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光学膜材料

申请号 CN201480029229.6 申请日 2014-05-20 公开(公告)号 CN105229503A 公开(公告)日 2016-01-06
申请人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发明人 香川英章; 冲和宏;
摘要 根据本 发明 能够提供一种偏振片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偏振片包含偏振器,且在上述偏振器的至少一个面侧包含光学膜,所述光学膜包含取向层、光学 各向异性 层及光学各向同性的 丙烯酸 聚合物 层,上述 光学各向异性 层为通过以下方式而形成的层,即对直接涂布于上述取向层的包含 液晶 化合物的聚合性组成物进行光照射而使上述液晶化合物聚合,上述丙烯酸聚合物层为通过以下方式而形成的层,即使直接涂布于由包含上述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性组成物形成的层的表面的包含(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性组成物 固化 ,上述丙烯酸聚合物层的膜厚大于所述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膜厚。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膜厚较小的偏振片。
权利要求

1.一种偏振片,其包含偏振器,
在所述偏振器的至少一个面侧包含光学膜,所述光学膜包含取向层、光学各向异性层及光学各向同性的丙烯酸聚合物层,
所述光学各向异性层为通过以下方式而形成的层,即对直接涂布于所述取向层的包含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性组成物进行光照射而使所述液晶化合物聚合而形成的层,所述丙烯酸聚合物层为通过以下方式而形成的层,即使直接涂布于所述由包含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性组成物形成的层的表面的包含(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性组成物固化,所述丙烯酸聚合物层的膜厚大于所述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膜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片,其中,所述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膜厚为0.5μm~
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片,其中,所述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膜厚为0.5μm~
3μ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其中,依序配置所述取向层、所述光学各向异性层、所述丙烯酸聚合物层及所述偏振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偏振片,其中,在所述丙烯酸聚合物层与所述偏振器之间,仅包含粘接层,或仅包含粘接层及设置于所述偏振器的表面的保护膜。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其中,依序配置所述丙烯酸聚合物层、所述光学各向异性层、所述取向层及所述偏振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偏振片,其中,在所述取向层与所述偏振器之间,仅包含粘接层,或仅包含粘接层及设置于所述偏振器的表面的保护膜。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其中,在所述偏振器的任一个面上包含所述光学膜,在另一个面上包含纤维素酰化物系聚合物膜、丙烯酸系聚合物膜、或环烯系聚合物膜。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其中,所述液晶化合物为具有2个以上(甲基)丙烯酸基的化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其中,所述偏振片在相对于所述偏振器为所述光学膜侧的最外层包含硬涂层。
11.一种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以下的光学膜材料:
所述光学膜材料包含临时支撑体、取向层、光学各向异性层及光学各向同性的丙烯酸聚合物层,
所述光学各向异性层为通过以下方式而形成的层,即对直接涂布于所述取向层的包含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性组成物进行光照射而使所述液晶化合物聚合,
所述丙烯酸聚合物层为通过以下方式而形成的层,即使直接涂布于所述由包含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性组成物形成的层的表面的包含(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性组成物固化,且所述丙烯酸聚合物层的膜厚大于所述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膜厚;
(2)将所述光学膜材料的临时支撑体剥离;
(3)将所述光学膜材料或剥离所述临时支撑体后的光学膜积层于包含偏振器的膜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将所述光学膜材料以从所述光学各向异性层观察在所述丙烯酸聚合物层侧的面积层于包含所述偏振器的膜上,然后将所述光学膜材料的临时支撑体剥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将所述光学膜材料的临时支撑体剥离,然后将剥离所述临时支撑体后的光学膜积层于包含所述偏振器的膜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积层经由粘接层而进行。
15.一种光学膜材料,其用于权利要求11~14所述的制造方法,
所述光学膜材料包含临时支撑体、取向层、光学各向异性层及光学各向同性的丙烯酸聚合物层,
所述光学各向异性层为通过以下方式而形成的层,即对直接涂布于所述取向层的包含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性组成物进行光照射而使所述液晶化合物聚合,
所述丙烯酸聚合物层为通过以下方式而形成的层,即使直接涂布于所述由包含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性组成物形成的层的表面的包含(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性组成物固化,且所述丙烯酸聚合物层的膜厚大于所述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膜厚。

说明书全文

偏振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光学膜材料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偏振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光学膜材料。

背景技术

[0002] 由于智能手机或平板PC等的市场扩大,显示器也日益要求薄型化。在此潮流中,除了以往一直用作透明且低双折射性的光学膜的纤维素酰化物系聚合物膜以外,还尝试利用丙烯酸系聚合物膜、环烯系聚合物膜等各种膜作为偏振片的保护膜(例如专利文献1)。这些膜存在价格高、操作时容易产生凹陷等问题,为了实际应用而有改善的余地。
[0003] 另一方面,以往已知为了补偿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而利用相位差膜(例如专利文献2),而且也已知在偏振片上使用具有规定相位差的膜作为保护膜(例如专利文献3及专利文献4)。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9-175222号公报
[0007]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06-184640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2013-050572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公开2011-1335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0]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0011]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膜厚较小的偏振片。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尤其提供一种包含具有相位差的薄膜的光学膜的偏振片。本发明另外的课题在于还提供一种上述偏振片的制造方法。
[0012]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0013] 薄型膜为了防止上述凹陷或损伤、或为了操作性,而有时以贴附了层压膜的材料的形式进行制造、搬送。本发明人等尝试制作丙烯酸系聚合物膜,其通过以下方式而得到:使用可作为用于形成薄膜的层压膜而发挥功能的膜作为临时支撑体,将包含聚合性化合物的组成物涂布于临时支撑体上后,使上述化合物聚合。但是面临临时支撑体与丙烯酸系聚合物膜的剥离性不充分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人进一步反复进行努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临时支撑体上在形成丙烯酸系聚合物层之前设置由液晶化合物形成的光学各向异性层,从而改善丙烯酸系聚合物层从临时支撑体的剥离性。并且,本发明人等发现,所述构成也可同时无缺陷地从临时支撑体剥离薄膜的光学各向异性层。即,以往,即便反复进行试验,通过对包含液晶化合物的组成物的光固化而形成的具有相位差的薄膜(光学各向异性层),也无法从临时支撑体无缺陷地剥离,本发明人等虽被以下难题即具有相位差的薄膜从临时支撑体剥离时容易破坏所困扰,但发现通过与丙烯酸系聚合物层的组合,可实现所述剥离。
[0014] 根据上述见解,本发明人等获得能够提供光学膜的光学膜材料,进一步反复研究,从而完成了本发明,所述光学膜可用作偏振片的保护膜。即,本发明提供下述[1]~[15]。
