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转印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热敏转印记录方法

申请号 CN201380013795.3 申请日 2013-03-21 公开(公告)号 CN104203585A 公开(公告)日 2014-12-10
申请人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发明人 伊藤晶彦; 木下广介; 宫内康宽; 鸳海健;
摘要 本 发明 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具有卷绕有热敏转印记录片的供给侧芯轴、固定所述热敏转印记录片的一端并卷取所述热敏转印记录片的卷取侧芯轴、和固定所述热敏转印记录片和所述卷取侧芯轴的 胶带 ,其中所述胶带的纵向 弹性模量 为1.0×107Pa以下。
权利要求

1.一种热敏转印记录介质,其具有卷绕有热敏转印记录片的供给侧芯轴、固定所述热敏转印记录片的一端并卷取所述热敏转印记录片的卷取侧芯轴、以及固定所述热敏转印记录片和所述卷取侧芯轴的胶带
7
其中所述胶带的纵向弹性模量为1.0×10Pa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其中所述胶带的厚度为0.4mm以上
1.0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其中所述胶带的卷取方向上的长度为
5mm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其中,所述胶带在所述卷取侧芯轴的轴线方向范围内粘接于所述卷取侧芯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其中,所述热敏转印记录片通过所述胶带在所述卷取侧芯轴的外周的1/2以上的长度范围内固定在所述卷取侧芯轴的外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其中,所述热敏转印记录片的宽度设定为小于所述卷取侧芯轴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其具有安装在所述卷取侧芯轴的外周面上的缓冲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其中所述热敏转印记录片的端部通过安装在所述缓冲材料上从而固定在所述卷取侧芯轴上。

说明书全文

热敏转印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热敏转印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热敏转印式打印机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更具体而言,涉及具有卷绕有热敏转印记录片的供给侧芯轴和卷取热敏转印记录片的卷取侧芯轴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
[0002] 本发明基于2012年3月21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2-063714号、2012年3月22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2-065485号、2012年3月23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2-067992号及2012年3月23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2-067993号要求优先权,在本文中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0003] 一般而言,在热敏转印式打印机中,热敏转印记录介质多用作墨带,也称为热敏色带(サーマルリボン)。热敏转印记录介质的结构一般为分别在基材的一侧的面上设置热敏转印层、在另一侧的面上设置耐热润滑层(背涂层)。热敏转印层是油墨的层,其通过打印机的热敏打印头处所产生的热使油墨层的油墨升华(升华转印式)或者熔融(熔融转印式)从而转印至被转印体一侧。
[0004] 其中,在升华转印式中,由于结合打印机的高功能化从而能够简便地形成各种全色图像,因此其广泛应用于数码相机的自助打印、身份证等卡片类、娱乐用输出物等。与此类用途的多样化一起,追求小型化、高速化、低成本化以及所得印刷品的耐久性的呼声也变得越来越高。因此,近年来,具有多个这样的热敏转印层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正在广泛普及:该热敏转印层在基材板的一侧的面上与付与印刷品耐久性的保护层以不重叠的方式设置。
[0005] 在这种情况下,伴随着用途的多样化以及普及推广,并且随着打印机印刷速度的进一步高速化的推进,也在对热敏色带的驱动进行高速化。因此,必要的利用达等产生的扭矩也增大,并且施加到驱动部的齿轮等的负担也变大。
[0006] 由于施加到驱动部的齿轮的扭矩增大,齿轮齿等的驱动不均变大。此外,随着印刷速度的高速化,打印时施加于热敏打印头的能量增大,因此产生了这样的问题:低速时起因于不显眼的驱动不均的、具有一定节距的不均转印至印刷物。
[0007]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例如,专利文献1提出了在安装有卷取打印机的墨带的卷取卷筒的卷取卷筒芯轴上设置多个卷取卷筒滑动零件,该滑动零件在圆周上突起且在垂直于圆周方向上可自由活动。
[0008] 现有技术文献
[0009] 专利文献
[0010]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9-1261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2]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那样的结构中,打印机的零件个数增加、从而导致打印机的成本上升,因此在现实中实施困难。
[0013] 像这样,在使用近来的升华转印式高速打印机的情况下,关于现有技术中起因于打印机的驱动不均的、具有一定节距的印刷不均,除了通过打印机侧的改善、即降低印刷速度来减轻印刷不均以外,没有现实的手段,这成为使印刷高速化变得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0014]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敏转印记录介质,其中,即便在高速印刷时,也难以发生由打印机内驱动部的驱动不均引起的印刷不均。
[0015] 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6] [1]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具有卷绕有热敏转印记录片的供给侧芯轴、固定所述热敏转印记录片的一端并卷取所述热敏转印记录片的卷取侧芯轴、以及固定所述热敏转印记录片和所述卷取侧芯轴的胶带,其中所述胶带的纵向弹性模量为7
1.0×10Pa以下。
[0017] [2]在上述[1]中,所述胶带的厚度可以是0.4mm以上1.0mm以下。
[0018] [3]在上述[1]中,所述胶带的卷取方向上的长度可以是5mm以上。
[0019] [4]在上述[1]~[4]中,所述胶带可以在所述卷取侧芯轴的轴线方向范围内粘接于所述卷取侧芯轴。
