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射系统

申请号 CN201410571898.8 申请日 2014-10-23 公开(公告)号 CN104553320B 公开(公告)日 2017-12-22
申请人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发明人 奥野德次郎; 金谷宗秀;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液体喷射系统。在以往的液体喷射系统中难以提高可靠性。一种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能够喷射液体;罐(9),所述罐(9)能够容纳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应的所述液体;供应管(43),所述供应管(43)具有可挠性,被设置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和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之间,并且能够将罐(9)内的所述液体供应到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侧;以及 铰链 部(33),所述铰链部(33)将罐(9)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供应管(43)穿过设置于铰链部(33)的通路(141)而从罐(9)侧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侧延伸。
权利要求

1.一种液体喷射系统,具有:
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有壳体并能够喷射液体;
液体容纳容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能够容纳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应的所述液体,并具有能够接受所述液体的注入口;
导管,所述导管具有可挠性,被设置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和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之间,并且能够将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内的所述液体供应到所述液体喷射装置;
支承框架,所述支承框架支承所述液体容纳容器;以及
铰链部,所述铰链部将所述支承框架相对于所述壳体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所述液体喷射系统的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铰链部的转动,所述注入口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位置能够变化,所述导管穿过设置于所述铰链部的通路而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延伸。
2.一种液体喷射系统,具有:
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有壳体并能够喷射液体;
液体容纳容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能够容纳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应的所述液体,并设置有能够接受所述液体的注入口;
导管,所述导管具有可挠性,被设置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和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之间,并且能够将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内的所述液体供应到所述液体喷射装置;
支承框架,所述支承框架支承所述液体容纳容器;以及
铰链部,所述铰链部将所述支承框架相对于所述壳体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所述液体喷射系统的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铰链部的转动,所述注入口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位置能够变化,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和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之间设置有包覆所述导管的至少一部分的包覆部,
所述导管穿过所述包覆部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布线,所述布线传送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有关的信息,
所述布线穿过设置于所述铰链部的通路而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布线,所述布线传送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有关的信息;以及
包覆部,所述包覆部被设置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和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之间,包覆所述布线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布线穿过所述包覆部而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延伸。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布线,所述布线传送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有关的信息,
所述布线穿过所述包覆部而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延伸。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检测部,所述检测部被设置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并能够检测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所述液体,
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有关的信息包含被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与墨量有关的信息。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存储装置,所述存储装置被设置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并记录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有关的信息,
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有关的信息包含从所述存储装置读出的信息。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框架和所述铰链部以一体成型的方式被形成。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容纳容器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
通过所述铰链部的转动,所述注入口的位置能够移动到所述壳体的外侧。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具有肉眼确认面,所述肉眼确认面能够确认容纳着的所述液体的余量,
通过所述铰链部的转动,所述肉眼确认面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位置能够变化。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第二液体容纳容器,
