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功能薄膜、功能层形成方法和施用了功能层的物品

申请号 CN200410081834.6 申请日 2004-12-17 公开(公告)号 CN1628966A 公开(公告)日 2005-06-22
申请人 TDK株式会社; 发明人 饭岛忠良;
摘要 一种在基材1上有至少一个可以与基材1分离的功能层4的转移功能 薄膜 ,功能层4是功能性微细颗粒的压缩层,且功能层4上有一个由一种含有 固化 组分(A)和聚酯聚 氨 酯 树脂 (P)的 粘合剂 组合物构成的粘合剂层5。在物品表面上形成一个功能层的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将转移功能薄膜以使基材1配置在外侧的方式贴在要经由粘合剂层5施用功能层的物品的表面上,粘贴后使粘合剂层5固化,和分离基材1。
权利要求

1.一种转移功能薄膜,包含:
在一种基材上形成的、可与该基材分离的至少一个功能层,该功 能层是功能性微细颗粒的压缩层;和
在该功能层上形成的、由一种含有固化成分(A)和聚酯聚酯树 脂(P)的粘合剂组合物构成的粘合剂层。
2.权利要求1记载的转移功能薄膜,其中,该粘合剂组合物含 有丙烯酸单体(M)作为固化成分(A)。
3.权利要求1记载的转移功能薄膜,其中,该粘合剂组合物 以P/M=2/8~8/2的重量比含有聚酯聚氨酯树脂(P)和丙烯酸单体 (M)。
4.在一种物品表面上形成一个功能层的方法,包含下列步 骤:
将权利要求1记载的转移功能薄膜以一种使该基材位于外侧的方 式经由粘合剂层粘贴到要施用一个功能层的物品表面上;
粘贴后使该粘合剂层固化;和
分离该基材。
5.权利要求4记载的功能层形成方法,其中,要施用一个功能 层的物品表面未进行粘合促进处理。
6.在一种物品表面上形成一个功能层的方法,包含下列步 骤:
制备一种在基材上有至少一个可与该基材分离的功能层的转移功 能薄膜,该功能层是功能性微细颗粒的压缩层;
事先在要施用一个功能层的物品表面上提供一个由一种含有固 化成分(A)和聚酯聚氨酯树脂(P)的粘合剂组合物构成的粘合剂 层;
将该转移功能薄膜以一种使该基材位于外侧的方式经由事先提供 的粘合剂层粘贴在该物品表面上;
粘贴后使该粘合剂层固化;和
分离该基材。
7.在其表面上施用了一个功能层的物品,在其表面上有一个由 一种含有固化成分(A)和聚酯聚氨酯树脂(P)的粘合剂组合物固化 材料构成的粘合剂层,且在该固化粘合剂上有一个功能层。
8.权利要求7记载的在其表面上施用了一个功能层的物品,其 中,该功能层是功能性微细颗粒的压缩层。
9.权利要求8记载的在其表面上施用了一个功能层的物品,其 中,含有固化材料(A)和聚酯聚氨酯树脂(P)的粘合剂组合物浸渍 并固化于该功能层内各功能性微细颗粒之间的空隙中。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有一个由基材上功能性微细颗粒压缩层构成的功 能层的转移功能薄膜、在物品表面上形成一个功能层的方法、和在其 表面上施用了一个功能层的物品。在本发明中,功能薄膜既包括功能 薄膜也包括功能片材。

[0002]功能层是指一个有某种功能的层,功能是指通过物理现象和/或化 学现象达到的一种作用。功能层包括有各种功能类型的层,例如导电 层、紫外线遮蔽层、红外线遮蔽层、磁性层、磁层、介电层、铁电 层、电致变色层、电致发光层、绝缘层、光吸收层、光选择性吸收层、 反射层、防反射层、催化剂层和光催化剂层。
[0003]首先,本发明涉及一种有一个透明导电层的转移功能薄膜,在一 种物品表面上形成一个透明导电层的方法,和向其表面上施用一个透 明导电层的物品。除施用到透明电极例如等离子体显示板电极、电致 发光元件电极、液晶电极、透明表面放热体、和触摸板上外,该透明 导电层还可以用来作为透明电磁波屏蔽层。
[0004]

背景技术

惯常,由各种不同类型功能材料构成的功能层是通过物理蒸气沉 积(PVD)例如真空蒸发、激光磨蚀、溅射和离子、以及化学蒸气沉 积(CVD)例如热CVD、光CVD和等离子体CVD生产的。总体而言,这 些蒸气沉积需要一个大规模系统,而且其中一些蒸气沉积不适合于形 成大面积薄膜。
[0005]例如,目前,透明导电层主要是通过使用溅射工艺生产的。溅射 工艺的优点在于该工艺可以产生一种有较低表面电阻的相对大面积导 电层。然而,溅射工艺的缺点在于该系统规模大而且薄膜形成速度慢。
[0006]使用涂布工艺的透射导电层生产也已经有人进行了尝试。在惯常 的涂布工艺中,将导电性微细颗粒分散于粘结剂溶液中形成的导电性 涂布材料涂布在一种基材上,然后使这样涂布的涂布材料干燥和固化 以形成一个导电层。这种工艺的优点是可以容易地形成大面积导电 层,该系统可以是简单的而且可以达到高生产率,且该导电层可以以 比使用溅射工艺生产时更低的成本生产。在涂布工艺中,电通道是借 助于导电性微细颗粒之间的接触从而产生导电性形成的。然而,惯常 涂布工艺的缺点在于该接触在使用惯常涂布工艺生产的导电层中是不 充分的,因此,这样得到的导电层的电阻值偏高(导电率偏低),这 限制了其应用。
[0007]例如,JP-A-8-199096公开了,作为一种不使用粘结剂树脂的 涂布工艺,将一种由掺杂化铟(ITO)粉末、溶剂、偶合剂和金 属有机酸盐或金属无机酸盐组成且不含粘结剂的、能形成导电层的 涂布材料涂布在玻璃板上、并将该涂布材料在300℃或更高的温度烧 成的工艺。在这种工艺中,由于不使用粘结剂,该导电层的电阻值 较低。
[0008]此外,使用溶胶-凝胶法的成膜工艺也是已知的。使用溶胶-凝胶 法的涂布工艺适合于形成大面积薄膜。
[0009]然而,在上述任何一种工艺中,虽然在基材是有挠曲性的薄膜等 材料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形成大面积功能层,但在基材是挠曲性不良 的平板等材料的情况下与在可挠曲基材上涂布比较时涂布变得困难, 尤其难以均匀地控制薄膜厚度。
[0010]JP-A-6-103839公开了一种通过转移产生透明导电基础的方法。
[0011][专利文献No.1]JP-A-8-199096
[专利文献No.2]JP-A-6-103839
[专利文献No.3]JP-A-2002-347150
