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用照明光学系统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申请号 CN201280054296.4 申请日 2012-10-25 公开(公告)号 CN103917149B 公开(公告)日 2015-04-15
申请人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发明人 小向牧人;
摘要 通过简单的结构,可靠地密封 荧光 体的前端侧来防止荧光体的劣化。照明光学系统单元(26A)具备光纤(39A)、荧光体(40)、对荧光体(40)及光纤(39A)进行保持的作为保持构件的插芯(60)、 覆盖 荧光体(40)的外周的筒状的第一套筒构件(61)、对荧光体(40)的前端侧进行密封的 保护罩 (38)。插芯(60)保持光纤(39A)及荧光体(40)并向第一套筒构件(61)插入。在插芯(60)的荧光体保持部(69)的表面设有 磁性 体的金属膜(67)。使磁 铁 (75)与保护罩(38)的前端抵接而使 磁铁 (75)与金属膜(67)之间产生磁 力 ,来使荧光体(40)与保护罩(38)密接。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窥镜用照明光学系统单元,其具有: 光纤,其将从激光光源供给的激光引导至前端并射出; 荧光体,其由从所述光纤射出的所述激光激发而发出荧光,形成由所述荧光和所述激光构成的白色光; 保持构件,其具有前端侧敞开且保持所述荧光体的荧光体保持部及与所述荧光体保持部的基端连续且供所述光纤穿过的贯通孔,并且至少一部分由磁性体构成; 套筒构件,其前端及基端敞开,内嵌所述保持构件,并使所述光纤从基端突出; 保护罩,其覆盖所述荧光体的前端侧,并使所述荧光及所述激光透过, 所述内窥镜用照明光学系统单元的特征在于,还具有: 第一密封部,其将所述保护罩和所述套筒构件粘接来对所述荧光体的前端侧进行密封; 第二密封部,其在所述保护罩和所述套筒构件粘接之后,通过对所述保持构件向所述保护罩侧进行磁施力而形成为使所述保持构件前端与所述保护罩密接的状态,将所述保持构件和所述套筒构件粘接来对所述荧光体的基端侧进行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照明光学系统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密封部通过在所述保护罩侧配置磁来对所述保持构件向所述保护罩侧进行磁力施力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照明光学系统单元,其中, 所述保护罩的一部分由磁铁构成, 所述第二密封部通过在所述保护罩与所述保持构件之间产生的磁力来对所述保持构件向所述保护罩侧进行磁力施力而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照明光学系统单元,其中, 所述内窥镜用照明光学系统单元具备与保护罩嵌合且由磁铁构成的嵌合构件, 所述第二密封部通过在所述嵌合构件与所述保持构件之间产生的磁力来对所述保持构件向所述保护罩侧进行磁力施力而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用照明光学系统单元,其中, 所述嵌合构件是与所述保护罩和所述套筒构件一起嵌合且在所述套筒构件上固定所述保护罩的固定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照明光学系统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密封部由含有磁性体的粘接剂形成,所述第二密封部通过在所述粘接剂与所述保持构件之间产生的磁力来对所述保持构件向所述保护罩侧进行磁力施力而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照明光学系统单元,其中, 所述保持构件具备:由非磁性体构成的主体;设置在所述荧光体保持部的表面,由磁性体的金属构成,且对所述荧光体发出的白色光进行反射的金属膜。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照明光学系统单元,其中, 所述保持构件具备:由磁铁构成的主体;设置在所述荧光体保持部的表面,由非磁性体的金属构成,且对所述荧光体发出的白色光进行反射的金属膜。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照明光学系统单元,其中, 所述保持构件具备:由非磁性体构成的主体;在所述主体的基端侧设置的磁铁。
