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头、打印机及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申请号 CN201510514607.6 申请日 2011-08-17 公开(公告)号 CN105109212A 公开(公告)日 2015-12-02
申请人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发明人 山田陆生;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印刷头、 打印机 及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即使在记录介质贴附于印刷头上时也能够容易地剥离记录介质。打印机具有:压辊,其输送记录介质;印刷头,其具有头主体部,所述头主体部具有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印刷的印刷部且与所述压辊对置;施 力 单元,其向该压辊侧对所述印刷头施力;支承机构,其将所述头主体部按压并支承在所述压辊上,并且在所述头主体部按压在所述压辊上的状态下沿着改变所述头主体部的与所述压辊抵接的 位置 的方向使所述头主体部移动。
权利要求

1.一种印刷头,其特征在于,具有:
头主体部,其具有印刷部,且与输送记录介质的压辊对置;
支承机构,其将所述头主体部向所述压辊按压而通过所述压辊的旋转使所述头主体部移动,
在所述压辊向第一方向旋转而输送所述记录介质时,所述印刷部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印刷,
在所述压辊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旋转时,在所述头主体部按压于所述压辊的状态下,使所述头主体部与所述压辊抵接的位置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主体部通过所述压辊向所述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支承机构的移动而移动到印刷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机构具有旋转轴、旋转支承面和导向面,该旋转支承面与所述旋转轴接触,所述导向面与所述旋转支承面连续而向所述头主体部的与所述压辊抵接的位置侧延伸,所述支承机构的所述旋转轴沿着所述导向面相对移动而使所述头主体部与所述压辊抵接的位置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机构通过所述旋转支承面旋转而使所述头主体部的与所述压辊抵接的位置移动。
5.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压辊,其输送记录介质;
印刷头,其与所述压辊对置;
单元,其对所述印刷头向所述压辊侧施力;
头主体部,其设有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印刷的印刷部;以及
支承机构,其将所述头主体部向所述压辊按压而通过所述压辊的旋转使所述头主体部移动,
在所述压辊向第一方向旋转而输送所述记录介质时,所述印刷部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印刷,
在所述压辊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旋转时,在所述头主体部按压于所述压辊的状态下,使所述头主体部与所述压辊抵接的位置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
将所述记录介质输送到所述压辊和所述头主体部抵接的位置的输送路径;以及在所述输送路径上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引导的引导构件,
所述引导构件相对于所述压辊位于与所述压辊向所述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头主体部移动的方向相同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机构具有旋转轴、旋转支承面和导向面,该旋转支承面与所述旋转轴接触,所述导向面与所述旋转支承面连续而向所述头主体部的与所述压辊抵接的位置侧延伸,所述施力单元将所述旋转支承面或所述导向面向所述旋转轴按压。
8.一种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接收伴随压辊向第一方向的旋转及记录介质的输送产生的动作指示,
计测到接收所述动作指示前的印刷待机的期间,
