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离衬里以及压敏性胶粘片

申请号 CN200780043104.9 申请日 2007-11-30 公开(公告)号 CN101547790A 公开(公告)日 2009-09-30
申请人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发明人 野中亚纪子; 井口伸儿; 安藤雅彦;
摘要 本 发明 的剥离衬里,具有至少3层的层结构,其特征在于,一个表层是由高 密度 聚乙烯构成的层,另一个表层是由低密度聚乙烯构成的层,还具有实质上仅含有低密度聚乙烯作为 树脂 成分的 中间层 。本发明的压敏性胶粘片,其包括该剥离衬里、和至少1层的压敏性胶粘剂层,其特征在于,剥离衬里与压敏性胶粘剂层的剥离 力 X(N/mm)、和剥离衬里的刚性Y[剥离衬里的 杨氏模量 ×(厚度)3](N·mm)满足以下关系:0<X≤0.285以及0<Y<180X4+0.1。该剥离衬里以及压敏性胶粘片的剥离性优异,并且在弯曲的状态下保存的情况等中,也不产生衬里翘起,另外,再利用性也优异。
权利要求

1.一种剥离衬里,具有至少3层的层结构,其特征在于,一个表 层是由高密度聚乙烯构成的层,另一个表层是由低密度聚乙烯构成的 层,还具有实质上仅含有低密度聚乙烯作为树脂成分的中间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离衬里,其厚度为10~500μm。
3.一种压敏性胶粘片,其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剥离衬里、 和至少1层的压敏性胶粘剂层,其特征在于,剥离衬里与压敏性胶粘 剂层的剥离X、和剥离衬里的刚性Y满足以下关系:
00其中,剥离力X的单位为N/mm,刚性Y为剥离衬里的杨氏模量 ×(厚度)3,其单位为N·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敏性胶粘片,其中,压敏性胶粘剂层 是以丙烯酸类胶粘剂作为主要成分而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压敏性胶粘片,其中,压敏性胶粘 剂层是含有气泡和/或中空微小球状体的压敏性胶粘剂层。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剥离衬里以及压敏性胶粘片。详细而言,涉及适于压 敏性胶粘片用的剥离衬里以及具有该剥离衬里的压敏性胶粘片。

背景技术

压敏性胶粘片通常具备:具有剥离功能的片材(以下称为剥离衬 里)和与该片材接触的压敏性胶粘剂层(例如由丙烯酸类压敏性胶粘 剂等构成),在片材与压敏性胶粘剂层之间可以剥离。
作为上述剥离衬里的形成方法,一直以来已知有:使用有机类 剥离剂等、仅使剥离剂固化的方法、或者在剥离衬里基材至少与压敏 性胶粘剂层接触的一侧上涂布剥离剂并使其固化的方法等(前者中得 到仅仅由使剥离剂固化而成的层构成的剥离衬里、后者中得到将该剥 离剂层作为最外层的层压结构的剥离衬里)。另外,近年来,作为不 需要这样的涂布的剥离衬里,使用由聚乙烯或聚丙烯构成的剥离衬里。 它们之中,作为使剥离降低的方法,已知在剥离层中使用低密度聚 乙烯和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但是,对于压敏性胶粘片而言,例如在具有双面胶粘层的情况等 中,在使单面胶粘在被粘体上、并在另一个面上设置剥离衬里的状态 下进行切断、加工,之后直到使用时保存一定程度的期间。特别是如 汽车的密封条等为长部件或柔软部件的情况下,从节省空间的观点出 发,有时它们在卷绕的状态下保存。这样,在将设置有剥离衬里的压 敏性胶粘片弯曲的状态下保存时,有时剥离衬里从压敏性胶粘剂层上 部分剥离,产生所谓的“衬里翘起”,压敏性胶粘剂层被污染。
为了抑制上述衬里翘起,可以使用提高剥离力的剥离衬里,但此 时虽然改善衬里翘起,但剥离功能降低。即,抑制衬里翘起与剥离功 能成为此消彼长(折衷)的关系。另外,为了抑制衬里翘起,已知使 用含有极性基团的材料作为剥离层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这 些具有难以再利用的问题。剥离衬里由于使用后被废弃,因此,从环 境负荷的观点出发,现状是寻求一种再利用性优异的剥离衬里。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51-202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5-8047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31795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敏性胶粘片以 及适于该压敏性胶粘片的剥离衬里,其中,所述压敏性胶粘片的剥离 性优异,并且剥离衬里从压敏性胶粘剂层上的衬里翘起抑制性优异。