10.—种内窥镜用照明光学系统单元的制造方法,该内窥镜用照明光学系统单元具有: 光纤,其将从激光光源供给的激光引导至前端并射出; 荧光体,其由从所述光纤射出的所述激光激发而发出荧光,形成由所述荧光和所述激光构成的白色光; 保持构件,其具有前端侧敞开且保持所述荧光体的荧光体保持部及与所述荧光体保持部的基端连续且供所述光纤穿过的贯通孔; 套筒构件,其内嵌所述保持构件,且前端及基端敞开; 保护罩,其覆盖所述荧光体的前端侧,且使所述荧光和所述激光透过, 所述内窥镜用照明光学系统单元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密封工序,在该工序中,将所述套筒构件和所述保护罩粘接来对所述荧光体的前端侧进行密封; 第二密封工序,在该工序中,在将所述套筒构件和所述保护罩粘接之后,向所述套筒构件的内部插入所述保持构件而使所述光纤从所述保持构件及所述套筒构件的基端突出,并且通过对所述保持构件向所述保护罩侧进行磁力施力而形成为使所述保持构件前端与所述保护罩密接的状态,将所述套筒构件及所述保持构件粘接来对所述荧光体的基端侧进行密封。

说明书全文

内窥镜用照明光学系统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为了对被检体内进行观察而将照明光向被检体内的被观察部位照射的内窥镜用照明光学系统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在医疗领域中,利用内窥镜的诊断正在广为普及。内窥镜在向被检体内插入的插入部的前端具有用于取入被检体的图像光的观察窗和用于朝向被检体照射照明光的照明窗。内窥镜经由软线或连接器而与光源装置连接。光源装置具有用于向内窥镜供给被检体内照明用的照明光的光源。来自光源的照明光由穿过内窥镜的光纤向插入部的前端引Q
寸ο
[0003] 作为构成光源装置的光源,使用氙气灯或卤素灯等白色光源。在使用该白色光源的光源装置中,白色光源或其周边部件相对于内部空间占有的比例大,妨碍光源装置的小型化,因此近些年,正在取代白色光源而利用使用了激光光源的光源装置。在专利文献1、2中记载有一种内窥镜,其通过光纤将由使用该激光光源的光源装置供给的激光向插入部前端引导,并通过激光使配置在光纤前端的荧光体激发发光,从而将白色照明光向体腔内照射。
[0004] 另外,在内窥镜中,需要照射更高强度的照明光。因此,有时在上述的荧光体的周围设置高反射率的反射膜,从而将激发发光的光等作为照明光而高效率地利用。作为该高反射率的反射膜,公知适合为等的金属膜。
[0005] 然而,在利用了内窥镜的诊断时,插入到体腔内的内窥镜插入部的内部成为高湿的状态,并且在用于使插入部弯曲的可动部件等上涂敷含有二硫化钼的润滑脂来作为润滑剂。并且,在内窥镜中,在诊断结束后实施浸渍于含有过乙酸等的杀菌消毒药中的清洗消毒处理。这样,在内窥镜插入部的内部容易进入分或润滑脂及杀菌消毒药那样的药品,因此耐受水分或药品弱的荧光体或反射膜处于容易劣化的环境。
[0006] 因此,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投光单元(内窥镜用照明光学系统单元)中,具备覆盖荧光体的外周的作为套筒构件的外筒构件、覆盖荧光体的前端侧的作为保护罩的蓝宝石玻璃、保持光纤且配置在荧光体的基端侧的作为保持构件的插芯,外筒构件中,基端侧以使光纤延伸出的状态被密封,前端侧粘接蓝宝石玻璃而被密封。
[0007]【在先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7-20937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724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2] 然而,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照明光学系统单元中,不使荧光体和保护罩密接而产生间隙。并且,当药品或水分进入到在保护罩与荧光体之间产生的间隙时,使荧光体或反射膜劣化,因此作为对荧光体进行密封的结构来说不充分。另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照明光学系统单元中,当考虑消除荧光体与保护罩的间隙并同时对荧光体进行密封的制造工序时,在将保护罩与套筒构件粘接之后,必须将保持构件向套筒构件的内部且向保护罩侧压入来使荧光体和保护罩成为密接的状态,并将套筒构件的基端侧和保持构件粘接,但是在将保持构件向保护罩侧压入时,可能使保持构件所保持的光纤破损。当光纤破损时,会使照明光学系统单元的产品成品率降低。
