结面由分散涂敷了粘结剂的多个粘结剂部形成,并且,
具有粘结剂部的相互间隔窄的区域和宽的区域,相互间隔宽的区域的粘结剂部线对称或点对称配置,或沿相对于片基材的中心成为大致同心圆的多条圆周轨迹相互等间隔地配置。
此外,本发明为如下粘结片:在形成多个将片基材的一面设为粘结面且将另一面设为剥离处理面的粘结片、使这些粘结片的粘结面和剥离处理面重叠而设置成层叠体的状态下,通过使位于该层叠体的一端侧的粘结片的粘结面粘结于被粘体,使得粘结片能够从上述层叠体一次一片地剥离,还含有如下这样的构成:
上述粘结面由分散涂敷了粘结剂的多个粘结剂部形成,并且,
具有粘结剂部的相互间隔窄的区域和宽的区域,在这些区域中的至少一方的区域的粘结剂部等间隔地配置在直线或圆周上。
另外,本发明为如下粘结片:在形成多个将片基材的一面设为粘结面且将另一面设为剥离处理面的粘结片、使这些粘结片的粘结面和剥离处理面重叠而设置成层叠体的状态下,通过使位于该层叠体的一端侧的粘结片的粘结面粘结于被粘体,使得粘结片能够从上述层叠体一次一片地剥离,也可采用如下这样的构成:
上述粘结面由分散涂敷了粘结剂的多个粘结剂部形成,并且,
粘结剂部的窄的区域和宽的区域分别成对地分散设置在多个部位,这些分散的至少一对区域设置成线对称或点对称。
在本发明中,上述粘接面可以做成如下构成:具有上述粘结剂部的相互间隔窄的区域和相互间隔宽的区域。
另外,可以采用如下这样的构成:上述粘结剂部形成为大致点状或大致滴状的平面形状,该粘结剂部设置成大致相同的大小。
另外,也可做成:上述粘结剂部形成为大致点状或大致水滴状的平面形状,该粘结剂部设置成为组合了大小不同的尺寸的粘结剂部。
此外,在本发明中,可采用如下这样的构成:沿上述多条圆周轨迹设置的粘结剂部在从上述片基材的中心沿放射方向延伸的直线上排列配置。
另外,也可做成:沿上述多条圆周轨迹设置的粘结剂部中的、位于片基材的外周侧的同心圆上的粘结剂部设定为其相互间隔比位于内周侧的同心圆上的粘结剂部的相互间隔宽。
此外,也可采用如下构成:具备上述粘结剂部相互之间的间隔设定为大致相等的区域。
另外,也可优选采用如下构成:上述片基材形成为在面内中央形成了孔的平面形状,在其内周缘和/或外周缘不存在上述粘结剂部。
此外,上述粘结剂部的面积的总和设定为上述片基材的面积的30%以上且小于75%。
优选是采用如下这样的构成:上述片基材设置成在面内中央形成孔、且外缘形状为大致圆形的平面形状。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层叠体为层叠了上述任何一项中所记载的粘结片的层叠体,以各粘结片的上述粘结剂部的位置沿层叠方向相互重叠的状态层叠。
若采用本发明的粘结片,则由于在具有一定的规则性的条件下、设置有分散地涂敷了粘结剂的多个粘结剂部,因此,与整面涂敷粘结剂而形成了粘结面的粘结片相比,使得可以抑制粘结片彼此的剥离阻力,从而可以进行一次一片的剥离。特别是,若采用粘结剂部配置成线对称或点对称的构成,在适用于设置成从粘结片的两侧进行剥离的粘贴器时,可以使成为线对称或点对称的两侧的剥离阻力相等而平衡性好地剥离,由此,可以消除以重叠了多片粘结片的状态进行粘贴那样的不良情况。
另外,采用下述构成,也可平衡性好地保持剥离阻力,除此之外,还可使粘结剂的涂敷图案简单,所述构成为:沿相对于片基材的中心呈大致同心圆的多条圆周轨迹配置粘结剂部,且相互等间隔地设置各圆周轨迹上的粘结剂部。
此外,在下述构成中,通过使从相互间隔宽的区域开始剥离,可以以更小的剥离阻力进行剥离,所述构成为:具有粘结剂部的相互间隔窄的区域和粘结剂部的相互间隔宽的区域,相互间隔宽的区域的粘结剂部线对称或点对称配置,或沿相对于片基材的中心呈大致同心圆的多条圆周轨迹相互等间隔地配置。另外,在下述构成中,通过从隔着下述等间隔配置了粘结剂部的区域剥离,可以平衡性好地进行剥离,所述构成为:在相互间隔窄的区域和相互间隔宽的区域中的至少一方的区域的粘结剂部隔着等间隔配置在直线或圆周上。
