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一其两表面上被涂覆的接合基体的纺织复合体

申请号 CN200580042173.9 申请日 2005-12-06 公开(公告)号 CN101084114A 公开(公告)日 2007-12-05
申请人 皮卡地BC毛织品制造公司; 发明人 J·勒费布尔; V·费斯蒂诺;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纺织 复合体 ,其包括一第一纺织层、一第二纺织层以及一接合基体,所述基体使所述第一和第二纺织层相互接合,所述基体包括一第三纺织层,一热胶合剂网体被涂覆在该第三纺织层的每个表面上,所述基体被间置于所述的第一与第二纺织层之间,从而通过将所述纺织层的一表面相应层贴在一热胶合剂网体上,而使所述的第一纺织层与第二纺织层相互接合。
权利要求

1.纺织复合体,其包括一第一纺织层、一第二纺织层以及一接合基体, 该基体使所述第一和第二纺织层相互接合,所述基体包括一第三纺织层, 一热胶合剂网体被涂覆在该第三纺织层的每个表面上,所述基体被间置于 所述的第一与第二纺织层之间,从而通过将这些纺织层的一表面相应层贴 于一热胶合剂网体上,而使所述的第一纺织层与第二纺织层相互接合。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复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与第二 纺织层中的至少之一具有一开放结构。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织复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放结构 式纺织层由一针织体、网扣体或网眼体形成。
4.接合基体,其用于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织复合体, 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包括一纺织层,一热胶合剂网体被涂覆在该纺织层 的每个表面上。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合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织层由一针 织体形成,所述针织体可能为联式。
6.按照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接合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织层具 有一表面密度,所述表面密度介于10g/m2与50g/m2之间。
7.按照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 两网体的热胶合剂是相同的,例如都为热熔共聚酰胺基。
8.按照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 各网体呈现热胶合剂点的形式,这些热胶合剂点被规律地分布在所述纺织 层的表面上。
9.按照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基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 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的步骤在于:
i)形成所述纺织层;
ii)将一热胶合剂网体置于一转移支承件上;
iii)在一高于所述热胶合剂熔化温度的温度下,对所述支承件上的网 体进行加热;
iv)把承载所述已加热网体的所述转移支承件设置在所述纺织层的一 表面的对面,从而使所述网体与该表面进行接触,所述支承件与所述纺织 层各自的对于所述胶合剂的亲合使得:所述网体从所述支承件被转移到 所述纺织层的表面上,并且这无需对所述纺织层进行特殊加热;
v)再次实施所述步骤ii)到iv),从而为所述纺织层的另一表面涂覆另 一热胶合剂网体。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次涂覆 是连续进行的。
11.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次涂覆的 至少某些步骤是基本同时进行的。
12.按照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为 使所述网体与所述纺织层的表面进行接触,所述纺织层和/或所述转移支承 件朝一汇合区域移动。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汇合区域 上游的一区域中,所述网体被设置在所述纺织层的表面上,对所述热胶合 剂的加热在这些区域之间移动时进行。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支承件 由一带件形成,所述移动通过从所述上游区域朝所述汇合区域的连续行进 实现。
15.按照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纺织层与所述转移支承件被共同移动,从而在所述纺织层的一长度上 进行连续涂覆。
16.按照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合区域的尺寸设置成可允许通过所述网体在所述纺织层的表面上施 加一力来进行所述转移,所述力设置成允许所述网体接合在所述表面上, 而所述热胶合剂不会大量渗入所述纺织层中。
17.按照权利要求9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转移支承件在一介于90℃与215℃之间的温度被加热。
18.按照权利要求9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网体转移后,所述纺织层被冷却,从而保证所述网体的热胶合剂固化
19.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织复合体的复合方法,其 特征在于,按照权利要求4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接合基体被间置于所述 第一纺织层与所述第二纺织层之间,由此形成的堆叠体随后被设置在一层 压机中,从而通过施压和施热,来使所述第一与第二纺织层相互接合。
20.服装物,尤其是内衣或运动服,所述服装物包括至少一料片,所 述料片在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纺织复合体中被裁剪出。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01]  本发明涉及一纺织复合体,其包括两个通过一基体被接合的纺织 层,并涉及一所述的接合基体、一所述接合基体的生产方法、一根据本发 明的复合体的复合方法以及一服装物,所述服装物包括在所述纺织复合体 中被剪裁出的至少一料片。

