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离衬里、粘合带和粘合带卷绕体

申请号 CN200780025609.2 申请日 2007-06-29 公开(公告)号 CN101484313A 公开(公告)日 2009-07-15
申请人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发明人 牟田茂树; 安藤雅彦;
摘要 本 发明 的第1剥离衬里,由具有在23℃下对 丙烯酸 板的剥离胶粘 力 为0.02N/20mm~0.5N/20mm的剥离性层的 单层 或 层压 膜形成。本发明的第2剥离衬里,由具有以乙烯-乙酸乙烯酯 树脂 构成的剥离性层的单层或层压膜形成。上述各剥离衬里可以由以基材和剥离性层构成的层压膜来形成。根据本发明的剥离衬里,在作为 线轴 卷绕的粘合带卷绕体的剥离衬里使用时,在粘合带卷绕时等不会出现该剥离衬里意外剥离,或粘合带的卷绕错位,或在粘合带之间进入气泡,并且在粘合带使用时能够容易地从 粘合剂 层剥离。
权利要求

1.一种剥离衬里,其由具有在23℃下对丙烯酸板的剥离胶粘为 0.02N/20mm~0.5N/20mm的剥离性层的单层层压膜形成。
2.一种剥离衬里,其由具有以乙烯-乙酸乙烯酯树脂构成的剥离性 层的单层或层压膜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剥离衬里,其由以基材和剥离性层 构成的层压膜形成。
4.一种粘合带,其在粘合剂层的一个面上临时粘接权利要求1~3 中任一项所述的剥离衬里即剥离衬里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粘合带,其中,粘合剂层由丙烯酸类粘 合剂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粘合带,其中,粘合剂层是含气泡 的粘合剂层。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带,其中,剥离衬里A 的宽度大于粘合剂层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带,其中,在粘合剂 层的另一个面上还临时粘接剥离衬里即剥离衬里B。
9.一种粘合带卷绕体,其通过以剥离衬里B侧为内侧将权利要求 8所述的粘合带线轴卷绕于卷芯上而得到。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剥离衬里、使用该剥离衬里的粘合带以及粘合带卷绕 体。

背景技术

作为粘贴在具有曲面或凹凸面的被粘体上的粘合带,使用含气泡 的粘合带等粘合剂层的厚度厚的粘合带。粘合带在粘合剂层的单面或 双面上临时粘接剥离衬里(隔板)的状态下作为卷绕于卷芯而得到的 粘合带卷绕体进行流通的情况较多。作为将这种粘合带卷绕于卷芯的 方法,已知有:将粘合带在同一位置以同心状(圆环状)卷绕于卷芯 的唱片式卷绕(レコ—ド巻き)、将粘合带在宽度方向上横动以螺旋 状卷绕于卷芯(线轴)的线轴卷绕。在含气泡的粘合带等粘合剂层的 厚度厚的粘合带中,若进行唱片式卷绕则卷绕长度(卷绕米数)变小, 因此多数采用线轴卷绕。
上述线轴卷绕的粘合带卷绕体中存在以下问题,即:通过由粘合 带卷绕张等产生的压力,粘合剂层从剥离衬里的边缘端露出,使粘 合带容易粘连。因此,提出使剥离衬里的宽度大于粘合带本身(粘合 剂层)的宽度来防止相邻接粘合带之间的粘合剂层侧部(侧面)的粘 连的方法。另外,在日本实开昭63-199147号公报中,提出了在基材的 双面上除去基材宽度上的两端部设置粘合层、在基材单面的粘合层上 临时粘接有隔板的粘合带。

发明内容

作为粘合带卷绕体的剥离衬里,一般采用在基材表面设置有剥离 处理层的剥离衬里、由氟类聚合物或无极性聚合物形成的膜等。但是, 在线轴卷绕的粘合带卷绕体中,现有的剥离衬里存在如下问题:由于 其过于光滑,在粘合带卷绕时等该剥离衬里意外剥离,或者,特别是 在为了防止在粘合剂层侧部的粘连而使剥离衬里的宽度大于粘合带本 体(粘合剂层)的宽度时,如果卷绕粘合带,则由于剥离衬里从粘合 带本体(粘合剂层)露出的部分的剥离面与相邻接的粘合带的剥离衬 里的背面相接,因此,已卷绕的粘合带在宽度方向(左右)上错位, 或者,在粘合带之间进入空气,从而难以得到卷绕成紧密且规整的外 观良好的粘合带卷绕体。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剥离衬里、使用这种剥离衬里 的粘合带以及粘合带卷绕体,所述剥离衬里,在作为线轴卷绕的粘合 带卷绕体的剥离衬里使用时,在粘合带卷绕时等不会出现该剥离衬里 意外剥离,或者粘合带发生卷绕错位,或者在粘合带之间进入气泡, 并且在粘合带使用时可以容易地从粘合剂层剥离。
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当使用 具有剥离胶粘力在特定范围内的剥离性层的剥离衬里、或具有以特定 树脂构成的剥离性层的剥离衬里时,即使将粘合带进行线轴卷绕,也 能防止粘合带的错位和空气的混入,得到外观良好的粘合带卷绕体, 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剥离衬里(以下有时称为“第1剥离衬里”), 其由具有在23℃下对丙烯酸板的剥离胶粘力为0.02N/20mm~ 0.5N/20mm的剥离性层的单层层压膜形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剥离衬里(以下有时称为“第2剥离衬里”), 其由具有以乙烯-乙酸乙烯酯树脂构成的剥离性层的单层或层压膜形 成。
上述各剥离衬里可以由以基材和剥离性层构成的层压膜形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粘合带,其在粘合剂层的一个面上临时粘接上 述各剥离衬里[第1剥离衬里或第2剥离衬里(以下有时将它们总称为 “剥离衬里A”)]。
在该粘合带中,粘合剂层优选由丙烯酸类粘合剂形成。另外,粘 合剂层可以是含气泡的粘合剂层。剥离衬里A的宽度优选大于粘合剂 层的宽度。
另外,在上述粘合带中,在粘合剂层的另一个面上还临时粘接剥 离衬里(剥离衬里B)。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粘合带卷绕体,其通过以剥离衬里B侧为内侧 将在上述粘合剂层的另一个面上临时粘接剥离衬里B的粘合带线轴卷 绕于卷芯上而得到。