[0020] [5]在上述[1]中,所述热敏转印记录片可以通过所述胶带在所述卷取侧芯轴的外周的1/2以上的长度范围内固定在所述卷取侧芯轴的外周面上。
[0021] [6]在上述[5]中,所述热敏转印记录片的宽度可以设定为小于所述卷取侧芯轴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
[0022] [7]在上述[1]中,可以具有安装在所述卷取侧芯轴的外周面的缓冲材料。
[0023] [8]在上述[7]中,所述热敏转印记录片的端部可以通过安装在所述缓冲材料上从而固定在所述卷取侧芯轴上。
[0024] 发明的效果
[0025]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能够得到这样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其中,即便在高速印刷时,也难以发生起因于打印机内驱动部的驱动不均的印刷不均。
[0026] 附图简要说明
[0027]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1~第2实施方案所述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的侧面截面图。
[0028]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2实施方案所述的同一热敏转印记录介质中的卷取侧芯轴和胶带的放大图。
[0029]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方案所述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的侧面截面图。
[0030]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方案所述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中的卷取侧芯轴和胶带的放大透视图。
[0031] [图5A]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方案所述的各实施例中,胶带粘贴在卷取侧芯轴上的结构的图。
[0032] [图5B]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方案所述的各实施例中,胶带粘贴在卷取侧芯轴上的结构的图。
[0033] [图5C]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方案所述的各实施例中,胶带粘贴在卷取侧芯轴上的结构的图。
[0034] [图5D]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方案所述的各实施例中,胶带粘贴在卷取侧芯轴上的结构的图。
[0035] [图5E]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方案所述的各实施例中,胶带粘贴在卷取侧芯轴上的结构的图。
[0036] [图5F]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方案所述的各实施例中,胶带粘贴在卷取侧芯轴上的结构的图。
[0037] [图6A]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方案所述的各比较例中,胶带粘贴在卷取侧芯轴上的结构的图。
[0038] [图6B]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方案所述的各比较例中,胶带粘贴在卷取侧芯轴上的结构的图。
[0039] [图6C]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方案所述的各比较例中,胶带粘贴在卷取侧芯轴上的结构的图。
[0040] [图6D]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方案所述的各比较例中,胶带粘贴在卷取侧芯轴上的结构的图。
[0041] [图6E]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方案所述的各比较例中,胶带粘贴在卷取侧芯轴上的结构的图。
[0042] [图6F]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方案所述的各比较例中,胶带粘贴在卷取侧芯轴上的结构的图。
[0043] [图6G]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方案所述的各比较例中,胶带粘贴在卷取侧芯轴上的结构的图。
[0044]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4实施方案所述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的侧面截面图。
[0045]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4实施方案所述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的变型例的侧面截面图。
[0046]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4实施方案所述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的变型例的侧面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案进行说明。
[0048] 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案所述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1具有卷绕有热敏转印记录片10的供给侧芯轴20、卷取热敏转印记录片10的卷取侧芯轴30、和将热敏转印记录片10固定在卷取侧芯轴30上的胶带40。
[0049] 热敏转印记录片10具有公知的结构,该结构具有板状基材、在基材的一侧的面上形成的染料层、和在基材的另一侧的面上形成的耐热润滑层。
[0050] 作为基材,需要在热转印过程中的热压下不软化变形的耐热性和强度,因此可单独使用以下物质或使用以下物质组合后的复合体: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玻璃纸、乙酸酯、聚酸酯、聚砜、聚酰亚胺、聚乙烯醇、芳香族聚酰胺、芳纶、聚苯乙烯等合成树脂的膜,以及电容器纸、石蜡纸等纸类,等。其中,考虑到物理性能方面、加工性、成本方面等,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另外,考虑到操作性和加工性,热敏转印记录片的厚度可使用2μm以上50μm以下的范围。此外,考虑到转印适用性和加工性等处理性,优选厚度为2μm以上9μm以下左右的厚度。
[0051] 染料层的材料可使用公知的材料,例如,可以配合热转移性染料、粘结剂、溶剂等以制备染料层形成用涂布液,并且可通过将涂布液涂布在基材的一侧的面上并干燥来形成。需要说明的是,染料层既可以由一种颜色单层构成,也可以是在同一基材的同一面上依次重复形成含有不同色调的染料的多个染料层。
