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内衬管及其制造方法

申请号 CN03823343.6 申请日 2003-07-30 公开(公告)号 CN1684820A 公开(公告)日 2005-10-19
申请人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发明人 船津真一; 三村博幸; 仮屋园义久;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的 树脂 内衬 钢 管,其特征在于,在钢管的内面具有粘合层,在其内侧还具有塑料层,所述钢管与所述塑料层的初期剪切粘合 力 大于等于2.0MPa,钢管是预先底面处理过的钢管,作为底面处理,实施了进行过结晶粒微细化处理的 磷酸 盐 化学转换处理膜,优选的是在钢管与粘合层之间具有环 氧 底层涂料层。本发明的树脂内衬钢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钢管中插入比进行过底面处理的钢管内径还小的外径的外面具有粘合层的塑料管,缩小该钢管的外径、使塑料管与其紧密粘合,在高于粘合层的熔融结束 温度 且低于塑料管的开始熔融温度的温度下进行加热。
权利要求

1.一种树脂内衬管,其特征是,钢管或外面锌的钢管的内面具有 粘合层,在其内侧还有塑料层,该钢管与该塑料层的初期剪切粘合大于 等于2.0MPa,所述钢管是预先在内面进行了底面处理的钢管,作为上述底 面处理,实施了进行过结晶粒微细化处理的磷酸盐的化学转换处理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内衬钢管,其特征是,所述塑料层是聚烯 树脂或交联聚烯烃树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内衬钢管,其特征是,所述粘合层是 由来酸酐改性聚烯烃、衣康酸酐改性聚烯烃、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乙烯·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乙烯·马来酸酐·丙烯酸酯共聚物、乙 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离聚物中的1个或2个或其以上组成,并且所 述粘合层熔融结束温度高于所述塑料层的使用温度且低于塑料层的开始熔 融温度。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树脂内衬钢管,其特征是,所 述钢管与所述粘合层之间有环底层涂料层。
5.如权利要求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树脂内衬钢管,其特征是,所 述树脂内衬钢管的外面代替镀锌而具有一次性防锈涂布、富锌漆涂布、或 聚烯烃涂覆。
6.如权利要求1~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树脂内衬钢管的制造方法,其 特征是,在制造所述树脂内衬钢管时,在钢管进行底面处理、或在钢管进 行底面处理后接着进行环氧底层涂料层处理,在所述钢管中插入比钢管内 径小的外径的外面具有粘合层的塑料管、通过将该钢管缩径使塑料管紧密 粘合钢管,然后,以高于粘合层的熔融结束温度并且低于塑料管的开始熔 融温度的温度进行加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树脂内衬钢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在将所 述钢管缩径时,使塑料管的外径缩径0.5~10%那样地将该钢管缩径。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供、供热水、空调、消防、排水等配管等中使用的树脂 内衬管及其制造方法,更详细的,涉及即使在寒冷地区、经过长时间, 钢管与内面树脂内衬层的紧密粘合性仍然优异的树脂内衬钢管及其制造方 法。

背景技术

作为输送水等的配管材料,除锻焊钢管和电焊钢管等钢管以外,还单 独地使用着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和聚丁烯等热塑性树脂管。和这些 树脂管相比,钢管的机械强度大,所以施工时的耐冲击性优异,即使在交 通繁忙的道路下埋设等,耐压缩性优异,即使输送的流体温度高的时候, 与树脂管相比较、耐压强度充分大而优秀,因为难以像树脂管那样燃烧, 所以即使用于室内用途也不蔓延火灾而优秀。
但是,在必须防止因为钢的腐蚀引起流体混浊和管路堵塞的用途中, 使用不引起腐蚀的树脂管。作为具有结合两者优点的配管材料,已知有在 钢管内面插入树脂管而进行防腐的树脂与钢的复合管。例如,作为供水管 与排水管,广泛使用着活用了廉价聚氯乙烯的钢与软质聚氯乙烯的复合管, 作为供热水管,广泛使用钢与硬质聚氯乙烯的复合管。
但是,使用聚氯乙烯材料时,存在在现场配管施工中产生的废弃的复 合管残余材料焚烧处理时产生二噁英的问题。因此,作为在供水管、供热 水管、排水管等中使用的复合管,不希望使用聚氯乙烯。
因此,在特开2001-9912号公报和特开2001-9913号公报中,公开了 利用无所谓产生二噁英问题的聚烯树脂或交联聚烯烃树脂等的形状记 忆性,通过加热比钢管内径小的缩径后的聚烯烃树脂管或交联聚烯烃树脂 管使之复原而在钢管内面进行内衬的方法。
但是,用特开2001-9912号公报和特开2001-9913号公报的方法,用 聚烯烃树脂管或交联聚烯烃树脂管在钢管内面进行内衬时,聚烯烃树脂或 交联聚烯烃树脂与聚氯乙烯相比,热收缩比钢大得多,所以,在制造的最 后的冷却工序中,因为聚烯烃树脂管或交联聚烯烃树脂管的外径相对于钢 管的内径变小,所以钢管和聚烯烃树脂管或交联聚烯烃树脂管的界面产生 大的剥离。因此,在钢与聚烯烃树脂或交联聚烯烃树脂的复合管中,钢 管与树脂管的界面上,经常有剥离应力作用着,即使使用防止剥离的粘合 剂、环底层涂料或化学转换处理膜时,一旦在长时间供水、供热水、空 调、消防、排水等的配管中使用,钢管和聚烯烃树脂管或交联聚烯烃树脂 管的粘合界面就劣化、粘合力减弱,由于聚烯烃树脂管或交联聚烯烃树脂 管内在的收缩应力,存在着聚烯烃树脂管或交联聚烯烃树脂管从钢管内面 剥离的问题。另外,考虑到在寒冷地区使用时,可知因为聚烯烃树脂或交 联聚烯烃树脂收缩而产生的剥离力变得更大,因此化学转换处理膜不能忍 受而破坏。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提供即使在寒冷地区经过长时间、钢管与内面 树脂内衬层的粘合性仍然优异的在供水、供热水、空调、消防、排水等的 配管等中使用的树脂内衬钢管及其制造方法。
发明者们着眼于不发生二噁英问题的聚烯烃树脂或交联聚烯烃树脂。 另外,考虑到与聚氯乙烯相比,因为这些树脂比钢的热收缩大得多,所以 不利用形状记忆性。即,在通过加热已缩径为比钢管内径小的塑料管使之 复原进行内面内衬的方法中,因为在制造的最后的冷却工序中,相对于钢 管的内径,塑料管的外径变小,所以在钢管与塑料管的界面上产生大的剥 离力。而本发明正相反,通过将钢管缩径,在残留塑料管的外径相对于钢 管的内径要变大的膨胀力的条件下进行内面内衬,并进一步在钢管与塑料 管之间,设置粘合层和进行结晶粒微细化处理的粘合力加强的磷酸盐化学 转换处理膜,根据需要设置环氧底层涂料层,由此发现了,即使在寒冷地 区经过长时间,钢管与内面树脂内衬层的粘合性也优异的供水、供热水、 空调、消防、排水等的配管等中可使用的树脂内衬钢管,作为其要点如下。
(1)树脂内衬钢管,其特征是,钢管或外面锌的钢管的内面具有粘 合层、在其内侧还有塑料层,该钢管与该塑料层的初期剪切粘合力是大于 等于2.0MPa,所述钢管是预先在内面作了底面处理的钢管,作为所述底 面处理,是进行了结晶粒微细化处理的磷酸盐的化学转换处理膜。
这里,所谓初期剪切粘合力是指粘合后使用前的钢管与塑料层的粘合 力。该初期剪切粘合力小于2.0MPa时,使用中树脂内衬有剥离的危险, 所以,初期剪切粘合力必须是大于等于2.0MPa、优选是大于等于4.0MPa。
(2)如上述(1)所述的树脂内衬钢管,其特征是所述塑料层是聚烯 烃树脂或交联聚烯烃树脂。
(3)如上述(1)或(2)所述的树脂内衬钢管,其特征是,所述粘合 层由来酸酐改性聚烯烃、衣康酸酐改性聚烯烃、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乙烯·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乙烯·马来酸酐·丙烯酸酯共聚物、乙 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离聚物中的1个或2个或其以上组成,并且, 该粘合层熔融结束温度高于所述塑料层的使用温度且低于其开始熔融的温 度。
(4)如上述(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树脂内衬钢管,其特征是, 所述钢管与所述粘合层之间具有环氧底层涂料层。
(5)如上述(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树脂内衬钢管,其特征是, 所述树脂内衬钢管的外面,代替镀锌具有一次性防锈涂覆、富锌漆涂覆或 聚烯烃涂覆。
(6)上述(1)~(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树脂内衬钢管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是,在制造所述树脂内衬钢管时,在钢管进行底层处理、或在钢管 进行底层处理后接着进行环氧底层涂料层处理,在上述钢管中插入比钢管 内径小的且在外径的外面具有粘合层的塑料管,通过将该钢管缩径而使塑 料管紧密粘合于钢管,然后,在大于等于粘合层熔融结束温度且低于塑料 管开始熔融的温度进行加热。
(7)如上述(6)所述的树脂内衬钢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在将 所述钢管缩径时,使塑料管的外径缩径0.5~10%那样地缩径该钢管。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
本发明的树脂内衬钢管,在其制造时,首先将钢管内面脱脂、用酸洗喷砂处理进行清理净化。该钢管可以是在外面进行了熔融镀锌等的镀敷 处理的钢管,使用外径为10~2000mm左右、通常是20~170mm左右的 钢管。
