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卷材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1710395507.5 申请日 2017-05-27 公开(公告)号 CN107160778A 公开(公告)日 2017-09-15
申请人 北京中联天晟工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邱明轩;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沥青 卷材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卷材领域,以简化施工操作。其中,所述沥青卷材包括 自上而下 依次 叠加 的第一隔离层、第一沥青层、基胎层、第二沥青层和第二隔离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层远离所述第一沥青层的表面上设有凹凸不平的第一上花纹,所述第二隔离层远离所述第二沥青层的表面上也设有凹凸不平的第一下花纹,且所述第一隔离层和所述第二隔离层均为聚 碳 酸酯层。本发明应用于施工建设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沥青卷材,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叠加的第一隔离层、第一沥青层、基胎层、第二沥青层和第二隔离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层远离所述第一沥青层的表面上设有凹凸不平的第一上花纹,所述第二隔离层远离所述第二沥青层的表面上也设有凹凸不平的第一下花纹,且所述第一隔离层和所述第二隔离层均为聚酸酯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卷材还包括第一耐高温层和第二耐高温层,所述第一耐高温层覆盖在所述第一隔离层远离所述第一沥青层的表面上,所述第二耐高温层覆盖在所述第二隔离层远离所述第二沥青层的表面上,所述第一耐高温层上设有与所述第一上花纹相对应的第二上花纹,所述第二耐高温层上设有与所述第一下花纹相对应的第二下花纹;
其中,所述第一耐高温层和所述第二耐高温层均为耐高温油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卷材,其特征在于,隔离层的边缘设有拉条,所述拉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拉条均匀分布在所述隔离层的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沥青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沥青层和所述第二沥青层均为聚合物改性沥青层。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沥青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沥青层和所述第二沥青层均为自粘性沥青层。
6.一种沥青卷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基胎层展开;
使喷涂后的基胎层通过浸油槽,进行沥青预浸渍;
使预浸后的基胎层通过涂油槽,进行第二次沥青浸渍,在基胎层的上表面形成第一沥青层,基胎层的下表面形成第二沥青层;
在第一沥青层远离基胎层的一面上采用聚碳酸酯形成第一隔离层,在第二沥青层远离基胎层的一面上采用聚碳酸酯形成第二隔离层;
在第一隔离层远离第一沥青层的表面上形成凹凸不平的第一上花纹,在第二隔离层远离第二沥青层的表面上形成凹凸不平的第一下花纹;
对上述步骤形成的结构进行辊压及辊筒冷却,形成沥青带材;
将沥青带材进行烘干,收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在第一隔离层远离第一沥青层的表面上形成凹凸不平的第一上花纹,在第二隔离层远离第二沥青层的表面上形成凹凸不平的第一下花纹的步骤之后,以及在所述对上述步骤形成的结构进行辊压及辊筒冷却,形成沥青带材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在第一隔离层远离第一沥青层的表面上形成耐高温硅油涂层的第一耐高温层,在第二隔离层远离第二沥青层的表面上形成耐高温硅油涂层的第二耐高温层;
在第一耐高温层上形成与第一上花纹相对应的第二上花纹,在第二耐高温层上形成与第一下花纹相对应的第二下花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隔离层的边缘设置拉条;或者,
在隔离层的边缘设置多个均匀分布的拉条。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沥青层和所述第二沥青层均为聚合物改性沥青层。