[0012]本发明的发明者在JP-A-2002-347150中提出了一种转移功能薄 膜,该薄膜有一个使用涂布法提供的、能显示某种功能的功能层,例 如为将一个均匀厚度的功能层施用到一种物品例如挠曲性不良的平板 材料上而设计的低电阻值透明导电层;一种施用了该功能层的物品; 和施用了该功能层的物品的生产方法。该功能层是由一种在基材上以 可与该基材分离的方式形成的功能性微细颗粒的压缩层构成的,该功 能层优异地显示出所设计的功能。例如,在使用导电性微细颗粒作为 功能性微细颗粒的情况下,该功能层是导电性优异的。
[0013]当该功能层转移到试图用转移功能薄膜进行转移的物品表面上 时,在该物品表面与该功能层之间配置一个粘合剂层从而使它们粘贴 在一起,使该粘合剂层固化,然后分离该转移功能薄膜的基材。顺便 提一下,因要施用功能层的物品而异,有时该物品的表面与该粘合剂 层之间的粘合不像预想的那样好。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事先在该物 品表面上形成一个用于增强对该粘合剂层的粘合的粘合促进层(粘合 促进处理。例如,在试图进行转移的物品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酯)材料制造时,公认的是该PET材料表面与该粘合剂之间的粘合相 对而言是不好的。因此,需要事先在该PET材料表面上形成一个粘合 促进层。因该薄膜或片材中所含的填料的类型和数量以及薄膜生产条 件而异,有各种类型的PET薄膜或片材。它们当中一些没有粘合促进 层。
[0014]此外,即使在使用有粘合促进层的PET材料的情况下,有时也会 产生下列缺点。例如,让我们考虑一种情况,其中,制备一种其一侧 有一个硬层且另一侧有一个透明导电层的薄膜。在这种情况下,考虑 使用一种相对容易得到的在其一侧上形成一个粘合促进层的PET薄 膜,首先,对该PET薄膜与其粘合促进层相反的那一侧上施加电晕放 电处理,然后,在施加了电晕放电处理的表面上形成一个硬层, 此后,通过转移,在该粘合促进层上形成一个透明导电层。为了形成 该硅酮硬层,将一种该硬层用液体施用到该PET薄膜表面上、然后干 燥,将该薄膜卷绕到一个辊筒上,进而,使这样卷绕的薄膜热固化。 当这一过程进行时,使尚未固化的硅酮硬层材料与卷绕状态下的粘合 促进层接触,它们在热固化期间彼此粘附在一起。当试图使卷绕的薄 膜解卷时,这往往导致薄膜破裂的情况。与此相反,在使用不形成粘 合促进层的PET薄膜的情况下,由于该硅酮硬层材料与该PET薄膜表 面之间的粘合不良,如上所述这样的缺点并不发生。
[0015]从以上所述背景来看,人们期待一种能通过转移而以良好粘合作 用将各种类型的功能层施用到物品表面上的转移功能薄膜,即使在该 物品表面上没有形成粘合促进层的情况下也如此。
[0016]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使一个具有均匀厚度和高功 能的功能层施用到甚至一种像平板那样挠曲性不良且在其表面上不 形成粘合促进层的物品的表面上的转移功能薄膜。此外,本发明的 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物品表面上形成一个功能层的方法。进 而,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其表面上施用了一个功 能层的物品。
[0017]首先,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转移导电薄膜,用于以良好 粘合作用将一个有均匀厚度和较低电阻值的透明导电层施用到甚至一 种像平板那样挠曲性不良且在其表面上不形成粘合促进层的物品的表 面上。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物品表面上形成一个 导电层的方法。进而,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其表面 上施用了一个导电层的物品。
上述课题可以通过利用一种含有固化成分(A)和聚酯聚酯树脂 (P)的粘合剂组合物来解决。
[0018]                      附图说明
图1A~1C是解释分离方式的视图;
图2是一种显示本发明转移功能薄膜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一种显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一种显示一个施用了本发明功能层的物品的实施例的剖视 图;和
图5A~5C是解释当使用本发明转移功能薄膜进行转移时发生的分 离的视图。
[001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下列发明。
(1)基材上有至少一个可以与该基材分离的功能层的转移功能薄 膜,该功能层是功能性微细颗粒的压缩层,而且在该功能层上有一个 由一种含有固化成分(A)和聚酯聚氨酯树脂(P)的粘合剂组合物构 成的粘合剂层。该基材具有挠曲性。
[0020]功能性微细颗粒的压缩层可以通过压缩一个含有满足预期用途的 功能性微细颗粒的层得到,该层是通过将一种分散了该功能性颗粒的 液体施用到该基材上然后干燥形成的。该功能性微细颗粒的压缩层较 好是诸如通过以44N/mm2或更大的压缩压缩得到的。
[0021]为了得到转移导电薄膜,使用导电性微细颗粒作为功能性微细颗 粒。即,导电性微细颗粒的压缩层可以通过压缩一个含有导电性微细 颗粒的层得到,该层是通过将一种分散了导电性微细颗粒的液体施用 到该基材上、然后干燥形成的。导电性微细颗粒的压缩层较好是诸如 通过以44N/mm2或更大的压缩力压缩得到的。
[0022]在该转移导电薄膜的生产中,为了得到一个有较低电阻值的导电 层,虽然导电性微细颗粒的分散液可以含有少量树脂,但特别好的 是该分散液不含树脂。在该导电性微细颗粒分散液含有树脂的情况 下,当该导电性微细颗粒的体积表达为100时,树脂含量较好小于 25。
[0023]在除转移导电薄膜外的其它转移功能薄膜的生产中,为了得到一 个有较高功能的功能层,虽然功能微细颗粒的分散液可以含有少量树 脂,但特别好的也是该分散液不含树脂。
[0024](2)(1)中所述的转移功能薄膜,其中,该粘合剂组合物含有 丙烯酸单体(M)作为固化成分(A)。
[0025](3)(1)或(2)中所述的转移功能薄膜,其中,该粘合剂组合 物以P/M=2/8~8/2的重量比含有聚酯聚氨酯树脂(P)和丙烯酸单体 (M)。
