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记录设备

申请号 CN201210365729.X 申请日 2012-09-27 公开(公告)号 CN103129129A 公开(公告)日 2013-06-05
申请人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伊藤毅; 川俣范幸; 大村崇;
摘要 提供喷墨记录设备,包括:设置在第一输送路径中的第一输送部分;构造为 支撑 片材的支撑部件;记录部分;构造为与片材形成 接触 的多个接触部分;多个支撑肋;设置在与第一输送路径连接的第二输送路径中的第二输送部分;构造为夹持所述片材并沿着第一输送方向或朝向第二输送路径输送片材的第三输送部分。在第二输送部分的沿第二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突出部分与上引导部件一起形成以朝下引导部件突出到假想线的下方,假想线联接由于第三输送部分而引起的片材的夹压 位置 与由于第二输送部分而引起的片材的另一个夹压位置。设备能通过使片材呈波状而减小在片材上记录的图像的 质量 降低且同时降低再供应输送路径中堵塞片材的可能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包括: 第一输送部分,所述第一输送部分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路径中,且被构造为在第一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 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部分的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且被构造为支撑通过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引导的所述片材; 记录部分,所述记录部分被设置成面对所述支撑部件,且被构造为将墨滴从喷嘴喷射到被支撑在所述支撑部件上的所述片材上以在所述片材上记录图像; 第二输送部分,所述第二输送部分被设置在第二输送路径中,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在第一连接位置处和在第二连接位置处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位置位于所述支撑部件的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所述第二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输送部分的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并且所述第二输送部分被构造为夹持所述片材并从所述第一连接位置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位置在第二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片材; 第三输送部分,所述第三输送部分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位置的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且被构造为夹持所述片材并在所述第一输送方向上或朝向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输送所述片材;和 起皱机构,所述起皱机构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中,且被设置在所述第三输送部分的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并且所述起皱机构被构造为在所述片材中形成波纹形状, 其中所述第二输送路径由上引导部件和下引导部件限定;并且 在所述第二输送部分的沿所述第二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在所述上引导部件中设置突出部分,在侧视图中,所述突出部分朝向所述下引导部件侧突出到假想线的下方,所述假想线联接由于所述第三输送部分而引起的所述片材的夹压位置与由于所述第二输送部分而引起的所述片材的另一个夹压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起皱机构包括: 多个接触部分,所述多个接触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喷嘴的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且在与所述第一输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分开设置,并且所述多个接触部分被构造为与被支撑在所述支撑部件上的所述片材的上表面形成接触;和 支撑肋,所述支撑肋被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上,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多个接触部分中的一对接触部分之间, 其中所述支撑肋被构造成与所述多个接触部分一起在所述片材中形成所述波纹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支撑肋的上端位于所述接触部分的下端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路径切换部分,所述路径切换部分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位置中,且被构造为与通过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输送的所述片材的上表面形成接触,以将所述片材的在所述第一输送方向上的上游边缘导引到所述第二输送路径, 其中所述路径切换部分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接触部分之间对应的位置处与所述片材形成接触,以引导所述片材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路径切换部分包括当与正被输送的所述片材接触时旋转的齿辊,并且所述齿辊被布置于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接触部分之间对应的位置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突出部分包括沿着所述宽度方向成间隙的多个突出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多个突出部分被设置于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在所述接触部分之间的相应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二输送路径中在所述上引导部件和所述下引导部件之间的整个间隙中,在所述突出部分和所述下引导部件之间的间隙最小。