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双面粘合片及使用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申请号 CN201380054878.7 申请日 2013-10-09 公开(公告)号 CN104769063A 公开(公告)日 2015-07-08
申请人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发明人 新美嘉穗儿; 稻永诚;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新型透明双面粘合片,其具有能够防止被粘附物 腐蚀 劣化的耐腐蚀可靠性,并且具备不会在粘贴界面产生起泡的耐起泡可靠性,还具有即使在湿热环境下雾度升高也少的光学可靠性。本发明的透明双面粘合片具有 粘合剂 层,所述粘合剂层含有(甲基) 丙烯酸 酯共聚物和平均粒径4~500nm以下的 二 氧 化 硅 微粒,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含有低于2 质量 %的含羧基 单体 作为共聚成分,该粘合剂层能够通 过热 或紫外线 固化 。
权利要求

1.一种透明双面粘合片,其具有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和平均粒径4~500nm以下的微粒,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含有低于2质量%的含羧基单体作为共聚成分,
该粘合剂层能够通过热或紫外线固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双面粘合片,其中,所述粘合剂层还含有裂解型光引发剂和/或夺氢型光引发剂作为光引发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双面粘合片,其中,相对于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100质量份,所述粘合剂层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单体0.05~30质量份,且含有分子间夺氢型光引发剂0.1~10质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双面粘合片,其中,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含有下述单体成分作为共聚成分,
所述单体成分的由动态粘弹性的Tanδ峰温度定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30℃以上且10℃以下,并且,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法求出的作为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20℃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双面粘合片,其中,所述粘合剂层含有3.0质量%以下的平均粒径4~500nm以下的二氧化硅微粒。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双面粘合片,其中,所述粘合剂层含有5.0质量%以上的平均粒径4~500nm以下的二氧化硅微粒。
7.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具有对置的2个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
该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如下结构:所述2个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之间由权利要求
1~6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双面粘合片填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结构构件为选自触摸面板、图像显示面板、表面保护面板及偏振膜中的任一种或组合2种以上而成的叠层体。

说明书全文

透明双面粘合片及使用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可以适用于对例如电脑、便携终端(PDA)、游戏机、电视机(TV)、车载导航仪、触摸面板、数位板等图像显示装置的构成构件进行贴合的透明双面粘合片、以及使用该透明双面粘合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为了提高图像显示装置的可视性,进行了用粘合片、粘接剂等填充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的图像显示面板与设置在其前面侧(可视侧)的构件之间的空隙来抑制入射光及来自显示图像的出射光在空气层界面的漫反射的研究。