10.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沥青层和所述第二沥青层均为自粘性沥青层。

说明书全文

一种沥青卷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卷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沥青卷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沥青卷材是一种可卷曲成卷状的柔性建材产品,其主要用于建筑墙体、屋面、隧道、公路、以及垃圾填埋场等处,可起到抵御外界雨地下水渗漏等作用。可见,沥青卷材作为工程基础建筑物之间的无渗漏连接,是整个工程防水的第一道屏障,对整个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3] 现有的沥青卷材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分别是基胎层、沥青层和隔离层,其中,基胎层可使沥青卷材具有柔性,以扩大沥青卷材的使用范围;沥青层主要起到防水作用;隔离层可来防止沥青粘连在一起,起到保证沥青功能的作用。
[0004] 但不足的是,目前的隔离层的表面多为平面,与沥青层粘合牢固,施工时不容易剥离,从而给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卷材及其制备方法,以简化施工操作。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沥青卷材,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叠加的第一隔离层、第一沥青层、基胎层、第二沥青层和第二隔离层,所述第一隔离层远离所述第一沥青层的表面上设有凹凸不平的第一上花纹,所述第二隔离层远离所述第二沥青层的表面上也设有凹凸不平的第一下花纹,且所述第一隔离层和所述第二隔离层均为聚酸酯层。
[0008] 本发明所提供的沥青卷材的表面分别为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上均为凹凸不平的第一花纹,这样的沥青卷材可带来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方面,隔离层上设有凹凸不平的第一花纹,并不会影响隔离层与沥青层之间的贴合牢固,也就是不会影响到隔离层在沥青卷材中起到的保护隔离作用;第二方面,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可顺着凹凸不平的第一花纹将隔离层从卷材上撕下来,凹凸不平的第一花纹使得沥青卷材的表面的摩擦增加,施工人员在撕扯隔离层时,更为容易;第三方面,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还可将隔离层烤化,而凹凸不平的第一花纹可使得隔离层的受热面积增大,从而隔离层更为容易被烤化。当隔离层被撕掉,或者隔离层被烤化后,沥青层暴露出来,暴露出来的沥青层可用于施工现场中,以与施工现场的相关结构贴合,或者,可将多层卷材粘贴在一起,以提高沥青卷材的防水性能。
[0009] 除此之外,隔离层为聚碳酸酯层,聚碳酸酯层可起到阻燃的作用,使得沥青卷材在存放或使用时的安全系数较高。
[0010]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的沥青卷材在保证了沥青卷材的功能和安全系数的前提下,使得施工过程中的操作变得简单,从而大大降低了施工的时间等成本。
[0011]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沥青卷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基胎层展开;使喷涂后的基胎层通过浸油槽,进行沥青预浸渍;使预浸后的基胎层通过涂油槽,进行第二次沥青浸渍,在基胎层的上表面形成第一沥青层,基胎层的下表面形成第二沥青层;在第一沥青层远离基胎层的一面上采用聚碳酸酯形成第一隔离层,在第二沥青层远离基胎层的一面上采用聚碳酸酯形成第二隔离层;在第一隔离层远离第一沥青层的表面上形成凹凸不平的第一上花纹,在第二隔离层远离第二沥青层的表面上形成凹凸不平的第一下花纹;对上述步骤形成的结构进行辊压及辊筒冷却,形成沥青带材;将沥青带材进行烘干,收卷。
[0012] 本发明所提供的沥青卷材的制备方法与上述沥青卷材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
[001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沥青卷材的第一截面结构图;
[0015]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沥青卷材的第二截面结构图;