通过所述铰链部的转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和所述第二液体容纳容器一起移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能够移动的距离与所述第二液体容纳容器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能够移动的距离互不相同。

说明书全文

液体喷射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液体喷射系统等。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例已知有喷墨打印机。在喷墨打印机中,能够通过使作为液体的一例的墨从喷射头喷出到印刷纸张等印刷介质来进行对印刷介质的印刷。在这样的喷墨打印机中,以往,已知有将存积于作为液体容纳容器的一例的罐中的墨水供应给喷射头的构成(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在该罐上设置有墨水注入口。使用者能够从墨水注入口向罐补充墨水。此外,以下有时将在喷墨打印机等液体喷射装置上附加了罐等液体容纳容器的构成表现为液体喷射系统。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12-51328号公报
[0004]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喷墨打印机中,当附加能够改变容纳多个罐的罐壳体的姿势的机构时是方便的。如果附加了这样的机构,能减少从喷墨打印机拆卸下罐壳体后使罐壳体的姿势变化的麻烦。
[0005] 可是,在上述的喷墨打印机中,当使罐壳体变化为补充姿势时,连接罐和喷射头的连接管暴露出来。在连接管暴露出来的构成中,例如,在使罐壳体的姿势变化了时等,会发生在罐壳体和喷墨打印机之间夹入连接管的情况。当发生这样的情况时,认为有时从罐向喷射头的墨水的供应被阻碍,有时连接管破损从而墨水漏出。
[0006] 也就是说,当发生这样的情况时,喷墨打印机的功能没有被发挥,损害作为喷墨打印机的可靠性。由此,在以往的液体喷射系统中,存在难以提高可靠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能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被实现。
[0008] [应用例1]一种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能够喷射液体;液体容纳容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能够容纳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应的所述液体;导管,所述导管具有可挠性,被设置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和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之间,并且能够将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内的所述液体供应到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以及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将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所述导管穿过设置于所述转动部的通路而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延伸。
[0009] 在该应用例的液体喷射系统中,通过转动部,液体容纳容器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由此,在使液体容纳容器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的姿势发生变化时,能够省略将液体容纳容器从液体喷射装置拆卸下的操作。由此,能减少使液体容纳容器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姿势变化时的操作。另外,在该液体喷射系统中,导管穿过设置于转动部的通路从液体容纳容器向液体喷射装置延伸,因此能够由转动部保护导管。由此,由于容易提高导管的可靠性,因此容易提高液体喷射系统的可靠性。
[0010] [应用例2]一种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能够喷射液体;液体容纳容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能够容纳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应的所述液体;导管,所述导管具有可挠性,被设置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和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之间,并且能够将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内的所述液体供应到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将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以及包覆部,所述包覆部被设置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和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之间,包覆所述导管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导管穿过所述包覆部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延伸。
[0011] 在该应用例的液体喷射系统中,通过转动部,液体容纳容器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由此,在使液体容纳容器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姿势变化时,能够省略将液体容纳容器从液体喷射装置拆卸下的操作。由此,能减少使液体容纳容器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姿势变化时的操作。另外,在该液体喷射系统中,由于导管穿过包覆部从液体收容容器向液体喷射装置延伸,能够由包覆部保护导管。由此,容易提高导管的可靠性,因此容易提高液体喷射系统的可靠性。
[0012] [应用例3]在上述的液体喷射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具有布线,所述布线传送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有关的信息,所述布线穿过设置于所述转动部的通路而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延伸。
[0013] 在该应用例中,由于布线穿过设置于转动部的通路而从液体容纳容器向液体喷射装置延伸,因此能够由转动部保护布线。由此,由于容易提高布线的可靠性,因此容易提高液体喷射系统的可靠性。
[0014] [应用例4]在上述的液体喷射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具有布线,所述布线传送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有关的信息;以及包覆部,所述包覆部被设置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和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之间,包覆所述布线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布线穿过所述包覆部而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延伸。
[0015] 在该应用例中,由于布线穿过包覆部而从液体容纳容器向液体喷射装置延伸,因此能够由包覆部保护布线。由此,由于容易提高布线的可靠性,因此容易提高液体喷射系统的可靠性。