接着,作为钢管的底面处理,如果实施进行结晶粒微细化处理的增强 了粘合力的磷酸盐的化学转换处理膜,就可发现即使在寒冷地区,塑料管 进一步收缩、剥离力变大,也没有由此引起的化学转换处理膜无法忍耐而 被破坏的情况。另外发现,化学转换处理膜的磷酸盐结晶越是细颗粒、则 粘合强度越高。作为化学转换处理液,使用例如包含磷酸、硝酸、氧化锌、 和水的、以氢氧化钠调整pH后的混合物(磷酸锌钙处理液)。磷 酸锌钙因为耐热性优异,在制造中伴随加热的本发明中是适合的。这些的 添加量,磷酸离子是8~15g/L、硝酸离子是30~60g/L、锌离子是2~4g/L、 钙离子是5~10g/L、pH是2.0~2.5的范围时,可以得到良好的耐水粘合 性。作为相当于上述组成的代表性的磷酸锌钙处理液有パルボンドP(日 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
化学转换处理膜的涂布,将上述化学转换处理液在钢管上浸渍涂布、 钢管内注入涂布或喷涂涂布后,以热加热或高频感应加热等对钢管进行 加热·干燥就可以。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着量是1~10g/m2左右就可以。 该附着量小于1g/m2时,因为化学转换处理膜不能完全地被覆表面,另 外,超过10g/m2时,因为在化学转换处理膜中生成脆弱的二次结晶粒, 所以树脂内衬层的耐水粘合力下降。
结晶粒微细化处理,是在涂布化学转换处理膜前,在钢管浸渍涂布、 钢管内注入涂布或喷涂例如将胶体在水中以1~5g/L范围分散的处理液 (代表性的有プレパレンZ(日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和/或在 上述化学处理液中,作为镍离子在0.2~1.0g/L的范围添加性碳酸镍来进 行。钛或镍成为磷酸盐结晶粒析出的核,因为在铁表面致密地附着、使结 晶粒微细化,所以结晶粒与铁的接触面积增大、紧密粘合力提高。如果不 进行结晶粒微细化处理,就产生大于10μm大小的结晶粒,如果进行结晶 粒微细化处理,则结晶粒的大小就被微细化为小于等于10μm,所以紧密 粘合力提高3倍或其以上。这些的添加量小于下限值时,结晶粒微细化的 效果下降,超过上限值时,经济性变差。
此后,在钢管中插入具有比钢管内径小的外径、而且比钢管的长度更 长的塑料管,将钢管用辊挤压,敲击挤压或模具挤压使塑料管外径缩径 0.5~10%那样地使塑料管紧密粘合在钢管内面。该塑料管的缩径率如果小 于0.5%,因为塑料管的膨胀力变小,所以树脂内衬层的粘合力下降。塑料 管的缩径率如果超过10%,因为塑料管变形,对钢管内面的粘合性就变差。
本发明中使用的塑料管,使用由聚烯烃树脂或交联聚烯烃树脂制成的 塑料管。作为聚烯烃树脂,使用乙烯均聚物、或乙烯与丙烯、1-丁烯、1- 己烯、1-辛烯等的α-烯烃共聚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或者在这些混合物 中,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性能的范围内,根据需要,混合抗氧化剂、紫外线 吸收剂、阻燃剂、颜料、填充剂、润滑剂、防静电剂等的添加剂,以及混 合了其它树脂等的混合物。
作为交联聚烯烃树脂,使用自由基产生剂交联聚烯烃树脂得到的树脂、 或将烷改性的上述聚烯烃树脂水交联(硅烷交联)得到的树脂。作为自 由基产生剂,使用例如过氧化二枯基、过氧化苯甲酰、二-叔丁基过氧化物、 2,5-二甲基-2,5-二(过氧化叔丁基)己烷等的有机过氧化物。另外,上述有 机过氧化物以外,也可以使用偶氮异丁腈等的偶氮化合物。硅烷改性是在 自由基产生剂存在下,使乙烯性不饱和硅烷化合物在上述聚烯烃树脂上进 行接枝反应而进行的。这里,乙烯性不饱和硅烷化合物是以下述通式表示 的化合物。
RsiR’nY3-n
(式中,R表示乙烯性不饱和烃基或烃氧基、R’表示脂肪族饱和烃基、 Y表示可以水解的有机基团、n表示0~2)
具体地,使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 乙酰氧基硅烷等。该硅烷改性,可以预先用挤出机等进行,也可以在成型 时从料斗投入各原料成分,用成型机的混炼机部分进行。交联反应在挤出 成型时和/或成型时通过热处理、水处理等进行。在硅烷改性聚烯烃树脂时, 为了提高交联速度,优选并用硅烷醇缩合催化剂。其可以在成型时配合、 也可以在成型后涂布。作为硅烷醇缩合催化剂,可以使用二月桂酸二丁基 、二月桂酸二辛基锡、环烷酸钴、甲苯磺酸等。本发明中使用的交联聚 烯烃树脂,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性能的范围内,根据需要,可以加入抗氧化 剂、紫外线吸收剂、阻燃剂、颜料、填充剂、润滑剂、防静电剂等的添加 剂,以及其它树脂等。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塑料管的制作方法,利用具有比要进行内衬的钢 管的内径小的外径的圆模头,使用挤出机等,将树脂以管状挤出,此后, 冷却、固定形状。该塑料管的壁厚,根据需要,可以任意设定,没有特别 的限制,但是,一般使用0.3mm~10mm,优选使用0.5mm~5mm。为了 进一步提高与粘合层的粘合力,在成型塑料管以后,也可以根据需要,在 外面涂布市场销售的底层涂料、实施氧化处理或表面粗糙化。
因为钢管与塑料管不太有粘合性,所以优选在它们之间具有粘合层。 尤其是通过由包含马来酸酐改性的聚烯烃、衣康酸酐改性的聚烯烃、乙 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乙烯·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乙烯·马来酸酐·丙 烯酸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甲 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离聚物中的1个或2个或其 以上的,且熔融结束温度是低于塑料管开始熔融的温度并高于塑料管的使 用温度的材料形成粘合层,发现比其它材料具有更加优异的粘合力。作为 由马来酸酐改性的聚烯烃形成的粘合层的聚烯烃,使用例如熔融结束温度 是100℃的低结晶性乙烯类聚合物等。这些的熔融结束温度如果大于等于 塑料管开始熔融的温度,因为用于表现粘合力的加热必须在大于等于塑料 管开始熔融的温度进行,所以,塑料管在发生软化、失去膨胀力的同时发 生变形。另外,这些的熔融结束温度如果低于等于使用温度,因为使用中 粘合层完全熔融,所以树脂内衬层的粘合力降低。
上述粘合层的涂布,使用具有比在塑料管外面要进行内衬的钢管的内 径小的外径的二层圆模头,在塑料管成型时将粘合层共挤出、进行被覆, 或者使用圆模头或T型模头,在塑料管成型后挤出粘合层进行被覆。进一 步,为了表现粘合力,将钢管进行辊挤压、敲击挤压和塑模挤压后,用热 风加热或高频感应加热等加热到高于等于粘合层的熔融结束温度且低于塑 料管的开始熔融温度。加热温度如果低于粘合层的熔融结束温度,因为粘 合层不能完全熔融,不表现粘合力。另外,加热温度如果高于等于塑料管 开始熔融温度,则塑料管软化、失去膨胀力的同时也发生变形。该粘合层 的厚度,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设定,没有特别限定,但是,通常的使用厚度 是1μm~3mm,优选10μm~1.5mm。
如果钢管与粘合层之间有环氧底层涂料层,则可以得到良好的耐水紧 密粘合性,所以优选。作为环氧底层涂料层,使用例如包含环氧、颜料、 添加剂和固化剂的混合物(环氧树脂粉体底层涂料)。作为环氧,使用例 如双酚A的二缩水甘油醚、双酚F的二缩水甘油醚或线型酚清漆型或甲 酚-线型酚醛清漆型的二缩水甘油醚等。这些环氧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 根据目的、混合不同的树脂使用。颜料中,使用二氧化硅硫酸钡、碳酸 钙等的体质颜料类或氧化钛、炭黑等的着色颜料类的微粒子粉末。这些颜 料的添加量,相对于100重量份环氧,在3~50重量份的范围添加可以得 到良好的耐水粘合性。添加剂可以使用丙烯酸低聚物或微粉二氧化硅等。
固化剂中,可以使用双氰胺、癸烷二羧酸等的二元酸、己二酸二酰肼 等的肼类,四氢化邻苯二甲酸酐等的酸酐类,双酚A的二缩水甘油醚中加 成了双酚A的酚类固化剂、或双酚A的二缩水甘油醚中加成了二酰基二 苯基甲烷的胺加成化合物类。固化剂中,使用二元酸、肼类或酚类固化剂 时,以环氧的环氧当量与固化剂的活性氢当量的比,决定固化剂量。作为 当量比,相对于1.0环氧当量,活性氢当量0.6~1.2为良好。
在固化剂中使用双氰胺时,为了降低固化温度,作为固化促进剂添加 改性咪唑。作为该改性咪唑,可以使用例如2-甲基咪唑或2-苯基咪唑等。 此时的固化剂的配合,相对于100重量份环氧,如果添加3~10重量份双 氰胺、0.1~3重量份改性咪唑,就可以得到良好的耐水粘合性。同样,使 用酚类固化剂时,作为固化促进剂使用改性咪唑也是有效的。作为相当于 上述组成的该代表性的环氧树脂粉体涂料,有パウダツクE(日本ペイン ト社制造)。
上述环氧底层涂料层的涂布,在钢管的内面,以常温~80℃左右,将 环氧底层涂料层静电喷涂或流动吸引涂布后,以热风加热或高频感应加热 等将钢管加热到140~220℃左右、进行固化就可以。该环氧底层涂料层的 厚度是40~600μm左右就可以。该膜厚小于40μm时,因为有可能在粉 体涂料的成膜极限以下、不能连续成膜,所以树脂内衬层的耐水粘合力下 降。另外,从操作性和经济性的观点出发,该膜厚的上限是600μm左右 就可以。
内面树脂内衬钢管的外面,代替镀锌也可以有一次性防锈涂布、富锌 涂料涂布、或聚烯烃被覆。作为一次性防锈涂布,涂布厚度20~30μm左 右的一般市场销售的醇酸类、环氧类涂料等。作为富锌漆涂布,以厚度65~ 85μm左右地涂布一般市场销售的有机类、无机类富锌漆等。进而,为了 提高防腐蚀性,在涂布富锌漆后,根据需要,也可以再涂布市场销售的透 明涂料或防白锈涂料等。使用聚烯烃涂覆时,首先将钢管外面脱脂、喷砂 处理或酸洗、达到清洁。此后,依次涂覆粘合剂、聚烯烃树脂。
作为粘合剂,使用含有马来酸酐改性聚烯烃、衣康酸酐改性聚烯烃、 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乙烯·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乙烯·马来酸 酐·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 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离聚物中的1个或2 个以上的粘合剂。作为马来酸酐的加成率,如果是0.05~0.5重量%的范围, 就可以得到良好的粘合力。
该粘合剂,使用圆模头或T型模头在钢管外面挤出、进行被覆。该粘 合剂的厚度如果是80~400μm左右,就可以得到良好的粘合力。