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利 用由特定的树脂组成、层压结构构成的剥离衬里可以同时实现剥离力 与衬里翘起抑制性。另外,发现在压敏性胶粘剂层与剥离衬里的剥离 力和剥离衬里的刚性处于特定的关系的情况下,得到特别优异的压敏 性胶粘片,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剥离衬里,具有至少3层的层结构,其特征 在于,一个表层是由高密度聚乙烯构成的层,另一个表层是由低密度 聚乙烯构成的层,还具有实质上仅含有低密度聚乙烯作为树脂成分的 中间层
另外,本发明提供上述的剥离衬里,其厚度为10~500μm。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压敏性胶粘片,其包括上述的剥离衬里、 和至少1层的压敏性胶粘剂层,其特征在于,剥离衬里与压敏性胶粘 剂层的剥离力X、和剥离衬里的刚性Y满足以下关系:
00其中,剥离力X的单位为N/mm,刚性Y为剥离衬里的杨氏模量 ×(厚度)3,其单位为N·mm。
另外,本发明提供上述压敏性胶粘片,其中,压敏性胶粘剂层是 以丙烯酸类胶粘剂作为主要成分而形成。
另外,本发明提供上述压敏性胶粘片,其中,压敏性胶粘剂层是 含有气泡和/或中空微小球状体的压敏性胶粘剂层。
本发明的剥离衬里以及压敏性胶粘片,剥离性优异,并且在弯曲 的状态下保存时等,也不会产生衬里翘起。另外,由于不含有极性基 团等且具有各层由聚乙烯构成的简单结构,因而再利用性也优异。因 此,从性能以及环境性的观点出发,在产业上有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由实施例以及比较例得到的压敏性胶粘片中剥离衬里 的刚性Y相对于剥离力X的关系的图。
图2是表示“衬里翘起”的评价方法中试验片固定于固定台的方 法的概略俯视图。
符号说明
1  箱状固定台
2  试验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另外,在本发明中,剥离衬里、压敏性胶粘片可以分别为带状, 即包括剥离带材料、压敏性胶粘带。
本发明的剥离衬里具有包括由高密度聚乙烯构成的表层、由低密 度聚乙烯构成的表层、以及实质上仅使用低密度聚乙烯作为树脂成分 的中间层的至少3层的层结构。另外,上述由低密度聚乙烯构成的中 间层,是与由低密度聚乙烯构成的表层不同的层。另外,在本发明中 的“高密度聚乙烯”是指基于JIS K 6922-2测得的密度为930(kg/m3) 以上的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是指基于JIS K 6922-2测得的密度为 865(kg/m3)以上且低于930(kg/m3)的聚乙烯。本发明中的“低密度聚乙 烯”作为如下物质的总称进行定义,即:将乙烯单体通过高压法聚合 而得到的具有长链支链(支链长度没有特别限定)的聚乙烯;将乙烯 单体通过高压法聚合而得到的称为所谓的“低密度聚乙烯”或“超低 密度聚乙烯”的聚乙烯;以及将乙烯与原子数为3~8的α-烯单体 通过低压法聚合而得到的称为“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此时的短链 支链的长度为碳原子数1~6)的聚乙烯;另外在上述密度范围中包含 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弹性体”。
构成本发明的一个表层的由高密度聚乙烯构成的层中,作为树脂 成分,以高密度聚乙烯为主要成分。具体而言,在构成该层的树脂成 分中,需要含有高密度聚乙烯50重量%以上(例如,50~100重量%), 优选为60~100重量%。由该高密度聚乙烯构成的表层,可以仅含有高 密度聚乙烯作为树脂成分,也可以混合其他的树脂成分。
作为上述高密度聚乙烯,优选密度为940(kg/m3)以上[例如,940~ 960(kg/m3),更优选942(kg/m3)以上[例如,942~960(kg/m3)]。
作为上述其他的树脂成分,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例如从控制 剥离性等物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低密度聚乙烯。其他的树脂为低密 度聚乙烯时,这些树脂成分的混合比例,相对于高密度聚乙烯100重 量份,优选为约0~100重量份,更优选为0~67重量份。混合比例低 时,衬里翘起抑制效果变高,混合比例高时,具有剥离性变良好的倾 向,因此,混合比例可以从各特性与本发明的片材整体的柔软性的观 点考虑来适量选择。另外,作为树脂成分以50:50的混合比含有高密度 聚乙烯与低密度聚乙烯的层,在本发明中设为由高密度聚乙烯构成的 层。
在构成本发明的表层的由高密度聚乙烯构成的层中,除了树脂成 分之外,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配合颜料、填充剂、润 滑剂、抗老化剂等各种添加剂。
