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供给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申请号 CN201310079986.1 申请日 2013-03-13 公开(公告)号 CN103303703A 公开(公告)日 2013-09-18
申请人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发明人 永岛照夫; 一柳雅生; 中村康夫; 川井雅史; 新井笃; 盐川康夫;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片材供给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一种具备片材供给机构(41)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供给机构(41)具备未图示的驱动源,并且形成为利用 整理 辊(190)按压由驱动源旋转驱动的供给辊(170),且利用副 定位 辊(180)(以下称为“S辊180”)按压主定位辊(150)(以下称为“M辊150”)的结构,从供给辊(170)的旋转方向观察时,供给辊(170)与M辊(150)以至少在一部分形成重合部分的方式配置,并且,在上述旋转方向上供给辊(170)与M辊(150)的 位置 不同,并且从上述旋 转轴 的方向观察时,整理辊(190)与S辊(180)以不重叠的方式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供给机构,该供给机构在修正片材的歪斜后朝向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位置供给该片材,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机构具备:
驱动源;
供给辊部,其通过利用按压部件按压由所述驱动源旋转驱动的供给辊的周面而形成第一夹部;以及
定位辊部,其通过利用第二定位辊按压第一定位辊而形成第二夹部,并且在该定位辊部与所述供给辊部之间形成片材的弯曲部,
从所述供给辊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所述供给辊与所述第一定位辊以至少在一部分形成重叠部分的方式配置,并且,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所述供给辊与所述第一定位辊的位置不同,并且从所述旋转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按压部件与所述第二定位辊以不重叠的方式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驱动传递延迟机构,该驱动力传递延迟机构将所述供给辊的旋转驱动延迟后传递至所述第一定位辊,以使得从所述供给辊开始旋转起延迟规定时间后开始所述第一定位辊的旋转,
所述驱动力传递延迟机构具有:
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设置在所述供给辊与所述第一定位辊中的一方的辊侧,并且将该辊的轴作为中心而形成规定的中心;和被卡合部,该被卡合部设置于所述供给辊与所述第一定位辊中的另一方的辊侧,并根据所述另一方辊的旋转状态与所述一方的辊的旋转状态来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卡合部或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
所述驱动力传递延迟机构构成为,在从所述被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的第一卡合状态开始,所述被卡合部伴随着所述供给辊的旋转而相对地旋转移动而到达所述被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的第二卡合状态的阶段,所述第一定位辊跟随所述供给辊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部及所述第二卡合部的卡合部对是沿着所述供给辊的周向设置而形成的长孔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壁,
所述被卡合部是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延伸、且以进入所述长孔的方式设置的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辊的旋转中心从所述供给辊的旋转中心朝向片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偏移规定量,
所述驱动力传递延迟机构具备:
与所述供给辊配置在同轴上的中间旋转体;和
将所述中间旋转体的旋转传递至所述第一定位辊的中间传递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辊与所述第一定位辊配置在同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辊具备驱动力积蓄机构,当开始在从所述驱动源到所述供给辊的动力传递路径上传递驱动力时,该驱动力积蓄机构积蓄使所述供给辊朝向与基于所述驱动源的旋转方向的相反侧旋转的驱动力,
通过将积蓄于所述驱动力积蓄机构的驱动力释放,从而从所述被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的所述第二卡合状态恢复到所述被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的所述第一卡合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力积蓄机构为螺旋卷簧。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辊兼作与层积载置的多张片材的最上方或者最下方的片材接触、且抽出该片材的抽出辊。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件为整理辊。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辊和所述第一定位辊的各自的最大外径一致。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辊与供给托盘上的片材接触而抽出片材,并且所述供给辊的最大外径比所述第一定位辊的最大外径大。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以及所述被卡合部均为卡合突起。
