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定位调整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申请号 CN201210242376.4 申请日 2012-07-12 公开(公告)号 CN102880024B 公开(公告)日 2015-06-17
申请人 夏普株式会社; 发明人 大岁武法; 富田教夫; 佐生清; 熊谷祐司;
摘要 在 定位 工序中,通过第一 温度 传感器 (85)检测多 角 镜(83)附近的温度,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86)检测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 环境温度 。另外,求出各色的定位调整值并存储于 存储器 (75)。在印刷工序中,基于上述多角镜(83)附近的温度变化和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的变化,对在定位工序中求得的各色的定位调整值(A)进行校正。另外,控制光扫描装置(11)的向各感光体鼓(13)的 静电潜像 的写入时序。然后,将各感光体鼓(13)上的静电潜像的 位置 偏移各自被校正了的定位调整值。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定位调整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成像处理部,其通过光扫描装置的激光向多个像载持体写入该多个像载持体各自的潜像,对所述各像载持体的潜像进行显影,在所述各像载持体上形成各色的可视图像,将所述各像载持体上的各色的可视图像重叠转印于记录介质,形成彩色的可视图像;和定位校正部,其检测所述彩色的可视图像中的所述各色的测试图案的偏移作为定位调整值,并基于所述定位调整值对所述被重叠转印的各色的可视图像的位置进行校正,所述定位调整方法的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定位调整方法,具备:
测量并求出各色的定位调整值A的定位工序;和
对在所述定位工序中求得的各色的定位调整值A进行校正,印刷彩色的可视图像的印刷工序,
所述定位工序和印刷工序各自包括:
第一温度检测工序,通过第一温度检测部对所述光扫描装置中的反射所述激光而进行扫描的多镜附近的温度进行检测;和
第二温度检测工序,通过第二温度检测部对比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远离所述多角镜的位置的温度进行检测,
在所述印刷工序中,具备:定位校正演算工序,求出在定位工序中通过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温度与在该印刷工序中通过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温度的差,求出在定位工序中通过第二温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温度与在该印刷工序中通过第二温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温度的差,基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的检测温度的变化和所述第二温度检测部的检测温度的变化,校正所述定位调整值A。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位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位校正演算工序中,求出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的检测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一校正量B,求出根据所述第二温度检测部的检测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二校正量C,并将所述第一校正量B与所述第二校正量C的和与在所述定位工序中测量出的定位调整值A相加,求出校正后的新的定位调整值D。
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是通过定位工序和印刷工序进行定位调整的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成像处理部,其通过光扫描装置的激光向多个像载持体写入该多个像载持体各自的潜像,对所述各像载持体的潜像进行显影,在所述各像载持体上形成各色的可视图像,将所述各像载持体上的各色的可视图像重叠转印于记录介质,形成彩色的可视图像;
定位校正部,其检测所述彩色的可视图像中的所述各色的测试图案的偏移作为定位调整值A,并基于所述定位调整值对所述被重叠转印的各色的可视图像的位置进行校正;
第一温度检测部,其在定位工序和印刷工序两个工序中,对所述光扫描装置中的反射所述激光而进行扫描的多角镜附近的温度进行检测;
第二温度检测部,其在定位工序和印刷工序两个工序中,对比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远离所述多角镜的所述光扫描装置的内侧的位置的温度进行检测;和
定位校正演算部,其基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的在定位工序中的检测温度与在印刷工序中的检测温度的变化、和所述第二温度检测部的在定位工序中的检测温度与在印刷工序中的检测温度的变化,校正所述定位调整值A。
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是通过定位工序和印刷工序进行定位调整的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成像处理部,其通过光扫描装置的激光向多个像载持体写入该多个像载持体各自的潜像,对所述各像载持体的潜像进行显影,在所述各像载持体上形成各色的可视图像,将所述各像载持体上的各色的可视图像重叠转印于记录介质,形成彩色的可视图像;
定位校正部,其检测所述彩色的可视图像中的所述各色的测试图案的偏移作为定位调整值A,并基于所述定位调整值对所述被重叠转印的各色的可视图像的位置进行校正;
第一温度检测部,其在定位工序和印刷工序两个工序中,对所述光扫描装置中的反射所述激光而进行扫描的多角镜附近的温度进行检测;
第二温度检测部,其在定位工序和印刷工序两个工序中,对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相比靠所述光扫描装置外侧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环境温度进行检测;和定位校正演算部,其基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的在定位工序中的检测温度与在印刷工序中的检测温度的变化、和所述第二温度检测部的在定位工序中的检测温度与在印刷工序中的检测温度的变化,校正所述定位调整值A。