[0016] [应用例5]在上述的液体喷射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具有布线,所述布线传送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有关的信息,所述布线穿过所述包覆部而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延伸。
[0017] 在该应用例中,布线穿过包覆部而从液体容纳容器向液体喷射装置延伸,因此能够由包覆部保护布线。由此,由于容易提高布线的可靠性,因此容易提高液体喷射系统的可靠性。
[0018] [应用例6]在上述的液体喷射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部,所述检测部被设置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并能够检测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所述液体,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有关的信息包含被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与墨水量有关的信息。
[0019] 在该应用例中,在被布线传送的信息中包含与墨水量有关的信息,因此容易提高针对与墨水量有关的信息的可靠性。
[0020] [应用例7]在上述的液体喷射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具有存储装置,所述存储装置被设置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并记录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有关的信息,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有关的信息包含从所述存储装置读出的信息。
[0021] 在该应用例中,在被布线传送的信息中包含从存储装置读出的信息,因此容易提高针对从存储装置读出的信息的可靠性。
[0022] [应用例8]在上述的液体喷射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具有框架,所述框架支承所述液体容纳容器,所述转动部被设置在所述框架。
[0023] 在该应用例中,由于在支承液体容纳容器的框架上设置有转动部,因此能够通过框架将液体容纳容器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
[0024] [应用例9]在上述的液体喷射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和所述转动部以一体成型的方式被形成。
[0025] 在该应用例中,由于框架和转动部以一体成型的方式被形成,因此容易减少框架和转动部所涉及的成本。
[0026] [应用例10]在上述的液体喷射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具有能够接受所述液体的注入口,通过所述转动部的转动,所述注入口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位置能够变化。
[0027] 在该应用例中,能够通过转动部的转动使注入口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位置变化。由此,例如,在经由注入口将液体注入到液体容纳容器内时,能够使注入口的位置变化到容易注入的位置。
[0028] [应用例11]在上述的液体喷射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包括壳体,所述液体容纳容器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通过所述转动部的转动,所述注入口的位置能够移动到所述壳体的外侧。
[0029] 在该应用例中,能够通过转动部的转动使注入口移动到壳体的外侧。由此,例如,在经由注入口将液体注入到液体容纳容器内时,能够使注入口移动到壳体的外侧,从而使注入口的位置变化到容易注入的位置。
[0030] [应用例12]在上述的液体喷射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具有肉眼确认面,所述肉眼确认面能够确认容纳着的所述液体的余量,通过所述转动部的转动,所述肉眼确认面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位置能够变化。
[0031] 在该应用例中,能够通过转动部的转动使肉眼确认面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位置变化。由此,例如,在经由肉眼确认面肉眼确认液体容纳容器内的液体的余量时,能够使肉眼确认面变化到容易肉眼确认的位置。
[0032] [应用例13]在上述的液体喷射系统中,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第二液体容纳容器,通过所述转动部的转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和所述第二液体容纳容器一起移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能够移动的距离与所述第二液体容纳容器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能够移动的距离互不相同。
[0033] 在该应用例中,由于通过转动部的转动而液体容纳容器和第二液体容纳容器一起移动,因此与使液体容纳容器和第二液体容纳容器分别转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转动所涉及的工时。附图说明
[0034]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系统的立体图;
[0035]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系统的立体图;
[0036]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和罐的立体图;
[0037]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机构单元的立体图;
[0038]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系统的立体图;
[0039]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罐的分解立体图;
[0040] 图7是示出从片材部件侧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罐时的侧视图;
[0041] 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壳体的立体图;
[0042] 图9是示出从片材部件侧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罐时的侧视图;
[0043] 图10是示出从片材部件侧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罐时的侧视图;
[0044] 图1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支承框架和罐的立体图;
[0045] 图1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罐单元的立体图;
[0046] 图1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和罐的立体图;
[0047] 图14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系统的立体图;
[0048] 图1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支承框架、罐和波纹管的立体图;
[0049] 图16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波纹管的立体图;
[0050] 图17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支承框架、罐和波纹管的立体图;