[0003] 例如,在触摸面板显示器中,在表面保护面板与具备图像显示面板的液晶组件之间夹有触摸面板功能层的结构成为了现在的主流,在对这些构成构件进行叠层时,为了确保可视性、防止破损,将表面保护面板与触摸面板功能层、液晶组件与触摸面板功能层用粘合片、粘接树脂等进行贴合而成为一体。
[0004] 随着图像显示装置的轻质化、薄型化的要求,触摸面板构件、表面保护面板等图像显示构成构件的材质正在由玻璃替换为塑料。通过用塑料板或膜作为构成构件的材质,虽然获得了轻质化、薄型化的效果,但是树脂构件与玻璃相比,容易随温度、湿度等环境变化而导致尺寸变化,而且透湿性较高,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在使用粘合片形成一体时,夹在构件中的粘合片吸湿白化、或者构件彼此的尺寸变化引起起泡及剥离的隐患增加。
[0005]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粘合片需要具有更高的粘接可靠性,为了赋予其作为粘接构件的基本物性,通常将羧基等高极性成分作为共聚成分或添加剂导入粘合剂组合物中。
[0006] 但是,这样的高极性成分具有化作用,因此在高温高湿等环境下或经过长期保管,粘合片有时会发生被粘附物的氧化劣化等。这样的被粘附物的氧化劣化在对具备触摸面板功能层这样的ITO膜或IGZO膜、及布线等由金属构件构成的部分的构成构件进行贴合时,特别需要注意。
[0007] 因此,鉴于这样的问题,提出了不向粘合剂组合物中导入羧基等酸性成分来抑制被粘附物的氧化劣化的方案。
[0008] 例如,提出了一种粘合剂组合物,其包含重均分子量40万~160万的丙烯酸聚合物,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由烷氧基烷基丙烯酸酯(成分A)及具有羟基的丙烯酸类单体(成分B)作为必须的单体成分而构成(参照专利文献1)。
[0009] 另外,还提出了含有下述树脂组合物和交联剂而形成的粘合材料组合物等,所述树脂组合物以由(A)(甲基)丙烯酸烷基酯、(B)含官能团的不饱和单体、以及(C)具有含有2个以上氮原子的杂环结构且未开环的烯属不饱和单体成分形成的共聚物作为主成分(参照专利文献2)。
[0010] 另外,还提出了一种,其由下述粘合组合物形成,所述粘合组合物是向含有羧基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中配合具有极性的特定胺化合物而形成的(参照专利文献3)。
[0011] 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丙烯酸类透明粘合膜,其特征在于,其作为即使在高温/多湿环境、温浸渍或者煮沸等的条件下长时间保存也能防止白化的粘合膜而含有在表面具有羟基的超微粒子(专利文献4参照)。
[0012] 现有技术文献
[0013] 专利文献
[001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15923号公报
[0015]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46882号公报
[0016]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120135号公报
[0017]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2-3485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8]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9] 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对于作为替代高极性成分的羟基导入而言,虽然能够期待其在耐腐蚀性上的效果,但是耐起泡性不及现有产品,未必能够令人满意。
[0020] 另外,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对于含氮化合物(C)的使用而言,虽然对粘合物性有贡献,但是对加热、紫外线的稳定性较差,难以获得湿热白化、黄变等光学可靠性,因此认为其不适合图像显示装置等光学类用途。
[0021] 而且,如专利文献3所记载,在使用胺化合物的情况下,虽然通过胺化合物使粘合剂组合物中的酸性成分稳定而在抑制被粘附物的腐蚀劣化方面具有效果,但是由于作为可逆反应的通过配位键来捕获氧化成分,因此很难说在严苛的环境试验等中能够获得充分的可靠性。
[0022] 如上所述,以往公开的任何粘合片均无法满足对被粘附物的腐蚀防止性及不会在粘贴界面产生起泡的耐起泡可靠性这样的功能。
[0023] 因此,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透明双面粘合片,其具有能够防止被粘附物腐蚀劣化的耐腐蚀可靠性,且同时还具备不会在粘贴界面产生起泡的耐起泡可靠性,此外还具有即使在湿热环境下雾度升高也较少的光学可靠性。
[0024] 解决课题的方法
[0025] 为了提高对氧化劣化成为问题的被粘附物(例如,触摸面板功能层)的耐腐蚀可靠性,使用尽可能地减少了羧基等酸性成分、特别是丙烯酸的粘合剂是有效的,但减少这样的成分时,作为粘合剂的凝聚差、且耐起泡可靠性降低,因此,到目前为止,采用的是使用其它成分代替羧基等高极性成分的方法。