5.如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校正演算部,求出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的检测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一校正量B,求出根据所述第二温度检测部的检测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二校正量C,并将所述第一校正量B与所述第二校正量C的和与所述定位调整值A相加,求出校正后的新的定位调整值D。

说明书全文

图像形成装置的定位调整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0001] 本申请要求基于2011年7月12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2011―154129的优先权。对该申请提及的全部内容被纳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电子照片方式的打印机、复印机、传真等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涉及形成并印刷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位(校准)调整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3] 在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光扫描装置(LSU)的激光对多个像载持体(感光体鼓)写入各自的潜像。通过各色的调色剂对各像载持体上的各自的潜像进行显影,在各像载持体上形成各色的可视图像。从各像载持体向中间转印体(中间转印带)重叠转印各色的可视图像,在中间转印体上形成彩色的可视图像。另外,从中间转印体向记录用纸转印彩色的可视图像。在这种现有的结构中,当从各像载持体向中间转印体转印时,存在各色的可视图像偏移、产生色偏移的问题,导致彩色图像的品质劣化。因此,测量中间转印体上的各色的可视图像的偏移量(即定位调整值),来控制向各像载持体的潜像的写入时序,使各像载持体上的各潜像的位置偏移各自的定位调整值,由此来校正各色的可视图像的偏移。
[0004] 但是,因为光扫描装置(LSU)的温度环境温度或者内部温度)的变化,所以各像载持体上的潜像的位置发生变化,中间转印体上的各色的可视图像的偏移量发生变化。因此,如果固定地维持定位调整值,则不能适当地校正各色的可视图像的偏移。
[0005] 因此,在例如日本特开2007-86439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在光扫描装置(LSU)的附近设置温度传感器,根据由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环境温度的变化校正定位调整值,来更加正确地校正各色的可视图像的偏移。
[0006]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9-63650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设置有:检测排纸托盘与第一扫描器之间的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检测第一扫描器与第二扫描器之间的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基于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调整激光照射位置,进行色偏移校正。
[0007] 此外,在日本特开2004-101889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设置有:对成像单元、无端状带、转印单元等的附近的温度进行检查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检测图像形成装置的机内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基于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决定色偏移校正单元的动作时序,进行色偏移校正。
[0008] 色偏移的最大的原因被认为是光扫描装置(LSU),当LSU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时,LSU内的各反射镜的朝向等发生变化。
[0009] 因此,检测LSU的内部温度,并根据该内部温度的变化校正定位调整值的方法被认为最适合于校正色偏移。另外,也认为:在LSU的内部,多镜的驱动电动机的发热量最大,多角镜附近的温度的检测是必须的。
[0010]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不仅检测LSU的内部温度,而且检测LSU附近的温度。另外,在专利文献2、3中,检测多个位置的温度,不检测LSU的内部温度,而检测LSU外部的环境温度。因此,作为色偏移的最大的原因可以说是不参照LSU的内部温度的变化,使得难以提高色偏移校正的精度
[0011] 在本申请的发明者们进行的实验中,明确了:在仅根据多角镜附近的温度变化校正定位调整值时,有可能导致不能够适当地校正各色的可视图像的偏移,或使各色的可视图像的偏移进一步增大。
[0012] 例如,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启动后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环境温度从低温向高温变化时、或者图像形成装置从连续印刷的状态(全负荷运行状态)转移至间欠印刷的状态、而使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环境温度从高温向低温变化时,相对多角镜附近的温度变化,环境温度大幅度延迟地开始变化,但至该环境温度的变化开始,在进行仅与多角镜附近的温度变化对应的定位调整值的校正中,不能够适当地校正定位调整值,与校正前相比校正后的定位变差。
[0013] 因此,色偏移的最大的原因是LSU,不仅必须进行与多角镜附近的温度变化对应了的定位调整值的校正,而且为了使色偏移校正的精度提高,还必须考虑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环境温度。

发明内容