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路径切换部分包括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的多个路径切换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接触部分中的每一个均具有接触肋,所述接触肋突出到所述支撑部件侧且在所述第一输送方向上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沿着所述上引导部件的引导表面的假想线与所述下引导部件的引导表面相交叉,所述上引导部件的所述引导表面位于所述突出部分的沿所述第二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所述下引导部件的所述引导表面位于所述突出部分的沿所述第二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输送部分的沿所述第二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起皱机构包括: 多个支撑肋,所述多个支撑肋在与所述第一输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上;和 接触部分,所述接触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喷嘴的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多个支撑肋中的一对支撑肋之间, 其中所述接触部分被构造成与所述多个支撑肋一起在所述片材中形成所述波纹形状。
13.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包括: 第一输送部分,所述第一输送部分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路径中,且被构造为在第一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 记录部分,所述记录部分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部分的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且被构造为将墨滴从在所述记录部分中形成的喷嘴喷射到在所述第一输送方向上输送的所述片材上以记录图像; 第二输送部分,所述第二输送部分被设置在第二输送路径中,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在第一连接位置处和在第二连接位置处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输送部分的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所述第二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输送部分的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并且所述第二输送部分被构造为夹持所述片材并从所述第一连接位置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位置在第二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片材; 第三输送部分,所述第三输送部分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位置的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且被构造为夹持所述片材并在所述第一输送方向上或朝向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输送所述片材;和 起皱机构,所述起皱机构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中,且被构造为在所述片材中形成波纹形状; 其中所述第二输送路径由上引导部件和下引导部件限定;并且 在所述第二输送部分的沿所述第二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在所述上引导部件中设置突出部分,在侧视图中,所述突出部分朝向所述下引导部件侧突出到假想线的下方,所述假想线联接由于所述第三输送部分而引起的所述片材的夹压位置与由于所述第二输送部分而引起的所述片材的另一个夹压位置。
14.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包括: 一对输送棍,所述一对输送棍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路径中,且被构造为在第一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片材; 记录部分,所述记录部分被设置在所述一对输送辊的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且被构造为将墨滴从喷嘴喷射到在所述第一输送方向上输送的所述片材上以记录图像; 一对反转棍,所述一对反转棍被设置在所述一对输送棍的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且被构造为夹持所述片材并在所述第一输送方向上或者朝向第二输送路径在第二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片材,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在第一连接位置处和在第二连接位置处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位置位于所述一对输送辊的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且位于所述一对反转辊的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所述第二连接位置位于所述一对输送辊的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 起皱机构,所述起皱机构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中,且被构造为在所述片材中形成波纹形状, 其中所述第二输送路径由上引导部件和下引导部件限定;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二输送 路径中,沿着所述上引导部件的引导表面的假想线与所述下引导部件的引导表面相交叉,所述上引导部件的引导表面面对所述第二输送路径,所述下引导部件的引导表面在所述第二连接位置的沿所述第二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面对所述第二输送路径。

说明书全文