作为聚烯烃树脂,使用在乙烯均聚物、或乙烯与丙烯、1-丁烯、1-己 烯、1-辛烯等的α-烯烃共聚后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或者在这些混合物 中,根据需要,混合了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阻燃剂、颜料、填充剂、 润滑剂、防静电剂等的添加剂,以及其它树脂的混合物。
这些聚烯烃树脂,虽然使用圆模头或T型模头在涂覆过粘合剂的钢管 外面挤出、涂覆、进行层叠,但是,也可以使用双层圆模头或双层T型模 头、将粘合剂和聚烯烃树脂共挤出、进行被覆的方法。该聚烯烃树脂的厚 度如果是0.3~10mm左右,就可以得到良好的防腐蚀性。
进而,如果在钢管与粘合剂之间具有化学转换处理膜,环氧底层涂料, 就可以得到良好的耐水紧密粘合性,所以优选。作为化学转换处理液,使 用例如由磷酸、硝酸、氧化锌、碳酸钙与水组成的、以氢氧化钠调整过pH 的混合物(磷酸锌钙处理液)。化学转换处理膜的涂布,在钢管上喷涂或 浸渍涂布上述化学转换处理液后、将钢管用高频感应加热或热风加热等进 行加热·干燥就可以。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着量是1~10g/m2左右就可 以。该附着量小于1g/m2或大于10g/m2时,聚烯烃涂覆的耐水粘合力就下 降。另外,也可以进行结晶粒微细化处理。
作为环氧底层涂料,使用例如环氧树脂粉体底层涂料。环氧底层涂料 的涂布,用高频感应加热或热风加热等预热实施了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钢管, 在其表面静电喷涂或流动浸渍涂布环氧底层涂料就可以。该环氧底层涂料 的厚度是40~600μm左右就可以。其膜厚小于40μm时,聚烯烃被覆的 耐水粘合力下降。另外,从操作性和经济性的观点出发,该膜厚的上限是 600μm左右为好。
下面根据实施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将外径50.8mm、壁厚3.3mm、长3930mm的钢管用市场销售的碱性 脱脂剂脱脂、酸洗除锈后,依次将钢管浸渍在使钛胶体分散在水中的处理 液(日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プレパレンZ)、磷酸锌钙处理液(日 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パルボンドP)中,通过热风加热干燥、形 成化学转换处理膜。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着量是4g/m2、其平均粒径是 5μm左右。接着,使用双层圆模头,在成型外径42.2mm、厚1.5mm、 长4040mm的聚乙烯树脂管(开始熔融温度120℃)时、在外面通过共挤 出法被覆由马来酸酐改性的聚乙烯组成的粘合剂(熔融结束温度100℃)、 形成粘合层。该粘合层的厚度是200μm。
此后,在上述钢管中插入上述聚乙烯树脂管,通过辊挤压钢管使聚乙 烯树脂管的外径被缩径1.4%,使聚乙烯树脂管紧密粘合在钢管内面后,在 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15℃。切断从钢管端部露出的聚乙烯树脂管。 用市场销售的碱脱脂剂将该内面树脂内衬钢管的外面脱脂、进行喷砂处理 除锈后,涂布厚度75μm的市场销售的有机类富锌漆、再涂布厚度30μm 的市场销售的透明涂料。
实施例2
将外径50.8mm、壁厚3.3mm、长3930mm的外面实施过熔融镀锌的 钢管用市场销售的碱性脱脂剂脱脂、酸洗除锈后,依次在钢管内注入使钛 胶体分散在水中的处理液(日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プレパレン Z)、磷酸锌钙处理液(日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パルボンドP), 通过热风加热干燥、形成化学转换处理膜。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着量是 4g/m2。接着,在钢管内面在常温用静电喷涂法涂布环氧树脂粉体底层涂料 (日本ペイント社生产的パウダツクE),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 180℃、形成环氧底层涂料层。该环氧底层涂料层的厚度是100μm。再使 用双层圆模头,在成型外径42.4mm、壁厚1.5mm、长4040mm的聚乙 烯树脂管(开始熔融温度120℃)时、在外面通过共挤出法被覆由马来酸 酐改性的聚乙烯组成的粘合剂(熔融结束温度100℃)、形成粘合层。该 粘合层的厚度是200μm。
此后,在上述钢管中插入上述聚乙烯树脂管,通过使聚乙烯树脂管的 外径被缩径1.4%那样地辊挤压钢管,使聚乙烯树脂管紧密粘合在钢管内面 后,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15℃。切断从钢管端部露出的聚乙烯 树脂管。
实施例3
将外径50.8mm、壁厚3.3mm、长3930mm的钢管用市场销售的碱性 脱脂剂脱脂、酸洗除锈后,依次将钢管浸渍在使钛胶体分散在水中的处理 液(日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プレパレンZ)、磷酸锌钙处理液(日 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パルボンドP)中,通过热风加热干燥、形 成化学转换处理膜。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着量是4g/m2。接着,在钢管 内面在常温用静电喷涂法涂布环氧树脂粉体底层涂料(日本ペイント社生 产的パウダツクE),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80℃、形成环氧底 层涂料层。该环氧底层涂料层的厚度是100μm。进而,使用双层圆模头, 在成型外径42.4mm、壁厚1.5mm、长4040mm的聚乙烯树脂管(开始 熔融温度120℃)时、在外面利用共挤出法被覆由马来酸酐改性的聚乙烯 组成的粘合剂(熔融结束温度100℃)、形成粘合层。该粘合层的厚度是 200μm。
此后,在上述钢管中插入上述聚乙烯树脂管,通过使聚乙烯树脂管的 外径被缩径1.4%那样地辊挤压钢管,使聚乙烯树脂管紧密粘合在钢管内面 后,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15℃。切断从钢管端部露出的聚乙烯 树脂管。以市场销售的碱脱脂剂将该内面树脂内衬钢管的外面进行脱脂、 喷砂处理除锈后,用市场销售的醇酸类涂料涂布厚度25μm。
实施例4
将外径50.8mm、壁厚3.3mm、长3930mm的钢管用市场销售的碱性 脱脂剂脱脂、酸洗除锈后,依次将钢管浸渍在使钛胶体分散在水中的处理 液(日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プレパレンZ)、磷酸锌钙处理液(日 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パルボンドP)中,通过热风加热干燥、形 成化学转换处理膜。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着量是4g/m2。接着,在钢管 内面在常温用静电喷涂法涂布环氧树脂粉体底层涂料(日本ペイント社生 产的パウダツクE),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80℃、形成环氧底 层涂料层。该环氧底层涂料层的厚度是100μm。进而,使用双层圆模头, 在成型外径42.4mm、壁厚1.5mm、长4040mm的聚乙烯树脂管(开始熔 融温度120℃)时、在外面利用共挤出法被覆由马来酸酐改性的聚乙烯组 成的粘合剂(熔融结束温度100℃)、形成粘合层。该粘合层的厚度是200 μm。
此后,在上述钢管中插入上述聚乙烯树脂管,通过使聚乙烯树脂管的 外径被缩径1.4%那样地辊挤压钢管,使聚乙烯树脂管紧密粘合在钢管内面 后,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15℃。切断从钢管端部露出的聚乙烯 树脂管。以市场销售的碱脱脂剂将该内面树脂内衬钢管的外面脱脂、喷砂 处理除锈后,用市场销售的有机类富锌漆涂布厚度75μm、再用市场销售 的透明涂料涂布厚度30μm。
实施例5
将外径50.8mm、壁厚3.3mm、长3930mm的钢管用市场销售的碱性 脱脂剂脱脂、酸洗除锈后,依次将钢管浸渍在使钛胶体分散在水中的处理 液(日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プレパレンZ)、磷酸锌钙处理液(日 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パルボンドP)中,通过热风加热干燥、形 成化学转换处理膜。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着量是4g/m2。接着,在钢管 内面在常温用静电喷涂法涂布环氧树脂粉体底层涂料(日本ペイント社生 产的パウダツクE),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80℃、形成环氧底 层涂料层。该环氧底层涂料层的厚度是100μm。进而,使用双层圆模头, 在成型外径42.4mm、厚1.5mm、长4040mm的聚乙烯树脂管(开始熔融 温度120℃)时、在外面利用共挤出方法被覆由马来酸酐改性的聚乙烯组 成的粘合剂(熔融结束温度100℃)、形成粘合层。该粘合层的厚度是200 μm。
此后,在上述钢管中插入上述聚乙烯树脂管,通过使聚乙烯树脂管的 外径被缩径1.4%那样地辊挤压钢管,使聚乙烯树脂管紧密粘合在钢管内面 后,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15℃。切断从钢管端部露出的聚乙烯 树脂管。
将上述内面树脂内衬钢管的外面用市场销售的碱性脱脂剂脱脂、喷砂 处理除锈后,以喷涂法涂布磷酸锌钙处理液、通过高频感应加热,将钢管 表面的温度加热到115℃、形成化学转换处理膜。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 着量是4g/m2。接着,立即使用双层圆模头,将由马来酸酐改性的聚乙烯 粘合剂与聚乙烯树脂共挤出、被覆。该马来酸酐改性的聚乙烯粘合剂与聚 乙烯树脂的厚度分别是200μm和1.0mm。