当计测的所述印刷待机的期间超过了预先设定的期间时,使所述压辊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旋转,在头主体部按压于所述压辊侧而使所述记录介质压紧于被按压区域的状态下,沿着改变所述头主体部与所述压辊抵接的位置的方向移动所述头主体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压辊向所述第二方向旋转后,使所述压辊向第一方向旋转与向所述第二方向旋转的旋转量相同的旋转量,而使所述印刷头移动到印刷位置。

说明书全文

印刷头、打印机及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0001]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1年8月17日、申请号为201110235776.8、发明名称为“印刷头、打印机及打印机的控制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印刷头的支承机构、打印机及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尤其涉及将记录介质夹于印刷头和压辊之间而成为按压状态并旋转驱动压辊,由此输送并印刷记录介质的打印机中的印刷头的支承机构、具有印刷头的支承机构的打印机以及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3] 在相对于印刷头对置配置压辊并在印刷头和压辊之间夹入记录介质而输送并印刷记录介质的打印机中,有时在记录介质夹入印刷头和压辊之间的状态下进入待机状态,记录介质被压紧在印刷头上,保持这样的状态而经过长时间。若利用这样的打印机对印刷面实施了涂敷的记录介质等一按压就容易贴附的记录介质进行印刷,则当以待机状态长时间放置时,有时记录介质会贴附在印刷头上。
[0004]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热敏打印机,该热敏打印机进行用于解除贴附的动作,所述贴附是由于记录介质(标签)向印刷头(热敏头)的压紧状态长时间持续而导致的。在该热敏打印机中,当印刷等待状态持续规定时间以上时,在印刷头压紧于压辊侧的状态下进行控制使压辊向正反方向旋转驱动,将贴附于印刷头上的记录介质沿着输送方向向前后反复拉拽而将记录介质剥离。
[0005] 专利文献1:特开2006-334858号公报
[0006] 在专利文献1中,在将印刷头压紧于压辊侧而使其静止的状态下使记录介质沿着前后方向移动,利用剪切将记录介质从印刷头剥离。但是,在记录介质牢固地贴附于印刷头上时,用于剥离记录介质所需要的剪切力超过普通的电动机所产生的压辊的旋转驱动力及普通的压辊和记录介质之间的摩擦等所产生的力的传递能力的范围,从而存在压辊打滑而无法输送记录介质之虞。因而,存在无法以充分的力拉拽记录介质、无法解除贴附之虞。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记录介质牢固地贴附于印刷头上时也能够容易地剥离记录介质的打印机、用于该打印机的印刷头的支承机构及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0008] 本发明的印刷头,其特征在于,具有:头主体部,其具有印刷部,且与输送记录介质的压辊对置;支承机构,其将所述头主体部向所述压辊按压而通过所述压辊的旋转使所述头主体部移动,在所述压辊向第一方向旋转而输送所述记录介质时,所述印刷部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印刷,在所述压辊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旋转时,在所述头主体部按压于所述压辊的状态下,使所述头主体部与所述压辊抵接的位置移动。
[0009] 本发明的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具有:压辊,其输送记录介质;印刷头,其与所述压辊对置;施力单元,其对所述印刷头向所述压辊侧施力;头主体部,其设有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印刷的印刷部;以及支承机构,其将所述头主体部向所述压辊按压而通过所述压辊的旋转使所述头主体部移动,在所述压辊向第一方向旋转而输送所述记录介质时,所述印刷部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印刷,在所述压辊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旋转时,在所述头主体部按压于所述压辊的状态下,使所述头主体部与所述压辊抵接的位置移动。