[0014]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现有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定位调整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定位调整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不仅参照LSU的多角镜附近的温度,而且还参照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环境温度,来进行定位调整值的校正,由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色偏移校正。
[0015]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以图像形成装置为前提,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成像处理部,其通过光扫描装置的激光向多个像载持体写入该多个像载持体各自的潜像,对所述各像载持体的潜像进行显影,在所述各像载持体上形成各色的可视图像,将所述各像载持体上的各色的可视图像重叠转印于记录介质,形成彩色的可视图像;和定位校正部,其检测所述彩色的可视图像中的所述各色的测试图案的偏移作为定位调整值,并基于所述定位调整值对所述被重叠转印的各色的可视图像的位置进行校正,所述定位调整方法包括:温度检测工序,其通过第一温度检测部对所述光扫描装置中的反射所述激光而进行扫描的多角镜附近的温度进行检测,并通过第二温度检测部对比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远离所述多角镜的位置的温度进行检测;和定位校正演算工序,其基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的检测温度的变化和所述第二温度检测部的检测温度的变化,校正所述定位调整值。
[0016]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位调整方法,能够不仅求出光扫描装置的多角镜附近的温度变化,而且求出远离多角镜的位置的温度变化,基于这些温度变化校正定位调整值。当与多角镜的附近的温度相比较时,远离多角镜的位置的温度为与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环境温度更加接近的温度。因此,不仅参照光扫描装置的多角镜附近的温度变化,而且参照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环境温度的变化,校正定位调整值,能够更加适当地校正色偏移。
[0017] 此外,成像处理部实施以下成像处理:通过光扫描装置(以下称为LSU)的激光对像载持体(感光体鼓)写入潜像后,对像载持体的潜像进行显影,从像载持体向中间转印体(中间转印带)转印可视图像,从中间转印体向记录用纸转印可视图像。成像处理部可以为不包含用于实施记录用纸的供给和/或记录用纸上的可视图像的定影的结构。
[0018] 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位调整方法中的上述定位校正演算工序中,优选:求出根据上述第一温度检测部的检测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一定位中间调整值,求出根据上述第一温度检测部的检测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一校正量,求出根据上述第二温度检测部的检测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二校正量,并求出上述第一校正量与上述第二校正量的和作为上述定位调整值。
[0019]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成像处理部,其通过光扫描装置的激光向多个像载持体写入该多个像载持体各自的潜像,对所述各像载持体的潜像进行显影,在所述各像载持体上形成各色的可视图像,将所述各像载持体上的各色的可视图像重叠转印于记录介质,形成彩色的可视图像;和定位校正部,其检测所述彩色的可视图像中的所述各色的测试图案的偏移作为定位调整值,并基于所述定位调整值对所述被重叠转印的各色的可视图像的位置进行校正。并且,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部,其对所述光扫描装置中的反射所述激光而进行扫描的多角镜附近的温度进行检测;第二温度检测部,其对比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远离所述多角镜的所述光扫描装置的内侧的位置的温度进行检测;和定位校正演算部,其基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的检测温度的变化和所述第二温度检测部的检测温度的变化,校正所述定位调整值。
[0020] 通过这种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不仅求出光扫描装置的多角镜附近的温度变化,而且求出远离多角镜的光扫描装置内侧的位置的温度变化,并基于这些温度变化校正定位调整值。当与多角镜的附近的温度相比较时,远离多角镜的光扫描装置内侧的位置的温度更大地受到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变化。因此,不仅参照光扫描装置的多角镜附近的温度变化,而且参照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校正定位调整值,能够更加适当地校正色偏移。
[0021]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为如下结构,即包括:第一温度检测部,其对所述光扫描装置中的反射所述激光而进行扫描的多角镜附近的温度进行检测;第二温度检测部,其对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相比靠所述光扫描装置外侧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环境温度进行检测;和定位校正演算部,其基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的检测温度的变化和所述第二温度检测部的检测温度的变化,校正所述定位调整值。
[0022] 通过这种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不仅求出光扫描装置的多角镜附近的温度变化,而且求出在光扫描装置外侧的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环境温度的变化,并基于这些温度变化校正定位调整值。因此,不仅参照光扫描装置的多角镜附近的温度变化,而且参照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校正定位调整值,能够更加适当地校正色偏移。