本发明的中间层,实质上需要仅含有低密度聚乙烯作为树脂成分。 具体而言,构成该中间层的树脂成分中,低密度聚乙烯需要占95重量 %以上,优选为99重量%以上。另外,在此的“低密度聚乙烯”可以 为单独或者多种混合,对于多种低密度聚乙烯的总量而言采用上述含 量。上述低密度聚乙烯中含有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在本发明的剥离 衬里中,通过使用在中间层中仅使用上述低密度聚乙烯的层,可以提 高柔软性,使衬里翘起抑制性提高。另外,本发明的剥离衬里,可以 具有仅以上述低密度聚乙烯作为树脂成分而成的中间层以外的中间层 (其他的中间层),但在称为“本发明的中间层”的情况下,是指本 发明的剥离衬里中作为必要的层的仅使用低密度聚乙烯的中间层。
作为上述低密度聚乙烯,优选密度为890(kg/m3)以上且低于 930(kg/m3)。
在本发明的中间层中,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配 合除树脂成分之外的颜料、填充剂、润滑剂、抗老化剂等各种添加剂。
构成本发明的另一个表层的由低密度聚乙烯构成的层,从剥离性 的观点出发,作为树脂成分,以低密度聚乙烯为主要成分。具体而言, 在构成该层的树脂成分中,需要含有低密度聚乙烯50重量%以上(例 如,50~100重量%),优选为60~100重量%。由该低密度聚乙烯构 成的表层,可以仅含有低密度聚乙烯作为树脂成分,也可以混合其他 的树脂成分。
作为上述低密度聚乙烯,优选密度为890(kg/m3)以上且低于 930(kg/m3)。
作为上述其他的树脂成分,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例如从控制 剥离性等物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高密度聚乙烯。其他的树脂为高密 度聚乙烯时,混合比例相对于低密度聚乙烯100重量份,优选为0~50 重量份,更优选为0~2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10重量份。
在构成本发明的表层的由低密度聚乙烯构成的层中,除了树脂成 分之外,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配合颜料、填充剂、润 滑剂、抗老化剂等各种添加剂。
另外,在本发明中,通过分别设置由低密度聚乙烯构成的表层和 中间层,可以使表层中不含有色素而仅对中间层进行着色。适宜控制 表层和中间层的平衡,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保持剥离性与强度的关系, 因此优选。
本发明的剥离衬里,可以使用两个表层作为剥离层。特别优选使 用由高密度聚乙烯构成的层作为高剥离力侧面,使用由低密度聚乙烯 构成的层作为低剥离力侧面。通常在由高密度聚乙烯构成的层上设置 压敏性胶粘剂层,由低密度聚乙烯构成的层,例如在将由压敏性胶粘 剂层和剥离衬里构成的片卷绕的形状的情况下,作为背面层起到用于 显示顺畅的开卷性的作用。
本发明的剥离衬里,可以具有仅以低密度聚乙烯作为树脂成分而 成的中间层以外的中间层(其他的中间层)。这样的其他的中间层, 可以作为例如用于提高各层的层间胶粘力的胶粘层、着色层、用于赋 予其他功能的层来设置。
本发明的剥离衬里实质上仅由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作为 树脂成分构成的情况下,再利用性提高,因此优选。相对于剥离衬里 的全部树脂成分,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以外的树脂成分优选 低于20重量%,更优选低于10重量%。
本发明的剥离衬里的厚度,在衬里卷绕成辊状进行保存时等,从 需要柔软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500μm以下,更优选为200μm以下, 进一步优选为150μm以下。另外,从操作性的观点出发,厚度优选为 10μm以上,更优选为3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μm以上,最优选 为100μm以上。
本发明的剥离衬里中,仅以低密度聚乙烯作为树脂成分而成的中 间层的厚度,从控制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5~480μm,更优选为10~ 180μm。另外,构成表层的由高密度聚乙烯构成的层的厚度,从剥离性 的观点出发,优选为2.5~250μm,更优选为5~100μm。另外,构成表 层的由低密度聚乙烯构成的层的厚度,从剥离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 2.5~250μm,更优选为5~100μm。上述以外的其他的中间层的厚度, 根据设置层的目的而异,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为约50μm以下。
本发明的剥离衬里的杨氏模量,在与厚度的关系中以后述的刚性 Y达到适当值的方式来进行适宜选择。例如,剥离衬里的厚度为50~ 200μm的情况下,杨氏模量优选为30~1400(N·mm2),更优选为50~ 500(N·mm2)。