喷墨记录设备[0001]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0002] 本申请要求在2011年11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1-259605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在此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技术领域[0003] 本发明涉及在片材材料上记录图像的喷墨记录设备,特别涉及能够在片材材料的两个侧面上记录图像的喷墨记录设备。背景技术[0004] 传统上,在喷墨记录设备中,当在片材材料或者片材上记录图像时,片材和记录部被设为彼此面对。此外,要求以高准确度调节在片材和记录部分之间的间隙。这是因为在片材和记录部分之间的间隙方面增加的误差将不可避免地降低在片材上记录的图像的质量。主要地因为片材从支撑片材的支撑部件翘曲并且浮动,所以发生在片材和记录部分之间的间隙方面的这种误差。[0005] 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2006-315272中所公开,已知这样的喷墨记录设备,该喷墨记录设备在沿着宽度方向的多个位置处从上方压制片材以将片材设定于波状状态下,从而在于片材上记录图像时减弱片材从支撑部件的浮动。[0006] 这种喷墨记录设备包括:压盘,该压盘的上表面沿着片材宽度方向形成有交替的肋和凹部;和片材材料保持板,该片材材料保持板被设置成面对凹部以压制片材。片材在带有肋的位置处被肋支撑,而在不带肋的位置处被片材材料保持板压制。因此,片材沿着宽度方向处于波状状态下,并且由此能够整体上减轻片材的翘曲。结果,这减弱了片材从支撑部件的浮动,并且因此能够减小在片材上记录的图像的质量降低。[0007] 此外,传统上,已知能够在片材的两侧上记录图像的喷墨记录设备。在这种喷墨记录设备中,除了将片材从装载片材的托盘通过在片材上记录图像的记录部输送到排出端口的主输送路径之外,形成了再供应输送路径。再供应输送路径用于将带有由记录部在正面上记录的图像的被输送到记录部的下游侧的片材输送回在主输送路径中的记录部的上游侦U。通过再供应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在它的背面面对记录部的情况下到达记录部。因此,记录部能够在片材的背面上记录图像。[0008] 此外,因为喷墨记录设备仅仅存在有限的内部空间用于形成输送路径和再供应输送路径,所以输送路径和再供应输送路径经常在该内部空间中弯曲。即,输送路径和再供应输送路径中的至少某些部分经常被构造为弯曲路径。发明内容[0009] 在带有处于波状状态下的片材的喷墨记录设备中,如果采用如上所述的再供应输送路径,则将出现以下问题。即,比平坦片材更加难以弯曲波状片材。因此,如果被片材材料保持板压制的波状片材被引导到再供应输送路径,则难以通过在再供应输送路径中包括的弯曲路径输送片材。结果,片材可能在再供应输送路径的弯曲路径中堵塞。[0010]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问题而作出的,并且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设备,该喷墨记录设备能够通过使得片材呈波状而减小在片材上记录的图像的质量降低并且同时降低在再供应输送路径中堵塞片材的可能性。[0011] 根据本教导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设备,该喷墨记录设备包括:[0012] 第一输送部分,所述第一输送部分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路径中,且被构造为在第一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0013] 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部分的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且被构造为支撑通过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引导的所述片材;[0014] 记录部分,所述记录部分被设置成面对所述支撑部件,且被构造为将墨滴从喷嘴喷射到被支撑在所述支撑部件上的所述片材上以在所述片材上记录图像;[0015] 第二输送部分,所述第二输送部分被设置在第二输送路径中,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在第一连接位置处和在第二连接位置处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位置位于所述支撑部件的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所述第二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输送部分的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并且所述第二输送部分被构造为夹持所述片材并从所述第一连接位置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位置在第二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片材;[0016] 第三输送部分,所述第三输送部分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位置的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且被构造为夹持所述片材并在所述第一输送方向上或朝向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输送所述片材;和[0017] 起皱机构,所述起皱机构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中,且被设置在所述第三输送部分的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并且所述起皱机构被构造为在所述片材中形成波纹形状,[0018] 其中所述第二输送路径由上引导部件和下引导部件限定;并且[0019] 在所述第二输送部分的沿所述第二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在所述上引导部件中设置突出部分,在侧视图中,所述突出部分朝向所述下引导部件侧突出到假想线的下方,所述假想线联接由于所述第三输送部分而引起的所述片材的夹压位置与由于所述第二输送部分而引起的所述片材的另一个夹压位置。[0020] 片材被起皱机构中包括的在宽度方向上间隔开的多个接触部分压制或者挤压。由此,片材沿着宽度方向呈波状。波状片材被第三输送部分导引到第二输送路径,并且此后当片材的前端到达第二输送部分时,片材进入被第三输送部分和第二输送部分这两者输送的这种状态。如果在这种状态下通过第二输送路径输送片材,则它在被突出部分挤压或者推压的同时通过第二输送路径输送。此时,片材被突出部分展开。因此,片材从波状状态转变到平坦状态。[0021] 在本教导的喷墨记录设备中,所述起皱机构可以包括:[0022] 多个接触部分,所述多个接触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喷嘴的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且在与所述第一输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分开设置,并且所述多个接触部分被构造为与被支撑在所述支撑部件上的所述片材的上表面形成接触;和[0023] 支撑肋,所述支撑肋被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上,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多个接触部分中的一对接触部分之间,[0024] 其中所述支撑肋被构造成与所述多个接触部分一起在所述片材中形成所述波纹形状。