实施例6
将外径50.8mm、壁厚3.3mm、长3930mm的钢管用市场销售的碱性 脱脂剂脱脂、酸洗除锈后,依次将钢管浸渍在使钛胶体分散在水中的处理 液(日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プレパレンZ)、磷酸锌钙处理液(日 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パルボンドP)中,通过热风加热干燥、形 成化学转换处理膜。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着量是4g/m2。接着,在钢管 内面在常温用静电喷涂法涂布环氧树脂粉体底层涂料(日本ペイント社生 产的パウダツクE),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80℃、形成环氧底 层涂料层。该环氧底层涂料层的厚度是100μm。进而,使用双层圆模头, 在成型外径42.4mm、壁厚1.5mm、长4040mm的聚乙烯树脂管(开始 熔融温度120℃)时、在外面利用共挤出法被覆由衣康酸酐改性的聚乙烯 组成的粘合剂(熔融结束温度100℃)、形成粘合层。该粘合层的厚度是 200μm。
此后,在上述钢管中插入上述聚乙烯树脂管,通过使聚乙烯树脂管的 外径被缩径1.4%那样地辊挤压钢管,使聚乙烯树脂管紧密粘合在钢管内面 后,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15℃。切断从钢管端部露出的聚乙烯 树脂管。将该内面树脂内衬钢管的外面用市场销售的碱性脱脂剂脱脂、喷 砂处理除锈后,用市场销售的有机类富锌漆涂布厚度75μm、再用市场销 售的透明涂料涂布厚度30μm。
实施例7
将外径50.8mm、壁厚3.3mm、长3930mm的钢管用市场销售的碱性 脱脂剂脱脂、酸洗除锈后,依次将钢管浸渍在使钛胶体分散在水中的处理 液(日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プレパレンZ)、磷酸锌钙处理液(日 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パルボンドP)中,通过热风加热干燥、形 成化学转换处理膜。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着量是4g/m2。接着,在钢管 内面在常温用静电喷涂法涂布环氧树脂粉体底层涂料(日本ペイント社生 产的パウダツクE),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80℃、形成环氧底 层涂料层。该环氧底层涂料层的厚度是100μm。进而,使用双层圆模头, 在成型外径42.4mm、壁厚1.5mm、长4040mm的聚乙烯树脂管(开始 熔融温度120℃)时、在外面利用共挤出法被覆由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组成的粘合剂(熔融结束温度100℃)、形成粘合层。该粘合层的厚度是 200μm。
此后,在上述钢管中插入上述聚乙烯树脂管,通过使聚乙烯树脂管的 外径被缩径1.4%那样地辊挤压钢管,使聚乙烯树脂管紧密粘合在钢管内面 后,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15℃。切断从钢管端部露出的聚乙烯 树脂管。将该内面树脂内衬钢管的外面用市场销售的碱性脱脂剂脱脂、喷 砂处理除锈后,用市场销售的有机类富锌漆涂布厚度75μm、再用市场销 售的透明涂料涂布厚度30μm。
实施例8
将外径50.8mm、壁厚3.3mm、长3930mm的钢管用市场销售的碱性 脱脂剂脱脂、酸洗除锈钢管后,依次将钢管浸渍在使钛胶体分散在水中的 处理液(日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プレパレンZ)、磷酸锌钙处理 液(日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パルボンドP)中,通过热风加热干 燥、形成化学转换处理膜。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着量是4g/m2。接着, 在钢管内面在常温用静电喷涂法涂布环氧树脂粉体底层涂料(日本ペイン ト社生产的パウダツクE),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80℃、形成 环氧底层涂料层。该环氧底层涂料层的厚度是100μm。再使用双层圆模头, 在成型外径42.4mm、壁厚1.5mm、长4040mm的聚乙烯树脂管(开始熔 融温度120℃)时、在外面利用共挤出方法被覆由乙烯·马来酸酐·丙烯 酸共聚物组成的粘合剂(熔融结束温度100℃)、形成粘合层。该粘合层 的厚度是200μm。
此后,在上述钢管中插入上述聚乙烯树脂管,通过使聚乙烯树脂管的 外径被缩径1.4%那样地辊挤压钢管,使聚乙烯树脂管紧密粘合在钢管内面 后,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15℃。切断从钢管端部露出的聚乙烯 树脂管。将该内面树脂内衬钢管的外面用市场销售的碱性脱脂剂脱脂、喷 砂处理除锈后,用市场销售的有机类富锌漆涂布厚度75μm、再用市场销 售的透明涂料涂布厚度30μm。
实施例9
将外径50.8mm、壁厚3.3mm、长3930mm的钢管用市场销售的碱性 脱脂剂脱脂、酸洗后,依次将钢管浸渍在使钛胶体分散在水中的处理液(日 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プレパレンZ)、磷酸锌钙处理液(日本パ 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パルボンドP)中,通过热风加热干燥、形成化 学转换处理膜。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着量是4g/m2。接着,在钢管内面 在常温用静电喷涂法涂布环氧树脂粉体底层涂料(日本ペイント社生产的 パウダツクE),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80℃、形成环氧底层涂 料层。该环氧底层涂料层的厚度是100μm。再使用双层圆模头,在成型外 径42.4mm、壁厚1.5mm、长4040mm的聚乙烯树脂管(开始熔融温度 120℃)时、在外面利用共挤出法被覆由乙烯·马来酸酐·丙烯酸酯共聚物 组成的粘合剂(熔融结束温度100℃)、形成粘合层。该粘合层的厚度是 200μm。
此后,在上述钢管中插入上述聚乙烯树脂管,通过使聚乙烯树脂管的 外径被缩径1.4%那样地辊挤压钢管,使聚乙烯树脂管紧密粘合在钢管内面 后,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15℃。切断从钢管端部露出的聚乙烯 树脂管。将该内面树脂内衬钢管的外面用市场销售的碱性脱脂剂脱脂、喷 砂处理除锈后,用市场销售的有机类富锌漆涂布厚度75μm、再用市场销 售的透明涂料涂布厚度30μm。
实施例10
将外径50.8mm、壁厚3.3mm、长3930mm的钢管用市场销售的碱性 脱脂剂脱脂、酸洗除锈后,依次将钢管浸渍在使钛胶体分散在水中的处理 液(日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プレパレンZ)、磷酸锌钙处理液(日 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パルボンドP)中,通过热风加热干燥、形 成化学转换处理膜,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着量是4g/m2。接着,在钢管 内面在常温用静电喷涂法涂布环氧树脂粉体底层涂料(日本ペイント社生 产的パウダツクE),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80℃、形成环氧底 层涂料层。该环氧底层涂料层的厚度是100μm。再使用双层圆模头,在成 型外径42.4mm、壁厚1.5mm、长4040mm的聚乙烯树脂管(开始熔融 温度120℃)时、在外面利用共挤出法被覆由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组成的 粘合剂(熔融结束温度100℃)、形成粘合层。该粘合层的厚度是200μm。
此后,在上述钢管中插入上述聚乙烯树脂管,通过使聚乙烯树脂管的 外径被缩径1.4%那样地辊挤压钢管,使聚乙烯树脂管紧密粘合在钢管内面 后,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15℃。切断从钢管端部露出的聚乙烯 树脂管。将该内面树脂内衬钢管的外面用市场销售的碱性脱脂剂脱脂、喷 砂处理除锈后,用市场销售的有机类富锌漆涂布厚度75μm、再用市场销 售的透明涂料涂布厚度30μm。
实施例11
将外径50.8mm、壁厚3.3mm、长3930mm的钢管用市场销售的碱性 脱脂剂脱脂、酸洗除锈后,依次将钢管浸渍在使钛胶体分散在水中的处理 液(日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プレパレンZ)、磷酸锌钙处理液(日 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パルボンドP)中,通过热风加热干燥、形 成化学转换处理膜,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着量是4g/m2。接着,在钢管 内面在常温用静电喷涂法涂布环氧树脂粉体底层涂料(日本ペイント社生 产的パウダツクE),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80℃、形成环氧底 层涂料层。该环氧底层涂料层的厚度是100μm。再使用双层圆模头,在成 型外径42.4mm、壁厚1.5mm、长4040mm的聚乙烯树脂管(开始熔融 温度120℃)时、在外面利用共挤出法被覆由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组成 的粘合剂(熔融结束温度100℃)、形成粘合层。该粘合层的厚度是200 μm。
此后,在上述钢管中插入上述聚乙烯树脂管,通过使聚乙烯树脂管的 外径被缩径1.4%那样地辊挤压钢管,使聚乙烯树脂管紧密粘合在钢管内面 后,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15℃。切断从钢管端部露出的聚乙烯 树脂管。将该内面树脂内衬钢管的外面用市场销售的碱性脱脂剂脱脂、喷 砂处理除锈后,用市场销售的有机类富锌漆涂布厚度75μm、再用市场销 售的透明涂料涂布厚度30μm。
