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夹

申请号 CN00129024.X 申请日 2000-09-25 公开(公告)号 CN1289686A 公开(公告)日 2001-04-04
申请人 帝国印刷油墨制造株式会社; 发明人 小仓和彦; 藤田进一;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由 合成 树脂 制的并且在其表面上可以进行任意和可视记录的文件夹。该文件夹1具有一对薄板状构件2和3。该薄板状构件2和3由合成树脂制成,在其一方的长边处通过折线4连接在一起,并在与折线4邻接的短边上的接合部5处热熔合。在一 块 薄板状构件2的外表面2a的几乎全部表面上形成接受层6。该接受层6能够接受在印刷时使用的UV油墨等各种印刷油墨、使用 打印机 打印的热转印油墨、喷墨用油墨、复印机复印时用的调色剂、以 水 性或油性 自来水 笔书写时使用的水性或油性墨水、以铅笔书写时使用的构成笔芯的物质、在邮票盖销时使用的印油、在实施朱砂密封时使用的朱砂等各种显示介质。
权利要求

1.一种文件夹,它具有一对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相互对向地连接 在一起薄板状构件,在该对薄板状构件的内表面之间夹持文件,其特 征在于,在上述一对薄板状构件的至少一方的外表面上形成能够接受成为 油墨等显示介质的物质的接受层。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件夹,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薄板状构件 在其一条边缘处通过折线连接在一起,同时在与其邻接的另一条边缘 处相互接合在一起。
3.一种文件夹,其特征在于,它具有:
一对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可以通过折线对折地连接在一起的薄板状 构件;
形成于上述一对薄板状构件至少一方的外表面上并能接受成为油 墨等显示介质的物质的接受层;
处于上述一对薄板状构件中一方的内表面上、沿着与上述折线相 邻接的边缘形成并可以与通过上述折线处对折的另一薄板构件的对 应部位相粘结的粘合部。
4.权利要求3所述的文件夹,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粘合部是通过 涂布粘合剂而形成的粘合层,在该粘合层上贴着可以剥离的防粘纸。
5.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文件夹,其特征在于,上述的 接受层可以接受打印机的打印。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用于夹持各种文件的文件夹。

今天,那些用于夹持文件的简易文件夹已广泛地被应用于各种事 务处理中。这类文件夹具有呈矩形的一对薄板状构件,该对薄板状构 件在其长尺寸的一边通过折线连接在一起,而与该长尺寸边缘相邻接 的短尺寸边缘则通过熔接而粘合在一起。因此,各类文件可以通过文 件夹另一侧的长尺寸边缘与短尺寸边缘的敞开部分插入到两薄板状 构件之间,从而可以将文件夹持保存在两块薄板状构件之间。

然而,为了确保能从文件夹的外部看到被夹持着的文件和确保文 件夹的耐久性,现有的文件夹一般都用合成树脂制成。因此,使用者 在其表面上既不能描绘自己感兴趣的设计图案,又不能任意而且可视 性地记录与被夹持的文件有关的信息。

鉴于以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合成树脂制成 而且在其表面上可以进行任意而且可视的记录的文件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权利要求1记载了一种文件夹,它具有一对 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相互对向的薄板状构件,在该对薄板状构件的内 表面之间夹持文件,其中,在上述一对薄板状构件的至少一方的外表 面上形成一层能够接受成为油墨等显示介质的物质的接受层。

作为上述合成树脂制的薄板状构件,可以使用聚乙烯、聚丙烯、 聚酯、聚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等。另外,作为显示介质的物质, 可以举出用于印刷的UV油墨等各种印刷油墨、用打印机进行印字时 使用的热转印油墨、喷墨用油墨、用复印机进行复印时使用的调色剂、 用自来水笔或油性自来水笔书写时使用的水性或油性墨水、用铅 笔书写时使用的构成笔芯的物质、在盖销邮票时使用的邮票油墨、在 朱砂密封时使用的朱砂等。

