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三合板

申请号 CN201610187488.2 申请日 2016-03-29 公开(公告)号 CN105729588A 公开(公告)日 2016-07-06
申请人 刘瑞; 发明人 刘瑞;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新型三合板,包括面板、芯板和 底板 ,芯板上表面和下表面沿长度方向均设有完全贯穿的T型凹槽和锯齿形凸起,所述T型凹槽和锯齿形凸起交错设置,所述芯板中沿长度方向设有加强肋条,所述面板下表面和底板上表面均设有与T型凹槽和锯齿形凸起相互配合的T型凸起和锯齿形凹槽,本发明结构新颖,使用寿命长,具有防火,防翘起的功能,强度大,满足现在装修的使用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三合板,包括面板、芯板和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板上表面和下表面沿长度方向均设有完全贯穿的T型凹槽和锯齿形凸起,所述T型凹槽和锯齿形凸起交错设置,所述芯板中沿长度方向设有加强肋条,所述面板下表面和底板上表面均设有与T型凹槽和锯齿形凸起相互配合的T型凸起和锯齿形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三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上表面和底板下表面设有防燃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三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芯板和底板粘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三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芯板和底板之间铺设有玻璃纤维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三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肋条设有多个,沿芯板宽度方向间隙设置。

说明书全文

一种新型三合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合板,具体是一种新型三合板。

背景技术

[0002] 三合板是由三层薄木板粘贴而成的板材,是在薄木板涂粘合剂之后在加热环境或者不加热环境之下再通过压制而成的,是胶合板中最为常见、应用也最为广泛的板材之一,家庭装修中,三合板往往具有非常大的运用空间,故在家庭装修中被广泛应用。
[0003] 目前,市面上的三合板包括面板、芯板和底板,三合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处于潮湿的环境当中,会引起薄木板湿涨,进而导致其发生变形起拱,影响板面平整度和美观性,现在的三合板在家庭装修中,由于在一些方面应用试,强度不足,限制了其应用,而且现在三合板的防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三合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三合板,包括面板、芯板和底板,所述芯板上表面和下表面沿长度方向均设有完全贯穿的T型凹槽和锯齿形凸起,所述T型凹槽和锯齿形凸起交错设置,所述芯板中沿长度方向设有加强肋条,所述面板下表面和底板上表面均设有与T型凹槽和锯齿形凸起相互配合的T型凸起和锯齿形凹槽。
[0006]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面板上表面和底板下表面设有防燃层。
[0007]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面板、芯板和底板粘接在一起。
[0008]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面板、芯板和底板之间铺设有玻璃纤维布。
[0009]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强肋条设有多个,沿芯板宽度方向间隙设置。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新颖,使用寿命长,具有防火,防翘起的功能,强度大,满足现在装修的使用要求。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新型三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中:1-上防燃层、2-面板、3-加强肋条、4-芯板、5-底板、6-下防燃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4]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新型三合板,包括面板2、芯板4和底板5,芯板4上表面和下表面沿长度方向均设有完全贯穿的T型凹槽和锯齿形凸起,T型凹槽和锯齿形凸起交错设置,芯板4中沿长度方向设有加强肋条3,面板2下表面和底板5上表面均设有与T型凹槽和锯齿形凸起相互配合的T型凸起和锯齿形凹槽,面板2上表面和底板5下表面设有防燃层,面板2、芯板4和底板5粘接在一起,面板2、芯板4和底板5之间铺设有玻璃纤维布,加强肋条3设有多个,沿芯板宽度方向间隙设置。
[0015] 本发明结构新颖,使用寿命长,通过防燃层的设计,使得本发明具有防火,芯板的T型凹槽和锯齿形凸起与底板和面板的T型凸起和锯齿形凹槽配合设置,实现防翘起的功能,通过加强肋条的设置,使得本发明强度大,满足现在装修的使用要求。
[0016]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17]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