[0026] 另外,由于羧基等高极性成分不仅通过其氢键而得到高凝聚力、高粘接力,而且粘合剂对水的亲和性提高,可得到抑制粘合剂增湿所导致的白浊的效果,因此通常认为使用其它高极性成分是必须的。
[0027] 另一方面,本发明人发现,对于高极性成分的减少引起的凝聚力不足而导致的在粘贴界面的耐起泡性而言,通过在粘贴于被粘附物前的状态下使粘合片处于可以固化的状态,并在粘贴于被粘附物后使其固化,能够克服由于凝聚力不足引起的耐起泡性,并且通过使用具有特定平均粒径的二氧化微粒,可以抑制高极性成分的减少引起的产生白浊等现象,并抑制凝聚力的进一步降低,从而确保光学可靠性,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0028] 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透明双面粘合片,其具有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和平均粒径4~500nm以下的二氧化硅微粒,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含有低于2质量%的含羧基单体作为共聚成分,该粘合剂层能够通过热或紫外线固化。
[0029] 发明的效果
[0030] 本发明所提出的透明双面粘合片通过具有下述粘合剂层而具有以下优点:即使对于氧化劣化成为问题的被粘附物也具有充分的耐腐蚀可靠性,且即使含羧基单体的用量少也具有不会发生湿热白化的光学可靠性,所述粘合剂层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和平均粒径4~500nm以下的二氧化硅微粒,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含有低于2质量%的含羧基单体作为共聚成分。
[0031] 而且,本发明所提出的透明双面粘合片的粘合剂层保留了在热或紫外线作用下固化的余地,因此,能够在与被粘附物贴合后,通过热或紫外线将该粘合剂层固化来使用,由于该贴合后的固化,能够表现出优异的耐起泡性。即,通过在贴合后进行2次固化,提高了粘合片的凝聚力,还能够获得对被粘附界面的锚定效果,因此,能够使2个被粘附物更牢固地贴合,可以表现出优异的耐起泡性。附图说明
[0032] [图1]是用于对后面叙述的实施例中进行的耐腐蚀可靠性的评价试验方法进行说明的图,(A)是耐腐蚀可靠性评价用ITO玻璃基板的ITO图案的俯视图,(B)是示出了在耐腐蚀可靠性评价用ITO玻璃基板上覆盖粘合片的状态的俯视图,(C)是耐腐蚀可靠性评价用样品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
[0034] <透明双面粘合片>
[0035] 本实施方式的透明双面粘合片(以下,称为“本粘合片”)是具备能够在热或紫外线的作用下固化的B阶状态的粘合剂层A的双面粘合片。
[0036] 这里,B阶状态是指具有粘接性或粘合性的树脂的固化中间状态,在该状态下能够保持膜状或片状,在加热或光照射时能够进一步固化(交联),从而能够形成高粘接性的状态。
[0037] 作为使粘合剂层A为B阶状态的方法,可以采用例如在中途强行终止固化反应的方法、含有固化区域或固化反应不同的2种以上固化性树脂或交联引发剂等的方法、以及其它公知的方法。
[0038] <粘合剂层A>
[0039] 粘合剂层A是使粘合剂组合物固化(交联)而形成的B阶状态的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组合物包含含有小于2质量%含羧基单体作为共聚成分而形成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而且优选含有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根据需要还可以含有固化性或交联性材料、交联引发剂、反应催化剂等。
[0040] 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是在构成粘合剂层A的树脂成分中主要的树脂成分,即,优选作为基础聚合物包含在粘合剂层A中。基础聚合物的含量比例没有特别限定,但通常占构成粘合剂层A的树脂成分的50质量%以上,特别是70质量%以上,尤其是90质量%以上(包括100%)。另外,在基础聚合物为2种的情况下,各基础聚合物的含量比例通常占25质量%以上,特别是35质量%以上,尤其是45质量%以上(包括50质量%)。
[0041] (基础聚合物)
[0042] 作为粘合剂层A的基础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优选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即丙烯酸烷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成分中的一种或从其中选择的2种以上作为共聚成分,所述丙烯酸烷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中的烷基是正辛基、异辛基、2-乙基己基、正丁基、异丁基、甲基、乙基、异丙基中的任意一个。
[0043] 另外,作为其它成分,还可以含有具有羧基、羟基、缩水甘油基等有机官能团的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作为共聚成分。