作为可以接受这些成为显示介质的物质的接受层,例如可以由一 种同时含有粒径为8~18μm的大粒径海绵状和粒径为1~7 μm的小粒径海绵状二氧化硅的树脂层形成,所谓海绵状二氧化硅是指 一种在其粒子中具有细孔的海绵状结构的二氧化硅。

海绵状二氧化硅的细孔体积优选为0.7~7ml/g,特别优选为0.8~ 4ml/g。如果海绵状二氧化硅的细孔体积过小,则接受层的记录接受性 有降低的倾向。另外,如果海绵状二氧化硅的细孔体积过大,则用于 构成接受层的树脂液状物的粘度显著增高,从而使得在通过涂敷来形 成接受层时的涂敷操作有显著变难的倾向。

作为树脂液状物的例子,可以举出树脂溶液、树脂乳液、熔融的 热熔体用树脂、双组份固化型未反应树脂液、紫外线固化型未固化树 脂液等。当把这些树脂液涂敷或印刷到薄板状构件上之后,作为使该 树脂液固化的操作,可以对应地采用使溶剂或分散介质蒸发、冷却、 加热、紫外线照射等方法。

如上所述,大粒径海绵状二氧化硅的粒径为8~18μm,如果单独 使用大粒径海绵状二氧化硅,则二氧化硅会在树脂液中沉降,从而容 易造成接受层的质量不均匀,另外还会产生接受层的耐擦性降低等缺 点。另外,如果单独使用粒径1~7μm的小粒径海绵状二氧化硅,则 会导致接受性能降低,从而不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另外,关于大粒径海绵状二氧化硅与小粒径海绵状二氧化硅二者 的用量比,优选是小粒径海绵状二氧化硅与大粒径海绵状二氧化硅的 重量比为0.1~5左右。使用在该范围内的比例,可以克服上述二者的 缺点并发挥二者的优点。

另外,关于海绵状二氧化硅用量与树脂用量的关系,如果前者过 多,则会使接受层的耐擦性降低,而如果后者过多,则会使接受性能 降低。因此,优选是每100重量份海绵状二氧化硅使用15~150重量 份的树脂。

另外,上述的接受层可以按下述方法形成,也就是首先印刷一层 含有液态水溶性单体、可溶于该单体中的疏水性聚合物和平均粒径在 0.1μm~30μm范围内的填料的紫外线固化型油墨,然后利用紫外线来 使其固化。此处,所谓液态水溶性单体是指那些在常温下能够与水按 任意比例互溶的聚合性单体。作为其例子,可以举出多元醇的(甲基) 丙烯酸酯、N-烷基基醇的(甲基)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乙 二醇酯、N-烷基(甲基)丙烯酸酰胺、多元醇的乙烯基醚等。

作为更具体的例子,可以举出丁二醇单丙烯酸酯、丙烯酸2-羟乙 酯、甲基丙烯酸N,N-二乙氨基乙基酯、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基酯、 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基酯、N,N-二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酰吗 啉、2-羟乙基乙烯基醚等。另外,也可以使用这些单体的混合物。

在选择聚合物时可以根据下述两个基准。第一基准是,该聚合物 能够溶解于上述水溶性单体中或者能够溶解于由100重量份水溶性单 体与80重量份以下的非水溶性单体形成的混合物中。第二基准是,该 聚合物能够制成薄膜,并且在将该薄膜置于25℃的水中浸渍2小时之 后,每100g聚合物能吸收10g以上的水而发生溶胀,但该聚合物本 身基本上不溶于水。

在能够满足上述两个基准的聚合物中,作为疏水性聚合物的例子, 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合物、氯乙烯-乙酸乙烯共 聚物、聚酯、乙酸纤维素、丙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硝基纤维 素、丁树脂等。作为特别优选的例子,可以举出乙酸纤维素、丙酸 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等纤维素衍生物

至于聚合物的添加量,优选是相对于每100重量份的液态水溶性 单体使用3~80重量份的聚合物,更优选的是5~60重量份聚合物。 如果添加量在该范围以下,则在所获接受层上通过热转印进行印刷时, 调色剂或热转印印刷油墨的皮膜的粘接性·熔接性变差,并且其耐水 性也可能变差。另外,不含聚合物的油墨的贮存稳定性和印刷适应性 也十分不好。反之,如果聚合物的含量在上述范围以上,则调色剂或 热转印印刷油墨皮膜的转印性变差,难以获得鲜明的图象。