[0052] 染料层的热转移性染料为通过热而熔融、扩散或者升华转移的染料。例如,作为黄色成分,可列举溶剂黄56、16、30、93、33;分散黄201、231、33等。作为品红色成分,可列举C.I.分散红60、C.I.分散紫26、C.I.分散紫38、C.I.溶剂红27或者C.I.溶剂红19等,但其中必须使用以C.I.分散紫38所代表的蒽醌系化合物形成的染料。作为青色成分,可列举C.I.分散蓝354、C.I.溶剂蓝63、C.I.溶剂蓝36、C.I.溶剂蓝266、C.I.分散蓝257或者C.I.分散蓝24等,但其中必须使用以C.I.溶剂蓝63、C.I.溶剂蓝36、或C.I.分散蓝24所代表的蒽醌系化合物形成的染料。其理由是,在基材、染料层之间导入后述的底漆层时,与其他染料相比,由蒽醌系化合物形成的染料向图像接收层的转印效率优异。其结果,可赋予高的转印灵敏度,即可减少染料层中使用的染料。
[0053] 也可以向染料层中混合适当的粘结剂。作为粘结剂,可使用任意一种公知的树脂粘结剂,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乙基羟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等纤维素类树脂;或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缩丁、聚乙烯醇缩乙醛、聚乙烯吡咯烷、聚丙烯酰胺等乙烯基类树脂;或聚酯树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树脂、苯树脂等。
[0054] 以质量基准计,优选染料层的染料与粘结剂的配比(染料)/(粘结剂)=10/100~300/100。这是因为,若(染料)/(粘结剂)的比率小于10/100,则染料过少从而显影灵敏度变得不足,不能获得良好的热转印图像;另外,若该比率超过300/100,则染料相对于粘结剂的溶解性极大地降低,因此在形成热敏转印记录介质时,保存稳定性变差,染料容易析出。另外,在不损害性能的范围内,也可以在染料层中含有分散剂、粘度调节剂、稳定化剂等公知的添加剂。
[0055] 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基材与染料层之间设置底漆层。底漆层可提高基材与染料层的粘接性。可以通过涂布以下涂布液并干燥从而形成底漆层:所述涂布液含有具有提高基材与染料层的粘接性的特性的材料(例如,溶性高分子)。
[0056] 在不损害基材与染料层的粘接性的范围内,可以在底漆层或底漆层形成涂布液中使用胶体状无机颜料超细颗粒、异氰酸酯化合物、偶联剂、分散剂、粘度调节剂、稳定化剂等公知的各种添加剂。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胶体状无机颜料超细颗粒,可以列举常规已知的颗粒,例如二氧化硅(胶体二氧化硅)、氧化或氧化铝水合物(氧化铝溶胶、胶体氧化铝、阳离子性铝氧化物或其水合物、拟薄水铝石等)、硅酸铝、硅酸镁、碳酸镁、氧化镁、氧化等。
[0057] 作为耐热润滑层的材料,可使用公知的材料。例如,配合作为粘结剂的树脂、付与防粘性或润滑性的功能性添加剂、填充剂、固化剂、溶剂等以调制耐热润滑层形成用涂布液,并且涂布、干燥从而可以形成耐热润滑层。所形成的耐热润滑层的干燥后的涂布量为2 2
0.1g/m 以上2.0g/m 以下左右是适当的。
[0058] 需要说明的是,耐热润滑层的干燥后的涂布量是指涂布耐热润滑层形成用涂布液、并干燥后所残留的固体含量。该定义对于染料层与底漆层也是相同的。
[0059] 若要列举耐热润滑层中作为粘结剂树脂使用的材料的一个例子,则可列举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乙烯醇缩乙酰乙醛树脂、聚酯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醚树脂、聚丁二烯树脂、丙烯酸多元醇、聚酯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硝化纤维素树脂、醋酸纤维素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丙烯酸树脂,以及它们的改性体等。
[0060] 耐热润滑层、底漆层、染料层中任意一者均可以通过公知的涂布方法涂布、干燥来形成。作为涂布方法的例子,可列举凹版涂布法、丝网印刷法、喷涂法、逆向辊涂法等。
[0061] 另外,也可对基材中的形成耐热润滑层和底漆层的面进行提高基材表面形成的层与基材表面之间的粘接性的处理(以下称为“粘接性付与处理”)。作为粘接性付与处理,可以适用电晕处理、火焰处理、臭氧处理、紫外线处理、放射线处理、表面粗化处理、等离子处理、底漆处理等公知技术,并且也可将这些处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0062] 供给侧芯轴20和卷取侧芯轴30通过树脂等形成为圆柱状或圆筒状,并且热敏转印记录片10的一端10A安装在供给侧芯轴20上,并卷绕在供给侧芯轴20的外周面上。对将端部10A安装在供给侧芯轴20上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制,既可以完全固定,也可以安装为施加一定的就能够剥离的程度。
[0063] 热敏转印记录片10的另一端10B经胶带40固定在卷取侧芯轴30的外周面上。在7
胶带40中,在接合的热敏转印记录片10的长度方向上的纵向弹性模量设定为1.0×10Pa以下。
[0064] 在片状的载体的两面上形成粘接层从而构成胶带40。胶带40的纵向弹性模量完全由载体的材料决定。作为可实现上述范围的纵向弹性模量的载体的材料,可列举(例如)天然橡胶、诸如丁基橡胶或丁苯橡胶之类的合成橡胶、合成橡胶的发泡体、聚乙烯或聚丙烯的发泡体等,但并非限于这些材料。粘接层只要对卷取侧芯轴30和热敏转印记录片10两者能够良好的粘接即可,并且可适当选择使用公知的材料。
[0065]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案所述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1中,由于将胶带40的纵向弹性7
模量设定为1.0×10Pa以下,因此由打印机的驱动不均引起的热敏转印记录片10的卷取方向上的抖动可以通过胶带40的弹性变形而被良好的吸收。其结果是,可以良好地抑制起因于驱动不均的、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从而能够良好地进行高速印刷。
[0066] 参照图1和图2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案进行说明。
[0067]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案所述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1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方案所述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相同的构成。
[0068] 热敏转印记录片10可以使用与上述第1实施方案相同的方法获得。
[0069] 图2为同一热敏转印记录介质中的卷取侧芯轴和胶带的放大图。
[0070] 胶带40的卷取方向上的长度L1设为5mm以上。长度L1优选为10mm以上,更优选为15mm以上。若在5mm以下,则热敏转印记录片10与胶带40的粘接面、以及卷取侧芯轴30与胶带40的粘接面积变小,因此热敏转印记录片10易于从胶带40上、或者胶带40易于从卷取侧芯轴30上剥离。
[0071] 胶带40的厚度T1设定在0.4mm以上1.0mm以下的范围。若不足0.4mm,则缓和起因于打印机的驱动不均的伴随节距的印刷不均的效果变小。另外,若大于1.0mm,则热敏转印记录片10相对于卷取侧芯轴30的卷绕形状崩塌并变为不是圆形,并且在卷取速度中产生不均,结果发生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