[0023] 另外,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上述定位校正演算部,求出根据上述第一温度检测部的检测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一定位中间调整值,求出根据上述第一温度检测部的检测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一校正量,求出根据上述第二温度检测部的检测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二校正量,求出上述第一校正量与上述第二校正量的和作为上述定位调整值。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0025] 图2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相对于LSU的多角镜附近的温度变化的、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像的偏移量特性的图表。
[0026] 图3A是表示相对于自图像形成装置的启动时起的经过时间的、多角镜附近的温度特性和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环境温度的温度特性的图表。图3B是表示使用第一校正量校正定位调整值后的偏移量特性和使用第一和第二校正量校正定位调整值后的偏移量特性的图表。
[0027] 图4是表示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环境温度的变化的、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像的偏移量特性的图表。
[0028] 图5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图。
[0029] 图6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位工序的步骤的流程图
[0030] 图7是示意地表示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的两端部的测试图案的平面图。
[0031] 图8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印刷工序的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具有扫描器功能、复印功能、印刷功能和传真功能等的所谓复合机。图像形成装置1将由图像读取装置41读取的原稿的图像向外部发送(相当于扫描器功能),或将该被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或者从外部接收的图像以彩色或者单色记录并形成于记录用纸(相当于复印功能、打印机功能和传真功能)。
[0033] 图像形成装置1为了将图像印刷在记录用纸,包括光扫描装置11、显影装置12、感光体鼓13、鼓清洗装置14、充电器15、中间转印带装置16、定影装置17、用纸输送路径S、供纸盒18和用纸排出托盘19等。
[0034]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处理的图像数据与使用了黑色(K)、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各色的彩色图像对应,或者与使用了单色(例如黑色)的黑白图像对应。显影装置12、感光体鼓13、鼓清洗装置14、和充电器15以形成与各色对应的4种调色剂像的方式分别设置4个,且各自与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对应,构成4个图像形成站Pa、Pb、Pc、Pd。
[0035] 各感光体鼓13在它们表面具有感光层。各充电器15是用于使各感光体鼓13的表面均匀地带有规定的电位的充电单元。充电器15除了使用接触型的辊型和刷型的充电器外,也使用充电器型的充电器。
[0036] 光扫描装置11是包括激光二极管、多角镜和反射镜的激光扫描单元(LSU)。光扫描装置11从激光二极管向多角镜射出激光,通过被旋转驱动的多角镜来反射激光而使该激光偏向为主扫描方向,进而用反射镜反射激光使其入射感光体鼓表面,以通过激光扫描感光体鼓表面。另外,分别设置与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对应的激光二极管,根据图像数据调制各激光二极管的激光,通过各激光来扫描各感光体鼓13表面,在各感光体鼓13表面形成各自的静电潜像
[0037] 各显影装置12通过各色的调色剂对在各自的感光体鼓13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而在这些感光体鼓13表面形成调色剂像(可视图像)。各鼓清洗装置14对在显影和图像转印后残留于各自的感光体鼓13表面的调色剂进行除去和回收。
[0038] 中间转印带装置16配置于各感光体鼓13的上方,包括中间转印带21、中间转印带驱动辊22、从动辊23、4个中间转印辊24和带清洗装置25。
[0039] 中间转印带21是将薄膜形成为无端状而得到的部件。中间转印带驱动辊22、从动辊23、各中间转印辊24等撑开并支承中间转印带21,使中间转印带21沿箭头C方向旋转移动。
[0040] 各中间转印辊24可旋转地被支承于中间转印带21附近,且隔着中间转印带21被按压于各自的感光体鼓13。各感光体鼓13的表面的调色剂像依次被重叠转印于中间转印带21,在中间转印带21上形成有重叠各色的调色剂像而形成的彩色图像(彩色的可视图像)。从各感光体鼓13向中间转印带21的调色剂像的转印,通过压接于中间转印带21背面的各中间转印辊24进行。
[0041] 各中间转印辊24是以金属(例如不锈)轴为基座,其表面被导电性的弹性材料(例如EPDM、聚泡沫等)覆盖而形成的辊。在各中间转印辊24为了转印调色剂像而施加有高电压的转印偏压(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高电压),通过该导电性的弹性材料高电压被均匀地施加于记录用纸。
[0042] 在中间转印带21上形成的彩色图像与中间转印带21一同被输送,在中间转印带21与二次转印装置26的二次转印辊26a之间的压印(nip)区域被转印于记录用纸上。
[0043] 在二次转印装置26的二次转印辊26a施加有用于使中间转印带21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像转印于记录用纸的电压(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高电压)。
[0044] 通过二次转印装置26,中间转印带21上的调色剂像未完全地转印于记录用纸上,存在中间转印带21表面残留有调色剂的问题。该残留调色剂成为在以下工序中发生调色剂的混色的原因。因此,通过带清洗装置25除去和回收中间转印带21表面的残留调色剂。
[0045] 在带清洗装置25中,例如作为清洗部件设置有与中间转印带21表面接触并除去残留调色剂的清洗板。中间转印带21在清洗板接触的部位通过从动辊23支承其背侧。