根据本发明,由于剥离衬里的剥离面具有微胶粘性或微粘合性, 因此将粘合带制成线轴卷绕体的情况下,在卷绕时等不会出现剥离衬 里意外剥离,尤其是即使在为了防止在粘合剂层侧部的粘连而使剥离 衬里的宽度大于粘合带本体(粘合剂层)的宽度时,由于剥离衬里从 粘合带本体(粘合剂层)露出的部分的剥离面与相邻接的粘合带的剥 离衬里的背面以微弱力进行胶粘,因此密合性提高,可以防止已卷绕 的粘合带在宽度方向(左右)上的错位和在粘合带与粘合带之间进入 空气。因此,得到粘合带紧密且规整地卷绕于卷芯(保持所期望的卷 绕形态)的外观良好的粘合带卷绕体。另外,由于剥离衬里的剥离面 的胶粘性非常弱,因此在粘合带使用时可以容易地从粘合剂层剥离除 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粘合带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粘合带卷绕体中的粘合带的线轴卷绕状态的 说明图。
符号说明
1 基材(剥离衬里用基材)
2 剥离性层
3 剥离衬里(剥离衬里A)
4 粘合剂层
5 剥离衬里(剥离衬里B)

具体实施方式

[剥离衬里A]
本发明的第1剥离衬里,由具有在23℃下对丙烯酸板的剥离胶粘 力为0.02N/20mm~0.5N/20mm的微胶粘性剥离性层的单层或层压膜形 成。该对丙烯酸板的剥离胶粘力通过如下方法测得:使用拉伸试验机, 在23℃的温度条件下,以剥离面(剥离性层的表面)为下侧将剥离衬 里的试验片(20mm宽)放置于丙烯酸板[三菱丽阳株式会社制、商品 名“アクリライトL”;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形成的合成树脂板、无色、 板厚2mm]上,从试验片的上方使2kg的辊以每分钟300mm的速度一 次往复来进行压接,30分钟后,将试验片的边缘部分折叠成180°, 以每分钟300mm的速度剥离试验片,测定此时的力(根据JIS Z0237)。
上述对丙烯酸板的剥离胶粘力的下限优选为0.03N/20mm,进一步 优选为0.04N/20mm,上限优选为0.3N/20mm,进一步优选为 0.2N/20mm。如果上述剥离胶粘力不足0.02N/20mm,则剥离面的胶粘 力过弱,当用作线轴卷绕的粘合带卷绕体的剥离衬里时,在卷绕时等 意外剥离,或者,特别是在使用宽度大于粘合剂层的剥离衬里时,在 剥离衬里的剥离面与相邻接的粘合带的剥离衬里的背面之间产生滑动 而使粘合带错位,或者在粘合带之间进入气泡,从而得到外观不佳的 卷绕体。另外,如果上述对丙烯酸板的剥离胶粘力超过0.5N/20mm, 则剥离面的胶粘力过强,对粘合带的开卷带来障碍,或在粘合带使用 时剥离衬里难以剥离,加工性下降。
另外,当剥离衬里的剥离面的胶粘性在高温下上升或随时间上升 时,有可能对粘合带的开卷带来障碍,或在粘合带使用时剥离衬里的 剥离性下降。因此,剥离衬里在50℃下保存24小时后对丙烯酸板的剥 离胶粘力优选为0.02N/20mm~0.8N/20mm、特别优选0.05N/20mm~ 0.5N/20mm的范围。该剥离胶粘力与上述同样,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来 测得,即:使用辊将剥离衬里的试验片(20mm宽)压接在丙烯酸板上, 在50℃下保存24小时后,将试验片的边缘部分折叠成180°,以每分 钟约300mm的速度通过拉伸试验机来剥离试验片,测定此时的力。
另外,在剥离衬里中,特别是进行线轴卷绕时,在为了防止在粘 合剂层之间的侧面上的胶粘而使宽度大于胶粘剂层的情况下,为了防 止在剥离衬里的剥离面与相邻接的粘合带的剥离衬里的背面之间产生 滑动,剥离面优选对于自背面具有适度的胶粘性。例如,剥离衬里剥 离面对自背面(在仅由剥离性层形成的单层膜的情况下为剥离性层的 背面,在由基材和剥离性层形成的层压膜的情况下为基材的背面)的 剥离胶粘力(23℃)优选为0.02N/20mm~0.5N/20mm、特别优选 0.03N/20mm~0.3N/20mm、尤其优选0.04N/20mm~0.2N/20mm的范围。 另外,在50℃下保存24小时后的剥离衬里剥离面对自背面的剥离胶粘 力优选为0.02N/20mm~0.8N/20mm、特别优选0.05N/20mm~ 0.5N/20mm的范围。除了使用剥离衬里的自背面来代替丙烯酸板外, 可以与上述对丙烯酸板的剥离胶粘力同样进行操作来测定这些剥离胶 粘力。
作为剥离衬里中的剥离性层,只要是具有剥离胶粘力为上述范围 的微胶粘性的层即可,没有特殊限制,例如可以由1种或2种以上的 树脂来构成。该树脂可以根据粘合带的粘合剂层中的原料聚合物来选 择。例如,当粘合带的粘合剂为丙烯酸类粘合剂等时,如果以乙烯-乙 酸乙烯酯树脂等乙烯共聚物构成剥离性层,则得到对粘合剂层适度的 剥离性。当以乙烯-乙酸乙烯酯树脂构成剥离性层时,该乙烯-乙酸乙烯 酯树脂中乙酸乙烯酯的含量例如为10~30重量%,优选为11~25重量 %,进一步优选为12~20重量%。如果乙酸乙烯酯含量过少,则胶粘 性变得过低,有可能在以线轴卷绕进行卷绕时粘合带容易错位,反之 如果过多,则胶粘性变得过高,有可能对粘合带的开卷带来障碍。
剥离衬里的剥离面的剥离胶粘力,可以根据构成剥离性层的树脂 的种类等来进行调节,特别是在以乙烯-乙酸乙烯酯树脂等乙烯共聚物 构成剥离性层时,可以根据共聚单体的种类及其含量等来进行调节。 另外,也可以在剥离性层中添加适当的添加剂来调节剥离胶粘力。
以基材(剥离衬里用基材)与剥离性层的层压体构成剥离衬里时, 作为基材,没有特殊限制,例如可以列举聚酯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 醇酯膜等)、烯类树脂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等)、聚氯乙烯膜、 聚酰亚胺膜、聚酰胺膜、人造丝膜等塑料类基材膜(合成树脂膜)或 纸类(上等纸、日本纸、皮纸、玻璃纸、合成纸、外涂纸(トツプ コ—ト紙)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列举它们的层压体等。其中,优 选烯烃类树脂膜、特别优选低密度聚乙烯膜等聚乙烯膜。
本发明的第2剥离衬里,由具有以乙烯-乙酸乙烯酯树脂构成的剥 离性层的单层或层压膜形成。乙烯-乙酸乙烯酯树脂中的乙酸乙烯酯含 量与上述同样,例如为10~30重量%,优选为11~25重量%,进一步 优选为12~20重量%。该剥离衬里还可以根据需要含有少量乙烯-乙酸 乙烯酯树脂以外的成分(其他树脂或添加剂等)。以乙烯-乙酸乙烯酯 树脂构成的剥离性层中乙烯-乙酸乙烯酯树脂的含量例如为70重量%以 上,优选为9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以上,上述剥离性层实 质上也可以仅由乙烯-乙酸乙烯酯树脂构成。