[0044] 其中,可以优选列举: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丙烯酸烷基酯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组合;或者,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组合与乙酸乙烯酯共聚而成的共聚物。
[0045] 其中,作为共聚成分,特别优选含有丙烯酸丁酯和乙酸乙烯酯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丁酯不仅作为在室温下对聚合物赋予粘合性的成分而优选,而且由于Tg比较高,因此,与使用丙烯酸丁酯以外的柔软单体的情况相比,即使除去丙烯酸等也不易因凝聚力不足过于柔软而塌陷,因此优选。另外,乙酸乙烯酯是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法求出的均聚物的Tg为20℃以上的单体成分,从具有提高在常温范围内的表观凝聚力的效果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0046] 作为使用了这些单体的聚合方法,可以采用溶液聚合、乳液聚合、本体重合、悬浮聚合等公知的聚合方法,此时,可以根据聚合方法使用热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等聚合引发剂来得到丙烯酸酯共聚物。
[0047] 但是,对于作为粘合剂层A的基础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而言,重要的是使作为共聚成分的含羧基单体的含量小于2质量%。
[0048] 通过使作为共聚成分的含羧基单体的含量小于2质量%,粘合剂层即使对于氧化劣化成为问题的被粘附物(例如,触摸面板功能层)也具有高度的耐腐蚀可靠性。
[0049] 从上述观点考虑,重要的是使(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中作为共聚成分的含羧基单体的含量小于2质量%,即0质量以上且小于2质量%,其中更优选为0.05质量%以上或1.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以上或1质量%以下。
[0050] (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优选含有如下单体成分作为共聚成分,所述单体成分的由动态粘弹性的Tanδ峰值温度所定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30℃以上且10℃以下,而且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法求出的作为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20℃以上。另外,更优选(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0万~70万。
[0051] 如上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不含或含有少量丙烯酸等含羧基单体。一般来说,如果降低这样的含羧基共聚单体的使用量,则有凝聚力差、粘合力下降的倾向。因此,通过将丙烯酸酯共聚物的Tg和分子量、单体成分的Tg调整为给定范围,能够提高凝聚力、抑制粘合力的降低。
[0052] 即,只要(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由动态粘弹性的Tanδ峰值温度定义的Tg在-30℃~10℃的范围,就能够表现出作为粘合片的适度的粘合性。因此,从上述观点考虑,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由动态粘弹性的Tanδ峰值温度定义的Tg优选为-30℃~10℃,其中更优选为-28℃以上或5℃以下,其中进一步优选为-25℃以上或0℃以下。
[0053] 另外,通过含有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法求出的Tg为20℃以上的共聚成分,能够进一步赋予适度的凝聚力。因此,优选至少1个共聚成分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法求出的Tg为20℃以上,其中更优选为21℃以上且200℃以下,其中进一步优选为25℃以上且150℃以下。