[007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胶带40的厚度T1意思是载体的厚度。
[0073] 对于粘接在卷取侧芯轴30上的胶带40在卷取侧芯轴30的轴线方向的长度L2没有特别限定,考虑热敏转印记录片10的宽度等适当设定即可。若胶带40在卷取侧芯轴30的轴线方向范围内粘接,则热敏转印记录片10可稳定地固定在卷取侧芯轴30上,因此是优选的。
[0074] 因为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案所述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1中,胶带40的厚度T1设定在0.4mm以上1.0mm以下的范围,因此由打印机的驱动不均引起的热敏转印记录片10的芯轴径向上的抖动可以由胶带40的弹性变形良好地吸收。其结果是,可以良好地抑制起因于驱动不均的、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的发生,从而良好地进行高速印刷。
[0075] 参照图3~图6G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案进行说明。
[0076] 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案所述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1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方案所述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相同的构成。
[0077] 热敏转印记录片10使用与上述第1实施方案相同的方法获得。
[0078] 供给侧芯轴20和卷取侧芯轴30通过树脂等形成为圆柱状或圆筒状,并且热敏转印记录片10的一端10A安装在供给侧芯轴20上,并卷绕在供给侧芯轴20的外周面上。对将端部10A安装在供给侧芯轴20上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制,既可以完全固定,也可以安装为施加一定的力就能够剥离的程度。
[0079] 热敏转印记录片10的另一端10B经胶带40固定在卷取侧芯轴30的外周面上。如图4所示,将热敏转印记录片10的宽度w1设定为小于卷取侧芯轴30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w2。由此,热敏转印记录片10难以在卷取侧芯轴的轴线方向上露出,从而可抑制由露出引起的卷取不良或停机。
[0080] 在片状的载体的两面上形成粘接层从而构成胶带40。作为载体的材料,可列举(例如)天然橡胶、诸如丁基橡胶或丁苯橡胶之类的合成橡胶、合成橡胶的发泡体、聚乙烯或聚丙烯的发泡体等,但并非限于这些材料。粘接层只要对卷取侧芯轴30和热敏转印记录片10两者能够良好的粘接即可,并且可适当选择使用公知的材料。
[0081] 如图3所示,热敏转印记录片10的端部10B一侧在卷取侧芯轴30的外周的1/2以上的长度范围内用胶带40粘接固定在卷取侧芯轴30上。由于热敏转印记录片10在卷取侧芯轴30的外周的1/2以上的长度范围内粘接,因此热敏转印记录片10可靠地固定在卷取侧芯轴30上,即使在高速印刷时,也可稳定热敏转印记录片的卷取。其结果是,即使在高速印刷过程中,也可以改善起因于打印机内驱动部的驱动不均的、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
[0082] 为了将高速印刷时的印刷不均抑制到在实用上没有问题的水平,由胶带40固定的热敏转印记录片10的长度需要为卷取侧芯轴的外周的1/2以上,优选为1/2以上2周以下,更优选为1/2以上1周以下。若被固定长度在2周以上,则有时卷取的热敏转印记录片的形状崩塌并变为不是圆形。这种情况下,卷取速度可能发生不均从而发生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另外,有这样的倾向:即使将热敏转印片固定为卷取侧芯轴的外周的1周以上,抑制印刷不均的效果也没有提高太多,只是成本增加。
[0083] 在卷取侧芯轴30的外周的1/2以上的长度范围内固定热敏转印记录片10的时候,对胶带40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因此,也可以设定胶带40的形状以覆盖固定区域的整体。另外,如图5A至图5F所示,也可以设定胶带的形状以覆盖固定区域的一部分。此外,还可以通过与上述实施方案不同的结构(方法、形状),设定胶带的形状以覆盖固定区域的一部分。通过将胶带的形状设为覆盖粘接区域的一部分,可减少胶带的使用量,并且削减制造成本。
[0084] 参照图7至图9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案进行说明。
[0085] 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案所述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1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方案所述的热敏记录介质1相同的构成。
[0086] 热敏转印记录片10使用与上述第1实施方案相同的方法获得。
[0087] 供给侧芯轴20和卷取侧芯轴30通过树脂等形成为圆柱状或圆筒状,并且热敏转印记录片10的一端10A安装在供给侧芯轴20上,并卷绕在供给侧芯轴20的外周面上。对将端部10A安装在供给侧芯轴20上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制,既可以完全固定,也可以安装为施加一定的力就能够剥离的程度。
[0088] 热敏转印记录片10的另一端10B经胶带40固定在卷取侧芯轴30的外周面上。如图4所示,将热敏转印记录片10的宽度W1设定为小于卷取侧芯轴30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W2。
[0089] 胶带40只要对卷取侧芯轴30和热敏转印记录片10两者能够良好的粘接即可,并且可适当选择使用公知的材料。另外,也可使用与后述缓冲材料50相同的材料。
[0090] 在卷取侧芯轴30的外周面上,在没有粘贴胶带40的位置上安装缓冲材料50。在具有缓冲性的片状载体的一侧的面上形成用于将其粘接在卷取侧芯轴30上的粘接层从而构成缓冲材料50。作为载体的材料,可列举(例如)天然橡胶、诸如丁基橡胶或丁苯橡胶之类的合成橡胶、合成橡胶的发泡体、聚乙烯或聚丙烯的发泡体等,但并非限于这些材料。
[0091] 粘接层只要对卷取侧芯轴30能够良好的粘接即可,并且可适当选择使用公知的材料。另外,也可以是这样构成:在载体的两面上设置粘接层,并且卷取的热敏转印记录片10粘接在缓冲材料50上。另外,在缓冲材料50的两侧上设置粘接层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使用胶带40,而是通过缓冲材料50将热敏转印记录片10安装在卷取侧芯轴30上。
[0092] 通过将缓冲材料50的面积设定为卷取侧芯轴30的外周面的1/10以上,可抑制由打印机内驱动部的驱动不均引起的印刷不均。面积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缓冲材料50也可以覆盖卷取侧芯轴30的整个外周面。另外,若将面积设定为上述范围,则对具体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如图8所示,缓冲材料可以设置在卷取侧芯轴30的圆周方向范围内,也可以在圆周方向上以彼此离散的方式设置多个缓冲材料。此外,如图9所示,也可以使缓冲材料50的一部分位于胶带40和卷取侧芯轴30之间,并将热敏转印记录片10的端部10B安装在缓冲材料上。这样做的话,缓冲材料的效果直接作用于热敏转印记录片10的端部,因此更易于获得缓冲材料的效果。