[0051] 图18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复合机的立体图;
[0052] 图19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复合机的立体图;
[0053] 图20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和罐单元的立体图;
[0054] 图21是以YZ平面切断实施例1中的罐单元时的截面图;
[0055] 图22是以YZ平面切断实施例2中的罐单元时的截面图;
[0056] 图23是以XY平面切断实施例3中的罐单元时的截面图;
[0057] 图24是以XY平面切断实施例4中的罐单元时的截面图;
[0058] 图25是以YZ平面切断实施例5中的罐单元时的截面图;
[0059] 图26是以XY平面切断实施例7中的罐单元时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0] 以包括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例的喷墨打印机(以下,称作打印机)的液体喷射系统为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附图中,为了使各构成成为能够识别的程度的大小,存在构成或部件的比例尺不同的情况。
[0061] (第一实施方式)
[0062]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系统1具有打印机3和罐单元5。打印机3能够通过作为液体的一例的墨水来对印刷纸张等印刷介质P进行印刷。打印机3具有第一壳体6。第一壳体6构成打印机3的外壳。罐单元5具有作为壳体部件的一例的第二壳体7和多个(两个以上)罐9。第一壳体6和第二壳体7构成液体喷射系统1的外壳。罐9是液体容纳容器的一例。
[0063] 此外,在图1上标注XYZ轴,所述XYZ轴是相互正交的坐标轴。对于此后所示的图也根据需要标注XYZ轴。在XYZ轴的每个中,箭头的朝向表示+方向(正方向),与箭头的朝向相反朝向表示-方向(负方向)。在液体喷射系统1被使用的状态下,液体喷射系统1配置于被X轴方向和Y轴方向规定的水平的平面。在液体喷射系统1的使用状态下,Z轴方向是与水平的平面正交的方向,-Z轴方向为铅垂向下方向。
[0064] 在第一壳体6中容纳有打印机3的机构单元10(图4)。机构单元10是在打印机3中执行印刷动作的机构部分。关于机构单元10的细节后述。如图1所示,多个罐9容纳于第二壳体7内,并且分别容纳有供印刷的墨水。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四个罐9。在四个罐9中,每个罐9中墨水的种类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墨水的种类,采用黑色、黄色、品红色、青色四种。并且,逐个设置有容纳黑色的墨水的罐9、容纳黄色的墨水的罐9、容纳品红色的墨水的罐9和容纳青色的墨水的罐9。在液体喷射系统1中,多个罐9被设置在第一壳体6的外侧。因此,在液体喷射系统1中,多个罐9未被内置于覆盖机构单元10的第一壳体6。
[0065] 在打印机3中设置有排纸部11。在打印机3中,从排纸部11排出印刷介质P。在打印机3中,设置有排纸部11的面被设为正面13。另外,打印机3在与正面13交叉的上表面15具有操作面板17。在操作面板17上设置有电源按钮18A或其它操作按钮18B等。罐单元5设置于第一壳体6上与正面13和上表面15交叉的侧部19。在第二壳体7上设置有窗部21。窗部21设置于第二壳体7中与正面23和上表面25交叉的侧部27。窗部21具有光透过性。并且,在与窗部21重叠的位置设置有上述四个罐9。因此,使用液体喷射系统1的操作者能够经由窗部21肉眼确认四个罐9。此外,在各罐9上与窗部21重叠的面被设定为能够肉眼确认罐9内的墨水的肉眼确认面28。能够经由该肉眼确认面28肉眼确认罐9内的墨水的余量。
[0066]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罐9的与窗部21面对的部位具有光透过性。能从各罐9的具有光透过性的部位肉眼确认罐9内的墨水。从而,操作者能够通过经由窗部21肉眼确认四个罐9来肉眼确认各罐9中的墨水的量。此外,第一壳体6和第二壳体7彼此独立地构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能够将第二壳体7从第一壳体6分离。这里,罐单元5具有支承框架32。如图3所示,支承框架32被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6转动。
[0067] 在支承框架32上设置有铰链部33。铰链部33被与支承框架32一体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框架32和铰链部33通过一体成型来形成。在第一壳体6上设置有铰链接纳部34。铰链接纳部34被一体地设置在第一壳体6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6和铰链接纳部
34通过一体成型来形成。铰链部33被形成为能够与铰链接纳部34卡合。第一壳体6和支承框架32经由铰链部33和铰链接纳部34相互结合。并且,在铰链部33和铰链接纳部34彼此卡合的状态下,铰链部33被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6转动。此处,四个罐9被支承框架32支承。因此,当使支承框架32相对于第一壳体6转动时,四个罐9也与支承框架32连动地转动。
[0068] 打印机3如作为示出机构单元10的立体图图4所示,具有印刷部41和供应管43。印刷部41具有:滑架45、印刷头47和四个中继单元49。印刷头47和四个中继单元49被搭载在滑架45上。供应管43具有可挠性,并被设置在罐9和中继单元49之间。罐9内的墨水经由供应管43被送到中继单元49。中继单元49将从罐9经由供应管43供应的墨水转送给印刷头47。印刷头47将所供应的墨水作为墨滴喷出。
[0069] 另外,液体喷射系统1具有:控制部(未图示)、介质运送机构(未图示)和头运送机构(未图示)。控制部管理液体喷射系统1的动作。液体喷射系统1的动作由控制部控制。介质运送机构基于来自控制部的指令,来通过来自未图示的达的动驱动运送辊51,从而沿Y轴方向运送印刷介质P。头运送机构基于来自控制部的指令将来自马达53的动力经由定时带55传递给滑架45,由此沿X轴方向运送滑架45。印刷头47被搭载在滑架45上。因此,印刷头47能通过头运送机构经由滑架45在X轴方向上运送。此外,印刷头47在与印刷介质P面对的状态下被滑架45支承。通过介质运送机构和头运送机构来使印刷头47相对于印刷介质P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并通过从印刷头47喷出墨水来对印刷介质P实施印刷。
[0070] 此外,在液体喷射系统1中,在各罐9设置有墨水注入部57。用户或操作者能够从墨水注入部57向罐9内注入墨水。例如,在伴随着印刷罐9内的墨水被消耗、罐9内的墨水量减少了的情况等,用户或操作者能够从墨水注入部57向罐9内补充墨水。在墨水注入部57使用帽58。墨水注入部57被帽58塞住。用户或操作者在向罐9内注入墨水的情况下将帽58从墨水注入部57取下从而向罐9内注入墨水。
[0071] 在液体喷射系统1中,如前所述,罐单元5被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6转动。因此,如图5所示,在液体喷射系统1中,能够使罐单元5的侧部27的朝向与液体喷射系统1的正面13的朝向一致。由此,能够使第二壳体7的窗部21的朝向与正面13的朝向一致。因此,用户或操作者能够在朝向打印机3的正面13的状态下与多个窗部21的每个面对。即,用户或操作者能够在朝向打印机3的正面13的状态下与多个罐9的每个相面对。其结果是,由于容易肉眼确认多个罐9的每个,因此能够容易肉眼确认各罐9中的墨水的量,并且容易向罐9注入墨水。此外,以下使侧部27的朝向与正面13的朝向一致的状态被表现为铰链部33为打开状态。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使正面23的朝向与正面13的朝向一致的状态被表现为铰链部33为闭合状态。当铰链部33为闭合状态时,多个罐9沿Y轴方向排列。在该状态下,当从与打印机3的正面13相面对的操作者来看,多个罐9重叠地位于从跟前侧向里侧。与此相对,如图5所示,当铰链部33为打开状态时,则多个罐9沿X轴方向排列。在该状态下,当从与打印机3的正面
13相面对的操作者来看时,多个罐9在横向上排列设置。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铰链部
33的转动,多个罐9一起移动。并且,在多个罐9中,基于铰链部33的转动的移动距离在罐9间不同。