[0026](4)在物品表面上形成一个功能层的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将 (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转移功能薄膜以一种使该基材位于外 侧的方式经由粘合剂层粘贴到要施用功能层的物品表面上,粘贴后使 该粘合剂层固化,和分离该基材。
[0027](5)(4)中所述在物品表面上形成一个功能层的方法,其中, 要施用功能层的物品表面未经处理就显示出易粘合性。
[0028](6)在物品表面上形成一个功能层的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制备一种在基材上有至少一个可以与该基材分离的功能层的转移 功能薄膜,该功能层是功能性微细颗粒的压缩层;
在要施用功能层的物品表面上事先提供一个由一种含有固化成分 (A)和聚酯聚氨酯树脂(P)的粘合剂组合物构成的粘合剂层;
将该转移功能薄膜以一种使该基材位于外侧的方式经由事先提 供的粘合剂层粘贴在物品表面上,粘贴后使该粘合剂层固化,和分 离该基材。
[0029]在(6)中,该粘合剂组合物较好含有丙烯酸单体(M)作为固化 成分(A)。此外,该粘合剂组合物较好以P/M=2/8~8/2的重量比含 有聚酯聚氨酯树脂(P)和丙烯酸单体(M)。
[0030](7)其表面上施用了一个功能层的物品,在其表面上有一个由一 种含有固化成分(A)和聚酯聚氨酯树脂(P)的粘合剂组合物的固化 材料构成的粘合剂层,且在该固化粘合剂层上有一个功能层。
[0031](8)(7)中所述在其表面上施用了一个功能层的物品,其中, 该功能层是功能性微细颗粒的压缩层。
[0032](9)(8)中所述在其表面上施用了一个功能层的物品,其中, 使含有固化材料(A)和聚酯聚氨酯树脂(P)的粘合剂组合物浸渍并 固化于该功能层中各功能性微细颗粒之间的空隙中。
[0033]在(7)~(9)中,该粘合剂组合物较好含有丙烯酸单体(M)作 为固化成分(A)。此外,该粘合剂组合物较好以P/M=2/8~8/2的重 量比含有聚酯聚氨酯树脂(P)和丙烯酸单体(M)。
[0034]当用于本说明书中时,“可分离”这一术语含有图1中所示情况。
图1A是通常理解为分离且其中彼此接触的层A和层B完全与它们 之间的界面分离的分离方式。
图1B和1C是其中虽然层A和层B与它们之间的界面分离但层A 的一部分仍留在层B上的分离方式。因此,尽管当用显微镜观察它时 分离不像图1A中所示的分离那样完全,但在每一层都实质上构成分离 后的一层的情况下,将它们理解为可分离。在本发明的情况下,该功 能层包括与图1B和1C中层A对应的层。
[0035]此外,在本发明中,“基材是一种可分离功能层”或“可与基材 分离的功能层”是指该基材与该功能层处于一种它们可彼此分离的状 态。当本发明的转移功能薄膜付诸实际使用时,在很多情况下,该基 材是与经由粘合剂层粘贴到物品表面上的功能层分离的。
[0036]在本发明的转移功能薄膜中,也较好的是在该基材与该功能层之 间有一个中间层,以期当实施转移时便利该功能层与该基材的分离。
[0037]在本发明中,有时在转移后使该功能层图案化
[0038]该粘合剂层与该物品表面之间的粘合作用由于该粘合剂组合物中 含有聚酯聚氨酯树脂(P)而变得良好,尽管在该物品表面上没有形成 粘合促进层。结果,经由该粘合剂层可以得到该功能层与该物品表面 之间的强有力粘合。
[0039]因此,按照本发明,提供一种转移功能薄膜,该薄膜通过转移就 能以良好粘合作用实现给没有形成粘合促进层的物品表面施用一个有 均匀厚度和高功能的功能层。此外,按照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物品表 面上形成一个功能层的方法。进而,按照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其表面 上施用了一个功能层的物品。
[0040]以下将描述本发明的较好实施方案。
首先,以下将描述本发明的转移功能薄膜(以下简称为功能薄 膜)。
[0041]图2是一幅剖视图,显示一种功能薄膜的层构成的一个实例,其 中,功能层4是在基材1上形成的,且粘合剂层5是在功能层4上形 成的。
[0042]在本发明中,功能层4无特别限定地包括有各种功能类型的层, 例如导电层、紫外线遮蔽层、红外线遮蔽层、磁性层、铁磁层、介 电层、铁电层、电致变色层、电致发光层、绝缘层、光吸收层、光 选择性吸收层、反射层、防反射层、催化剂层和光催化剂层。因此, 在本发明中,使用了适合于构成上述功能层中某一目标层的功能性 微细颗粒。作为功能性微细颗粒,没有特别限定,主要使用有凝聚 力的无机微细颗粒。在本发明中,以及在上述任何一种功能层的生 产中,采用以下要描述的涂布和压缩成形方法,就可以得到一个有 足够机械强度的功能层,而且可以消除惯常涂布方法中大量使用的 粘结剂树脂本来会引导的有害效应。结果,可以进一步增强旨在发 生的功能。
[0043]例如,在透明导电层生产中,使用导电性无机微细颗粒例如氧化 锡、氧化铟、氧化锌、氧化镉、锑掺杂氧化锡(ATO)、氟掺杂氧化锡 (FTO)、锡掺杂氧化铟(ITO)、和掺杂氧化锌(AZO)。ITO之所 以是较好的,就在于它是导电性优异的。替而代之,也可以使用这样 一种导电层,其中,有透明度的硫酸钡等微细颗粒的表面上被覆了ATO 或ITO等无机材料。这些微细颗粒的粒度因决定于完成后的导电薄膜 应用的所需要散射程度而异,而且尽管由于颗粒的形状而不可能一概 而论,但一般使用10μm或更小的粒度,较好1.0μm或更小的粒度, 更好5nm~100nm的粒度。
[0044]在铁磁层生产中,使用了氧化铁磁粉例如γ-Fe2O3、Fe3O4、Co-FeOx和铁酸Ba,以及含有铁磁金属元素例如α-Fe、Fe-Co、Fe-Ni、 Fe-Co-Ni、Co和Co-Ni作为主成分的铁磁合金粉。磁性层的饱和磁通量 密度提高了。
[0045]在介电层或铁电层生产中,使用了介电性或铁电性微细颗粒例如 酸镁、钛酸钡、钛酸锶、钛酸铅、锆酸钛酸铅(PZT)、锆酸铅、加 镧锆酸钛酸铅(PLZT)、硅酸镁、和含铅钛矿化合物。通过采用这 种生产方法,可以提高介电性能或铁电性能。