[0025] 在本教导的喷墨记录设备中,所述支撑肋的上端可以位于所述接触部分的下端的上方。
[0026] 本教导的喷墨记录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路径切换部分,所述路径切换部分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位置中,且被构造为与通过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输送的所述片材的上表面形成接触,以将所述片材的在所述第一输送方向上的上游边缘导引到所述第二输送路径,
[0027] 其中该路径切换部分可以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接触部分之间对应的位置处与所述片材形成接触,以引导所述片材的上表面。
[0028] 波状片材沿着宽度方向在被接触部分压制的位置处形成波谷,并且在未被接触部分压制的位置处形成波峰。此外,在本构造中,路径切换部分压制通过第二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的波峰部分。因此,片材易于从波状状态转变到平坦状态。
[0029] 在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设备中,路径切换部分可以包括当与正被输送的所述片材接触时旋转的齿辊,并且该齿辊可以被布置于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接触部分之间对应的位置中。
[0030] 在这种构造中,齿辊压制通过第二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的波峰部分。因此,片材易于从波状状态转变到平坦状态。
[0031] 在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设备中,突出部分可以包括沿着所述宽度方向成间隙的多个突出部分。
[0032] 因此,突出部分能够在宽度方向上的宽广范围上展开通过第二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结果,片材在宽度方向上的宽广范围上从波状状态转变到平坦状态。
[0033] 在本教导的喷墨记录设备中,所述多个突出部分可以被设置于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在所述接触部分之间的相应位置处。
[0034] 在这种构造中,突出部分压制通过第二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的波峰部分。因此,片材易于从波状状态转变到平坦状态。
[0035] 在本教导的喷墨记录设备中,在所述第二输送路径中在所述上引导部件和所述下引导部件之间的整个间隙中,在所述突出部分和所述下引导部件之间的间隙可以最小。
[0036] 因此,当波状片材通过在突出部分和下引导部件之间的位置时,能够减小波动幅度。
[0037] 在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设备中,路径切换部分可以包括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的多个路径切换部分。
[0038] 如果仅仅设置一个路径切换部分,则在片材沿着宽度方向整体上翘曲的情况下,将出现以下问题。即,虽然路径切换部分的与整体上翘曲的片材的浮动部分面对的部分能够压制片材的波峰部分,但是不与整体上翘曲的片材的浮动部分面对的部分不能压制片材的波峰部分。这里,根据这种构造,沿着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多个路径切换部分。因此,独立于片材的翅曲,路径切换部分能够沿着览度方向在片材的全部区域之上压制片材的波峰。结果,片材易于从波状状态转变到平坦状态。
[0039] 在本教导的喷墨记录设备中,接触部分中的每一个均可以具有接触肋,所述接触肋突出到所述支撑部件侧且在所述第一输送方向上延伸。此外,沿着所述上引导部件的引导表面的假想线与所述下引导部件的引导表面可以相交叉,所述上引导部件的所述引导表面位于所述突出部分的沿所述第二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所述下引导部件的所述引导表面位于所述突出部分的沿所述第二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输送部分的沿所述第二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0040] 在本教导的喷墨记录设备中,所述起皱机构可以包括:[0041] 多个支撑肋,所述多个支撑肋在与所述第一输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上;和[0042] 接触部分,所述接触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喷嘴的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多个支撑肋中的一对支撑肋之间,[0043] 其中所述接触部分被构造成与所述多个支撑肋一起在所述片材中形成所述波纹形状。[0044] 根据本教导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设备,该喷墨记录设备包括:[0045] 第一输送部分,所述第一输送部分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路径中,且被构造为在第一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0046] 记录部分,所述记录部分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部分的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且被构造为将墨滴从在所述记录部分中形成的喷嘴喷射到在所述第一输送方向上输送的所述片材上以记录图像;[0047] 第二输送部分,所述第二输送部分被设置在第二输送路径中,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在第一连接位置处和在第二连接位置处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输送部分的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所述第二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输送部分的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并且所述第二输送部分被构造为夹持所述片材并从所述第一连接位置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位置在第二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片材;[0048] 第三输送部分,所述第三输送部分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位置的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且被构造为夹持所述片材并在所述第一输送方向上或朝向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输送所述片材;和[0049] 起皱机构,所述起皱机构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中,且被构造为在所述片材中形成波纹形状;[0050] 其中所述第二输送路径由上引导部件和下引导部件限定;并且[0051] 在所述第二输送部分的沿所述第二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在所述上引导部件中设置突出部分,在侧视图中,所述突出部分朝向所述下引导部件侧突出到假想线的下方,所述假想线联接由于所述第三输送部分而引起的所述片材的夹压位置与由于所述第二输送部分而引起的所述片材的另一个夹压位置。