本发明的剥离衬里,可以通过熔融制膜法(T模具法、吹塑法)、 溶液制膜法等公知惯用的片形成方法来制造。作为本发明的剥离衬里 的层压方法,也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共挤出法、干式层压法、 湿式层压法等公知惯用的方法。其中,从生产率的观点出发,优选为 共挤出法。
上述中,特别是在使用T模具制膜法时,具有耐热性良好的倾向, 因此优选。耐热性良好时,例如,在贴付带剥离衬里的压敏性胶粘片 的状态下,即使在被粘体(例如密封条橡胶)上进行有机硅涂布、有 机硅烧结工序(例如,120℃×3分钟)时,也不产生剥离衬里的翘起 或剥离,因此可以优选用于这些用途。
本发明的压敏性胶粘片,含有上述剥离衬里和至少1层的压敏性 胶粘剂层而构成。
特别是作为本发明的压敏性胶粘片,剥离衬里与压敏性胶粘剂层 的剥离力X、和剥离衬里的刚性Y在满足用以下不等式确定的条件时, 可以以高平同时实现衬里翘起抑制性和剥离功能,因此优选。
0本发明的压敏性胶粘剂层与剥离衬里的剥离力X,从发挥良好的 剥离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大于0(N/mm)且0.285(N/mm)以下,更优选 为0.15~0.25(N/mm)。剥离力X超过0.285(N/mm)时,有时难以将剥离 衬里从压敏性胶粘剂层上剥离,剥离力X为0(N/mm)时,失去保护粘 合面的功能。另外,上述剥离力X是通过180°剥离试验得到的值,具 体而言,例如通过在后述的剥离试验中所示的测定方法而得到。
本发明的剥离衬里的刚性Y[剥离衬里的杨氏模量×(厚度)3], 从抑制衬里翘起的观点出发,优选大于0(N·mm)且小于180X4+0.1 (N·mm)。刚性Y是用剥离衬里的流动方向的杨氏模量×(厚度)3表示 的值,表示对于弯曲应力变形的容易性。剥离衬里的刚性Y为 180X4+0.1以上时,在使具有该剥离衬里的压敏性胶粘带弯曲时,根据 弯曲程度而不同,但剥离衬里的斥力相对于粘合力增大,有时产生衬 里翘起。刚性Y更优选为0.01~1.3(N·mm),特别优选为0.01~0.8 (N·mm)。另外,上述刚性Y具体而言例如通过后述的刚性试验中所示 的测定方法而得到。另外,上述剥离力X与刚性Y的关系[0基础、并通过多项式近似而得到的经 验知识。
本发明的压敏性胶粘片中使用的压敏性胶粘剂层,在如发泡体(含 气泡的压敏性胶粘剂层)等体积变化大的情况、或压敏性胶粘剂层厚 的情况(例如为100μm以上等)下,由于特别显著地容易出现衬里翘 起,因此,控制上述X、Y特别重要。
本发明的压敏性胶粘剂层是以压敏性胶粘剂作为主要成分而形 成。压敏性胶粘剂层中,压敏性胶粘剂的含量优选为50重量%以上, 更优选为90重量%以上。
作为上述压敏性胶粘剂,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使用含有聚丙烯 酸酯和/或聚甲基丙烯酸酯(以下称为聚(甲基)丙烯酸酯,其他也同 样)的聚丙烯酸酯类压敏性胶粘剂。聚丙烯酸酯类压敏性胶粘剂,以 (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必须的单体成分,根据需要将其与可共聚 的改性用单体成分进行聚合(或者共聚)而成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 主剂。作为上述聚合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UV聚合法、溶 液聚合法或乳液聚合法等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公知惯用的方法。其 中,特别是形成厚压敏性胶粘剂层时等,优选使用UV聚合法。
作为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优选例示例如(甲基)丙烯酸 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作为可共聚的改性用单体成分, 优选例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苯乙烯、乙 酸乙烯酯等。将改性单体成分共聚时的共聚比例(重量比),没有特 别的限定,但(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改性单体优选为100/0~70/30, 进一步优选为97/3~80/20。作为聚丙烯酸酯类压敏性胶粘剂,在不损 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根据需要可以含有各种添加剂。另外,聚 丙烯酸酯类压敏性胶粘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通过公知的混合方法、 搅拌方法将2种以上进行混合使用。
本发明的压敏性胶粘剂层的厚度,根据胶粘剂层的种类而不同, 没有特别的限定,为约1μm~5mm。例如,在含有气泡等的情况下, 优选为100μm~4mm,更优选为200μm~3mm。