在第2剥离衬里中,也可以与第1剥离衬里同样,由基材与剥离 性层的层压体构成。另外,优选具有上述剥离胶粘力(对丙烯酸板的 剥离胶粘力、对自背面的剥离胶粘力)。
本发明的剥离衬里(剥离衬里A)的厚度,可以根据粘合带的卷 绕加工性或操作性、粘合带使用时的剥离衬里的剥离加工性等来进行 适宜选择,一般为约10~300μm,优选为约20~150μm,进一步优选 为约30~100μm。当以基材(剥离衬里用基材)和剥离性层构成剥离 衬里时,基材的厚度例如为5~200μm,优选为10~100μm,进一步优 选为15~70μm,剥离性层的厚度例如为5~150μm,优选为8~80μm, 进一步优选为10~60μm。如果剥离性层的厚度过小,则剥离力容易出 现差异,反之如果过大,则加工性容易出现问题。
本发明的剥离衬里可以采用挤出法、共挤出法、干式层压法、涂 布法等公知的膜形成法和膜层压法来制造。当剥离衬里是基材与剥离 性层的层压体时,优选将构成基材的树脂和构成剥离性层的树脂进行 共挤出来制造剥离衬里的方法。
[粘合带]
本发明的粘合带中,在粘合剂层的一个面上临时粘接上述本发明 的剥离衬里(剥离衬里A)。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粘合带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该粘合带 由粘合剂层4、临时粘接于该粘合剂层4的一个面上的宽度大于粘合剂 层4的剥离衬里3、临时粘接于粘合剂层4的另一个面上的宽度与粘合 剂层4相等的剥离衬里5构成。剥离衬里3由基材1与剥离性层2的 层压体构成,在剥离性层2侧的面上与粘合剂层4临时胶粘。
在该例中,使用本发明的剥离衬里(剥离衬里A)作为剥离衬里3。 因此,如后所述,将粘合带以线轴卷绕进行卷绕时,剥离衬里3不会 轻易剥离,且剥离衬里3从粘合剂层4露出的部分的剥离面与相邻接 的粘合带的剥离衬里的背面适度密合,可以防止或抑制卷绕后的粘合 带横向错位或粘合带与粘合带之间进入气泡。另外,剥离衬里的剥离 面的胶粘性极小,因此在粘合带使用时能够容易地从粘合剂层剥离除 去。
另外,剥离衬里3可以不必比粘合剂层4宽(可以与粘合剂层4 宽度相等),但将粘合带进行线轴卷绕时,由于粘合带的粘合剂层的 侧部与相邻接的粘合带的粘合剂层的侧部容易胶粘(粘连),因此如 图1的例子所示,优选剥离衬里3的宽度大于粘合剂层4的宽度。剥 离衬里的宽度相对于粘合剂层4的宽度,优选为1.1~3倍,更优选为 约1.2~2.5倍。粘合剂层4通常以留出剥离衬里3的宽度方向的两端 部的方式设置在剥离衬里3上。
作为粘合剂层4,没有特殊限制,在本发明中,在作为线轴卷绕 的粘合带卷绕体而流通的具有厚度厚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带、特别是具 有含气泡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带的情况下有用。
作为构成粘合剂层4的粘合剂,可以使用例橡胶类粘合剂、丙 烯酸类粘合剂、乙烯基烷基醚类粘合剂、类粘合剂、聚酯类粘合 剂、聚酰胺类粘合剂、聚酯类粘合剂、氟类粘合剂、苯乙烯-二烯嵌 段共聚物类粘合剂、环类粘合剂等中的1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另外,作为粘合剂,也可以使用光固化型粘合剂(紫外线固化型粘合 剂等)。
在本发明中,作为构成粘合剂层4的粘合剂,特别优选丙烯酸类 粘合剂。丙烯酸类粘合剂通常含有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甲基) 丙烯酸酯为单体主要成分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原料聚合物。
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甲 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 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 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 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 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 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 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 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等(甲基)丙烯酸C1-20烷基酯[优 选(甲基)丙烯酸C2-14烷基酯、进一步优选(甲基)丙烯酸C2-10烷基酯] 等。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以外的(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列举 例如:(甲基)丙烯酸环戊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 烯酸异片酯等具有脂环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 酸苯酯等具有芳香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等。
这些(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丙烯酸 类聚合物中的(甲基)丙烯酸酯[特别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比例, 相对于用于制备丙烯酸类粘合剂的单体成分总量,例如为60重量%以 上,优选为80重量%以上。