[0072] 铰链部33为闭合状态时和铰链部33为打开状态时墨水注入部57的位置不同。也就是说,由于铰链部33的转动,墨水注入部57相对于打印机3的位置发生变化。如图4所示,当铰链部33为闭合状态时,多个墨水注入部57沿Y轴方向排列。在该状态下,从与打印机3的正面13相面对的操作者来看,多个罐9重叠地位于从跟前侧向里侧。对于如此配置的多个罐9在向位于里侧的罐9注入墨水的动作中,由于操作者的手与跟前侧的罐交叉,因此难以注入。与此相对,如图5所示,铰链部33为打开状态时,多个墨水注入部57沿X轴方向排列。在该状态下,从与打印机3的正面13相面对的操作者来看,多个罐9在横向上排列。如果是这样的配置,当向罐9注入墨水时,容易避免操作者的手与其它罐9交叉。
[0073] 另外,当铰链部33为闭合状态时和铰链部33为打开状态时所述的肉眼确认面28的位置不同。即,由于铰链部33的转动,肉眼确认面28相对于打印机3的位置发生变化。如图4所示,当铰链部33为闭合状态时,多个肉眼确认面28沿Y轴方向排列。在该状态下,从与打印机3的正面13相面对的操作者来看,多个罐9重叠地位于从跟前侧向里侧。对于如此配置的多个罐9难以确认墨水余量。与此相对,如图5所示,当铰链部33为打开状态时,多个肉眼确认面28沿X轴方向排列。在该状态下,从与打印机3的正面13相面对的操作者来看,则多个肉眼确认面28在横向排列。如果是这样的配置,则容易确认各罐9的墨水余量。
[0074] 如图6所示,罐9具有壳体61和片材部件63,所述壳体61是罐主体的一例。壳体61例如由尼龙或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构成。另外,片材部件63由合成树脂(例如,尼龙或聚丙烯等)构成为薄膜状,并且具有可挠性。在本实施方式中,片材部件63具有光透过性。罐9具有接合了壳体61和片材部件63的构成。在壳体61设置有接合部64。在图6中,为了容易理解地示出构成,在接合部64上施加剖面线。在壳体61的接合部64接合片材部件63。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61和片材部件63通过熔敷被接合。
[0075] 如图7所示,罐9具有容纳部65和连通部67。连通部67具有大气室68和连通路71。在罐9中,在容纳部65内容纳有墨水。此外,在图7中,示出了从片材部件63侧看罐9的状态,并且隔着片材部件63图示了壳体61。容纳部65、大气室68和连通路71被接合部64相互间隔开。
[0076] 壳体61具有:第一壁81、第二壁82、第三壁83、第四壁84、第五壁85、第六壁86、第七壁87和第八壁88。在第五壁85的与容纳部65侧相反的一侧配置有大气室68。当从片材部件63侧俯视第一壁81时,容纳部65被第二壁82、第三壁83、第四壁84和第五壁85围绕。
[0077] 另外,当从片材部件63侧俯视第一壁81时,大气室68被第五壁85、第六壁86、第七壁87和第八壁88围绕。此外,容纳部65的第一壁81和大气室68的第一壁81是彼此相同的壁。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纳部65和大气室68彼此共有第一壁81。
[0078] 如图8所示,第二壁82、第三壁83、第四壁84和第五壁85分别与第一壁81交叉。第二壁82和第三壁83被设置于在X轴方向上夹着第一壁81而彼此对峙的位置。第四壁84和第五壁85被设置于在Z轴方向上夹着第一壁81而彼此对峙的位置。第二壁82与第四壁84和第五壁85分别交叉。第三壁83也与第四壁84和第五壁85分别交叉。
[0079] 第二壁82、第三壁83、第四壁84和第五壁85从第一壁81向+Y轴方向凸出。由此,将第一壁81作为主壁,通过从主壁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壁82、第三壁83、第四壁84和第五壁85来构成凹部91。凹部91被构成为向-Y轴方向成凹状的朝向。凹部91向+Y轴方向、即向片材部件63(图6)侧开口。换言之,凹部91被设置成向-Y轴方向、即与向片材部件63(图6)侧相反的一侧为凹状的朝向。并且,当在壳体61上接合片材部件63时,凹部91被片材部件63塞住,从而构成容纳部65。第一壁81~第八壁88各自不限于平坦的壁,也可以是包含凹凸的壁。
[0080] 如图7所示,第六壁86从第五壁85向第五壁85的与第四壁84侧相反的一侧、即第五壁85的+Z轴方向侧凸出。第七壁87从第五壁85向第五壁85的与第四壁84侧相反的一侧、即第五壁85的+Z轴方向侧凸出。第六壁86和第七壁87被设置于在X轴方向上夹着大气室68彼此对峙的位置。第八壁88被设置于在Z轴方向上夹着大气室68而与第五壁85对峙的位置。第六壁86与第五壁85和第八壁88分别交叉。第七壁87也与第五壁85和第八壁88分别交叉。
[0081] 如图8所示,第六壁86、第七壁87和第八壁88分别从第一壁81向+Y轴方向凸出。通过从第一壁81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五壁85、第六壁86、第七壁87和第八壁88来构成凹部99。凹部99朝向+Y轴方向、即朝向片材部件63(图6)侧开口。换言之,凹部99被设置成朝向-Y轴方向、即与片材部件63(图6)侧相反的一侧为凹状的朝向。并且,当在壳体61上接合片材部件63时,凹部99被片材部件63塞住,从而构成大气室68。此外,第二壁82~第八壁88距离第一壁81的凸出量被设定为彼此相同的凸出量。
[0082] 第二壁82和第六壁86在X轴方向上具有阶梯差。第二壁82位于比第六壁86靠第三壁83侧、即比第六壁86靠-X轴方向侧。另外,第三壁83和第七壁87在X轴方向上具有阶梯差。第七壁87位于比第三壁83靠第二壁82侧、即比第三壁83靠+X轴方向侧。并且,在从片材部件
63侧俯视第一壁81的状态下,在第三壁83和第七壁87之间设置有墨水注入部57。墨水注入部57被设置在第五壁85上。
[0083] 如图8所示,在壳体61上设置有伸出部105。连通路71被设置在伸出部105上。伸出部105具有部位105A,所述部位105A在第五壁85中比第七壁87靠-X轴方向侧的区域中沿着凹部91的开口的边缘从第五壁85向+Z轴方向侧伸出。部位105A在第七壁87中沿着凹部99的开口的边缘从第七壁87向-X轴方向侧伸出。另外,伸出部105具有从第八壁88向+Z轴方向侧伸出的部位105B。另外,伸出部105具有部位105C,所述部位105C在第六壁86中沿着凹部99的开口的边沿从第六壁86向+X轴方向侧伸出。另外,伸出部105具有部位105D,所述部位105D在第二壁82中沿着凹部91的开口的边缘从第二壁82向+X轴方向侧伸出。连通路71被构成为槽108,所述槽108在伸出部105上被设置为向与片材部件63侧相反的一侧为凹状的朝向。
[0084] 这里,在凹部91内设置有凹部109。凹部109被设置为向比第四壁84靠与第五壁85侧相反的一侧、即向比第四壁84靠-Z轴方向侧成凹状的朝向。并且,在凹部109中,在与第三壁83和第二壁82面对的壁111上设置有供应口113。因此,在俯视第一壁81的状态下,在第三壁83和第二壁82之间设置有供应口113。墨水注入部57和供应口113分别使壳体61的外侧和凹部91的内侧连通。此外,供应口113从壁111沿X轴方向向第二壁82侧凸出。
[0085] 另外,在第八壁88上设置有大气连通口115。大气连通口115从第八壁88向第八壁88与第五壁85侧相反的一侧、即第八壁88的+Z轴方向侧凸出。大气连通口115被设置在当俯视第八壁88时、即当以XY平面俯视第八壁88时与凹部99重叠的位置。大气连通口115使壳体
61的外侧和凹部99的内侧连通。大气连通口115是能够将壳体61的外侧的大气导入到凹部
99的内侧的大气通路。此外,在壳体61中,接合部64被沿凹部91、凹部99、凹部109和连通路
71的各自的轮廓设置。
[0086] 如图6所示,片材部件63在Y轴方向上夹着第二壁82~第八壁88与第一壁81面对。在俯视中,片材部件63具有覆盖凹部91、凹部99、凹部109和伸出部105的大小。片材部件63在与第一壁81之间具有间隙的状态下被熔敷于接合部64。由此,凹部91、凹部99、凹部109和连通路71被片材部件63密封。因此,片材部件63能看作是针对壳体61的盖。
[0087] 如图7所示,连通路71具有连通口118和连通口119。连通口118是向大气室68的内侧开口的开口部。连通口119是向容纳部65的内侧开口的开口部。大气室68从连通口118经由连通路71并经过连通口119来通到容纳部65。如上所述,容纳部65经由连通路71、大气室68和大气连通口115与罐9的外部相通。即,连通部67使大气连通口115和容纳部65之间连通。从大气连通口115流入到了大气室68内的大气经由连通路71流入到容纳部65内。
