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材料

申请号 CN201180034976.5 申请日 2011-07-11 公开(公告)号 CN103003726B 公开(公告)日 2016-04-27
申请人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发明人 堤健智; 野泽大希; 河野正彦; 高木润;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反射性,并且耐热性及耐折性也优异的反射材料。本发明提出的反射材料具备 树脂 层(A),所述树脂层(A)含有环烯 烃 类树脂、和环烯烃类树脂以外的烯烃类树脂和/或热塑性弹性体。
权利要求

1.一种反射材料,其具备树脂层(A)和树脂层(B),且其顺序为树脂层(A)/树脂层(B)/树脂层(A),
所述树脂层(A)含有环烯类树脂、和环烯烃类树脂以外的烯烃类树脂和/或热塑性弹性体,所述环烯烃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0~170℃,
所述树脂层(B)含有烯烃类树脂且与所述树脂层(A)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中,树脂层(A)以相对于树脂层(A)的全部质量
10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的比例含有微粉状填充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中,树脂层(A)的空隙率为20%以上且80%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中,树脂层(A)的空隙率为20%以上且8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中,树脂层(A)与树脂层(B)的各层总厚度比为(A):(B)=1:2~1:1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中,树脂层(A)与树脂层(B)的各层总厚度比为(A):(B)=1:2~1:15。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中,树脂层(A)与树脂层(B)的各层总厚度比为(A):(B)=1:2~1:15。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中,树脂层(A)与树脂层(B)的各层总厚度比为(A):(B)=1:2~1:15。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中,树脂层(A)的烯烃类树脂和树脂层(B)的烯烃类树脂是含有同一单体单元的烯烃类树脂。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中,树脂层(B)以相对于树脂层(B)的全部质量为10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的比例含有微粉状填充剂。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中,树脂层(B)以相对于树脂层(B)的全部质量为10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的比例含有微粉状填充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中,树脂层(B)的空隙率为20%以上且80%以下。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中,树脂层(B)的空隙率为20%以上且80%以下。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中,树脂层(B)的空隙率为20%以上且80%以下。
15.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中,树脂层(A)的烯烃类树脂是聚丙烯树脂。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中,树脂层(A)的烯烃类树脂是聚丙烯树脂。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中,树脂层(A)的烯烃类树脂是聚丙烯树脂。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中,树脂层(A)的烯烃类树脂是聚丙烯树脂。
1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中,树脂层(A)的热塑性弹性体是苯乙烯类弹性体。
2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中,树脂层(A)的热塑性弹性体是苯乙烯类弹性体。
2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中,树脂层(A)的热塑性弹性体是苯乙烯类弹性体。
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中,树脂层(A)的热塑性弹性体是苯乙烯类弹性体。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中,树脂层(A)的热塑性弹性体是苯乙烯类弹性体。
24.一种反射材料,其具有在金属板或树脂板上叠层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材料而形成的结构。
25.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作为液晶显示器、照明器具或照明广告牌的构成部件使用。
2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作为液晶显示器、照明器具或照明广告牌的构成部件使用。
2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作为液晶显示器、照明器具或照明广告牌的构成部件使用。
2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作为液晶显示器、照明器具或照明广告牌的构成部件使用。
2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作为液晶显示器、照明器具或照明广告牌的构成部件使用。