实施例12
将外径50.8mm、壁厚3.3mm、长3930mm的钢管用市场销售的碱性 脱脂剂脱脂、酸洗除锈后,依次将钢管浸渍在使钛胶体分散在水中的处理 液(日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プレパレンZ)、磷酸锌钙处理液(日 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パルボンドP)中,通过热风加热干燥、形 成化学转换处理膜,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着量是4g/m2。接着,在钢管 内面在常温用静电喷涂法涂布环氧树脂粉体底层涂料(日本ペイント社生 产的パウダツクE),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80℃、形成环氧底 层涂料层。该环氧底层涂料层的厚度是100μm。再使用双层圆模头,在成 型外径42.4mm、壁厚1.5mm、长4040mm的聚乙烯树脂管(开始熔融 温度120℃)时、在外面利用共挤出法被覆由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组 成的粘合剂(熔融结束温度100℃)、形成粘合层。该粘合层的厚度是200 μm。
此后,在上述钢管中插入上述聚乙烯树脂管,通过使聚乙烯树脂管的 外径被缩径1.4%那样地辊挤压钢管,使聚乙烯树脂管紧密粘合在钢管内面 后,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15℃。切断从钢管端部露出的聚乙烯 树脂管。将该内面树脂内衬钢管的外面用市场销售的碱性脱脂剂脱脂、喷 砂处理除锈后,用市场销售的有机类富锌漆涂布厚度75μm、再用市场销 售的透明涂料涂布厚度30μm。
实施例13
将外径50.8mm、壁厚3.3mm、长3930mm的钢管用市场销售的碱性 脱脂剂脱脂、酸洗除锈后,依次将钢管浸渍在使钛胶体分散在水中的处理 液(日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プレパレンZ)、磷酸锌钙处理液(日 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パルボンドP)中,通过热风加热干燥、形 成化学转换处理膜,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着量是4g/m2。接着,在钢管 内面在常温用静电喷涂法涂布环氧树脂粉体底层涂料(日本ペイント社生 产的パウダツクE),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80℃、形成环氧底 层涂料层。该环氧底层涂料层的厚度是100μm。再使用双层圆模头,在成 型外径42.4mm、壁厚1.5mm、长4040mm的聚乙烯树脂管(开始熔融 温度120℃)时、在外面利用共挤出法被覆由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组 成的粘合剂(熔融结束温度100℃)、形成粘合层。该粘合层的厚度是200 μm。
此后,在上述钢管中插入上述聚乙烯树脂管,通过使聚乙烯树脂管的 外径被缩径1.4%那样地辊挤压钢管,使聚乙烯树脂管紧密粘合在钢管内面 后,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15℃。切断从钢管端部露出的聚乙烯 树脂管。将该内面树脂内衬钢管的外面用市场销售的碱性脱脂剂脱脂、喷 砂处理除锈后,用市场销售的有机类富锌漆涂布厚度75μm、再用市场销 售的透明涂料涂布厚度30μm。
实施例14
将外径50.8mm、壁厚3.3mm、长3930mm的钢管用市场销售的碱性 脱脂剂脱脂、酸洗除锈后,依次将钢管浸渍在使钛胶体分散在水中的处理 液(日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プレパレンZ)、磷酸锌钙处理液(日 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パルボンドP)中,通过热风加热干燥、形 成化学转换处理膜,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着量是4g/m2。接着,在钢管 内面在常温用静电喷涂法涂布环氧树脂粉体底层涂料(日本ペイント社生 产的パウダツクE),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80℃、形成环氧底 层涂料层。该环氧底层涂料层的厚度是100μm。再使用双层圆模头,在成 型外径42.4mm、壁厚1.5mm、长4040mm的聚乙烯树脂管(开始熔融 温度120℃)时、在外面利用共挤出法被覆由离聚物组成的粘合剂(熔融 结束温度100℃)、形成粘合层。该粘合层的厚度是200μm。
此后,在上述钢管中插入上述聚乙烯树脂管,通过使聚乙烯树脂管的 外径被缩径1.4%那样地辊挤压钢管,使聚乙烯树脂管紧密粘合在钢管内面 后,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15℃。切断从钢管端部露出的聚乙烯 树脂管。将该内面树脂内衬钢管的外面用市场销售的碱性脱脂剂脱脂、喷 砂处理除锈后,用市场销售的有机类富锌漆涂布厚度75μm、再用市场销 售的透明涂料涂布厚度30μm。
实施例15
将外径50.8mm、壁厚3.3mm、长3930mm的钢管用市场销售的碱性 脱脂剂脱脂、酸洗除锈后,依次将钢管浸渍在使钛胶体分散在水中的处理 液(日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プレパレンZ)、磷酸锌钙处理液(日 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パルボンドP)中,通过热风加热干燥、形 成化学转换处理膜,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着量是4g/m2。再使用双层圆 模头,在成型外径42.4mm、壁厚1.5mm、长4040mm的交联聚乙烯树 脂管(开始熔融温度120℃)时、在外面利用共挤出方法被覆由马来酸酐 改性的聚乙烯组成的粘合剂(熔融结束温度100℃)、形成粘合层。该粘 合层的厚度是200μm。
此后,在上述钢管中插入上述交联聚乙烯树脂管,通过使交联聚乙烯 树脂管的外径被缩径1.4%那样地辊挤压钢管,使交联聚乙烯树脂管紧密粘 合在钢管内面后,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15℃。从钢管端部切断 露出的交联聚乙烯树脂管。将该内面树脂内衬钢管的外面用市场销售的碱 性脱脂剂脱脂、喷砂处理除锈后,用市场销售的醇酸类涂料涂布厚度25μ m。
实施例16
将外径50.8mm、壁厚3.3mm、长3930mm的钢管用市场销售的碱性 脱脂剂脱脂、酸洗除锈后,依次将钢管浸渍在使钛胶体分散在水中的处理 液(日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プレパレンZ)、磷酸锌钙处理液(日 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パルボンドP)中,通过热风加热干燥、形 成化学转换处理膜,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着量是4g/m2。接着,在钢管 内面在常温用静电喷涂法涂布环氧树脂粉体底层涂料(日本ペイント社生 产的パウダツクE),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80℃、形成环氧底 层涂料层。该环氧底层涂料层的厚度是100μm。再使用双层圆模头,在成 型外径42.4mm、壁厚1.5mm、长4040mm的交联聚乙烯树脂管(开始 熔融温度120℃)时、在外面利用共挤出方法被覆由马来酸酐改性的聚乙 烯组成的粘合剂(熔融结束温度100℃)、形成粘合层。该粘合层的厚度 是200μm。
此后,在上述钢管中插入上述交联聚乙烯树脂管,通过使交联聚乙烯 树脂管的外径被缩径1.4%那样地辊挤压钢管,使交联聚乙烯树脂管紧密粘 合在钢管内面后,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15℃。从钢管端部切断 露出的交联聚乙烯树脂管。将该内面树脂内衬钢管的外面用市场销售的碱 性脱脂剂脱脂、喷砂处理除锈后,用市场销售的醇酸类涂料涂布厚度25μ m。
实施例17
将外径50.8mm、壁厚3.3mm、长3930mm的钢管用市场销售的碱性 脱脂剂脱脂、酸洗除锈后,依次将钢管浸渍在使钛胶体分散在水中的处理 液(日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プレパレンZ)、磷酸锌钙处理液(日 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パルボンドP)中,通过热风加热干燥、形 成化学转换处理膜,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着量是4g/m2。接着,在钢管 内面在常温用静电喷涂法涂布环氧树脂粉体底层涂料(日本ペイント社生 产的パウダツクE),在热风加热炉内将钢管整体加热到180℃、形成环 氧底层涂料层。该环氧底层涂料层的厚度是100μm。再使用双层圆模头, 在成型外径42.4mm、壁厚1.5mm、长4040mm的交联聚乙烯树脂管(开 始熔融温度120℃)时、在外面利用共挤出法被覆由衣康酸酐改性聚乙烯 组成的粘合剂(熔融结束温度100℃)、形成粘合层。该粘合层的厚度是 200μm。
此后,在上述钢管中插入上述交联聚乙烯树脂管,通过使交联聚乙烯 树脂管的外径被缩径1.4%那样地辊挤压钢管,使交联聚乙烯树脂管紧密粘 合在钢管内面后,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15℃。从钢管端部切断 露出的交联聚乙烯树脂管。将该内面树脂内衬钢管的外面用市场销售的碱 性脱脂剂脱脂、喷砂处理除锈后,用市场销售的醇酸类涂料涂布厚度25μ m。
实施例18