本发明的压敏性胶粘剂层可以含有气泡。通过含有气泡,例如对 于凹凸的追随性提高,因此优选。作为气泡含有方法,没有特别的限 定,例如可以列举:在压敏性胶粘剂组合物中混合表面活性剂来制作 气泡的方法。作为这样的表面活性剂,特别优选例示氟类表面活性剂。
此时,作为在压敏性胶粘剂组合物中可混合的气泡量,没有特别 的限定,根据使用用途等,可以在不损害胶粘特性等的范围内适宜选 择,例如,相对于压敏性胶粘剂组合物整体体积,从应力缓和性的观 点出发,下限为10体积%以上(更优选为11体积%以上,进一步优选 为12体积%以上),从胶粘性的观点出发,上限优选为50体积%以下 (更优选为40体积%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体积%以下)。
上述气泡通常具有球状(特别是圆球状)的形状,但可以具有椭 圆形的球状。在上述气泡中,作为其平均气泡径(直径),没有特别 的限定,例如从1~1000μm(优选为10~500μm,进一步优选为30~ 300μm)的范围内进行选择。
另外,气泡中含有的气体成分(形成气泡的气体成分;有时称为 “气泡形成气体”),没有特别的限定,除了氮气、二化碳、氩气 等惰性气体之外,可以使用空气等各种气体成分。作为气泡形成气体, 在混合气泡形成气体之后,在进行聚合反应等反应的情况下,使用不 抑制其反应的物质很重要。作为气泡形成气体,从不抑制反应或成本 的观点等出发,优选为氮气。
另外,压敏性胶粘剂层可以含有中空微小球状体。通过含有中空 微小球状体,例如可以提高剪切胶粘力,另外可以使加工性提高。中 空微小球状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使用。
作为上述中空微小球状体,可以为中空的无机类微小球状体,也 可以为中空的有机类微小球状体。具体而言,在中空微小球状体中作 为中空的无机类微小球状体,可以列举例如:中空玻璃球等玻璃制的 中空球;中空氧化球等金属化合物制的中空球;中空陶瓷球等瓷器 制中空球等。另外,作为中空的有机类微小球状体,可以列举例如: 中空丙烯酸球、中空偏氯乙烯球等树脂制的中空球等。另外,在中空 微小球状体的表面上可以实施各种表面处理(例如,由有机硅类化合 物和氟类化合物等进行的低表面张力化处理等)。
作为上述中空微小球状体的粒径(平均粒径),没有特别的限定, 例如从1~500μm(优选为5~200μm,进一步优选为10~100μm) 的范围内进行选择。
作为上述中空微小球状体的比重,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从0.1~ 0.8g/cm3(优选为0.12~0.5g/cm3)的范围内进行选择。中空微小球状 体的比重小于0.1g/cm3时,在压敏性胶粘剂组合物中配合中空微小球 状体并混合时,翘起增大,难以均匀地分散,另一方面,大于0.8g/cm3 时,价格高,成本增高。
作为上述中空微小球状体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相对于 压敏性胶粘剂组合物层的总体积,可以从10~50容积%(体积%)、 优选为15~40容积%的范围内进行选择。中空微小球状体的使用量不 足10容积%时,添加中空微小球状体的效果降低,超过50容积%时, 有时胶粘力降低。
对于含有上述气泡和/或中空微小球状体的压敏性胶粘剂层,可以 使用例如日本特开2006-022189号记载的压敏性胶粘剂层等。
本发明的压敏性胶粘剂层中,根据用途可以含有适宜的添加剂。 例如,根据压敏性胶粘剂的种类,可以含有交联剂(例如,聚异氰酸 酯类交联剂、有机硅类交联剂、环氧类交联剂、烷基醚化三聚氰胺类 交联剂等)、增粘剂(例如,由松香衍生物树脂、聚萜烯树脂、石油 树脂、油溶性苯酚树脂等构成的常温下为固体、半固体或者液状的增 粘剂)、增塑剂、填充剂、抗老化剂、抗氧化剂着色剂(颜料或染 料等)、含有重均分子量为20000以上的氟类聚合物的氟类表面活性 剂以外的表面活性剂等适宜的添加剂。另外,例如在使用光聚合引发 剂形成压敏性胶粘剂层的情况下,为了着色可以使用不阻碍光聚合的 程度的颜料(着色颜料)。如果为黑色的情况,则可以使用例如炭黑 等。
作为具有本发明的剥离衬里的压敏性胶粘片的片结构,例如可以 为:(1)由无支撑基材的单层的压敏性胶粘剂层与剥离衬里构成的结构; (2)在支撑基材的双面上分别具备压敏性胶粘剂层和剥离衬里的双面 胶粘性的压敏性胶粘片。另外,在片双面上分别设置剥离衬里的情况 下,本发明的剥离衬里可以在至少一面上设置。
另外,本发明的压敏性胶粘片,例如为在剥离衬里的一个表面(剥 离面)上设置有压敏性胶粘剂层(或者在支撑基材的双面上设置有压 敏性胶粘剂层的层压片)的结构,通过卷绕成辊状(或者将片重叠), 可以为剥离衬里的另一个表面(背面)与上述压敏性胶粘剂层中没有 设置衬里的一侧的表面相接触的结构。