另外,关于填料,可以例示二氧化硅、滑石、粘土、沸石、碳酸 硅酸钙、碳酸镁、硫酸钡、母、合成云母、硅藻土、氢氧化、 氧化铝、氧化等一般公知的填料类。在这些填料中,从提高接受性、 耐水性、白度等度考虑,作为特别优选的例子,可以举出二氧化硅、 合成云母、氢氧化铝、氧化铝等。填料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1~30μm, 更优选为0.2~15μm。

这样,在把自己所希望的图形或者与被夹持的文件有关的信息记 录在形成于薄板状构件外表面的接受层上时,可以预先将这些图形或 信息输入个人计算机中。然后将文件夹安放在打印机上,通过在接受 层上印字来使油墨吸收到接受层中,从而将图形或信息记录在接受层 上。

当然,也可以用复印机将图形等复印到接受层上,或者利用水性 自来水笔、油性自来水笔或铅笔书写的方式将图形等记录在接受层上。

另外,对于权利要求2记载的发明中所述的文件夹来说,上述的 一对薄板状构件在其一条边缘处通过折线连接在一起,同时在与其相 邻接的另一条边缘处也相互接合在一起。因此,相邻的两条边缘则处 于非连接状态,从而可以通过处于非连接状态的两条边缘之间将文件 类等插入到一对薄板状构件之间并将其夹住。

另外,在权利要求3记载的发明中所述的文件夹具有一对由合成 树脂制成的可以通过折线对折地连接在一起的薄板状构件、形成于上 述一对薄板状构件至少一方的外表面上并能接受成为油墨等显示介质 的物质的接受层、处于上述一对薄板状构件中一方的内表面上并沿着 与上述折线相邻接的边缘形成并能够与通过上述折线处对折的另一块 薄板状构件的对应部位相粘合的粘合部。

也就是说,在上述权利要求2记载的发明中所述的文件夹的情况 下,由于一对薄板状构件处于重叠的状态,而且它们在其一条边缘处 接合在一起,而该接合部分阻碍打印机的送纸机构送纸,产生所谓塞 纸的送纸不顺利现象,因此不可能获得清晰的印字。因此,在权利要 求3的发明中,按照可以对折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一对薄板状构件以 不对折的状态放置于打印机中来进行印字。这样就不会产生所谓塞纸 的送纸不顺利现象,从而可以获得清晰的印字。

在打印结束之后,将该对薄板状构件沿折线对折,然后使这两块 薄板状构件在其接合部处接合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一对薄板 状构件重叠在一起并在其一条边缘处通过折线连接在一起而且在与该 折线邻接的另一条边缘处接合着的文件夹。

另外,对于权利要求4记载的发明中所述的文件夹来说,上述的 粘合部是一层通过涂布粘合剂而形成的粘合层,在该粘合层上贴着可 以剥离的防粘纸。因此,当用打印机进行印字时,粘合层不与送纸机 构相接触,从而不妨碍印字。在印字结束之后,除去防粘纸,将一对 薄板状构件沿折线对折,利用粘合层将两块薄板状构件粘合在一起。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一对薄板状构件重叠在一起并在其一条边缘处通 过折线连接在一起而且在与该折线邻接的另一条边缘处粘合着的文件 夹。

应予说明,作为粘合层的材料,例如有丙烯酸酯(共)聚合物: 乙酸乙烯(共)聚合物、橡胶类粘合剂等。另外,粘合层可以通过将 一种含有粒径为2~100μm的粘性微球体的粘合剂溶液或乳液涂布于 基材上然后使其干燥来形成,或者,也可以通过将辐射固化型油墨涂 布于基材上,然后向其照射放射线来形成。后者的粘合层是弱粘合性 的,因此被粘结的薄板状构件可以再剥离。在把被粘结的薄板状构件 再剥离之后,还可以将其放入打印机中再次进行印字。