[02]  本发明通常被应用于纺织复合体,所述纺织复合体用于制作例如 内衣或运动服的服装物。

背景技术

[03]  为了制成这些服装物,而且也在许多其它的最终应用中通常需要 把两个纺织层互相接合,从而尤其能把它们各自的性能(外观、舒适性、 体积、稳定性等)组合在一起。
[04]  为此,已知在纺织层中的至少一层的表面之一上设置一热胶合剂 网体(réseau de produit thermocollant),以便通过层贴(contrecollage) 保证需要的接合。
[05]  然而,某些纺织层、尤其是使用在内衣或运动服领域内的纺织层, 不能够以使人满意的方式被涂覆上一热胶合剂网体。特别是,上述功能的 缺失可能源自于纺织层本身的结构(结构过于开放、表面密度过低等), 又或者源自于在涂覆作业中纺织层保持较差(压、热度、着色剂保持较 差等)。
[06]  为了尝试解决该问题,已经提出使用一热熔剂膜或热熔剂网格 (grille),其被间置于两个纺织层之间,从而保证它们的接合。
[07]  所述方法尽管可以无需对纺织层进行涂覆,但其尤其具有以下的 缺陷:其对于由两个纺织层形成的复合体形成负面特征。特别是可注意到:
[08]  -复合体僵硬,这不利于其手感;
[09]  -复合体的透气性降低,这有损于其舒适性;
[10]  -复合体随时间会发黄,这从美观的度是无法使人满意的。

发明内容

[11]  本发明尤其旨在解决上述问题,因而特别地提出一纺织复合体 (complexe textile),其中,两个纺织层通过一纺织基体被接合起来,其 中所述纺织基体的两个表面上被涂覆有一热胶合剂网体,从而无论需要接 合的纺织层性质如何,都可以利用两个纺织层之间层贴的优点。
[12]  为此,且按照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纺织复合体,其包括一第 一纺织层、一第二纺织层以及一接合基体,所述基体使所述第一和第二纺 织层相互接合,所述基体包括一第三纺织层,一热胶合剂网体被涂覆在该 第三纺织层的每个表面上,所述基体被间置于所述的第一与第二纺织层之 间,从而通过将所述纺织层的一相应表面层贴在一热胶合剂网体上,而使 所述的第一纺织层与第二纺织层相互接合。
[13]  按照第二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用于所述纺织复合体的接合基体, 所述基体包括一纺织层,一热胶合剂网体被涂覆在该纺织层的每个表面上。
[14]  按照第三方面,本发明涉及一上述接合基体的生产方法,所述方 法包括的步骤在于:
[15]  i)形成所述纺织层;
[16]  ii)将一热胶合剂网体置于一转移支承件上;
[17]  iii)在一高于所述热胶合剂熔化温度的温度下,对所述支承件上 的网体进行加热;
[18]  iv)把承载所述已加热网体的所述转移支承件设置在所述纺织层 的一表面的对面,从而使所述网体与该表面进行接触,所述支承件与所述 纺织层各自的对于所述胶合剂的亲合力使得:所述网体从所述支承件被转 移到所述纺织层的表面上,并且这无需对所述纺织层进行特殊加热;
[19]  v)再次实施所述步骤ii)到iv),从而为所述纺织层的另一表面 涂覆另一热胶合剂网体。
[20]  按照第四方面,本发明涉及一根据本发明的纺织复合体的复合方 法,其中,一根据本发明的接合基体被间置于所述第一纺织层与所述第二 纺织层之间,由此形成的堆叠体随后被设置在一层压机中,从而通过施压 和施热,来使所述第一与第二纺织层相互接合。
[21]  按照第五方面,本发明涉及尤其为内衣或运动服的服装物,所述 服装物包括至少一个在根据本发明的纺织复合体中被裁剪出的料片。

