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及记录装置

申请号 CN200910127747.2 申请日 2009-03-25 公开(公告)号 CN101544136A 公开(公告)日 2009-09-30
申请人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发明人 小林优辉; 小室清人;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及记录装置,即使在辊卷状被记录件的安置 位置 偏移的情况下,也通过伴随辊卷状被记录件的抽出的通常动作来修正安置位置。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1)具备:安装于辊部(31)的两端的压辊件(5R、5L);支承辊部的 心轴 (4R、4L);与向辊部传递旋转的心轴一体的心轴支承架(61R、61L);使心轴正反转的心轴 电动机 (30);使辊卷状被记录件(P)移动的移动机构(65),还设置有 定位 机构部(60),其在使用所述移动机构将辊卷状被记录件(P)安置于辊支承架(H)之后,将辊部(31)向施加张 力 的方向(X)相对旋转,而执行辊卷状被记录件(P)的基准边(E)的定位。
权利要求

1.一种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对压辊件,其安装于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辊部的两端;
一对心轴,其卡合于所述压辊件而支承所述辊部;
输送用辊,其夹持并输送从所述辊部抽出的辊卷状被记录件;
定位机构部,其通过使由所述心轴支承的所述辊部向对被抽出的辊卷 状被记录件施加张的方向相对旋转,使该辊部向长度方向的一方侧移 动,以使该辊卷状被记录件的基准边与基准位置抵接而定位。
2.一种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驱动侧压辊件及从动侧压辊件,安装于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辊部的两 端;
驱动侧心轴及从动侧心轴,卡合于所述驱动侧压辊件及从动侧压辊件 而支承所述辊部;
驱动侧支承机构及从动侧支承机构,支承所述驱动侧心轴及从动侧心 轴;
心轴驱动源,其使所述驱动侧心轴沿正转方向和反转方向旋转;
移动机构,其使所述从动侧支承机构向所述驱动侧支承机构移动,而 实现基于所述驱动侧心轴及从动侧心轴的所述辊部的支承状态;
输送用辊,其夹持并输送从所述辊部抽出的辊卷状被记录件;
定位机构部,其通过使所述输送用辊或心轴驱动源动作或从辊部抽出 被记录件,使由所述驱动侧心轴及从动侧心轴支承的所述辊部向对被抽出 的辊卷状被记录件施加张力的方向相对旋转,并借助该旋转,使该辊部向 所述驱动侧心轴侧移动,以使该辊卷状被记录件的基准边与基准位置抵接 而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其特征 在于,具备:
卡合部,其分别设置于所述驱动侧心轴及从动侧心轴;
被卡合部,其分别设置于所述驱动侧压辊件及从动侧压辊件,并能够 传递动力地卡合所述各心轴的所述卡合部,
所述定位机构部是在所述驱动侧压辊件的被卡合部和驱动侧心轴的 卡合部之间构成的凸轮构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构造由凸轮构成,该凸轮具备:
凸轮从动件,其在所述驱动侧压辊件的内周面向内侧鼓出而形成;
凸轮槽,其形成于所述卡合部的外周面,
在所述凸轮槽上设有:
诱导部,其引导所述凸轮从动件向凸轮槽内的进入;
引入部,其通过使所述辊部向施加张力的方向相对旋转,而将所述凸 轮从动件引入凸轮槽内,并将辊卷状被记录件的基准边导向基准位置;
光滑部,其通过使所述辊部向解除张力的方向相对旋转,而能够使所 述凸轮从动件从凸轮槽退出。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具备张力产生部,该张力产生部不受所述辊部的辊径的变化的影响, 而使所述输送用辊和所述辊部之间的辊卷状被记录件产生恒定的设定张 力。
6.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其将辊卷状被记录件抽出,同时将该辊 卷状被记录件向记录位置输送;
记录执行装置,其向被输送至所述记录位置的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被记 录面喷出墨液,而执行所要求的记录,
其中,