另外,作为上述支撑基材,在压敏性胶粘带或片中,可以使用公 知惯用的基材,例如可以使用:纸等纸类基材;布、无纺布、网等纤 维类基材;金属箔、金属板等金属类基材;塑料的膜或片等塑料类基 材;橡胶片等橡胶类基材;发泡片等发泡体或它们的层压体(特别是 塑料类基材与其他基材的层压体、或塑料膜(或片)之间的层压体等) 等合适的薄片体。作为这种塑料膜或片中的原料,可以列举例如:聚 乙烯(PE)、聚丙烯(PP)、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 物(EVA)等以α-烯烃为单体成分的烯烃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 醇酯(PET)、聚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等聚酯类树脂;聚氯乙烯(PVC);乙酸乙烯酯类树脂;聚苯 硫醚(PPS);聚酰胺(尼龙)、全芳香族聚酰胺(aramide)等酰胺类 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聚醚醚(PEEK)等。这些原料可以单独使 用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本发明的压敏性胶粘片中使用本发明的剥离衬里以外的剥离衬里 时,可以使用公知惯用的剥离衬里。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优选使用在 剥离衬里用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剥离处理层的剥离衬里(隔板)。 作为这样的剥离衬里用基材,可以列举:聚酯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 醇酯膜等)、烯烃类树脂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等)、聚氯乙烯膜、 聚酰亚胺膜、聚酰胺膜(尼龙膜)、人造丝膜等塑料类基材膜(合成 树脂膜)或纸类(上等纸、日本纸、皮纸、玻璃纸、合成纸、外涂 纸(トップコ—ト紙)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列举将它们通过层压 或共挤出等进行多层化而成的基材(2~3层的复合体)等。另外,作为 构成剥离处理层的剥离处理剂,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使用有机 硅类剥离处理剂、氟类剥离处理剂。长链烷基类剥离处理剂等。剥离 处理剂可以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另外,将本发明的剥离衬 里与其以外的剥离衬里一起使用时,先将本发明的剥离衬里以外的剥 离衬里剥离来使用。
作为设置本发明的压敏性胶粘剂层的方法,根据压敏性胶粘剂层 或压敏性胶粘片的形态而不同,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列举:(1) 在剥离衬里上使用公知的涂布方法来进行涂布、固化的方法;(2)在 支撑基材上设置压敏性胶粘剂层后、与剥离衬里贴合的方法等。
另外,压敏性胶粘片可以具有片状、带状等形态。另外,也可以 为卷绕成辊状的形态。
本发明的压敏性胶粘片在弯曲状态下进行保存,或者压敏性胶粘 剂层为含有容易变形的气泡的类型等情况下,也不产生剥离衬里的衬 里翘起,另外,在使用时可以发挥优异的剥离功能。因此,特别优选 作为对于长形状或复杂形状的部件或柔软的部件的胶粘片或胶粘带用 途来使用。具体而言,优选作为汽车的密封条或其他的橡胶材料胶粘 用等的双面胶粘带等来使用。
[物性的测定方法以及效果的评价方法]
(1)剥离试验(剥离力X)
由实施例、比较例中得到的压敏性胶粘片制作7mm宽的长条状的 评价样品(长度方向为片机械(MD)方向)。
从样品的压敏性胶粘片上将实施有机硅处理后的聚酯膜剥离,贴 合到厚度为50μm的聚酯膜(东丽株式会社制“ルミラ—S-10”)上, 再将聚酯膜贴合到支撑刚性的板状体(SUS304BA板/50mm×150mm) 上进行固定、
使用万能拉伸试验机(ミネベア株式会社制“TG-1kNB”),进 行180°剥离试验。将剥离衬里侧拉伸,测定阻力,作为剥离力X (N/mm)。
另外,试验基于JIS Z0237进行,在23℃、60%RH的环境下以拉 伸速度(剪切头速度(crosshead speed))300mm/分钟进行。另外,试 验次数为3次(平均值)。
剥离力X超过0.285(N/mm)时,难以剥离,从而剥离功能不良。
(2)刚性试验(刚性Y)
对于由实施例、比较例得到的压敏性胶粘片各自的剥离衬里,用 哑铃3号(测定方向:机械(MD)方向)进行冲孔,得到评价样品。
使用万能拉伸试验机在原长(测定长度)20mm、试样宽度5mm、 拉伸速度500mm/分钟下进行拉伸试验,测定剥离衬里的杨氏模量(测 定次数:3次)。另外,使用千分表测定剥离衬里的厚度。
使用这些测定值算出剥离衬里的刚性Y[杨氏模量×(厚度) 3](N·mm)。
(3)衬里翘起
由实施例、比较例中得到的压敏性胶粘片制作7mm宽×100mm (机械方向)的长条状的样品。
从样品的压敏性胶粘片上将实施有机硅处理后的聚酯膜剥离,贴 合到涂布有聚酯类底涂剂的聚氯乙烯片(45mm宽×150mm长×1mm 厚,Riken Technos株式会社制)上,使5kg辊(辊宽度:65mm)往返 1次进行压接。将其作为试验片。
保存24小时之后,将试验片如图2所示以剥离衬里为内侧的方式 弯曲为椭圆状,固定于长100mm×宽50mm×高30mm的箱状固定台 上。72小时后测量衬里翘起部分的长度,将1个试验片中翘起部分的 长度进行总计。另外,试验是在23℃、60%RH的环境下进行。