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中,可以使用含有极性基团的单体或多官能 性单体等各种共聚性单体作为单体成分。通过使用共聚性单体作为单 体成分,可以提高胶粘力,或提高粘合剂的凝集力。共聚性单体可以 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上述含有极性基团的单体,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 衣康酸、来酸、富马酸、巴豆酸、异巴豆酸等含有羧基的单体或其 酸酐(马来酸酐等);(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羟 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等含 有羟基的单体;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 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 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含有酰胺基的单体;(甲基)丙烯 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叔丁 基氨基乙酯等含有氨基的单体;(甲基)丙烯酸缩甘油酯、(甲基) 丙烯酸甲基缩水甘油酯等含有缩水甘油基的单体;丙烯腈或甲基丙烯 腈等含有氰基的单体;N-乙烯基-2-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酰吗啉、 以及N-乙烯基吡啶、N-乙烯基哌啶酮、N-乙烯基嘧啶、N-乙烯基哌嗪、 N-乙烯基吡嗪、N-乙烯基吡咯、N-乙烯基咪唑、N-乙烯基噁唑等含有 杂环的乙烯基类单体等。作为含有极性基团的单体,优选丙烯酸等含 有羧基的单体或其酸酐。
作为含有极性基团的单体的使用量,相对于用于制备丙烯酸类粘 合剂(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为30重量%以下(例如1~30 重量%),优选为3~20重量%。如果含有极性基团的单体的使用量超 过30重量%,则丙烯酸类粘合剂的凝聚力变得过高,粘合剂的压敏胶粘 性有可能下降。另外,如果含有极性基团的单体的使用量过少,则丙 烯酸类粘合剂的凝聚力下降,有可能得不到高剪切力。
作为上述多官能性单体,可以列举例如:己二醇二(甲基)丙烯 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 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 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 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 烯酸酯、烯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乙烯基(甲基)丙烯酸酯、二乙 烯基苯、环氧基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二(甲 基)丙烯酸丁酯、二(甲基)丙烯酸己酯等。
作为多官能性单体的使用量,相对于用于制备丙烯酸类粘合剂的 单体成分总量为2重量%以下(例如0.01~2重量%),优选为0.02~1重 量%。如果多官能性单体的使用量超过2重量%,则丙烯酸类粘合剂的 凝聚力变得过高,粘合性有可能下降。另外,如果多官能性单体的使 用量过少,则丙烯酸类粘合剂的凝聚力有时下降。
另外,作为含有极性基团的单体和多官能性单体以外的共聚性单 体,也可以使用例如: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乙烯酯类;苯乙烯、 乙烯基甲苯等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异丁 烯等烯烃或二烯类;乙烯基烷基醚等乙烯基醚类;氯乙烯;(甲基) 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 氧基烷基酯类单体;乙烯基磺酸钠等含有磺酸基的单体;2-羟基乙基丙 烯酰基磷酸酯等含有磷酸基的单体;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异丙基马来 酰亚胺等含有酰亚胺基的单体;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酸酯等含有 异氰酸酯基的单体;含有氟原子的(甲基)丙烯酸酯;含有硅原子的 (甲基)丙烯酸酯等。
制备丙烯酸类粘合剂时,可以利用使用热聚合引发剂或光聚合引 发剂(光引发剂)等聚合引发剂的通过热或活性能量射线而进行的固 化反应。即,在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中可以含有热聚合引发剂或光 聚合引发剂等聚合引发剂。例如,在形成含气泡的粘合剂层时,在混 有气泡的状态下通过用热或能量射线使粘合剂组合物固化,可以容易 地形成具有稳定地含有气泡的结构的含气泡的粘合剂层。
作为聚合引发剂,从能够缩短聚合时间的优点等出发,可以优选 使用光聚合引发剂。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上述光聚合引发剂,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使用例如:苯偶姻 醚类光聚合引发剂、苯乙酮类光聚合引发剂、α-酮醇类光聚合引发剂、 芳香族磺酰氯类光聚合引发剂、光活性肟类光聚合引发剂、苯偶姻类 光聚合引发剂、苄基类光聚合引发剂、二苯甲酮类光聚合引发剂、缩 酮类光聚合引发剂、噻吨酮类光聚合引发剂等。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没有特殊限制,例如可以从相对于 用于制备丙烯酸类粘合剂的全部单体成分100重量份为0.01~5重量份 (优选0.05~3重量份)的范围进行选择。
光聚合引发剂活化时,对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照射活性能量射 线很重要。作为这样的活性能量射线,可以列举例如:α射线、β射线、 γ射线、中子射线、电子射线等电离性放射线或紫外线等,特别优选紫 外线。另外,对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能量、照射时间、照射方法等没 有特殊限制,只要使光聚合引发剂活化并引发单体成分的反应即可。
作为上述热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偶氮类聚合引发剂、过 氧化物类聚合引发剂、氧化还原类聚合引发剂等。作为热聚合引发剂 的使用量,没有特殊限制,只要在作为热聚合引发剂可以利用的范围 即可。