所述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是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辊 卷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具备卷绕为辊卷状的辊卷状被记录件的定位功能的辊卷 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及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以下,采用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例的喷墨打印机为例进行说明。在喷墨 打印机中,存在有能够对A1加长(延伸)尺寸或B0加长(延伸)尺寸 的大张纸尺寸的被记录件喷出墨液而执行记录的大型喷墨打印机。在这种 大型喷墨打印机中,主要使用辊宽度为24英寸(约610mm)、36英寸(约 914mm)、44英寸(约1118mm),且辊长度为10m~45m的卷绕为辊卷状 的辊卷状被记录件。另外,辊卷状被记录件的种类也分为多种,纸张或薄 膜等、因材质的不同而区分的高刚性的例如树脂涂层系的照片纸张或刚性 低的通常纸等多个种类的被记录件被广泛使用。
并且,在这种喷墨打印机的打印机主体设置有用于安置辊卷状被记录 件(以下称辊纸)的辊支承架,以往,与辊纸的辊宽度对应而使用长度不 同的多根辊轴,辊轴插入辊纸的辊芯后安置于所述辊支承架上。但是,这 种辊纸的安置作业需要确保宽敞的作业空间或者因作业而耗费工时,另 外,在使用长的辊轴时,存在辊轴的翘曲导致的辊纸倾斜的问题。
因此,提出了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辊卷状被记录件的支承装置。在 该辊卷状被记录件的支承装置的辊卷状被记录件的两端安装有作为压辊 件的凸缘构件,首先,将从动侧的凸缘构件安装于位于辊支承架的从动侧 的能够沿辊宽度方向移动的第二支承构件。然后,将该第二支承构件与辊 纸一起朝向位于辊支承架的驱动侧的第一支承构件移动,将安装于辊纸的 驱动侧的凸缘构件安装于所述驱动侧的第一支承构件,从而,将辊纸安置 于辊支承架上。
根据上述构造的辊卷状被记录件的支承装置,所述现有装置需要宽敞 的作业空间、作业耗费工时以及产生因辊轴的翘曲导致的辊纸的倾斜的问 题被解决。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61754号公报
然而,当移动在第二支承架安置的辊纸并将其安置于第一支承构件 时,辊纸的移动不充分,有在驱动侧的凸缘构件和第一支承构件之间产生 松动的情况。并且,如果在产生这种松动的状态下抽出辊纸,则因辊纸的 基准边的位置没有确定,相对于该辊纸执行记录的图像的位置也会偏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及具备辊卷 状被记录件的输送位置的记录装置,所述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即使 在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辊部的安置位置不精确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伴随辊 卷状被记录件的抽出等的通常动作,使辊卷状被记录件的基准边自动地位 于正常的基准位置。
本发明第一方案的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对压辊件,其安装于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辊部的两端;一对心轴,其卡合 于所述压辊件而支承所述辊部;输送用辊,其夹持并输送从所述辊部抽出 的辊卷状被记录件;定位机构部,其通过使由所述心轴支承的所述辊部向 对被抽出的辊卷状被记录件施加张的方向相对旋转,使该辊部向长度方 向的一方侧移动,以使该辊卷状被记录件的基准边与基准位置抵接而定 位。
根据本方案,即使在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辊部的安置位置不精确的情况 下,也能够通过伴随辊卷状被记录件的抽出等的通常动作,使辊卷状被记 录件的基准边自动地位于正常的基准位置。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驱动侧压辊件及从动侧压辊件,安装于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辊部的两端;驱 动侧心轴及从动侧心轴,卡合于所述驱动侧压辊件及从动侧压辊件而支承 所述辊部;驱动侧支承机构及从动侧支承机构,支承所述驱动侧心轴及从 动侧心轴;心轴驱动源,其使所述驱动侧心轴沿正转方向和反转方向旋转; 移动机构,其使所述从动侧支承机构向所述驱动侧支承机构移动,而实现 基于所述驱动侧心轴及从动侧心轴的所述辊部的支承状态;输送用辊,其 夹持并输送从所述辊部抽出的辊卷状被记录件;定位机构部,其通过使所 述输送用辊或心轴驱动源动作或从辊部抽出被记录件,使由所述驱动侧心 轴及从动侧心轴支承的所述辊部向对被抽出的辊卷状被记录件施加张力 的方向相对旋转,并借助该旋转,使该辊部向所述驱动侧心轴侧移动,以 使该辊卷状被记录件的基准边与基准位置抵接而定位。