[0046]在显示出各自功能的金属氧化物层的生产中,使用了金属氧化物 微细颗粒例如氧化铁(Fe2O3)、氧化硅(SiO2)、氧化铝(Al2O3)、 二氧化钛(TiO2)、一氧化钛(TiO)、氧化锌(ZnO)、氧化锆(ZrO2) 和氧化钨(WO3)。通过采用这种生产方法,由于诸如在使用WO3的情 况下提高了层中金属氧化物的填充程度,因而可以增强电致变色显示 元件的显色作用。
[0047]此外,在电致发光层的生产中,使用了硫化锌(ZnS)微细颗粒。 通过采用这种生产方法,可以实现不昂贵电致发光层的涂布法生产。
[0048]在本发明中,使用一种分散了选自上述各种类型的功能性微细颗 粒、与完成层的应用相一致的功能性微细颗粒的液体作为功能性涂布 材料。将这种功能性涂布材料涂布在一种基材或一种在该基材上提供 的中间层上,然后干燥,从而形成一个含有这样选择的功能性微细颗 粒的层。然后,该含有功能性微细颗粒的层较好进行压缩,从而形成 该功能性微细颗粒的压缩层。
[0049]作为分散功能性微细颗粒例如导电性微细颗粒的液体,没有特别 限制,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已知液体。例如,可以列举饱和如己烷, 芳香族烃如甲苯和二甲苯,醇如甲醇、乙醇、丙醇和丁醇,酮如丙酮、 甲乙酮(MEK)、甲异丁酮和二异丁酮,酯如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醚 如四氢呋喃、二噁烷和二乙醚,酰胺如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 咯烷酮(NMP)、N,N-二甲基乙酰胺,和卤代烃如氯化乙烯和氯苯作 为液体。它们当中,较好的是有极性的液体,尤其醇如甲醇和乙醇以 及酰胺如NMP对有亲合力而且是更好的,因为它们不使用分散剂就 有良好的分散性。这些液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此外,因液体 的类型而异,也可以使用分散剂。
[0050]此外,还可以使用水作为液体。当使用水时,树脂层的表面要有 亲水性。由于树脂薄膜和树脂层通常有疏水性,因而,水倾向于受到 排斥,且难以得到一个均匀层。在这种情况下,醇需要与水混合,或 需要对树脂层表面实施电晕放电处理从而使其产生亲水性。
[0051]对液体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制,且该液体量可以确定得使微细颗 粒的分散液具有适合于涂布的粘度。例如,适用的液体量具有每100 重量份微细颗粒为100~100,000重量份的量级。因微细颗粒和液体的 类型而异,可以适当选择液体量。
[0052]该微细颗粒在液体中的分散可以使用已知分散工艺来实施。例 如,使用砂磨机研磨工艺实施分散。在实施分散时,为了使微细颗粒 的聚集松散开,较好可以使用氧化锆珠等介质。此外,在实施分散时, 必须小心谨慎,以防止粉尘等杂质混入。
[0053]微细颗粒的分散液较好不含树脂。即,较好的是,树脂数量为零。 在导电层中不使用树脂的情况下,没有导电性微细颗粒之间的接触受 到树脂扰动之虞,而且提高了微细颗粒的体积填充率。因此,导电性 微细颗粒之间的导电性是有保障的,所得到的导电层的电阻值降低 了。虽然可以以不损害填充性性能的数量含有树脂,但当该导电性微 细颗粒的体积表示为100时,用分散前的体积表示的、该分散液中树 脂含重的上限是诸如小于25(体积)。
[0054]此外,在使用WO3微细颗粒或TiO2微细颗粒的功能层中,在不使 用树脂的情况下,由于没有各自微细颗粒之间的接触受到树脂扰动之 虞,因而可以试图增强所设计的功能。虽然可以以既不扰动微细颗粒 之间的接触也不损害所设计的功能的数量含有树脂,但当相关微细颗 粒的体积表示为100时,这样含有的微细颗粒的数量是诸如约80(体 积)或更少。
[0055]因此,较好的是,在压缩时,在功能层中(即在微细颗粒的分散 液中)不使用或当使用时使用少量树脂。由于当确实使用树脂时其数 量可以因这样形成的功能层的应用目的而有某种程度的差异,因而可 以适当确定该数量。
[0056]在各自功能例如导电性和催化作用所需要的性能得到满足的范围 内,可以向该微细颗粒分散液中配入各种类型的添加剂。例如,该添 加剂包括紫外线吸收剂、表面活性剂和分散剂。
[0057]较好使用即使在压缩过程期间增大压缩力也不破裂的可挠曲树脂 薄膜作为基材1。该树脂薄膜是重量轻且易于操作的。在本发明中,在 生产转移导电薄膜时,由于既不存在高温加压过程也不存在烧成过 程,因而可以使用树脂薄膜作为基材。
[0058]作为树脂薄膜,可以列举诸如聚酯薄膜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聚烯烃薄膜如聚乙烯和聚丙烯、聚酸酯薄膜、丙烯酸薄膜 和降片烯薄膜(ATONE,JSR公司生产)。除树脂薄膜外,也可以使 用布和纸。
[0059]在其层构造显示于图2中的导电薄膜的情况下,可以对要形成功 能层4的基材1的表面实施分离处理,如同为了产生一种可以使这样 形成的功能层4与基材1分离的状态所要求的。例如,可以对该基材 表面施用硅酮分离剂等。
[0060]将功能性微细颗粒分散液施用到基材1上然后干燥,从而形成一 个含有功能性颗粒的层。
[0061]微细颗粒分散液的施用可以使用已知方法实施,没有任何特别限 制。例如,可以使用涂布工艺,包括逆辊涂布工艺、直接辊涂布工艺、 刮涂(blade coating)工艺、刮涂(knife coating)工艺、挤出喷 嘴涂布工艺、帘涂工艺、凹版辊涂布工艺、绕线棒刮涂工艺、浸涂工 艺、舐涂工艺和挤涂工艺。此外,还可以通过雾化、喷雾等,使该分 散液粘附到该基材上。
[0062]尽管因该分散液中使用的液体类型而异,但干燥温度较好在10~ 150℃范围内。在10℃以下的温度时空气中所含水分的冷凝倾向于发 生,而当温度超过150℃时树脂薄膜基材本身会变形。此外,还必须谨 慎小心,以期防止干燥时杂质粘附到该微细颗粒表面上。
[0063]尽管因在随后工艺中的压缩条件以及相关功能层例如最终导电薄 膜的施用而异,但功能性微细颗粒含有层例如导电性微细颗粒含有层 的厚度可以在0.1~10μm的量级。
[0064]因此,通过将功能性微颗粒例如导电性微细颗粒分散在液体中、 把这样形成的分散液施用到基材上、和使这样施用的分散液干燥来形 成一个均匀层是容易的。当该微细颗粒分散液涂布、然后干燥时,即 使在该分散液中不存在粘结剂的情况下,这样分散的微细颗粒也形成 一层。虽然何以该分散液中不存在粘结剂也会形成该层的理由还不清 楚,但当液体因干燥而减少时这些微细颗粒会由于毛细管力而聚集到 一起。进而,由于可以认为成为微细颗粒会增大比表面积并产生强大 的凝聚力,因而该液体会形成一层。然而,一般来说,在这一阶段该 层的强度是低的。此外,在导电层中,该层的电阻值高且电阻值变异 大。