涂布方法可以是丝网印刷、胶版印刷、照相凹版印刷、苯胺印刷、 活字印刷、辊涂、喷涂等方法中的任一种方法,最适用的是能够增大 粘合层膜厚的丝网印刷。粘合层的膜厚优选在4μm以上,从再剥离性、 粘合稳定性的角度考虑,特别优选是10μm以上的膜厚。

另外,对于权利要求5记载的发明中所述的文件夹来说,由于可 以接受打印机的打印,因此,如上所述,可以预先把图案或信息输入 个人计算机中,然后把文件夹置于打印机上并把图案或信息打印到文 件夹的接受层上,这样就能使油墨吸收到接受层中,从而将图案或信 息记录到文件夹上。

下面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图1和图2示出了本发 明的第1实施方案,其中,文件夹1具有重叠在一起并相互面向的一 对薄板状构件2、3。该对薄板状构件2、3呈矩形,它们由聚乙烯、聚 丙烯、聚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等合成树脂制成,其性状是 透明或半透明的。另外,薄板状构件2、3在其一侧长边处通过折线4 连接在一起,并在与该折线4相邻接的短边上的接合部5处热熔合在 一起。

在其中一块薄板状构件2的外表面2a的几乎整个表面上形成接受 层6。该接受层6按照下述方法形成,也就是将一种由细孔体积1.9ml/g、 粒径11μm的海绵状二氧化硅50重量份、细孔体积1.7ml/g、粒径5μm 的海绵状二氧化硅50重量份、树脂浓度10%的丙烯酸类树脂乳液500 重量份组成的涂敷剂涂敷于薄板状构件2的外表面2a上,然后加热蒸 发其中的水分,从而形成接受层6,因此,该接受层6具有能够接受下 列各种显示介质的性质,所说显示介质例如有:用于印刷的UV油墨 等各种油墨、打印机打印时用的热转印油墨、喷墨打印用油墨、复印 机复印时用的调色剂、水性自来水笔或油性自来水笔书写时用的水性 墨水或油性墨水、铅笔记录时用的构成笔芯的物质、邮票盖销用的印 油、朱砂密封时使用的朱砂等。

在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实施方案中,当该文件夹1的使用者需要把 自己感兴趣的图案或者与被夹持在两块薄板状构件2、3之间的文件有 关的信息记录于接受层6上时,可以预先将这些图案或信息输入到个 人计算机中。然后,以接受层6作为印字面将文件夹放置于打印机中 并开始打印。这样,来自打印机的油墨便被吸收到接受层6中,从而 将图案或信息打印上去,如此便制成了在接受层6上印有所希望的图 案或必要的信息的文件夹1。

当然,也可以使用复印机将图案等复印到接受层6上,或者使用 水性自来水笔、油性自来水笔或铅笔将图案等记录到接受层6上。另 外,在使用该文件夹1时,可以通过处于非粘合状态的两条边缘之间 将文件等插入到一对薄板状构件2、3之间,从而将文件夹持住。

另外,接受层6也可以按下法形成,即按照如下述表1的实施例1~ 4所示的重量比例将各种原料配合,用搅拌机将这些原料分散,制成光 固化型接受性油墨,将这些油墨用丝网印刷法涂敷到薄板状构件2的 外表面2a上,然后用紫外线照射,形成接受层6。

表1

*1单体可溶性的疏水性聚合物

*2液态水溶性单体

*3单体可溶性的聚合性低聚物

图3和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案,文件夹11具有一对通 过可以对折的折线14而连接在一起的薄板状构件2、3。该对薄板状构 件2、3具有与上述实施方案相同的形状,它们由合成树脂制成,在其 中一块薄板状构件2的外表面2a的几乎整个表面上形成同样的接受层 6(参见图2)。

在另一块薄板状构件3的内表面3b上,沿着与上述折线14相邻 接的边缘设置一层用于形成粘合部7的粘合层8。该粘合层8由例如丙 烯酸酯(共)聚合物:乙酸乙烯(共)聚合物、橡胶类粘合剂形成,在 其表面上贴着一层可以剥离的防粘纸9。