[0015] [1]一种偏振片,其包含偏振器,
[0016] 在上述偏振器的至少一个面侧包含光学膜,所述光学膜包含取向层、光学各向异性层及光学各向同性的丙烯酸聚合物层,
[0017] 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为通过以下方式而形成的层,即对直接涂布于上述取向层的包含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性组成物进行光照射而使上述液晶化合物聚合而形成的层,[0018] 上述丙烯酸聚合物层为通过以下方式而形成的层,即使直接涂布于上述由包含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性组成物形成的层的表面的包含(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性组成物固化,[0019] 上述丙烯酸聚合物层的膜厚大于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膜厚。
[0020] [2]根据[1]所述的偏振片,其中,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膜厚为0.5μm~5μm。
[0021] [3]根据[1]所述的偏振片,其中,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膜厚为0.5μm~3μm。
[0022]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其中,依序配置上述取向层、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上述丙烯酸聚合物层及上述偏振器。
[0023] [5]根据[4]所述的偏振片,其中,在上述丙烯酸聚合物层与上述偏振器之间,仅包含粘接层,或仅包含粘接层及设置于上述偏振器的表面的保护膜。
[0024] [6]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其中,依序配置上述丙烯酸聚合物层、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上述取向层及上述偏振器。
[0025] [7]根据[6]所述的偏振片,其中,在上述取向层与上述偏振器之间,仅包含粘接层,或仅包含粘接层及设置于上述偏振器的表面的保护膜。
[0026] [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其中,在上述偏振器的任一个面上包含上述光学膜,在另一个面上包含纤维素酰化物系聚合物膜、丙烯酸系聚合物膜、或环烯烃系聚合物膜。
[0027] [9]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其中,上述液晶化合物为具有2个以上(甲基)丙烯酸基的化合物。
[0028] [10]根据[1]~[9]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其中,所述偏振片在相对于上述偏振器为上述光学膜侧的最外层包含硬涂层。
[0029] [11]一种[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 (1)准备以下的光学膜材料:
[0031] 上述光学膜材料包含临时支撑体、取向层、光学各向异性层及光学各向同性的丙烯酸聚合物层,
[0032] 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为通过以下方式而形成的层,即对直接涂布于上述取向层的包含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性组成物进行光照射而使上述液晶化合物聚合,
[0033] 上述丙烯酸聚合物层为通过以下方式而形成的层,即使直接涂布于上述由包含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性组成物形成的层的表面的包含(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性组成物固化,且上述丙烯酸聚合物层的膜厚大于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膜厚;
[0034] (2)将上述光学膜材料的临时支撑体剥离;
[0035] (3)将上述光学膜材料或剥离上述临时支撑体后的光学膜积层于包含偏振器的膜上。
[0036] [12]根据[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将上述光学膜材料以从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观察在上述丙烯酸聚合物层侧的面积层于包含上述偏振器的膜上,然后将上述光学膜材料的上述临时支撑体剥离。
[0037] [13]根据[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将上述光学膜材料的临时支撑体剥离,然后将剥离上述临时支撑体后的光学膜积层于包含上述偏振器的膜上。
[0038] [14]根据[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积层经由粘接层而进行。
[0039] [15]一种光学膜材料,其用于[11]~[14]所述的制造方法,
[0040] 上述光学膜材料包含临时支撑体、取向层、光学各向异性层及光学各向同性的丙烯酸聚合物层,
[0041] 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为通过以下方式而形成的层,即对直接涂布于上述取向层的包含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性组成物进行光照射而使上述液晶化合物聚合,
[0042] 上述丙烯酸聚合物层为通过以下方式而形成的层,即使直接涂布于由上述包含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性组成物形成的层的表面的包含(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性组成物固化,且
[0043] 上述丙烯酸聚合物层的膜厚大于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膜厚。
[0044] 发明效果
[0045]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光学补偿功能的薄膜的偏振片及其制造方法。附图说明
[0046]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偏振片的层结构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0048]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是以包含其前后所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的含义而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偏振片”,只要无特别说明,是以包含长条偏振片及剪断成组装于液晶装置的大小(在本说明书中,“剪断”也包括“冲切”及“切出”等)的偏振片的两者的含义而使用。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偏振器”(有时也称为“偏振膜”)及“偏振片”加以区别而使用,但“偏振片”是指在“偏振器”的至少单面具有膜(保护膜、光学膜)的积层体。
[0049]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的记载表示“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的任一种或两种”含义。“(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基”等也相同。
[0050] 在本说明书中,Re(λ)、Rth(λ)分别表示波长λ时的面内的延迟及厚度方向的延迟。Re(λ)是在KOBRA 21ADH或WR(Oji Scientific Instruments Co.,Ltd.制)中将波长λnm的光向膜法线方向入射而测定。在选择测定波长λnm时,能够通过手动更换波长选择滤波器、或通过程序等变换测定值而测定。
[0051] 在所测定的膜为以单轴或双轴的折射率椭球体表示时,通过以下方法算出Rth(λ)。
[0052] 相对于将面内的慢轴(通过KOBRA 21ADH或WR进行判断)作为倾斜轴(旋转轴)(在无慢轴时将膜面内的任意的方向作为旋转轴)的膜法线方向,从法线方向至单侧50度为止,以10度步长分别从其倾斜的方向入射波长λnm的光,来对Re(λ)进行共6点的测定,并根据该所测定的延迟值与平均折射率的假定值及所输入的膜厚值,由KOBRA 21ADH或WR算出Rth(λ)。
[0053] 上述中,在为具有从法线方向将面内的慢轴作为旋转轴,在某一倾斜角度中延迟值成为0的方向的膜时,将比该倾斜角度大的倾斜角度时的延迟值的符号变为负后,由KOBRA 21ADH或WR算出。
[0054] 另外,也可将慢轴作为倾斜轴(旋转轴)(无慢轴时将膜面内的任意的方向作为旋转轴),从任意倾斜的2方向测定延迟值,根据该值与平均折射率的假定值及所输入的膜厚值,通过以下式(11)及式(12)算出Rth。
[0055] 式(11)
[0056] [数式1]
[0057]
[0058] 上述Re(θ)表示从法线方向倾斜角度θ的方向上的延迟值。
[0059] 式(11)中的nx表示在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表示在面内与nx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nz表示与nx及ny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d为膜厚。
[0060] 式(12):Rth={(nx+ny)/2-nz}×d
[0061] 式(12)中的nx表示在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表示在面内与nx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nz表示与nx及ny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d为膜厚。
[0062] 在所测定的膜为无法以单轴或双轴的折射率椭球体表现的膜、即所谓的无光学轴(optic axis)的膜时,通过以下方法算出Rth(λ)。
[0063] 将面内的慢轴(通过KOBRA 21ADH或WR进行判断)作为倾斜轴(旋转轴),从-50度至+50度为止,以10度步长分别从其倾斜的方向对膜法线方向入射波长λnm的光并测定11点的Re(λ),根据该所测定的延迟值与平均折射率的假定值及所输入的膜厚值,由KOBRA 21ADH或WR算出Rth(λ)。