粘合剂层4可以通过公知或常用的方法来形成。例如,可以在剥离 衬里3上形成粘合剂层4,再在该粘合剂层4上层压剥离衬里5,也可以 在剥离衬里5上形成粘合剂层4,再在该粘合剂层4上层压剥离衬里3。 另外,在使粘合剂层4固化时,可以在合适的阶段加热或照射活性能量 射线来使其固化。
粘合剂层4可以是含气泡的粘合剂层。具有含气泡的粘合剂层的粘 合带在曲面或凹凸面上发挥良好的胶粘性。在含气泡的粘合剂层中含 有的气泡优选为基本上独立气泡型的气泡,独立气泡型的气泡和连续 气泡型的气泡也可以混合存在。
作为上述气泡,通常具有球形(特别是圆球形)的形状,也可以 具有扭曲形状的球状。作为气泡的平均气泡径,没有特殊限制,例如 可以从1~1000μm(优选10~500μm、进一步优选30~300μm)的范围 进行选择。
作为气泡中含有的气体成分(有时称为“气泡形成气体”),没有 特殊限制,除了氮气、二氧化、氩气等惰性气体之外,还可以使用 空气等各种气体成分。在含有气泡形成气体的状态下进行聚合反应等 反应时,使用不会阻碍该反应的气体作为气泡形成气体。作为气泡形 成气体,从不阻碍反应以及成本低廉等观点出发,优选为氮气。
对含气泡的粘合剂层中的气泡量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根据含气泡 的粘合带的用途等来适宜选择,例如可以相对于含气泡的粘合剂层的 总体积为10%以上(优选为1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以上)。作为 含气泡的粘合剂层中的气泡量的上限,没有特殊限制,例如可以为50% (优选为40%、进一步优选为30%)。
在含气泡的粘合剂层中,形成气泡的形态没有特殊限制。作为含 气泡的粘合剂层,可以是使用预先混合有气泡形成气体的粘合剂组合 物(有时称为“含气泡的粘合剂组合物”)而形成的含气泡粘合剂层、使 用含有发泡剂的粘合剂组合物而形成的含气泡粘合剂层等中的任一 种。含气泡的粘合剂组合物中的气泡量,可以从与含气泡的粘合剂层 中的气泡量对应的范围中进行适宜选择。
在含气泡的粘合剂层中,可以含有表面活性剂作为混合气泡时的 助剂。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例如:氟类表面活性剂、硅酮类表 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其中,从气 泡混合性优异且能够抑制气泡合而为一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氟类表 面活性剂。
作为氟类表面活性剂,优选为含有重均分子量为20000以上的氟 类聚合物的氟类表面活性剂。作为该氟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 20000~100000(进一步优选22000~80000、特别优选24000~60000) 的范围。如果氟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不足20000,则气泡的混合性或 混合后的气泡的稳定性下降,可以混合的气泡的量减少,另外,即使 混合,在气泡混合后到形成含气泡的粘合剂层之间气泡容易合而为一, 其结果含气泡的粘合剂层中的气泡量减少,或者容易形成贯通含气泡 粘合剂层那样的气泡(孔)。上述氟类聚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2种以 上组合使用。
上述氟类聚合物至少含有具有含氟原子基团的单体(有时称为“氟 类单体”)作为单体成分。氟类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组合使 用。
具体而言,作为氟类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商品名“EFTOP EF-352”(株式会社Jemco制)、商品名“EFTOP EF-801”(株式会 社Jemco制)、商品名“Unidine TG-656”(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制) 等。
作为氟类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量(固体成分),没有特殊限制,例 如,可以从相对于用于形成含气泡粘合剂组合物中的原料聚合物的全 部单体成分[特别是用于形成以(甲基)丙烯酸酯为单体主要成分的丙 烯酸类聚合物的全部单体成分]100重量份为0.01~2重量份(优选 0.03~1.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0.05~1重量份)的范围进行选择。如 果氟类表面活性剂的用量相对于含气泡粘合剂组合物中的原料聚合物 100重量份不足0.01重量份,则气泡的混合性下降,难以在含气泡粘 合剂组合物中混入充分量的气泡,另一方面,如果超过2重量份,则 胶粘性能容易下降。
在含气泡粘合剂层中可以含有中空微小球状体。通过使用中空微 小球状体,可以提高含气泡粘合剂层的剪切粘合力,或提高加工性。 中空微小球状体可以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中空微小球状体的粒径(平均粒径),没有特殊限制,例如 可以从1~500μm(优选5~200μm、进一步优选10~100μm)的范围 选择。
作为中空微小球状体,可以是中空的无机类微小球状体,也可以 是中空的有机类微小球状体。具体而言,作为中空的无机类微小球状 体,可以列举例如:中空玻璃球等玻璃制的中空球;中空氧化球等 金属化合物制的中空球;中空陶瓷球等瓷器制中空球等。作为中空的 有机类微小球状体,可以列举例如:中空的丙烯酸球、中空的偏氯乙 烯球等树脂制的中空球等。
作为中空微小球状体的比重,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从例如0.1~ 0.8g/cm3(优选0.12~0.5g/cm3)的范围选择。如果中空微小球状体的 比重小于0.1g/cm3,则在构成含气泡粘合剂层的粘合剂中配合中空微小 球状体并进行混合时,由于中空微小球状体的上浮程度变大,因此难 以使中空微小球状体均匀分散,另一方面,如果大于0.8g/cm3,则价格 变高,制造成本提高。
另外,可以对中空微小球状体的表面实施各种表面处理(例如利 用硅酮类化合物或氟类化合物等进行的低表面张力化处理等)。