在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实施方案中,当需要用打印机把感兴趣的图 案等记录到接受层6上时,可以预先将这些图案等输入到个人计算机 中。然后,例如如图3的箭头a所示,从文件夹的薄板状构件2的一 侧安放入打印机中,以其接受层6作为打印面并开始打印。这样就使 来自打印机的油墨吸收到接受层6中,从而将图案等印刷到文件夹上。

这时,在上述第1实施方案所示的文件夹1的情况下,由于一对 薄板状构件2、3处于重叠的状态,而且,在它们的短边上的粘合部5 处通过热熔而接合在一起,因此该接合部5阻碍打印机的送纸机构送 纸,产生所谓塞纸的送纸故障,有时不能获得清晰的印字。然而,在 本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文件夹11的情况下,由于薄板状构件2、3单片 地通过打印机,两者没有重叠接合部分,因此不会产生所谓塞纸的送 纸故障。另外,由于在粘合层8的表面上贴着防粘纸9,因此粘合层8 不会与打印机的送纸机构接触。所以,既可以毫无阻碍地打印,又能 获得清晰的印字。

当打印结束后,除去防粘纸9,然后将薄板状构件2、3沿着折线 14对折(按图3的箭头b),使粘合层8的表面与薄板状构件2内面 的对应部位粘结在一起。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由薄板状构件2、3在其一 条边缘通过折线14连接在一起,而与该折线14相邻接的另一条边缘 处通过粘合层8粘结在一起的文件夹11。在使用该文件夹11时,可以 通过处于非粘结状态的两条边将文件等插入一对薄板状构件2、3之间 并将其夹持在其中。

应予说明,虽然在第2实施方案中示出了橡胶类粘合剂等强粘合 性的粘合层8,但是它也可以是一种能够从薄板状构件2的内表面相对 应的部位再剥离的弱粘合性的粘合层。这样就能把已被粘住的薄板状 构件2从薄板状构件3上剥离下来,因此在剥离后可以将其装入打印 机中再次进行打印。

另外,上述实施方案是只在一对薄板状构件2和3中的一块薄板 状构件2上形成接受层6,但是也可以同时在两块薄板状构件2和3上 形成接受层6,还可以只在各薄板状构件2和3的一部分表面上形成接 受层6。另外,关于接受层6,它不限于由上述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成分 构成的接受层,它也可以是由公知的成分构成的吸收层,这是不言而 喻的。

如上所述,本发明是一种可以将文件夹持在一对由合成树脂制的 薄板状构件的内表面之间的文件夹,其中,由于在薄板状构件的外表 面上形成了一层能够接受油墨等成为显示介质的物质的接受层,因此, 该文件夹的使用者可以任意地和可视地将自已所希望的图案或者有关 被夹持的文件的信息记录在该文件夹上。

另外,本发明的文件夹具有一对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并且按照可以 通过折线对折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薄板状构件,在该薄板状构件的外 表面上形成一层可以接受油墨等显示介质的接受层,并且其中一块薄 板状构件的内表面上沿着与上述折线相邻接的边缘处设置一条能与另 一块薄板状构件相对应的部位粘结的粘合部。因此,一对薄板状构件 能够以不对折的状态放置于打印机中进行打印,这样就不会产生所谓 塞纸的送纸故障,可以获得清晰的印字。当打印结束后,通过将一对 薄板状构件在折线处对折以便使两块薄板状构件在其粘合部粘合在一 起,这样便获得了一个在其一条边缘上通过折线连接在一起并且在与 该折线相邻接的另一条边缘处粘合在一起的文件夹。因此可以获得一 种能够在其接受层上形成清晰印字并且在其一条边缘处以及与该边缘 邻接的另一条边缘处实现封闭的文件夹。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案的立体图。

图2是沿着图1的A-A线剖开的示意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案的立体图。

图4是沿着图3的B-B线剖开的示意剖面图。 对符号的说明

1    文件夹

2    薄板状构件

2a   外表面

3    薄板状构件

4    折线

5    接合部5

6    接受层

7    粘合部

8    粘合层

9    防粘纸

11    文件夹

14    折线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