将外径50.8mm、壁厚3.3mm、长3930mm的钢管用市场销售的碱性 脱脂剂脱脂、酸洗除锈后,依次将钢管浸渍在使钛胶体分散在水中的处理 液(日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プレパレンZ)、磷酸锌钙处理液(日 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パルボンドP)中,通过热风加热干燥、形 成化学转换处理膜,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着量是4g/m2。接着,在钢管 内面在常温用静电喷涂法涂布环氧树脂粉体底层涂料(日本ペイント社生 产的パウダツクE),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80℃、形成环氧底 层涂料层。该环氧底层涂料层的厚度是100μm。再使用双层圆模头,在成 型外径42.4mm、壁厚1.5mm、长4040mm的交联聚乙烯树脂管(开始 熔融温度120℃)时、在外面利用共挤出法被覆由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组成的粘合剂(熔融结束温度100℃)、形成粘合层。该粘合层的厚度是 200μm。
此后,在上述钢管中插入上述交联聚乙烯树脂管,通过使交联聚乙烯 树脂管的外径被缩径1.4%那样地辊挤压钢管,使交联聚乙烯树脂管紧密粘 合在钢管内面后,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15℃。从钢管端部切断 露出的交联聚乙烯树脂管。将该内面树脂内衬钢管的外面用市场销售的碱 性脱脂剂脱脂、喷砂处理除锈后,用市场销售的醇酸类涂料涂布厚度25μ m。
实施例19
将外径50.8mm、壁厚3.3mm、长3930mm的钢管用市场销售的碱性 脱脂剂脱脂、酸洗除锈后,依次将钢管浸渍在使钛胶体分散在水中的处理 液(日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プレパレンZ)、磷酸锌钙处理液(日 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パルボンドP)中,通过热风加热干燥、形 成化学转换处理膜,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着量是4g/m2。接着,在钢管 内面在常温用静电喷涂法涂布环氧树脂粉体底层涂料(日本ペイント社生 产的パウダツクE),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80℃、形成环氧底 层涂料层。该环氧底层涂料层的厚度是100μm。再使用双层圆模头,在成 型外径42.4mm、壁厚1.5mm、长4040mm的交联聚乙烯树脂管(开始 熔融温度120℃)时、在外面利用共挤出法被覆由乙烯·马来酸酐·丙烯 酸共聚物组成的粘合剂(熔融结束温度100℃)、形成粘合层。该粘合层 的厚度是200μm。
此后,在上述钢管中插入上述交联聚乙烯树脂管,通过使交联聚乙烯 树脂管的外径被缩径1.4%那样地辊挤压钢管,使交联聚乙烯树脂管紧密粘 合在钢管内面后,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15℃。从钢管端部切断 露出的交联聚乙烯树脂管。将该内面树脂内衬钢管的外面用市场销售的碱 性脱脂剂脱脂、喷砂处理除锈后,用市场销售的醇酸类涂料涂布厚度25μ m。
实施例20
将外径50.8mm、壁厚3.3mm、长3930mm的钢管用市场销售的碱性 脱脂剂脱脂、酸洗除锈后,依次将钢管浸渍在使钛胶体分散在水中的处理 液(日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プレパレンZ)、磷酸锌钙处理液(日 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パルボンドP)中,通过热风加热干燥、形 成化学转换处理膜,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着量是4g/m2。接着,在钢管 内面在常温用静电喷涂法涂布环氧树脂粉体底层涂料(日本ペイント社生 产的パウダツクE),在热风加热炉内将钢管整体加热到180℃、形成环 氧底层涂料层。该环氧底层涂料层的厚度是100μm。再使用双层圆模头, 在成型外径42.4mm、壁厚1.5mm、长4040mm的交联聚乙烯树脂管(开 始熔融温度120℃)时、在外面利用共挤出法被覆由乙烯·马来酸酐·丙 烯酸酯共聚物组成的粘合剂(熔融结束温度100℃)、形成粘合层。该粘 合层的厚度是200μm。
此后,在上述钢管中插入上述交联聚乙烯树脂管,通过使交联聚乙烯 树脂管的外径被缩径1.4%那样地辊挤压钢管,使交联聚乙烯树脂管紧密粘 合在钢管内面后,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15℃。从钢管端部切断 露出的交联聚乙烯树脂管。将该内面树脂内衬钢管的外面用市场销售的碱 性脱脂剂脱脂、喷砂处理除锈后,用市场销售的醇酸类涂料涂布厚度25μ m。
实施例21
将外径50.8mm、壁厚3.3mm、长3930mm的钢管用市场销售的碱性 脱脂剂脱脂、酸洗除锈后,依次将钢管浸渍在使钛胶体分散在水中的处理 液(日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プレパレンZ)、磷酸锌钙处理液(日 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パルボンドP)中,通过热风加热干燥、形 成化学转换处理膜,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着量是4g/m2。接着,在钢管 内面在常温用静电喷涂法涂布环氧树脂粉体底层涂料(日本ペイント社生 产的パウダツクE),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80℃、形成环氧底 层涂料层。该环氧底层涂料层的厚度是100μm。再使用双层圆模头,在成 型外径42.4mm、壁厚1.5mm、长4040mm的交联聚乙烯树脂管(开始 熔融温度120℃)时、在外面利用共挤出法被覆由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组 成的粘合剂(熔融结束温度100℃)、形成粘合层。该粘合层的厚度是200 μm。
此后,在上述钢管中插入上述交联聚乙烯树脂管,通过使交联聚乙烯 树脂管的外径被缩径1.4%那样地辊挤压钢管,使交联聚乙烯树脂管紧密粘 合在钢管内面后,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15℃。从钢管端部切断 露出的交联聚乙烯树脂管。将该内面树脂内衬钢管的外面用市场销售的碱 性脱脂剂脱脂、喷砂处理除锈后,用市场销售的醇酸类涂料涂布厚度25μ m。
实施例22
将外径50.8mm、壁厚3.3mm、长3930mm的钢管用市场销售的碱性 脱脂剂脱脂、酸洗除锈后,依次将钢管浸渍在使钛胶体分散在水中的处理 液(日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プレパレンZ)、磷酸锌钙处理液(日 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パルルボンドP)中,热风加热干燥、形成化 学转换处理膜,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着量是4g/m2。接着,在钢管内面 在常温用静电喷涂法涂布环氧树脂粉体底层涂料(日本ペイント社生产的 パウダツクE),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80℃、形成环氧底层涂 料层。该环氧底层涂料层的厚度是100μm。再使用双层圆模头,在成型外 径42.4mm、壁厚1.5mm、长4040mm的交联聚乙烯树脂管(开始熔融温 度120℃)时、在外面利用共挤出法被覆由乙烯·丙烯酸酯组成的粘合剂 (熔融结束温度100℃)、形成粘合层。该粘合层的厚度是200μm。
此后,在上述钢管中插入上述交联聚乙烯树脂管,通过使交联聚乙烯 树脂管的外径被缩径1.4%那样地辊挤压钢管,使交联聚乙烯树脂管紧密粘 合在钢管内面后,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15℃。从钢管端部切断 露出的交联聚乙烯树脂管。将该内面树脂内衬钢管的外面用市场销售的碱 性脱脂剂脱脂、喷砂处理除锈后,用市场销售的醇酸类涂料涂布厚度25μ m。
实施例23
将外径50.8mm、壁厚3.3mm、长3930mm的钢管用市场销售的碱性 脱脂剂脱脂、酸洗除锈后,依次在钢管内面注入使钛胶体分散在水中的处 理液(日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プレパレンZ)、磷酸锌钙处理液 (日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パルボンドP)中,通过热风加热干燥、 形成化学转换处理膜,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着量是4g/m2。接着,在钢 管内面在常温用静电喷涂法涂布环氧树脂粉体底层涂料(日本ペイント社 生产的パウダツクE),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80℃、形成环氧 底层涂料层。该环氧底层涂料层的厚度是100μm。再使用双层圆模头,在 成型外径42.4mm、壁厚1.5mm、长4040mm的交联聚乙烯树脂管(开 始熔融温度120℃)时、在外面利用共挤出法被覆由乙烯·甲基丙烯酸共 聚物组成的粘合剂(熔融结束温度100℃)、形成粘合层。该粘合层的厚 度是200μm。
此后,在上述钢管中插入上述交联聚乙烯树脂管,通过使交联聚乙烯 树脂管的外径被缩径1.4%那样地辊挤压钢管,使交联聚乙烯树脂管紧密粘 合在钢管内面后,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15℃。从钢管端部切断 露出的交联聚乙烯树脂管。将该内面树脂内衬钢管的外面用市场销售的碱 性脱脂剂脱脂、喷砂处理除锈后,用市场销售的醇酸类涂料涂布厚度25μ m。
实施例24