根据本方案,通过执行在执行记录之前进行的如下通常动作,能够自 动地执行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辊部的安置位置的修正而使辊卷状被记录件 的基准边移动至正常的基准位置,即,通过将所述从动侧支承机构向所述 驱动侧支承机构移动,而实现基于所述驱动侧心轴及从动侧心轴的所述辊 部的支承状态之后,进行的辊卷状被记录件从辊部的始端的抽出、基于输 送用辊的被记录件的进给动作或为了对输送用辊和辊部之间的辊卷状被 记录件赋予张力等而进行的向心轴的卷取方向的旋转等。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以所述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的辊卷状被记录件的 输送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具备:卡合部61,其分别设置于所述驱动 侧心轴及从动侧心轴;被卡合部57,其分别设置于所述驱动侧压辊件及从 动侧压辊件,并能够传递动力地卡合所述各心轴的所述卡合部,所述定位 机构部是在所述驱动侧压辊件的被卡合部和驱动侧心轴的卡合部之间构 成的凸轮构造。
根据该方案,所述定位用机构部为设置于所述驱动侧压辊件的被卡合 部和驱动侧心轴的所述卡合部之间的凸轮构造,因此,将驱动侧压辊件向 驱动侧心轴移动而将所述驱动侧压辊件安置于该驱动侧心轴,由此,来调 整凸轮构造。即,能够部件个数少且构造简单地构成定位机构部。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以所述第三方案的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为 基础,所述凸轮构造由凸轮构成,该凸轮具备:凸轮从动件,其在所述驱 动侧压辊件的内周面向内侧鼓出而形成;凸轮槽,其形成于所述卡合部的 外周面,在所述凸轮槽上设有:诱导部,其引导所述凸轮从动件向凸轮槽 内的进入;引入部,其通过使所述辊部向施加张力的方向相对旋转,而将 所述凸轮从动件引入凸轮槽内,并将辊卷状被记录件的基准边导向基准位 置;光滑部,其通过使所述辊部向解除张力的方向相对旋转,而能够使所 述凸轮从动件从凸轮槽退出。
根据该方案,能够利用在驱动侧压辊件的被卡合部和驱动侧心轴的卡 合部之间设置的现有的卡合构造构成凸轮构造,用于将心轴驱动源的旋转 传递至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辊部。然后,通过在凸轮槽设置诱导部、引入部 及光滑部,能够顺利地执行凸轮从动件向凸轮槽的顺畅进入、辊部的安置 位置的修正(向正常的基准位置的移动)及保持、凸轮从动件从凸轮槽的 顺畅退出。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以所述第一~第四方案中的任一方案所述的辊卷 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具备张力产生部,该张力产 生部不受所述辊部的辊径的变化的影响,而使所述输送用辊和所述辊部之 间的辊卷状被记录件产生恒定的设定张力。
根据本方案,即使辊部的辊径变化,输送用辊和辊部之间的辊卷状被 记录件的设定张力始终为恒定,因此,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进给精度得以提 高。并且,与所述辊卷状被记录件的基准边向正常的基准位置的移动相应, 实现了记录执行质量的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案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辊卷状被记 录件的输送装置,其将辊卷状被记录件抽出,同时将该辊卷状被记录件向 记录位置输送;记录执行装置,其向被输送至所述记录位置的辊卷状被记 录件的被记录面喷出墨液,而执行所要求的记录,其中,所述辊卷状被记 录件的输送装置是技术方案一~五中任一方案所述的辊卷状被记录件的 输送装置。