[0064] 在上述测定中,平均折射率的假定值能够使用聚合物手册(JOHNWILEY&SONS,INC)中的各种光学膜的目录值。对于平均折射率的值为未知的膜,能够通过阿贝折射仪进行测定。以下例示主要的光学膜的平均折射率的值:纤维素酰化物(1.48)、环烯烃聚合物(1.52)、聚酸酯(1.59)、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49)、聚苯乙烯(1.59)。通过输入这些平均折射率的假定值与膜厚,KOBRA 21ADH或WR算出nx、ny、nz。根据该所算出的nx、ny、nz,进一步算出Nz=(nx-nz)/(nx-ny)。
[0065] 在本说明书中,在对测定波长无特别附记时,测定波长为550nm。例如,在简记为Re时,表示Re(550)。
[0066]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关于角度(例如“90°”等角度)、及其关系(例如“正交”、“平行”、及“以45°交叉”等),设为包括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中所容许的误差的范围。例如,是指小于严格的角度±10°的范围内,与严格的角度的误差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而且,所谓延迟实质上为0,是指Re(550)≤10nm且Rth(550)≤10nm,优选为Re(550)≤5nm以下且Rth(550)≤5nm。
[0067] [偏振片]
[0068] 本发明的偏振片包含光学膜及偏振器,所述光学膜包含取向层、光学各向异性层及光学各向同性的丙烯酸聚合物层。只要在偏振器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配置光学膜即可。本发明的偏振片可进一步包含用于保护偏振器或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表面的保护膜等其他的层。在本发明的偏振片中的光学膜中,从偏振器侧可依序积层取向层、光学各向异性层、丙烯酸聚合物层,也可依序积层丙烯酸聚合物层、光学各向异性层、取向层。也优选为:取向层或丙烯酸聚合物层的任一层通过粘接层与偏振器直接粘接,即在取向层或丙烯酸聚合物层的任一层与偏振器之间仅包含粘接层。
[0069] 将本发明的偏振片的层结构的例子示于图1。另外,在图中省略粘接层。
[0070] [光学膜]
[0071] 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光学膜,是指可用于各种显示装置、发光装置、偏振片等各种光学元件等的光学构件中的膜。在本发明中,光学膜例如优选为100μm以下、60μm以下、40μm以下、25μm以下、10μm以下、或5μm以下左右的膜厚。并且,光学膜还优选为透明(例如透光率为80%以上)。光学膜可为低双折射性,也可为高双折射性,但优选为具有经控制的双折射性。
[0072] [光学各向异性层]
[0073] 光学各向异性层是在测定延迟时具有一个延迟实质上不为0的入射方向、即具有非各向同性的光学特性的层。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光学各向异性层通过对包含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性组成物进行光照射使液晶化合物聚合而形成。聚合性组成物只要包含具有至少1个聚合性基的液晶化合物,且通过光照射而液晶化合物利用聚合性基进行聚合即可。聚合性组成物优选涂布于取向层上。尤其优选直接涂布在形成于临时支撑体(例如拉伸膜)上的取向层上。通过将涂布层进一步以室温等干燥、或加热(例如为50℃~150℃、优选为80℃~120℃的加热),能够使层中的液晶化合物分子取向。只要通过对涂布层进行光照射而聚合固定化,形成光学各向异性层即可。
[0074] 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膜厚只要为10μm以下、小于8μm、7μm以下、6μm以下、5μm以下、4μm以下、3μm以下、2μm以下、1.9μm以下、1.8μm以下、1.7μm以下、1.6μm以下、1.5μm以下、1.4μm以下、1.3μm以下、1.2μm以下、1.1μm以下或1μm以下,且0.2μm以上、0.3μm以上、0.4μm以上、0.5μm以上、0.6μm以上、0.7μm以上、0.8μm以上、0.9μm以上即可。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膜厚优选为小于丙烯酸聚合物层的膜厚。
[0075] [2层以上的光学各向异性层]
[0076] 上述光学膜可包含2层以上的光学各向异性层。2层以上的光学各向异性层可在法线方向相互直接接触,也可在其间夹持取向层等其他的层。形成2层以上的层的聚合性组成物可相互相同,也可不同。例如在2层的光学各向异性层的组合中,可为由包含棒状液晶化合物的组成物形成的层彼此的组合、或由包含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组成物形成的层彼此的组合,也可为由包含棒状液晶化合物的组成物形成的层与由包含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组成物形成的层的组合。在光学膜包含2层以上的光学各向异性层时,之前所制作的光学各向异性层可发挥之后形成的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取向层的功能。此时,之前所制作的光学各向异性层可进行摩擦。在包含2层以上的光学各向异性层时,优选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膜厚的总计为上述的膜厚。
[0077] 2层的光学各向异性层例如合起来可具有作为λ/4相位差片的功能。λ/4相位差片与偏振器(直线偏振器)组合而发挥圆偏振片的功能。
[0078] 相位差片具有非常多的用途,已使用于反射型LCD、半透射型LCD、亮度强化膜、有机EL显示装置、触控面板等中。例如有机EL(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积层有折射率不同的层的结构、或使用金属电极的结构,因此有外部光会在各层的界面反射,从而产生对比度降低或反光的问题等情况。因此,以往,为了抑制因外部光反射引起的不良影响,由相位差片与偏振膜构成的圆偏振片使用于有机EL显示装置或LCD显示装置等中。
[0079] [液晶化合物]
[0080] 作为液晶化合物,可列举:棒状液晶化合物、圆盘状液晶化合物。
[0081] 作为棒状液晶化合物,可优选使用甲亚胺类、化偶氮类、氰基联苯类、氰基苯酯类、苯甲酸酯类、环己烷羧酸苯酯类、氰基苯基环己烷类、氰基取代苯基嘧啶类、烷氧基取代苯基嘧啶类、苯基二恶烷类、二苯乙炔类及链烯基环己基苯甲腈类。不仅能够使用如上所述的低分子液晶性分子,也能够使用高分子液晶性分子。
[0082] 更优选通过聚合将棒状液晶化合物的取向固定,作为聚合性棒状液晶化合物,可使用:Makromol.Chem.,第190卷,第2255页(1989年)、Advanced Materials第5卷,第107页(1993年)、美国专利4683327号、美国专利5622648号、美国专利5770107号、WO95/22586号、WO95/24455号、WO97/00600号、WO98/23580号、WO98/52905号、日本专利公开平1-272551号、日本专利公开平6-16616号、日本专利公开平7-110469号、日本专利公开平11-80081号、及日本专利申请2001-64627号等所记载的化合物。并且,作为聚合性棒状液晶化合物,优选为下述通式(1)所示的聚合性棒状液晶化合物。
[0083] 通式(1)Q1-L1-Cy1-L2-(Cy2-L3)n-Cy3-L4-Q2
[0084] (通式(1)中,Q1及Q2分别独立地为聚合性基,L1及L4分别独立地为二价连结基,2 3 1 2 3
L及L 分别独立地为单键或二价连结基,Cy 、Cy及Cy 为二价环状基,n为0、1、2或3。)[0085] 以下,进一步对通式(1)所示的聚合性棒状液晶化合物进行说明。
[0086] 通式(1)中,Q1及Q2分别独立地为聚合性基。聚合性基的聚合反应优选为加成聚合(包括开环聚合)或缩合聚合。换言之,聚合性基优选为可进行加成聚合反应或缩合聚合反应的官能团。以下表示聚合性基的例子。
[0087] [化学式1]
[0088]
[0089] 上述中,作为优选的聚合性基,可列举:丙烯酸基、甲基丙烯酸基。尤其优选通式1 2
(1)中的Q及Q 这两者为丙烯酸基或甲基丙烯酸基。通过使用这些基团,而有如下倾向:
与使包含(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性组成物固化而形成的丙烯酸聚合物层的密合性变得良好。
1 4 1 4
[0090] 通式(1)中,L及L 分别独立地为二价连结基。L 及L 分别独立地优选为选自-O-、-S-、-CO-、-NR-、-C=N-、二价链状基、二价环状基及这些的组合中的二价连结基。上述R是碳原子数为1至7的烷基或氢原子。R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至4的烷基或氢原子,更优选为甲基、乙基或氢原子,最优选为氢原子。
1 2
[0091] 以下表示由组合构成的二价连结基的例子。其中,左侧与Q(Q或Q )键合,右侧与1 3
Cy(Cy或Cy )键合。
[0092] L-1:-CO-O-二价链状基-O-
[0093] L-2:-CO-O-二价链状基-O-CO-
[0094] L-3:-CO-O-二价链状基-O-CO-O-
[0095] L-4:-CO-O-二价链状基-O-二价环状基-
[0096] L-5:-CO-O-二价链状基-O-二价环状基-CO-O-
[0097] L-6:-CO-O-二价链状基-O-二价环状基-O-CO-
[0098] L-7:-CO-O-二价链状基-O-二价环状基-二价链状基-
[0099] L-8:-CO-O-二价链状基-O-二价环状基-二价链状基-CO-O-
[0100] L-9:-CO-O-二价链状基-O-二价环状基-二价链状基-O-CO-
[0101] L-10:-CO-O-二价链状基-O-CO-二价环状基-
[0102] L-11:-CO-O-二价链状基-O-CO-二价环状基-CO-O-
[0103] L-12:-CO-O-二价链状基-O-CO-二价环状基-O-CO-
[0104] L-13:-CO-O-二价链状基-O-CO-二价环状基-二价链状基-
[0105] L-14:-CO-O-二价链状基-O-CO-二价环状基-二价链状基-CO-O-
[0106] L-15:-CO-O-二价链状基-O-CO-二价环状基-二价链状基-O-CO-
[0107] L-16:-CO-O-二价链状基-O-CO-O-二价环状基-
[0108] L-17:-CO-O-二价链状基-O-CO-O-二价环状基-CO-O-
[0109] L-18:-CO-O-二价链状基-O-CO-O-二价环状基-O-CO-