[0054] 作为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法求出的Tg为20℃以上的共聚成分,可以列举例如:乙酸乙烯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异片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二烯酯、(甲基)丙烯酸4-乙氧基异丙苯基苯酚酯、(甲基)丙烯酸3,3,5-三甲基环己酯、环三羟甲基丙烷甲缩(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新戊酯、丙烯酸十六烷基酯、丙烯酸苯酯、丙烯酸甲苯酯、甲基丙烯酸2-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乙二醇甲醚酯、丙烯酸2-酯、丙烯酸2-甲氧基羰基苯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壬基苯酚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4-叔丁基环己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苯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丙烯酰胺、羟乙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基乙基丙烯酰胺、丙烯腈等。
[0055] 需要说明的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由动态粘弹性的Tanδ峰值温度定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可以根据聚合所使用的丙烯酸单体、甲基丙烯酸单体的种类、组成比例、以及聚合条件等进行适当调整。
[0056] 由动态粘弹性的Tanδ峰值温度定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可以使用粘弹性测定装置,例如Rheometrics公司制造的粘弹性测定装置“Dynamic Analyzer RDAII”进行测定。此时,读取在25mmφ的平行板、0.5%的应变、1Hz的频率下测定时Tanδ显示极大值的温度作为Tg即可。
[0057] 另一方面,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法求出的Tg可以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装置(例如Perkin Elmer公司制造的Pyris1DSC),将试料在氮气氛围下以升温速度10℃/min升温,读取所得到的DSC曲线的基线与拐点处的切线相交的温度即可。
[0058] 如果丙烯酸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0万~70万,则可消除剥离时的粘性破坏、粘性不足,从而能够抑制粘接力的降低。
[0059] 因此,从上述观点考虑,丙烯酸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万~70万。
[0060] ((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0061] 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优选为例如具有2个以上丙烯酰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等交联单体。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质量份,上述酯单体的含量优选为0~30质量份,更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其中特别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
[0062] (固化性或交联性材料等)
[0063] 根据需要,粘合剂层A可以配合能够通过游离基聚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开环聚合、开环易位聚合、阴离子聚合或阳离子聚合而交联的的环氧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二甲基硅氧烷树脂、或其它有机官能性聚硅氧烷树脂中的一种以上作为固化性或交联性材料。
[0064] 为了使其热固化,优选配合例如有机过氧化物、异氰酸酯化合物、环氧化合物、胺化合物等热固化剂等。
[0065] 另一方面,为了使其光固化,优选配合作为光引发剂的裂解型光引发剂和夺氢型光引发剂。此时,可以使用任意一种,也可以组合两者使用。
[0066] 作为裂解型光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苯偶姻丁醚、安息香双甲醚、2-羟基苯乙等。
[0067] 另一方面,作为夺氢型光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二苯甲酮、米蚩酮、2-乙基蒽醌、噻吨酮及其衍生物等。其中,作为光引发剂,并不限定于上述列举的物质。
[0068] 为了使粘合剂层A为B阶状态,可以列举例如以下方法:对于上述基础聚合物组合使用上述热固化剂和光引发剂,通过热固化将粘合层进行1次交联,使粘合层仍残留光固化性,从而成为B阶状态。
[0069] 另外,可以用紫外线将粘合组合物进行1次交联,使其仍残留紫外线反应性,从而成为B阶状态,所述粘合组合物使用了作为粘合剂层A的构成成分的光聚合引发剂。此时,如果使用分子间夺氢型光聚合引发剂,则由1次交联时的UV照射而被激发的引发剂中没有参与交联反应的部分返回基态,可以再次作为引发剂使用,因此,与分子内裂解型光聚合引发剂相比,在利用紫外线使组合物进行1次固化后,在体系中仍然容易以活性种的形式残留,进而能够作为交联(2次固化)时的反应引发剂使用,因此,优选使用夺氢型光聚合引发剂。