[0065]然后,较好的是压缩这样形成的功能性微细颗粒含有层例如导电 性微细颗粒含有层,从而得到功能性微细颗粒例如导电性微细颗粒的 压缩层(4)。压缩使该层的强度增大。即,功能性微细颗粒例如导电 性微细颗粒之间的接触点因压缩而增多,从而增大接触表面。因此, 使层强度增大。由于微细颗粒原来就倾向于聚集,因而,它们因压缩 而形成一个坚固的层。
[0066]在导电层中,通过压缩,使该层的强度增大且电阻降低。即,导 电性微细颗粒之间的接触点因压缩而增多从而增大接触表面。因此, 层强度增大且电阻降低。
[0067]在其它功能层中,可以实现一种其中微细颗粒互相连接的高强度 层,而且由于不使用或只使用少量树脂,因而每单位体积的微细颗粒 填充量增多了。因此,可以在更高的程度上达到各自的设计功能。
[0068]压缩较好是以44N/mm2或更大的压缩力实施的。以44N/mm2以 下的较低压缩力无法使功能性微细颗粒含有层充分压缩,而且难以得 到诸如导电性优异的导电层。该压缩力较好是135N/mm2或更大,180 N/mm2的压缩力是更好的。层强度随压缩力提高而增大,从而增强了对 基材的粘合。在导电层中,强度增大了从而可以得到一个导电性更优 异的层。由于装置的耐压性能必须随压缩力提高而增大,因而,一般 来说,不大于1000N/mm2的压缩力是适当的。
[0069]此外,较好在该基材不变形的温度实施压缩。例如,在该基材由 树脂薄膜构成的情况下,该温度落入位于高达或低于所使用树脂的玻 璃化温度(第二过渡温度)的范围内。
[0070]虽然该压缩可以使用片压法、辊压法等实施而没有特别限定,但 较好使用辊压机实施压缩。辊压法是这样一种工艺,其中,把要压缩 的薄膜插入辊与辊之间,然后使这些辊旋转。在辊压中,高压是均匀 地施加的,因此,辊压工艺是比片压工艺更具生产性的,辊压工艺优 于片压工艺。
[0071]从生产率的观点来看,辊压机的辊温较好是常温(人体轻松工作 的环境)。在加热氛围或使用加热辊的压缩(热压)中,在压缩压力 增大的情况下,引起一个使树脂薄膜延伸的缺点。为了防止加热环境 下树脂薄膜的伸长,当压缩压力降低时导电层的机械强度降低,从而 使电阻增大。当使用辊压机连续压缩时,较好也调整辊温,使得不因 连续压缩引起的辊发热而升高。
[0072]当由于某种原因而需要使粘附到微细颗粒表面上的水量减少时, 虽然该气氛可以加热以期使该气氛的相对湿度降低,但该气氛的温度 应当落入能防止薄膜容易伸长的范围内。一般来说,这样的温度范围 应当不高于玻璃化温度(第二过渡温度)。考虑到温度变异,可以将 温度设定到一个稍高于所需温度的温度。
[0073]要说明的是,树脂薄膜的玻璃化温度是通过测定其动态粘弹性得 到的,并指出主分散体的动态损耗达到其峰值的温度。例如,当对一 枚PET薄膜进行观察时,其玻璃化温度实质上是110℃左右。
[0074]当对其施加强大压力时,较好用金属辊作为该辊压机的辊。此外, 由于压缩期间发生了微细颗粒被转移或使之粘附到该辊的表面上的情 况,因而在该辊的表面偏软的情况下,较好的是处理该辊的表面,从 而在其上提供一个硬铬或陶瓷喷涂层、TiN离子镀层、DLC(钻石样碳) 硬层等。此外,为了防止微细颗粒转移或粘结到辊表面上的发生,较 好的是以一种配置在位于功能性微细颗粒含有层一侧的辊与该功能性 含有层之间的防转移薄膜来执行压缩。较好的是,在该防转移薄膜面 向微细颗粒含有层一侧上提供一种硬层处理,以期使得微细颗粒难以 粘附到它上面。
[0075]此外,该功能性微细颗粒压缩层可以使用JP-A-2003-1783中所述 的转移形成方法形成。即,在提供了一个硬层的树脂薄膜硬层侧上形 成一个功能性微细颗粒含有层。这种树脂薄膜和一种要在其上形成一 个压缩层的基材以一种能使该功能性微细颗粒含有层和该基材互相接 触的方式彼此重叠压缩,从而使功能性微细颗粒压缩层转移形成于该 基材上。压缩后,将该树脂薄膜分离。
[0076]这样,形成了功能性微细颗粒例如导电性微细颗粒的压缩层。因 用途而异,该功能性微细颗粒压缩层的厚度可以在0.1~10μm的量 级。此外,为了得到一种有10μm量级厚度的厚压缩层,可以重复如 下过程系列:施用一种微细颗粒分散体、使其干燥、和压缩该微细颗 粒施用层。进而,在本发明中,当然可以在该基材的两侧上都形成该 功能层。
[0077]在本发明中,该功能性微细颗粒压缩层可以由至少2个不同功能 性微细颗粒压缩层构成。因多道涂布功能层的目的和/或用途而异,多 道涂布构造可以通过组合多个有不同功能的功能层来提供。通过组合 多个功能层,可以得到一种可以应用到诸如太阳能电池、电致发光元 件和电致变色元件上的多道涂布功能层。该多道涂布构造可以通过重 复如下过程系列来得到:施用一种对应于要形成的层的功能的微细颗 粒分散体、使其干燥、和压缩该微细颗粒施用层。并非构成该多道涂 布构造的各层都一定是压缩层。例如,当应用于太阳能电池上时,可 以通过压缩形成一个透明导电层、一个透明绝缘层和一个半导体层, 还可以通过蒸气沉积形成一个金属电极。
[0078]这样,就形成了由功能性微细颗粒压缩层构成的功能层4。
[0079]在本发明的转移功能薄膜中,在功能层4上形成了由一种含有固 化成分(A)和聚酯聚氨酯树脂(P)的粘合剂组合物构成的粘合剂 层5。
[0080]作为用于粘合剂层5的粘合剂组合物,较好的是这样一种粘合剂: 只通过涂布一种粘合剂溶液并使其干燥就能得到一个粘性的粘合剂 层,而且在该粘合剂层粘贴到一种试图进行转移的物品上之后通过用 一种有活化能量的射线例如紫外线使该粘合剂层固化就能得到一种硬 固化层。
[0081]通过在该粘合剂组合物中含有聚酯聚氨酯树脂(P),可以得到初 始粘性,而且可以达到该粘合剂层与该物品表面之间的良好粘合,即 使在其表面上不形成粘合促进层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0082]可以认为以下两点就是何以在粘合剂层5中聚酯聚氨酯树脂(P) 的含有可以改善粘合的理由。首先,该聚氨酯在性质上是柔软的。由 于它的这一性质,在粘合剂中掺入聚酯聚氨酯可以赋予该粘合剂层以 柔软性,从而使得有可能改善粘合。其次,该聚酯与该物品充分相互 作用,尤其该PET材料有酯键,而且该PET材料和聚酯聚氨酯都有简 称为酯键的均匀键合。由于在这些均匀材料之间发生强烈相互作用, 因而可以认为该粘合得到改善。这样,聚酯聚氨酯有聚酯和聚氨酯两 者的品质,因此,可以认为,在该粘合剂层与该物品表面之间可以得 到刚性粘合。