作为中空微小球状体的使用量,没有特殊限制,例如可以从相对 于含气泡粘合剂层的总体积为10~50容积%(体积%)、优选为15~ 40容积%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当中空微小球状体的使用量相对于含气 泡粘合剂层的总体积不足10容积%时,中空微小球状体的添加效果容 易下降,另一方面,如果使用量超过50容积%,则含气泡粘合剂层的 胶粘力容易下降。
在含气泡粘合剂层中,可以根据含气泡粘合带的用途而含有合适 的添加剂。作为这样的添加剂,可以列举例如:交联剂(例如聚异氰 酸酯类交联剂、硅酮类交联剂、环氧类交联剂、烷基醚化三聚氰胺类 交联剂等)、增粘剂(例如由松香衍生物树脂、聚萜烯树脂、石油树 脂、油溶性苯酚树脂等构成的在常温下为固体、半固体或液体的物质)、 增塑剂、填充剂、防老化剂、抗氧化剂着色剂(颜料或染料等)等。 另外,当粘合剂层4为不含气泡的粘合剂层时也可以适当地含有这些 添加剂。
例如,当使用光聚合引发剂形成含气泡粘合剂层时,为了使含气 泡粘合剂层着色,可以使用不阻碍光聚合反应的程度的颜料(着色颜 料)。关于含气泡粘合剂层的着色,当希望为黑色时,可以使用炭黑 作为着色颜料。作为炭黑的使用量,从着色程度和不阻碍上述光聚合 反应的观点出发,例如可以从相对于用于形成构成含气泡粘合剂层的 粘合剂的原料聚合物的全部单体成分[特别是用于形成以(甲基)丙烯 酸酯为单体主要成分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全部单体成分]100重量份为 0.15重量份以下(例如0.001~0.15重量份)、优选为0.02~0.1重量 份的范围内进行选择。
当含气泡的粘合剂层通过使用含有发泡剂的粘合剂组合物而形成 时,作为该发泡剂,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从公知的发泡剂中适宜选择。 作为发泡剂,例如可以使用热膨胀性微球等。
当含气泡的粘合剂层通过使用含气泡的粘合剂组合物而形成时, 为了使气泡稳定地在含气泡的粘合剂层中混合存在,优选将气泡作为 在含气泡粘合剂组合物中配合的最后成分来进行配合并使其混合,特 别优选提高混合气泡前的组合物(有时称为“粘合剂前体”)的粘度。 作为粘合剂前体的粘度,只要是能够稳定地保持混合后的气泡的粘度 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使用BH粘度计作为粘度计,在转子:No.5 转子、转速:10rpm、测定温度:30℃的条件下测定的粘度,优选为5~ 50Pa·s(优选为10~40Pa·s)。如果粘合剂前体的粘度(BH粘度计、 No.5转子、10rpm、30℃)小于5Pa·s,则由于粘度过低,有时混合后 的气泡迅速合而为一并排出到体系外,另一方面,如果超过50Pa·s, 则粘度过高,难以形成含气泡的粘合剂层。
粘合剂前体的粘度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来进行调节,例如:配合丙 烯酸橡胶、增粘性添加剂等各种聚合物成分等的方法;使构成粘合剂 的原料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例如用于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甲基)丙 烯酸酯等单体成分等]一部分聚合的方法等。具体而言,例如将构成粘 合剂的原料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与聚合引发剂混合,制备单体混合物, 使该单体混合物根据聚合引发剂的种类进行聚合反应,制备仅一部分 单体成分聚合而得到的组合物(浆液)后,在该浆液中根据需要配合 中空微小球状体和各种添加剂等,可以制备具有能稳定地含有气泡的 适度粘度的粘合剂前体。然后,通过在该粘合剂前体中导入气泡并使 其混合,可以得到稳定地含有气泡的含气泡粘合剂组合物。另外,制 备上述浆液时,可以在单体混合物中预先适宜地配合根据需要所使用 的中空微小球状体和各种添加剂等。
作为混合气泡的方法,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使用公知的气泡混合 方法。例如,作为装置的例子,可以列举如下装置等,其具备:在中 央部具有贯通孔的圆盘上带有多个小齿轮定子、与带齿轮的定子相 对且在圆盘上带有与定子同样的小齿轮的转子。在该装置的定子上的 齿轮与转子上的齿轮之间导入粘合剂前体,使转子高速旋转的同时, 通过贯通孔向粘合剂前体导入用于形成气泡的气体成分(气泡形成气 体),由此可以得到气泡形成气体在粘合剂前体中微细分散并混合而 成的含气泡的粘合剂组合物。
为了抑制或防止气泡的合而为一,优选将从气泡的混合到含气泡 粘合剂层的形成为止的工序作为连续工序来连续地进行。即,含气泡 的粘合剂层优选:如上所述使气泡混合来制备含气泡的粘合剂组合物 后,接着使用该含气泡的粘合剂组合物,利用公知的粘合剂层形成方 法来形成。具体而言,例如将含气泡的粘合剂组合物在规定的面(图1 的例子中例如为剥离衬里3或剥离衬里5的表面)上涂布,根据需要 进行干燥或固化等,由此形成含气泡的粘合剂层。在形成含气泡的粘 合剂层时,如上所述,优选通过加热或照射活性能量光线来进行固化。 即,使用含有热聚合引发剂或光聚合引发剂等聚合引发剂的含气泡的 粘合剂组合物,将该含气泡的粘合剂组合物在规定的面上涂布后,进 行加热或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在稳定地保持气泡的状态下使其固化, 由此可以良好地形成含气泡的粘合剂层。
含气泡的粘合剂层可以是单层、层压层中的任一形态。另外,作 为含气泡的粘合剂层的厚度,没有特殊限制,例如可以从100~5000μm (优选150~3000μm、进一步优选200~2000μm)的范围进行选择。 如果含气泡的粘合剂层的厚度小于100μm,则缓冲性下降,对于曲面、 凹凸面的胶粘性下降,另一方面,如果大于5000μm,则难以得到厚度 均匀的层。另外,当粘合剂层为不含气泡的粘合剂层时,粘合剂层的 厚度也与上述同样。
另外,作为含气泡的粘合剂层的发泡倍率(%),例如可以为10% 以上(优选为1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以上)。作为该发泡倍率 的上限,没有特殊限制,例如可以为50%以下(优选为40%以下、进 一步优选为30%以下)。含气泡的粘合剂层的发泡倍率用下式(1)来 求算。
含气泡的粘合剂层的发泡倍率(%)=(1-B/A)×100      (1)