具体实施方式

[22]  借助以下不同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将得到更好的理解。
[23]  根据本发明的纺织复合体包括相互接合的一第一纺织层与一第 二纺织层。这些纺织层可以为任何类型,尤其为那些可以被用来制作内衣 或运动服饰的纺织层。
[24]  在一特殊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与第二纺织层中的至少之一具有一 开放结构(structure ouverte),在所述开放结构上,不能可靠地涂覆一热 胶合剂网体。开放结构是指纺织层的覆盖能力很弱,也就是说其具有带孔 眼的区域。所述开放结构例如通过一织纹获得,在所述织纹中,纱线被较 大地间隔开,和/或所述开放结构利用直径较小的纱线和/或利用较低表面 密度(masse surfacique)(例如介于20g/m2与200g/m2之间)的纺织层 获得。在所述特殊例子中,带有开放结构的纺织层由一针织体、网扣体 (dentelle)或网眼体(tulle)形成。
[25]  然而,实施本发明对于其它类型的纺织层例如无纺织物类纺织 层、编织或针织的纺织层同样是有利的,特别是当纺织层不适于接纳热胶 合剂涂覆物时,尤其在涂覆物大量地穿过所述纺织层的情况下。
[26]  为了制作纺织层,可以使用基于天然材料如的纱线,或使用基 于合成材料例如聚酰胺、聚酯或聚丙烯的纱线。所使用的纱线还可以具有 如弹性或敏感性(nervosité)的特殊机械性能,例如纱线可以为弹性蛋白 酶纤维(élasthanne)基。此外,不同性质的纱线可以被使用在同一纺织 层中,从而将它们本身的特征组合在一起。
[27]  为了实施第一与第二纺织层的接合,本发明提出使用一接合基体 (substrat d′association),其被介置于所述纺织层之间,从而保证将它们 接合。为此,该基体包括一第三纺织层,该第三纺织层的每个表面都被涂 覆上一热胶合剂网体。因此,第一与第二纺织层的接合可以通过将所述纺 织层对应的一表面层贴在一热胶合剂网体上来实施。所获得的复合体因此 由一纺织层堆叠体而形成,这就可以使其保持令人满意的手感。
[28]  纺织层可以为所有已知的类型,与需要接合的第一或第二纺织层 中的一个相同或不同。按照一实施方式,基体的纺织层由一针织体形成, 所述针织体可能为联(bloqué)式的。特别是在上一种情况下,接合基 体的使用除了接合方面以外,还可以通过紧固和/或加强复合体的某些部分 来形成复合体的结构。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接合基体布置成:其允许保持 第一和第二纺织层的最初织物特征,尤其是在弹性与触感方面。
[29]  按照一实施方式,接合基体的纺织层具有一较低的表面密度,例 如其介于10g/m2与50g/m2之间,从而获得一相对轻质的纺织复合体,而 这在所考虑的特殊应用中正是特别希望的。
[30]  关于热胶合剂网体,可以考虑两网体的热胶合剂是相同的,例如 都为热熔共聚酰胺基。此外,各网体可呈现热胶合剂点的形式,所述热胶 合剂点被规律地分布在纺织层的表面上,以便使复合体既有粘性又具透气 性,尤其是针对空气与蒸汽时。在实施变型中,热胶合剂网体可实施成 其它类型的非连续的特色区域的形式,尤其实施成直线的或其它二维图案 的形式。
[31]  更特别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复合体被用于进行裁剪,从而形成一 服装物的至少一料片,所述服装物尤其是内衣或运动服饰。
[32]  下面描述一种实施根据本发明的接合基体的方法,其中,纺织层 首先以传统方式采用编织、针织技术形成,或利用制成一无纺织物而形成。
[33]  随后,本发明提出采用一涂覆方法对纺织层的表面进行涂覆,其 中,纺织层没有被特殊进行加热,从而保留所述纺织层的基本性能。
[34]  因此,热胶合剂网体被置于一转移支承件上,随后位于支承件上 的所述网体被加热到一高于热胶合剂熔化温度的温度。特别是,可以通过 丝网印制术或照相制版法实施将热胶合剂置于所述支承件上。