[0013]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通过简单的结构,可靠地密封荧光体的前端侧来防止荧光体的劣化。
[0014]【解决方案】
[0015] 本发明的内窥镜用照明光学系统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光纤,其将从激光光源供给的激光引导至前端并射出;荧光体,其由从光纤射出的激光激发而发出荧光,形成由荧光和激光构成的白色光;保持构件,其具有前端侧敞开且保持荧光体的荧光体保持部及与荧光体保持部的基端连续且供光纤穿过的贯通孔,并且至少一部分由磁性体构成;套筒构件,其前端及基端敞开,内嵌保持构件,并使光纤从基端突出;保护罩,其覆盖荧光体的前端侧,且使荧光及激光透过;第一密封部,其将保护罩和套筒构件粘接来对荧光体的前端侧进行密封;第二密封部,其在保护罩和套筒构件粘接之后,通过对保持构件向保护罩侧进行磁施力而形成为使保持构件前端与保护罩密接的状态,将保持构件和套筒构件粘接来对荧光体的基端侧进行密封。
[0016] 优选第二密封部通过在保护罩侧配置磁来对保持构件向保护罩侧进行磁力施力而形成。
[0017] 优选保护罩的一部分由磁铁构成,第二密封部通过在保护罩与保持构件之间产生的磁力来对保持构件向保护罩侧进行磁力施力而形成。
[0018] 优选所述内窥镜用照明光学系统单元具备与保护罩嵌合且由磁铁构成的嵌合构件,第二密封部通过在嵌合构件与保持构件之间产生的磁力来对保持构件向保护罩侧进行磁力施力而形成。另外,优选嵌合构件是与保护罩和套筒构件一起嵌合且在套筒构件上固定保护罩的固定构件。
[0019] 优选第一密封部由含有磁性体的粘接剂形成,第二密封部通过在粘接剂与保持构件之间产生的磁力来对保持构件向保护罩侧进行磁力施力而形成。
[0020] 优选保持构件具备:由非磁性体构成的主体;设置在荧光体保持部的表面,由磁性体的金属构成,且对荧光体发出的白色光进行反射的金属膜。
[0021] 优选保持构件具备:由磁铁构成的主体;设置在荧光体保持部的表面,由非磁性体的金属构成,且对荧光体发出的白色光进行反射的金属膜。
[0022] 优选保持构件具备:由非磁性体构成的主体;在主体的基端侧设置的磁铁。
[0023] 本发明的内窥镜用照明光学系统单元的制造方法中,该内窥镜用照明光学系统单元具有:光纤,其将从激光光源供给的激光引导至前端并射出;荧光体,其由从光纤射出的激光激发而发出荧光,形成由荧光和激光构成的白色光;保持构件,其具有前端侧敞开且保持荧光体的荧光体保持部及与荧光体保持部的基端连续且供光纤穿过的贯通孔;套筒构件,其内嵌保持构件,且前端及基端敞开;保护罩,其覆盖荧光体的前端侧,且使荧光和激光透过,所述内窥镜用照明光学系统单元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密封工序,在该工序中,将套筒构件和保护罩粘接来对荧光体的前端侧进行密封;第二密封工序,在该工序中,在将套筒构件和保护罩粘接之后,向套筒构件的内部插入保持构件而使光纤从保持构件及套筒构件的基端突出,并且通过对保持构件向保护罩侧进行磁力施力而形成为使保持构件与前端保护罩密接的状态,将套筒构件及保持构件粘接来对荧光体的基端侧进行密封。
[0024]【发明效果】
[0025] 根据本发明,将保护罩和套筒构件粘接,通过对保持构件向保护罩侧进行磁力施力而形成为使保持构件前端与保护罩密接的状态,将套筒构件及保持构件粘接,因此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可靠地密封荧光体来防止荧光体的劣化。另外,由于通过磁力施力使荧光体和保护罩密接,因此不需要将光纤压入,能够提高成品率。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表示电子内窥镜系统的结构的外观图。
[0027] 图2是表示电子内窥镜的前端部的结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0028] 图3是电子内窥镜的前端部的俯视图。
[0029] 图4是表示电子内窥镜系统的电结构的框图
[0030] 图5是表示照明光学系统单元的结构的剖视图。