[0010] 本发明的打印机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接收伴随压辊向第一方向的旋转及记录介质的输送产生的动作指示,计测到接收所述动作指示前的印刷待机的期间,当计测的所述印刷待机的期间超过了预先设定的期间时,使所述压辊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旋转,在头主体部按压于所述压辊侧而使所述记录介质压紧于被按压区域的状态下,沿着改变所述头主体部与所述压辊抵接的位置的方向移动所述头主体部。
[0011] 而且,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头的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头主体部,其具有印刷记录介质的印刷部,且与输送所述记录介质的压辊对置;支承机构,其向所述压辊按压并支承所述头主体部,并且在所述头主体部按压在所述压辊上的状态下,使所述头主体部沿着改变与所述压辊抵接的位置的方向移动。
[0012] 通过这样的结构,本发明在记录介质贴附于印刷头上的情况下,能够解除记录介质贴附的部位(头主体部中的被压辊按压的部位)被压辊按压的状态。例如,朝向印刷头可移动的方向作用某些力,由此使记录介质及印刷头一体移动,从而能够使记录介质贴附的部位从压辊的按压位置脱离。若从被按压的状态解除,则能够使记录介质从印刷头向剥起记录介质的方向移动。在剥起记录介质的情况下,以比只利用剪切力剥离的情况小的力剥离记录介质。另外,在记录介质已贴附的状态下使印刷头移动,由此使记录介质松弛或移动到离开通常的输送路径的位置,由此也可使从印刷头剥起记录介质的力发挥作用。因而,能够容易且成功率高地解除记录介质的贴附。
[0013] 优选,通过所述压辊向第一方向旋转或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旋转来利用所述支承机构使所述头主体部移动。于是,能够利用原有的压辊的输送动作来进行贴附解除动作,不需要新设置用于使印刷头移动的驱动源。因而,不需要使装置结构复杂,能够以低成本实现贴附解除。另外,由于沿着通常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输送记录介质,因此能够相对于印刷头在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或下游侧使记录介质松弛,使剥起记录介质的力发挥作用。
[0014] 也可以构成为,支承机构具有旋转支承面和导向面,该旋转支承面和与所述压辊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旋转轴接触,所述导向面与所述旋转支承面连续而向所述头主体部的与所述压辊抵接的位置侧延伸,通过所述头主体部和所述压辊的抵接,所述旋转支承面或所述导向面按压于所述旋转轴,所述旋转轴沿着所述导向面相对移动而使所述头主体部的与所述压辊抵接的位置移动,并且利用所述旋转支承面使所述支承机构旋转而使所述头主体部的与所述压辊抵接的位置移动。于是,在印刷头设置导向面而使压紧在其上的旋转轴能够滑动,由此能够利用旋转轴支承印刷头,且同时使印刷头向错开按压部位的方向平行移动。
[0015] 在印刷头的支承机构中,所述导向面可以随着朝向所述旋转支承面侧而在向所述头主体部的背面侧延伸的方向上倾斜。于是,使旋转轴沿着导向面平行移动而使按压位置移动,伴随于此,能够使印刷头向头主体部的背面侧后退。因而,记录介质贴附的部分向随着离开按压位置而从输送路径脱离的位置移动,伴随于此,记录介质相对于贴附面的上升度增大,更大地作用将记录介质从头面剥起的力。因而,能够快速地解除记录介质的贴附。
[0016] 接着,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压辊,其输送记录介质;印刷头,其具有头主体部,所述头主体部具有印刷所述记录介质的印刷部且与所述压辊对置;施力单元,其向该压辊侧对所述印刷头施力;支承机构,其向所述压辊按压并支承所述头主体部,并且在所述头主体部按压在所述压辊上的状态下,使所述头主体部沿着改变所述头主体部的与所述压辊抵接的位置的方向移动。
[0017] 另外,本发明的打印机还可以进一步具有将所述记录介质输送到所述压辊和所述头主体部抵接的位置的输送路径,在所述输送路径上具有引导构件,该引导构件位于与所述头主体部相对于所述压辊移动的方向相同侧且引导所述记录介质。于是,如果在印刷头移动的一侧设置引导构件而限制记录介质的移动路径,则在从引导构件到印刷头的短区间中记录介质不得不挠曲,因此记录介质相对于贴附面的上升角度可靠地增大。因而,能够使剥起力积极地作用。
[0018] 接着,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伴随记录介质的输送产生的动作指示,计测直至接收所述动作指示为止的印刷待机的期间,当计测的所述印刷待机的期间超过了预先设定的期间时,在将印刷头的头主体部按压在压辊上的状态下,使所述头主体部沿着改变与所述压辊抵接的位置的方向移动。在此,所述印刷待机是所述记录介质在所述头主体部和所述压辊抵接的位置停止的状态。