根据本方案,通过在记录执行之前进行的所述通常动作,能够自动地 执行辊卷状被记录件的安置位置的修正,将辊卷状被记录件的基准边向正 常的基准位置移动。另外,在不受辊部的辊径变化的影响的情况下,将输 送用辊和辊部之间的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设定张力始终保持为恒定。从而, 通过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辊宽度方向的位置精度的提高和进给精度的提高, 来实现记录执行质量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喷墨打印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拆下主体罩的状态的喷墨打印机的侧剖视图。
图3是表示喷墨打印机的内部构造的概略的侧剖视图。
图4是表示将所述辊纸安置于驱动侧的心轴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放大表示辊支承架的从动侧的心轴周边的立体图。
图6是放大表示辊支承架的驱动侧的心轴周边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辊纸和辊卷返回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的主剖视图。
图9是阶段地表示辊纸的驱动侧的拆装的样子的主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心轴达的设定转矩控制的前半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心轴马达的设定转矩控制的后半的流程图。
图中:1-(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2-主体罩,3-打印机主体, 4R、4L-心轴,5R、5L-压辊件,6R、6L-凸缘部,7-辊芯,8-盒支承架, 9-操作盘,10-滑架,11-输送引导板,12-记录执行装置,13-记录头,14R、 14L-支承机构,19-输送用驱动辊,20-输送用从动辊,21-输送用辊,26- 记录位置,28-压板,29-张力产生构件,30-心轴马达,31-辊部,32-辊卷 返回机构,33-始端,34R、34L-支承框,35R、35L-轴承,36-齿轮列(ギ ヤ輪列),37-轴部,38-狭缝,39-检测板,40-检测器,41-回转式编码器, 42-辊轴(ロ—ラ軸),43-狭缝,44-检测板,45-检测器,46-回转式编码器, 47-转矩测定部,48-转矩控制装置,49-静态分量测定部(静メジヤメント 測定部),50-张力设定部,51-辊半径推定部,52-转矩设定部,53R、53L- 心部,54R、54L-外侧端面,55R、55L-前端部,56R、56L-嵌合孔,57R、 57L-被卡合部,58R-凸轮从动件(卡合突起),58L-卡合突起,59-凸轮槽, 59A-诱导部,59B-引入部,59C-光滑部,60-凸轮构造(定位机构部),61R、 61L-卡合部,62R、62L-基体部,63R、63L-凸缘部,64R、64L-推压基准 面,65-移动机构,66R-卡合凸部,66L-卡合肋,67-保持部,68-滑,69- 导轨,70-保持凹部,71-辅助凹部,100-喷墨打印机(记录装置),P-辊纸 (辊卷状被记录件),H-辊支承架,PG-空隙,A-抽出方向(正转方向), B-卷取方向(反转方向),C-辊宽度方向,D-辊径,F-设定张力,T-设定转 矩,R-辊半径,θ1-(输送用驱动辊的)旋转度,θ2-(心轴马达的)旋 转角度,θ0-(心轴的)旋转角度,r-辊半径,L-进给量,1/N-减速比,T0- 偏置转矩,Tr-动作转矩,F0-基准张力,E-基准边,S-正常位置,X-施加张 力的方向,Y-解除张力的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及具备了该辊 卷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首先,采用喷墨打印机100作为用于实施本发 明的记录装置的最佳方式,基于附图说明其整体结构的概略。并且,在此 说明的喷墨打印机100为大型的喷墨打印机,该喷墨打印机100能够对例 如A3加长(延伸)尺寸以上的片状的大张纸的被记录件(以下称单页纸) 或上述的A1加长(延伸)尺寸或B0加长(延伸)尺寸的卷绕为辊卷状 的大张纸的辊卷状被记录件(也称辊纸)P的被记录面执行所要求的记录。