[式(1)中,A是使未混合气泡的粘合剂固化而得到的不含有气 泡的粘合剂层(不含气泡的粘合剂层)的比重,B是使混合有气泡的粘 合剂固化而得到的含气泡的粘合剂层的比重。另外,A和B所涉及的 各粘合剂的组合物,除了有无气泡这点以外,具有相同的组成]。
图1中,作为在粘合剂层4的另一个面上临时粘接的剥离衬里5 (剥离衬里B),可以使用常用的剥离衬里。作为该剥离衬里,可以列 举例如:在剥离衬里用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剥离处理层的剥离衬 里、由氟类聚合物膜形成的剥离衬里、由无极性聚合物膜形成的剥离 衬里等。剥离衬里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层压体。
作为上述剥离衬里用基材,可以列举:聚酯膜(聚对苯二甲酸乙 二醇酯膜等)、烯烃类树脂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等)、聚氯乙烯 膜、聚酰亚胺膜、聚酰胺膜、人造丝膜等塑料类基材膜(合成树脂膜) 或纸类(上等纸、日本纸、牛皮纸、玻璃纸、合成纸、外涂纸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列举它们的层压体等。作为构成剥离处理层的剥离 处理剂,可以列举例如:硅酮类剥离处理剂、氟类剥离处理剂、长链 烷基类剥离处理剂等。
作为上述氟类聚合物膜中的氟类聚合物,可以列举例如:聚四氟 乙烯、聚氯三氟乙烯、聚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 聚物、氯氟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等。作为上述无极性聚合物膜中的无 极性聚合物,可以列举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类树脂等。
作为剥离衬里5,优选由烯烃类树脂等无极性聚合物膜形成的剥 离衬里,其中,优选聚乙烯膜,特别优选具有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 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等层结构的层压聚乙烯膜。
剥离衬里5的厚度没有特殊限制,例如为3~500μm,优选为10~ 300μm,进一步优选为50~200μm。
图1所示的粘合带,是具有剥离衬里A/粘合剂层/剥离衬里B的层 结构的在双面上具有剥离衬里的无基材双面粘合带(双隔板型的无基 材双面粘合带),层结构并不限于此,可以是具有剥离衬里A/粘合剂 层的层结构的在单面上具有剥离衬里的无基材双面粘合带(单隔板型 的无基材双面粘合带)、具有剥离衬里A/粘合剂层/基材/粘合剂层/剥 离衬里B的层结构的在双面上具有剥离衬里的带基材双面粘合带(双 隔板型的带基材双面粘合带)、具有剥离衬里A/粘合剂层/基材/粘合剂 层的层结构的在单面上具有剥离衬里的带基材双面粘合带(单隔板型 的带基材双面粘合带)、具有剥离衬里A/粘合剂层/基材的层结构的具 有剥离衬里的带基材单面粘合带等中的任一种。
作为上述带基材的双面或单面粘合带中的基材,没有特殊限制, 例如可以使用:纸等纸类基材;布、无纺布、网等纤维类基材(作为 其原料,没有特殊限制,例如可以适当选择马尼拉麻、人造丝、聚酯、 纸浆纤维等);金属箔、金属板等金属类基材;塑料的膜或片等塑料 类基材;橡胶片等橡胶类基材;发泡片等发泡体或它们的层压体(例 如,塑料类基材与其他基材的层压体、或塑料膜(或片)之间的层压 体等)等合适的薄片体。作为基材,可以优选使用塑料的膜或片等塑 料类基材。作为这种塑料膜或片中的原料,可以列举例如:聚乙烯(PE)、 聚丙烯(PP)、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 以α-烯烃为单体成分的烯烃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聚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聚酯 类树脂;聚氯乙烯(PVC);乙酸乙烯酯类树脂;聚苯硫醚(PPS); 聚酰胺(尼龙)、全芳香族聚酰胺(aramide)等酰胺类树脂;聚酰亚 胺类树脂;聚醚醚酮(PEEK)等。这些原料可以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 组合使用。
为了提高与粘合剂层等的密合性,上述基材的表面可以实施常用 的表面处理、例如电晕处理、铬酸处理、臭氧暴露、火焰暴露、高压 电击暴露、离子化放射线处理等利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进行的氧化处 理等,还可以实施通过下涂剂等的涂布处理等。
上述基材的厚度可以根据强度和柔软性、使用目的等来适当选择, 一般为1000μm以下(例如1~1000μm),优选约1~500μm,进一步 优选约3~300μm,但并不限于这些。另外,基材可以是单层、层压层 中的任一形态。
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本发明的粘合带还可以具有其他 的层(例如中间层、下涂层等)。
粘合带的宽度可以根据用途等在较广的范围内选择,一般而言, 粘合剂层的宽度为约2mm~100mm,优选为约3mm~50mm,进一步 优选为约5mm~30mm。
考虑到保管、运输、使用时的便利性等,粘合带多数以线轴卷绕 或唱片卷绕于卷芯而得到的卷绕体的形态在市场上流通。本发明在采 取线轴卷绕粘合带卷绕体的形态时特别有效。
本发明的粘合带,例如可以用于橡胶的挤出成形品和汽车或住宅 等的玻璃用密封材料的固定等用途。
[粘合带卷绕体]
本发明的粘合带卷绕体,是通过以剥离衬里B侧为内侧将上述本 发明的粘合带线轴卷绕于卷芯上而得到的卷绕体。
作为卷芯的材料,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使用常用的材料。作为卷 芯的材料,优选使用例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聚乙烯 和聚丙烯的混合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聚烯烃类树脂或聚氯乙 烯等塑料树脂,但并不限于此。
线轴卷绕的粘合带卷绕体通常通过如下方法来制造,即:将宽幅 的原始粘合带切成多个窄幅(所期望的宽度)的粘合带,将它们分别 横向横动而卷绕于卷芯(线轴)。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粘合带卷绕体 中的粘合带的线轴卷绕状态的说明图。符号与图1相同。