[0052] 根据本教导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设备,该喷墨记录设备包括:[0053] —对输送棍,所述一对输送棍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路径中,且被构造为在第一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片材;[0054] 记录部分,所述记录部分被设置在所述一对输送辊的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且被构造为将墨滴从喷嘴喷射到在所述第一输送方向上输送的所述片材上以记录图像;[0055] —对反转棍,所述一对反转棍被设置在所述一对输送棍的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且被构造为夹持所述片材并在所述第一输送方向上或者朝向第二输送路径在第二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片材,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在第一连接位置处和在第二连接位置处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位置位于所述一对输送辊的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且位于所述一对反转辊的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所述第二连接位置位于所述一对输送辊的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
[0056] 起皱机构,所述起皱机构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中,且被构造为在所述片材中形成波纹形状,
[0057] 其中所述第二输送路径由上引导部件和下引导部件限定;并且
[0058] 其中在所述第二输送路径中,沿着所述上引导部件的引导表面的假想线与所述下引导部件的引导表面相交叉,所述上引导部件的引导表面面对所述第二输送路径,所述下引导部件的引导表面在所述第二连接位置的沿所述第二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面对所述第二输送路径。
[0059] 根据本教导,片材被接触部分压制,并且由此沿着宽度方向呈波状。因此,能够减小由记录部分在片材上记录的图像的质量降低。此外,在正通过第二输送路径输送的过程中,突出部分展开波状片材。因此,片材从波状状态转变到平坦状态。因此,尽管第二输送路径被弯曲,仍然能够降低片材在第二输送路径的弯曲部分中堵塞的可能性。附图说明
[0060] 图1是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设备的实例的多功能打印机10的透视外部视图;
[0061] 图2是形式地示出打印机部分11的内部结构的纵向截面视图;
[0062] 图3是示出记录部分24、压盘42和导轨43和44的透视图;
[0063] 图4是示出压盘42、接触部件80和记录纸12的前视图;
[0064] 图5是形式地示出打印机部分11的内部结构,并且示出记录纸12与突出部分34接触的状态的另一个纵向截面视图;
[0065] 图6是形式地示出接触部件80、输送辊60、压盘42、齿辊63和路径切换部分41的平面视图;
[0066] 图7是根据第二变型形式地示出上引导部件32的透视图;
[0067] 图8是根据第三变型形式地示出打印机部分11的内部结构的纵向截面视图;并且
[0068] 图9是形式地示出接触部件80、输送辊60、压盘42和上引导部件32的平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9] 在下文中,将解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此外,显然在下面解释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实例,并且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视情况改变本发明实施例。此外,在以下解释中,术语“方向”包括“单向方向”和“双向方向”这两种含义。单词“单向方向”意味着从箭头起点到终点的方向,并且单词“双向方向”意味着从箭头起点到终点的方向和从其终点到起点的方向。此外,在以下解释中,基于作为本教导的喷墨记录设备的一个实例的多功能打印机10被放置成能够操作的参考状态(见图1)而限定上下方向7 ;前后方向8被如此限定,使得设置开口 13的一侧是前侧(前面);并且当从前侧(前面)观察多功能打印机10时限定左右方向9。[0070][多功能打印机10的总体构造][0071] 如在图1中所示,多功能打印机10被形成为近似长方体,并且打印机部11被设置在多功能打印机10的下部中从而打印机部11利用喷墨记录方法在记录纸12 (本发明的片材材料的一个实例;见图2)上记录图像。多功能打印机10具有各种功能诸如传真功能、打印功能等。[0072] 打印机部11具有在它的前侧中形成开口 13的外壳14。此外,能够装载具有各种尺寸的记录纸12的馈纸托盘20和排纸托盘21能够被沿着前后方向8插入开口 13和从开口 13移除。[0073] 如在图2中所示,打印机部11包括:用于从馈纸托盘20拾取和馈送记录纸12的馈纸部分15 ;被设置在馈纸托盘20上方以通过将墨滴喷射到由馈纸部分15馈送的记录纸12上而在记录纸12上记录图像的喷墨记录方法的记录部分24 ;输送记录纸12的一对输送棍54 ;一对排出棍55 ; 一对切回棍56 ; 一对再输送棍57等。所述一对输送棍54、所述一对再输送棍57和所述一对切回棍56分别是本教导的第一输送部分、第二输送部分和第三输送部分的实例。[0074][馈纸部分15][0075] 如在图2中所示,馈纸部分15被设置在馈纸托盘20上方和记录部分24的下方。馈纸部分15包括馈送辊25、馈纸臂26和驱动传递机构27。馈送辊25在馈纸臂26的端部分处被以枢转方式支撑。馈纸臂26围绕被设置在它的基端部分中的轴28沿着沿箭头29的方向旋转。因此,馈送辊25能够与馈纸托盘20接触或者从其分离。S卩,馈送辊25被构造为能够与在馈纸托盘20中装载的记录纸12接触。[0076] 馈纸达(未示出)将驱动力传递到馈送辊25以旋转馈送辊25。在与设置在馈纸托盘20上的多张记录纸12中的最上面的记录纸12接触的状态下,馈送辊25通过将一张记录纸12从其它记录纸12分离,而将这张记录纸12送出到下面所解释的输送路径65。[0077][输送路径65][0078] 如在图2中所示,作为本教导的第一输送路径的一个实例的输送路径65从馈纸托盘20的后端向上弯曲到多功能打印机10的前侧,并且从多功能打印机10的后侧(后侧)向外延伸到前侧(前部)。