[0083]该粘合剂组合物较好含有丙烯酸单体(M)作为活化能量射线固化 成分(A)。此外,该粘合剂组合物较好以P/M=2/8~8/2的重量比含 有聚酯聚氨酯树脂(P)和丙烯酸单体(A)作为固体含量。通过像这 样的配制,可以形成一个可通过用活化能量射线照射固化同时提供适 当粘性的粘合剂层。在P/M大于8/2的情况下,初始粘性倾向于降低, 而在P/M小于2/8的情况下,粘合剂组合物溶液的粘度太低,因而有 时会在粘贴时出现缺点。
[0084]可以使用已知材料作为聚酯聚氨酯树脂(P),而且可以列举诸如 VYLON UR1400、UR2300、UR3200、UR8200、UR8300和UR8700(全部 由TOYOBOSEKI公司生产)。
[0085]可以使用已知材料作为丙烯酸单体(M),而且可以列举诸如三官 能或更多官能丙烯酸单体,例如KAYARAD GPO-303、KAYARAD TMPTA、 KAYARAD THE-330(全部由NIHONKAYKU公司生产)。
[0086]可以使用环氧单体作为活化能量射线固化成分(A)。
[0087]此外,为了粘性,该粘合剂组合物中还可以含有除聚酯聚氨酯树 脂(P)外的其它聚合物树脂例如丙烯酸树脂和纤维素树脂。可以使用 已知材料作为丙烯酸树脂,而且可以列举诸如丙烯酸树脂103B和 1BR-305(均由TAISEIKAKO公司生产)。作为纤维素树脂,较好的是 在其部分构造中含有酯键的材料。作为酯,可以列举乙酸酯、丁酸酯 和丙酸酯,而且使用含有一种或两种或更多种酯的纤维素树脂。具体 地说,可以列举乙酸丁酸纤维素酯(CAB;CAS No.009004-36-8)和 乙酸丙酸纤维素酯(CAP)。在使用丙烯酸树脂或纤维素树脂的情况下, 可以因用途而异来确定要添加的此类树脂的数量。
[0088]通常,该粘合剂层中还含有光聚合引发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 可以列举各种类型的材料,而且可以列举诸如KAYACURE DETX-S(由 NIHONKAYAKU公司生产)。相对于该固化成分的重量而言,光聚合 引发剂的数量可以在0.01~20wt%的量级。通过用活化能量射线例 如紫外线使该粘合剂层固化,提高了使转移功能薄膜粘附到该物品 上方面的生产率。此外,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向丙烯酸单 体中添加了光聚合引发剂的已知材料。作为向丙烯酸单体中添加了 光聚合引发剂的材料,可以列举紫外线固化性树脂SD-318(由 DAINIPPON INK KAGAKU KOGYO公司生产)、XNR5535(由NAGASE CHEMTEX公司生产)。
[0089]必要时,该粘合剂中可以含有添加剂,例如紫外线吸收剂和红外 线吸收剂或低聚物。
[0090]该粘合剂层表面可以通过在本发明转移功能薄膜的粘合剂层5上 施用一种可分离薄膜来保护,直至该转移功能薄膜付诸使用。
[0091]粘合剂层5的形成可以通过将一种粘合剂组合物溶液施用到功能 层4上来实施。此外,还可以通过在一种单独制备并处理得能在必要 时加以分离的分离基材上形成一个粘合剂层并以一种能使该粘合剂层 和功能层4互相接触(粘合)的方式将功能层4层压在有粘合剂层的 基材1上而在功能层4上提供粘合剂层5。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在与粘 合剂层5形成的同时将该分离基材施用到该粘合剂层上,从而使该粘 合剂层受到保护直至该转移功能层投入使用。使该粘合剂之一部浸渍 到功能层4中。因该粘合剂的粘性而异,该粘合剂的厚度可以设定在 0.1~100μm的量级,且1~20μm的量级厚度是较好的。
[0092]在本发明中,较好的是,在功能性微细颗粒压缩层形成之后,使 这样形成的压缩层加热。通过加热,使该压缩层形成时发生的内应力 松弛,并提高了该功能薄膜对各种类型的材料和溶剂的耐腐蚀性。
[0093]可以适当选择加热处理的条件。进行加热处理的温度,为了内应 力的松弛,较好是50℃或更高、更好是80℃或更高。对于诸如使用树 脂薄膜作为基材的情况,加热处理温度的上限值是130℃。关于加热处 理时间,通常是1分钟~100小时的范围、较好是10分钟~50小时的 范围、更好是30分钟~25小时的范围。关于该加热处理期间的氛围, 该处理可以在真空下、在减压下、在空气中、在氮气中、或在非活性 气体例如氩气中进行。
[0094]这样,就可以制备本发明的转移功能薄膜。
[0095]本发明的转移功能薄膜包括两种方式,这取决于当向试图进行转 移的物品表面上转移时该功能层是否裸露。
[0096]第一种方式的转移功能薄膜,其中,功能层不裸露:
第一种方式的转移功能薄膜是这样一种转移功能薄膜,其中,以 一种能与基材分离的方式在该材料上形成一个中间层,在该可分离中 间层上形成该功能层,和可以使该可分离中间层连同该功能层一起与 该基材分离。当使用第一种方式的功能薄膜使该功能层转移到试图进 行转移的物品的表面上时,该功能层转移到该物品的表面上,而且在 这样转移的功能层上存在该分离中间层。
[0097]第二种方式的转移功能薄膜,其中,功能层是裸露的:
第二种方式的第二转移功能薄膜是这样一种转移功能薄膜,其 中,在基材上形成一个底涂层,在该底涂层上形成该功能层,而且可 以使该功能层与该底涂层分离。
[0098]底涂层是当转移时实质上不与该基材分离的层。换言之,第二种 方式的转移功能薄膜是这样一种转移功能薄膜,其中,以一种不与基 材分离的方式在该基材上形成一个中间层,并使该功能层可以与该基 材和不分离的中间层分离。
[0099]当使用第二种方式的功能薄膜使功能层转移到试图进行转移的物 品的表面上时,该功能层转移到该物品的表面上,而且这样转移的功 能层是裸露的。在第二种方式的转移功能薄膜中,不分离的底涂层或 中间层可以由一个其主成分为树脂的树脂层构成。
[0100]图3是一幅剖视图,显示一种功能薄膜的层构造的实例,其中, 按如下顺序依次在基材1上形成树脂层3、功能层4和粘合剂层5。树 脂层3是第一种方式的可分离中间层或者底涂层或者第二种方式的不 分离中间层。在第一种方式的情况下,对基材1的树脂层3一侧施加 分离处理,并在转移时在基材1与树脂层3之间发生分离。在第二种 方式的情况下,基材1与树脂层3之间的粘合力高,并在转移时在树 脂层3与功能层4之间发生分离。