[0031] 图6是表示照明光学系统单元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32] 图7是表示第一及第二密封工序的说明图。
[0033]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34]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及第二密封工序的说明图。
[0035] 图10是表示使用了与保护罩嵌合的嵌合构件的变形例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36] 图11是表示使用了与保护罩嵌合的嵌合构件的变形例中的第一及第二密封工序的说明图。
[0037]图12是表示在保持构件的基端侧设有磁铁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如图1所示,电子内窥镜系统11由电子内窥镜12、处理器装置13及光源装置14构成。电子内窥镜12具有:向被检者的体内插入的挠性的插入部16 ;与插入部16的基端部分连接的操作部17 ;与处理器装置13及光源装置14连接的连接器18 ;以及将操作部17和连接器18之间连结的通用软线19。
[0039] 插入部16包括:在其前端设置且内置有被检体内摄影用的CXD型图像传感器(参照图4。以下,称为CCD) 37的前端部16a ;与前端部16a的基端相连设置的弯曲自如的弯曲部16b ;以及与弯曲部16b的基端相连设置的具有挠性的挠性管部16c。
[0040] 在操作部17上设有用于使弯曲部16b向上下左右弯曲的弯钮21或用于从前端部16a喷出空气、水的送气/送水按钮22这样的操作构件。另外,在操作部17上设有用于将电手术刀等处置用具向钳子通道(未图示)插入的钳子口 23。
[0041] 处理器装置13与光源装置14电连接,对电子内窥镜系统11的动作进行总括控制。处理器装置13经由通用软线19或在插入部16内穿过的传送线缆向电子内窥镜12进行供电,来控制(XD37的驱动。另外,处理器装置13经由传送线缆取得从(XD37输出的摄像信号,并实施各种图像处理来生成图像数据。由处理器装置13生成的图像数据作为观察图像而被显示在与处理器装置13线缆连接的监视器20上。
[0042] 如图2所示,前端部16a具备前端硬性部24、在该前端硬性部24的前端侧装配的前端保护帽25。前端硬性部24由不锈等金属构成,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多个贯通孔。在该前端硬性部24的各贯通孔中安装有照明光学系统单元26A、26B、摄像单元27、钳子通道、送气/送水通道(未图示)等各种部件。前端硬性部24的后端与构成弯曲部16b的前端的弯曲部分28连结。并且,在前端硬性部24的外周包覆有外皮管29。
[0043] 前端保护帽25由橡胶树脂等构成,在与由前端硬性部24保持的各种部件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如图3所示,观察窗30、照明光学系统单元26A、26B、钳子出口 31、送气•送水喷嘴32等从前端保护帽25的贯通孔25a〜25e露出。一对照明光学系统单元26A、26B配置在隔着观察窗30而对称的位置。
[0044] 如图4所示,电子内窥镜12在前端部16a设有摄像单元27、照明光学系统单元26A、26B,在操作部17设有AFE (模拟信号处理电路)33及摄像控制部34。
[0045] 摄影单元27具有:配置在观察窗30的内部且由透镜组及棱镜构成的摄像光学系统36 ;通过摄像光学系统36将被检体内的像成像在摄像面上的CCD37。CCD37对成像在摄像面上的被检体内的像进行光电转换而蓄积信号电荷,并将蓄积的信号电荷作为摄像信号输出。输出的摄像信号被送往AFE33。AFE33由相关双采样(CDS)电路、自动增益调节(AGC)电路、A/D转换器等(均省略图示)构成。CDS对CCD37输出的摄像信号实施相关双采样处理,除去因驱动(XD37而产生的噪声。AGC将通过⑶S除去了噪声后的摄像信号放大。
[0046] 在电子内窥镜12和处理器装置13连接时,摄像控制部34与处理器装置13内的控制器45连接,在由控制器45下达指示时,摄像控制部34对(XD37输送驱动信号。(XD37基于来自摄像控制部34的驱动信号,以规定的率将摄像信号向AFE33输出。
[0047] 照明光学系统单元26A、26B是将照明光向被检体内照射的单元。照明光学系统单元26A、26B的前端侧由保护罩38密封,而作为照明窗从前端部16a的前端面、即从前端保护帽25的贯通孔25b、25c露出。