3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作为液晶显示器、照明器具或照明广告牌的构成部件使用。
31.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作为液晶显示器、照明器具或照明广告牌的构成部件使用。

说明书全文

反射材料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能够适合用作液晶显示器、照明器具、或照明广告牌等的构成部件的反射材料。

背景技术

[0002] 反射材料在以液晶显示器为首、照明器具或照明广告牌等众多领域被使用。最近,在液晶显示器领域,装置的大型化及显示性能的高度化得到发展,至少要求向液晶供给较多的光来提高背光灯单元的性能,对于反射材料,也要求其具有更优异的光反射性(也仅称为“反射性”)。
[0003] 作为反射材料,已知有例如使用了以芳香族聚酯类树脂为主原料的白色聚酯膜的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参照专利文献1)。
[0004] 但是,使用芳香族聚酯类树脂作为反射材料的材料的情况下,由于芳香族聚酯类树脂的分子链中所含的芳香环吸收紫外线,因此,存在下述问题:在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光源发出的紫外线的作用下,膜发生劣化、变黄,从而使反射膜的光反射性降低。
[0005] 另外还已知:通过对在聚丙烯树脂中添加填充剂而形成的膜进行拉伸,在膜内形成微细的空隙,从而产生了光散射反射的反射材料(参照专利文献2);以及由含有烯类树脂和填料的基体材料层、及含有烯烃类树脂的层构成的叠层结构的烯烃类树脂光反射体(参照专利文献3)。
[0006] 这样的使用了烯烃类树脂的反射膜具有如下特征:由紫外线引起的膜的劣化及变黄的问题少。
[0007] 此外,已知一种热收缩率得到降低的双向拉伸反射片,其由不含大量无机粉末的树脂组合物形成,作为该反射片,含有聚丙烯树脂、以及与该聚丙烯树脂不相容的至少一种树脂(参照专利文献4)。
[0008] 该反射片具有如下特征:即使不含大量无机粉末,也显示出比单位面积重量(坪量)、密度同等程度的以往的反射片更高的反射率。
[0009] 现有技术文献
[0010] 专利文献
[001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4-239540号公报
[0012]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74213号公报
[0013]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031653号公报
[0014]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1581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5]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6] 作为使用了烯烃类树脂的反射材料,如上所述,由紫外线引起的膜的劣化及变黄的问题较少,其有用性高。但是,由于其耐热性不充分,在用作要求耐热性的液晶显示器的构成部件的情况下,会存在如下问题:在热的作用下膜发生收缩、或者产生波纹等问题。
[0017] 在液晶显示器、照明器具、照明广告牌等领域,近年来,使用了LED等伴有高温放热的光源,要求反射材料具有更高的耐热性。
[0018] 另一方面,有时会将实施了折曲加工等的反射材料装入到液晶显示装置内使用,对于反射材料而言,也要求具有这样的折曲加工性。
[0019]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反射性、耐热性及耐折性也优异,并且在高温环境下也不会发生收缩的新型反射材料。
[0020] 解决问题的方法
[0021] 对于构成反射材料的主原料,本发明人对于作为可见光的吸收少、且具有耐热性的树脂的环烯烃类树脂进行了关注。但是可知,对于使用了环烯烃树脂的反射材料而言,在适应液晶显示器的背底板(back chassis)形状对液晶显示器进行弯曲加工时,存在耐折曲性方面的问题。
[0022] 因此,本发明人发现,通过在环烯烃类树脂中配合环烯烃类树脂以外的烯烃类树脂、热塑性弹性体,可以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23] 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树脂层(A)的反射材料,该树脂层(A)含有环烯烃类树脂、和环烯烃类树脂以外的烯烃类树脂和/或热塑性弹性体。
[0024] 本发明的反射材料由于具有含有环烯烃类树脂、和环烯烃类树脂以外的烯烃类树脂和/或热塑性弹性体,因此可以同时确保单独的环烯烃类树脂所无法获得的耐折性、以及单独的烯烃类树脂所无法获得的耐热性,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可以不会产生收缩。因此,本发明的反射材料可以适合作为液晶显示器、照明器具、或照明广告牌等的反射材料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对于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反射材料(称为“本反射材料”)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本反射材料。
[0026] <本反射材料>
[0027] 本反射材料是具有树脂层(A)的反射材料,该树脂层(A)含有环烯烃类树脂、和环烯烃类树脂以外的烯烃类树脂和/或热塑性弹性体。
[0028] 本反射材料只要具有树脂层(A)即可,也可以具有其它层。例如,具有树脂层(A)和含有烯烃类树脂的树脂层(B)的构成是本反射材料的优选叠层结构之一。
[0029] 因此,下面对与树脂层(A)及树脂层(B)分别进行说明,然后,对于本反射材料的叠层结构、厚度、物性(反射率、空隙率、耐折强度)、制造方法、用途等依次进行说明。
[0030] <树脂层(A)>
[0031] 树脂层(A)是含有环烯烃类树脂、和环烯烃类树脂以外的烯烃类树脂和/或热塑性弹性体为主成分的层,为了提高反射性能,可以进一步含有微粉状填充剂。
[0032] (环烯烃类树脂)
[0033] 树脂层(A)的环烯烃类树脂可以是环烯烃均聚物、环烯烃共聚物中的任一种。
[0034] 所谓环烯烃类树脂,是主链由-碳键形成、且主链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环状烃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该环状烃结构可以通过使用降片烯及四环十二碳烯为代表的、在环状烃结构中具有至少一个烯烃性双键的化合物(环烯烃)作为单体而被导入。