[0093] 除此以外,缓冲材料50可以设置在卷取侧芯轴30的轴线方向范围内,也可以在轴线方向上彼此离散地设置多个。
[0094] 根据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案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1,由打印机的驱动不均引起的热敏转印记录片10的、在卷取侧芯轴30的径向上的抖动能够通过与热敏转印记录片10接触的缓冲材料50的弹性变形而更好地被吸收。因此,即使在高速印刷时,也能良好地抑制起因于驱动不均、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
[0095] 实施例
[0096] 使用实施例对本发明第1~第4的实施方案所述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以下的说明中的“份”为质量基准。另外,本发明所述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不限于下面的各实施例的内容。
[0097] (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共通的内容)
[0098] <具有耐热润滑层的基材的制作>
[0099] 将单面进行了粘接性付与处理的厚度为4.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用作基材。通过凹版涂布法在其没有进行粘接性付与处理的面上涂布以下组成的耐热润滑层2
涂布液,使得干燥后的涂布量为0.5g/m,并在100℃下干燥1分钟,从而获得带有耐热润滑层的基材。
[0100] <耐热润滑层涂布液>
[0101] 有机硅丙烯酸酯(东亚合成(株)US-350)50.0份
[0102] 甲乙酮50.0份
[0103] <热敏转印记录片的制作>
[0104] 通过凹版涂布法在带有耐热润滑层的基材经过处理从而具有易粘接性质的面上2
涂布以下组成的底漆层涂布液,使得干燥后的涂布量为0.20g/m,并在100℃下干燥2分钟,从而形成底漆层。接着,通过凹版涂布法在该底漆层上涂布以下组成的染料层涂布液以
2
使得干燥后的涂布量为0.70g/m,并在90℃下干燥1分钟,从而形成染料层,并获得热敏转印记录片。
[0105] <底漆层涂布液>
[0106] 聚乙烯醇 5.0份
[0107] 纯水 57.0份
[0108] 异丙醇 38.0份
[0109] <染料层涂布液>
[0110]
[0111] 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4.0份
[0112]
[0113] (实施例1)
[0114] 将通过上述手段获得的热敏转印记录片形成为宽度160mm的胶带状,通过热压接将其一端固定在直径为1英寸(2.54cm)、轴线方向的尺寸为170mm的ABS树脂制供给侧芯7
轴上,并卷绕200m。并且,通过纵向弹性模量为1.0×10Pa的10mm×160mm的双面胶带(载体的材质为发泡橡胶),将热敏转印记录片的另一端固定在与供给侧芯轴材质相同尺寸相同的卷取侧芯轴上,从而制作热敏转印记录介质。
[0115] (实施例2)
[0116] 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纵向弹性模量为6
5.0×10Pa的10mm×160mm的双面胶带(载体的材质为发泡橡胶),将热敏转印记录片的另一端固定在卷取侧芯轴上。
[0117] (实施例3)
[0118] 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纵向弹性模量为6
1.0×10Pa的10mm×160mm的双面胶带(载体的材质为发泡橡胶),将热敏转印记录片的另一端固定在卷取侧芯轴上。
[0119] (比较例1)
[0120] 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纵向弹性模量为7
1.5×10Pa的10mm×160mm的双面胶带(载体的材质为发泡橡胶),将热敏转印记录片的另一端固定在卷取侧芯轴上。
[0121] (比较例2)
[0122] 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纵向弹性模量为7
3.0×10Pa的10mm×160mm的双面胶带(载体的材质为发泡橡胶),将热敏转印记录片的另一端固定在卷取侧芯轴上。
[0123] <被转印体的制作>
[0124] 后述的印刷不均研究中使用的被转印体按下面的顺序制作。
[0125] 将厚度为188μm的白色发泡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用作基材,通过凹版涂布法在基材的一侧的面上涂布下面组成的图像接收层涂布液并干燥以使得干燥后的涂布2
量为5.0g/m,由此制作热敏转印用被转印体。
[0126] <图像接收层涂布液>
[0127]
[0128] <印刷评价>
[0129] 使用实施例1至3、以及比较例1、2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并使用评价用热敏打印机,将单色的印刷速度设为3.0英寸(7.62cm)/秒,使用热敏转印记录片连续进行10个画面的印刷,对黑色实地印刷时的、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进行感官评价。
[0130] <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
[0131] 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按照以下基准通过5阶段进行评价。获得E、VG、G的热敏转印记录片判断为实用上没有问题。
[0132] E(EXCELLENT(优异)):未在被转印体上确认到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
[0133] VG(VERY GOOD(很好)):仅在反射光下在被转印体上确认到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0134] G(GOOD(好)):在被转印体上略微确认到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
[0135] P(POOR(差)):清楚地在被转印体的一部分上确认到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0136] VP(VERY POOR(极差)):清楚地在全部被转印体上确认到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0137] 结果示于表1。
[0138] [表1]
[0139]纵向弹性模量 印刷不均评价结果
实施例1 1.0×107Pa E
实施例2 5.0×106Pa VG
实施例3 1.0×106Pa G
比较例1 1.5×107Pa P
比较例2 3.0×107Pa VP
[0140] 如表1所示,确认了随着胶带的纵向弹性模量的降低,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得到7
改善的倾向。通过用纵向弹性模量为1.0×10Pa以下的胶带将卷取侧芯轴和热敏转印记录片固定,显示出了可缓和打印机内部的驱动不均,并且可以将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改善至实用水平。