翘起部分的总长度为10mm以下时,判断衬里翘起抑制性良好 (○),超过10mm时,判断衬里翘起抑制性不良(×)。
(4)耐热试验(耐热性)
由实施例4以及比较例2中得到的压敏性胶粘片制作7mm宽× 100mm(机械方向)的长条状的样品。
从样品的压敏性胶粘片上将实施有机硅处理后的聚酯膜剥离,贴 合到涂布有聚氨酯类底涂剂的聚氯乙烯片(45mm宽×150mm长×1mm 厚,Riken Technos株式会社制)上,使5kg辊(辊宽度:65mm)往返 1次进行压接。将其作为试验片。
保存24小时后,在耐热试验中不使聚氯乙烯片变形,将聚氯乙烯 片的与样品相反侧的面使用双面胶带(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 “No.500”)贴合在与聚氯乙烯片相同尺寸的不锈(SUS)板上,在 烘箱中120℃下进行热处理3分钟。
在室温环境下观察刚取出的试验片,没有观察到剥离衬里的翘起 或剥离的情况判断为耐热性良好(○)、观察到翘起或剥离的情况判 断为耐热性不良(×)。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地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 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通过3层共挤出吹塑成形法将下述组合物挤出成形为片状,制作 由剥离层(厚度:14μm)、中间层(厚度:43μm)、背面层(厚度: 43μm)构成的剥离衬里(厚度:100μm)。
剥离层:高密度聚乙烯树脂(株式会社Prime Polymer制,商品名 “Evolue SP4520”,密度942kg/m3)
中间层以及背面层: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日本聚乙烯株式会社制, 商品名“Novatec LD YE30”,密度920kg/m3)
在上述剥离衬里上贴合丙烯酸泡胶带(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 “A4008”,含气泡的单层压敏性胶粘剂层),使衬里的剥离层面与胶 带的压敏性胶粘剂层接触。另外,在另一个压敏性胶粘剂层上贴合实 施了有机硅处理的聚酯膜(三菱化学聚酯膜株式会社制“MRF38”), 得到压敏性胶粘片。
实施例2
通过3层共挤出吹塑成形法将下述组合物挤出成形为片状,制作 由剥离层(厚度:10μm)、中间层(厚度:20μm)、背面层(厚度: 20μm)构成的剥离衬里(厚度:50μm)。
剥离层:高密度聚乙烯树脂(株式会社Prime Polymer制,商品名 “HI-ZEX 3300F”,密度950kg/m3)/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日本聚乙烯 株式会社制,商品名“Novatec LD LF440HB”,密度925kg/m3)
[上述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比(重量比)=60/40]
中间层以及背面层: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日本聚乙烯株式会社制, 商品名“Novatec LD UF641”,密度927kg/m3)
除了使用上述剥离衬里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压敏性 胶粘片。
实施例3
通过3层共挤出吹塑成形法将下述组合物挤出成形为片状,制作 由剥离层(厚度:14μm)、中间层(厚度:43μm)、背面层(厚度: 43μm)构成的剥离衬里(厚度:100μm)。
剥离层:高密度聚乙烯树脂(株式会社Prime Polymer制,商品名 “HI-ZEX 3300F”,密度950kg/m3)
中间层以及背面层: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日本聚乙烯株式会社制, 商品名“Novatec LL UF331”,密度923kg/m3)
除了使用上述剥离衬里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压敏性 胶粘片。
实施例4
通过3层共挤出吹塑成形法将下述组合物挤出成形为片状,制作 由剥离层(厚度:37μm)、中间层(厚度:52.5μm)、背面层(厚度: 10.5μm)构成的剥离衬里(厚度:100μm)。
剥离层:高密度聚乙烯树脂(株式会社Prime Polymer制,商品名 “HI-ZEX 3300F”,密度950kg/m3)
中间层以及背面层: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东曹株式会社制,商品 名“OM05B”,密度924kg/m3)
除了使用上述剥离衬里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压敏性 胶粘片。