[0019] 根据本发明,在记录介质贴附于印刷头上的情况下,能够使印刷头移动,将记录介质贴附的部位从被压辊按压的状态解除。在解除了按压状态的部位,能够使记录介质向从印刷头剥起记录介质的方向移动。另外,在记录介质贴附的状态下使印刷头移动,由此使记录介质松弛或移动到离开通常的输送路径的位置,由此也能够使从印刷头剥起记录介质的力发挥作用。因而,能够容易且成功率高地解除记录介质的贴附。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剖面结构的说明图。
[0021] 图2是热敏头的立体图。
[0022] 图3是表示印刷头的贴附解除动作的说明图。
[0023] 图4是印刷头的贴附解除动作的流程图
[0024] 符号说明
[0025] 1…热敏打印机(打印机),1a…入纸口,1b…出纸口,2…记录纸(记录介质),3…输送路径,4…压辊,5…热敏头(印刷头),6…纸引导构件(引导构件),7…输送电动机,8…头主体部,8a…发热部,9…支承框架,10…切口部,11…导向面,12…旋转支承面,13…旋转轴,14…头按压弹簧,A…正向,B…基准输送方向,C…被按压区域,D…挠曲路径,E…上升角度,F…剥起方向,P…夹入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应用了本发明的印刷头的支承机构及具有该支承机构的打印机的实施方式即热敏打印机。
[0027] (打印机的整体结构)
[0028]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剖面结构的说明图。热敏打印机1(打印机)沿着打印机内的输送路径3输送并印刷长条状的记录纸2(记录介质),具有在输送路径3上的规定位置配置的压辊4和与该压辊4对置配置的热敏头5(印刷头)。在热敏打印机1的装置下表面设有入纸口1a,通过该入纸口1a被供给于装置内部的记录纸2以通过热敏头5和压辊4之间的方式被装填。在热敏头5及压辊4的上方设有出纸口
1b,从此处将印刷完毕的记录纸2向外部排出。作为记录纸2,可以使用长条状的热敏纸或在长条状的衬纸上贴附热敏纸的标签而形成的标签纸等。
[0029] 在从入纸口1a至热敏头5及压辊4的上游侧的输送路径部分设有用于引导记录纸2的纸引导构件6(引导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比由热敏头5和压辊4夹入记录纸2的夹入位置P的正下方稍微靠压辊4侧(图1的左侧)设有入纸口1a。因而,基于纸引导构件6的引导路径朝向相对于入纸口1a位于右上方向的夹入位置P倾斜延伸。通过了纸引导构件6的记录纸2架设在压辊4上并朝上进行方向转换。
[0030] 输送电动机7的旋转驱动力经由未图示的齿轮等传递机构传递给压辊4。若压辊4向正向(图1的箭头A方向)旋转,则伴随着该旋转,记录纸2朝向出纸口1b向正向被输送。另外,若压辊4向反方向(箭头A的相反方向)旋转,则记录纸2朝向入纸口1a被反向输送。在此,在本说明书中,以朝向出纸口1b输送记录纸2的输送方向(印刷时的记录纸2的输送方向:图1的箭头B方向)为基准输送方向。
[0031] (印刷头及其支承结构)
[0032] 图2是热敏头的立体图。如图1、图2所示,热敏头5具有朝向压辊4侧的头主体部8和在头主体部8的背面侧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承框架9。在头主体部8的靠上端部分设有用于加热记录纸2而进行印刷的发热部8a。在由热敏头5进行印刷时,使头主体部8的发热部8a的部分与压辊4正对,形成在发热部8a和压辊4之间夹入记录纸2的状态。
[0033] 支承框架9具有在朝向头主体部8的下方延伸的部分即比发热部8a朝向基准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延伸的部分形成的切口部10。该切口部10朝向设有输送路径3的一侧开口,形成为头主体部8的接近压辊4的按压部位的一侧即接近发热部8a的一侧浅、远离发热部8a的一侧深的形状。在切口部10的底部设有直线状的导向面11,在导向面11的下端连续形成有弯曲形状的旋转支承面12。在此,导向面11相对于头主体部8倾斜延伸,其倾斜方向是随着朝向旋转支承面12侧(图1的下侧)而向头主体部8的背面侧(图1的右侧)后退的方向。
[0034] 若以使头主体部8和压辊4对置的方式配置热敏头5,则支承于热敏打印机1的主体框架上的旋转轴13成为与切口部10的开口面对的状态。旋转轴13与压辊4的旋转轴线平行设置。热敏头5被设置于头主体部8的背面侧的头按压弹簧14(施力构件)向压辊4侧施力。在头按压弹簧14的施加力的作用下,形成头主体部8被压紧在压辊4上并且旋转轴13被压紧在切口部10的内侧面上的状态。
[0035] 如图1所示,若使发热部8a与压辊4正对,则旋转轴13成为位于切口部10的下端而与旋转支承面12内接的状态。此时,能够使旋转支承面12与旋转轴13的外周面滑接而使热敏头5旋转。也就是说,形成了以旋转轴13为中心地将热敏头5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状态。