[0141] 使用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案所述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以下的说明中的“份”为质量基准。另外,本发明所述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不限于下面的各实施例的内容。
[0142] 使用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获得热敏转印记录片。
[0143] (实施例4)
[0144] 将通过上述手段获得的热敏转印记录片形成为宽度160mm的胶带状,通过热压接将其一端固定在直径为1英寸(2.54cm)、轴线方向的尺寸为170mm的ABS树脂制供给侧芯轴上,并卷绕200m。然后,通过长度L1为5mm、长度L2为160mm、厚度T1为0.4mm的双面胶带将热敏转印记录片的另一端固定在与供给侧芯轴同一材质同一尺寸的卷取侧芯轴上,从而制作热敏转印记录介质。
[0145] (实施例5)
[0146] 按与实施例4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长度L1为5mm、长度L2为160mm、厚度T1为1.0mm的双面胶带,将热敏转印记录片的另一端固定在卷取侧芯轴上。
[0147] (实施例6)
[0148] 按与实施例4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长度L1为10mm、长度L2为160mm、厚度T1为0.4mm的双面胶带,将热敏转印记录片的另一端固定在卷取侧芯轴上。
[0149] (实施例7)
[0150] 按与实施例4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长度L1为10mm、长度L2为160mm、厚度T1为1.0mm的双面胶带,将热敏转印记录片的另一端固定在卷取侧芯轴上。
[0151] (实施例8)
[0152] 按与实施例4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长度L1为15mm、长度L2为160mm、厚度T1为0.4mm的双面胶带,将热敏转印记录片的另一端固定在卷取侧芯轴上。
[0153] (实施例9)
[0154] 按与实施例4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长度L1为15mm、长度L2为160mm、厚度T1为1.0mm的双面胶带,将热敏转印记录片的另一端固定在卷取侧芯轴上。
[0155] (比较例3)
[0156] 按与实施例4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长度L1为3mm、长度L2为160mm、厚度T1为1.0mm的双面胶带,将热敏转印记录片的另一端固定在卷取侧芯轴上。
[0157] (比较例4)
[0158] 按与实施例4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长度L1为15mm、长度L2为160mm、厚度T1为2.0mm的双面胶带,将热敏转印记录片的另一端固定在卷取侧芯轴上。
[0159] <被转印体的制作>
[0160] 后述印刷不均研究中使用的被转印体按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
[0161] <印刷评价>
[0162] 使用实施例4至9、以及比较例3、4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并使用评价用热敏打印机,将单色的印刷速度设为3.0英寸(7.62cm)/秒,进行印刷直至热敏转印记录片用完,对黑色实地印刷时的、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进行感官评价。
[0163] <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
[0164] 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按照以下基准通过2阶段进行评价。
[0165] G(GOOD(好)):未在被转印体上确认到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
[0166] P(POOR(差)):清楚地在全部被转印体上确认到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0167] 结果示于表2。
[0168] [表2]
[0169]
[0170] 如表2所示,在胶带的厚度T1设定为0.4mm以上1.0mm以下的范围内的实施例4~9中,抑制了由打印机的驱动不均引起的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从而可进行高速印刷。
[0171] 与此相对,在长度L1不足5mm的比较例3中,在印刷第1张时,胶带从卷取侧芯轴上剥离,不能进行印刷。据认为,其原因是热敏转印记录片与胶带、以及卷取侧芯轴与胶带之间的粘接面积小。另外,在厚度T1超过1.0mm的比较例4中,全面产生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据认为,所产生的印刷不均的产生原因是热敏转印记录片相对于卷取侧芯轴的卷绕形状崩塌成椭圆状而不再是圆形,并且卷取速度中产生不均。
[0172] 使用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案所述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以下的说明中的“份”为质量基准。另外,本发明所述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不限于下面的各实施例的内容。
[0173] 使用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获得热敏转印记录片。
[0174] (实施例10)
[0175] 将通过上述手段获得的热敏转印记录片形成为宽度160mm的胶带状,通过热压接将其一端固定在直径为1英寸(2.54cm)、轴线方向的尺寸为170mm的ABS树脂制供给侧芯轴上,并卷绕200m。然后,通过160mm×79.6mm的双面胶带将热敏转印记录片的另一端侧在外周整体(1周)范围内固定在与供给侧芯轴同一材质同一尺寸的卷取侧芯轴上,从而制作热敏转印记录介质。
[0176] (实施例11)
[0177] 按与实施例10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10mm×200mm的双面胶带,将该双面胶带在卷取侧芯轴的外周全周范围内旋转2圈从而粘贴成螺旋状。
[0178] (实施例12)
[0179] 按与实施例10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160mm×40mm的双面胶带。
[0180] (实施例13)
[0181] 按与实施例12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2片160mm×10mm的双面胶带,将该2片双面胶带40按照图5A所示平行且分开粘贴在卷取侧芯轴30上,并且在40mm范围内固定热敏转印记录片的端部。
[0182] (实施例14)