[0088] 墨水注入部57被设置在第五壁85上。如图8所示,墨水注入部57被设置在凹部121内,所述凹部121被第七壁87、伸出部105、第三壁83和第一壁81围绕。如前所述,伸出部105向比第五壁85靠第八壁88侧凸出。另外,第七壁87也向比第五壁85靠第八壁88侧凸出。同样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壁81和第三壁83也分别向比第五壁85靠第八壁88侧凸出。并且,伸出部105与第七壁87和第三壁83双方交叉。另外,第一壁81与第三壁83和第七壁87双方交叉。因此,第五壁85之中比第七壁87靠第三壁83侧的区域构成凹部121,所述凹部121被第七壁87、伸出部105、第三壁83和第一壁81围绕。凹部121被设置为从第五壁85侧向第四壁84侧成凹状的朝向。
[0089] 通过上述构成,墨水注入部57被第七壁87、伸出部105、第三壁83和第一壁81围绕。换言之,在第五壁85之中被第七壁87、伸出部105、第三壁83和第一壁81围绕的区域内设置有墨水注入部57。并且,凹部121具有墨水接受部的功能。墨水接受部例如能够接受从墨水注入部57溢出的墨水或在注入时滴落的墨水。这样,凹部121具有作为接受墨水的墨水接受部的功能。
[0090] 如图8所示,在罐9的壳体61上设置有作为能够检测液体的检测部的一例的两个电极131。两个电极131从壳体61的外侧贯穿第二壁82向凹部91内凸出。两个电极131分别呈棒状,并沿X轴方向延伸。两个电极131以在Y轴方向上互相空出间隙的状态排列。两个电极131位于第四壁84和第五壁85之间。两个电极131位于比供应口113靠第五壁85侧。两个电极131分别从第四壁84和第五壁85分离开。因此,在两个电极131和第四壁84之间设置有间隙。同样地,在两个电极131和第五壁85之间也设置有间隙。
[0091] 两个电极131用于检测凹部91内所容纳的墨水的余量。能够基于两个电极131间的电阻的变化来检测出墨水的余量低于预定量的情况。即,通过两个电极131来检测与罐9内的墨水量有关的信息。与墨水量有关的信息是与罐9有关的信息之中的一个。以下,在识别两个电极131的每个的情况下,两个电极131分别被记作第一电极131A和第二电极131B。第一电极131A在Y轴方向上设置于比第二电极131B靠第一壁81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在Z轴方向上,两个电极131之中的一个设置在高于另一个的位置。在图8所示的例中,在Z轴方向上,两个电极131之中的第一电极131A设置在高于第二电极131B的位置。然而,两个电极131的相对的高度不限于此。作为两个电极131的相对的高度也能采用如下构成:使第一电极131A和第二电极131B互相相对地为同等的高度。另外,作为两个电极131的相对的高度,也能采用如下构成:使第二电极131B高于第一电极131A。
[0092] 如图9所示,两个电极131分别经由布线133与控制部134电连接。与由两个电极131检测出的墨水量有关的信息经由布线133传送到控制部134。从而,布线133是传送与罐9有关的信息的布线之中的一个。如前所述,液体喷射系统1的控制部134管理液体喷射系统1的动作。当从罐9经由供应管43供应给印刷头47的墨水被消耗时,罐9内中的墨水135的液面朝铅垂下方(-Z轴方向)下降。此时,当墨水135的液面下降到比第一电极131A靠铅垂下方时,第一电极131A和第二电极131B之间的电阻值增大。在液体喷射系统1中,基于第一电极131A和第二电极131B之间的电阻的变化来判定罐9内的墨水135的余量达到了下限的情况。
[0093] 在液体喷射系统1中,当判定为墨水135的余量达到了下限时,对用户或操作者催促新墨水的补充。受此影响,用户或操作者能够从墨水注入部57将新墨水补充到罐9内。此外,第一电极131A和第二电极131B之间的电阻的变化的检测处理、墨水135的余量达到了下限的判定处理,以及催促新墨水的补充的处理由控制部134实施。
[0094] 另外,如图10所示,在罐9上设置有存储器136,所述存储器136是记录与罐9有关的信息的存储装置的一例。在记录于存储器136的信息中,例如含有被分配给罐9的编号或示出罐9内的墨水的种类等信息。存储器136经由布线137与控制部134电连接。记录于存储器136的信息经由布线137传送到控制部134。从而,布线137是传送与罐9有关的信息的布线之中的一个。
[0095] 如图11所示,在铰链部33设置有作为转动的支点的轴部139。轴部139在Z轴方向上从铰链部33凸出。另外,在铰链部33设置有供应管43能够贯穿的通路141。与罐9连接的供应管43通过通路141延伸到铰链部33之外。通过该构成,如图12所示,供应管43从由第二壳体7和支承框架32围绕的空间内贯穿铰链部33,从而被导出到由第二壳体7和支承框架32围绕的空间之外。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前述的布线133(图9)和布线137(图10)也穿过通路141(图11)延伸到铰链部33之外。
[0096] 如图13所示,在铰链接纳部34上设置有供应管43能够贯穿的通路142。与罐9连接的供应管43穿过铰链接纳部34的通路142延伸到第一壳体6的内部。另外,前述的布线133(图9)也穿过铰链接纳部34的通路142延伸到第一壳体6的内部。根据该构成,如图3所示,与罐9连接的供应管43和布线133贯穿铰链部33和铰链接纳部34,而被导入到第一壳体6的内部。另外,如图13所示,在铰链接纳部34上设置有轴承孔145。在轴承孔145中嵌入铰链部33的轴部139(图11)。由此,铰链部33与铰链接纳部34卡合。在铰链部33与铰链接纳部34卡合了的状态下,铰链部33被构成为能够以轴部139为转动中心转动。
[0097] 在通路141内,在通路141的内壁、各供应管43、布线133和布线137之间能相互地确保间隙。另外,在通路142内,在通路142的内壁、各供应管43、布线133和布线137之间,能相互地确保间隙。因此,即使使铰链部33开闭,在通路141内或通路142内也容易避免在供应管43、布线133和布线137上产生应力。其结果是,即使使铰链部33开闭,也容易避免供应管43、布线133和布线137破损。
[0098]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铰链部33与转动部对应,供应管43与导管对应,墨水注入部57与注入口对应。
[0099] 第一实施方式的在液体喷射系统1中,通过铰链部33,多个罐9相对于打印机3以能够转动地被支承。由此,在使罐9相对于打印机3的姿势变化时,能够省略从打印机3拆卸下罐9的操作。由此,能够减少使罐9相对于打印机3的姿势变化时的操作。
[0100]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供应管43、布线133、布线137穿过设置于铰链部33的通路141和设置于铰链接纳部34的通路142从罐9侧向打印机3侧延伸。因此,能够以铰链部33和铰链接纳部34保护供应管43、布线133、布线137。由此,容易提高供应管43、布线133、布线137的可靠性,因此容易提高液体喷射系统1的可靠性。
[0101] (第二实施方式)
[0102] 如图14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系统100具有:打印机3、罐单元5和波纹管151。液体喷射系统100除了具有波纹管151之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系统1同样的构成。因此,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0103] 如图15所示,波纹管151的一端侧与支承框架32连接。波纹管151的另一端侧与打印机3的第一壳体6(图14)连接。如图16所示,波纹管151被构成为筒状。筒状的波纹管151的内侧作为通路153发挥功能。并且,如图15所示,与罐9连接的供应管43穿过波纹管151的通路153延伸到第一壳体6(图14)的内部。另外,前述的布线133(图9)和布线137(图10)也穿过波纹管151的通路153延伸到第一壳体6的内部。根据该构成,与罐9连接的供应管43、布线133和布线137贯穿波纹管151被导入到第一壳体6的内部。
[0104] 波纹管151具有可挠性,并且被构成为自由伸缩。因此,如图17所示,波纹管151被构成为能够根据铰链部33的开闭伸缩。在波纹管151内,在波纹管151的内壁、各供应管43、布线133和布线137之间,能相互地确保间隙。因此,即使使铰链部33开闭,在波纹管151内也容易避免在供应管43、布线133、布线137上产生应力。其结果是,即使使铰链部33开闭,也容易避免供应管43、布线133、布线137破损。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省略了铰链部33的通路141和铰链接纳部34的通路142。
[0105]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铰链部33与转动部对应,供应管43与导管对应,波纹管151与包覆部对应,墨水注入部57与注入口对应。
[0106] 即使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供应管43、布线133、布线137穿过波纹管151从罐9侧向打印机3侧延伸。因此,能够由波纹管151保护供应管43、布线133、布线137。由此,容易提高供应管43、布线133、布线137的可靠性,因此容易提高液体喷射系统100的可靠性。