[0036] 另外,旋转轴13在热敏头5被向记录纸2的基准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或下游侧(图1的朝上方向或者朝下方向)拉拽的情况下,沿着导向面11滑动,由此相对于头按压弹簧
14的施加力而支承热敏头5,且同时对热敏头5进行导向而向与拉拽方向对应的方向移动。
即,热敏头5设有旋转轴13及导向面11,由此在旋转轴13沿着导向面11滑动时的动作范围内相对于旋转轴13被支承成可相对移动。
[0037] (记录纸的贴附解除动作)
[0038] 图3是表示印刷头的记录纸的贴附解除动作的说明图,图3(a)表示产生了印刷头和记录纸的贴附的状态,图3(b)表示使印刷头移动而解除贴附部分的按压的状态,图3(c)表示贴附解除后使印刷头返回到原来位置的状态。
[0039]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记录纸2进行印刷时,如图1及图3(a)所示,热敏头5被定位于旋转轴13与旋转支承面12内接的位置,发热部8a与压辊4中的最向热敏头5侧突出的部分正对。然后,利用头按压弹簧14,以旋转轴13为中心地将热敏头5向朝压辊4侧旋转的方向施力,发热部8a在记录纸2被夹入发热部8a和压辊4之间的状态下被压紧于压辊4侧。在热敏打印机1的印刷待机状态下,维持该状态。因此,若印刷待机状态长时间持续,则被压紧于以发热部8a为中心的被按压区域C的记录纸2在来自压辊4侧的按压力的作用下形成为贴附于被按压区域C的状态。
[0040] 图4是贴附解除动作的流程图。热敏打印机1的控制部在接收到印刷开始命令等与记录纸2的输送相伴的动作的执行命令时,判断在该时刻的待机时间T(印刷待机状态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了预先设定的限度时间T0(步骤S1)。然后,在印刷待机状态超过限度时间T0而持续的情况下(步骤S1:yes),进入步骤S2。另一方面,在待机时间T是限度时间T0以内的情况下(步骤S1:no),省略步骤S2~S3而进入步骤S4,开始印刷动作等被指示的动作。
[0041] 热敏打印机1的控制部在步骤S2中,进行用于将记录纸2向与基准输送方向相反的朝向输送规定量的输送动作。例如,为了将记录纸2反向输送与由热敏头5形成的印刷点的24点量的长度相当的输送量,而使压辊4反向旋转与24点量的反向输送相当的旋转量。于是,朝向基准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输送力作用于贴附在被按压区域C上的记录纸2的部分,热敏头5经由记录纸2被向基准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拉拽。
[0042] 由于旋转轴13能够沿着导向面11滑动,因此热敏头5成为能够相对于压辊4相对移动的安装状态。因而,如果向上游侧拉拽贴附于被按压区域C的记录纸2,则热敏头5使旋转轴13沿着导向面11滑动,且同时以整体向与拉拽方向相同的一侧移动。于是,如果使热敏头5相对于压辊4相对移动,则按压位置从被按压区域C朝向基准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错位。步骤S2的反向输送量如图3(b)所示是被按压区域C从压辊4的按压位置完全脱离为止均能使热敏头5移动的输送量。因而,通过进行步骤S2,被按压区域C向上游侧移动而完全解除按压。
[0043] 另外,热敏头5当在步骤S2中移动时,由压紧头主体部8的上部的压辊4及被压紧于导向面11的旋转轴13限制运动。通过该限制,热敏头5不向与拉拽力完全相同的移动方向移动,而是以整体在使上部向压辊4侧倾斜的方向(图3(b)中的逆时针方向)上稍微旋转,且同时向与导向面11平行的朝向右斜下方下降的方向移动。因而,被按压区域C向脱离了通常的输送路径3的位置移动,贴附于被按压区域C的记录纸2也向脱离了通常的输送路径3的位置移动。由此,在被按压区域C的上游侧,记录纸2成为从头面呈规定的上升角度E而倾斜立起的姿势,从被按压区域C剥起记录纸2的力(在图3(b)的F方向上作用的力)进行作用。因而,与现有的利用剪切力进行剥离的方法相比,容易剥离记录纸2。
[0044] 在实施方式中,在上游侧的输送路径3上设有延伸到压辊4跟前的纸引导构件6,对记录纸2进行导向。因而,在被按压区域C移动到脱离了通常的输送路径3的位置时,在从纸引导构件6到被按压区域C的短区间,记录纸2成为沿着图3(b)中虚线所示的挠曲路径D而挠曲的状态。该挠曲状态,在记录纸2从头面立起的部分中是上升角度E大的挠曲状态,是从被按压区域C剥起记录纸2的力大的挠曲状态。即,通过形成该状态,能够以高成功率剥离记录纸2。由于记录纸2的上升角度E在使热敏头5从图3(a)的位置移动到图3(b)的位置的过程中逐渐增大,因此剥起记录纸2的力逐渐增大。因而,能够顺利地剥离记录纸2。