将外径50.8mm、壁厚3.3mm、长3930mm的钢管用市场销售的碱性 脱脂剂脱脂、酸洗除锈后,依次将钢管浸渍在使钛胶体分散在水中的处理 液(日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プレパレンZ)、磷酸锌钙处理液(日 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パルボンドP)中,通过热风加热干燥、形 成化学转换处理膜,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着量是4g/m2。接着,在钢管 内面在常温用静电喷涂法涂布环氧树脂粉体底层涂料(日本ペイント社生 产的パウダツクE),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80℃、形成环氧底 层涂料层。该环氧底层涂料层的厚度是100μm。再使用双层圆模头,在成 型外径42.4mm、壁厚1.5mm、长4040mm的交联聚乙烯树脂管(开始 熔融温度120℃)时、在外面利用共挤出法被覆由乙烯·聚醋酸乙烯酯共 聚物组成的粘合剂(熔融结束温度100℃)共挤出的方法而被覆、形成粘 合层。该粘合层的厚度是200μm。
此后,在上述钢管中插入上述交联聚乙烯树脂管,通过使交联聚乙烯 树脂管的外径被缩径1.4%那样地辊挤压钢管,使交联聚乙烯树脂管紧密粘 合在钢管内面后,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15℃。从钢管端部切断 露出的交联聚乙烯树脂管。将该内面树脂内衬钢管的外面用市场销售的碱 性脱脂剂脱脂、喷砂处理除锈后,用市场销售的醇酸类涂料涂布厚度25μ m。
实施例25
将外径50.8mm、壁厚3.3mm、长3930mm的钢管用市场销售的碱性 脱脂剂脱脂、酸洗除锈后,依次将钢管浸渍在使钛胶体分散在水中的处理 液(日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プレパレンZ)、磷酸锌钙处理液(日 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パルボンドP)中,通过热风加热干燥、形 成化学转换处理膜,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着量是4g/m2。接着,在钢管 内面在常温用静电喷涂法涂布环氧树脂粉体底层涂料(日本ペイント社生 产的パウダツクE),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80℃、形成环氧底 层涂料层。该环氧底层涂料层的厚度是100μm。再使用双层圆模头,在成 型外径42.4mm、壁厚1.5mm、长4040mm的交联聚乙烯树脂管(开始 熔融温度120℃)时、在外面利用共挤出方法被覆由离聚物组成的粘合剂 (熔融结束温度100℃)、形成粘合层。该粘合层的厚度是200μm。
此后,在上述钢管中插入上述交联聚乙烯树脂管,通过使交联聚乙烯 树脂管的外径被缩径1.4%那样地辊挤压钢管,使交联聚乙烯树脂管紧密粘 合在钢管内面后,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15℃。从钢管端部切断 露出的交联聚乙烯树脂管。将该内面树脂内衬钢管的外面用市场销售的碱 性脱脂剂脱脂、喷砂处理除锈后,用市场销售的醇酸类涂料涂布厚度25μ m。
比较例1
将外径34.0mm、壁厚3.2mm、长4000mm的钢管用市场销售的碱性 脱脂剂脱脂、酸洗除锈后,依次将钢管浸渍在钛胶体分散在水中的处理液 (日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プレパレンZ)、磷酸锌钙处理液(日 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パルボンドP)中,通过热风加热干燥、形 成化学转换处理膜,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着量是4g/m2。接着,在钢管 内面在常温用静电喷涂法涂布环氧树脂粉体底层涂料(日本ペイント社生 产的パウダツクE),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80℃、形成环氧底 层涂料层。该环氧底层涂料层的厚度是100μm。再使用双层圆模头,在成 型聚乙烯树脂管(开始熔融温度120℃)时、在外面利用共挤出方法被覆 由马来酸酐改性的聚乙烯组成的粘合剂(熔融结束温度130℃)、形成粘 合层后,在直径方向缩径13%地进行拉伸,制作外径26.1mm、厚1.5mm、 长4500mm的聚乙烯树脂管。该粘合层的厚度是200μm。
此后,在上述钢管中插入上述聚乙烯树脂管,通过高频感应加热将钢 管表面温度加热到200℃、使聚乙烯树脂管恢复形状。切断从钢管端部露 出的聚乙烯树脂管。
比较例2
将外径34.0mm、壁厚3.2mm、长4000mm的钢管用市场销售的碱性 脱脂剂脱脂、酸洗除锈后,将钢管浸渍在磷酸锌钙处理液(日本パ一カラ 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パルボンドP)中,通过热风加热干燥、形成化学转换 处理膜,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着量是4g/m2。接着,在钢管内面在常温 用静电喷涂法涂布环氧树脂粉体底层涂料(日本ペイント社生产的パウダ ツクE),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80℃、形成环氧底层涂料层。 该环氧底层涂料层的厚度是100μm。再使用双层圆模头,在成型聚乙烯树 脂管(开始熔融温度120℃)时、在外面利用共挤出法被覆由马来酸酐改 性聚乙烯组成的粘合剂(熔融结束温度130℃)、形成粘合层后,在直径 方向缩径13%地进行拉伸,制作外径26.1mm、厚1.5mm、长4500mm的 聚乙烯树脂管。该粘合层的厚度是200μm。
此后,在上述钢管中插入上述聚乙烯树脂管,通过高频感应加热将钢 管表面温度加热到200℃、使聚乙烯树脂管恢复形状。切断从钢管端部露 出的聚乙烯树脂管。
比较例3
将外径34.0mm、壁厚3.2mm、长4000mm的钢管用市场销售的碱性 脱脂剂脱脂、酸洗除锈后,依次将钢管浸渍在钛胶体分散在水中的处理液 (日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プレパレンZ)、磷酸锌钙处理液(日 本パ一カラ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パルボンドP)中,通过热风加热干燥、形 成化学转换处理膜,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着量是4g/m2。接着,在钢管 内面在常温用静电喷涂法涂布环氧树脂粉体底层涂料(日本ペイント社生 产的パウダツクE),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80℃、形成环氧底 层涂料层。该环氧底层涂料层的厚度是100μm。再使用双层圆模头,在成 型交联聚乙烯树脂管(开始熔融温度120℃)时、在外面利用共挤出法被 覆由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组成的粘合剂(熔融结束温度130℃)、形成粘 合层后,在直径方向缩径30%地进行拉伸,制作外径26.1mm、厚1.5mm、 长4500mm的交联聚乙烯树脂管。该粘合层的厚度是200μm。
此后,在上述钢管中插入上述交联聚乙烯树脂管,通过高频感应加热 将钢管表面温度加热到200℃、使交联聚乙烯树脂管恢复形状。从钢管端 部切断露出的交联聚乙烯树脂管。
比较例4
将外径34.0mm、壁厚3.2mm、长4000mm的钢管用市场销售的碱性 脱脂剂脱脂、酸洗除锈后,将钢管浸渍磷酸锌钙处理液(日本パ一カライ ジング社生产的パルボンドP)中,通过热风加热干燥、形成化学转换处 理膜,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着量是4g/m2。接着,在钢管内面在常温用 静电喷涂法涂布环氧树脂粉体底层涂料(日本ペイント社生产的パウダツ クE),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80℃、形成环氧底层涂料层。该 环氧底层涂料层的厚度是100μm。再使用双层圆模头,在成型交联聚乙烯 树脂管(开始熔融温度120℃)时、在外面利用共挤出法被覆由马来酸酐 改性聚乙烯组成的粘合剂(熔融结束温度130℃)、形成粘合层后,在直 径方向缩径30%地进行拉伸,制作外径26.1mm、厚1.5mm、长4500mm 的交联聚乙烯树脂管。该粘合层的厚度是200μm。
此后,在上述钢管中插入上述交联聚乙烯树脂管,通过高频感应加热 将钢管表面温度加热到200℃、使交联聚乙烯树脂管恢复形状。从钢管端 部切断露出的交联聚乙烯树脂管。
比较例5
将外径50.8mm、壁厚3.3mm、长3930mm的钢管用市场销售的碱性 脱脂剂脱脂、酸洗除锈后,将钢管浸渍在磷酸锌钙处理液(日本パ一カラ 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パルボンドP)中,通过热风加热干燥、形成化学转换 处理膜,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着量是4g/m2、其平均粒径是15μm左右。 接着,在钢管内面在常温用静电喷涂法涂布环氧树脂粉体底层涂料(日本 ペイント社生产的パウダツクE),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80℃、 形成环氧底层涂料层。该环氧底层涂料层的厚度是100μm。再使用双层圆 模头,在成型外径42.4mm、壁厚1.5mm、长4040mm的聚乙烯树脂管(开 始熔融温度120℃)时、在外面利用共挤出方法被覆由马来酸酐改性的聚 乙烯组成的粘合剂(熔融结束温度100℃)、形成粘合层。该粘合层的厚 度是200μm。
此后,在上述钢管中插入上述聚乙烯树脂管,使聚乙烯树脂管的外径 缩径1.4%那样地辊挤压钢管,使聚乙烯树脂管紧密粘合在钢管内面后,在 热风加热炉内将全体加热到115℃。切断从钢管端部露出的聚乙烯树脂管。
比较例6
将外径50.8mm、壁厚3.3mm、长3930mm的钢管用市场销售的碱性 脱脂剂脱脂、酸洗除锈后,将钢管浸渍在磷酸锌钙处理液(日本パ一カラ イジング社生产的パルボンドP)中,通过热风加热干燥、形成化学转换 处理膜,该化学转换处理膜的附着量是4g/m2。接着,在钢管内面在常温 用静电喷涂法涂布环氧树脂粉体底层涂料(日本ペイント社生产的パウダ ツクE),在热风加热炉内将整体加热到180℃、形成环氧底层涂料层。 该环氧底层涂料层的厚度是100μm。再使用双层圆模头,在成型外径 42.4mm、壁厚1.5mm、长4040mm的交联聚乙烯树脂管(开始熔融温度 120℃)时、在外面利用共挤出方法被覆由马来酸酐改性的聚乙烯组成的粘 合剂(熔融结束温度100℃)、形成粘合层。该粘合层的厚度是200μm。