[0035] 环烯烃类树脂被分类为环烯烃的加成(共)聚合物或其加氢产物、环烯烃与α-烯烃的加成共聚物或其加氢产物、环烯烃的开环(共)聚合物或其加氢产物,任何一种均可用于本反射材料。
[0036] 作为环烯烃类树脂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环戊烯、环己烯、环辛烯;环戊二烯、1,3-环己二烯等单环环烯烃;双环[2.2.1]庚-2-烯(惯用名:降冰片烯)、5-甲基双环[2.2.1]庚-2-烯、5,5-二甲基双环[2.2.1]庚-2-烯、5-乙基双环[2.2.1]庚-2-烯、5-丁基双环[2.2.1]庚-2-烯、5-乙叉基双环[2.2.1]庚-2-烯、5-己基双环[2.2.1]庚-2-烯、5-辛基双环[2.2.1]庚-2-烯、5-十八烷基双环[2.2.1]庚-2-烯、5-甲叉基双环[2.2.1]庚-2-烯、5-乙烯基双环[2.2.1]庚-2-烯、5-丙烯基双环[2.2.1]庚-2-烯等双环环烯烃;
[0037] 三环[4.3.0.12,5]癸-3,7-二烯(惯用名:二环戊二烯)、三环[4.3.0.12,5]癸-3-烯;三环[4.4.0.12,5]十一碳-3,7-二烯或三环[4.4.0.12,5]十一碳-3,8-二烯或者作为它们的部分加氢产物(或环戊二烯与环己烯的加成物)的三环[4.4.0.12,5]十一碳-3-烯;5-环戊基双环[2.2.1]庚-2-烯、5-环己基双环[2.2.1]庚-2-烯、5-环己烯基双环[2.2.1]庚-2-烯、5-苯基双环[2.2.1]庚-2-烯这样的3环环烯烃;
[0038] 四环[4.4.0.12,5.17,10]十二碳-3-烯(也简称为四环十二碳烯)、8-甲基四环[4.4.0.12,5.17,10]十二碳-3-烯、8-乙基四环[4.4.0.12,5.17,10]十二碳-3-烯、8-甲叉基四环[4.4.0.12,5.17,10]十二碳-3-烯、8-乙叉基四环[4.4.0.12,5.17,10]十二碳-3-烯、8-乙烯基四环[4,4.0.12,5.17,10]十二碳-3-烯、8-丙烯基-四环[4.4.0.12,5.17,10]十二碳-3-烯这样的4环环烯烃;
[0039] 8-环戊基四环[4.4.0.12,5.17,10]十二碳-3-烯、8-环己基四环[4.4.0.12,5.17,10]十二碳-3-烯、8-环己烯基四环[4.4.0.12,5.17,10]十二碳-3-烯、8-苯基环戊基四环[4.4.0.12,5.17,10]十二碳-3-烯;四环[7.4.13,6.01,9.02,7]十四碳-4,9,11,13-四烯(也称为1,4-桥亚甲基-1,4,4a,9a-四氢化芴)、四环[8.4.14,7.01,10.03,8]十五碳-5,10,
12,14-四烯(也称为1,4-桥亚甲基-1,4,4a,5,10,10a-六氢化蒽);五环[6.6.1.13,6.02,
7.09,14]-4-十六碳烯、五环[6.5.1.13,6.02,7.09,13]-4-十五碳烯、五环[7.4.0.02,
7.13,6.110,13]-4-十五碳烯;七环[8.7.0.12,9.14,7.111,17.03,8.012,16]-5-二十碳烯、七环[8.7.0.12,9.03,8.14,7.012,17.113,16]-14-二十碳烯;环戊二烯的4聚物等多环环烯烃等。
[0040] 这些环烯烃可以分别单独使用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
[0041] 作为能够与环烯烃共聚的α-烯烃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3-甲基-1-丁烯、3-甲基-1-戊烯、3-乙基-1-戊烯、4-甲基-1-戊烯、4-甲基-1-己烯、4,4-二甲基-1-己烯、4,4-二甲基-1-戊烯、4-乙基-1-己烯、3-乙基-1-己烯、1-辛烯、1-癸烯、1-十二碳烯、1-十四碳烯、1-十六碳烯、1-十八碳烯、1-二十碳烯等碳原子数2~20、优选碳原子数2~8的乙烯或α-烯烃等。这些α-烯烃可以分别单独使用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
[0042] 环烯烃或者环烯烃与α-烯烃的聚合方法及所得到的聚合物的加氢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按照公知的方法进行。
[0043] 在上述环烯烃类树脂中,从耐热性的观点考虑,优选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70~170℃、更优选为80℃以上且160℃以下、其中特别优选为85℃以上且150℃以下的环烯烃树脂。
[0044] 此时,可以将2种以上环烯烃类树脂组合混合,并将混合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调整为上述范围。
[0045] 在本反射材料中,作为环烯烃类树脂,可以使用市售产品。可以举出例如: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制造的“ZEONOR(注册商标)”(化学名;环状烯烃的开环聚合物的加氢产物)、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APEL(注册商标)”(乙烯与四环十二碳烯的加成共聚物)及Polyplastics公司制造的“TOPAS(注册商标)”(乙烯与降冰片烯的加成共聚物)等。其中,特别优选使用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制造的“ZEONOR(注册商标)”(化学名;环状烯烃的开环聚合物的加氢产物)和/或Polyplastics公司制造的“TOPAS(注册商标)”(乙烯与降冰片烯的加成共聚物),因为使用上述物质可以获得具有高反射性能的反射材料。
[0046] 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烯烃与降冰片烯的共聚物作为环烯烃的情况下,降冰片烯的含量优选为60~90wt%,特别优选为65wt%以上且80wt%以下。
[0047] (烯烃类树脂/热塑性弹性体)
[0048] 通过在环烯烃类树脂中配合环烯烃类树脂以外的烯烃类树脂和/或热塑性弹性体而形成树脂层(A),可以同时确保仅以环烯烃类树脂为主成分形成树脂层(A)时所无法获得的耐折性、以及仅以烯烃类树脂为主成分形成树脂层(A)时所无法获得的耐热性。
[0049] 此时,优选环烯烃类树脂以外的烯烃类树脂和/或热塑性弹性体的熔体流动速率(称为“MFR”)为0.1以上或20以下(JIS K 7210、230℃、载荷21.18N),特别是,进一步优选为0.5以上或10以下。