[0110] L-19:-CO-O-二价链状基-O-CO-O-二价环状基-二价链状基-
[0111] L-20:-CO-O-二价链状基-O-CO-O-二价环状基-二价链状基-CO-O-
[0112] L-21:-CO-O-二价链状基-O-CO-O-二价环状基-二价链状基-O-CO-
[0113] 二价链状基是指亚烷基、取代亚烷基、亚链烯基、取代亚链烯基、亚炔基、取代亚炔基。优选为亚烷基、取代亚烷基、亚链烯基、取代亚链烯基,更优选为亚烷基及亚链烯基。
[0114] 亚烷基可具有分支。亚烷基的碳数优选为1至12,更优选为2至10,最优选为2至8。
[0115] 取代亚烷基的亚烷基部分与上述亚烷基相同。作为取代基的例子,包括卤素原子。
[0116] 亚链烯基可具有分支。亚链烯基的碳数优选为2至12,更优选为2至10,最优选为2至8。
[0117] 取代亚烷基的亚烷基部分与上述亚烷基相同。作为取代基的例子,包括卤素原子。
[0118] 亚炔基可具有分支。亚炔基的碳数优选为2至12,更优选为2至10,最优选为2至8。
[0119] 取代亚炔基的亚炔基部分与上述亚炔基相同。作为取代基的例子,包括卤素原子。
[0120] 作为二价链状基的具体例,可列举:乙烯基、三亚甲基、丙烯基、四亚甲基、2-甲基-四亚甲基、五亚甲基、六亚甲基、八亚甲基、2-亚丁烯基、2-亚丁炔基等。
[0121] 二价环状基的定义及例子与后述的Cy1、Cy2及Cy3的定义及例子相同。
[0122] 通式(1)中,L2或L3分别独立地为单键或二价连结基。L2及L3分别独立地优选为选自-O-、-S-、-CO-、-NR-、-C=N-、二价链状基、二价环状基及这些的组合中的二价连结基或单键。上述R是碳原子数为1至7的烷基或氢原子,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至4的烷基或氢原子,更优选为甲基、乙基或氢原子,最优选为氢原子。关于二价链状基及二价环状基,1 4
与L及L 的定义相同。
[0123] 作为L2或L3优选的二价连结基可列举:-COO-、-OCO-、-OCOO-、-OCONR-、-COS-、-SCO-、-CONR-、-NRCO-、-CH2CH2-、-C=C-COO-、-C=N-、-C=N-N=C-等。
[0124] 通式(1)中,n为0、1、2或3。在n为2或3时,两个L3可相同也可不同,两个Cy2也可相同也可不同。n优选为1或2,更优选为1。
[0125] 通式(1)中,Cy1、Cy2及Cy3分别独立为二价环状基。
[0126] 环状基所含有的环优选为5元环、6元环或7元环,更优选为5元环或6元环,最优选为6元环。
[0127] 环状基所含有的环可为稠环。其中,与稠环相比,更优选单环。
[0128] 环状基所含有的环可为芳香族环、脂肪族环及杂环的任一种。芳香族环的例子包括:苯环及环。脂肪族环的例子包括:环己烷环。杂环的例子包括:吡啶环及嘧啶环。
[0129] 作为具有苯环的环状基,优选为1,4-亚苯基。作为具有萘环的环状基,优选为萘-1,5-二基及萘-2,6-二基。作为具有环己烷环的环状基,优选为1,4-亚环己基。作为具有吡啶环的环状基,优选为吡啶-2,5-二基。作为具有嘧啶环的环状基,优选为嘧啶-2,5-二基。
[0130] 环状基可具有取代基。取代基的例子包括卤素原子、氰基、硝基、碳原子数为1至5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至5的卤素取代烷基、碳原子数为1至5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至5的烷硫基、碳原子数为2至6的酰氧基、碳原子数为2至6的烷氧基羰基、基甲酰基、碳原子数为2至6的烷基取代氨基甲酰基及碳原子数为2至6的酰基氨基。
[0131] 以下,表示通式(1)所示的聚合性棒状液晶化合物的例子,但聚合性棒状液晶化合物的例子并不限定于这些例子。
[0132] [化学式2]
[0133]
[0134] [化学式3]
[0135]
[0136] [化学式4]
[0137]
[0138] [化学式5]
[0139]
[0140] 并且,作为棒状液晶化合物,除了通式(1)所示的聚合性棒状液晶化合物外,优选为同时使用至少一种下述通式(2)所示的化合物。
[0141] 通式(2)
[0142] M1-(L1)p-Cy1-L2-(Cy2-L3)n-Cy3-(L4)q-M2
[0143] (通式(2)中,M1及M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烷基、经取代1 1 2 1
或未经取代的芳基、杂环基、氰基、卤素、-SCN、-CF3、硝基或Q,但M及M 的至少一个表示Q以外的基团。
[0144] 其中,Q1、L1、L2、L3、L4、Cy1、Cy2、Cy3及n与通式(1)所示的基团同义。另外,p及q为0或1。)
[0145] 在M1及M2不表示Q1时,M1及M2优选为氢原子、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烷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芳基、氰基,更优选为碳数1~4的烷基或苯基,p及q优选为0。
[0146] 并且,作为通式(1)所示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与通式(2)所示的化合物的混合物中的通式(2)所示的化合物的混合比率(质量比),优选为0.1%~40%,更优选为1%~30%,进一步优选为5%~20%。
[0147] 以下,表示通式(2)所示的化合物的优选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子。
[0148] [化学式6]
[0149]
[0150] [化学式7]
[0151]
[0152] 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记载于各种文献(C.Destrade et al.,Mol.Crysr.Liq.Cryst.,vol.71,page 111(1981);日本化学会编,季刊化学综述,No.22,液晶的化学,第5 章,第 10 章 第 2节 (1994);B.Kohne et al.,Angew.Chem.Soc.Chem.Comm.,page1794(1985);J.Zhang et al.,J.Am.Chem.Soc.,vol.116,page 2655(1994))。关于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聚合,在日本专利公开平8-27284公报中有记载。为了通过聚合将圆盘状液晶化合物固定,需要在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圆盘状核心键合聚合性基作为取代基。但是,若在圆盘状核心直接键合聚合性基,则在聚合反应中难以保持取向状态。因此,在圆盘状核心与聚合性基之间导入连结基。即,光固化型圆盘状液晶化合物优选为下述式(3)所示的化合物。
[0153] 通式(3)
[0154] D(-L-P)n
[0155] (通式中,D为圆盘状核心,L为二价连结基,P为聚合性基,n为4~12的整数。)[0156] 式(3)中的圆盘状核心(D)、二价连结基(L)及聚合性基(P)的优选的具体例,分别为日本专利公开2001-4837号公报所记载的(D1)~(D15)、(L1)~(L25)、(P1)~(P18),可优选地使用日本专利公开2001-4837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内容。
[0157] 并且,作为圆盘状液晶化合物,也优选使用日本专利公开2007-2220号公报所记载的通式(DI)所示的化合物。
[0158] 相对于聚合性组成物的固体成分质量(除去溶剂的质量),液晶化合物只要包含80质量%以上、90质量%以上、或95质量%以上、且99.99质量%以下、99.98质量%以下、
99.97质量%以下即可。尤其优选包含丙烯酸基、或甲基丙烯酸基的化合物包含70质量%以上、80质量%以上、90质量%以上、或95质量%以上,且99.99质量%以下、99.98质量%以下、99.97质量%以下。
[0159] 液晶化合物能以平取向、垂直取向、倾斜取向、及扭转取向的任一种取向状态固定。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水平取向”,在棒状液晶时,是指分子长轴与透明支撑体的水平面平行,在圆盘状液晶时,是指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核心的圆盘面与透明支撑体的水平面平行,但并不要求严格地平行,在本说明书中,是指与水平面所成的倾斜角小于10度的取向。作为本发明的光学膜材料中的光学各向异性层,优选包含使棒状液晶化合物以水平取向的状态进行固定的光学各向异性层。
[0160] [溶剂]
[0161] 作为将含有液晶化合物的组成物制备成涂布液时用于涂布液的制备的溶剂,可优选使用有机溶剂或水、或这些的混合溶剂。作为有机溶剂的例子,可列举:酰胺(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亚砜(例如二甲基亚砜)、杂环化合物(例如吡啶)、烃(例如苯、己烷)、卤化烷(例如氯仿、二氯甲烷)、酯(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丁酯)、(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醚(例如四氢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烷基醇(例如甲醇、乙醇、丙醇)。并且,可混合两种以上的溶剂而使用。上述中,优选为卤化烷、酯、酮及这些的混合溶剂。
[0162] [取向固定化]
[0163] 液晶化合物的聚合反应只要为光聚合反应即可。作为光聚合反应,可为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中的任一种,但优选为自由基聚合。自由基光聚合引发剂的例子包括:α-羰基化合物(美国专利2367661号、美国专利2367670号的各说明书记载)、酮醇醚(美国专利2448828号说明书记载)、α-烃取代芳香族酮醇化合物(美国专利2722512号说明书记载)、多核醌化合物(美国专利3046127号、美国专利2951758号的各说明书记载)、三芳基咪唑二聚物与对氨基苯基酮的组合(美国专利3549367号说明书记载)、吖啶及吩嗪化合物(日本专利公开昭60-105667号公报、美国专利4239850号说明书记载)及恶二唑化合物(美国专利4212970号说明书记载)。阳离子光聚合引发剂的例子可例示:有机锍盐系、碘盐系、磷盐系等,优选为有机锍盐系,尤其优选为三苯基锍盐。作为这些化合物的抗衡离子,可优选使用六氟锑酸盐、六氟磷酸盐等。
[0164] 光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优选为涂布液的固体成分的0.01~20质量%,更优选为0.5~5质量%。用于液晶化合物的聚合的光照射优选使用紫外线。照射能量优选为10mJ/
2 2 2 2