[0070] 如果考虑聚合反应性、所得到的粘合材料层的粘合物性及透明性,则光聚合引发剂的混合量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质量份为0.1~10质量份,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或5质量份以下,其中特别优选调整为0.8质量份以上或3质量份以下的比例。
[0071] (其它成分)
[0072] 对于粘合剂层A而言,除上述成分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含有具有近红外线吸收特性的颜料、染料等色素、增粘剂、抗氧剂、防老剂、吸湿剂、紫外线吸收剂、硅烷偶联剂、天然物及合成物的树脂类、玻璃纤维及玻璃珠等各种添加剂。
[0073] (二氧化硅微粒)
[0074] 粘合剂层A含有平均粒径4~500nm以下的二氧化硅微粒是很重要的。通过含有平均粒径4~500nm以下的二氧化硅微粒,即使将粘合剂层暴露于高温多湿、温水、煮沸等环境下也不会白化,可保持透明性,能够得到具有优异的光学可靠性的透明粘合片。
[0075] 二氧化硅微粒的平均粒径称为初级粒子的平均粒径。如果使用平均初级粒径大于500nm的二氧化硅微粒,则存在根据微粒的含量透明性降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平均初级粒径为4nm以上的二氧化硅微粒具有作为市售品容易获得等优点。需要说明的是,平均初级粒径可以通过制备使微粒均匀分散的分散液并照射激光,由通过分散粒子而发生了衍射/散射的激光的强度分布图谱求出粒度分布来进行测定。
[0076] (二氧化硅微粒含量)
[0077] 作为二氧化硅微粒的含量,优选相对于构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总体为3.0质量%以下。通过使其在上述范围,能够将加工性的降低抑制在最小限度,并且赋予其亲水性和透湿性,特别是能够获得优异的抑制湿热白化的效果。从上述观点考虑,二氧化硅微粒的含量优选为0.5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2.5质量%以下。
[0078] 另外,在将本粘合片叠层在表面保护面板与触摸面板之间使用等情况下,上述二氧化硅微粒的含量可以为5.0质量%以上。
[0079] 通过达到这样的含量,能够对粘合剂赋予结构粘性。即,在粘合剂组合物中的二氧化硅微粒之间起作用的氢键等分子间相互作用下,粘合剂层成为近似交联状的凝聚状态。
[0080] 在该状态下,即使没有化学键引起的交联、或者仅有极少交联,粘合剂层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保持形状而不流动。如果对该凝聚结构施加一定程度以上的应力使微粒间的凝聚结构破坏,则随着剪切速度而粘度降低,能够产生塑性变形
[0081] 例如与以往的通过化学键交联来保持形状的粘合剂层相比,具有上述性质的粘合剂层在贴合例如具有凹凸的被粘附构件时,能够不残留应力变形地进行贴合,而且保留了在贴合后通过紫外线或热进行交联的余地,因此,能够在贴合后使粘合剂层交联而牢固地保持形状,获得贴合后的可靠性。从上述观点考虑,二氧化硅微粒的含量可以为5.0质量%以上。
[0082] 作为上述二氧化硅微粒,可以列举例如,由燃烧法、电弧法等合成的干法二氧化硅、由沈降法凝胶法合成的湿法二氧化硅等。这样的二氧化硅微粒可以以例如市售品的商品名为“AEROSIL(Nippon Aerosil公司制造)”、商品名“REOLOSIL(株式会社德山制造)”而获得。
[0083] (粘合剂层A的物性)
[0084] 优选粘合剂层A满足下述物性(1)。
[0085] (1)将双面粘合片的一面与钠玻璃叠合,使1kg的辊往返一次将两者压粘,在温度23℃、相对湿度40%RH的环境下静置24小时后,在温度23℃、以剥离速度60mm/分将上述双面粘合片从上述钠钙玻璃上剥离时的180°剥离力为5.0N/cm以上。
[0086] 具备物性(1)表示粘合剂层A在通常状态下能够对被粘附物保持足够的粘接力。
[0087] <结构>
[0088] 本粘合片可以是由上述粘合剂层A形成的单层粘合片,另外,也可以是具备上述粘合剂层A和其它粘合剂层B的多层结构粘合片。
[0089] 在具备上述粘合剂层A和其它粘合剂层B的多层结构粘合片的情况下,可以具备其它层,另外,也可以在一侧或两侧具备脱模片。
[0090] 上述粘合剂层B可以是使由任意组分形成的粘合剂组合物固化(交联)而形成的B阶状态的粘合层。
[0091] 可以是与粘合剂层A相同的组分及物性,也可以是与粘合剂层A不同的组分及物性。
[0092] (制造方法)
[0093] 本粘合片可以通过例如下述方法得到:选择丙烯酸酯共聚物作为基础聚合物,添加交联剂和反应引发剂或反应催化剂等并进行搅拌混合,在脱模膜上成膜为目标厚度,直接或隔着脱模膜进行加热干燥或紫外线照射而使其交联,由此能够得到粘合剂层A、以及用于形成粘合剂层B的片材。此时,在紫外线照射时,可以根据单体和光引发剂的量来调节照射量,由此得到优选的B阶状态的粘合剂层A。
[0094] <用途>