13.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分别设置于所述供给辊的两外侧的所述第一定位辊彼此的间距设定为比设定所要供给的片材的最小宽度短。
14.一种片材供给装置,其伴随着供给片材而实施歪斜修正,该片材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驱动源;
供给辊部,该供给辊部通过利用按压部件按压由所述驱动源旋转驱动的供给辊的周面而形成第一夹部;以及
定位辊部,其通过利用第二定位辊按压第一定位辊而形成第二夹部,并且在该定位辊部与所述供给辊部的之间形成片材的弯曲部,
从所述供给辊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所述供给辊与所述第一定位辊以至少在一部分形成重叠部分的方式配置,并且,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所述供给辊与所述第一定位辊的位置不同,并且从所述旋转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按压部件与所述第二定位辊以不重叠的方式配置。

说明书全文

片材供给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片材供给装置及具备该片材供给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本申请主张日本专利申请第2012-57584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全部内容。
[0003] 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以及这些装置的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通常形成为如下构成:在将形成在感光鼓、中间转印带等图像承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从供给部沿着输送路径输送的记录片材上之后,利用定影单元将该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片材上。
[0004] 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例如,如日本特开2002-244526号公报所述,一般情况下,将记录片材层叠装载在供给托盘内的状态收纳,在利用抽出辊将供给托盘内的最上方的记录片材抽出并利用一对供给辊在输送路径内输送该记录片材,之后,利用配置在转印位置的近前侧的一对定位辊进行歪斜修正(偏移修正)。
[0005] 通过使由一对供给辊输送的记录片材的前端,与一对停止旋转的定位辊的夹部抵接而形成弯曲部来执行该歪斜修正。由于形成有弯曲部的记录片材的硬挺度,该记录片材的前端缘按压于夹部而与定位辊的轴平行,在该状态下使定位辊旋转,从而将记录片材以修正了歪斜的状态送出。
[0006] 近年来,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应紧凑化的需求而提高空间利用率,希望将构成部件彼此的配置间隔抑制得较小,并尽减小从供给托盘到定位辊对的间隔。
[0007] 然而,在利用定位辊对进行歪斜修正时,形成纸张的弯曲部需要相应的空间,因此,若如上所述减小从供给托盘到定位辊对的间距,则不得不缩小形成弯曲部所需要的空间,存在容易使弯曲部的形成不充分,难以消除歪斜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内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片材供给装置以及具备该片材供给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该片材供给装置能够在歪斜修正时可靠地形成片材的弯曲部,同时能提高空间利用率。
[0009]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供给机构,该供给机构在修正片材的歪斜后朝向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位置供给该片材,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供给机构具备:驱动源;供给辊部,其通过利用按压部件按压由上述驱动源旋转驱动的供给辊的周面而形成第一夹部;以及定位辊部,其通过利用第二定位辊按压第一定位辊而形成第二夹部,并且在与上述供给辊部之间形成片材的弯曲部,从上述供给辊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上述供给辊与上述第一定位辊以至少在一部分形成重叠部分的方式配置,并且,在上述旋转轴方向上上述供给辊与上述第一定位辊的位置不同,并且从上述旋转轴的方向观察时,上述按压部件与上述第二定位辊以不重叠的方式配置。
[0010] 另外,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片材供给装置伴随着供给片材而实施歪斜修正,该片材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驱动源;供给辊部,其通过利用按压部件按压由所述驱动源旋转驱动的供给辊的周面而形成第一夹部;以及定位辊部,其通过利用第二定位辊按压第一定位辊而形成第二夹部,并且在与所述供给辊部之间形成片材的弯曲部,从上述供给辊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上述供给辊与上述第一定位辊以至少在一部分形成重叠部分的方式配置,并且,在上述旋转轴方向上上述供给辊与上述第一定位辊的位置不同,并且从上述旋转轴方向观察时,上述按压部件与上述第二定位辊以不重叠的方式配置。