输送路径65通过由于所述一对输送棍54而引起的夹持位置、记录部分24的下侧、由于所述一对排出辊55而引起的夹持位置和由于所述一对切回辊56而引起的夹持位置而通向排纸托盘21。输送路径65致使从馈纸托盘20馈送的记录纸12从下侧到上侧地进行U形转弯从而被引导到记录部分24。在利用记录部分24记录图像之后,记录纸12被引导到排纸托盘21。输送记录纸12的方向被称作第一输送方向。利用点划线箭头在图2中不出第一输送方向。此外,第一输送方向是本教导的第一输送方向的一个实例。除了输送路径65的设有记录部分24、辊对54、55和56等的部分之外,输送路径65由以预定间隙彼此面对的外部引导部件18和内部引导部件19形成。[0079] 在从记录部分24和后述压盘42沿着第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存在作为本教导的第一连接位置的一个实例的分支位置36。在双面图像记录的情况下,通过输送路径65输送的记录纸12在分支位置36的下游侧上切回,并且被朝向后述的反转输送路径67输送。[0080][所述一对输送棍54、一对排出棍55和一对切回棍56][0081] 如在图2中所示,在输送路径65中在记录部分24沿着第一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所述一对输送棍54被设置成具有输送棍60和夹紧棍61。在输送路径65中,在记录部分24的沿着第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和分支位置36的沿着第一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所述一对排出辊55被设置成具有排出辊62和齿辊63。在输送路径65中在从分支位置36沿着第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所述一对切回棍56被设置成具有切回输送棍45和齿棍46。
[0082] 构成所述一对输送棍54的输送棍60和夹紧棍61、构成所述一对排出棍55的排出辊62和齿辊63以及构成所述一对切回辊56的切回输送辊45和齿辊46成对地相互接触以分别夹持并且输送记录纸12。
[0083] 具有正旋转方向或者逆旋转方向的驱动力被从输送马达(未示出)传递到输送辊60和排出辊62以正向地或者逆向地旋转这两者。例如,如果从输送马达传递具有正旋转方向的驱动力,贝1J输送棍60和排出棍62正向地旋转以沿着第一输送方向输送记录纸12。如果从输送马达传递具有逆旋转方向的驱动力,则输送辊60和排出辊62逆向地旋转以沿着与第一输送方向相反的取向输送记录纸12。
[0084] 以与输送棍60和排出棍62相同的方式,具有正或逆旋转方向的驱动力被从输送马达传递到切回输送辊45以同样正向地或者逆向地旋转切回输送辊45。详细地,如果执行单面记录,则切回输送辊45正向地旋转。因此,记录纸12被切回输送辊45和齿辊46夹持、被沿着第一输送方向输送,并且被排出到排纸托盘21。在另一方面,如果执行双面记录,则在切回输送辊45和齿辊46夹持记录纸12的后端部分时,切回输送辊45的旋转方向被从正旋转转变到逆旋转。因此,在被路径切换部分41引导时,记录纸12被朝向反转输送路径67以与第一输送方向相反的取向输送。
[0085][压盘 42]
[0086] 如在图2中所示,作为本教导的支撑部件的一个实例的压盘42被设置在输送路径65的下方,且被设置在在所述一对输送辊54和所述一对排出辊55之间。S卩,压盘42被设置在从所述一对输送辊54沿着第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压盘42是近似薄板状部件。
[0087] 如在图3中所示,在压盘42的上表面上,多个支撑肋52被形成为向上突出。每一个支撑肋52沿着前后方向8延伸。详细地,每一个支撑肋52至少在面对将在下文中描述的喷嘴40的位置中沿着前后方向8延伸。在该实施例中,每一个支撑肋52延伸至比面对喷嘴40的位置更远的后侧。换言之,如在图2和4中所示,每一个支撑肋52沿着前后方向8延伸至设置后述接触部件80的接触部分83的位置。
[0088] 此外,沿着左右方向9以彼此之间的预定间隙形成支撑肋52。通过输送路径65输送的记录纸12被压盘42支撑。详细地,记录纸12被在压盘42的上表面上形成的每一个支撑肋52支撑。S卩,压盘42从下方支撑通过输送路径65引导的记录纸12。
[0089][记录部分24]
[0090] 如在图2中所不,记录部分24被设置在输送路径65上方以面对压盘42。记录部分24包括滑架23和记录头39。如在图3中所示,滑架23被在压盘42的后侧和前侧上分别设置的导轨43和44支撑。为导轨43和44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了皮带机构,并且滑架23被连接到该皮带机构。滑架马达驱动皮带机构,由此滑架23能够沿着左右方向9移动。此夕卜,皮带机构和滑架马达两者都是已知的,于是省略了它们的示意图。
[0091] 如在图2中所示,记录头39被设置在滑架23上。多个喷嘴40在记录头39的下表面上形成。记录头39供应来自墨盒(未示出)的墨。记录头39从喷嘴40以细小墨滴的形式喷射墨。当滑架23沿着左右方向9往复时,墨滴被从喷嘴40喷射到被支撑在压盘42上的记录纸12上。因此,图像被记录在记录纸12上。[0092][接触部件80][0093] 如在图2中所不,在输送路径65中,多个接触部件80在嗔嘴40沿着弟一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被设置在输送路径65中。在该实施例中,如在图6中所示,设置了九个接触部件80。注意,接触部件80的数目同样可以少于九个或者多于九个。如在图2、3和5中所示,每个接触部件80包括配合部分81、弯曲部分82和接触部分83。[0094] 配合部分81被成形为近似平坦的板。如将详细地解释地,每一个配合部分81被配合在导轨43上。如在图3中所示,从每一个配合部分81的上表面,多个捕获部分75向上突出。此外,虽然在该实施例中设置了四个捕获部分75,但是捕获部分75的数目同样可以少于四个或者多于四个。捕获部分75在上端部中向后挠曲。另一方面,多个开口 74被设置在导轨43中。每一个捕获部分75通过开口 74插入并且卡在开口 74中。因此,每一个配合部分81的上表面被固定在导轨43的下表面上。此外,配合部分81分别地被沿着左右方向9相互分开地固定。[0095] 如在图2和3中所示,弯曲部分82被设置成从配合部分81向前突出。弯曲部分82在向前延伸时被向下弯曲。从弯曲部分82的顶端即前端,接触部分83向前突出。如上所述,以与配合部分81相同的方式,弯曲部分82和接触部分83也分别地被沿着左右方向9相互分开地布置。[0096] 如在图2和3中所示,接触部分83被成形为近似平坦的板。接触部分83在记录部分24的喷嘴40沿着第一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被设置在面对压盘42的位置处。详细地,接触部分83在所述多个喷嘴40中的最后面的喷嘴40沿着第一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被设置在面对压盘42的位置处。图4示出接触部分83的下表面84。接触肋85分别地被设置成从接触部分83的下表面84向下突出。接触肋85的下端位于记录头39的下表面的下方,并且与记录纸12的上表面,即,被支撑在压盘42上的记录纸12的图像记录表面接触。因此,记录纸12被接触部分83朝向下侧,即,朝向压盘42压制。[0097] 此外,接触部分83同样可以不设有接触肋85。在此情况下,接触部分83的下表面84与记录纸12的上表面接触。即,接触部分83的下表面84变成接触部分83的下端。