图1是表示安装主体罩的状态下的喷墨打印机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 是表示拆下主体罩的状态下的喷墨打印机的侧剖视图。另外,图3是表示 喷墨打印机的内部构造的概略的侧剖视图。
图示的喷墨打印机100具备作为记录装置主体的一例的打印机主体 3,如图1所示,该打印机主体3被主体罩2覆盖。在打印机主体3的后 部附近的上部设置有将辊纸P保持为平的辊支承架H。在辊支承架H设 有左右一对心轴4R、4L,通过所述心轴4R、4L能够使由具有左右一对凸 缘部6R、6L的压辊件5R、5L保持的所述辊纸P一体地旋转。另外,作 为打印机主体3的前面的一例,在靠左端的部分设置有具备了能够分别收 容各色的墨盒的多个盒槽的盒支承架8。
另外,作为喷墨打印机100的前面的一例,在靠右侧的部分设置有管 理各种操作指令的操作盘9。另外,在打印机主体3以约60°向前下方倾 斜的姿势设置有输送引导板11,该引导板11以如下方式进行引导,即, 将由所述心轴4L、4R保持为水平的辊纸P能够朝向成为辊纸P的抽出方 向A的前部下方输送。另外,在打印机主体3设有:在抽出所述辊纸P 的同时向下游的记录位置26输送的本发明的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 1;向输送到记录位置26的辊纸P的被记录面喷出墨液执行所需的记录的 记录执行装置12。
记录执行装置12具备:设置于记录位置26的斜上方而直接喷出墨液 执行记录的记录头13;搭载于该记录头13并沿作为扫描方向的辊宽度方 向C往复移动的滑架10。另外,在记录位置26的下方设置有压板28,该 压板28支承辊纸P的背面并限定其与所述记录头13的下表面的空隙PG。
【实施例】
接着,基于附图对能够适用于如上构成的喷墨打印机100的本发明的 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1进行具体地说明。
图4是表示由驱动侧心轴和从动侧心轴支承所述辊纸的状态的立体 图,图5是放大表示辊支承架的从动侧心轴周边的立体图,图6是放大表 示辊支承架的驱动侧心轴周边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辊纸和辊卷返回机构 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 的纵剖视图,图9是阶段地(a)~(c)表示辊纸相对于驱动侧心轴的拆 装的样子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另外,图10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例的辊 卷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的各部的关系的结构图。
本实施例的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1由如下部分构成基本结构, 即,安装于辊纸P的辊部31的两端的驱动侧压辊件5R及从动侧压辊件 5L;与所述驱动侧压辊件5R及从动侧压辊件5L卡合而支承所述辊部31 的驱动侧心轴4R及从动侧心轴4L;支承所述驱动侧心轴4R及从动侧心 轴4L的驱动侧支承机构14R及从动侧支承机构14L;将所述驱动侧心轴 4R向正转方向和反转方向旋转的心轴马达30;将所述从动侧支承机构14L 向所述驱动侧支承机构14R移动而实现基于所述驱动侧心轴4R及从动侧 心轴4L的所述辊部31的支承状态的移动机构65。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1还包括:作为所 述辊纸P的输送构件,由夹持并输送从所述辊部31抽出的辊纸P的输送 用驱动辊19和输送用从动辊20构成的输送用辊21;在不受所述辊部31 的辊径D影响的情况下,在所述输送用辊21和辊部31之间的辊纸P产生 恒定的设定张力F的张力产生构件29。
并且,作为本实施例的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1的特征结构,具 备定位机构部60,该定位机构部60通过使所述输送用辊21或心轴马达 30动作或从辊部31的辊纸P的始端的抽出,而使由所述驱动侧心轴4R 及从动侧心轴4L支承的所述辊部31向对被抽出的辊纸P施加了张力的方 向相对旋转,并借助该旋转,使该辊部31向所述驱动心轴4R一侧移动, 以使该辊纸P的基准边E与基准位置64R抵接而定位。
进而,所述输送装置1还具备:分别设置于所述驱动侧心轴4R及从 动侧心轴4L的卡合部61R、61L;分别设置于所述驱动侧压辊件5R及从 动侧压辊件5L并能够传递动力地卡合所述各心轴4R、4L的所述卡合部 61R、61L的被卡合部57R、57L。并且,所述定位用机构部60的特征在 于,是在所述驱动侧压辊件5R的被卡合部57R和驱动侧心轴4R的卡合 部61R之间构成的凸轮构造60(与定位机构60使用相同符号)。