[0095] 在具有对置的2个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可以通过用本粘合片填充于上述2个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之间来形成图像显示装置。
[0096] 作为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可以列举例如选自触摸面板、图像显示面板、表面保护面板和偏振膜中的任一种或组合2种以上而成的叠层体。
[0097] (用语说明等)
[0098] 一般来说,所述“片”是指,在JIS定义上,薄且平(相对于长度和宽度而言,其厚度较小)的制品;而通常意义上的“膜”是指,与长度及宽度相比,厚度极小,且最大厚度可任意限定的薄且平的制品,其通常以卷的形式供给(日本工业标准JISK6900)。但是,片与膜之间并无明显界限,在本发明中,没有必要在文字上将两者区分开,因此在本发明中,称作“膜”时也包括“片”,称作“片”时也包括“膜”。
[0099] 另外,在图像显示面板、保护面板等这样的表述为“面板”时,包含板状物、片和膜。
[0100] 在本说明书中,记载为“X~Y”(X、Y为任意数字)时,在没有特别限定的情况下,代表“X以上且Y以下”的含义,还包含“优选大于X”及“优选小于Y”的含义。
[0101] 另外,记载为“X以上”(X为任意数字)时,在没有特别限定的情况下,包含“优选大于X”的含义;记载为“Y以下”(Y为任意数字)时,在没有特别限定的情况下,包含“优选小于Y”的含义。
[0102] 实施例
[0103] 以下,通过列举实施例进行更具体的说明。
[0104] <实施例1>
[0105] 向基础聚合物(由动态粘弹性的Tanδ峰值温度定义的Tg:-21℃,重均分子量40万)1kg中混合平均粒径12nm的二氧化硅微粒(Nippon Aerosil公司制造,商品名“AEROSIL 200V”)30g及4-甲基二苯甲酮30g,制备了粘合剂组合物,所述基础聚合物由丙烯酸丁酯70质量份和乙酸乙烯酯30质量份(由DSC法求得的Tg为31℃)无规共聚而成。
[0106] 利用涂布器将上述粘合剂组合物涂布于脱模PET(商品名“Diafoil MRA100”)上,使其厚度为150μm,然后在涂布了粘合剂组合物的面上包覆了脱模PET(Diafoil MRF75)。
[0107] 从夹着脱模PET的两个表面用高压水灯照射365nm的紫外线,使得累积光量达2
到1000mJ/cm,制作了粘合片1。
[0108] <实施例2>
[0109] 除了将基础聚合物变更为下述丙烯酸酯共聚物(由动态粘弹性的Tanδ峰值温度定义的Tg:-30℃,重均分子量35万)、且将二氧化硅微粒的添加量变更为10g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粘合片2,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由丙烯酸2-乙基己酯80质量份与丙烯酸2-羟基丙酯20质量份无规共聚而成。
[0110] <实施例3>
[0111] 除了将基础聚合物变更为下述丙烯酸酯共聚物(由动态粘弹性的Tanδ峰值温度定义的Tg:-14℃,重均分子量42万)、且将平均粒径12nm的二氧化硅微粒(Nippon Aerosil公司制造,商品名“AEROSIL 200V”)的添加量变更为50g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粘合片3,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由丙烯酸丁酯69质量份、乙酸乙烯酯30质量份(用DSC法求出的Tg为31℃)和丙烯酸1质量份无规共聚而成。
[0112] <实施例4>
[0113] 向实施例1所使用的基础聚合物中添加平均粒径40nm的二氧化硅微粒(Nippon Aerosil公司制造,商品名“OX50”)100g及4-甲基二苯甲酮30g,制备了粘合剂组合物。将粘着组合物夹在2个脱模PET(商品名“DiafoilMRA100”、商品名“Diafoil MRA75”)之间进行压制成型,使得厚度为150μm,然后从夹着脱模PET的两个表面用高压水银灯照射365nm2
的紫外线,使得累积光量达到250mJ/cm,制作了粘合片4。
[0114]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粘合片1~4残留了紫外线反应性,是能够通过紫外线进行固化的状态(1次固化的状态)。
[0115] <比较例1>
[0116] 除了未添加二氧化硅微粒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粘合片5。
[0117] <比较例2>
[0118] 除了将基础聚合物变更为下述丙烯酸酯共聚物(由动态粘弹性的Tanδ峰值温度定义的Tg:-14℃,重均分子量44万)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粘合片6,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由丙烯酸2-乙基己酯75质量份、乙酸乙烯酯20质量份和丙烯酸4质量份无规共聚而成。
[0119] <比较例3>