[0011] 根据这些方式,从供给辊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供给辊与第一定位辊以至少在一部分形成重合部分的方式配置,并且上述按压部件与上述第二定位辊以不重叠的方式配置,所以能够将装置尺寸紧凑化,并且可靠地形成片材的弯曲部。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表示设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供给装置的打印机的结构的示意图。
[0013] 图2是表示上述打印机所具备的片材供给装置的结构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0014] 图3是表示上述片材供给装置所具备的恢复驱动力积蓄部的结构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0015] 图4(a)~图4(c)是分别表示上述片材供给装置的动作状态的图。
[0016] 图5是用于说明上述片材供给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0017] 图6(a)~图6(c)是分别表示上述其他实施方式的片材供给装置的动作状态的图。
[0018] 图7是表示上述片材供给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0019] 图8是上述其他实施方式的片材供给装置的侧视图。
[0020] 图9是表示用于说明变形例所涉及的片材供给装置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0021] 图10是表示用于说明另一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片材供给装置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详细描述,可了解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和优点。
[0023] <第一实施方式>
[0024] 以下,参照附图对具备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供给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0025] <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0026] 图1是用于对具备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供给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即打印机的结构进行说明的示意图。该打印机形成为:将单色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纸张、OHP片材等记录片材上。
[0027] 该图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朝箭头A所示的方向被旋转驱动的感光鼓11。感光鼓11沿着从图像形成装置的正面侧到背面侧(从纸面近前侧到里侧)的方向以平状态被支承。
[0028] 在感光鼓11的周围,沿着感光鼓11的旋转方向(该图的逆时针方向)按顺序设置有用于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在记录片材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带电器12、光学部13、显影器14、转印辊15。
[0029] 对于该打印机而言,在控制部40中将从外部机器输入的图像数据转换成激光二极管的驱动信号,利用该驱动信号驱动设于光学部13的激光二极管
[0030] 由此,从光学部13向感光鼓11的表面照射与图像数据对应的激光L。
[0031] 预先通过带电器12使感光鼓11的表面以规定电位带电,将从光学部13照射的激光L曝光,从而在感光鼓1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在显影器14利用调色剂将该静电潜像显影而形成调色剂图像。
[0032] 在感光鼓11的下方设有供给部20,该供给部20包括将多张纸张、OHP片材等记录片材以层积装载状态收纳的供给托盘21、和片材供给机构(片材供给装置)41等。
[0033] 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片材供给机构41将供给托盘21内的最上方的记录片材(以下将该最上方的记录片材设为S1)一张一张地抽出,并且该记录片材被执行歪斜修正并被朝向感光鼓11送出至输送路径23。
[0034] 另外,供给托盘21的片材放置面21a形成为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源而升降的结构。
[0035] 在感光鼓11的侧方,以与感光鼓11压接的状态设置有朝箭头B方向旋转的转印辊15,通过该转印辊15与感光鼓11的压接而形成转印夹部25。通过输送路径23的记录片材S1被输送至转印夹部25内。
[0036] 这样,从供给部20供给至输送路径23的记录片材S1被供给部20直接输送至转印夹部25。
[0037] 在进入转印夹部25内的记录片材S1通过转印夹部25的期间,利用由施加在转印辊15上的转印电压所产生的转印电场的作用而将承载于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在记录片材S1上。
[0038] 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片材S1被剥离爪16从感光鼓11上剥离并被向定影部30输送。
[0039] 然后,将调色剂图像转印于记录片材S1后的感光鼓11的表面被清洁部件17清洁。