[0046] 记录用纸在中间转印带21与二次转印装置26的二次转印辊26a之间的压印区域转印彩色图像。之后,记录用纸向定影装置17输送。定影装置17包括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等,在加热辊31与加压辊32之间夹持并输送记录用纸。
[0047] 加热辊31被控制为规定的定影温度,通过与加压辊32一同热压附于记录用纸,将转印于记录用纸的彩色图像(各色的调色剂像)溶解、混合并压接,而使该彩色图案热定影于纸张上。
[0048] 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下部设置有供给记录用纸的供纸盒18。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设置有用于使从供纸盒18供给的记录用纸经由二次转印装置26和定影装置17送到用纸排出托盘19的用纸输送路径S。
[0049] 在供纸盒18的端部设置有用纸拾取辊33。该用纸拾取辊33从供纸盒18逐张地取出记录用纸,并向用纸输送路径S输送。
[0050] 沿者用纸输送路径S,配置有用纸定位辊34、定影装置17、输送辊35和排纸辊36等。输送辊35是用于促进辅助记录用纸的输送的小型的辊,设置有多组。
[0051] 用纸定位辊34使输送来的记录用纸暂时停止,并使记录用纸的前端一致。用纸定位辊34,以使得在中间转印带21与二次转印装置26的二次转印辊26a之间的压印区域、中间转印带21上的彩色图像转印于记录用纸的方式,与各感光体鼓13和中间转印带21的旋转一致地,时序恰好地输送记录用纸。
[0052] 记录用纸通过定影装置17定影彩色图像,且在通过定影装置17后,通过排纸辊36以面朝下的方式排出到用纸排出托盘19上。
[0053] 对于记录用纸不仅在正面而且在背面也进行印字的情况下,在通过排纸辊36输送记录用纸输送的途中,使排纸辊36停止后使其逆旋转。然后,记录用纸通过反转路径Sr,使得记录用纸的正背面反转,并导向用纸定位辊34,与记录用纸的正面同样地,使图像记录且定影于记录用纸的背面,将记录用纸排出到用纸排纸托盘19。
[0054] 接着,对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实体上部的图像读取装置41和原稿输送装置42进行说明。
[0055] 原稿输送装置42其里面一边通过铰链(未图示)能够以图像读取装置41的里面一边为中心线旋转地被支承,通过使其前侧部分上下移动能够打开和关闭。当原稿输送装置42被打开时,图像读取装置41的台板玻璃44开放,能够载置原稿。
[0056] 图像读取装置41具有台板玻璃44、第一扫描单元45、第二扫描单元46、成像透镜47和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48等。
[0057] 第一扫描单元45包括光源51和第一反射镜52。第一扫描单元45,沿副扫描方向,一边以固定速度移动与原稿尺寸对应的距离,一边通过光源51曝光台板玻璃44上的原稿,使其反射光通过第一反射镜52反射,而导向第二扫描单元46。由此,沿副扫描方向扫描原稿正面的图像。
[0058] 第二扫描单元46包括第二和第三反射镜53、54。第二扫描单元46追随第一扫描单元45以速度V/2移动,并且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通过第二和第三反射镜53、54反射,而导向成像透镜47。成像透镜47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聚集于CCD48,使原稿正面的图像成像于CCD48上。CCD48沿主扫描方向反复扫描原稿的图像,且每沿扫描方向扫描一次,输出1个主扫描线的模拟图像信号
[0059] 图像读取装置41不仅能够读取静止原稿,而且能够读取由原稿输送装置42输送的原稿正面的图像。在该情况下,使第一扫描单元45向原稿读取玻璃55下方移动,根据第一扫描单元45的位置定位第二扫描单元46,在该状态下,开始原稿输送装置42的原稿的输送。
[0060] 在原稿输送装置42中,使拾取辊56按压于原稿托盘57上的原稿,并使之旋转而抽出原稿,通过原稿输送路58进行输送。另外,使原稿通过原稿读取玻璃55与读取引导板59之间,将该原稿从排纸辊61向排纸托盘62输送。原稿输送装置42沿原稿输送路58配置有:使原稿的前端一致地输送原稿的定位辊63;和输送原稿的输送辊64。
[0061] 在进行这种原稿的输送时,通过第一扫描单元45的光源51隔着原稿读取玻璃55对原稿正面进行照明,使来自原稿正面的反射光通过第一和第二扫描单元45、46的各反射镜而导向成像透镜47,使来自原稿正面的反射光通过成像透镜47聚集于CCD48,使原稿正面的图像成像在CCD48,由此读取原稿正面的图像。
[0062] 在读取原稿的背面的情况下,如虚线所示,使中间托盘67在其轴周围旋转,使原稿从排纸辊61向排纸托盘62排出。在该途中,使排纸辊61停止,将原稿输送到中间托盘67上。使排纸辊61逆旋转,经由反转输送路68将原稿导向定位辊63,使原稿的正背面反转。与原稿正面的图像同样地,读取原稿背面的图像,使中间托盘67返回至由实线表示的原来的位置,将原稿从排纸辊61向排纸托盘62排出。
[0063] 通过CCD48读取的原稿的图像,从CCD48作为模拟图像信号被输出,该模拟图像信号被A/D转换为数字图像信号(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被实施各种图像処理后,被发送至图像形成装置1的LSU11,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图像被记录于记录用纸后,该记录用纸作为复印原稿被输出。
[0064] 但是,在各图像形成站Pa、Pb、Pc、Pd的感光体鼓13上形成各自的颜色的调色剂像后,将各感光体鼓13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像依次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1上。由此,存在中间转印带21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像的转印位置偏移,产生色偏移,而导致彩色面像的品质劣化的问题。
[0065] 于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启动时实施定位工序,测量并求出中间转印带21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像的偏移量(定位调整值)。在色图像的印刷工序中,控制LSU11向各感光体鼓13写入各自的静电潜像的时序,使各感光体鼓13上的静电潜像的位置偏移各自的定位调整值,来校正中间转印带21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像的偏移。由此,转印到记录用纸的彩色图像的色偏移被抑制。
[0066] 当光扫描装置(以下指LSU)11的内部温度变化时,LSU内的各反射镜的朝向等发生变化,而产生色偏移。特别是,多角镜的驱电动机的发热量最大,存在色偏移与多角镜附近的温度变化成比例地变化的倾向。因此,最优选根据多角镜附近的温度变化校正定位调整值。