[0101]当图3中显示的层构造说明第一种方式的导电薄膜时,由于转移 时分离在基材1与树脂层3之间发生,而且由于构成树脂层3的树脂 材料与基材1之间的性质相似性,因而可以对基材1的树脂层3一侧 施加分离处理。该树脂层可以在压缩后用热或紫外线固化。
[0102]当图3中显示的层构造说明第二种方式的导电薄膜时,由于转移 时分离在树脂层3与功能层4之间发生,因而较好的是,当表示为 铅笔硬度时树脂层3有相对高硬度例如2H或更大~4H或更小。此 外,较好的是,基材1与树脂层3之间的粘合力高。可以将相对硬 的树脂用于第二种方式的树脂层,作为这样的树脂,可以使用诸如 一种可以得到相对高硬度的、选自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聚氯 乙烯树脂和硅酮树脂的树脂。为了调整硬度,该树脂层中可以含有 硅石等微细颗粒。
[0103]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的树脂层3所使用的树脂可以是诸如不 溶解于分散了功能性微细颗粒的液体中的。在导电层中,当树脂层溶 解时,由于毛细管现象,含有该树脂的溶液便吸引到该导电性微细颗 粒的周边,而且由于这减少了微细颗粒的填充率,因而这样得到的导 电层的电阻值提高了。树脂层3的厚度是诸如在0.005~20μm的范围 内、较好在0.01~5μm的范围内。
[0104]其次,要描述利用一种转移功能薄膜的物品表面上功能层的形 成。
[0105]作为转移功能薄膜,较好可以使用前面已经描述的本发明转移功 能薄膜。替而代之,可以使用与本发明转移功能薄膜类似的薄膜,所 不同的是该薄膜没有粘合剂层5。在这种情况下,事先在要施用功能层 的物品表面上提供一个由一种含有上述固化成分(A)和聚酯聚氨酯树 脂(P)的粘合剂组合物构成的粘合剂层。
[0106]图4是一幅剖视图,说明一种层构造的实例,其中,功能层4是 经由粘合剂层5施用到物品6的表面上的。即,图4说明一种实例, 其中,功能层4是利用图2中所示导电薄膜或图3中所示第二种方式 的导电薄膜转移的。
[0107]为了得到施用了本发明功能层的物品,将功能薄膜的功能层4从 基材1上转移到物品6上。即,以一种使基材1位于外侧的方式,将 功能薄膜经由该薄膜的粘合剂层5粘贴到物品6的表面上,粘贴之后 较好用紫外线使粘合剂5固化,然后分离该薄膜的基材1。在功能层4 中,由于粘合剂组合物浸渍到功能性微细颗粒之间的空隙中,因而这 样浸渍的粘合剂也借助于紫外线照射固化。
[0108]替而代之,在功能薄膜上没有提供粘合剂层5的情况下,可以在 转移前事先向物品6的表面上施用一种类似于粘合剂层5粘合剂的粘 合剂。
[0109]在任何一种功能层形成工艺中,由于该粘合剂组合物中含有聚酯 聚氨酯树脂(P),因而即使在物品6的表面上不形成粘合促进层的情 况下,在粘合剂层与物品表面之间实现了良好粘合。结果,在功能层 与经由粘合剂层的物品表面之间得到了强劲粘合。
[0110]图5是一幅解释转移期间发生的分离的图。图5A说明一种状态, 其中,第一种方式或第二种方式的功能薄膜粘贴到试图进行转移的物 品的表面上。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如同以下要描述的那样,使 用“可分离”和“不分离”这样的术语来表达当进行向该物品转移时 发生的行为。因此,它们并非诸如是指绝对粘合强度。
[0111]现在以图5为例说明本发明各层之间的关系。关于树脂层3与功 能层4之间的粘合,由于与树脂层3接触的功能层4的功能性微细颗 粒之一部因压缩而嵌入树脂层3中,因而可以认为功能层4粘附到树 脂层3上。因此,当压缩压力高时3、4这两层之间的粘合倾向于增大, 而且当树脂层3倾向于柔软时3、4这两层之间的粘合变得较高。该粘 合因功能性微细颗粒的类型、形状和粒度而异,而且该粘合也因压缩 时是否存在该功能性微细颗粒层中所含树脂而异。
[0112]在图5中,存在着基材1与树脂层3之间的界面(简称界面I)、 树脂层3与功能层4之间的界面(简称界面II)、功能层4与粘合剂 层5之间的界面(简称界面III)、和粘合剂5与物品6之间的界面(简 称界面IV)。在本发明中,第一种方式的发明可以通过使界面I的粘 合低于任何其它界面的粘合来实现。此外,第二种方式的发明可以通 过使界面II的粘合低于任何其它界面的粘合来实现。
[0113]为了使界面I的粘合低于任何其它界面的粘合,可以使基材1与 树脂层3之间的粘合降低。为此,为了在转移时能在基材1与树脂层3 之间发生分离,可以对基材1面向村脂层3的那个表面实施分离处理。 此外,还可以增大其余界面上的粘合。为了增大树脂层3与功能层4 之间的粘合,可以使该树脂层变得相对柔软。
[0114]为了使界面II的粘合低于其余界面的粘合,可以降低树脂层3与 功能层4之间的粘合。当使树脂层3的硬度变得相对高时,就降低了 该压缩层与该树脂层之间的粘合。然而,在使树脂层3变得像一个硬 层那样硬的情况下,粘合就降低得过度了。一般来说,较好的是,当 用铅笔硬度表示时,树脂层3有诸如2H~4H量级的相对高硬度。此外, 还可以增大其余界面的粘合。为了增大基材1与树脂层3之间的粘合, 可以对基材1的表面施加一种能产生粘合促进层的处理(例如电晕放 电处理)从而增大其粘合。
[0115]当分离基材1时,在第一种方式的功能薄膜的情况下,分离发生 于基材1与软树脂层3之间(图中箭头I所指出的)。功能层4与软 树脂3之间的粘合良好,因而分离不在功能层4与树脂层3之间发生。 因此,如图5B中所示,功能层4是经由粘合剂层5施用到物品6的表 面上的,而且树脂层3存在于功能层4之上。
[0116]当分离基材1时,在第二种方式的功能薄膜的情况下,功能层4 与树脂层3之间的粘合低,分离发生于树脂层3与功能层4之间(图 中箭头II所指出的)。因此,如图5C中所示,功能层4是经由粘合 剂层5施用到物品6的表面上的,而且功能层4的表面呈裸露状态。 当试图将一个裸露功能性导电层施用到物品表面上时,第二种方式的 功能薄膜是较好的。
[0117]第一种方式或第二种方式的功能薄膜可以通过主要为树脂层3选 择材料和硬度来制备。