[0050] 另外,环烯烃类树脂的MFR也优选调整为上述范围。这样一来,如果对两者的MFR进行调整,则环烯烃类树脂以外的烯烃类树脂和/或热塑性弹性体在环烯烃类树脂中发生取向,从而不会存在使作为反射材料的机械特性极端恶化的担心,因此特别优选。
[0051] 作为环烯烃类树脂以外的烯烃类树脂,可以举出例如:聚丙烯、丙烯-乙烯共聚物等聚丙烯类树脂、以及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等聚乙烯类树脂等,可以使用上述树脂中的一种或者将其中的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其中,优选聚乙烯树脂(PE)及聚丙烯树脂(PP),其中,特别优选聚丙烯树脂(PP),因为与PE相比,聚丙烯树脂(PP)的熔点高、耐热性优异,并且弹性模量等机械特性高。
[0052] 另外,从挤出成型性的观点考虑,聚丙烯树脂(PP)中,优选MFR(230℃21.18N)为0.1~20、优选为0.2~10、特别优选为0.5~5的聚丙烯树脂(PP)。
[0053] 另一方面,作为热塑性弹性体,可以举出:烯烃类弹性体、苯乙烯类弹性体、聚酯类弹性体、聚酯类弹性体等,可以使用其中的一种或者将其中的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其中,由于苯乙烯类弹性体与树脂层(B)的烯烃类树脂、特别是与聚丙烯树脂相容,因此,从提高树脂层(A)与树脂层(B)之间的粘接性的观点来看是优选的。
[0054] 另外,从提高树脂层(A)与树脂层(B)之间的粘接性的观点来看,更优选采用聚丙烯树脂作为树脂层(B)的烯烃类树脂、并采用苯乙烯类弹性体作为树脂层(A)的热塑性弹性体。
[0055] 作为苯乙烯类弹性体,可以举出例如:苯乙烯与丁二烯或异戊二烯等共轭二烯形成的共聚物、和/或其加氢产物等。苯乙烯类弹性体是以苯乙烯为硬链段、以共轭二烯为软链段的嵌段共聚物,由于不需要加硫工序,因此优选。另外,进行了加氢而得到的加氢产物的热稳定性高,更加优选。
[0056] 作为苯乙烯类弹性体的优选例子,可以举出例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0057] 其中,特别优选通过加氢而消除了共轭二烯成分的双键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也称为加氢后的苯乙烯类弹性体)。
[0058] (微粉状填充剂)
[0059] 为了获得光反射性,树脂层A可以含有微粉状填充剂。
[0060] 通过含有微粉状填充剂,除了由折射率差带来的折射散射以外,还可以通过由树脂层A中的树脂与形成在微粉状填充剂周围的空穴之间的折射率差带来的折射散射、以及由形成在微粉状填充剂周围的空穴与微粉状填充剂之间的折射率差带来的折射散射等而获得反射性。
[0061] 但是,如后面所叙述,在具有树脂层(A)及树脂层(B)的叠层结构的情况下,如果使树脂层(B)中含有微粉状填充剂,则可以确保充分的光反射性,也可以在树脂层(A)中含有微粉状填充剂。
[0062] 作为微粉状填充剂,可以举出无机微粉体、有机微粉体等。
[0063] 作为无机微粉体,可以举出:碳酸、碳酸镁、碳酸钡、硫酸镁、硫酸钡、硫酸钙、化锌、氧化镁、氧化钙、氧化、氧化锌、氧化、氢氧化铝、羟基磷灰石二氧化母、滑石、高岭土、粘土、玻璃粉、粉、沸石、硅酸白土等。上述无机微粉体可以使用任何一种、或者混合2种以上使用。其中,如果考虑与构成片材的树脂之间的折射率差,则优选折射率大者,特别优选使用折射率为1.6以上的碳酸钙、硫酸钡、氧化钛或氧化锌。
[0064] 与其它无机填充剂相比,氧化钛的折射率明显较高,可以显著增大与基础树脂之间的折射率差,因此,与使用其它填充剂的情况相比,可以以少的配合量获得优异的反射性。此外,通过使用氧化钛,即使减薄反射材料的厚度,也可以得到高的反射性。
[0065] 因此,更优选使用至少含有氧化钛的填充剂,在该情况下,优选使氧化钛的量为无机填充剂的总质量的30%以上,或者,在组合使用有机填充剂和无机填充剂的情况下,优选使氧化钛的量为它们的总质量的30%以上。
[0066] 为了提高无机微粉体在树脂中的分散性,可以使用利用硅类化合物、多元醇类化合物、胺类化合物、脂肪酸、脂肪酸酯等对微粉状填充剂的表面实施了表面处理的无机微粉体。
[0067] 作为有机微粉体,可以举出聚合物珠、聚合物中空粒子等,上述有机微粉体可以使用任何一种、或者混合2种以上使用。
[0068] 还可以将无机微粉体和有机微粉体组合使用。
[0069] 微粉状填充剂优选粒径为0.05μm以上且15μm以下,更优选粒径为0.1μm以上且10μm以下。填充剂的粒径如果为0.05μm以上,则在基础树脂中的分散性不会下降,因此,可以得到均质的反射材料。另外,如果粒径为15μm以下,则致密地形成基础树脂与微粉状填充剂的界面,从而可得到高反射性的反射材料。
[0070] 另外,作为微粉状填充剂量,如果考虑反射材料的反射性、机械强度、生产性等,则相对于树脂层(A)全体的质量,优选为10~80质量%,更优选为20~70质量%。如果微粉状填充剂的含量为20质量%以上,则可以充分确保基础树脂与微粉状填充剂之间的界面的面积,从而可以对反射材料赋予高反射性。如果微粉状填充剂的含量为70质量%以下,则可以确保反射材料具有必要的机械强度。
[0071] (其它成分)
[0072] 树脂层A可含有热塑性弹性体等,也可含有其它树脂(称为“其它成分树脂“)。另外,还可以含有抗氧剂、光稳定剂、热稳定剂、分散剂、紫外线吸收剂、荧光增白剂、相容剂、润滑剂及其它添加剂。
[0073] (树脂层(A)的形态)
[0074] 树脂层(A)可以是由片状体形成的层,另外也可以是通过将熔融树脂组合物挤出或涂布等(不形成片材)进行薄膜形成而得到的层。
[0075] 由片状体形成的情况下,该片状体可以是未拉伸膜,也可以是单向或双向拉伸膜,但优选至少在单向进行了1.1倍以上的拉伸而得到的拉伸膜、特别是双向拉伸膜。
[0076] (树脂层(A)的空隙率)
[0077] 从提高反射性能的观点来看,优选树脂层(A)在内部具有20%以上且80%以下范围的微细空隙。换言之,树脂层(A)的空隙率、即空隙在树脂层(A)中所占的体积比例优选为20%以上且80%以下,特别优选为25%以上或75%以下,其中特别优选为30%以上或70%以下。
[0078] <树脂层(B)>
[0079] 树脂层(B)是含有烯烃类树脂作为主成分的层,为了提高反射性能,还可以进一步含有微粉状填充剂。
[0080] 对于本反射材料而言,除了树脂层(A)以外,还具有这样的树脂层(B),由此,具有下述优点:例如,对树脂层(B)赋予光反射性、对树脂层(A)赋予耐热性等的功能分离成为可能,从而可以获得更高的反射性能,同时可以获得更优异的耐热性及耐折性。
[0081] (烯烃类树脂)