[0016]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沥青卷材的结构图;
[0017]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沥青卷材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0018] 附图标记说明:
[0019] 10—第一隔离层;        20—第一沥青层;     30—基胎层;
[0020] 40—第二沥青层;        50—第二隔离层;     1011—第一上花纹;
[0021] 1012—第一下花纹;      60—第一耐高温层;   70—第二耐高温层;
[0022] 1021—第二上花纹;      1022—第二下花纹;   103—拉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4] 实施例一
[0025]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沥青卷材,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叠加的第一隔离层10、第一沥青层20、基胎层30、第二沥青层40和第二隔离层50,第一隔离层10远离第一沥青层20的表面上设有凹凸不平的第一上花纹1011,第二隔离层50远离第二沥青层40的表面上也设有凹凸不平的第一下花纹1012,且第一隔离层10和第二隔离层50均为聚碳酸酯层。
[0026] 在本实施例中,沥青卷材两面的隔离层上均设有凹凸不平的第一花纹(第一花纹包括第一上花纹1011和第一下花纹1012),第一花纹使得隔离层的表面的摩擦力增大,施工人员较容易通过手动或者采用设备等措施将凹凸不平的隔离层从沥青卷材上撕下来,相比于表面平整光滑的隔离层,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撕扯隔离层的难度,从而减少了时间成本,而且施工变得简化,也可相应降低其它方面的成本。
[0027] 再者,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将隔离层从沥青卷材上撕下来,以进行下一步的使用,还有一种常见的手段,就是将隔离层烤化,而本实施例中的隔离层的表面为凹凸不平,这样,在烤化隔离层的过程中,隔离层的受热面积增大,使得隔离层比较容易被烤化,也可以简化施工操作,从而减少时间成本,以及热量等成本。
[0028] 本实施例中的隔离层除了可实现上述有益效果之外,还有起到阻燃的作用。因沥青可燃,在存放和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引起火灾等危险,而本实施例中的隔离层为聚碳酸酯层,聚碳酸酯具有阻燃性,因此可以很好保护沥青卷材,以避免造成太大的危险,甚至损失等。
[0029]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隔离层远离沥青层的表面设置为凹凸不平,但隔离层靠近沥青层的表面仍然为光滑的平面,可见,隔离层与沥青层之间粘贴牢固,隔离层仍然可对沥青层起到保护隔离的作用。
[0030] 参见图2,进一步的,沥青卷材还包括第一耐高温层60和第二耐高温层70,第一耐高温层60覆盖在第一隔离层10远离第一沥青层20的表面上,第二耐高温层70覆盖在第二隔离层50远离第二沥青层40的表面上,第一耐高温层60上设有与第一隔离层10上的第一上花纹1011相对应的第二上花纹1021,即二者的起伏形状相对应;第二耐高温层70上设有与第二隔离层50上的第一下花纹1012相对应的第二下花纹1022,即二者的起伏形状相对应。
[0031] 第一耐高温层60和第二耐高温层70提高了沥青卷材的耐高温性,沥青卷材在加工过程或是存放过程中,不易融化,保证了沥青卷材的性能。
[0032] 特别的,第一耐高温层60和第二耐高温层70均可为耐高温油涂层。
[0033] 参见图3,进一步的,为了使得隔离层更为容易被撕掉,隔离层的边缘设有拉条103。施工人员可通过拉动拉条103将隔离层撕掉。
[0034] 继续参见图3,优选的,拉条103的数量可为多个,多个拉条103可均匀分布在隔离层的边缘。多余的拉条103可在某个拉条103被拉掉时,作为备用拉条103,同时,当需要同时拉动多个拉条103时,均匀分布的拉条103可使隔离层受力均匀,较易被撕掉。
[0035] 优选的,基胎层30可为聚酯无纺布层或玻纤毡层。
[0036] 为了完善沥青卷材的功能,还可使沥青卷材具有防火性,可选的,第一沥青层20和第二沥青层40均可为聚合物改性沥青层。
[0037] 聚合物改性沥青层中的聚合物改性剂可选自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丁苯橡胶和乙烯-醋酸乙烯脂共聚物或其混合物。