[0067] 另外,如上所述,提高色偏移校正的精度,也需要考虑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
[0068]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LSU11的多角镜附近的温度变化,另外,还检测LSU11的外侧的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的变化。基于这些温度变化来校正定位调整值,以适当地校正各色的调色剂像的偏移。
[0069] 接着,基于多角镜附近的温度变化和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的变化大致说明定位调整值的校正。
[0070] 图2所示的特性是伴随来自LSU11的驱动开始时刻的多角镜附近的温度上升,反复测量中间转印带21上的调色剂像的偏移量而求出的。另外,将LSU11的外部温度(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维持为大致固定,降低LSU11的外部温度变化的影响。
[0071] 在图2的图表中,特性fk表示黑色的调色剂像的偏移量,特性fc表示青色的调色剂像的偏移量,特性fm表示品红的调色剂像的偏移量,特性fy表示黄色的调色剂像的偏移量。从图2的图表可以明确:即使各特性fk、fc、fm、fy中任一种特性的偏移量与多角镜附近的温度变化成正比例或者反比例。
[0072] 在基于与这种多角镜附近的温度变化成比例的调色剂像的偏移量特性求出定位调整值的校正量的情况下,使用下式(1)。
[0073] B=h(k1a-k1b)…(1)
[0074] 其中,B是定位调整值的校正量(第一校正量),h是正或者负的系数,k1a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启动时的定位工序中的多角镜附近的温度,k1b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印刷工序中的多角镜附近的温度。
[0075] 但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启动时测量多角镜附近的温度,实施定位工序,按各色分别测量并求出中间转印带21上的调色剂像的偏移量(定位调整值)后,在彩色图像的印刷工序中,测量多角镜附近的温度,按各色分别通过上述式(1)的第一校正量B校正定位调整值,控制LSU11向感光体鼓13写入静电潜像的时序,使感光体鼓13上的静电潜像的位置偏移该被校正的定位调整值,即便如此,中间转印带21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像的偏移也未被适当地校正。
[0076] 图3A的图表表示与自图像形成装置1的启动时起的经过时间t对应的多角镜附近的温度特性k1。在图3B的图表中,作为使用通过上述式(1)的第一校正量B校正的定位调整值时的调色剂像的偏移量特性f1,表示有与自图像形成装置1的启动时起的经过时间t对应的中间转印带21上的调色剂像的偏移量特性f1。
[0077] 从图3B所示的偏移量特性可明确:在使用通过上述式(1)的第一校正量B校正的定位调整值的情况下,自图像形成装置1的启动时起经过200分钟后,中间转印带21上的调色剂像的偏移被适当地校正。
[0078] 但是,自图像形成装置1的启动时起经过90分钟为止,中间转印带21上的调色剂像的偏移未被适当地校正。相反,中间转印带21上的调色剂像的偏移量大幅度地增大。接着,从90分钟至200分钟,中间转印带21上的调色剂像的偏移量逐渐降低。
[0079] 另一方面,在图3A的图表中也表示与自图像形成装置1的启动时起的经过时间t对应的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的温度特性k2。对图3A所示的多角镜附近的温度特性k1与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的温度特性k2进行比较。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与多角镜附近的温度相比大幅度延迟且缓慢上升。而且,在自图像形成装置1的启动时起经过了90分钟的时候,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开始上升,在90分钟至200分钟之间,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变化至最高温度。
[0080] 对图3A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的温度特性k2与图3B所示的中间转印带21上的调色剂像的偏移量特性f1进行对比。自图像形成装置1的启动时起经过90分钟为止,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不上升,中间转印带21上的调色剂像的偏移量大幅地增大。进而,在从90分钟至200分钟之间,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逐渐向最高温度变化,调色剂像的偏移量减少。因此,可以说图3B的调色剂像的偏移量特性f1不仅受到多角镜附近的温度变化的影响,而且受到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的变化的影响。
[0081] 对调色剂像的偏移量与图2所示的温度变化成比例或者反比例的特性与图3B所示的调色剂像的偏移量特性f1进行比较。由此,考虑:以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的变化为原因的中间转印带21上的调色剂像的偏移量,如图4的图表的特性f3所示地相对经过时间t而变化。
[0082] 在图4所示的调色剂像的偏移量的特性f3中,至环境温度的上升开始为止,调色剂像的偏移量急剧地向负的方向大幅度变化。另外,当环境温度的上升开始时,偏移量的变化缓和,偏移量饱和。
[0083] 在基于与这种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的变化对应的调色剂像的偏移量特性,求出定位调整值的校正量的情况下,考虑使用例如下式(2)。
[0084] C=j(k2a-k2b)…(2)
[0085] 其中,C是定位调整值的校正量(第二校正量),j是负的系数,k2a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启动时的定位工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k2b是在印刷工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
[0086] 中间转印带21上的调色剂像的偏移量,与多角镜附近的温度和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对应地变化,因此优选通过上述式(1)的第一校正量B和上述式(2)的第二校正量C对该偏移量进行校正,例如基于下式(3)求出即可。