[0098] 这里,如在图4中所示,在压盘42上形成的每一个支撑肋52沿着左右方向9位于没有形成每一个接触部分83的地方。即,接触部分83和支撑肋52并不彼此面对。此外,每一个支撑肋52向上突出到每一个接触部分83的接触肋85的下端上方。以以上方式,如从前侧或者后侧观察到的,通过输送路径65输送的记录纸12在压盘42和接触部分83之间呈波状。[0099][路径切换部分41][0100] 如在图2中所示,路径切换部分41被布置在分支位置36中。[0101] 一个或更多个路径切换部分41沿着左右方向9被设置在输送路径65中。在该实施例中,如在图6中所示,三个路径切换部分41A到41C在输送路径65中被布置成沿着左右方向9相互分开。当然,路径切换部分41的数目并不是必要地为三个,而是同样可以少于三个或者多于三个。[0102] 路径切换部分41A到41C每一个均包括作为本教导的齿辊的实例的辅助辊47和辅助辊48、翼片49和支撑轴87。详细地,位于输送路径65沿着左右方向9的两端处的路径切换部分41A和41C每一个均由支撑轴87、四个翼片49、两个辅助辊47和两个辅助辊48构成。此外,位于输送路径65沿着左右方向9的中心处的路径切换部分41B包括支撑轴87、八个翼片49、四个辅助辊47和四个辅助辊48。因为每一个路径切换部分41单独地具有支撑轴87,所以它能够单独地旋转。
[0103] 每一个支撑轴87沿着左右方向9延伸,并且被以可旋转方式固定在打印机部11的框架等上。在该实施例中,每一个支撑轴87被以可旋转方式固定在外部引导部件18上。
[0104] 每一个翼片49从支撑轴87向外延伸到沿着第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因此,每一个翼片49随着支撑轴87的旋转而旋转。此外,每一个翼片49沿着左右方向9被以预定间隙布置。
[0105] 每一个辅助辊47沿着左右方向9被两个翼片49夹持,并且被这两个翼片49以枢转方式支撑从而能够旋转。以与辅助辊47相同的方式,每一个辅助辊48也被两个翼片49夹持,并且被这两个翼片49以枢转方式支撑从而能够旋转。每一个辅助辊47被固定在翼片49的基端侧,即支撑轴87侧上,而每一个辅助辊48被固定在翼片49的顶端侧上。
[0106] 此外,每一个辅助辊47和每一个辅助辊48沿着左右方向9在输送路径65中的位置不同于每一个接触部件80的接触部分83沿着左右方向9在输送路径65中的位置。即,每一个辅助辊47和每一个辅助辊48被沿着左右方向9设置在不同于每一个接触部分83的位置的位置中。
[0107] 翼片49被构造为能够改变姿态,并且在位于内部引导部件19上方的排出姿态和其中延伸端49A进入分支位置36的下方的反转姿态之间绕转或者旋转。这里,排出姿态是本教导的第一姿态的一个实例,并且利用虚线在图2中示出。此外,反转姿态是本教导的第二姿态的一个实例,并且利用实线在图2中示出。即,在反转姿态中的每一个翼片49的顶端部分位于在排出姿态中的每一个翼片49的顶端部分的下方。换言之,反转姿态是位于排出姿态的下方的姿态。
[0108] 虽然每一个翼片49通常地由于它的自重而维持它的反转姿态,但是当被从记录部分24正下方输送到那里的记录纸12升高时,它将反转姿态改变为排出姿态。如果翼片49处于排出姿态中,则记录纸12被进一步输送到沿着第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然后,因为与被输送到那里的记录纸12的上表面接触,所以辅助辊47和48旋转。即,处于排出姿态中的路径切换部分41引导沿着第一输送方向通过输送路径65输送的记录纸12的上表面以沿着输送路径65导引记录纸12。
[0109] 此后,如果记录纸12的后端已经通过在辅助辊47正下方的位置,则每一个翼片49由于它的自重引起的每一个翼片49的向下力大于记录纸12向上挤压翼片49的力。因此,每一个翼片49由于它的自重而从排出姿态返回反转姿态。结果,记录纸12的后端转到反转输送路径67的方向。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切回输送辊45正向地旋转,则记录纸12被排出到排纸托盘21。
[0110] 在另一方面,在记录纸12的后端面对反转输送路径67的方向时,如果切回输送辊45逆向地旋转,则记录纸12被输送到反转输送路径67。即,如果翼片49处于反转姿态中,则记录纸12被切回并且输送到反转输送路径67。此时,因为与沿着第二输送方向通过输送路径65输送的记录纸12的上表面接触,所以辅助辊48旋转。然后,记录纸12经由路径切换部分41的辅助辊48而被导引到反转输送路径67。即,处于反转姿态中的路径切换部分41与通过输送路径65输送的记录纸12的上表面接触,以将记录纸12导引到反转输送路径67。[0111][反转输送路径67][0112] 如在图2中所示,与本教导的第二输送路径对应的反转输送路径67在分支位置36处从输送路径65分支、穿过在压盘42的下方并且在馈纸臂26上方的位置,并且延伸成在所述一对输送辊54沿着第一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的汇合位置37处接合输送路径65。SP,反转输送路径67在分支位置36和汇合位置37处与输送路径65连接。此外,汇合位置37是本教导的第二连接位置的一个实例。[0113] 记录纸12被沿着第二输送方向通过反转输送路径67引导。这里,第二输送方向是将反转输送路径67从分支位置36引导到汇合位置37的取向,并且利用带有箭头的双点划线在图2中示出。[0114] 上引导部件32分隔在反转输送路径67上方的空间。此外,下引导部件33分隔在反转输送路径67的下方的空间。上引导部件32和下引导部件33被以记录纸12能够穿过的预定间隙布置成彼此面对。此外,上引导部件32和下引导部件33沿着左右方向9,即垂直于图2纸面的方向延伸。此外,后述突出部分34与上引导部件32 —起形成。[0115][所述一对再输送辊57][0116] 在反转输送路径67中,所述一对再输送棍57被设置成具有再输送棍68和夹紧棍69。再输送辊68和夹紧辊69相互接触以夹持并且输送记录纸12。经由驱动力传递机构(未示出),旋转驱动力被从输送马达(未示出)传递到再输送辊68从而旋转再输送辊68。驱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行星齿轮等。无论输送马达是沿着正旋转方向还是沿着逆旋转方向旋转,驱动力传递机构均引起再输送棍68沿着一个旋转方向旋转从而沿着第二输送方向输送记录纸12。[0117][突出部分34][0118] 如在图2中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反转输送路径67的上引导部件32被布置成在所述一对再输送辊57沿着第二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挠曲。特别地,上引导部件32的在反转输送路径67侧上的表面包括第一表面70和第二表面71。[0119] 第一表面70倾斜从而使第一表面70在后侧上高度以一定程度变低。S卩,第一表面70是从平行于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延伸的平表面以预定度倾斜的表面。第二表面71是近似平行于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延伸的近似水平表面。即,相对于水平平面而言,第一表面70具有比第二表面71更大的倾斜角度。此外,第二表面71同样可以是带有比第一表面70更小的倾斜角度的倾斜表面。因为第一表面70是倾斜表面而第二表面71是近似水平表面,所以突出部分34在第一表面70和第二表面71之间的边界处形成。此外,如上所述,因为第一表面70和第二表面71是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的表面,所以第一表面70与第二表面71相交叉的突出部分34限定在作为本教导的宽度方向的一个实例的左右方向9上延伸的直线。