[0107]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采用将供应管43、布线133和布线137在波纹管151的通路153中穿过的构成。供应管43、布线133和布线137的路径不限定于此。作为供应管43、布线133和布线137的路径,例如,也能采用使供应管43、布线133、布线137分散到在铰链部33的通路141和铰链接纳部34的通路142中穿过的路径以及穿过波纹管151的路径的构成。在该构成中,采用设置了通路141的铰链部33和设置了通路142的铰链接纳部34。作为使供应管
43、布线133和布线137的路径分散的方法,例如考虑了以下各种方法:在供应管43以及布线
133和布线137使路径分散的方法,或者使多个供应管43分成二部分的方法等。
[0108] (第三实施方式)
[0109]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多个罐9未被内置于覆盖机构单元10的第一壳体6。即,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采用将多个罐9配置在第一壳体6的外侧的构成。然而,也能采用将多个罐9内置于第一壳体6的构成。以下,作为第三实施方式,以作为液体喷射系统的一例的复合机为例对将多个罐9内置于壳体内的构成进行说明。
[0110] 如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复合机500具有:打印机503、扫描仪单元505和罐单元506。在复合机500中,打印机503和扫描仪单元505互相重叠。在使用打印机503的状态下,扫描仪单元505位于打印机503的铅垂上方。此外,在图18中标注XYZ轴,所述XYZ轴是相互正交的坐标轴。对于这以后示出的图也根据需要标注XYZ轴。图18中的XYZ轴和图19以后的XYZ轴以图1中的XYZ轴为基准。另外,在复合机500中,对于液体喷射系统1同样的构成标注与液体喷射系统1中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0111] 扫描仪单元505是平板式的,并且具有:图片传感器等拍摄元件(未图示)、原稿台和盖。扫描仪单元505能够经由拍摄元件将纸张等介质所记录的图像等作为图像数据读取。因此,扫描仪单元505作为图像等的读取装置发挥功能。如图19所示,扫描仪单元505被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打印机503的壳体507转动。并且,扫描仪单元505的原稿台的打印机503侧的面覆盖打印机503的壳体507,也具有作为打印机503的盖的功能。
[0112] 打印机503能够通过作为液体的一例的墨水来在印刷纸张等印刷介质P上进行印刷。如图20所示,打印机503具有壳体507和作为液体容纳容器的一例的多个罐9。壳体507是构成打印机503的外壳的、被一体成型的部件,并且容纳有打印机503的机构单元511。多个罐9容纳于壳体507内,并且分别容纳有供印刷的墨水。在打印机503中设置有四个罐9。四个罐9墨水的种类相互不同。在打印机503中,作为墨水的种类,采用黑色、黄色、品红色、青色四种。并且,逐个设置墨水的种类相互不同的四个罐9。
[0113] 另外,打印机503具有操作面板512。在操作面板512上设置有电源按钮513和其它操作按钮514等。操作打印机503的操作者能够在面对操作面板512的状态下操作电源按钮513和操作按钮514。在打印机503中,设置有操作面板512的面为正面。
[0114] 罐单元506设置于打印机503的正面侧。罐单元506具有支承框架32。支承框架32被构成为容器状。并且,四个罐9被容纳在容器状的支承框架32内。在支承框架32中,在与打印机503的正面相同侧的面设置有窗部515。窗部515具有光透过性。并且,在与窗部515重叠的位置设置有上述的四个罐9。因此,操作者能够经由窗部515肉眼确认四个罐9。
[0115] 在打印机503中,与各罐9的窗部515相面对的部位具有光透过性。从各罐9的具有光透过性的部位能肉眼确认罐9内的墨水。从而,操作者能够通过经由窗部515肉眼确认四个罐9来肉眼确认各罐9中的墨水的量。在打印机503中,由于窗部515被设置在打印机503的正面侧,因此操作者能够在面对操作面板512的状态下从窗部515肉眼确认各罐9。因此,操作者能够操作打印机503的同时掌握各罐9中的墨水的余量。
[0116] 打印机503具有机构单元511。机构单元511具有与打印机3(图4)的机构单元10同样的构成。因此,在打印机503中也与打印机3同样地,头运送机构通过将来自马达53的动力经由定时带55传递给滑架45来沿X轴方向运送滑架45。印刷头47搭载于滑架45。因此,印刷头47能通过头运送机构经由滑架45在X轴方向上运送。通过介质运送机构和头运送机构使印刷头47相对于印刷介质P的相对位置变化,同时通过从印刷头47喷出墨水来向印刷介质P实施印刷。
[0117]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四个罐9被支承框架32支承。并且,支承框架32被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壳体507(图20)转动。因此,即使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四个罐9也被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壳体507(图20)转动。以下,对使罐9转动的转动机构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0118] (实施例1)
[0119] 在实施例1的罐单元506A中,如作为以YZ平面切断罐单元506A时的截面图的图21所示,在支承框架32A上设置有铰链部33A。铰链部33A的旋转轴沿X轴方向延伸。因此,支承框架32A以沿X轴方向延伸的旋转轴作为转动的中心以在YZ面上画出圆弧状的转动轨迹的方式来转动。当铰链部33A为打开状态时,罐9的墨水注入部57露出到壳体507的外侧。操作者能够在铰链部33A为打开状态时将墨水从墨水注入部57注入到罐9内。在实施例1中,供应管43、布线133、布线137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穿过设置于铰链部33A的通路(未图示)向打印机503侧延伸。在实施例1中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0120] (实施例2)
[0121] 在实施例2的罐单元506B中,如图22所示,在支承框架32A的底面设置有波纹管151。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波纹管151中设置有通路153(图16)。在实施例2中,供应管
43、布线133和布线137穿过波纹管151的通路153向打印机503侧延伸。在实施例2中也取得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此外,在实施例2中也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能采用使供应管43、布线133、布线137分散到在铰链部33A的通路中穿过的路径和在波纹管151中穿过的路径中的构成。
[0122] (实施例3)
[0123] 在实施例3的罐单元506C中,如作为以XY平面切断罐单元506C时的截面图的图23所示,在支承框架32B上设置有铰链部33B。铰链部33B的旋转轴沿着Z轴方向延伸。因此,支承框架32B以沿Z轴方向延伸的旋转轴作为转动的中心以在XY面上画出圆弧状的转动轨迹的方式来转动。铰链部33B为打开状态时,罐9的墨水注入部57露出到壳体507的外侧。操作者能够在铰链部33B为打开状态时将墨水从墨水注入部57注入到罐9内。在实施例3中,供应管43、布线133、布线137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穿过设置于铰链部33B的通路(未图示)向打印机503侧延伸。在实施例3中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0124] (实施例4)
[0125] 在实施例4的罐单元506D中,如图24所示,在支承框架32B的侧面517上设置有波纹管151。波纹管151被设置在在X轴方向排列的两个侧面517A和侧面517B之中靠近铰链部33B侧的侧面517A上。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波纹管151中设置有通路153(图16)。在实施例4中,供应管43、布线133和布线137穿过波纹管151的通路153向打印机503侧延伸。在实施例