[0045] 还有,在省略了纸引导构件6的情况下,由于在上游侧记录纸2的路径不被限制,因此记录纸2能够较大地平滑地挠曲。因而,记录纸2的上升角度E不必过大。不过,由于剥起力进行作用,因此与现有的利用剪切力进行剥离的方法相比能够容易地进行剥离。另外,即使在被按压区域C的移动目的地未较大地脱离通常的输送路径3的情况下,由于产生反向输送所导致的记录纸2的挠曲,因此虽然没有上述情况大,但剥起力仍然作用。因而,与现有的只利用剪切力的方法相比容易剥离记录纸2。
[0046] 热敏打印机1的控制部在步骤S2的动作结束后,进入步骤S3,将记录纸向正向(基准输送方向)输送与步骤S2的反向输送量相同的输送量。例如,使压辊4正旋转与24点量的正向输送相当的旋转量。由此,如图3(c)所示,记录纸2返回待机前的位置,记录纸2的印刷开始位置被定位于压辊4的夹入位置P。另外,被压紧于向基准输送方向输送的记录纸2上的热敏头5与记录纸2一起被向下游侧拉拽,使在步骤S2中移动的移动路径反向移动,形成将记录纸2夹入发热部8a和压辊4之间的状态。还有,此时,由于导向面11倾斜,因此头按压弹簧14的施加力作为使热敏头5整体沿着导向面11的方向向斜左上侧滑动的力而进行作用。通过以上情况,若热敏头5复位,则进入步骤S4,开始印刷动作等被指示的动作。
[0047]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1具有热敏头5的支承机构,该热敏头5的支承机构能够作用使将贴附于头主体部8的记录纸2从被压辊4按压的状态解除而剥起的方向的力。而且,由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解除贴附。另外,能够仅以压辊4的正反旋转动作来实施在基于该支承机构的热敏头5的可动范围内使热敏头移动的贴附解除动作。因而,不需要新设置用于使热敏头移动的驱动源,能够以低成本实现贴附解除。
[0048] (改变例)
[0049]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向基准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输送记录纸2而使压辊4的按压位置错开,不过也可以向基准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输送记录纸2,将贴附部位从按压状态解放出来。例如,只要使热敏头5及旋转轴以压辊4的按压位置为基准而在图1的上下方向反向旋转配置即可。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向基准输送方向的输送而解除贴附。另外,此时,在出纸口1b的跟前设置纸引导构件,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纸引导构件6同样地,能够使剥起记录纸2的力积极地产生作用。
[0050]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贴附解除动作,反向输送动作及正向输送动作各进行一次,不过也可以进行多次反向输送动作及正向输送动作。由此,能够更可靠地剥离牢固贴附的记录纸2。
[0051]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有向输送路径3侧开口的切口部10,在其底部设有使旋转轴13滑动的导向面11,但是也可以取代切口部10,而形成在与导向面11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长孔等,并在该长孔中安装旋转轴13。
[0052] (4)为了使上述实施方式的步骤S3中的热敏头5的复位更可靠,也可以预先设置将热敏头5向上侧(基准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拉拽的施力构件等。
[0053] (5)上述实施方式以发热部8a为中心而将记录纸2贴附于热敏头5,不过贴附位置(记录纸2的夹入位置)并不限定于设有发热部8a的部位。
[0054] (6)上述实施方式将本发明应用于热敏打印机1,不过也可以应用于其它打印机。也就是说,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在压辊和印刷头之间夹入按压记录介质、并且在印刷待机时由于保持该按压状态放置而有可能导致记录介质贴附于印刷头上的任意的打印机。另外,也可以应用于对作为记录介质而在印刷面具有涂层的纸或标签纸进行印刷的打印机。
[0055]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用于输送记录纸2的输送力来拉拽热敏头5而使其移动,不过也可以利用与记录纸2的输送单元不同的其它驱动源来使热敏头5移动而使其与压辊4的抵接位置错位。另外,与记录纸2的输送单元不同的其它驱动源可以是辅助压辊4的旋转力的驱动源。