[0082] 作为树脂层(B)中所使用的烯烃类树脂,可以举出例如:选自聚丙烯、丙烯-乙烯共聚物等聚丙烯树脂;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等聚乙烯树脂;乙烯-环状烯烃共聚物等环烯烃类树脂(包括上述的环烯烃类树脂);乙丙橡胶(EPR)、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EPDM)等烯烃类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聚烯烃树脂。这些当中,从机械性质、柔软性等方面考虑,优选聚丙烯树脂及聚乙烯树脂,其中最优选聚丙烯树脂。
[0083]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树脂层(B)的烯烃类树脂而言,从提高树脂层(A)、(B)之间的密合性的观点来看,在树脂层(A)含有烯烃类树脂的情况下,优选使用含有与该烯烃类树脂同样单体单元的烯烃类树脂。
[0084] (微粉状填充剂)
[0085] 从获得更高的反射性能的观点考虑,树脂层B除了含有上述烯烃类树脂以外,优选含有微粉状填充剂。
[0086] 关于微粉状填充剂的种类、粒径及表面处理方法,与树脂层(A)中所说明的内容相同,优选的例子也相同。
[0087] 对于树脂层B中所含有的微粉状填充剂的含量而言,考虑到反射材料的光反射性、机械强度、生产性等,相对于树脂层(B)全体的质量优选为10~80质量%,更优选为20~70质量%。如果微粉状填充剂的含量为20质量%以上,则可以充分确保基础树脂与微粉状填充剂的界面的面积,从而可以对反射材料赋予高反射性。如果微粉状填充剂的含量为70质量%以下,则可以对反射材料确保必要的机械强度。
[0088] (其它成分)
[0089] 作为树脂层B中含有的其它成分,可以含有其它树脂。另外,还可以含有抗氧剂、光稳定剂、热稳定剂、分散剂、紫外线吸收剂、荧光增白剂、相容剂、润滑剂及其它添加剂。
[0090] (树脂层(B)的形态)
[0091] 树脂层(B)可以是由片状体形成的层,另外也可以是通过将熔融树脂组合物挤出或涂布等(不形成片材)进行薄膜形成而得到的层。
[0092] 由片状体形成的情况下,该片状体可以是未拉伸膜,也可以是单向或双向拉伸膜,但优选至少在单向进行了1.1倍以上的拉伸而得到的拉伸膜、特别是双向拉伸膜。
[0093] (树脂层(B)的空隙率)
[0094] 从提高反射性能的观点来看,优选树脂层(B)在内部具有20%以上且80%以下范围的微细空隙。换言之,树脂层(B)的空隙率、即空隙在树脂层(B)中所占的体积比例优选为20%以上且80%以下,特别优选为25%以上或75%以下,其中特别优选为30%以上或70%以下。
[0095] <叠层结构>
[0096] 本反射材料可以是仅由树脂层(A)构成的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具有树脂层(B)的2层结构、或者是由树脂层(A)及(B)构成的3层结构、即(A)/(B)/(A)或(B)/(A)/(B)。
[0097] 除树脂层(A)以外,通过叠层树脂层(B),可以使树脂层(A)主要具有赋予耐热性的作用、使树脂层(B)具有主要赋予光反射性的作用等,从而使各层的功能分离成为可能,从而可以提高反射性能、耐热性及耐折性这些性能。
[0098] 另外,还可以是具有树脂层(A)及(B)以外的其它层的3层以上的多层结构。例如,其它层可以介于树脂层(A)及树脂层(B)的各层之间。例如,可以在树脂层(A)、树脂层(B)之间具有粘接层。
[0099] 在上述各种结构中,从提高反射材料全体的耐热性的观点考虑,树脂层(A)优选位于作为反射材料的反射使用面的最外层。
[0100] <厚度>
[0101] 本反射材料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30μm~1500μm,特别是,如果考虑实用方面的操作性,则优选为50μm~1000μm左右。
[0102] 作为例如液晶显示器用途的反射材料,优选厚度为50μm~700μm,作为例如照明器具、照明广告牌用途的反射材料,优选厚度为100μm~1000μm。
[0103] 在除了树脂层(A)以外还设置树脂层(B)的情况下,树脂层(A)与树脂层(B)的各层总厚度比(例如具有2层树脂层(A)的情况下,为2层的总厚度的比率)优选为1:2~1∶15。树脂层(A)与树脂层(B)的厚度比率在1:2以上且树脂层(B)的厚度比率大时,不会对反射特性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优选。另外,由于柔软性变得充分,因此容易获得良好的折曲加工性,故优选。另外,树脂层(A)与树脂层(B)的厚度比率为1:15以上且树脂层(A)的厚度比率大时,可获得耐热性,故优选。
[0104] <反射率>
[0105] 对于本反射材料而言,可以使其至少一面的相对于波长420nm~700nm的光的平均反射率为97%以上。只要是具有这样的反射性,就可以显示出作为反射材料的良好的反射特性,组装有该反射材料的液晶显示器等的画面可以实现充分的明亮度
[0106] <空隙率>
[0107] 本反射材料优选具有用于提高反射性能的具有空隙的层,该层的空隙率、即空隙在该层中所占的体积比例优选为10%以上且90%以下、特别优选为20%以上且80%以下。通过设置上述范围的空隙,反射材料的白化可充分进行,因此可实现高的光反射性,另外,反射材料的机械强度下降,不会发生断裂。
[0108] 上述具有空隙的层可以是树脂层(A)、(B)中的任一层,也可以是两者,还可以是其它层。
[0109] 但是,在具备树脂层(A)、(B)的结构中,在树脂层(A)中设置空隙时,耐热性下降,且弹性模量等机械特性也下降,因此,优选仅在树脂层(B)中设置上述空隙。通过仅在树脂层(B)中设置这样的空隙,可以提高膜全体的耐热性,并且不会担心耐热性下降。
[0110]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反射材料的空隙率而言,其通过拉伸而形成空隙的情况下的空隙率可以通过下式求出。
[0111] 空隙率(%)={(拉伸前的膜的密度-拉伸后的膜的密度)/拉伸前的膜的密度}×100
[0112] <耐折强度>
[0113] 对于本反射材料而言,通过主要调整树脂层(A)中的环烯烃类树脂、烯烃类树脂和/或热塑性弹性体之间的比率,可以使按照下面的试验方法测定的耐折强度为1000次以上。
[0114] 此时的试验方法如下:使用MIT耐揉疲劳试验机,对于切成长10cm、宽10mm的试料施加9.8N的载荷,在往复折曲速度175rpm、振动左右135°的条件测定直至切断为止的折曲次数。
[0115] <制造方法>
[0116] 作为本反射材料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以下,对于具有叠层结构的反射材料的制造方法列举一个例子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下述制造方法的任何限定。