[0038] 在本实施例中,聚合物改性沥青层中包括阻燃剂和增粘树脂。其中,阻燃剂可为氢、氢氧化镁、十溴二丙乙烷和\或三氧化二锑;增粘树脂可为石油树脂、加氢石油树脂。
[0039] 进一步的,第一沥青层20和第二沥青层40均可为自粘性沥青层,使得第一沥青层20和第二沥青层40具有良好的粘附性能,从而沥青层可与基面实现良好的结合,进而提高沥青卷材所起到的防水防火的作用。在这里,自粘性沥青层可通过多种工艺形成,在此并不做限定。
[0040]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沥青卷材包括中央部分和分别位于中央部分两侧的边缘部分,中央部分各处的厚度一致,边缘部分的厚度从靠近中央部分至远离中央部分依次递减。
[0041] 在施工时,将卷材与相邻卷材边缘部分粘合在一起,而逐渐降低的厚度可以有效地减弱翘曲收缩应力,即使卷材边缘出现老化导致收缩翘曲应力,由于粘结应力远大于收缩应力,也不会出现分离脱开的问题,从而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同时,由于厚度的降低是单向的,也就是说在厚度降低区域不存在突起的情况。
[0042] 较佳的,边缘部分的厚度变化为光滑的曲线,使得卷材的美观性更好,而且力的大小变化均匀,不影响卷材的使用。
[0043] 实施例二
[0044] 参见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沥青卷材的制备方法,包括:
[0045] 步骤S1:将基胎层展开;
[0046] 步骤S2:使喷涂后的基胎层通过浸油槽,进行沥青预浸渍;
[0047] 步骤S3:使预浸后的基胎层通过涂油槽,进行第二次沥青浸渍,在基胎层的上表面形成第一沥青层,基胎层的下表面形成第二沥青层;
[0048] 步骤S4:在第一沥青层远离基胎层的一面上采用聚碳酸酯形成第一隔离层,在第二沥青层远离基胎层的一面上采用聚碳酸酯形成第二隔离层;
[0049] 步骤S5:在第一隔离层远离第一沥青层的表面上形成凹凸不平的第一上花纹,在第二隔离层远离第二沥青层的表面上形成凹凸不平的第一下花纹;
[0050] 步骤S6:对上述步骤形成的结构进行辊压及辊筒冷却,形成沥青带材;
[0051] 步骤S7:将沥青带材进行烘干,收卷。
[0052] 采用上述步骤可制备沥青卷材,该沥青卷材中,隔离层上均形成了凹凸不平的第一花纹(第一花纹包括第一上花纹和第一下花纹),第一花纹使得隔离层的表面的摩擦力增大,施工人员较容易通过手动或者采用设备等措施将凹凸不平的隔离层从沥青卷材上撕下来,相比于通过制备形成的表面平整光滑的隔离层,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撕扯隔离层的难度,从而减少了时间成本,而且施工变得简化,也可相应降低其它方面的成本。
[0053] 在施工过程中,除了将隔离层从沥青卷材上撕下来,以进行下一步的使用之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手段,就是将隔离层烤化,而本实施例制备而成的隔离层的表面为凹凸不平,这样,在烤化隔离层的过程中,隔离层的受热面积增大,使得隔离层比较容易被烤化,也可以简化施工操作,从而减少时间成本,以及热量等成本。
[0054] 进一步的,在步骤S5之后,步骤S6之前,制备方法还包括:
[0055] 步骤S8:在第一隔离层远离第一沥青层的表面上形成耐高温硅油涂层的第一耐高温层,在第二隔离层远离第二沥青层的表面上形成耐高温硅油涂层的第二耐高温层;
[0056] 步骤S9:在第一耐高温层上形成与第一上花纹相对应的第二上花纹,在第二耐高温层上形成与第一下花纹相对应的第二下花纹。
[0057] 特别的,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还包括:
[0058] 步骤S10:在隔离层的边缘设置拉条;或者,在隔离层的边缘设置多个均匀分布的拉条。
[0059]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3中形成的第一沥青层和第二沥青层均为聚合物改性沥青层;和/或,第一沥青层和第二沥青层均为自粘性沥青层。
[0060] 本实施例中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的沥青卷材可包括两部分,这两部分分别为中央部分和分别位于中央部分两侧的边缘部分,在制备过程中,使得中央部分各处的厚度一致,边缘部分的厚度从靠近中央部分至远离中央部分依次递减;其中,边缘部分的厚度变化为光滑的曲线。
[006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制备方法特别适用于实施例一中的沥青卷材,对应的,实施例一中的有益效果在实施例二中的对应部分均可实现,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006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