[0087] D=A+B+C…(3)
[0088] 其中,A是原来的定位调整值,D是被校正过的定位调整值。另外,B是基于上述式(1)求出的第一校正量,C是基于上述式(2)求出的第二校正量。
[0089] 图3B所示的偏移量特性f2表示使用了基于上述式(3)被校正的定位调整值D后的中间转印带21上的调色剂像的偏移量。当对图3B所示的偏移量特性f1与偏移量特性f2进行比较时,可以明确:与仅基于多角镜附近的温度变化进行定位调整值的校正相比,基于多角镜附近的温度变化和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的变化进行定位调整值的校正后的、中间转印带21上的调色剂像的偏移量更小。
[0090] 接着,对用于测量并求出各色的定位调整值的定位工序、使用各色的定位调整值来抑制色偏移的彩色图像的印刷工序进行说明。
[0091] 在图5中,主控制部71统一地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该主控制部71包括CPU、RAM、ROM、各种接口等。
[0092] 印刷部72与图1中的光扫描装置(LSU)11、显影装置12、感光体鼓13、鼓清洗装置14、充电器15、中间转印带装置16、定影装置17、用纸输送路径S、供纸盒18和用纸排出托盘19等相当,将图像印刷到记录用纸。
[0093] 印刷部72的LSU11包括:LSU控制部81;与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对应的各激光二极管82;反射从各激光二极管82射出的各激光的多角镜83(图1所示);高速地旋转驱动多角镜83的多角驱动电动机84;和第一温度传感器85(图1所示)等。LSU11的LSU控制部81驱动控制多角驱动电动机84,使多角镜83高速旋转,以根据像数据调制各激光二极管82的激光的强度。各激光二极管82的激光入射高速旋转的多角镜83而被反射,沿主扫描方向反复偏向,并且入射各感光体鼓13表面。由此,在各感光体鼓13表面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各自的静电潜像。
[0094] 第一温度传感器85配置在多角镜83(或者多角驱动电动机84)的附近,检测其附近的温度。第一温度传感器85的检测温度通过LSU控制部81被输入主控制部71。
[0095] 图像処理部73对图像数据实施各种图像处理。输入操作部74例如包括多个输入键和液晶显示装置。存储器(存储部)75例如是硬盘装置(HDD),存储各种数据和程序。
[0096] 2个定位传感器76用于检测在中间转印带装置16的中间转印带21上形成的测试图案。
[0097] 第二温度传感器86配置于LSU11的外侧且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检测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86的检测温度也输入主控制部71。
[0098] 在这种结构中,主控制部71例如实施用于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启动时测量并求出各色的定位调整值的定位工序。
[0099] 接着,参照图6的流程图详细说明定位工序的步骤。该定位工序在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的启动后紧接着的短时间内进行。
[0100] 首先,当电源接通,图像形成装置1启动时,主控制部71使定位工序开始。在该工序开始时,取得由第一温度传感器85检测出的多角镜83附近的温度k1a(℃),将多角镜83附近的温度k1a(℃)存储于存储器75(步骤S101、温度检测工序)。
[0101] 主控制部71取得由第二温度传感器86检测出的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k2a,并将该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k2a(℃)存储于存储器75(步骤S102、温度检测工序)。
[0102] 然后,在定位工序中,按各感光体鼓13分别(按各色分别)通过LSU11在感光体鼓13的两端部形成一对测试图案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12显影感光体鼓13的两端部的静电潜像,在感光体鼓13的两端部形成各测试图案(调色剂像)。将各感光体鼓13的两端部的各测试图案(调色剂像)转印形成到中间转印带21的两端部。
[0103] 接着,各定位传感器76按各色分别对伴随中间转印带21的旋转移动而沿副扫描方向被输送的各测试图案P1、P2进行检测,并将各自的检测输出依次输出到主控制部71(步骤S103)
[0104] 图7示意地表示有按各色(YMCK)分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1的两端部的一对测试图案P1、P2。在中间转印带21的两端部附近设置有检测各测试图案P1、P2的各自的定位传感器76。
[0105] 接着,主控制部71按各色分别输入各定位传感器76的检测输出,基于各测试图案P1、P2的检测时序和中间转印带21的旋转移动速度,求出各测试图案P1、P2的副扫描方向的转印位置,测量各测试图案P1、P2的副扫描方向的偏移量(定位调整值A),将各色的定位调整值A存储于存储器75(步骤S104)。
[0106] 作为各测试图案P1、P2使用相对副扫描方向倾斜的图案,也能够测量各测试图案P1、P2的主扫描方向的偏移。
[0107] 在实施定位工序后,实施彩色图像的印刷工序。例如,主控制部71控制图像读取装置41和原稿输送装置42,由原稿输送装置42输送原稿,并由图像读取装置41读取原稿的图像,使表示原稿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存储于存储器75,使图像処理部73处理图像数据,使印刷部72将由存储器75內的图像数据表示的原稿的图像记录于记录用纸。
[0108] 在该印刷工序中,基于多角镜83附近的温度变化和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的变化,校正在定位工序中求得的各色的定位调整值A,控制LSU11向各感光体鼓13写入各自的静电潜像的时序,使各感光体鼓13上的静电潜像的位置偏移各自的被校正的定位调整值,由此适当地校正中间转印带21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像的偏移,良好地抑制被转印于记录用纸的彩色图像的色偏移。
[0109] 接着,参照图8的流程图说明印刷工序。该印刷工序接着定位工序随时进行。
[0110] 首先,主控制部71取得由第一温度传感器85检测出的多角镜83附近的温度k1b(℃),并将该多角镜83附近的温度k1b(℃)存储于存储器75(步骤S201)。另外,取得由第二温度传感器86检测出的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k2b,并将该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k2b(℃)存储于存储器75(S202、温度检测工序)。