驱动侧压辊件5R、从动侧压辊件5L是使铁心部53R、53L和所述凸 缘部6R、6L形成为一体的构件,所述铁心部53R、53L内嵌于辊纸P的 辊芯7,所述凸缘部6R、6L与辊纸P的两端面抵接来保持辊纸P。在设 置有凸缘部6R、6L的各压辊件5R、5L的外侧端面54R、54L的中心形成 有:接受所述各心轴4R、4L的前端部55R、55L的小径的嵌合孔56R、 56L;与该嵌合孔56R、56L连通的大径的被卡合部57R、57L。
另外,在被卡合部57R、57L的内周面,作为示例为各三个的卡合突 起58R、58L以等间距向内侧鼓出。其中,驱动侧的卡合突起58R兼具有 作为凸轮从动件58R(与卡合突起58R使用相同的符号)的功能。
各心轴4R、4L为长条的金属制的圆棒状的构件,并为了容易向嵌合 孔56R、56L插入,对所述前端部55R、55L实施了锥面加工。另外,在 所述前端部55R、55L的后方位置一体地设置有卡合部61R、61L,与所述 被卡合部57R、57L卡合并向辊部31传递旋转动力。该卡合部61R、61L 使基体部62R、62L和与所述各压辊件5R、5L的外侧端面54R、54L抵接 的凸缘部63R、63L形成为一体,并与各心轴4R、4L一体旋转。
此外,将与所述各压辊件5R、5L的外侧端面54R、54L抵接的所述 凸缘部63R、63L的内壁面定义为推压基准面64R、64L。
在所述从动侧心轴4L的卡合部61L的基体部62L的外周面与所述卡 合突起58L相同地以等间距设有作为示例为三个卡合肋66L,所述卡合肋 66L沿与所述从动侧压辊件5L的卡合突起58L卡合的轴向延伸。另一方 面,在驱动侧的卡合部61R的基体部62R的外周面与凸轮从动件58R相 同地以等间距作为示例为在三个部位形成有凸轮槽59,该凸轮槽59与作 为所述驱动侧压辊件5R的卡合突起58R发挥作用的所述凸轮从动件58R 卡合。此外,在没有形成所述凸轮槽59的驱动侧的基体部62R的剩余部 位成为与所述卡合突起58R卡合的卡合凸部66R。
定位机构部60通过使用所述移动机构65由所述各心轴4R、4L支承 辊纸P之后,使辊纸P的辊部31向对该辊纸P施加了张力的方向X相对 旋转,而执行辊纸P的基准边E的定位。并且,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具备 所述凸轮从动件58R和凸轮槽59的圆筒凸轮的凸轮构造60(与定位机构 部60使用相同的符号)构成定位机构部60。
凸轮槽59具备:诱导部59A,其引导所述凸轮从动件58R进入凸轮 槽59内;引入部59B,其通过使所述辊部31向对辊纸P施加张力的方向 X相对旋转,而将所述凸轮从动件58R引入凸轮槽59内,并将辊纸P的 基准边E导向正常位置S;光滑部59C,其通过使所述辊部31向解除所述 张力的方向Y相对旋转,而使所述凸轮从动件58R从凸轮槽59容易地退 出。并且,所述诱导部59A由向驱动侧心轴4R的前端部55R一侧扩展并 随着向凸缘部63R一侧推进而逐渐变窄地呈锥面状形成的对置的两个倾 斜面构成。
另外,所述引入部59B由与所述两个倾斜面中位于解除所述张力的方 向Y的倾斜面的端部连接且随着向凸缘部63R一侧推进而逐渐变宽地呈 锥面状形成的倾斜面构成。另外,在所述引入部59B的凸缘部63R侧的端 部形成有用于保持向安置位置移动了的凸轮从动件58R的保持部67。另 外,所述光滑部59C由与所述两个倾斜面中位于施加所述张力的方向X 的倾斜面的端部连接且朝向所述凸缘部63R延伸的水平面形成。
心轴马达30成为在所述输送用辊21和辊部31之间的辊纸P上产生 恒定的设定张力F的张力产生构件29。并且,通过与辊纸P的辊部31的 辊径D至辊半径R的变化对应,来控制心轴马达30的设定转矩T,而将 所述辊纸P的设定张力F设定为恒定。另外,所述各心轴4R、4L和心轴 马达30构成辊卷返回机构32的构成构件。辊卷返回机构32伴随着记录 的执行等,用于使沿抽出方向A抽出的辊纸P的始端33返回到原点位置 等,也具有对输送用辊21和辊部31之间的辊纸P赋予张力的作用。
辊卷返回机构32的基本结构包括:通过所述各支承机构14R、14L水 平地支承并旋转自如的上述各心轴4R、4L;其作为一例,设置于位于右 侧的驱动侧支承机构14R的下部的上述的心轴马达30;设于驱动侧心轴 4R和心轴马达30的输出轴之间,并对所述心轴马达30的输出轴的旋转 进行减速并传递给驱动侧心轴4R的齿轮列36。