[0117] 首先,在环烯烃类树脂中根据需要配合烯烃类树脂和/或热塑性弹性体、其它添加剂,制作树脂组合物A。具体地,在环烯烃类树脂中根据需要加入烯烃类树脂和/或热塑性弹性体、以及抗氧剂等,利用螺带式混合机、转鼓混合机、亨舍尔混合机等进行混合后,使用班伯里混合机、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等在树脂的流动开始温度以上的温度(例如220℃~270℃)进行混炼,由此可以得到树脂组合物A。或者,可以通过各自的加料器等添加给定量的环烯烃类树脂、烯烃类树脂和/或热塑性弹性体等来得到树脂组合物A。另外,还可以预先以高浓度配合烯烃类树脂和/或热塑性弹性体、以及抗氧剂等,制作所谓的母炼胶,将该母炼胶与环烯烃类树脂、烯烃类树脂和/或热塑性弹性体混合,制成所期望浓度的树脂组合物A。
[0118] 另一方面,在烯烃类树脂中根据需要配合微粉状填充剂、其它添加剂等,制作树脂组合物B。具体地,在作为主成分的烯烃类树脂中根据需要加入微粉状填充剂等,利用螺带式混合机、转鼓混合机、亨舍尔混合机等进行混合后,使用班伯里混合机、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等在树脂的熔点以上的温度(例如190℃~270℃)进行混炼,由此可以得到树脂组合物A。
[0119] 或者,可以通过各自的加料器等添加给定量的烯烃类树脂、微粉状填充剂等,由此得到树脂组合物B。另外,还可以预先在烯烃类树脂中以高浓度配合微粉状填充剂、其它添加剂等,制作所谓的母炼胶,将该母炼胶与烯烃类树脂混合,制成所期望浓度的树脂组合物B。
[0120] 接着,使这样获得的树脂组合物A及B干燥,然后分别供给到其它的挤出机中,分别加热到给定的温度以上,使其熔融。
[0121] 挤出温度等条件需要考虑由于分解而使分子量下降等来设定,例如,树脂组合物A的挤出温度优选为220℃~270℃、树脂组合物B的挤出温度优选为190℃~270℃。
[0122] 然后,将熔融后的树脂组合物A及树脂组合物B合流至2种3层用T型模头中,由T型模头的狭缝状的挤出口挤出成叠层状,在冷却辊上密合固化,形成流延片。
[0123] 所得到的流延片优选至少在单向进行拉伸。通过进行拉伸,树脂层(B)内部的烯烃类树脂与微粉状填充剂的界面发生剥离而形成空隙,片的白化得以进行,从而可以提高膜的光反射性。此外,流延片特别优选在双向进行拉伸。仅进行单向拉伸而形成的空隙仅成为在一个方向延伸的纤维状形态,而通过进行双向拉伸,其空隙在纵横两个方向延伸,从而形成圆盘状形态。
[0124] 即,通过进行双向拉伸,树脂层(B)内部的烯烃类树脂与微粉状填充剂的界面的剥离面积增大,片的白化进一步进行,其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膜的光反射性。另外,如果进行双向拉伸,则膜收缩方向的各向异性减少,因此可以提高膜的耐热性,并且还可以增加膜的机械强度。
[0125] 对流延片进行拉伸时的拉伸温度优选为树脂层(A)的环烯烃类树脂の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以上、(Tg+50℃)以下范围内的温度。
[0126] 如果拉伸温度为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以上,则在拉伸时不会发生膜的断裂,可以稳定地进行拉伸。另外,如果拉伸温度为(Tg+50℃)以下的温度,则拉伸取向变高,其结果,空隙率增大,因此,容易获得高反射性的膜。
[0127] 双向拉伸的拉伸顺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为同时双向拉伸,也可以为依次拉伸。可以在使用拉伸设备进行熔融制膜之后,通过辊拉伸在MD进行拉伸,然后利用拉幅机拉伸在TD进行拉伸;也可以通过管式拉伸等进行双向拉伸。双向拉伸时的拉伸倍率优选以面积倍率计进行6倍以上的拉伸。通过进行面积倍率为6倍以上的拉伸,有时可以实现由树脂层(A)及树脂层(B)构成的反射膜整体的空隙率为40%以上。
[0128] 拉伸后,为了对反射材料赋予尺寸稳定性(空隙的形态稳定性),优选进行热定形。用于对膜进行热定形的处理温度优选为130℃~160℃。热定形所需要的处理时间优选为1秒钟~3分钟。另外,对于拉伸设备等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进行能够在拉伸后进行热定形处理的拉幅机拉伸。
[0129] <用途>
[0130] 本反射材料可以直接作为反射材料使用,但也可以将本反射材料与金属板或树脂板叠层以叠层结构使用,例如,作为液晶显示器等液晶显示装置、照明器具、照明广告牌等中使用的反射板是有用的。
[0131] 此时,作为叠层本反射材料的金属板,可以举出例如:铝板、不锈板、锌钢板等。
[0132] 作为将本反射材料叠层在金属板或树脂板上的方法,可以举出例如:使用粘接剂的方法、不使用粘接剂而采用热熔粘的方法、通过粘接性片材进行粘接的方法、挤出并进行涂敷的方法等。但是,并不限定于这些方法。
[0133] 更具体地,可以在金属板或树脂板(总称为“金属板等”)的贴合反射材料一侧的面上涂布聚酯类、聚氨酯类、环氧类等的粘接剂,然后贴合反射材料。
[0134] 在上述方法中,使用逆辊涂布机、辊舔涂布机等通常使用的涂敷设备,在贴合反射材料的金属板等的表面涂布粘接剂,并使干燥后的粘接剂膜厚为2μm~4μm左右。
[0135] 接着,利用红外线加热器及热加热炉进行涂布面的干燥及加热,将金属板等的表面保持在给定温度,并且立即使用辊层压机来包覆反射材料并进行冷却,由此可以得到反射板。
[0136] 作为本反射材料的用途,作为液晶显示器等液晶显示装置、照明器具、照明广告牌等中使用的反射部件是有用的。
[0137] 一般而言,液晶显示器由液晶面板、偏光反射片、扩散片、导光板、反射片、光源、光源反射器等构成。
[0138] 本反射材料可以作为发挥将来自光源的光高效地入射至液晶面板、导光板上的作用的反射材料使用,也可以作为具有将来自配置在边缘部的光源的照射光进行聚光并使其入射至导光板上的作用的光源反射器使用。
[0139] <用语的说明>
[0140] 一般而言,所述“膜”是指,与长度及宽度相比,厚度极小,且最大厚度可任意限定的薄且平的制品,其通常以卷的形式供给(日本工业标准JIS K6900);一般而言,所述“片”是指,在JIS定义上,薄、且相对于长度和宽度而言,其厚度通常较小的平坦的制品。但是,片与膜之间并无明显界限,在本发明中,没有必要在文字上将两者区分开,因此在本发明中,称作“膜”时也包括“片”,称作“片”时也包括“膜”。