[0040] 定影部30具有:互相在水平方向上并排配置的加热辊31及定影辊32、卷绕于加热辊31及定影辊32而被环绕驱动的定影带33、以及以夹着定影带33与定影辊32对置的方式在水平方向并排配置的加压辊34。
[0041] 在加热辊31的内部设有加热灯(卤素灯),利用加热灯将卷绕在加热辊31的定影带33加热。定影带33与加压辊34的压接部分形成为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片材S1通过的定影夹部。
[0042] 在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片材S1通过定影夹部的期间,利用定影带33将记录片材上S1上的调色剂图像加热至规定的定影温度而将其定影在记录片材S1上。
[0043] 通过了定影夹部的记录片材S1被定影带33及加压辊34向排出辊24输送,并被排出辊24排出至排出托盘19上。
[0044] <片材供给机构的结构>
[0045] 片材供给机构41将层积装载在供给托盘21的最上方的记录片材S1(参照图1)抽出,对其实施歪斜修正,并将其送出至输送路径23上,该片材供给机构41设于供给托盘21的供给口。
[0046] 图2是用于说明片材供给机构41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局部剖切立体图,为了便于图示,将比供给辊170靠左侧的部分以切去一部分后的状态图示于左上方。
[0047] 如该图所示,片材供给机构41包括支承部件140、主定位辊150、连结部160、供给辊170、副定位辊180、整理辊190以及恢复驱动力积蓄部200。
[0048] 供给辊170固定装配于主辊轴171的大致中央部,在其两端侧,主定位辊15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分别被一对支承部件140保持。另外,在四个支承部件140的每一个设有供主辊轴171松动插入的贯通孔145。
[0049] 供给辊170是与层积装载在供给托盘21的最上方的记录片材S1接触而将其一张一张抽出的辊,包括主辊轴171、芯部172以及外周部173。
[0050] 主辊轴171是具有刚性的金属等的轴,且通过压入或经由粘着剂而固定于供给辊170的芯部172的轴孔172a。
[0051] 在芯部172以沿轴向贯通芯部172的方式设置有与供给辊170同心的圆弧状的长孔174,该长孔174在使主定位辊150与供给辊170的旋转连动地旋转时发挥作用。
[0052] 外周部173是壁厚均匀的橡胶等弹性体,且覆盖芯部172的外周面。
[0053] 在供给辊170的外周面按压有用于一张一张地整理抽出的记录片材的整理辊190。
[0054] 整理辊190构成为:在旋转轴安装有未图示的转矩限制器,在上述从动时产生规定的转矩。
[0055] 由此,在供给辊170与整理辊190之间夹入有多张记录片材的情况下,能够只将最上方的记录片材S1抽出。
[0056] 而且,在主定位辊150的中空的圆筒状的轮部152的周面形成有由壁厚均匀的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的外皮部151,且在轮部152的轴向两端部的内周面形成有内周齿轮153。这里,外皮部151的直径D2的尺寸与供给辊170的直径D1相同。
[0057] 在用于保持各主定位辊150的一对支承部件140设有轴孔141、142及143,它们将相同形状且相同齿数的内接齿轮154a、154b及154c分别保持为能够旋转。
[0058] 这些内接齿轮154a、154b及154c与上述主定位辊150的内周齿轮153啮合,从而将主定位辊150被保持为相对于支承部件140自由旋转。
[0059] 这里,以主定位辊150的旋转中心(以下称为“定位轴心”)位于比供给辊170的旋转中心(以下称为“供给轴心”)朝片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偏离2mm~3mm的位置的方式来决定上述轴孔141、142、143的位置。
[0060] 另外,供给轴心被配置成:比定位轴心稍微靠下方,并且供给辊170比主定位辊150更接近供给托盘21,由此能够只使供给辊170的周面与供给托盘21上的记录片材的上表面抵接来执行顺畅的抽出动作。
[0061] 此外,内接齿轮154a在齿轮轴155a的两端部安装有一对齿轮156a。一对齿轮156a在分别从齿轮轴155a的两端部稍微向中央返回的位置,通过压入或粘着等固定于齿轮轴155a。
[0062] 内接齿轮154b是与内接齿轮154a相同的结构。
[0063] 另一方面,内接齿轮154c将内接齿轮154a的齿轮轴155a的供给辊170侧的端部延长,在该延长部分安装有一个新的齿轮158。
[0064] 如图2所示,齿轮158是与齿轮156a同样的齿轮,且以隔着支承部件140的方式设于设置有齿轮156a侧的相反一侧,起到能够将连结部160的中间轮部162的旋转传递至主定位辊150的作用(详细内容后述)。
[0065] 另外,将直径比主定位辊150的直径D2小的副定位辊180按压于主定位辊150的外周面而形成夹部。
[0066] 该副定位辊180分别相对于两个主定位辊150以相同的位置关系对置配置,并且按压该主定位辊150而跟随主定位辊150从动。
[0067] 如上所述,供给辊170的直径D1与主定位辊150的直径D2相等,因此,供给辊170与整理辊190的辊对输送记录片材的输送速度、和主定位辊150与副定位辊180的辊对输送记录片材的输送速度相等。
[0068] 此外,在副定位辊180的旋转轴安装有未图示的转矩限制器,其构成为:若施加朝向一个方向旋转的力,则在抑制该力的方向上产生规定的转矩。该转矩限制器用于在歪斜修正时使主定位辊150不会产生意外的旋转。
[0069] (连结部160)
[0070] 连结部160是用于将供给辊170的旋转力延迟地传递至主定位辊150的作为媒介的部分,设置在供给辊170的Y轴方向上的两外侧,且夹设在供给辊170与主定位辊150之间。
[0071] 该连结部160包括中间轮部162和驱动力传递轴165。
[0072] 中间轮部162是有底筒状的部件,在其内周面形成有与主定位辊150的内周齿轮153间距相同、齿数相同的内周齿轮164,该中间轮部162形成为:与安装在上述内接齿轮
154c的齿轮轴155a的端部的齿轮158啮合。