另外,移动机构65包括:与该支承机构14L一体设置于从动侧支承 机构14L的下部的滑块68;引导该滑块68的移动的沿辊宽度方向C延伸 的导轨69。并且,在所述导轨69的上方和眼前设有:用于保持辊状P的 保持部70;用于使向该保持部70移送辊纸P容易的辅助凹部71。并且, 驱动侧及从动侧支承机构14R、14L包括:支承所述驱动侧及从动侧的心 轴4R、4L并使其旋转自如的作为一例设置为各两个的轴承35R、35L;支 承这些轴承35R、35L的支承框34R、34L。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心轴马达30的后面以突出状态设置有轴部 37,该轴部37与心轴马达30构成一体而旋转。并且,在该轴部37安装 有呈放射状以等间距形成有多个狭缝38的圆板状的检测板39,在该检测 板39的附近以非接触状态设置有利用所述狭缝38检测心轴马达30的旋 转角度θ2的检测器40。并且,由所述检测板39和检测器40构成回转式 编码器41。
另外,在所述输送用驱动辊19的辊轴42也安装有呈放射状以等间距 形成有多个狭缝43的圆板状的检测板44,在该检测板44的附近以非接触 状态设置有利用所述狭缝43检测输送用驱动辊19的旋转角度θ1的检测 器45。并且,由所述检测板44和检测器45构成回转式编码器46。另外, 在输送用驱动辊19的附近设置有转矩测定部47,该转矩测定部47在辊半 径推定工序时,测定输送用驱动辊19的动作转矩Tr。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1设有转矩控制装置 48,该转矩控制装置48以如下方式,使所述心轴马达30的设定转矩T与 所述辊部31的辊径D的变化对应而进行控制,即,不受所述辊部31的辊 径D的变化影响,对输送用辊21和辊部31之间的辊纸P始终作用恒定的 设定张力F。
并且,所述转矩控制装置48包括:静态分量测定部49,其测定心轴 马达30的静负荷时的偏置转矩T0;张力设定部50,其根据所述输送用驱 动辊19的动作转矩Tr和所述输送用驱动辊19的辊半径r来设定辊纸P 的设定张力F;辊半径推定部51,其基于通过所述两台的回转式编码器41、 46检测出的心轴马达30的旋转角度θ2、输送用驱动辊19的旋转角度θ1、 所述输送用驱动辊19的辊半径r、所述齿轮列36的减速比1/N来推定辊 纸P的辊半径R;转矩设定部52,其根据所述心轴马达30的静负荷时的 偏置转矩T0、由所述张力设定部50设定的设定张力F、由所述辊半径推 定部51推定出的辊半径R、所述齿轮列36的减速比1/N以将所述设定张 力F设定为恒定的方式来设定心轴马达30的设定转矩T。
以下,对通过使用如上构成的本发明的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1 来执行的本发明的(A)辊卷状被记录件的拆装方法、(B)心轴马达的转 矩设定的顺序进行说明。
(A)辊卷状被记录件的拆装方法
(1)辊部的支承工序(参照图4、图9(a))
通过移动机构65使从动侧支承机构14L移动,将安装有所述从动侧 的压辊件5L的辊纸P向驱动侧的心轴4R移动,将驱动侧的压辊件5R安 置于该驱动侧的心轴4R上。具体而言,通过使与滑块68一体的从动侧支 承机构14L沿着导轨69向驱动侧的心轴4R移动,而使驱动侧的心轴4R 的前端部55R进入驱动侧的压辊件5R的嵌合孔56R内,使驱动侧的心轴 支承架61R的基体部62R进入被卡合部57R内。
此外,在本工序中,驱动侧的压辊件5R的外侧端面54R未必与在驱 动侧的心轴支承架61R的凸缘部63R形成的推压基准面64R抵接。并且, 如图9(a)所示,进入凸轮槽59的凸轮从动件58R被诱导部59A的倾斜 引导,而至少到达通过了与引入部59B连接的连接部的位置。
(2)安置位置修正工序(参照图9(b))
安置位置修正工序是通过将辊纸P的辊部31向施加张力的方向X相 对旋转,而修正辊纸P的安置位置,使辊纸P的基准边E向正常位置S 移动的工序。具体而言,在记录执行之前进行的如下所述的通常动作,即, 由两心轴支承辊纸P之后进行的辊纸P从辊部31的始端33的抽出动作; 通过输送用辊21伴随记录的执行等旋转而产生的辊纸P向抽出方向A的 进给动作;或者为了对输送用辊21和辊部31之间的辊纸P赋予张力而进 行的驱动侧的心轴4R向卷取方向的旋转动作等。
并且,在执行这种通常动作时,驱动侧的心轴4R及驱动侧的卡合部 61R必然向施加张力的方向X相对旋转。随之,如图9(b)所示,凸轮 从动件58R被引入部59B的倾斜引导而移动,自然地到达与凸缘部63R 的推压基准面64R抵接的保持部67。然后,若凸轮从动件58R到达保持 部67,则辊纸P的基准边E成为与正常位置S一致的状态。
(4)安置位置解除工序(参照图9(c))
安置位置解除工序是通过使辊纸P的辊部31向解除张力的方向Y相 对旋转,而能够使保持在安置位置的辊纸P向从动侧移动的工序。即,图 9(b)所示的凸轮从动件58R在利用保持部67保持的状态下,向上倾斜 的引入部59B成为障碍,凸轮从动件58R不能够向从动侧移动。因此,如 图9(c)所示,将辊纸P向解除张力的方向Y旋转。随之,凸轮从动件 58R从外观来看向上方移动,成为图9(c)中与位于上方的光滑部59C抵 接了的状态。然后,在该状态下,所述凸轮从动件58R能够由光滑部59C 引导而顺利地移动,因此,能够容易地解除辊纸P的驱动侧的安置状态。