cm~10J/cm ,更优选为25~1000mJ/cm。照度优选为10~2000mW/cm,更优选为20~
2 2
1500mW/cm,进一步优选为40~1000mW/cm。作为照射波长,优选在250~450nm具有峰值,更优选在300~410nm具有峰值。为了促进光聚合反应,可在氮气等不活泼性气体气氛下或加热条件下实施光照射。
[0165] [水平取向剂]
[0166] 通过在包含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性组成物中,含有日本专利公开2009-69793号公报的“0098”~“0105”段所记载的、使用通式(1)~(3)所示的化合物及通式(4)的单体的含氟均聚物或共聚物的至少一种,能够使液晶化合物的分子实质上水平取向。在使液晶化合物水平取向时,其倾斜角优选为0~5度,更优选为0~3度,进一步优选为0~2度,最优选为0~1度。
[0167] 作为水平取向剂的添加量,优选为液晶化合物的质量的0.01~20质量%,更优选为0.01~10质量%,尤其优选为0.02~1质量%。另外,日本专利公开2009-69793号公报的“0098”~“0105”段所记载的通式(1)~(4)所示的化合物可单独使用,也可同时使用两种以上。
[0168] [其他添加剂]
[0169] 包含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性组成物可包含日本专利公开2006-113500号公报所记载的式(I)所示的吡啶鎓化合物。吡啶鎓化合物能够发挥取向层界面侧垂直取向剂的功能,例如能够使盘状液晶性化合物的分子在取向层附近实质上垂直地取向。包含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性组成物可包含日本专利公开2013-054201号公报所记载的通式(I)所示的酸化合物。
[0170] 包含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性组成物除此之外可包含必须的添加剂,但优选不包含所谓的手性剂。
[0171] [取向层]
[0172]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光学膜包含取向层。取向层只要设置于临时支撑体(拉伸膜)或设置于涂设在临时支撑体上的下涂层的表面即可。取向层以规定设置于其上的聚合性组成物中的液晶化合物的取向的方式发挥功能。取向层只要能够对光学各向异性层赋予取向性,则可为任意的层。作为取向层的优选的例子,可列举:有机化合物(优选为聚合物)的经摩擦处理的层、以偶氮苯聚合物或聚乙烯肉桂酸酯为代表的通过偏振光照射而显现液晶的取向性的光取向层、无机化合物的斜向蒸层、及具有微槽的层、还有ω-二十三烷酸、双十八烷基甲基氯化铵硬脂酸甲酯等通过朗格缪尔-布吉特(Langmuir-Blodgett)法(LB膜)而形成的累积膜、或通过施加电场磁场而使介电质取向的层。作为取向层,优选在摩擦的形态下包含聚乙烯醇,尤其优选能够与取向层的上或下的至少任一层交联。作为控制取向方向的方法,优选为光取向层及微槽。作为光取向层,尤其优选为如聚乙烯肉桂酸酯般通过二聚化而显现取向性的层,作为微槽,尤其优选为预先通过机械加工或激光加工而制作的主辊(master roll)的压花处理。
[0173] 摩擦处理通常能够通过利用纸或布朝一定方向擦拭以聚合物为主成分的膜的表面而实施。关于摩擦处理的通常的方法,例如记载于“液晶便览”(Maruzen Company,Limited发行,2000年10月30日)。
[0174] 作为改变摩擦密度的方法,能够使用记载于“液晶便览”(Maruzen Company,Limited发行)中的方法。摩擦密度(L)通过下述式(A)进行定量化。
[0175] 式(A)L=Nl(1+2πrn/60v)
[0176] 式(A)中,N为摩擦次数、l为摩擦辊的接触长度、r为辊的半径、n为辊的转速(rpm)、v为平台移动速度(秒速)。
[0177] 为了提高摩擦密度,只要增加摩擦次数、延长摩擦辊的接触长度、增大辊的半径、增大辊的转速、减慢平台移动速度即可,另一方面,为了降低摩擦密度,只要进行与此相反的操作即可。
[0178] 并且,作为摩擦处理时的条件,也可参考日本专利4052558号的记载。
[0179] [丙烯酸聚合物层]
[0180]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光学膜包含:使含有(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性组成物固化而形成的丙烯酸聚合物层。在光学膜中,作为丙烯酸聚合物层,使用在光学各向异性层、或固化前的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表面,直接涂布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聚合性组成物,并将该涂布层固化而形成的层。另外,关于光学各向异性层或固化前的光学各向异性层,在本说明书中,有时称为“由包含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性组成物形成的层”。
[0181] 作为丙烯酸聚合物层,只要使用光学各向同性的层即可。所谓光学各向同性,是指面内延迟(Re(550))的绝对值为10nm以下、且厚度方向延迟(Rth)的绝对值为10nm以下。
[0182] 作为光学各向同性的丙烯酸聚合物层,例如只要为不与使具有丙烯酸酯基的液晶化合物聚合而得的聚合物层相当的层即可,用于形成丙烯酸聚合物层的包含(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性组成物中,液晶化合物的含量以固体成分量计优选为小于80质量%、小于70质量%、小于60质量%、小于50质量%、小于40质量%、小于30质量%、小于20质量%、小于10质量%、小于5质量%、或小于1质量%。
[0183] 作为用于形成丙烯酸聚合物层的包含(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性组成物中的(甲基)丙烯酸酯,若为包含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则并无特别限定。化合物中的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可为1个,也可为2个以上(例如为2个、3个、4个等)。(甲基)丙烯酸酯的分子量若为5000以下左右即可,优选为3000以下,更优选为2000以下,尤其优选为1000以下。例如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可列举:(甲基)丙烯酸、其各种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0184] 用于形成丙烯酸聚合物层的包含(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性组成物中,可包含(甲基)丙烯酸酯以外的聚合性化合物。
[0185] 丙烯酸聚合物例如可列举: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与其各种酯的共聚物、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或各种(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乙烯基甲苯与(甲基)丙烯酸或各种(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等。作为优选的例子,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与(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甲基)丙烯酸苄酯与(甲基)丙烯酸及其他单体的多元共聚物等。这些聚合物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多种而使用。
[0186] 丙烯酸聚合物层可为将(甲基)丙烯酸酯及除此之外的单体进行热聚合的层,也可为进行光聚合的层,尤其优选为进行光聚合的层。光聚合反应只要在由包含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性组成物形成的层上,直接涂布包含(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性组成物,在其涂布层中进行即可。用于光聚合反应的光照射只要在与用于上述液晶化合物的聚合的光照射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即可,用于液晶化合物的聚合的光照射也可同时使(甲基)丙烯酸酯聚合。
[0187] 作为聚合引发剂,根据方法而适当使用热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
[0188]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列举:美国专利第2367660号说明书所公开的邻位聚缩酮多诺基(vicinal polyketaldonyl)化合物、美国专利第2448828号说明书所记载的酮醇醚化合物、美国专利第2722512号说明书所记载的经α-烃取代的芳香族酮醇化合物、美国专利第3046127号说明书及美国专利第2951758号说明书所记载的多核醌化合物、美国专利第3549367号说明书所记载的三芳基咪唑二聚物与对氨基酮的组合、日本专利公告昭51-48516号公报所记载的苯并噻唑化合物与三卤代甲基-均三嗪化合物、美国专利第4239850号说明书所记载的三卤代甲基-三嗪化合物、美国专利第4212976号说明书所记载的三卤代甲基恶二唑化合物等。尤其优选为三卤代甲基-均三嗪、三卤代甲基恶二唑及三芳基咪唑二聚物。并且,此外也可列举日本专利公开平11-133600号公报所记载的“聚合引发剂C”作为优选的聚合引发剂。
[0189] 并且,聚合引发剂的量优选为用于形成丙烯酸聚合物层的聚合性组成物的固体成分的0.01~20质量%,更优选为0.2~10质量%。
[0190] 为了使丙烯酸聚合物层具有硬涂性,作为丙烯酸聚合物层中的聚合物,可使用Tg高的聚合物。聚合物的Tg优选为50℃以上,若为80℃以上,则更优选,若为100℃以上,则进一步优选。为了提高聚合物的Tg,宜导入羟基、羧酸基、氨基等极性基。作为高Tg聚合物的一例,可列举: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反应产物,(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与(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等含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反应产物,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与含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以及琥珀酸酐、邻苯二甲酸酐等酸酐的反应产物的半酯的共聚物等。