[0073] 而且,在底面161的中心具有供主辊轴171插入的凸台部163,由此,将中间轮部162以能自由旋转的状态支承于主辊轴171的周围。
[0074] 而且,从Y轴方向观察时,凸台部163的中心位置与内周齿轮164的旋转中心的位置一致。
[0075] 如上所述,连结部160的内周齿轮164被设定为与主定位辊150的内周齿轮153的形状、齿数相同,且啮合于与内接齿轮154c同轴的齿轮158,因此主定位辊150与中间轮部162以相同的速度旋转。
[0076] 驱动力传递轴165例如是金属等的轴,从一方的中间轮部162的底部161沿与该底部161正交的方向延伸,并且穿过设于供给辊170的芯部172的圆弧状的长孔174,且架设至另一方的中间轮部162的底部161。
[0077] 如图2所示,若通过主辊轴171的驱动而使供给辊170从驱动力传递轴165与长孔174的壁部172b抵接的状态(初始卡合状态)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则驱动力传递轴165会与长孔174的近前侧的壁部172c抵接,各中间轮部162以与供给辊170相同的转速旋转。
[0078] 若中间轮部162旋转,则该旋转经由内周齿轮164、内接齿轮154c、内周齿轮153而传递至定位辊150,结果,主定位辊150从供给辊170的旋转开始延迟圆弧状的长孔174的中心角的大小后,以相同速度开始旋转。
[0079] 即,长孔174与驱动力传递轴165协同作用而作为驱动力传递延迟机构发挥作用,该驱动力传递延迟机构用于将供给辊170的旋转力延迟规定时间后传递至主定位辊150。
[0080] 这样,主定位辊150比供给辊170延迟规定的时间后旋转,从而从供给盒抽出的记录片材在主定位辊150与副定位辊180的夹部近前处形成弯曲部,被执行歪斜修正。
[0081] 另外,将分别设置于供给辊170的两外侧的主定位辊150彼此的分隔距离(外皮部151彼此的Y轴方向上的最短距离)设定为比假定供给的记录片材的最小宽度短,因此,即使对于小尺寸的记录片材也能可靠地修正歪斜。
[0082] 而且,通过片材供给机构41将之前的记录片材抽出后,面临接下来的记录片材的抽出与歪斜修正,需要使驱动力传递轴165与长孔174之间的卡合状态恢复为上述的初始卡合状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恢复驱动力积蓄部200。
[0083] 图3是表示恢复驱动力积蓄部200的结构的图。
[0084] 如该图所示,恢复驱动力积蓄部200包括驱动轴201、螺旋卷簧203及壳体202。
[0085] 驱动轴201是连接于未图示的驱动源而被旋转驱动的部件。
[0086] 螺旋卷簧203的中心侧的端部与主辊轴171接合,而且,另一方(外侧)的端部与壳体202(后述的主体部202a的内侧面)接合。
[0087] 壳体202是收纳螺旋卷簧203的部件,且包括圆筒状的主体部202a、和分别闭塞该圆筒轴方向上的两端的开口部的上板202b与底板202d。
[0088] 在上板202b设有用于供主辊轴171的端部向壳体202内插通的通孔202c。而且,驱动轴201以与上述主辊轴171位于同轴上的方式与壳体202的下部的底板202d的中心接合。
[0089] 由此,在片材供给机构41的驱动开始初期,由驱动源产生的旋转驱动力的一部分用于进行恢复驱动力积蓄部200的螺旋卷簧203的卷取,在螺旋卷簧203积蓄弹性能量,若在抽出一张记录片材后停止驱动源,则螺旋卷簧203欲恢复至原来的状态而使主辊轴171顺时针旋转,从而恢复至上述的初始卡合状态。
[0090] (片材供给机构41的动作)
[0091] 接下来,基于图4(a)~图4(c)的片材供给机构41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对供给、弯曲部形成动作进行说明。
[0092] 此处,为了容易理解供给辊170与主定位辊150的旋转动作,为方便说明而分别在它们的周面上标注C点和E点。
[0093] 图4(a)是表示处于初始卡合状态的片材供给机构41的主要部分的图。如该图所示,驱动力传递轴165与长孔174的壁部172b抵接。供给辊170的周面上的C点位于最低点,另外,E点位于与副定位辊180接触的位置。
[0094] 在供给记录片材时,根据来自控制部40的指示,利用未图示的致动器使片材载置面21a上升而使最上方的记录片材的上表面与供给辊170的周面抵接,并利用未图示的驱动源使驱动轴201绕逆时针方向旋转(参照图2)。
[0095] 该驱动力经由螺旋卷簧203而传递至主辊轴171且欲使供给辊170旋转,由于按压该供给辊170的整理辊190的转矩限制器及记录片材而对主辊轴171施加规定的载荷转矩。
[0096] 因此,上述驱动力的至少一部分作为使螺旋卷簧203卷紧的力而产生作用,由此,驱动力被转换成弹性能量并积蓄。
[0097] 若将螺旋卷簧203卷紧到一定程度,则驱动力传递至主辊轴171而使供给辊170逆时针旋转。
[0098] 由此,将记录片材S1朝该图右方向抽出,然后经过该图的F点(主定位辊150与供给辊170各自周面的轮廓的相交的点)(参照图4(b))。
[0099] 记录片材S1的已经过F点的部分以在停止中的主定位辊150的周面滑动的方式前进,然后与主定位辊150和副定位辊180之间的夹部N抵接,但是由于在副定位辊180的旋转轴设有未图示的转矩限制器,这样,在将记录片材S1的前端推压至夹部N的程度上,主定位辊150和副定位辊180不旋转。
[0100] 而且,对于记录片材S1而言,之后仍利用供给辊170输送记录片材,因此,如图4(b)所示,在记录片材S1形成弯曲部L。
[0101] 此时,通过记录片材S1的硬挺度而形成为该前端部的缘沿着夹部N(与主定位辊150的轴向平行)的状态。
[0102] 通过供给辊170的旋转而使长孔174的壁部172c与驱动力传递轴165抵接,由此,主定位辊150以与供给辊170相同的转速绕逆时针方向开始旋转,由此,将记录片材S1以进行了歪斜修正的状态被抽出(参照图4(c))。
[0103] 此处,由于将经过供给辊170与整理辊190之间的记录片材S1的输送速度,与经过主定位辊150与副定位辊180之间的记录片材S1的输送速度设定为相同速度,因此,记录片材S1上不会产生不合理的张力,且不会产生多余的松弛。
[0104] 而且,在记录片材S1上形成有弯曲部并且记录片材S1的后端没有被完全抽出的时刻,控制部40利用未图示的驱动源使供给托盘21的片材载置面21a下降,使其不能够随便地送出下一张记录片材。