[0048] 构成照明光学系统单元26A、26B的光纤39A、39B对从光源装置14供给的蓝色激光进行引导,使其向设置在出射端侧的荧光体40射出。以下,将光纤39A、39B的出射端侧称为“前端侧”,将光纤39A、39B的入射端侧称为“基端侧”。荧光体40将从光纤39A、39B射出的蓝色激光的一部分吸收而激发发光成绿色〜黄色。因此,在照明光学系统单元26A、26B中,扩散并同时透过荧光体40的蓝色的光与从荧光体40激发发光的绿色〜黄色的荧光混合而形成白色(模拟白色)的照明光。照明光的照射范围与由电子内窥镜12摄影的摄影范围相同或比其大,照明光向观察图像的整面大致均匀地照射。
[0049] 处理器装置13具备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SP) 41、数字图像处理电路(DIP) 42、显示控制电路43、VRAM44、控制器45、操作部46等。
[0050] 控制器45对处理器装置13整体的动作进行总括控制。DSP41对从电子内窥镜12的AFE33输出的摄像信号实施颜色分离、颜色插补、增益修正、白平衡调整、γ修正等各种信号处理,生成图像数据。由DSP41生成的图像数据向DIP42的作业存储器输入。另外,DSP41生成平均亮度值等照明光量的自动控制(ALC控制)所需要的ALC控制用数据,并将其向控制器45输入,其中,该平均亮度值例如通过将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各像素的亮度平均而得到。
[0051] DIP42对由DSP41生成的图像数据实施电子变倍、颜色增强处理、边缘增强处理等各种图像处理。由DIP42实施各种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作为观察图像而暂时存储于VRAM44中,之后向显示控制电路43输入。显示控制电路43从VRAM44选择并取得观察图像,显示在监视器20上。
[0052] 操作部46包括设置在处理器装置13的框体上的操作面板、鼠标键盘等周知的输入设备。控制器45根据来自操作部46、电子内窥镜12的操作部17的操作信号,使电子内窥镜系统11的各部分动作。
[0053] 光源装置14具备作为激光光源的激光二极管(LD) 51和光源控制部52。LD51是发出中心波长为445nm的蓝色激光的光源,经由未图示的聚光透镜等向光纤53导光。光纤53经由分支耦合器54而与两个光纤55A、55B连接。光纤55A、55B经由连接器18而与电子内窥镜12的光纤39A、39B连接。因此,LD51发出的蓝色激光向构成照明光学系统单元26A、26B的荧光体40入射。并且,通过蓝色激光入射,其与荧光体40激发发光的绿色〜黄色的荧光混合而作为白色(模拟白色)的照明光向被检体内照射。
[0054] 光源控制部52按照从处理器装置13的控制器45输入的调节信号、同步信号来调节LD51的点亮/熄灭的时机。并且,光源控制部52与控制器45通信,来调节LD51的发光量,由此来调节向被检体内照射的照明光的光量。光源控制部52对照明光量的控制是根据拍摄的观察图像的明亮度等自动地调节照明光量的ALC(Auto Light Control)控制,该控制基于由DSP41生成的ALC控制用数据来进行。
[0055] 如图5及图6所示,照明光学系统单元26A包括单模的光纤39A、荧光体40、保持荧光体40及光纤39A的作为保持构件的插芯60、覆盖荧光体40的外周的筒状的第一及第二套筒构件61、62、覆盖荧光体40的前端侧的保护罩38、对荧光体40的前端侧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部63、对荧光体40的基端侧进行密封的第二密封部64。另外,照明光学系统单元26B具有光纤39B、荧光体40、插芯60、套筒构件61、62、保护罩38、第一及第二密封部63、64,且照明光学系统单元26B与照明光学系统单元26A同样地形成如下的结构:插芯60保持荧光体40及光纤39B,且套筒构件61、62覆盖荧光体40的外周,保护罩38覆盖荧光体的前端,密封部63、64分别对荧光体40的前端及基端侧进行密封。另外,光纤39A、39B的外周面由保护管65包覆。保护管65的前端部固定于第二套筒构件62的外周面。
[0056] 插芯60包括插芯主体66和由磁性体的金属形成的金属膜67。插芯主体66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具有供光纤39A穿过的插通孔68。在插芯主体66的前端侧形成有保持荧光体40的荧光体保持部69。荧光体保持部69对应于荧光体40的外形而从插芯主体66的前端面66a凹陷,形成为与保护罩38面对的前端侧敞开的凹部状。插通孔68与荧光体保持部69的基端连续。