[0141]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表述为“主成分”时,在没有特殊限定的情况下,包含下述含义:在不妨碍该主成分的功能的范围内允许含有其它成分。此时,该主成分的含有比例没有特别限定,是指主成分(2种以上成分为主成分时,是它们的总量)在组合物中占50质量%以上、优选占7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占90质量%以上(包括100%)。
[0142] 在本发明中,表述为“X~Y”(X、Y为任意数字)时,在没有特别限定的情况下,代表“X以上且Y以下”的含义,还包含“优选大于X”及“优选小于Y”的含义。
[0143] 另外,在本发明中,表述为“X以上”(X为任意数字)时,在没有特别限定的情况下,包含“优选大于X”的含义;表述为“Y以下”(Y为任意数字)时,在没有特别限定的情况下,包含“优选小于Y”的含义。
[0144] 实施例
[0145] 以下示出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应用。
[0146] <测定及评价方法>
[0147] 首先,对实施例、比较例中得到的样品的各种物性值的测定方法及评价方法进行说明。以下,将膜的接取(传动)方向表示为MD、将与其正交的方向表示为TD。
[0148] (空隙率)
[0149] 测定拉伸前的膜的密度(表述为“未拉伸膜密度”)和拉伸后的膜的密度(表述为“拉伸膜密度”),代入到下述式中,求出膜的空隙率(%)。
[0150] 空隙率(%)={(未拉伸膜密度-拉伸膜密度)/未拉伸膜密度}×100
[0151] (平均反射率)
[0152] 将积分球安装在分光光度计(“U-3900H”,(株)日立制作所制造)中,在波长420nm~700nm的范围以0.5nm间隔测定了以氧化铝白板作为100%时的反射率。计算所得到的测定值的平均值,将该值作为平均反射率(%)。
[0153] (热收缩率(%))
[0154] 对于样品(膜)的MD及TD分别标记200mm宽的标线,作为样品切出。将该切出的样品放入到温度80℃的热风循环烘箱中保持3小时,然后测定了样品收缩的收缩量。用%值来表示相对于放入到烘箱中之前的样品的原尺寸(200mm)的收缩量的比率,将其作为热收缩率(%)。
[0155] (耐折强度)
[0156] 使用MIT耐揉疲劳试验机,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作的样品切成长10cm、宽10mm,施加9.8N的载荷,以往复折曲速度175rpm、振动角左右135°的条件测定了直至切断为止的折曲次数。
[0157] <实施例1>
[0158] (树脂层A的树脂组合物A的制作)
[0159] 将环烯烃类树脂A(Polyplastics公司制造、商品名“TOPAS6013”、乙烯与降冰片烯的加成共聚物、密度(ISO1183):1.02g/cm3、MFR(230℃、21.18N、JISK-7210):2g/10min、玻璃化转变温度Tg(JIS K7121):138℃)的颗粒、环烯烃类树脂B(Polyplastics公司制造、商品名“TOPAS8007”、乙烯与降冰片烯的加成共聚物、密度(ISO1183):1.02g/cm3、MFR(230℃、21.18N、JISK-7210):10g/10min、玻璃化转变温度Tg(JIS K7121):78℃)的颗粒、及聚丙烯树脂(日本聚丙烯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NOVATEC PPEA9”、密度(JIS K7112):0.9g/cm3、MFR(230℃、21.18N、JIS K-7210):0.5g/10min)的颗粒以59:16:25的质量比例进行了混合,然后使用于230℃加热后的双螺杆挤出机进行颗粒化,制作了树脂组合物A。
[0160] (树脂层B的树脂组合物B的制作)
[0161] 将聚丙烯树脂(日本聚丙烯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NOVATEC PPFY6HA”、密度(JIS K7112):0.9g/cm3、MFR(230℃、21.18N、JIS K-7210):2.4g/10min)的颗粒、氧化钛(KRONOS公司制造、商品名“KRONOS2230”、密度4.2g/cm3、金红石型氧化钛、Al、Si表面处理、TiO2含量96.0%、制造法:氯法)以50:50的质量比例进行了混合,然后使用于270℃加热后的双螺杆挤出机进行颗粒化,制作了树脂组合物B。
[0162] (反射材料的制作)
[0163] 将上述树脂组合物A、B分别供给到被加热至200℃、230℃的挤出机A及B中,在各挤出机中,在200℃及230℃进行了熔融混炼,然后合流到2种3层用的T型模头,进行挤出以形成树脂层(B)/树脂层(A)/树脂层(B)的3层结构的片状,进行冷却固化,形成了叠层片。
[0164] 将得到的叠层片在温度130℃沿MD进行2倍的辊拉伸,然后进一步在130℃沿TD进行3倍的拉幅机拉伸,由此进行了双向拉伸,得到了厚度225μm(树脂层A:17μm、树脂层B:191μm、叠层比A:B=1:5.6)的反射材料(样品)。
[0165] 对于所得到的反射材料进行了空隙率、平均反射率、耐热试验、耐折试验的评价。
[0166]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空隙率,以树脂层A内部不存在空隙、由膜全体的空隙率计算出树脂层B的空隙率,将其作为反射材料(样品)的空隙率(%)。
[0167] <实施例2>
[0168] 除了在实施例1中将树脂组合物A与树脂组合物B的挤出量进行了变更这点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了厚度215μm(树脂层A:31μm、树脂层B:153μm、叠层比A:B=1:2.5)的反射材料(样品)。对于所得到的反射材料进行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
[0169] <实施例3>
[0170] 在实施例1的树脂组合物A的制作中,将环烯烃类树脂A(Polyplastics公司制造、商品名“TOPAS6013”)、环烯烃类树脂B(Polyplastics公司制造、商品名“TOPAS8007”)、苯乙烯类弹性体(kuraray公司制造、商品名“Septon2007”、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MFR(230℃、21.18N、JISK-7210):2.4g/10min)的颗粒以59:16:25的质量比例进行了混合,除了这点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了厚度234μm(树脂层A:16μm、树脂层B:202μm、叠层比A:B=1:6.3)的反射材料(样品)。对于所得到的反射材料进行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