[0105] 因此,优选在记录片材S1的后端仍然处在供给辊170的周面与下一张记录片材S之间的期间进行上述片材载置面21a的下降。为了取得该时机,例如,可以根据从驱动轴201开始旋转后是否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来判断,另外,也可以在夹部N的片材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规定位置设置反射型的光传感器等,将其检测到记录片材S1的前端部的时刻设为上述时机。
[0106] 而且,控制部40在记录片材S1的后端已经过夹部N的时刻、或者在该时刻之后使主辊轴171的旋转驱动停止。
[0107] 此处,例如,在设有上述的光传感器的情况下,将使主辊轴171的旋转驱动停止的时刻设为在夹部N的下游侧检测到记录片材S1的后端的时刻即可,另外,在未设置这样的光传感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从驱动轴201开始旋转后的经过时间来判断使主辊轴171的旋转驱动停止的时刻。
[0108] 这样,主辊轴171的旋转驱动停止时,恢复驱动力积蓄部200释放所积蓄的弹性能量而使主辊轴171朝如图4(c)的顺时针方向反转。
[0109] 在主辊轴171开始反转的时刻,只有供给辊170与整理辊190旋转,因此,恢复驱动力积蓄部200在克服整理辊190的转矩限制器产生的转矩的同时使供给辊170反转,其结果是,驱动力传递轴165与长孔174的壁部172b抵接。
[0110] 而且,恢复驱动力积蓄部200欲使供给辊170进一步反转,但是之后连结部160、主定位辊150及副定位辊180也必须反转,特别是由于在副定位辊180设有转矩限制器,所以如果残留有克服该转矩限制器产生的力的大小的力,则旋转与该力对应的量。
[0111] 由此,供给辊170与主定位辊150的相对的位置关系能够恢复至如图4(a)所示的初始卡合状态,准备下一张记录片材的供给。
[0112] 根据上述结构,不需要为了使供给辊170与主定位辊150恢复至基准位置而控制驱动源(未图示)以便特意使主辊轴171反转。
[0113] 如上所述,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将使供给辊170旋转的驱动力延迟后传递至主定位辊150,从而能够实现供给辊170与主定位辊150的驱动源的共用化,并且能够实施歪斜修正并输送记录片材。
[0114] 而且,从供给辊170和主定位辊150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供给辊170的外周面173及主定位辊150的外皮部151彼此大致重合,因此能够尽量缩短从供给辊到主定位辊之间的距离,能够使装置尺寸紧凑。
[0115] <第二实施方式>
[0116] 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供给机构的结构基本上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供给机构41共通,但是与连结部160的中间轮部162和主定位辊150对应的部分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供给机构41不同。
[0117] 以下,对于共通的部分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省略或简略其说明,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0118]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两个主要部分结构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0119] 如该图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片材供给机构241中,没有与连结部160相当的结构,而且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主定位辊150对应的主定位辊350不是被三个内接齿轮内接支承,而是被供给辊170的主辊轴171轴支承为能够自由旋转。即,供给辊170与主定位辊350位于同轴上。
[0120] 而且,供给辊170固定在主辊轴171上,另一方面,主定位辊150并非固定在主辊轴171上,而是被支承为自由状态。
[0121] 因此,连接于主辊轴171的驱动源的驱动力只是直接地传递至供给辊170。
[0122] 而且,驱动力传递轴165的两端分别与不同的主定位辊350的侧面接合。
[0123] 这样,在将供给辊170与主定位辊350的旋转轴设在同轴上的结构中,优选将主定位辊350的外径D3设定为比供给辊170的外径D1略小。
[0124] 其原因是,特别是在供给辊170兼为拾取辊的情况下,若使双方的辊的直径为相同直径,则供给辊170和主定位辊350双方与供给托盘21上的最上方的记录片材S1(参照图1)接触,在欲利用供给辊170将供给托盘21上的记录片材抽出时,主定位辊350因受到与记录片材S1之间的摩擦力而旋转,可能会导致没有进行歪斜修正便将记录片材抽出。
[0125] 另外,优选主定位辊350与供给辊170的外径的差较小。
[0126] 其理由是,差越大,与主定位辊350的输送速度相比,供给辊170的输送速度越大,在记录片材S1的前端在主定位辊350从夹部抽出以后,歪斜修正时形成的记录片材S1的弯曲量逐渐增大,根据情况可能会产生该弯曲部分被主定位辊350与副定位辊180之间的夹部夹住而不能被正确地供给的情况。
[0127]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主定位辊350的外径D3设定为比供给辊170的外径D1稍小,且在主定位辊350停止时,供给辊170也与片材的内侧面接触并旋转。
[0128] 相对于此,主定位辊350被与未图示的转矩限制器连结的副定位辊180按压,所以如果预先将该转矩限制器的转矩值设定为足够大的值,就能够克服供给辊170与记录片材的摩擦力。即,能够防止因经过记录片材S1后传递的驱动力而旋转。