[0057] 在焚光体保持部69的表面设有金属膜67。金属膜67为磁性体,且作为反射膜而发挥功能。反射膜67由磁性体的金属、例如镍构成,通过敷、蒸镀、溅射等形成为薄膜状。需要说明的是,插芯主体66由非磁性体的物质、例如SUS等金属或陶瓷形成。
[0058] 荧光体40通过在无机玻璃等基材内含有由蓝色激光激发而发出绿色〜黄色的荧光的荧光物质、例如YAG或BAM(BaMgAlltlO17)而构成。该荧光体40在荧光体保持部69的内部与金属膜67相接的同时被保持。从荧光体40发出的照明光由金属膜67反射而能够高效率地利用。在将荧光体40保持于荧光体保持部69时,荧光体40及金属膜67的前端面以与插芯主体66的前端面66a成为齐面的方式形成。插通孔68沿着插芯60的中心轴形成。光纤39A的前端部与插通孔68嵌合,且光纤39A保持在焚光体40的后方。
[0059] 第一及第二套筒构件61、62为外径相同的大致圆筒形状,通过使在第一套筒构件61的基端设置的凸部61a和在第二套筒构件62的前端设置的凹部62a嵌合,从而第一及第二套筒构件61、62能够以外周面连续的方式结合。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第一及第二套筒构件61、62的结合,既可以以使凸部61a与凹部62a的嵌合成为过盈配合的方式设定尺寸,也可以将第一及第二套筒构件61、62粘接。
[0060] 第一套筒构件61从前端侧依次具有接受保护罩38的接受部70和与插芯主体66的外周面66b嵌合的嵌合孔71。接受部70的内径比嵌合孔71的内径形成得大。接受部70具有:与保护罩38的外周面38a面对的内周面70a ;与该内周面70a交叉,且与保护罩38的基端面面对的底面70b。通过使保护罩38与接受部70粘接,从而将套筒构件61的前端密封。嵌合孔71沿着套筒构件61的中心而从底面70b连续到第一套筒构件61的后端面。第二套筒构件62形成有内径比嵌合孔71大的嵌合孔72。在第一及第二套筒构件61、62结合时,在嵌合孔71及嵌合孔72的内部收纳插芯主体66,且使插芯60不从第二套筒构件62的基端突出。
[0061] 保护罩38由从荧光体40射出的照明光(白色光)、即扩散并同时透过荧光体40的蓝色激光和从荧光体40激发发光的绿色〜黄色的荧光能够透过的材料形成为大致圆板状。该保护罩38例如由石英玻璃或蓝宝石玻璃等形成。
[0062] 参照图7,对制造上述结构的照明光学系统单元26A的制造工序、尤其是在第一套筒构件61的内部密封荧光体40的工序进行说明。首先,如图7(A)所示,向接受部70嵌入保护罩38,并且将保护罩38和第一套筒构件61粘接来形成对荧光体40的前端侧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部63。在进行该粘接时,作为涂敷粘接剂76的方法,例如在向接受部70嵌入保护罩38之后,使粘接剂76向保护罩38与第一套筒构件61的间隙流入。需要说明的是,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保护罩38或接受部70上涂敷粘接剂76之后,向接受部70嵌入保护罩38。另外,作为粘接剂76,可使用例系粘接剂。
[0063] 接着,如图7(B)所示,将保持荧光体40及光纤39A的插芯6向第一套筒构件61的内部插入而使插芯60的前端与保护罩38抵碰。然后,如图7(C)所示,在与保护罩38的前端抵接的位置上配置磁铁75。如上所述,由于在插芯60上形成有作为磁性体的金属膜67,因此在磁铁75与金属膜67之间产生磁力,从而产生相互吸引的磁力。由此,具有金属膜67的插芯60受到磁力施力而被压向保护罩38侧,因此位于插芯60的前端的荧光体40与保护罩38密接。
[0064] 然后,在保持图7(C)的状态下,使粘接剂76向第一套筒构件61的基端部与插芯60的间隙流入并固化,来形成第二密封部64 (第二密封工序)。使第二套筒构件62的凹部62a与第一套筒构件61的凸部61a嵌合,并且在第二套筒构件62及光纤39A上包覆保护管65来完成照明光学系统单元26A。
[0065] 如以上所示,在插芯60的一部分上设置作为磁性体的金属膜67,且在第二密封工序时,通过磁力施力使保护罩38和荧光体40以密接的状态粘接来形成第二密封部64,因此能够可靠地密封荧光体40的前端侧。由于第一及第二密封部63、64对荧光体40的前端侧进行充分地密封,因此在使用了电子内窥镜12的诊断或清洗消毒处理等时,能够防止气体向荧光体40与保护罩38之间进入,从而防止荧光体40及金属膜67的劣化。另外,通过磁力施力使荧光体40和保护罩38密接,因此不需要将光纤39A压入,能够提高照明光学系统单元26A的成品率。