此后,在上述钢管中插入上述交联聚乙烯树脂管,使交联聚乙烯树脂 管的外径缩径1.4%那样地辊挤压钢管,使交联聚乙烯树脂管紧密粘合在钢 管内面后,在热风加热炉内将全体加热到115℃。从钢管端部切断露出的 交联聚乙烯树脂管。
对于实施例1~25、比较例1~6的树脂内衬钢管,测定钢管与内面的 树脂管的剪切粘合力。剪切粘合力的测定,将制造的树脂内衬钢管切断成 20mm长度,用夹具只支撑钢管部分,在10mm/min的条件下只压拔内面 的树脂内衬层,由此时的压拔力求出剪切粘合力。样品从各树脂内衬钢管 各取3个,求出平均值。剪切粘合力的单位是MPa。测定中的温度一律取 23℃。也一并测定在树脂内衬钢管中通60℃的温水或95℃的热水1年后的 剪切粘合力。表1a、1b、2a、2b、3a、3b、4a、4b中表示各例的条件与 测定结果。
可知实施例1~25的初期剪切粘合力都是2.0Mpa或其以上,显示作 为优选范围的4.0MPa那样的高值,与比较例1~4相比,通水60℃的温水 或95℃的热水1年后的剪切粘合力也显著的高。
进而,对实施例、比较例的树脂内衬钢管,还进行了预想在寒冷地区 使用的冻结解冻试验。冻结解冻试验由将制成的树脂内衬钢管切成150mm 长度,在注入了自来水的容器中直立使其浸渍1/3左右、降温至-20℃放入 恒温槽冻结后、取出,升温至60℃再放入恒温槽来进行解冻。将该操作反 复1500次,测定内面的树脂内衬层直到剥离的次数。其测定结果也在表 1b、2b、3b、4b表示。
实施例1~25中任一个内面的树脂内衬层都没有发生剥离,但比较例 1~6在较少的次数就在内面的树脂内衬层发生剥离。
                               表1a 例 钢管内面 钢管外面 塑料层 粘合层 底面处理等 实施例1 聚乙烯树脂 马来酸酐改性 聚乙烯 磷酸锌钙* 富锌漆涂布 实施例2 聚乙烯树脂 马来酸酐改性 聚乙烯 磷酸锌钙*+环氧树 脂粉体底层涂料 镀锌 实施例3 聚乙烯树脂 马来酸酐改性 聚乙烯 磷酸锌钙*+环氧树 脂粉体底层涂料 一次防锈涂布 实施例4 聚乙烯树脂 马来酸酐改性 聚乙烯 磷酸锌钙*+环氧树 脂粉体底层涂料 富锌漆涂布 实施例5 聚乙烯树脂 马来酸酐改性 聚乙烯 磷酸锌钙*+环氧树 脂粉体底层涂料 聚乙烯被覆
*有结晶粒微细化处理
                           表1b 例            剪切粘合力(MPa)   冻结解冻试验     初期   通水60℃温   水1年后   通水95℃热   水1年后   直到剥离的次数 实施例1     4.0     3.6     3.2   1500次不剥离 实施例2     4.0     3.8     3.6   1500次不剥离 实施例3     4.0     3.8     3.6   1500次不剥离 实施例4     4.0     3.8     3.6   1500次不剥离 实施例5     4.0     3.8     3.6   1500次不剥离
                                   表2a 例                     钢管内面 钢管 外面 塑料层 粘合层 底面处理等 实施例6 聚乙烯树脂 衣康酸酐改性聚 乙烯 磷酸锌钙*+环氧 树脂粉体底层涂料 富锌漆 涂布 实施例7 聚乙烯树脂 乙烯·马来酸酐共 聚物 磷酸锌钙*+环氧 树脂粉体底层涂料 富锌漆 涂布 实施例8 聚乙烯树脂 乙烯·马来酸酐·丙 烯酸共聚物 磷酸锌钙*+环氧 树脂粉体底层涂料 富锌漆 涂布 实施例9 聚乙烯树脂 乙烯·马来酸酐·丙 烯酸酯共聚物 磷酸锌钙*+环氧 树脂粉体底层涂料 富锌漆 涂布 实施例10 聚乙烯树脂 乙烯·丙烯酸共聚物 磷酸锌钙*+环氧 树脂粉体底层涂料 富锌漆 涂布 实施例11 聚乙烯树脂 乙烯·丙烯酸酯共 聚物 磷酸锌钙*+环氧 树脂粉体底层涂料 富锌漆 涂布 实施例12 聚乙烯树脂 乙烯·甲基丙烯酸共 聚物 磷酸锌钙*+环氧 树脂粉体底层涂料 富锌漆 涂布 实施例13 聚乙烯树脂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 聚物 磷酸锌钙*+环氧 树脂粉体底层涂料 富锌漆 涂布 实施例14 聚乙烯树脂 离聚物 磷酸锌钙*+环氧 树脂粉体底层涂料 富锌漆 涂布
*有结晶粒微细化处理
                        表2b           剪切粘合力(MPa)   冻结解冻试验   例     初期 通水60℃ 温水1年后 通水95℃ 热水1年后   直到剥离的次数   实施例6     4.0     3.8     3.6   1500次不剥离   实施例7     4.0     3.8     3.6   1500次不剥离   实施例8     4.0     3.8     3.6   1500次不剥离   实施例9     4.0     3.8     3.6   1500次不剥离   实施例10     4.0     3.8     3.6   1500次不剥离   实施例11     4.0     3.8     3.6   1500次不剥离   实施例12     4.0     3.8     3.6   1500次不剥离   实施例13     4.0     3.8     3.6   1500次不剥离   实施例14     4.0     3.8     3.6   1500次不剥离
                                    表3a 例                    钢管内面 钢管外面 塑料层 粘合层 底面处理等 实施例15 交联聚乙 烯树脂 马来酸酐改性聚 乙烯 磷酸锌钙* 一次性防 锈涂布 实施例16 交联聚乙 烯树脂 马来酸酐改性聚 乙烯 磷酸锌钙*+环氧 树脂粉体底层涂料 一次性防 锈涂布 实施例17 交联聚乙 烯树脂 马来酸酐改性聚 乙烯 磷酸锌钙*+环氧 树脂粉体底层涂料 一次性防 锈涂布 实施例18 交联聚乙 烯树脂 乙烯·马来酸酐共 聚物 磷酸锌钙*+环氧 树脂粉体底层涂料 一次性防 锈涂布 实施例19 交联聚乙 烯树脂 乙烯·马来酸酐·丙 烯酸共聚物 磷酸锌钙*+环氧 树脂粉体底层涂料 一次性防 锈涂布 实施例20 交联聚乙 烯树脂 乙烯·马来酸酐·丙 烯酸酯共聚物 磷酸锌钙*+环氧 树脂粉体底层涂料 一次性防 锈涂布 实施例21 交联聚乙 烯树脂 乙烯·丙烯酸共 聚物 磷酸锌钙*+环氧 树脂粉体底层涂料 一次性防 锈涂布 实施例22 交联聚乙 烯树脂 乙烯·丙烯酸酯共 聚物 磷酸锌钙*+环氧 树脂粉体底层涂料 一次性防 锈涂布 实施例23 交联聚乙 烯树脂 乙烯·甲基丙烯酸 共聚物 磷酸锌钙*+环氧 树脂粉体底层涂料 一次性防 锈涂布 实施例24 交联聚乙 烯树脂 乙烯·醋酸乙烯酯 共聚物 磷酸锌钙*+环氧 树脂粉体底层涂料 一次性防 锈涂布 实施例25 交联聚乙 烯树脂 离聚物 磷酸锌钙*+环氧 树脂粉体底层涂料 一次性防 锈涂布
*有结晶粒微细化处理
                            表3b 例           剪切粘合力(MPa)   冻结解冻试验     初期 通水60℃ 温水1年后 通水95℃ 热水1年后   直到剥离的次数 实施例15     4.0     3.6     3.2   1500次不剥离 实施例16     4.0     3.8     3.6   1500次不剥离 实施例17     4.0     3.8     3.6   1500次不剥离 实施例18     4.0     3.8     3.6   1500次不剥离 实施例19     4.0     3.8     3.6   1500次不剥离 实施例20     4.0     3.8     3.6   1500次不剥离 实施例21     4.0     3.8     3.6   1500次不剥离 实施例22     4.0     3.8     3.6   1500次不剥离 实施例23     4.0     3.8     3.6   1500次不剥离 实施例24     4.0     3.8     3.6   1500次不剥离 实施例25     4.0     3.8     3.6   1500次不剥离
                           表4a   例                  钢管内面 钢管外面   塑料层   粘合层 底面处理等   比较例1   聚乙烯树   脂   马来酸酐改   性聚乙烯 磷酸锌钙*+环氧树 脂粉体底层涂料   -   比较例2   聚乙烯树   脂   马来酸酐改   性聚乙烯 磷酸锌钙**+环氧 树脂粉体底层涂料   -   比较例3   交联聚乙   烯树脂   马来酸酐改   性聚乙烯 磷酸锌钙*+环氧树 脂粉体底层涂料   -   比较例4   交联聚乙   烯树脂   马来酸酐改   性聚乙烯 磷酸锌钙**+环氧 树脂粉体底层涂料   -   比较例5   聚乙烯树   脂   马来酸酐改   性聚乙烯 磷酸锌钙**+环氧 树脂粉体底层涂料   -   比较例6   交联聚乙   烯树脂   马来酸酐改   性聚乙烯 磷酸锌钙**+环氧 树脂粉体底层涂料   -
*有结晶粒微细化处理
**没有结晶粒微细化处理
                            表4b   例            剪切粘合力(MPa)   冻结解冻试验     初期   通水60℃温   水1年后   通水95℃热   水1年后   直到剥离的次数   比较例1     3.2     1.6     0.8   300次发生剥离   比较例2     1.6     0.8     0.4   150次发生剥离   比较例3     3.2     1.6     0.8   300次发生剥离   比较例4     1.6     0.8     0.4   150次发生剥离   比较例5     4.0     3.8     3.6   500次发生剥离   比较例6     4.0     3.8     3.6   500次发生剥离
从这些表的结果判明,本发明的树脂内衬钢管,即使在寒冷地区、经 过长时间,钢管与内面树脂内衬层的紧密粘合性仍然优秀。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钢管缩径,对钢管的内径在残留塑料管的外径要 变大的膨胀力的条件下进行内面内衬,再在钢管与塑料管之间设置粘合层 和进行结晶粒微细化处理、强化了紧密粘合力的磷酸盐的化学转换处理膜, 根据需要设置环氧底层涂料层,可以提供即使在寒冷地区、经过长时间, 钢管与内面树脂内衬层的紧密粘合性仍然优秀的用于供水、供热水、空调、 消防、排水等的配管等的树脂内衬钢管。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