[0191] 并且,为了赋予硬涂性,也可使用通过光照射或热将包含至少1种二官能以上的聚合性单体及聚合性聚合物的层进行聚合而成的层。作为反应性基,除了(甲基)丙烯酸基外,可列举:乙烯基、烯丙基、环氧基、氧杂环丁基、乙烯醚基等。作为聚合性聚合物的一例,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甘油1,3-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含有聚合性基的丙烯酸酯的反应产物、含有聚合性基的丙烯酸酯的反应产物与(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及上述共聚物与其他单体的多元共聚物。
[0192] 用于制作丙烯酸聚合物层的组成物可使用与包含上述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性组成物中所使用的溶剂相同的溶剂。
[0193] 丙烯酸聚合物层的膜厚优选为60μm以下、50μm以下、40μm以下、30μm以下、25μm以下、或15μm以下、且2μm以上、3μm以上、3.5μm以上、4μm以上、4.5μm以上、或5μm以上。在本发明的光学膜材料中,丙烯酸聚合物层的膜厚优选为大于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膜厚。通过使丙烯酸聚合物层的膜厚大于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膜厚,能够形成容易将包含丙烯酸聚合物层及光学各向异性层的积层体从临时支撑体剥离的结构。丙烯酸聚合物层的膜厚与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膜厚的比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只要为“丙烯酸聚合物层的膜厚”/“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膜厚”为6~1.1左右即可,根据各膜厚,只要为6~5、5~4、
4~3、3~2、2~1.5、1.5~1.1等即可。通常优选为,各膜厚越小,尤其是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膜厚越小,则“丙烯酸聚合物层的膜厚”/“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膜厚”越大。这是因为,膜厚越大,则光学各向异性层越难破坏,与光学各向异性层相比无须增大丙烯酸聚合物层。
例如,在光学各向异性层为0.1μm~1μm左右时,“丙烯酸聚合物层的膜厚”/“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膜厚”为6~4即可,在光学各向异性层为3μm左右时,“丙烯酸聚合物层的膜厚”/“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膜厚”为4~1.1即可。
[0194] [涂布方法]
[0195] 形成光学各向异性层或丙烯酸聚合物层等时的组成物的涂布能够通过浸涂法、气刀涂布法、旋涂法、狭缝涂布法、帘涂法、辊涂法、线棒涂法、凹版涂布法或挤出涂布法(美国专利2681294号说明书)而进行。也可同时涂布两层以上的层。关于同时涂布的方法,在美国专利2761791号、美国专利2941898号、美国专利3508947号、美国专利3526528号的各说明书及原崎勇次著,涂布工学,第253页,朝仓书店(1973)中有记载。
[0196] [光学膜的制作方法]
[0197]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光学膜可为由包含临时支撑体、取向层、光学各向异性层及丙烯酸聚合物层的光学膜材料提供的膜。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光学膜材料,是指用于供给光学膜的材料。具体而言,只要将临时支撑体(例如由拉伸膜构成的层)剥离而能够提供光学膜(转印材料)即可。
[0198] 光学膜材料优选为包含:临时支撑体、取向层、光学各向异性层及使包含(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性组成物固化而形成的丙烯酸聚合物层。在光学膜材料中,优选为依序含有临时支撑体、取向层、光学各向异性层及丙烯酸聚合物层。并且,优选为临时支撑体及取向层、取向层及光学各向异性层、以及光学各向异性层及丙烯酸聚合物层分别相互直接接触,尤其优选为取向层及光学各向异性层、以及光学各向异性层及丙烯酸聚合物层分别相互直接接触。
[0199] [临时支撑体]
[0200] 作为临时支撑体,并无特别限定,可以是刚直的临时支撑体,也可以是可挠性的临时支撑体,就操作容易的方面而言,优选为可挠性的临时支撑体。作为刚直的支撑体,并无特别限定,可列举:表面具有氧化皮膜的钠玻璃板、低膨胀玻璃、无玻璃、石英玻璃板等公知的玻璃板、板、板、SUS板等金属板、树脂板、陶瓷板、石板等。作为可挠性的支撑体,并无特别限定,可列举:纤维素酯(例如纤维素乙酸酯、纤维素丙酸酯、纤维素丁酸酯)、聚烯烃(例如降片烯系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酯(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酯(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砜、及环烯烃聚合物(例如降冰片烯系树脂(ZEON CORPORATION制的ZEONEX、ZEONOR,JSR CORPORATION制的ARTON等))等塑胶膜或纸、铝箔、布等。其中更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就操作的容易性而言,作为刚直的支撑体的膜厚,优选为100~3000μm,更优选为300~1500μm。作为可挠性的支撑体的膜厚,只要为5μm~1000μm左右即可,优选为10μm~250μm,更优选为15μm~90μm。
[0201] 临时支撑体也优选为以下所说明的拉伸膜。
[0202] [拉伸膜]
[0203] 用于光学膜材料的拉伸膜并无特别限定,可为单轴拉伸膜,也可为双轴拉伸膜,但优选为单轴拉伸膜。拉伸膜优选为将热塑性树脂膜进行拉伸的拉伸膜。作为热塑性树脂,例如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系聚合物、环烯烃聚合物(例如降冰片烯系树脂(ZEON CORPORATION制的ZEONEX、ZEONOR,JSR CORPORATION制的ARTON等))。其中更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拉伸条件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参考日本专利公开2009-214441号公报的记载而进行。
[0204] 作为由拉伸膜构成的层的膜厚,只要为10μm~1000μm左右即可,优选为25μm~250μm,更优选为30μm~90μm。
[0205] 光学膜材料除了上述的层外,还可包含低透湿层、保护层、抗静电层、硬涂层、粘接层等其他功能性层。
[0206] 光学膜材料例如可通过以下[A]~[C]的任一种制造方法而制作。
[0207] [A]一种制造方法,其包括:
[0208] (1)在临时支撑体上设置取向层;
[0209] (2)在上述取向层上直接涂布包含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性组成物;
[0210] (3)在由包含上述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性组成物形成的层上,直接涂布包含(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性组成物;及
[0211] (4)使包含上述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性组成物及包含上述(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性组成物固化。
[0212] [B]根据[A]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固化通过光照射而进行。
[0213] [C]根据[B]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依序包括:
[0214] (1)在临时支撑体上设置取向层;
[0215] (2)在上述取向层上直接涂布包含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性组成物;
[0216] (2-2)对包含上述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性组成物进行光照射,使上述液晶化合物聚合而形成光学各向异性层;
[0217] (3)在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上直接涂布包含上述(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性组成物;
[0218] (3-2)对包含上述(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性组成物进行光照射,使上述(甲基)丙烯酸酯聚合而形成丙烯酸聚合物层。
[0219] [偏振器]
[0220] 偏振器有碘系偏振器、使用二色性染料的染料系偏振器或聚烯系偏振器。碘系偏振器及染料系偏振器通常使用聚乙烯醇系膜而制造。在本发明中,可使用任一种偏振器。例如偏振器优选由聚乙烯醇(PVA)与二色性分子构成。关于由聚乙烯醇(PVA)与二色性分子构成的偏振器,例如可参考日本专利公开2009-237376号公报的记载。偏振器的膜厚只要为50μm以下即可,优选为30μm以下,更优选为20μm以下。
[0221] [偏振片的制作方法]
[0222]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偏振片例如可如下制造。