[0183] 按与实施例12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2片165mm×10mm的双面胶带,将该2片两双胶带40按照图5B所示交叉粘贴在卷取侧芯轴30上,并且在40mm范围内固定热敏转印记录片的端部。
[0184] (实施例15)
[0185] 按与实施例12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160mm×10mm的双面胶带和10mm×40mm的双面胶带共计2片双面胶带,将该2片双面胶带40按照图5C所示交叉粘贴在卷取侧芯轴30上。
[0186] (实施例16)
[0187] 按与实施例12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2片10mm×40mm的双面胶带和2片40mm×10mm的双面胶带共计4片双面胶带,将该4片双面胶带40按照图5D所示粘贴在卷取侧芯轴30上。
[0188] (实施例17)
[0189] 按与实施例12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2片10mm×40mm的双面胶带,将该2片双面胶带40按照图5E所示粘贴在卷取侧芯轴30上。
[0190] (实施例18)
[0191] 按与实施例12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4片40mm×10mm的双面胶带,将该4片双面胶带40按照图5F所示粘贴在卷取侧芯轴30上,并且在40mm范围内固定热敏转印记录片的端部。
[0192] (比较例5)
[0193] 按与实施例10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了160mm×30mm的双面胶带。
[0194] (比较例6)
[0195] 按与比较例5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2片160mm×10mm的双面胶带,将该2片双面胶带40按照图6A所示平行且分开粘贴在卷取侧芯轴30上,并且在30mm范围内固定热敏转印记录片的端部。
[0196] (比较例7)
[0197] 按与比较例5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2片160mm×10mm的双面胶带,将该2片双面胶带40按照图6B所示交叉粘贴在卷取侧芯轴30上,并且在30mm范围内固定热敏转印记录片的端部。
[0198] (比较例8)
[0199] 按与比较例5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160mm×10mm的双面胶带和10m×30mm的双面胶带共计2片双面胶带,将该2片两面胶带40按照图6C所示交叉粘贴在卷取侧芯轴30上。
[0200] (比较例9)
[0201] 按与比较例5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2片10mm×30mm的双面胶带和2片40mm×10mm的双面胶带共计4片双面胶带,将该4片双面胶带40按照图6D所示粘贴在卷取侧芯轴30上。
[0202] (比较例10)
[0203] 按与比较例5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2片10mm×30mm的双面胶带,将该2片双面胶带40按照图6E所示粘贴在卷取侧芯轴30上。
[0204] (比较例11)
[0205] 按与比较例5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4片10mm×30mm的双面胶带,将该4片双面胶带40按照图6F所示粘贴在卷取侧芯轴30上,并且在30mm范围内固定热敏转印记录片的端部。
[0206] (比较例12)
[0207] 按与比较例5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4片40mm×8mm的双面胶带,将该4片双面胶带40按照图6G所示在圆周方向上排列并粘贴在卷取侧芯轴30上,并且在35mm范围内固定热敏转印记录片的端部。
[0208] <被转印体的制作>
[0209] 后述印刷不均的研究中使用的被转印体按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
[0210] <印刷评价>
[0211] 使用实施例10至18、以及比较例5至12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设定评价用热敏打印机,使得单色的印刷速度为3.0英寸(7.62cm)/秒,进行印刷直至热敏转印记录片用完,对黑色实地印刷时的、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进行感官评价。
[0212] <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
[0213] 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按照以下基准通过5阶段进行评价。获得E、VG、G的热敏转印记录片判断为实用上没有问题。
[0214] E(EXCELLENT(优异)):未在被转印体上确认到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
[0215] VG(VERY GOOD(很好)):仅在反射光下在被转印体上确认到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0216] G(GOOD(好)):在被转印体上略微确认到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
[0217] P(POOR(差)):清楚地在被转印体的一部分上确认到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0218] VP(VERY POOR(极差)):清楚地在全部被转印体上确认到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0219] 结果示于表3。
[0220] [表3]
[0221]印刷不均评价结果
实施例10 E
实施例11 VG
实施例12 VG
实施例13 VG
实施例14 VG
实施例15 G
实施例16 G
实施例17 G
实施例18 G
比较例5 P
比较例6 P
比较例7 P
比较例8 P
比较例9 P
比较例10 P
比较例11 P
比较例12 VP
[0222] 如表3所示,在卷取侧芯轴的半周以上范围内粘接固定热敏转印记录片的实施例10至18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显示出,即使在高速印刷时,也能将起因于打印机内部的驱动不均的、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抑制到实用上没有问题的水平。
[0223] 另外,通过固定外周1周左右,可以更加良好地抑制印刷不均。
[0224] 与此相对,对于热敏转印记录片在卷取侧芯轴的不足半周范围内粘接固定的比较例5至12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而言,不能充分抑制高速印刷时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
[0225] 使用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案所述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以下的说明中的“份”为质量基准。另外,本发明所述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不限于下面的各实施例的内容。