[0129] 图6(a)~图6(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供给机构241的动作的图。
[0130] 此处,为了容易理解供给辊170与主定位辊350的动作,为方便说明而分别在它们的周面上标注C点和G点。
[0131] 如图6(a)所示,将供给辊170与主定位辊350配置在同轴上,且供给辊170的直径比主定位辊350的直径大,因此,从旋转轴方向观察时,成为在供给辊170的辊外皮的轮廓内包含有主定位辊350的辊外皮的轮廓的状态。
[0132] 在旋转驱动主辊轴171之前,芯部172的壁部172b位于与驱动力传递轴165接触的位置。
[0133] 此时,C点位于最低点,另外,使G点位于与副定位辊180接触的位置。
[0134] 在供给记录片材时,根据来自控制部40的指示,利用未图示的致动器使片材载置面21a上升而使最上方的记录片材的上表面与供给辊170的周面抵接,并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源使主辊轴171绕逆时针方向旋转(参照图5)。
[0135] 由此,将记录片材S1朝该图右方抽出。
[0136] 伴随着供给辊170的旋转,作为其构成要素的芯部172也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由于设置在芯部172的长孔174以沿旋转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所以在穿过该长孔174的驱动力传递轴165与芯部172的壁部172c抵接之前,驱动力不会传递至该驱动力传递轴165。
[0137] 因此,与该驱动力传递轴165接合的连结部160及与其一起动作的主定位辊350也继续保持停止的状态。即,G点的位置不变。
[0138] 另一方面,如该图所示,供给辊170的C点到达稍微越过G点的位置。
[0139] 由此,记录片材S1的前端也前进至与C点大致相同的位置,但是在前进途中,存在主定位辊350和副定位辊180,记录片材S1的前端与主定位辊350和副定位辊180之间的夹部N抵接。
[0140] 然后,如图6(b)所示,若将记录片材S1的后端侧进一步送出,则在该记录片材S1形成弯曲部。
[0141] 将供给辊170的外径D1设定为比主定位辊350的外径D3略大,因此在形成上述弯曲部后,在G点处记录片材S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与主定位辊350接触,并且记录片材S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与供给辊170接触,其前端部的缘与主定位辊350的轴向大致平行。
[0142] 在形成这样的状态之后,如图6(c)所示,若壁部172c与驱动力传递轴165抵接,则对驱动力传递轴165施加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力,使主定位辊350旋转。
[0143] 因此,开始输送记录片材S1的前端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将该记录片材S1以进行了歪斜修正后的状态送出。
[0144] 此时,控制部40利用未图示的驱动源使供给托盘21的片材载置面21a下降,以使供给辊170不与供给托盘21上的记录片材接触,以便不随便地供给下一张记录片材。
[0145] 根据上述结构,将片材供给机构241设置于下述位置:从旋转轴方向观察供给辊170与主定位辊350时两个辊的相互的旋转中心一致的位置,即上述辊各自的外皮部彼此在整个圆周上产生重复的部分的位置,所以能够使装置的尺寸紧凑。
[0146] 并且,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将使供给辊170旋转的驱动力延迟后传递至主定位辊350,从而能够用一个驱动源来旋转驱动供给辊170与主定位辊350双方,在修正歪斜的同时输送记录片材,因此能够降低装置成本。
[0147] <第三实施方式>
[0148] 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供给机构的结构基本上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供给机构41共通,但是与主定位辊150对应的部分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供给机构41不同。
[0149] 以下,对于共通的结构部分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而省略或简略其说明,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0150] 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供给机构441的主要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0151] 如该图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片材供给机构441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结部160对应的连结部460a的结构不同,而且,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主定位辊150对应的主定位辊450不是被三对内接齿轮内接支承,而是轴支承于以与支承供给辊170的主辊轴171平行且接近的方式设置的副辊轴部455,并且,将连结部460a与主定位辊450连结的部件不是齿轮而是带454。
[0152] 连结部460a分别设置于供给辊170的Y轴方向上的两外侧,且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结部160相同地还朝向一方的连结部460a延伸出驱动力传递轴165。
[0153] 支承部件440是支承主辊轴171的部件,且在X轴方向上的宽度比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承部件140窄。这样缩窄宽度是为了避免与主定位辊450的干扰。