[0171] <实施例4>
[0172] 在实施例1的树脂组合物B的制作中,将聚丙烯树脂(日本聚丙烯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NOVATEC PP FY6HA”、密度(JIS K7112):0.9g/cm3、MFR(230℃、21.18N、JIS K-7210):2.4g/10min)的颗粒、氧化钛(KRONOS公司制造、商品名“KRONOS2230“、密度4.2g/cm3、金红石型氧化钛、Al、Si表面处理、TiO2含量96.0%、制造法:氯法)以89:11的质量比例进行了混合,除了这点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了厚度231μm(树脂层A:19μm、树脂层B:193μm、叠层比A:B=1:5.1)的反射材料(样品)。对于所得到的反射材料进行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
[0173] <实施例5>
[0174] (树脂层A的树脂组合物A的制作)
[0175] 将环烯烃类树脂A(Polyplastics公司制造、商品名“TOPAS6013”、乙烯与降冰片烯的加成共聚物、密度(ISO1183):1.02g/cm3、MFR(230℃、21.18N、JIS K-7210):2g/10min、玻璃化转变温度Tg(JIS K7121):138℃)的颗粒、环烯烃类树脂B(Polyplastics公司制造、商品名“TOPAS8007”、乙烯与降冰片烯的加成共聚物、密度(ISO1183):1.02g/cm3、MFR(230℃、21.18N、JISK-7210):10g/10min、玻璃化转变温度Tg(JIS K7121):78℃)的颗粒、聚丙烯树脂(日本聚丙烯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NOVATEC PP FY6HA”、密度(JIS K7112):0.9g/cm3、MFR(230℃、21.18N、JIS K-7210):2.4g/10min)的颗粒、及氧化钛(KRONOS公司制造、商品
3
名”KRONOS2230”、密度4.2g/cm、金红石型氧化钛、Al、Si表面处理、TiO2含量96.0%、制造法:
氯法)以36:10:27:27的质量比例进行了混合,然后使用于230℃加热后的双螺杆挤出机进行颗粒化,制作了树脂组合物A。
[0176] (反射材料的制作)
[0177] 将上述树脂组合物A供给到被加热至230℃的挤出机,在挤出机中,于230℃进行了熔融混炼,然后由T型模头挤出成片状,进行冷却固化,形成了片材。
[0178] 将得到的片材在温度130℃沿MD进行2倍的辊拉伸,然后进一步在130℃沿TD进行3倍的拉幅机拉伸,由此进行了双向拉伸,得到了厚度233μm的反射材料(样品)。对于所得到的反射材料进行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
[0179] <实施例6>
[0180] 在实施例5的树脂组合物A的制作中,将环烯烃类树脂A(Polyplastics公司制造、商品名“TOPAS6013”、乙烯与降冰片烯的加成共聚物、密度(ISO1183):1.02g/cm3、MFR(230℃、21.18N、JIS K-7210):2g/10min、玻璃化转变温度Tg(JIS K7121):138℃)的颗粒、环烯烃类树脂B(Polyplastics公司制造、商品名“TOPAS8007”、乙烯与降冰片烯的加成共聚物、3
密度(ISO1183):1.02g/cm 、MFR(230℃、21.18N、JIS K-7210):10g/10min、玻璃化转变温度Tg(JIS K7121):78℃)的颗粒、聚丙烯树脂(日本聚丙烯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NOVATEC PP FY6HA”、密度(JIS K7112):0.9g/cm3、MFR(230℃、21.18N、JIS K-7210):2.4g/10min)的颗粒、及氧化钛(KRONOS公司制造、商品名”KRONOS2230”、密度4.2g/cm3、金红石型氧化钛、Al、Si表面处理、TiO2含量96.0%、制造法:氯法)以26:7:33.5:33.5的质量比例进行了混合,除了这点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了厚度228μm的反射材料(样品)。对于所得到的反射材料进行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
[0181] <比较例1>
[0182] (树脂层B的树脂组合物B的制作)
[0183] 将聚丙烯树脂(日本聚丙烯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NOVATEC PPFY6HA”)的颗粒与氧化钛(KRONOS公司制造、商品名”KRONOS2230”)以50:50的质量比例进行了混合,然后使用于270℃加热后的双螺杆挤出机进行颗粒化,制作了树脂组合物B。
[0184] (反射材料的制作)
[0185] 将上述树脂组合物B供给到被加热至200℃的挤出机,在挤出机中,于200℃进行了熔融混炼,然后由T型模头挤出成片状,进行冷却固化,形成了片材。将得到的片材在温度130℃沿MD进行2倍的辊拉伸,然后进一步在130℃沿TD进行3倍的拉幅机拉伸,由此进行了双向拉伸,得到了厚度180μm的反射材料(样品)。
[0186] 对于所得到的反射材料进行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
[0187] <比较例2>
[0188] (树脂组合物A的制作)
[0189] 将环烯烃类树脂A(Polyplastics公司制造、“TOPAS6013”)的颗粒、环烯烃类树脂B(Polyplastics公司制造“TOPAS8007”)的颗粒、及氧化钛(KRONOS公司制造、商品名“KRONOS2230“)以47:13:40的质量比例进行了混合,然后使用于250℃加热后的双螺杆挤出机进行颗粒化,制作了树脂组合物A。
[0190] (反射材料的制作)
[0191] 将树脂组合物A供给到被加热至230℃的挤出机A,在挤出机中,于230℃进行了熔融混炼,然后由T型模头挤出成片状,进行冷却固化,形成了片材。将得到的片材在温度130℃沿MD进行2倍的辊拉伸,然后进一步在135℃沿TD进行3倍的拉幅机拉伸,由此进行了双向拉伸,得到了厚度170μm的反射材料(样品)。对于所得到的反射材料进行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
[0192] [表1]
[0193]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