[0226] 使用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获得热敏转印记录片。
[0227] (实施例19)
[0228] 将通过上述手段获得的热敏转印记录片形成为宽度160 mm的胶带状,通过热压接将其一端固定在直径为1英寸(2.54 cm)、轴线方向的尺寸为170 mm的ABS树脂制供给侧芯轴上,并卷绕200 m。然后,通过160mm×10mm的双面胶带将热敏转印记录片的另一端侧固定在与供给侧芯轴同一材质同一尺寸的卷取侧芯轴上。此外,将160mm×8.47mm(相当于卷取侧芯轴的外周面积的10%的面积)、厚0.4mm的缓冲材料(载体的材质为发泡橡胶)安装在卷取侧芯轴的外周面上,从而制作热敏转印记录介质。
[0229] (实施例20)
[0230] 按与实施例19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将2片上述缓冲材料安装在卷取侧芯轴的外周面上。
[0231] (实施例21)
[0232] 按与实施例19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了160mm×21.18mm(相当于卷取侧芯轴的外周面积的25%的面积)的缓冲材料。
[0233] (实施例22)
[0234] 按与实施例21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了160mm×41.37mm(相当于卷取侧芯轴的外周面积的50%的面积)的缓冲材料。
[0235] (实施例23)
[0236] 按与实施例19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双面胶带,将热敏转印记录片的端部安装在缓冲材料上。
[0237] (实施例24)
[0238] 按与实施例20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双面胶带,将热敏转印记录片的端部安装在缓冲材料上。
[0239] (实施例25)
[0240] 按与实施例21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双面胶带,将热敏转印记录片的端部安装在缓冲材料上。
[0241] (实施例26)
[0242] 按与实施例22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双面胶带,将热敏转印记录片的端部安装在缓冲材料上。
[0243] (实施例27)
[0244] 按与实施例19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除了安装有双面胶带的区域以外,卷取侧芯轴的外周面全部被缓冲材料覆盖。
[0245] (实施例28)
[0246] 按与实施例19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安装缓冲材料使得卷取侧芯轴的整个外周面被缓冲材料覆盖,并且使用双面胶带将热敏转印记录片的端部安装在缓冲材料上。
[0247] (比较例13)
[0248] 按与实施例19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不同之处在于,不在卷取侧芯轴上安装缓冲材料。
[0249] <被转印体的制作>
[0250] 后述印刷不均的研究中使用的被转印体按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顺序进行制作。
[0251] <印刷评价>
[0252] 使用实施例19至28、以及比较例13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并使用评价用热敏打印机,将单色的印刷速度设为3.0英寸(7.62cm)/秒,使用热敏转印记录片连续进行10个画面的印刷,对黑色实地印刷时的、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进行感官评价。
[0253] <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
[0254] 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按照以下基准通过2阶段进行评价。获得G的热敏转印记录片判断为实用上没有问题。
[0255] G(GOOD(好)):未在被转印体上确认到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
[0256] P(POOR(差)):清楚地在全部被转印体上确认到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0257] 结果示于表4。
[0258] [表4]
[0259]印刷不均评价结果
实施例19 G
实施例20 G
实施例21 G
实施例22 G
实施例23 G
实施例24 G
实施例25 G
实施例26 G
实施例27 G
实施例28 G
比较例13 P
[0260] 如表4所示,对于在卷取侧芯轴的外周面上安装有缓冲材料的实施例19至28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而言,即使在高速印刷时,也能良好地抑制起因于打印机内部的驱动不均的、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
[0261] 与此相对,对于在卷取侧芯轴的外周面上未安装缓冲材料的比较例13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而言,不能充分抑制高速印刷时具有节距的印刷不均。
[0262] 根据本发明得到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可用于升华转印式的打印机,并且由于能够结合打印机的高速、高性能化而将各种图像简便地以全色形成,因此可广泛应用于数码相机的自助打印、身份证等卡片类、娱乐用输出物等。
[0263]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和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实施的方案,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可对各构成要素进行各种变更,或消除。
[0264]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案和实施例中,说明了胶带为在载体的两面上设置有粘接层的双面胶带的例子,但也可以是仅在载体的一面上设置粘接层的胶带。
[0265] 在该情况下,胶带以覆盖热敏转印记录片的端部的方式固定在卷取侧芯轴上,但若热敏转印记录片在卷取侧芯轴上卷绕一周以上,则形成热敏转印记录片和卷取侧芯轴之间存在胶带的状态,由此胶带发挥对印刷不均的抑制效果。
[0266] 另外,取而代之,热敏转印记录片也可以通过粘接层或热压接接合至该胶带中未设置粘接层的面上。即便如此,也可以经过胶带将热敏转印记录片固定在卷取侧芯轴上。该方法在卷取侧芯轴的外周面在圆周方向范围内以胶带覆盖时特别适合。
[0267] 符号的说明
[0268] 1 热敏转印记录介质
[0269] 10 热敏转印记录片
[0270] 20 供给侧芯轴
[0271] 30 卷取侧芯轴
[0272] 40 胶带
[0273] 50 缓冲材料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