[0066]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制造工序时使用磁铁,由此能够通过磁力施力使保护罩38和荧光体40密接,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如图8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那样,通过构成照明光学系统单元80的部件自身来产生磁力。这种情况下,照明光学系统单元80具备一部分由磁铁构成的保护罩81。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0067] 保护罩81—体设有由蓝宝石玻璃等构成的大致圆板状的罩主体82和沿着罩主体82的基端侧周缘配置的圆环状的磁铁83。磁铁83例如由铁、铁体等构成,以不从罩主体82的外周面及基端面突出的方式形成。保护罩81中,例如,将罩主体82和磁铁83分别独立形成并通过粘接等将它们结合。需要说明的是,磁铁83设置在当完成照明光学系统单元80时,对扩散并同时透过荧光体40的蓝色激光和从荧光体40激发发光的绿色〜黄色的荧光透过罩主体82的情况不会造成妨碍的位置。
[0068] 参照图9,对制造上述结构的照明光学系统单元80的制造工序、尤其是在第一套筒构件61的内部密封荧光体40的工序进行说明。首先,如图9(A)所示,向接受部70嵌入保护罩81,并且将保护罩81和第一套筒构件61粘接来形成对荧光体40的前端侧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部63。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该粘接时,与进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保护罩38与第一套筒构件61的粘接时同样地通过粘接剂76的流入等来进行。
[0069] 接着,如图9(B)所示,将保持荧光体40及光纤39A的插芯60向第一套筒构件61的内部插入而使插芯60的前端与保护罩81抵碰。由于在插芯60上形成有作为磁性体的金属膜67,因此在磁铁83与金属膜67之间产生磁力,从而产生相互吸引的磁力。由此,具有金属膜67的插芯60受到磁力施力而被压向保护罩81侧,因此位于插芯60的前端的荧光体40与保护罩81密接。然后,在保持图9(B)的状态下,使粘接剂76向第一套筒构件81的基端部与插芯60的间隙流入并固化,来形成第二密封部64 (第二密封工序)。
[0070] 如以上所述,在插芯60的一部分上设置作为磁性体的金属膜67,并且在保护罩81的一部分上设置磁铁83,且在第二密封工序时,通过磁铁83与金属膜67之间产生的磁力施力而使保护罩38和荧光体40密接,在此状态下,将保护罩38和荧光体40粘接来形成第二密封部64,因此能够可靠地密封荧光体40的前端侧。
[0071]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构成照明光学系统单元80的部件,使用一体设有磁铁83的保护罩81,由此使保护罩81受到磁力施力,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图10所示的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照明光学系统单元85具有由磁铁构成且与保护罩86及第一套筒构件87这双方嵌合的固定构件88 (嵌合构件)。这种情况下,第一套筒构件87形成有从外周面87a向接受部70贯通的矩形形状的切口部91,且保护罩86被从外周面86a沿径向切口,形成与切口部91相同宽度的槽92。固定构件88形成为与切口部91及槽92大致相同宽度的矩形柱状。另外,第一套筒构件87具有与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第一套筒构件61同样的接受部70、嵌合孔71及凸部61a。
[0072] 在第一套筒构件87的接受部70中内嵌了保护罩86的状态下,当从外周面87a向切口部91及槽92嵌合固定构件88时,能够将保护罩86固定于套筒构件87。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0中,切口部91及槽92在套筒构件87及保护罩86上各形成在两个部位,但不局限于此,既可以为一个部位,也可以为三个部位以上。另外,固定构件88的形状没有限定为与切口部91及槽92嵌合的矩形柱状,例如,也可以为与保护罩86及第一套筒构件87的外周面嵌合的圆环状。