[0056] (8)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1的结构中,与压辊4抵接的头主体部8载置在与铅直面平行的面上,不过并不限定于该姿势。也可以使头主体部8相对于压辊4在铅直面上倾斜而抵接。在如此抵接时,与在比通过压辊4和头主体部8的捏夹区域即被按压区域C(记载于图3中的头主体部8上的阴影部)的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中心的铅直面靠压辊侧配置入纸口1a、纸引导构件7同样地进行配置,由此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也就是说,使入纸口1a及纸引导构件的配置比包括通过被按压区域C的纸输送方向的中心的压辊4的接线在内的假想面靠压辊4侧。由此,能够将记录纸卷绕在压辊4上。另外,使在构成支承机构的支承框架9上形成的导向面11向离开假想面的方向延伸,由此导向面11沿着构成于热敏打印机1的主体上的旋转轴13滑接,支承框架9移动。通过支承框架9的移动,支承于支承框架9上的头主体部8移动,头主体部8的被按压区域C移动到按压被解除的位置。此时,旋转轴13相对于假想面配置于头主体部8侧。
[0057] (9)上述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1的控制部在步骤S2中进行控制而旋转与由热敏头5形成的印刷点的24点量反向输送相当的旋转量。在此由热敏头5形成的印刷点24量是输送比与被按压区域C相当的移动量足够大的距离的构成。因而,本申请并不被限定于上述动作。本实施方式的被按压区域C的纸输送方向的距离L根据头主体部8和压辊4的按压力或压辊4的硬度而变化,是印刷点10~12点左右。
[0058] 本申请的结构是防止记录纸2向热敏头5贴附的结构。为了解除热敏头5的印刷部即发热部8a所导致的贴附,进行以下的动作。在进行使热敏头5向纸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移动而解除的动作的情况下,使热敏头5(即头主体部8)移动从被按压区域C的纸输送方向的上游端到发热部8a的距离L1(<L)以上的距离量。另一方面,在进行使热敏头5向纸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移动而解除的动作的情况下,使热敏头5(即头主体部8)移动从被按压区域C的纸输送方向的下游端到发热部8a的距离L2(<L)以上的距离量。在发热部8a位于被按压区域的中央的情况下,L1=L2=1/2L。即,通过移动从热敏头5的移动方向侧的被按压区域C的端部到发热部8a的纸输送方向的距离,能够解除基于发热部8a的贴附。
[0059] 另外,为了解除被按压区域C的由按压导致的贴附,至少移动被按压区域C的纸输送方向的距离L或者距离L以上。由此,能够解除在印刷待机时与被按压的被按压区域C对应的记录纸C的按压,从而解除贴附。
[0060] (1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省略了纸引导构件6的情况下剥起力也发挥作用。这是因为,在热敏头5向纸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移动时,记录纸2的纸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和与被按压区域C对应的位置的记录纸不同的位置的记录纸在头主体部8和压辊4的按压作用下被支承。另一方面,记录纸2的纸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利用入纸口1a支承记录纸2的上游端侧,在作为记录纸2使用了卷筒纸的情况下利用卷筒支承记录纸2的上游端侧。由于在比纸引导构件6更离开热敏头5的位置支承记录纸2的上游端,因此剥起力变弱,但是剥离力仍发挥作用。
[0061] (11)上述实施方式的待机时间T(印刷待机状态的持续时间)是从在由压辊4和头主体部8的按压形成的捏夹区域(印刷待机时的被按压区域)开始停止记录纸2时到接收与记录纸2的输送动作相伴的印字开始命令的时间。作为具体的例子,是从印刷动作结束而压辊4在头主体部8按压于压辊4上的状态下停止到接收下一个印刷命令的时间。由未图示的计时器(计时单元)计测该时间并根据计测的信息求出待机时间。即使是在压辊4处于停止状态、电源已关闭时压辊4和头主体部8按压的状态持续这一结构的情况下,在电源关闭时也由计时器作为待机时间进行计测。
[0062] (12)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2的动作结束后,进入步骤S3,将记录纸向正向输送与步骤S2no的反向输送量相同的输送量,但是并不限定于该动作。例如,在避免对位于印刷待机时的被按压区域C的记录纸2进行印刷的情况下能够输送比反向输送量长的距离。在避免印刷待机时对位于被按压区域C的记录纸2的整个区域进行印刷的情况下,移动在反向输送量的基础上加上被按压区域的纸输送方向的距离而得到的距离或者其以上的距离。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