另外,在下述构成中,通过从下述设置成线对称或点对称的区域开始剥离,可以顺利进行剥离,所述构成为:将粘结剂部的(相互间隔)窄的区域和宽的区域分别成对地分散设置在多个部位,至少一对的区域设置成线对称或点对称。
另外,若采用下述构成,则除了能够以稳定的状态分散粘结片的粘结力之外,还可以得到使在片基材涂敷粘结剂的装置的构成简单化的副效果,所述构成为:上述粘结剂部设置成大致点状或大致水滴状的平面形状且设置成大致相同的大小。
此外,在组合了上述粘结剂部大小不同的大小尺寸的构成中,通过例如将小的粘结剂部所分散的区域设置在外周侧,可以减小粘贴粘结片时的剥离阻力,从而一次一片地粘贴粘结片。
此外,若采用上述粘结剂部位于从片基材的中心沿放射方向延伸的直线上的构成,则变为剥离方向和粘结剂部的排列方向一致,可以实现顺利的剥离。
另外,在位于靠近片基材的外周的同心圆上的粘结剂部设定为其相互间隔比位于内侧的同心圆上的粘结剂部的相互间隔大的构成中,可以提高外周侧的剥离容易度。
此外,通过在面内中央形成了孔的片基材的内周缘和/或外周缘设置不存在粘结剂部的区域,还可以确保剥离容易性。即,可靠地防止粘结剂从粘结片的内周缘和外周缘以拉丝的方式露出,从这一度出发,还可以消除粘结片以互相重叠的状态被剥离的不良情况
此外,通过将上述粘结剂部的面积的总和设定为片基材的面积的30%以上且小于75%,可以将相对于被粘体的粘结力维持在一定值,并且可以抑制粘结剂的使用量,而且,还可避免剥离阻力过强那样的不良情况。若小于30%,则将粘结片粘贴在书类等被粘体时的粘结力变得不充分,若为75%以上,则剥离阻力过大,多会对一次一片的剥离产生影响。
另外,在上述片基材的面内形成了孔且将外缘形状设为大致圆形的情况下,可以将适用于缀片粘贴器等时的保持结构做成简易的结构,另外,可获得应开始剥离的位置的自由度
此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层叠体中,以各层叠片的粘结剂部在层叠方向重叠的方式层叠着,因此,总是可以维持恒定的剥离条件。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点状”包含:具有一定的宽度(宽广度)的形状、例如比在印刷机上印出的点大的形状,包含其外缘形状不是圆形的情况。另外,所谓“水滴状”还包含将圆形压溃成稍稍扁平那样的外形、例如与椭圆形、扇形等这些近似的形状。
附图说明
图1(a)是缀片粘贴器的要部主视图、(b)是缀片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2是图1(a)的仰视图。
图3是图1(a)的纵剖视图。
图4是表示粘贴缀片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粘贴了的缀片的剥离状态的剖视图。
图6(a)~(f)是从粘结面侧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缀片的俯视图。
图7(g)~(l)是从粘结面侧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另一些缀片的俯视图。
图8(m)~(q)是从粘结面侧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再一些缀片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粘贴器;A:粘结面;A1:粘结剂部;B:片基材;D1、D2:直线;L:剥离处理面;S:纸张(被粘体);S1:孔;P:缀片;P1:缀片层叠体;P2: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粘结片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1(a)和(b)中,示出了粘贴下述缀片的缀片粘贴器的要部主视图和缀片的局部侧视图,所述缀片适用了本发明所涉及的粘结片,在图2中,示出了缀片粘贴器的仰视图。另外,在图3~图5中,分别示出了粘贴器的要部剖视图。在这些图中,缀片粘贴器10构成为具备:大致圆筒状的外壳11、和在该外壳11的内部保持缀片P的层叠体P1的轴状的保持体12。