比较例1
作为剥离衬里,使用以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日本Unicar株式会社 制,商品名“NUC8160”为原料的、聚乙烯单层挤出成形膜(爱知塑 料工业株式会社制,厚度:100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 得到压敏性胶粘片。
比较例2
通过3层共挤出吹塑成形法将下述组合物挤出成形为片状,制作 由剥离层(厚度:14μm)、中间层(厚度:43μm)、背面层(厚度: 43μm)构成的剥离衬里(厚度:100μm)。
剥离层: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日本聚乙烯株式会社制,商品名 “Novatec LD UF641”,密度927kg/m3)
中间层以及背面层:高密度聚乙烯树脂(株式会社Prime Polymer 制,商品名“HI-ZEX 3300F”,密度950kg/m3)/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日 本聚乙烯株式会社制,商品名“Novatec LD LF440HB”,密度925kg/m3)
[上述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比(重量比)=60/40]
除了使用上述剥离衬里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压敏性 胶粘片。
比较例3
将聚乙烯树脂(日本聚乙烯株式会社制,商品名“NC499A”,密 度935kg/m3)在熔融温度150℃、压力10Mpa下熔融挤压成形为片状, 进行自然冷却,制作剥离衬里(180μm)。
除了使用上述剥离衬里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压敏性 胶粘片。
比较例4
将聚乙烯树脂(陶氏化学株式会社制,商品名“Xu.59900.20”, 密度940kg/m3)在熔融温度150℃、压力10Mpa下熔融挤压成形为片 状,进行自然冷却,制作剥离衬里(180μm)。
除了使用上述剥离衬里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压敏性 胶粘片。
比较例5
将高密度聚乙烯树脂(株式会社Prime Polymer制,商品名“HI-ZEX 5000SF”,密度956kg/m3)在熔融温度150℃、压力10Mpa下熔融挤 压成形为片状,进行自然冷却,制作剥离衬里(100μm)。
除了使用上述剥离衬里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压敏性 胶粘片。
比较例6
将高密度聚乙烯树脂(株式会社Prime Polymer制,商品名“HI-ZEX 7000F”,密度952kg/m3)在熔融温度150℃、压力10Mpa下熔融挤压 成形为片状,进行自然冷却,制作剥离衬里(150μm)。
除了使用上述剥离衬里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压敏性 胶粘片。
将剥离试验、刚性试验、衬里翘起的试验结果示于表1以及图1。 图1中的○为不产生衬里翘起的片(实施例1~4、比较例5、6)的数 据,×为产生衬里翘起的片(比较例1~4)的数据。另外,曲线图中的 曲线表示Y=180X4+0.1,虚线表示X=0.285。由表1的结果可知,由本 发明特定的树脂构成形成的剥离衬里(实施例),其刚性和剥离力在 适当的范围内,显示优异的剥离功能和衬里翘起抑制性。另一方面, 不具有本发明特定的树脂构成的剥离衬里(比较例),衬里翘起抑制 性不充分(比较例1~4)、或剥离性不充分(比较例5、6),不能同 时实现剥离功能和衬里翘起抑制性。
表1
  衬里翘起 剥离力X (N/mm) 剥离衬里刚性 Y(N·mm) 实施例1 ○ 0.20 0.12 实施例2 ○ 0.10 0.03 实施例3 ○ 0.22 0.22 实施例4 ○ 0.23 0.17 比较例1 × 0.05 0.15 比较例2 × 0.13 0.29 比较例3 × 0.21 1.03 比较例4 × 0.27 1.23 比较例5 ○ 0.29 0.57 比较例6 ○ 0.30 1.31
另外,对于实施例4和比较例2而言,进行耐热试验,比较耐热 性。其结果,本发明的压敏性胶粘片(实施例4)的耐热性良好(○), 而另一方面,比较例2的压敏性胶粘片的耐热性不良(×)。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剥离衬里以及压敏性胶粘片,剥离性优异,并且在弯曲 的状态下保存的情况等中,也不产生衬里翘起。另外,不含有极性基 团等,具有各层由聚乙烯构成的简单结构,因此再利用性也优异。因 此,特别优选作为对于长形状或复杂形状的部件或柔软的部件的胶粘 片或胶粘带用途来使用。更具体而言,作为汽车的密封条或其他的橡 胶材料胶粘用等的双面胶粘带等,从性能以及环境性的观点出发,在 产业上有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