[0223] 将上述光学膜材料的临时支撑体剥离,将临时支撑体剥离后的光学膜积层于包含偏振器的膜上。或者,将上述光学膜材料积层于包含偏振器的膜上,然后将临时支撑体剥离。在将临时支撑体剥离后进行积层时,取向层或丙烯酸聚合物层的任一面可为包含偏振器的膜侧的面。在将临时支撑体积层后剥离时,丙烯酸聚合物层以成为包含偏振器的膜侧的面的方式积层。积层只要经由粘接层进行即可。粘接层只要为包含粘接剂或粘合剂的层即可。即,两膜只要通过粘接剂或粘合剂而粘接或粘合即可。作为粘接剂,并无特别限定,可列举:如日本专利公开2004-245925号公报所示的在分子内不含芳香环的环氧化合物的固化性粘接剂,日本专利公开2008-174667号公报记载的将360~450nm的波长下的摩尔吸光系数为400以上的光聚合引发剂与紫外线固化性化合物作为必需成分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日本专利公开2008-174667号公报记载的在(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的合计量100质量份中含有(a)在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b)在分子中具有羟基、且仅具有1个聚合性双键的(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及(c)苯酚环氧乙烷改性丙烯酸酯或壬基苯酚环氧乙烷改性丙烯酸酯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等。
[0224] 将光学膜材料或光学膜积层的包含偏振器的膜,可以仅由偏振器构成,也可以除了偏振器外还包含保护膜等其他层。
[0225] [保护膜(保护层)]
[0226] 偏振片优选包含保护膜。例如在偏振器的任一个面配置光学膜时,在另一个面,优选配置保护膜。在偏振器与光学膜之间可配置保护膜。作为保护膜,能够使用纤维素酰化物系聚合物膜、丙烯酸系聚合物膜、或环烯烃系聚合物膜。关于纤维素酰化物系聚合物,可参考日本专利公开2011-237474号公报的关于纤维素酰化物系树脂的记载。作为环烯烃系聚合物膜,可参考日本专利公开2009-175222号公报及日本专利公开2009-237376号公报的记载。通过包含环烯烃系聚合物膜,能够对本发明的偏振片赋予透湿性。所谓透湿性,是指不使水通过,但使水蒸气通过的性质。
[0227] 保护膜的膜厚只要为30μm以下即可,优选为20μm以下,更优选为10μm以下。
[0228] [硬涂层]
[0229] 本发明的偏振片可包含硬涂层。硬涂层只要作为最外层而包含即可,从偏振器观察,优选包含在光学膜侧的最外层。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硬涂层,是指通过形成使透明支撑体的铅笔硬度上升的层。实用上而言,硬涂层积层后的铅笔硬度(JIS K5400)优选为H以上,更优选为2H以上,最优选为3H以上。硬涂层的厚度优选为0.4~35μm,更优选为1~30μm,最优选为1.5~20μm。关于具体的组成,可参考日本专利公开2012-103689号公报的记载。
[0230] 实施例
[0231] 以下,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地的说明。以下的实施例所示的材料、试剂、物质量及其比例、操作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则能够适当进行变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
[0232] <支撑体1(纤维素乙酸酯膜T1)的制作>
[0233] 将下述组成物投入到混合槽中,一边加热一边搅拌并溶解各成分,从而制备纤维素乙酸酯溶液。
[0234] 纤维素乙酸酯溶液的组成
[0235]
[0236] 在另外的混合槽中,投入下述添加剂(A)16质量份、二氯甲烷92质量份及甲醇8质量份,一边加热一边搅拌,从而制备添加剂(A)溶液。在纤维素乙酸酯溶液474质量份中混合添加剂(A)25质量份,充分搅拌而制备浓液。相对于纤维素乙酸酯100质量份,添加剂(A)的添加量为6.0质量份。
[0237] [化学式8]
[0238] 添加剂(A)
[0239] 使用带拉伸机将所得的浓液流延。在带上的膜面温度变为40℃后,以70℃的温干燥1分钟,以140℃的干燥风从带将膜干燥10分钟,从而制作残留溶剂量为0.3质量%的纤维素乙酸酯膜T1(支撑体1)。
[0240] 所得的长条状纤维素乙酸酯膜T1的宽度为1490mm,厚度为80μm。并且,面内延迟(Re)为8nm,厚度方向的延迟(Rth)为78nm。
[0241] <附有取向层的光学各向异性层1的制作>
[0242] (取向层1的形成)
[0243] 在上述中制作的支撑体1上,通过#14的线棒连续涂布下述组成的取向层涂布液。以60℃的温风干燥60秒钟,进一步以100℃的温风干燥120秒钟。所使用的改性聚乙烯醇的皂化度为96.8%。
[0244] 取向层1的涂布液的组成
[0245]
[0246] [化学式9]
[0247]
[0248] 改性聚乙烯醇(A)
[0249] (取向处理)
[0250] 对于涂设了取向层的支撑体,以与搬送方向平行地取向的方式,在取向层设置表面实施摩擦处理。摩擦辊以450rpm旋转。
[0251] (光学各向异性层1的制作)
[0252] 将下述组成物溶解于270质量份的甲基乙基酮中而制备涂布液。
[0253] (光学各向异性层1形成用组成物)
[0254]
[0255] [化学式10]
[0256]
[0257] 圆盘状液晶化合物(A)
[0258]
[0259] 圆盘状液晶化合物(B)
[0260] 含有氟脂肪族基的聚合物(1)
[0261]
[0262] a/b=38/62(质量比)
[0263] 化合物A
[0264]
[0265] 化合物AA
[0266]
[0267] 使用#2.8线棒在上述取向层2的摩擦面涂布所制备的涂布液。涂布量为4.8mL/m2。然后,在120℃的恒温槽中加热300秒钟,使盘状液晶化合物取向。接着,在80℃下使用160W/cm高压水灯,照射1分钟紫外线并进行交联反应,使盘状液晶化合物聚合而固定化,形成光学各向异性层。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膜厚为0.8μm,支撑体侧的液晶指向矢角度为0°,空气界面侧的液晶指向矢角度为75°。
[0268] 膜对比度为10000,无取向不良,密合性也良好。膜对比度、取向不良、密合性如下进行测定并评价。另外,光学各向异性层的液晶化合物进行反混合取向。
[0269] <附有取向层的光学各向异性层2的制作>
[0270] (取向层2的形成)
[0271] 在上述支撑体1上,通过#14的线棒连续涂布下述组成的取向层涂布液。以60℃的温风干燥60秒钟,进一步通过100℃的温风干燥120秒钟。
[0272] 取向层涂布液的组成
[0273]
[0274] [化学式11]
[0275]
[0276] 改性聚乙烯醇(B)
[0277] 对上述制作的取向层2连续实施摩擦处理。此时,长条状膜的长度方向与搬送方向平行,相对于膜长度方向,摩擦辊的旋转轴设为绕顺时针旋转45°的方向。
[0278] (光学各向异性层2的形成)
[0279] 以使用KOBRA21ADH测定Re(0)的值成为125nm的方式,调整下述组成的包含液晶化合物的涂布液的涂布量,在上述制作的取向层的摩擦面用线棒连续涂布。膜的搬送速度(V)设为20m/min。为了涂布液的溶剂的干燥及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取向老化,以130℃的温风加热90秒钟。接着,在80℃下进行UV照射,形成光学各向异性层2。
[0280] 光学各向异性层2的涂布液的组成
[0281]
[0282] [化学式12]
[0283] DLC1
[0284]
[0285] 吡啶鎓盐(A)
[0286]
[0287] 氟系聚合物(FP1)
[0288]
[0289] 氟系聚合物(FP2)
[0290]
[0291] 上述氟系聚合物(FP1)的结构式中的“25”、“25”、“50”、及氟系聚合物(FP2)的结构式中的“95”、“5”表示聚合物的重复单元的摩尔比。
[0292] 所制作的光学各向异性层2的慢轴的方向与摩擦辊的旋转轴正交。即,相对于支撑体的长度方向,慢轴为绕顺时针旋转45°的方向。与比较例1相同地确认到,盘状液晶性分子的圆盘面相对于膜面的平均倾斜角为90°,盘状液晶相对于膜面垂直地取向。
[0293] <附有取向层的光学各向异性层3的制作>
[0294] 使用线棒,将下述表1所示的涂布液涂布于进行了摩擦处理的上述取向层2的摩擦面,在室温下干燥30秒钟后,在90℃的气氛下加热2分钟,然后用Fusion制D灯泡(灯90mW/cm)以60%的输出照射6~12秒钟的UV,从而制作光学各向异性层3。确认到棒状液晶化合物相对于膜面的平均倾斜角为0°,棒状液晶相对于膜面水平地取向。
[0295] [表1]
[0296] 光学各向异性层3的涂布液的组成
[0297]材料(种类) 材料名(制造商) 配方量
液晶化合物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LC-1-1) 10.000质量份
聚合引发剂 Irg-819(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Inc.) 0.419质量份
取向控制剂 水平取向剂(LC-1-2) 0.016质量份
溶剂 2-丁酮(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Ltd.) 根据膜厚适当调整
[0298] [化学式13]
[0299]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LC-1-1)
[0300]
[0301] 取向控制剂(LC-1-2)
[0302]
[0303] <附有取向层的光学各向异性层4的制作>
[0304] 在上述支撑体1上,将市售的取向层(JALS-204R,JSR CORPORATION制)用甲基乙2
基酮进行1:1稀释后,用线棒涂布机涂布2.4ml/m。立即以120℃的温风干燥120秒钟,从而形成取向层4。
[0305] (光学各向异性层4的形成)
[0306] 在上述取向层4的摩擦面上,用#2的线棒涂布如下溶液,所述溶液是将下述棒状液晶化合物1.8g、光聚合引发剂(Irgacure907,Ciba-Geigy Ltd.制)0.06g、增感剂(Kayacure DETX,Nippon Kayaku Co.,Ltd.制)0.02g、下述空气界面侧垂直取向剂0.002g溶解于9.2g的环己烷/环戊酮(=65/35(质量%))中而成。将所述涂布了溶液的摩擦面贴附于金属的框上,在100℃的恒温槽中加热2分钟,使棒状液晶化合物取向。接着,在100℃下使用120W/cm高压水银灯,照射30秒钟的UV并交联棒状液晶化合物。然后,放置冷却至室温,从而形成光学各向异性层4。
[0307] [化学式14]
[0308]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LC-2)
[0309]
[0310] 空气界面侧垂直取向剂:
[0311] 日本专利申请2003-119959号记载的例示化合物(II-4)
[0312]
[0313] <附有取向层的光学各向异性层5的制作>
[0314] 通过以下光学各向异性层5-1及光学各向异性层5-2,制作光学各向异性层5。
[0315] 对在上述支撑体1上形成的上述取向层1连续实施摩擦处理。此时,长条状膜的长度方向与搬送方向平行,膜长度方向与摩擦辊的旋转轴所成的角度设为75°(顺时针旋转)(若将膜长度方向设为90°,则摩擦辊的旋转轴为15°)。
[0316] (光学各向异性层5-1的形成)