上述外壳11设置成在其周壁下端部的180度对称位置具备大致圆弧状的缺口部11A(凹口部)的形状,除了形成该缺口部11A的区域之外的外壳11的下端11B:在将缀片P粘贴在纸张S(被粘体)的孔S1周围时,作为按住该纸张S的区域起作用。另一方面,缺口部11A为在解除粘贴缀片P时的按压力时容许纸张S的浮起的区域,通过纸张S沿该缺口部11A浮起弯曲,粘贴着的第一片的缀片P也与纸张S一起弯曲,促进与下一个缀片P的剥离。
上述保持体12形成为筒状,该筒状具备比设置在缀片P的中央的圆形的孔P2的内径稍小的外形,在其下端部,形成有比上述孔P2的内径稍大的环状突部15。该环状突部15限制缀片P的层叠体P1的脱落,并且,在将第一片的缀片P粘贴到了纸张S时,对下一个缀片P施加一定的阻力,阻止该下一个缀片P的脱出。
上述层叠体P1为使许多片的缀片P相互重叠了的构件,且以粘结面A位于图1(a)中下面侧、而剥离处理面L位于上面侧的状态被安装在上述保持体12。各缀片P:如图1(b)中所示,在树脂制的片基材B的一面分散涂敷粘结剂,形成多个粘结剂部A,由此,形成粘结面A,在另一面形成有由硅酮树脂等制成的剥离处理面L。该层叠体P1层叠构成为各缀片P的粘结剂部A在层叠方向大致重叠,由此,可避免剥离各片时的剥离阻力的参差不齐。
上述粘结面A如图6(a)所示,由分散涂敷了粘结剂的多个粘结剂部A1形成。各个粘结剂部A1设置成点状,除了内周侧和外周侧之外,设置成大致同一形状、大致同一面积,并且,相对于通过缀片P的中心C的左右方向的直线D1配置成线对称,另外,相对于上下方向的直线D2也配置成线对称。而且,粘结剂部A1相对于中心C配置成点对称。另外,在图6(a)中,高密度设置配置在左右两侧区域的粘结剂部A1,使得:相对于配置在其中间区域、即孔P2的上下区域的粘结剂部A1,配置在左右两侧区域的粘结剂部A1的相互间隔相对变窄。这些相互间隔设置为窄的粘结剂部A1在沿上下方向的直线上大致等间隔地设置。另外,中间区域的粘结剂部A1也在上下方向大致等间隔地设置。另外,相互间隔宽的区域即密度低的区域的粘结剂部A1配置成线对称或点对称。在做成了这样构成的缀片P中,在图6(a)中,中央部的上下两侧成为剥离阻力小的区域,通过以从这些区域的外周侧开始剥离的方式安装在上述粘贴器10,能够可靠地实现一次一片的剥离而进行粘贴。
上述缀片P:如图6(b)~(f)、图7(g)~(l)、和图8(m)~(q)所示,可以使用以相对于通过缀片P的中心的直线成为线对称的关系、成为点对称的关系、其他具有一定的规则性的条件下配置了粘结剂部A的各种类型的缀片。在此,就粘结剂部A1的配置成为线对称的中心线数量多这一点而言,出于避免图面的错综复杂的便利考虑,省略直线的明示。
图6(b)中所示的缀片P具有如下特征:具备在包围孔P2的内周侧不存在粘结剂部A1的闭环状的非粘结区域,并且,将各粘结剂部A1设置成为大致水滴状的平面形状。这些粘结剂部A1:在位于同心圆上的3条圆周轨迹上分别等间隔配置,并且,在沿放射方向延伸的直线上排列配置。另外,位于最内侧的圆周轨迹上的粘结剂部A1设置成相对较小,并且,位于外周侧的圆周轨迹上的粘结剂部A1的相互间隔设置成相对较宽且等间隔。该类型的缀片P的粘结剂部A1:如从图6(b)可知的那样,为相对于成为线对称的中心的多条直线线对称、并且相对于中心C点对称。因此,安装设置在上述粘贴器10时的缀片层叠体P的周向方向基本上不受制约。