[0118]作为试图进行转移的物品6,可以列举诸如PET等塑料材料作为触 摸板的透明导电薄膜。此外,作为试图进行转移的物品6,没有特别限 定,包括难以在其上形成一个均匀厚度的层的平板状挠曲性较小的物 品或基材,难以在其上直接形成一个压缩层的玻璃或陶瓷,和金属物 品。具体地说,在本发明中,由于使用特定的粘合剂组合物,因而提 供了不必在物品表面上实施粘合促进处理的优点。如以上已经描述 的,作为物品的实例,可以列举PET等塑料材料。
[实施例]
[0119]虽然本发明要参照实施例更加详细地加以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 这些实施例。
[0120][实施方案1]
如图3中所示,其中按照该顺序依次在基材1上形成树脂层3、功 能层4和粘合剂层5的第二种方式转移导电薄膜是按以下程序制备 的。
[0121][防止压缩时转移的防转移薄膜的制备]
对厚度50μm的PET薄膜(T100-50,由三菱化学聚酯薄膜公司生 产)的一侧实施电晕放电处理,使得纯水的接触达到42°。向该PET 薄膜实施了电晕放电处理的一侧上施用一种硅酮硬层液体KP-854 (SHINETSU KAGAKU KOGYO公司生产),干燥,在70℃固化48小时, 从而形成一个0.4μm厚度的硅酮硬层。这样,就事先制备了一种防止 压缩期间转移的防转移薄膜。
[0122][硬树脂层的形成]
对厚度50μm的PET薄膜1(T100-50,由三菱化学聚酯薄膜公司 生产)的一侧实施电晕放电处理,使得纯水的接触角达到42°。将100 重量份液体A即硅酮溶液FRESERRA N-180(由MATSUSHITA KOGYO公 司生产)和360重量份液体B混合在一起,制备一种功能层涂布液体。 将该涂布液体施用到PET薄膜1的电晕放电表面上,干燥,并在70℃ 固化48小时,从而形成一个厚度0.6μm的硅酮树脂层3。
[0123][导电层的形成]
将300重量份乙醇添加到100重量份其初级粒度在5~30nm范围 内的ITO微细颗粒SUFP-HX(由SUMITOMO KINZOKU KOUZAN公司生产) 中,这样形成的混合物由一台使用氧化锆珠作为介质的分散机分散。 这样得到的涂布液体用一台绕线棒刮涂器涂布在树脂层3上,然后通 过吹100℃的热进行干燥。以下,将这样得到的薄膜简称为预压缩 ITO薄膜。ITO含有层的厚度是1.7μm。
[0124]首先,进行初步试验来验证压缩压力。
将防转移薄膜和预压缩ITO薄膜以一种能使该防转移薄膜的硬 层表面与该预压缩ITO薄膜的ITO表面接触的方式互相重叠,使用 一台有一对直径350mm的金属辊(其表面镀有硬铬的辊)的辊压机, 将这样重叠的两种薄膜插入辊与辊之间在室温(23℃)压缩而不旋 转和加热该辊。当这样进行时,在该薄膜的横向上每单位长度的压 力是1100N/mm2。其次,将压力解除,当考察该薄膜的压缩部分的 纵向长度时,它是3.0mm。从这个结果得知,该压缩是以367N/mm2 的压力进行的。
[0125]其次,将类似于初步实验中使用的那种的防转移薄膜和预压缩ITO 薄膜互相重叠,然后将这样重叠的两种薄膜插入该金属辊之间在上述 条件下压缩,并使这些辊旋转,从而以15m/min的进料速度实施压缩。 随着这一过程的发生,当这些薄膜通过该辊时,该防转移薄膜和该预 压缩ITO薄膜互相分离而未造成互相粘附。这样,就得到了一种在硬 树脂层(3)有一个压缩ITO层的薄膜(该薄膜简称为压缩ITO薄膜)。 该ITO压缩层的厚度是1.0μm。
[0126][应力松弛]
这样得到的压缩ITO薄膜在一种温度为50℃、露点为-40℃的氛 围中放置72小时,从而使应力松弛。
[0127][粘合剂层的形成]
将106重量份紫外线固化性树脂SD-318(由DAINIPPON INK KAGAKU KOGYO公司生产)和274重量份甲乙酮添加到100重量份聚酯 聚氨酯树脂UR1400(固体含量密度30wt%,由TOYOBOSEKI公司生产) 中,从而制备一种粘合剂层涂布液体。将这样制备的涂布液体涂布在 导电层4上、干燥,从而形成厚度3.5μm的粘合剂层5。当触摸粘合 剂层5时,感觉到粘性。这样,就得到了转移导电薄膜。
[0128][导电层向PET薄膜上的转移]
这样得到的转移导电薄膜用一台层压机以一种能与未在其上形成 粘合促进层的PET薄膜HSL75(75μm厚,由TEIJIN DuPont公司生 产)接触的方式粘贴。粘合剂层5通过用紫外线照射该层进行固化, 固化后,使基材PET薄膜1分离。粘合剂层5是非常硬的。
[0129]这样,如图4中所示,便将导电层4经由粘合剂层5施用到PET 薄膜6上。
[0130][电阻]
当使用一台非接触电阻测量装置(Model 717B,由Coper Electonics公司生产)测量导电层4的表面电阻时,其值为250Ω/□。
[0131][粘合评价]
按照格栅开放胶带法(JIS K5400)进行粘合性能试验。用一把切 割刀,在施用于PET薄膜6上的导电层4的表面上,以1mm的间隔分 别在纵向和横向切割11刀(以一种能形成总共100个方格的方式切 格)。将赛璐玢胶带粘贴到进行了这样切割的表面上并与其分离。所 有100个方格保持不变。
[0132][比较例1]
在形成粘合剂层时,按照类似于实施方案1的程序制备一种转移 导电薄膜,所不同的是,将140重量份紫外线固化性树脂SD-318(由 DAINIPPON INK KAGAKU KOGYO公司生产)和358重量份甲乙酮添加 到100重量份丙烯酸树脂1BR-305(固体含量密度39.5wt%,由 TAISEIKAKO公司生产)中。其次,使用这样制备的这种转移导电薄膜, 以类似于实施方案1的程序,使该导电层转移到未形成粘合促进层的 PET薄膜HSL75上。当测定该导电层的表面电阻时,其值为250Ω/□。 当进行粘合试验时,100个方格全部分离。
[0133]在该实施方案中,说明了这样一个实施例,其中,该转移导电薄 膜是使用ITO微细颗粒制备的,并将该导电层赋予未在其上形成粘合 促进层的PET薄膜。如同在该实施方案中所实施的,可以使用有各种 不同品质的无机微细颗粒制备有各种不同无机功能层的转移功能薄 膜。作为试图进行转移的物品,当然可以选择需要施用导电层和除导 电层外的其它各种类型功能层的物品。因此,上述实施方案只说明了 当从每一种观点考虑时的实施例,而不应将本发明解读为受其限制。 进而,一切属于权利要求等效范围的改变都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0001]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