线轴卷绕的粘合带卷绕体中,如图2所示,相邻接的粘合带,以 一个粘合带的剥离衬里3(剥离衬里A)的背面(图2中为基材1的表 面)与另一个粘合带的剥离衬里3(剥离衬里A)的剥离面(图2中为 剥离性层2的表面)连接的状态进行重叠。在本发明中,由于剥离衬 里3的剥离面具有微胶粘性(微粘合性),因此剥离衬里3的背面与 相邻接的粘合带的剥离衬里3的剥离面以较弱的力进行胶粘,由于重 叠的粘合带在剥离衬里3的部位密合,因而能够防止粘合带错位或在 粘合带的剥离衬里间进入空气,由此,保持所期望的卷绕形态,呈现 良好的外观。另外,由于在粘合剂层4的与剥离衬里3相反侧的面上 层压有剥离衬里5(剥离衬里B),因而能够防止粘合带的粘合剂层4 与已卷绕的正下方粘合带的剥离衬里3的背面直接接触而胶粘。此外, 由于剥离衬里3(剥离衬里A)的宽度大于粘合剂层4的宽度,因此能 够防止相邻接的粘合带的粘合剂层侧部之间的自粘。另外,由于剥离 衬里3的剥离面的胶粘力非常弱,因此不仅能够顺利地进行粘合带的 开卷,而且在使用粘合带时可以简单地将剥离衬里剥离来用于使用。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 施例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
在由2-乙基己基丙烯酸酯90重量份和丙烯酸10重量份构成的单 体混合物中加入商品名“Irgacure651”(汽巴精化公司制)0.05重量 份和商品名“Irgacure 184”(汽巴精化公司制)0.05重量份作为光聚 合引发剂,然后,照射紫外线(UV)直至粘度(BH粘度计、No.5转 子、10rpm、测定温度:30℃)为约15Pa·s,制作一部分聚合而成的组 合物(浆液)。然后,添加按固体成分换算相对于全部单体成分(2- 乙基己基丙烯酸酯和丙烯酸)100重量份为0.5重量份的商品名“Unidine TG-656”(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制;氟类表面活性剂;氟类聚合物的重 均分子量:45900)作为表面活性剂,进行混合来制备粘合剂前体。将 上述粘合剂前体装入容器,将氮气通过鼓泡导入上述粘合剂前体中, 同时以含入该气泡的方式通过匀质机将气泡在粘合剂前体中混合,从 而得到含气泡的粘合剂组合物。
将低密度聚乙烯(LDPE-1;日本聚乙烯公司制、商品名“Novatec LD LF441MD”)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东曹公司制、商 品名“Ultracene 626”、乙酸乙烯酯含量为14重量%)进行共挤出, 制作具有基材(LDPE-1;厚36μm)/剥离性层(EVA;厚24μm)的层 结构的总厚度为60μm的剥离衬里A1。该剥离衬里A1的剥离性层面 对丙烯酸板的剥离胶粘力(23℃)为0.05N/20mm,在50℃下保存24 小时后对丙烯酸板的剥离胶粘力为0.20N/20mm。另外,该剥离衬里 A1的剥离性层面对自背面(基材表面)的剥离胶粘力(23℃)为 0.04N/20mm,在50℃下保存24小时后对自背面(基材表面)的剥离 胶粘力为0.20N/20mm。
将低密度聚乙烯(LDPE-2;东曹公司制、商品名“Petrocene 186”)、 高密度聚乙烯(HDPE;Prime Polymer公司制、商品名“Hi-ZEX 5000SF”) 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3;东曹公司制、商品名“Petrocene 203”) 进行共挤出,制作具有LDPE-2(厚30μm)/HDPE(厚90μm)/LDPE-3 (厚30μm)的层结构的总厚度为150μm的剥离衬里B1。
在上述剥离衬里A1的剥离性层面上以宽15mm的条状按15mm 间隔来涂布上述含气泡的粘合剂组合物,使干燥和固化后的厚度为 1.0mm,然后,在涂布后的粘合剂组合物层上,以LDPE-2层与粘合剂 层相接的方式贴合上述剥离衬里B1(切断成宽15mm的衬里、厚 150μm),以照度:约4.0mW/cm2照射紫外线(UV)10分钟,使含气 泡的粘合剂组合物固化,制作具有宽15mm的多个条状的含气泡粘合 剂层的宽幅的原始粘合带。
将上述宽幅的原始粘合带在含气泡的粘合剂层非形成部的中央 部,平行地切割成条状含气泡的粘合剂层,将切割后的各粘合带(粘 合剂层的宽度15mm、剥离衬里A1的宽度30mm)横动,以螺旋状卷 绕(卷绕长度700m)于卷芯(线轴)(材质:纸、直径155mm、长度 600mm),从而得到线轴卷绕粘合带卷绕体。目测观察所得到的线轴 卷绕粘合带卷绕体,结果粘合带无错位,卷绕紧密且规整,在粘合带 之间也没有发现气泡,呈现良好的外观。
比较例1
通过将日本聚乙烯公司制造的商品名“Novatec LD LF441MD”挤 出,制作总厚度为60μm的剥离衬里a1。该剥离衬里a1的剥离面对丙 烯酸板的剥离胶粘力(23℃)为0N/20mm,在50℃下保存24小时后 对丙烯酸板的剥离胶粘力为0N/20mm。另外,该剥离衬里a1的剥离面 对自背面的剥离胶粘力(23℃)为0N/20mm,在50℃下保存24小时 后对自背面的剥离胶粘力为0N/20mm。
在上述剥离衬里a1的剥离面上以宽15mm的条状按15mm间隔涂 布与实施例1同样制备的含气泡的粘合剂组合物,使干燥和固化后的 厚度为1.0mm,然后在该涂布后的粘合剂组合物层上与实施例1同样 地贴合剥离衬里B1,以照度:约4.0mW/cm2照射紫外线(UV)10分 钟,使含气泡的粘合剂组合物固化,制作具有宽15mm的多个条状的 含气泡粘合剂层的宽幅原始粘合带。
将上述宽幅的原始粘合带在含气泡的粘合剂层非形成部的中央 部,平行地切割成条状的含气泡的粘合剂层,将切割后的各粘合带(粘 合剂层的宽度15mm、剥离衬里A1的宽度30mm)横动,以螺旋状卷 绕(卷绕长度700m)于卷芯(线轴)(材质:纸、直径155mm、长度 600mm),从而得到线轴卷绕粘合带卷绕体。目测观察所得到的线轴 卷绕粘合带卷绕体,结果粘合带上可见卷绕错位,而且在粘合带之间 发现气泡,外观不佳。
工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得到粘合带紧密且规整地卷绕于卷芯(保持所期望 的卷绕形态)的外观良好的粘合带卷绕体。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3-199147号公报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