图6(c)中所示的缀片P为图6(b)的缀片P的变形形式,在外周侧也设置不存在粘结剂部A1的闭环状的非粘结区域,并且,分别等间隔地设置3条圆周轨迹上的粘结剂部A1。图6(c)的缀片P:从外周侧的任何位置剥离都变得更加容易。另外,该缀片P的粘结剂部A1也为相对于成为线对称配置的中心的多条直线线对称、并且相对于中心C点对称。另外,缀片P设定为外周侧的粘结剂部A1的沿放射方向的长度与内侧的粘结剂部A1的长度相比短一些,且做成为粘结剂部A1的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粘结剂部的组合。另外,外周侧的粘结剂部A1:平面形状看起来近似于四方形、角部为曲线形状。
图6(d)中所示的缀片P配置了多个点状的粘结剂部A1,将在该图中右端侧的上下方向排列的粘结剂部A1的相互间隔设置成相对较宽,降低了密度。该缀片P构成为:粘结剂部A1配置成相对于沿图中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D1成为线对称,并且具备在包围孔P2的内周侧不存在粘结剂部A1的闭环状的非粘结区域。该缀片P,在该图中右侧区域的剥离阻力成为最小,并且,通过从该区域剥离,可以促进剥离。另外,密度高的区域和密度低的区域的各粘结剂部A1沿与直线D1正交的方向等间隔设置。特别是,在密度高的区域,在与左右方向相邻的粘结剂部彼此的关系上也为等间隔。
图6(e)中所示的缀片P:具有形成了大小不同的点状的粘结剂部A1的特征,粘结剂部A1配置成相对于直线D2成为线对称。该类型的缀片P形成为:在孔P2的上下两侧区域的粘结剂部A1比左右两侧区域的粘结剂部A1的大小小,并且,设定为比左右两侧区域的粘结剂部A1的相互间隔大,因此,形成图中上下两侧特别容易剥离的区域。各区域的粘结剂部A1为等间隔,而且,各区域的粘结剂部A1设置成线对称。
图6(f)中所示的缀片P具有如下特征:以成为相对于直线D1、D2线对称且相对于中心C点对称的方式,配置具有大致相同的大小的点状的粘结剂部A1,并且,粘结剂部A1的密度低的区域设置在外周侧的多个部位,并且,以相对于中心成对的关系设置。在该构成中也可容易地从密度低的区域剥离。另外,密度高的区域的粘结剂部A1在沿直线D2的直线上等间隔设置,该区域左右相邻的粘结剂部A1彼此也等间隔设置。
另外,图7(g)和(h)中所示的缀片P具有如下特征:将具有大致相同的大小的点状的粘结剂部A1以越往外周侧密度相对越低的方式,相对于未图示的多条直线线对称、点对称地设置粘结剂部A1,另外,在内周侧设置有不存在粘结剂部A1的闭环状的非粘结区域,并且,等间隔地配置同心圆上的粘结剂部,并且,以相对较宽的间隔等间隔地配置在密度低的区域的圆周上的粘结剂部A1。由这些缀片P也可在外周侧形成多个容易剥离的区域,可以促进一次一片的粘贴。
图7(i)中所示的缀片P具有如下特征:位于同心圆上的多条圆周轨迹上等间隔地配置成同一形状的点状的粘结剂部A1,并且,最外侧的粘结剂部A1设成为中断为一半以下的大小的形状。另外,最外侧的粘接剂部A1的相互间隔设为比位于比其靠内周侧的同心圆上的各粘结剂部A1的相互间隔大。另外,在内周侧形成有不存在粘结剂部A1的闭环状的非粘结区域。该类型的缀片P由于外周的粘结剂部A1极小、并且相互间隔相对较宽,因此,可以在外周大致整个区域容易地进行剥离,而且,可以维持粘贴了缀片之后的外周侧的粘着力。
图7(j)中所示的缀片P具有如下特征:在多个同心圆上等间隔地配置了成为同一形状的点状的粘结剂部A1,将外周侧的粘结剂部A1的相互间隔设定为比内侧的粘结剂部A1的相互间隔大,相对减小了粘结剂部A1的总面积。另外,在内周侧形成有不存在粘结剂部A1的闭环状的非粘结区域。该类型的缀片P也可从外周侧的任何位置都容易地进行剥离。
另外,图7(k)中所示的缀片P为图7(i)的缀片P的变形形式,具有如下特征:在内周侧和外周侧设置有不存在粘结剂部A1的闭环状的非粘结区域。
图7(l)中所示的缀片P为图6(b)的变形形式,具有如下特征:在三条圆周轨迹上以分别成为等间距的关系配置有粘结剂部A1;实质上起到与图6(b)同样的作用、效果。