[0120] 将由丙烯酸甲氧基乙酯90质量份、丙烯酸丁酯3质量份、丙烯酸羟基乙酯5质量份和丙烯酰胺2质量份无规共聚而成的丙烯酸酯共聚物(由动态粘弹性的Tanδ峰值温度定义的Tg:-16℃,重均分子量30万)作为基础聚合物,向该基础聚合物中加入作为交联剂的甲苯二异氰酸酯0.4质量份,然后在温度23℃、湿度65%RH下放置7天使其进行交联反应,制作了粘合片7。
[0121] <评价>
[0122] (光学可靠性)
[0123]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作的双面粘合片的正反面的脱模PET依次剥离,以夹在0.5mm厚的钠钙玻璃与环烯聚合物膜(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Zeonor Film”厚度100μm)之间的方式进行贴合,制作了光学特性评价用样品。使用雾度仪NDH5000(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造)测定了双面粘合片的雾度。
[0124] 另外,将制作的光学特性评价用样品在温度65℃、湿度90%RH的湿热条件下保管500小时,对取出2小时后的双面粘合片进行了同样的测定。此时,将双面粘合片的雾度超过2%的粘合片判定为“×”,将2%以下的粘合片判定为“○”。
[0125] (耐起泡可靠性)
[0126] 对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作的双面粘合片,制作了与光学可靠性评价用样品同样构成的叠层体。对实施例1~4的叠层体从Zeonor Film侧照射紫外线,使得波长为365nm2
的累积光量达到2000mJ/cm,实施了后交联处理。
[0127] 另外,另行制作如下粘合片:不对使用实施例3的双面粘合片制作的叠层体进行后交联处理,而是使其保留在B阶状态,将其作为比较例4。
[0128] 将制作的试料放入95℃的烘箱6个小时后取出,用肉眼观察外观,将无起泡的试料判定为〇,将能看出起泡、剥离的试料判定为×。
[0129] (粘合力)
[0130] 对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作的双面粘合片,将一个脱模PET剥离,用手压辊压粘作为衬底膜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东洋纺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Cosmo Shine A4300”,厚度100μm)。将其裁成10mm宽×100mm长的长方形,使用手压辊将剥离了残留的脱模PET而露出的粘合面辊贴合到钠钙玻璃上。在通常状态下进行24小时养护后,以剥离速度60mm/分且成180°的度拉拽衬底膜,将粘合片从玻璃上剥离,使用测力传感器测定拉拽强度,测定了粘合片对玻璃的180°剥离强度。将此时的剥离强度为5N/cm以上的粘合片判定为“○”,将小于4N的粘合片判定为“×”。
[0131] (耐腐蚀可靠性)
[0132] 在玻璃基板(60mm×45mm)上以线宽70μm、线长46mm、线间隔30μm、且往返10.5次的方式形成ITO的往返线,同时在该往返线的两个末端形成由ITO构成的2mm的正方形,形成ITO图案(长度约为97cm),制作了耐腐蚀可靠性评价用ITO玻璃基板(参照图1(A))。
[0133]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作的双面粘合片的一个面的脱模PET剥离,用手压辊在其露出的面上贴合PET膜(东洋纺株式会社制造Cosmo Shine A4100125μm)。接着,将上述双面粘合片切出40mm×45mm后,剥离残留的脱模PET,如图1(B)所示,以包覆ITO往返线上的40mm长度的方式用手压辊将双面粘合片贴合到耐腐蚀可靠性评价用ITO玻璃基板上,制作了耐腐蚀可靠性评价用样品(参照图1(C))。
[0134] 将制作的样品在温度65℃、90%湿度下保管500小时,对每100小时的线末端之间的电阻值的变化进行跟踪。将在500小时内电阻值的变化为5%以上的样品判定为“×”,将小于5%者判定为“○”。
[0135] 将上述评价结果示于下述表1中。
[0136] [表1]
[0137]
[0138] <考察>
[0139] 对于实施例1~4的双面粘合片而言,给定的二氧化硅微粒在双面粘合片吸湿时对水分的亲和性提高,并且,通过后交联处理,贴合后的凝聚力得到提高,是光学可靠性及耐起泡可靠性优异的粘合片。
[0140] 另外,通过将含羧基单体控制在2质量份以下,得到了耐腐蚀可靠性也优异的结果。
[0141] 另一方面,对于比较例1而言,由于是疏水性双面粘合片,因此,吸湿后过饱和的水蒸气在双面粘合片中结露、白浊,是光学特性较差的粘合片。
[0142] 对于比较例2而言,作为双面粘合片的构成成分的丙烯酸含量较多,其结果是虽然获得了较高的粘接力,但耐腐蚀可靠性较差。
[0143] 比较例3未使用含羧基的单体,而使用了以亲水性单体为主成分的基础聚合物,因此其结果是,耐湿热白化性、耐ITO腐蚀性优异,但未获得主成分的凝聚力,粘接力、耐起泡可靠性较差。
[0144] 对于比较例4而言,未对使用了实施例3的双面粘合片的叠层体进行后交联,保持在B阶状态进行加热处理,因此其结果是,未能获得足够的凝聚力而在叠层体界面处看到轻微起泡。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