[0073] 参照图11,对制造上述结构的照明光学系统单元85的制造工序、尤其是在第一套筒构件87的内部密封荧光体40的工序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l(A)所示,将保护罩86向接受部70嵌入,并使槽92的位置与切口部91的位置对合。然后,如图1l(B)所示,使固定构件88与切口部91及槽92嵌合,并将保护罩86和第一套筒构件87粘接来形成对荧光体40的前端侧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部63。
[0074] 接着,如图1l(C)所示,将保持荧光体40及光纤39A的插芯60向第一套筒构件87的内部插入而使插芯60的前端与保护罩86抵碰。在固定构件88与金属膜67之间产生磁力,从而产生相互吸引的磁力。由此,具有金属膜67的插芯60受到磁力施力而被压向保护罩86侧,因此位于插芯60的前端的荧光体40与保护罩86密接。然后,在保持图1l(C)的状态下,使粘接剂76向第一套筒构件87的基端部与插芯60的间隙流入并固化,来形成第二密封部64 (第二密封工序)。
[0075]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在插芯60的一部分上设置的磁性体,将金属膜67由磁性体的金属形成,但本发明没有限定于此,也可以如图12所示的照明光学系统单元95那样,在插芯主体66的基端部设置圆筒形状的磁铁96。作为磁铁96,使用铁、铁氧体等。这种情况下,金属膜67由铝、银等非磁性体的金属形成。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插芯主体66由非磁性体的物质形成,将插芯60的一部分由磁性体的物质形成,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插芯主体66由铁、铁氧体等的磁铁形成。这种情况下,金属膜67由铝、银等非磁性体的金属形成。
[0076] 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构成保护罩的一部分的磁铁或嵌合于保护罩的磁铁与在插芯的一部分上设置的磁性体产生的磁力施力来使保护罩和荧光体密接,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将保护罩和套筒构件粘接的粘接剂中含有磁性体,从而通过该粘接剂与在插芯60的一部分上设置的磁性体产生的磁力施力来使保护罩和荧光体密接。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情况下,优选将插芯60的一部分由铁、铁氧体等的磁铁形成。
[0077]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对使用摄像元件拍摄被检体的状态而得到的图像进行观察的电子内窥镜,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能够适用于采用光学的像导来观察被检体的状态的内窥镜。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具备两个照明光学系统单元的内窥镜,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能够适用于具备一个的照明光学系统单元的内窥镜或具备三个以上的照明光学系统单元的内窥镜。
[0078]【符号说明】
[0079] 11电子内窥镜系统
[0080] 12电子内窥镜
[0081] 13处理器装置
[0082] 14光源装置
[0083] 16插入部
[0084] 16a前端部
[0085] 26A、26B照明光学系统单元
[0086] 38、81、86 保护罩
[0087] 39A、39B 光纤
[0088] 40荧光体
[0089] 60插芯(保持构件)
[0090] 61、87第一套筒构件
[0091] 62第二套筒构件
[0092] 67金属膜
[0093] 75、83、96 磁铁
[0094] 88固定构件(嵌合构件)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