图8(m)中所示的缀片P具有如下特征:点对称地配置了具有相同的大小的点状的粘结剂部A1。另外,最外周的粘结剂部A1为一半左右的大小、且相互接近的2个粘结剂部A1相对于周向相邻的2个粘结剂部A1其间隔设定得较大。因此,从该间隔设定得大的部分剥离变得容易。特别是,在外周侧的相互间隔大的区域,配置成线对称且点对称,在最外周以外的粘结剂部A1在圆周方向等间隔配置。
图8(n)中所示的缀片P具有如下特征:在沿图中上下方向的直线上配置具有大致相同的大小的点状的粘结剂部A1,并且,左右两侧区域的粘结剂部A1的相互间隔设定为比中央的上下两侧区域的粘结剂部A1小、且密度设置为较高。另外,左右两侧区域的粘结剂部A1彼此线对称配置,以成对的关系设置有相互间隔宽的区域和相互间隔窄的区域。另外,在各区域内的粘结剂部A1沿顺着上下方向的直线分别等间隔设置。
图8(o)中所示的缀片P为图8(n)的变形形式,密度高的区域内的粘结剂部A1沿顺着图中上下方向的直线等间隔配置。
图8(p)中所示的缀片P具有如下特征:将排列在左右两端侧的上下方向的粘结剂部A1的相互间隔设为相对较大,另一方面,将除了该两端侧的粘结剂部A1之外的其他的粘结剂部A1的相互间隔设定为相对较窄且等间隔,在左右方向配置成线对称。另外,该缀片P在内周侧设置有不具有粘结剂部A1的非粘结区域。特别是,在左右两端侧的两区域彼此以相互成为线对称的方式配置有粘结剂部A1。
图8(q)中所示的缀片P具有如下特征:散布在中央部上下两侧的粘结剂部A1、排列在左右两端的上下方向的粘结剂部A1、左右两端的粘结剂部A1的内侧两列的粘结剂部A1的密度各自不同地配置,除了中央部上下两侧的粘结剂部A1之外的粘结剂部A1在沿上下方向的各直线上等间隔配置,在左右方向线对称设置。该类型的缀片P为适用于从中央部上下两端侧或左右两端侧的剥离的缀片。
另外,在图6~图8中所示的任何一种缀片P,粘结剂部A1的面积的总和都设定为:上述片基材B的面积的30%以上,但小于75%。
在以上的记载中公开了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构成、方法等,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即、对本发明,主要与特定的实施方式相关地进行了特定图示和说明,但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目的的范围地对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在形状、材料、数量、其他详细构成方面、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添加各种变形。
因此,上述公开的限定了形状、材质等的记载是为了使本发明容易理解而例示地记载的内容,不是限定本发明的内容,因此,以去掉了这些形状、材料等的限定的一部分或全部的限定后的部件的名称所作的记载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具有大致圆形的外形的缀片P进行了图示、说明,但该缀片P的平面形状不限定于圆形,可以使用多角形、椭圆形等各种平面形状。另外,缀片P也可在中心部不具有孔P2。另外,粘结剂部A1的形状、配置或图案只不过为一例子,不妨碍采用其他的形状、配置。此时,各个粘结剂部A1只要配置成由不具有角部的曲线包围的外缘形状即可,只要粘结剂部A1线对称、点对称等具有一定的规则性配置就足够了。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本发明适用于粘贴在纸张S的孔S1周围的缀片P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将例如封缄用的片(シ一ト)等各种对象物适用为被粘体。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