[0154] 如上所述,主定位辊450轴支承于与支承供给辊170的主辊轴171平行并且接近配置的副辊轴部455,该主定位辊450包括外皮部151、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芯部172对应的芯部450c、以及附设在该芯部450c的Y轴方向上的一方的端部的带轮部450a。
[0155] 带轮部450a是圆柱状的部件,且在外周具有供带454卷挂的槽部450b。
[0156] 图8是从供给辊170的旋转方向(Y′侧)观察片材供给机构441时的图。
[0157] 另外,在该图中,省略带454地进行表示。
[0158] 如该图所示,由于供给辊170与主定位辊450被设置在各自的外周部173及外皮部151彼此在整个圆周的一部分产生重叠的位置上,因此能够使片材供给机构441的装置尺寸紧凑。
[0159] 而且,由于驱动力传递轴165与长孔174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驱动力传递延迟机构,因此能够利用一个驱动源使供给辊170与主定位辊450的旋转开始时间不同来执行歪斜修正。因此,能够降低成本。
[0160] <变形例>
[0161] 本发明不限于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也能够实施以下的变形例。
[0162] (1)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将按压供给辊170的部件设为整理辊190,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不能旋转而固定地配置的、所谓的整理垫,总而言之,只要是按压供给辊170的按压部件即可。
[0163] (2)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将供给辊170设为兼作抽出辊的结构,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另外设置抽出辊。
[0164] (3)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供给辊170与主定位辊150的外径是相同直径,但是不限于此,只要不使记录片材产生褶皱或过大的张力等,外径也可以稍有不同。
[0165] 例如,在图4(a)中,在使供给托盘21的片材载置面21a上升时,主定位辊150不与最上方的记录片材S1接触的范围内,也可以使主定位辊150的外径D2与供给辊170的外径D1不同。
[0166] 在该情况下,优选,使内接齿轮154c的、连结部160侧与主定位辊150侧的齿轮比不同,而使供给辊170的外周面(外周部173的外周面)的转速与主定位辊150的外周面(外皮部151的外周面)的转速相同。
[0167] (4)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将长孔174设置在供给辊170侧,将驱动力传递轴165固定于连结部160,但是不限于此。
[0168] 例如,如图9所示,也可以是下述结构,即: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长孔174对应的长孔265设置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结部160对应的连结部260侧,且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驱动力传递轴165对应的驱动力传递轴274,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给辊170对应的供给辊270的芯部272的Y轴方向的两个端部延长。
[0169] (5)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驱动力传递延迟机构包括长孔174与驱动力传递轴165,但是不限于此。
[0170] 例如,如图10所示,也可以是下述结构,即: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给辊170对应的供给辊370的芯部372的Y轴方向的两端部,设有以供给辊370的主辊轴171为中心而形成规定的中心角地设置的第一卡合部374a与第二卡合部374b,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结部160对应的连结部160a的Y轴方向上的端部立起设置根据旋转状态而选择性地与上述卡合部卡合的卡合突起165a。
[0171] (6)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单色的图像形成装置,但是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是形成全彩色图像的串联型彩色打印机、或者四次循环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而且,本发明的结构不限于打印机,也适用于复印机、FAX、MFP(Multiple Function Peripheral;多功能数码复合一体机)等。
[0172] 并且,也可以将片材供给机构41应用于ADF(Auto DocumentFeeder;自动输稿器)的歪斜修正。
[0173] 在该情况下,通常在将原稿从原稿托盘抽出后将其向下送出,所以优选使供给辊170与原稿的下表面抵接。
[0174] 另外,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变形例的内容在可能的范围内分别组合。
[0175] 虽然能够通过实施例与附图的结合完整地描述本发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各种变更、变形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0176] 因此,只要这些变更和变形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就属于本发明的一部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