[35]  通常,加热温度介于90℃与215℃之间,这能使用来涂覆纺织层 的热胶合剂的大部分熔融和干燥。在一实施例子中,热胶合剂为共聚合物 基,例如共聚酰胺基和/或共聚酯基和/或其它的热塑性或热固性共聚物基。 热胶合剂可以设置成呈水分的和/或酒精的和/或其它极性溶液的散体 (dispersion)状,且在环境温度下呈糊状形式。
[36]  随后,承载被加热网体的转移支承件面对着待涂覆纺织层的表面 进行设置,从而使所述网体与所述表面获得接触。因此,通过调整所述支 承件与所述纺织层相应的亲合力,就可以使所述网体从转移支承件转移到 纺织层的表面上。所述转移可以在纺织层的整个表面上进行,或仅在所述 纺织层的一确定部分上进行。
[37]  按照文献EP-A-0219378中所述的实施方式,转移支承件由一循 环带件形成,所述循环带件的表面例如被覆盖有一相对于热胶合剂粘性较 低的制剂,例如该制剂为聚四氟乙烯基或基。该带件通过从一上游区 域朝一汇合区域的连续行进而被移动,在所述上游区域中,网体被置于带 件上,而在所述汇合区域中则实施接触。因此,当在上游区域与汇合区域 之间进行移动时,所述网体例如通过经过一炉、或通过暴露在辐射(红外 线或微波)中或暴露在热气流下而被加热,从而保证热胶合剂的干燥与熔 融。
[38]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可以共同移动纺织层与转移支承件,从而在 纺织层的整个长度上进行连续涂覆。
[39]  在所使用的涂覆方法中,还可考虑汇合区域的尺寸设置成可允许 通过网体在纺织层的表面上施加一挤压力来实施转移,所述力设置成允许 所述网体接合在所述表面上,而同时无需热胶合剂大量渗入纺织层中。尤 其是,纺织层与支承件之间的距离可基本等于网体的高度。因此,通过接 触而非挤压来进行转移,所述纺织层因而没有被热胶合剂过于大量地渗透, 这就避免了所述热胶合剂穿过纺织层的穿透现象,并因此对于所述被涂覆 的纺织层能保留良好的手感,同时保证令人满意的粘合性。
[40]  在实施变型中,当网体转移到纺织层上之后,还可考虑通过例如 吹来冷却所述纺织层,从而比起采用自然对流,能保证热胶合剂更快速 地固化。因此,被加热的热胶合剂与纺织层之间的接触时间可以被减少, 这会限制由此可能导致的对纺织层造成的可能损害。
[41]  本发明考虑使用与上述方法相似的一涂覆方法,从而采用另一热 胶合剂网体对纺织层的另一表面进行涂覆。按照一实施方式,通过使纺织 层两次在涂覆装置中通过,来接续地进行两次涂覆。按照另一实施方式, 两次涂覆的至少某些步骤、尤其是冷却步骤可以基本同时地进行。
[42]  为了连续进行两次涂覆,纺织层可被卷绕在一上游筒管上,连续 地被展开,在其两个表面上进行涂覆,并在一下游筒管上重新进行卷绕。
[43]  使用一种如上所述的涂覆方法可以涂覆较低表面密度(例如介于 5g/m2与20g/m2之间)的网体,并获得这样的热胶合剂网体:它们在层贴 于纺织层上之后几乎是不可见的,从而避免了复合体表面存在印痕 (marquage)的外观。
[44]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按照本发明的纺织复合体的复合方法,其中, 被涂覆的接合基体被介置于第一与第二纺织层之间,由此形成的堆叠体随 后被设置在一层压机中,从而通过施压和施热,使第一与第二纺织层相互 接合。
[45]  以下以示意性的且非局限性的方式给出了一按照本发明的纺织 复合体的实施例。
[46]   接合基体:
[47]  纺织层:双弹聚酰胺(polyamide bi-strech)基
[48]  表面密度:20g/m2
[49]  涂覆物:热熔共聚酰胺(熔点120℃);表面密度为8/gm2的点 网体/每表面
[50]   第一纺织层:
[51]  聚酰胺基/弹性蛋白酶纤维(80%/20%)
[52]  表面密度:180g/m2
[53]   第二纺织层:
[54]  聚酰胺基/弹性蛋白酶纤维(85%/15%)
[55]  表面密度:115g/m2
[56]  在一连续的层压机上于130℃进行所述复合(complexage)。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