[0120] 在图2中的虚线76是本教导的假想线的一个实例,并且它是联接由于所述一对切回辊56而引起的记录纸12的夹持位置72与由于所述一对再输送辊57而引起的记录纸12的夹持位置73的假想线。这里,突出部分34向下引导部件33侧突出到虚线76的下方。即,在侧视图中,基于虚线76,突出部分34构成突出到下引导部件33侧的突起。[0121] 如在图5中所示,当通过反转输送路径67输送的记录纸12的前端部分被所述一对再输送辊57夹持时,不仅记录纸12的前端部分被所述一对再输送辊57夹持,而且后端部分也被所述一对切回辊56夹持。[0122] 这里,在多功能打印机10中,由于再输送辊68而引起的输送记录纸12的速度通常被设为高于由于切回输送辊45而引起的输送记录纸12的速度。这是为了防止通过反转输送路径67输送的记录纸12在所述一对切回辊56和所述一对再输送辊57之间翘曲。此夕卜,利用例如用于被布置成在输送马达和输送辊45和68中的每一个之间传递驱动力的齿轮的不同传动比而设定由于每一个输送辊而引起的输送记录纸12的速度。[0123] 当以以上方式设定输送辊45和68中的每个输送速度时,如果在记录纸1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被辊对56和57夹持时沿着第二输送方向输送记录纸12,则记录纸12在所述一对切回棍56和所述一对再输送棍57之间处于拉伸状态下。此时,记录纸12的上表面与在突出部分34上的上引导部件32接触。[0124] 在这种状态下,如果进一步沿着第二输送方向输送记录纸12,则记录纸12的上表面在突出部分34处展开。因此,在由于接触部件80的接触部分83和压盘42的支撑肋52而成波状的记录纸12中,波动幅度被减小。换言之,即便接触部分83和支撑肋52使记录纸12变形为波状形状,记录纸12也被突出部分34展开而减小变形并变得足够平坦。[0125][实施例的效果][0126] 根据该实施例,记录纸12被沿着左右方向9间隔开的多个接触部件80的接触部分83压制,并且由此沿着左右方向9呈波状。该波状记录纸12被所述一对切回辊56导引到反转输送路径67,并且然后当记录纸12的前端到达所述一对再输送辊57时,记录纸12被所述一对切回辊56和所述一对再输送辊57两者夹持。在这种状态下,如果通过反转输送路径67输送记录纸12,则记录纸12在突出部分34上受到挤压的同时通过反转输送路径67输送。此时,记录纸12被突出部分34 —张接一张地分离。因此,记录纸12从波状状态转变到平坦状态。以以上方式,根据该实施例,能够降低在反转输送路径67中堵塞记录纸12的可能性。[0127]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沿着左右方向9,波状记录纸12在被接触部件80的接触部分83压制的位置处形成波谷并且在由支撑肋52支撑的位置处形成波峰。这里,在该实施例中,沿着左右方向9辅助辊48被设置在不同于接触部分83的位置的位置处。因此,在该实施例中,辅助辊48压制通过反转输送路径67输送的记录纸12的波峰部分。因此,记录纸12易于从波状状态转变到平坦状态。[0128] 此外,如果在多个辅助辊48被沿着左右方向9布置在路径切换部分41中时仅仅设置一个路径切换部分41,则在记录纸12沿着左右方向9整体上翘曲的情况下,将出现以下问题。即,虽然整体上面对翘曲记录纸12的浮动部分的辅助辊48能够压制记录纸12的波峰部分,但是整体上并不面对翘曲记录纸12的浮动部分的辅助辊48不能达到记录纸12。即,那些辅助辊48不能压制记录纸12的波峰部分。然而在该实施例中,因为沿着左右方向9设置多个路径切换部分41,所以每一个路径切换部分41均能够单独地改变它的姿态。因此,独立于记录纸12的翘曲,所有的辅助辊48能够压制记录纸12的波峰。结果,记录纸12易于从波状状态转变到平坦状态。
[0129][第一变型]
[0130] 在以上实施例中,打印机部分11设有多个接触部件80,每一个接触部件80均包括配合部分81、弯曲部分82和接触部分83。然而,接触部件80同样可以被构造成一体部件。在此情况下,接触部件80例如由沿着左右方向9延伸的一个配合部分81、多个弯曲部分82 (见图3和5)和多个接触部分83 (见图3和5)构造。
[0131] 在以上实施例中,虽然所述多个配合部分81沿着左右方向9在导轨43上被相互分开地固定,然而在第一变型中,一体配合部分81被固定在导轨43上。然后,多个弯曲部分82被设置成从一体配合部分81向前突出。在该阶段,所述多个弯曲部分82被设置成从沿着左右方向9相互间隔开的位置突出。此外,与在以上实施例中相同,接触部分83从弯曲部分82的顶端部分向前突出。
[0132][第二变型]
[0133] 在以上实施例中,上引导部件32包括每一个均是单个平坦表面的第一表面70和第二表面71。此外,第一表面70和第二表面71在反转输送路径67中引导记录纸12。然而,上引导部件32同样可以不具有诸如第一表面70和第二表面71的单个平坦表面。例如,如在图7中所示,上引导部件32同样可以由多个肋32A到32E形成,所述多个肋沿着左右方向9以预定间隙形成以大致沿着前后方向8,S卩,沿着第二输送方向延伸。
[0134] 此外,图7是形式地示出仅仅由肋32A到32E构造的上引导部件32的透视图。此夕卜,虽然在图7中上引导部件32由五个肋构造,但是肋的数目不限于五个。
[0135] 在如在图7中所示第二变型中,突出部分34被形成为具有与肋相同的数目。SP,在以上实施例中,突出部分34限定沿着左右方向9延伸的直线,而在第二变型中,多个突出部分34被沿着左右方向9成间隙地设置。
[0136] 此外,如果如在第二变型中沿着左右方向9成间隙地设置多个突出部分34,则如在图9中所示,每一个突出部分34沿着左右方向9的位置同样可以不同于每一个接触部件80的接触部分83沿着左右方向9的位置。S卩,突出部分34同样可以被设置在左右方向9上与接触部分83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
[0137][第三变型]
[0138] 在以上实施例中,上引导部件32由第一表面70和第二表面71形成,并且突出部分34由第一表面70和第二表面71形成。然而,本教导的突出部分不限于在以上实施例中的突出部分34。
[0139] 例如,如在图8中所示的突出部分35可以被形成为在上引导部件32的下表面上向下(朝向下引导部件33侧)突出。
[0140] 此外,任一个突出部分35可以被设置成沿着左右方向9延伸,或者可以沿着左右方向9成间隙地设置多个突出部分35。
[0141][第四变型]
[0142] 在本发明的突出部分和下引导部件之间的位置处,在反转输送路径67中在上引导部件32和下引导部件33之间的距离可以达到最小值。例如,图8所示构造对应于以上构造。即,在图8所示构造中,在反转输送路径67中在突出部分35和下引导部件33之间的距离D达到最小值。[0143][第五变型][0144] 在以上实施例中,虽然每一个路径切换部分41包括两组辅助辊47和48,但是它可以仅仅包括辅助辊47和48中的任一组或者不包括任何辅助辊47和48。[0145] 例如,如果路径切换部分41不包括辅助辊47和48,则通过输送路径65输送的记录纸12的上表面与翼片49接触。在此情况下,每一个翼片49沿着左右方向9的位置可以不同于每一个接触部件80的接触部分83沿着左右方向9的位置。即,每一个路径切换部分41可以在与其中每一个接触部分83和记录纸12接触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中与记录纸12接触,以引导记录纸12的上表面。[0146] 除了不可实现的情形外,在必要时也能够适当地组合上述实施例和一个或更多个变型。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