[0317] 在上述制作的取向层的摩擦面上,用#2.2的线棒连续涂布下述组成的包含盘状液晶化合物的光学各向异性层5-1的涂布液。为了涂布液的溶剂的干燥及盘状液晶化合物的取向老化,以115℃的温风加热90秒钟,接着以80℃的温风加热60秒钟,在80℃下进行UV照射,从而将液晶化合物的取向固定化。所得的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厚度为0.8μm。确认到盘状液晶化合物的圆盘面相对于膜面的平均倾斜角为90°,盘状液晶化合物相对于膜面垂直地取向。并且,关于慢轴的角度,若与摩擦辊的旋转轴平行,且将膜长度方向设为
90°(将膜宽度方向设为0°),则为15°。
[0318] 光学各向异性层5-1的涂布液的组成
[0319]
[0320]
[0321] [化学式15]
[0322]
[0323] 吡啶鎓盐(B)
[0324]
[0325] 含有硼酸的化合物
[0326] 聚合物(A)
[0327] 氟系聚合物(FP1-2)
[0328]
[0329] (光学各向异性层5-2的形成)
[0330] 对所制作的光学各向异性层5-2连续实施摩擦处理。此时,长条状膜的长度方向与搬送方向平行,膜长度方向与摩擦辊的旋转轴所成的角度设为-75°(逆时针旋转)(若将膜长度方向设为90°,则摩擦辊的旋转轴为165°)。
[0331] 在上述制作的取向层上,用#5的线棒连续涂布下述组成的涂布液。为了涂布液的溶剂的干燥及棒状液晶化合物的取向老化,以60℃的温风加热60秒钟,在60℃下进行UV照射,从而将液晶化合物的取向固定化。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5-2的厚度为2.0μm。确认到棒状液晶化合物的长轴相对于膜面的平均倾斜角为0°,液晶化合物相对于膜面水平地取向。并且,关于慢轴的角度,若与摩擦辊的旋转轴正交,且将膜长度方向设为90°(将膜宽度方向设为0°),则为75°。
[0332] 光学各向异性层5-2的涂布液的组成
[0333]
[0334] [化学式16]
[0335]
[0336] 氟系聚合物(FP4)
[0337] <附有取向层的光学各向异性层6的制作>
[0338] (摩擦取向层的形成)
[0339] 对在上述支撑体1上形成的上述取向层1连续实施摩擦处理。此时,长条状膜的长度方向与搬送方向平行,膜长度方向与摩擦辊的旋转轴所成的角度设为15°(顺时针旋转)(若将膜长度方向设为90°,则摩擦辊的旋转轴为75°)。
[0340] 将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5-1的涂布液变更为下述光学各向异性层光学各向异性层6-1的涂布液,除此以外,与附有取向层的光学各向异性层5相同地进行制作。
[0341] 光学各向异性层6-1的涂布液的组成
[0342]
[0343] <丙烯酸聚合物层形成、光学膜材料的制作>
[0344] 在所制作的附有取向层的光学各向异性层1~6的表面,使用线棒涂布按照下述表2所示的涂布液(B)的配方而制备的涂布液,在60℃下干燥150秒钟后,进而在氮气冲洗下在氧气浓度为约0.1%下,使用160W/cm的空气冷却金属卤化物灯(EYE GRAPHICS2 2
Co.,Ltd.制),照射照度为400mW/cm、照射量为300mJ/cm的紫外线,使涂布层固化,形成厚度为5μm的丙烯酸聚合物层,从而获得光学膜材料1~6。
[0345] [表2]
[0346] 涂布液(B)的组成
[0347]材料(种类) 材料名(制造商) 配方量
丙烯酸酯 PET-30(Nippon Kayaku Co.,Ltd.) 10.000质量份
聚合引发剂 Irgacure127(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Inc.) 0.32质量份
流平剂 下述化合物1 0.2质量份
溶剂 2-丁酮(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Ltd.) 根据膜厚适当调整
[0348] [化学式17]
[0349]
[0350] <光学膜材料7~12的制作>
[0351] 将支撑体1变更为Fujifilm Corporation制的PET(厚度为75μm),除此以外,分别与光学膜材料1~6相同的顺序,获得光学膜材料7~12。
[0352] <偏振片1~12的制作>
[0353] (偏振器的制作)
[0354] 将厚度为80μm的卷状聚乙烯醇膜在碘水溶液中连续拉伸至5倍,进行干燥而获得厚度为20μm的偏振膜(偏振器)。
[0355] (丙烯酸树脂片T2的制作)
[0356] 使用下述所记载的丙烯酸树脂。该丙烯酸树脂能够以市售品获得。
[0357] ·DIANAL BR88(商品名),Mitsubishi Rayon Co.,Ltd.制,质均分子量为1500000(以下设为丙烯酸树脂AC-1)。
[0358] (紫外线吸收剂)
[0359] 使用下述所记载的紫外线吸收剂。
[0360] ·UV剂1:TINUVIN328(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Inc.制)
[0361] (制备浓液B)
[0362] 将下述所记载的组成物投入到混合槽中,一边加热一边搅拌并溶解各成分,从而制备浓液B。
[0363] (浓液B组成)
[0364]
[0365] 使用带流延装置,将所制备的浓液从流延模均匀地流延至2000mm宽且不锈制环形带(流延支撑体)上。在浓液中的残留溶剂量成为40质量%的时点,从流延支撑体作为高分子膜剥离,不进行拉伸而搬送,在干燥区以130℃进行干燥。所得的丙烯酸树脂片T2的膜厚为40μm。
[0366] 对如此得到的树脂片T2的单面进行电晕处理,在电晕处理面,将PVA(Kuraray Co.,Ltd.制,PVA-117H)3%水溶液用作粘接剂而与上述偏振膜的单侧贴合。
[0367] (纤维素酰化物膜)
[0368] 将市售的纤维素酰化物膜(Fujitac ZRD40,Fujifilm Corporation制),在保持为55℃的1.5mol/L的NaOH水溶液(皂化液)中浸渍2分钟后,将膜水洗,然后在25℃的0.05mol/L的硫酸水溶液中浸渍30秒钟后,进一步在流水下通过水洗浴30秒钟,使膜成为中性的状态。并且,将利用气刀的去水重复3次,将水脱落后,在70℃的干燥区滞留15秒钟并进行干燥,从而制作经皂化处理的膜。
[0369] 将PVA(Kuraray Co.,Ltd.制,PVA-117H)3%水溶液作为粘接剂,以所制作的偏振器的辊的长度方向与上述纤维素酰化物膜ZRD40的辊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式,将如此得到的皂化后的纤维素酰化物膜ZRD40贴合于上述贴合丙烯酸树脂片而成的偏振膜的另一侧。
[0370] 对上述中所得的偏振片的ZRD40面进行电晕处理后,使用市售的丙烯酸粘接剂(Toagosei Co.,Ltd.制UV-3300),分别与光学膜材料1~12的丙烯酸聚合物层的面贴合。在贴合后,将支撑体T1在与取向层的界面剥离(可容易地剥离),获得偏振片1~12。
[0371] <偏振片13~24>
[0372] 在上述的偏振片1~12中,分别代替在偏振器的单侧的面上贴合ZRD40,在进行了电晕处理的面上贴合进行了电晕处理的丙烯酸树脂片T2,除此以外,通过与偏振片1~12相同的方法进行制作。
[0373] (环状烯烃树脂片T3的制作)
[0374] 通过下述表3所示的拉伸温度(Tg为环状烯烃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拉伸倍率,将市售的环烯烃系聚合物膜“ZEONOR ZF14”(Zeon Corporation制)进行拉伸,从而获得环状烯烃树脂片T3。
[0375] [表3]
[0376]
[0377] <偏振片25~36>
[0378] 在上述偏振片1~12中,分别代替在偏振器的单侧的面上贴合ZRD40,贴合上述中所得的环状烯烃树脂片T3,除此以外,通过与偏振片1~12相同的方法,获得偏振片25~36。
[0379] <偏振片37~48>
[0380] 在上述偏振片1~12中,不具有ZRD40,除此以外,通过与偏振片1~12相同的方法,获得偏振片37~48。即,在偏振片37~48中,经由粘接剂将光学膜材料的丙烯酸聚合物层与偏振器直接粘接。
[0381] (比较例)
[0382] <偏振片49~72的制作>
[0383] 在上述偏振片1~6、偏振片13~18、偏振片25~30、偏振片37~42的支撑体T1的设置取向层侧的面上,在以下条件下进行碱皂化处理,除此以外,通过与上述偏振片1~6、偏振片13~18、偏振片25~30、偏振片37~42相同的方法,制作偏振片49~72(分别为比较例1~24)。但是,各偏振片中,支撑体T1与取向层密合,因此T1未剥离。
[0384] (碱皂化处理)
[0385] 使前述纤维素酰化物膜(T1)通过温度为60℃的介电式加热辊,将膜表面温度升温至40℃后,在膜的带面,使用棒涂布机以涂布量14ml/m2涂布下述所示的组成的碱溶液,在加热至110℃的Noritake Co.,Limited制的蒸气式远红外加热器下,搬送10秒钟。接2
着,同样使用棒涂布机,以3ml/m涂布纯水。接着,将利用喷注式涂布机(fountain coater)的水洗与利用气刀的去水重复3次后,在70℃的干燥区搬送10秒钟并进行干燥,从而制作经碱皂化处理的纤维素酰化物膜。
[0386] <偏振片73~78的制作>
[0387] 在上述偏振片67~72中,并非在设置有取向膜侧的面,而是在其相反面进行支撑体T1的碱皂化处理,通过乙烯醇系粘接剂将该面贴合于偏振器,除此以外,通过与上述偏振片67~72相同的方法,制作偏振片73~78(分别为比较例25~30)。
[0388] 在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安装评价
[0389] (在IPS型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安装)
[0390] 从市售的液晶电视机(IPS模式超薄型42英寸液晶电视机。背光侧偏振片表面与背光的距离为1.5mm),剥取显示面侧的偏振片,将上述中制作的偏振片,以相对于偏振膜而下述表4所记载的光学各向异性层(光学膜)侧配置于液晶单元侧的方式,经由粘合剂而再贴合于液晶单元。将经改装的液晶电视机在40℃、相对湿度为80%的环境下保持20天后,转移至25℃、相对湿度为60%的环境中,在黑显示状态下持续点亮,在48小时后进行目视观察,评价色调变化。
[0391] (倾斜方向的色调变化)
[0392] 观察从倾斜方向观察装置时的色调变化,通过以下基准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下述表4。
[0393] A:未视觉辨认到圆状色调变化。
[0394] B:几乎未视觉辨认到圆状色调变化。
[0395] C:虽然圆状色调变化较浅,但可明显地视觉辨认到。
[0396] D:视觉辨认到圆状色调变化。
[0397] [表4-1]
[0398]
[0399] [表4-2]
[0400]
[0401] [表4-3]
[0402]
[0403] 符号说明
[0404] 1-偏振器,2-光学各向异性层,3-丙烯酸聚合物层,4-保护膜1,5-硬涂层,6-保护膜2,12-取向层。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