(B)心轴马达的转矩设定的顺序
图11是表示对心轴马达的设定转矩进行设定的控制的流程前半部分 的流程图,图12是表示上述的后半部分的流程图。
以下,基于这些流程图,将心轴马达30的转矩设定的顺序分为(1) 静态分量测定工序、(2)张力设定工序、(3)辊半径推定工序、(4)转矩 设定工序共四个工序,来进行说明。
(1)静态分量测定工序(参照图11)
用户在步骤S1中,将辊纸P安置于心轴4R、4L。具体地是,将压辊 件5R、5L安装于辊纸P的两端,将压辊件5L侧最先安置于心轴4L。然 后,各个心轴4L将辊纸P向心轴4R一侧移动,而将压辊件5R侧安置于 心轴4R。接着,在步骤S2中,用户进行规定的记录执行设定,发出记录 执行指令。
接着,转移到步骤S3,使输送用驱动辊19反转,使输送用辊21和辊 部31之间的辊纸P松弛。然后,在步骤S4中,进行使辊纸P正转来测定 正转方向的静态分量,或使辊纸P反转来测定反转方向的静态分量的选择。 基本而言,转移到步骤S5,使辊纸P正转,在步骤S7中,测定在心轴马 达30旋转时的静负荷时的偏置转矩T0。
另外,在测定反转方向的静态分量(静measurement)时,转移到步 骤S6,使辊纸P反转,在步骤S7中,测定心轴马达30反转时的静负荷 时的偏置转矩T0。此外,所述偏置转矩T0的测定是基于在使心轴马达30 正转或者反转时所需的电流值来进行的。
(2)张力设定工序(参照图11)
接着,转移到步骤S8,获取辊纸P的松弛,在步骤S9中,使输送用 驱动辊19正转。然后,在步骤S10中,通过转矩测定部47测定输送用驱 动辊19的动作转矩Tr,在步骤S11中,通过回转式编码器46检测输送用 驱动辊19的旋转角度θ1。进而,转移到步骤S12,基于测定出的上述输 送用驱动辊19的动作转矩Tr和已知的辊半径r,由F=Tr/r的关系而算出 设定张力F。
另外,基于在步骤S13中检测出的上述输送用驱动辊19的旋转角度 θ1和已知的辊半径r,由L=r·θ1的关系而算出进给量L。然后,转移到 步骤S14,辨别辊纸P是否转一圈,在转一圈的情况下,转移到下一工序 的辊半径推定工序,在不足一圈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3,重复执行偏置 转矩T0的测定、设定张力F及进给量L的算出。
此外,在将输送用驱动辊19的动作转矩Tr设定为恒定的情况下,取 消该张力设定工序,根据预先按每种纸型或纸宽设定并表格化的各设定张 力而适当设定。
(3)辊半径推定工序(参照图12)
接着,转移到步骤S15,辨别算出的所述设定张力F是否比预先设定 的基准张力F0小,在F另外,在步骤S18中,由回转式编码器41检测心轴马达30的旋转角 度θ2,在步骤S19中,基于在步骤S13中算出的进给量L、在步骤S18 中检测出的心轴马达30的旋转角度θ2、齿轮列36的已知的减速比1/N, 并根据R=(L/θ2)·N的关系而推定辊部31的辊半径R。
(4)转矩设定工序(参照图12)
接着,转移到步骤S20,基于在步骤S7中测定出的偏置转矩T0、在 步骤S12中算出的设定张力F、在步骤S19中推定出的辊半径R、已知的 减速比1/N,并根据T=(F·R-T0)/N的关系,来设定心轴马达30的设定 转矩T。然后,转移到步骤S12,根据设定转矩T所带来的恒定的设定张 力F,在不受辊径D的变化的影响的情况下,进行记录的执行。
【其他实施例】
申请发明的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1及具备了该辊卷状被记录 件的输送装置1的记录装置100基本具有以上所述的结构,但是,当然可 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局部结构的变更或省略等。
例如,定位机构部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那样的凸轮构造60,也可以为, 驱动侧的压辊件5R的被卡合部57R使用螺母,驱动侧的心轴支承架61R 使用螺栓螺纹紧固构造等。另外,凸轮构造59的形状也不限于所述实 施例的形状,可以采用能够发挥相同作用、效果的各种形状的凸轮槽59, 也可以为在心轴支承架61R一侧、在凸轮从动件58R以及压辊件5R一侧 具备凸轮槽59的结构。
此外,张力产生构件29并不限于心轴马达30,也可以是其他电动马 达、电磁离合器制动器等,如果是能够低速旋转的心轴马达30,也可以 是,不经由齿轮列36等而直接将心轴马达30的输出轴与驱动侧的心轴4R 连接的结构。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