4中也得到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此外,在实施例4中也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能采用使供应管43、布线133、布线137分散到在铰链部33B的通路中穿过的路径和穿过波纹管
151的路径中的构成。
[0126] (实施例5)
[0127] 在实施例5的罐单元506E中,如图25中双点划线所示,采用使罐9相对于支承框架32C转动的构成。在该构成中,支承框架32C相对于壳体507的姿势和位置没有变化。在罐单元506E中,在罐9上设置有铰链部33C。铰链部33C的旋转轴沿X轴方向延伸。因此,罐9以沿X轴方向延伸的旋转轴作为转动的中心以在YZ面上画出圆弧状的转动轨迹的方式来转动。铰链部33C为打开状态时,罐9的墨水注入部57露出到壳体507的外侧。操作者能够在铰链部
33C为打开状态时将墨水从墨水注入部57注入到罐9内。在实施例5中,供应管43、布线133、布线137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穿过设置于铰链部33C的通路(未图示)向打印机503侧延伸。在实施例5中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0128] (实施例6)
[0129] 将在实施例5的构成上附加图16所示的波纹管151的构成作为实施例6。在实施例6中,供应管43、布线133和布线137穿过波纹管151的通路153向打印机503侧延伸。在实施例6中也得到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此外,在实施例6中也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能采用使供应管43、布线133、布线137分散到在铰链部33C的通路穿过的路径和穿过波纹管151的路径中的构成。此外,在实施例5和实施例6中,也能采用省略了支承框架32C的构成。在省略支承框架32C的构成中,例如,能采用通过在壳体507上设置铰链接纳部34来使罐9相对于壳体507转动的构成。在该构成中也得到与实施例5和实施例6同样的效果。
[0130] (实施例7)
[0131] 如图26所示,在实施例7的罐单元506F中,采用使罐9相对于支承框架32D转动的构成。在该构成中,支承框架32D相对于壳体507的姿势和位置没有变化。在罐单元506F中,在罐9上设置有铰链部33D。铰链部33D的旋转轴沿Z轴方向延伸。因此,支承框架32D以沿Z轴方向延伸的旋转轴作为转动的中心以在XY面上画出圆弧状的转动轨迹的方式来转动。铰链部33D为打开状态时,罐9的墨水注入部57露出到壳体507的外侧。操作者能够在铰链部33D为打开状态时将墨水从墨水注入部57注入到罐9内。在实施例7中,供应管43、布线133、布线
137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穿过设置于铰链部33D的通路(未图示)向打印机503侧延伸。在实施例7中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0132] (实施例8)
[0133] 将在实施例7的构成上附加图16所示的波纹管151的构成作为实施例8。在实施例8中,供应管43、布线133和布线137穿过波纹管151的通路153向打印机503侧延伸。在实施例8中也得到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此外,在实施例8中也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能采用使供应管43、布线133、布线137分散到在铰链部33D的通路穿过的路径和穿过波纹管151的路径中的构成。此外,在实施例7和实施例8中,也能采用省略了支承框架32D的构成。在省略支承框架32D的构成中,例如,能采用通过在壳体507上设置铰链接纳部34来使罐9相对于壳体507转动的构成。在该构成中也得到与实施例7和实施例8同样的效果。
[0134]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以是进行喷射、喷出或涂覆从而消耗墨水以外的其它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此外,作为从液体喷射装置成为微小量的液滴而被喷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粒状、泪状、以及线状地拉长尾巴的形状。另外,这里所说的液体,只要是能够以液体喷射装置消耗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物质在液相时的状态即可,包括粘性高或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它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那样的流状体。另外,不仅包括作为物质的一个状态的液体,还包括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混合了颜料或金属颗粒等由固体物质构成的功能材料的颗粒的液体等。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例子,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墨水外也能列举出液晶等。此处,墨水是指一般的水性墨水、油性墨水以及胶化墨水、热熔墨水等包括各种液体组成物的墨水。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例,例如亦可为喷射以扩散或溶解的形态含有在制造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彩色滤波器等时使用的电极材料、颜色材料等材料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另外,亦可为喷射被用于生物芯片制造的活体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被用作精密吸管而喷射作为试料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印染装置、微分配器等。进而,亦可为对钟表、相机等精密机械用点状孔隙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将用于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的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喷射到基板上的液体喷射装置。另外,也可以是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或性等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0135] 符号说明
[0136] 1、100…液体喷射系统,3…打印机,5…罐单元,6…第一壳体,7…第二壳体,9…罐,10…机构单元,11…排纸部,13…正面,15…上表面,17…操作面板,18A…电源按钮,18B…操作按钮,19…侧部,21…窗部,23…正面,25…上表面,27…侧部,32、32A、32B、32C、
32D…支承框架,33、33A、33B、33C、33D…铰链部,34…铰链接受部,41…印刷部,43…供应管,45…滑架,47…印刷头,49…中继单元,51…运送辊,53…马达,55…定时带,57…墨水注入部,58…帽,61…壳体,63…片材部件,64…接合部,65…容纳部,67…连通部,68…大气室,71…连通路,81…第一壁,82…第二壁,83…第三壁,84…第四壁,85…第五壁,86…第六壁,87…第七壁,88…第八壁,91…凹部,99…凹部,105…伸出部,105A、105B、105C、105D…部位,108…槽,109…凹部,111…壁,113…供应口,115…大气连通口,118…连通口,119…连通口,121…凹部,131…电极,131A…第一电极,131B…第二电极,133…布线,134…控制部,135…墨水,137…布线,139…轴部,141…通路,142…通路,145…轴承孔,151…波纹管,
153…通路,500…复合机,503…打印机,505…扫描仪单元,506、506A、506B、506C、506D、
506E、506F…罐单元,507…壳体,511…机构单元,512…操作面板,513…电源按钮,514…操作按钮,515…窗部,517、517A、517B…侧面,P…印刷介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