[0111] 接着,主控制部71从存储器75读出在定位工序中的多角镜83附近的温度k1a(℃)和在印刷工序中的多角镜83附近的温度k1b(℃),基于上述式(1)求出各色的定位调整值A的第一校正量B(步骤S203、定位校正演算工序)。
[0112] 接着,主控制部71从存储器75读出在定位工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k2a和在印刷工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k2b。基于上述式(2)求出各色的定位调整值A的第二校正量C(步骤S204、定位校正演算工序)。
[0113] 接着,主控制部71基于上述式(3)校正各色的定位调整值A,求出被校正的各色的定位调整值D(步骤S205、定位校正演算工序)。
[0114] 此后,主控制部71控制LSU11向各感光体鼓13写入各自的静电潜像的时序,使各感光体鼓13上的静电潜像的位置偏移各自的被校正的定位调整值D。由此,中间转印带21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像的偏移被适当地校正(步骤S206)。
[011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多角镜83附近的温度和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上升时,使用第一和第二校正量B、C校正定位调整值A。但是,即使在多角镜83附近的温度和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降低时,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与多角镜附近的温度相比,也大幅度地延迟且缓慢地降低。在产生这种现象时,即使仅以第一校正量校正定位调整值A,定位的偏移量也大幅地增大。因此,优选使用第一和第二校正量校正定位调整值A。
[0116] 例如,如图3A所示,当经过了200分钟时,印刷工序中断,多角镜83附近的温度急剧地降低,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大幅地延迟后开始降低。另外,在图3B所示的偏移量特性f1中,当基于上述式(1)仅以第一校正量B校正定位调整值A时,经过了200分钟时的调色剂像的偏移量増大。
[0117] 于是,即使在多角镜83附近的温度和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降低时,也求出与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的变化对应的第二校正量C’。使用这些第一和第二校正量B、C’来校正各色的定位调整值A,使定位的偏移量降低。
[0118] 此外,调色剂像的偏移量,因为与多角镜83附近的温度变化成比例,所以能够通过上述式(1)那样的一次函数求出,但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有可能复杂地变化。因此,也可以基于二次函数、高次函数、分数函数等求出与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的变化对应的第二校正量,或对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的上升变化与下降变化进行区别,求出各自的第二校正量。
[0119]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演算式求出定位调整值的校正量,但也可以参照与多角镜83附近的温度和第一校正量对应了的数据表,求出第一校正量,参照与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和第二校正量对应的数据表,求出第二校正量。
[0120] 另外,使第二温度传感器86配置于LSU11的外侧且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但也可以使第二温度传感器86配置于LSU11的内侧且比第一温度传感器85远离多角镜83的位置。远离多角镜83的LSU11内侧的位置的温度,当与多角镜83的附近的温度相比时,更大地受到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即使检测远离多角镜83的LSU11内侧的位置的温度,也能够把握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环境温度的变化的影响,能够更加适当地校正色偏移。
[0121] 或者,也可以将第二温度传感器86配置于成像处理部的适当位置。成像处理部包括图1所示的LSU11、显影装置12、感光体鼓13、鼓清洗装置14、充电器15、中间转印带装置16,上述成像处理部实施如下成像处理:通过LSU11的激光在各感光体鼓13上写入各自的静电潜像后,对各感光体鼓13上的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在各感光体鼓13上形成各色的调色剂像,从各感光体鼓13向中间转印带21重叠转印各色的调色剂像,从中间转印带21向记录用纸转印彩色图像。成像处理部不包括如之前所述的来自供纸盒18的记录用纸的供给工序和由定影装置17进行的记录用纸上的彩色图像的定影工序。这种成像处理部的环境温度考虑为对中间转印带21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像的偏移量具有大的影响。
[0122]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将各感光体鼓13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像重叠转印于中间转印带21,并将中间转印带21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像转印于记录用纸,但也可以构成为将各感光体鼓13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像直接重叠转印于记录用纸。
[0123] 此外,本发明不脱离其精神或者主要的特征,能够通过另外的各种方式实施。因此,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仅为示例,而不应被局限地解释。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所示,不受任何说明书内容的限制。而且,属于与权利要求的范围均等的范围的变形和变更,也全部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