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气垫机

申请号 CN201620704653.2 申请日 2016-07-01 公开(公告)号 CN205836096U 公开(公告)日 2016-12-28
申请人 杭州丙甲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司匡书; 刘玉贵; 李渊; 司桂安;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缓冲气垫机,缓冲气垫机的核心部件 热封 冷却传输模 块 与 水 平面呈20~50度的夹 角 ,可以很大程度地缩小缓冲气垫机的横向空间,从而可以缩小整机的体积,减少缓冲气垫机的占用空间,呈弯折型的充气导向杆可以释放气垫膜密封侧(充气通道)的部分张 力 ,防止气垫膜的密封侧在热封时,发生褶皱弯曲,从而可以提高热封 质量 ,而且上卷膜导向杆和下卷膜导向杆可以将两个气垫膜之间连通的充气道堵住,可以阻止已充满气但尚未密封的气垫膜中的气体往前跑,使充气区域形成一个封闭的高气压区域,保证充气区域的压强,从而保证热封后气垫膜的压强。
权利要求

1.缓冲气垫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有滚筒、导向杆、充气导向杆(4)和热封冷却传输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封冷却传输模块与平面的夹为20~50度,所述导向杆包括上卷膜导向杆(31)和下卷膜导向杆(32),所述充气导向杆(4)呈弯折型,所述充气导向杆(4)充气输入端所在的水平面位于上卷膜导向杆(31)的上水平切面和下卷膜导向杆(32)的下水平切面之间,所述充气导向杆(4)的输出端与热封冷却传输模块的入口端平行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气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包括筒体(21)、固定轴(22)、轴承(23)、第一环体(24)和第二环体(25),所述固定轴(22)的一端设在机架(1)上,第一环体(24)套设在固定轴(22)上,所述第二环体(25)套设在固定轴(22)上,第二环体(25)与固定轴(22)转动连接,所述筒体(21)通过轴承(23)与固定轴(22)转动连接,第二环体(25)的外周与筒体(21)的内壁接触,筒体(21)带动第二环体(25)同步转动,第一环体(24)的侧面和第二环体(25)的侧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气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21)上设有弹片(2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气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封冷却传输模块包括上加热带(51)、下加热带(52)、上加热模块(53)、下加热模块(54)、上冷却模块(55)、下冷却模块(56)、传动轮组(57)、第一驱动轮(58)、第二驱动轮(59)、第一驱动装置(510)和第二驱动装置(511),所述上加热带(51)和下加热带(52)套设在传动轮组(57)上,上加热带(51)和下加热带(52)关于充气导向杆(4)的输出端对称分布,上加热带(51)和下加热带(52)之间形成气垫膜的输送通道,上加热模块(53)、上冷却模块(55)、第一驱动轮(58)依次设在上加热带(51)的输送方向内,下加热模块(54)、下冷却模块(56)、第二驱动轮(59)依次设在下加热带(52)的输送方向内,上加热模块(53)和下加热模块(54)关于充气导向杆(4)的输出端对称分布,上冷却模块(55)和下冷却模块(56)关于充气导向杆(4)的输出端对称分布,第一驱动轮(58)和第二驱动轮(59)关于充气导向杆(4)的输出端对称分布,所述第二驱动装置(511)驱动第一驱动轮(58)、第二驱动轮(59)转动,第一驱动轮(58)带动上加热带(51)传动,第二驱动轮(59)带动下加热带(52)传动,传动轮组(57)与机架(1)转动连接,第一驱动装置(510)通过导轨机构驱动上加热模块(53)朝下加热模块(54)方向往复运动,与下加热模块(54)作夹紧或张开动作,
所述热封冷却传输模块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上冷却模块(55)朝下冷却模块(56)方向往复运动,与下冷却模块(56)作夹紧或张开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冲气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底座(61)、压块(62)、至少一个第一弹簧(63)、凸轮(64)和手柄(65),所述第二驱动轮(59)的转轴穿插在底座(61)中,与底座(61)转动连接,底座(61)设在机架(1)上,所述第一驱动轮(58)的转轴穿插在压块(62)中,与压块(62)转动连接,所述底座(61)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部(611),所述压块(62)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与第一凹部(611)位置对应的第二凹部(621),所述第一弹簧(63)的一端位于第一凹部(611)中,另一端位于第二凹部(621)中,所述第一弹簧(63)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压块(62)的底部设有多个定位杆(622),所述底座(61)的顶部设有多个第三凹部(612),所述定位杆(622)位于第三凹部(612)中,与第三凹部(612)间隙配合,所述压块(62)位于底座(61)的顶部,所述凸轮(64)设在压块(62)的顶部,手柄(65)带动凸轮(64)转动,所述上冷却模块(55)通过连接杆设在压块(62)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冲气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底座(61)、压块(62)、两个第一弹簧(63)、第一横梁(66)、第二横梁(67)、限位件(68)、凸轮(64)和手柄(65),所述第二驱动轮(59)的转轴穿插在底座(61)中,与底座(61)转动连接,底座(61)设在机架(1)上,所述第一驱动轮(58)的转轴穿插在压块(62)中,与压块(62)转动连接,所述压块(62)的底部设有多个定位杆(622),所述底座(61)的顶部设有多个第三凹部(612),所述定位杆(622)位于第三凹部(612)中,与第三凹部(612)间隙配合,所述压块(62)位于底座(61)的顶部,所述第一横梁(66)设在压块(62)的顶部,所述第一横梁(66)的两端延伸出压块(62),所述第二横梁(67)设在底座(61)的底部,第二横梁(67)的两端延伸出底座(61),第一横梁(66)和第二横梁(67)平行排布,其中一个第一弹簧(63)的一端设在第一横梁(66)的一端上,该第一弹簧(63)的另一端设在第二横梁(67)的一端上,另一个第一弹簧(63)的一端设在第一横梁(66)的另一端上,该第一弹簧(63)的另一端设在第二横梁(67)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弹簧(63)处于拉伸状态,所述限位件(68)包括竖杆(681)和横杆(682),竖杆(681)和横杆(682)呈L型连接,所述竖杆(681)设在第一横梁(66)上,所述凸轮(64)位于横杆(682)的下方,手柄(65)带动凸轮(64)转动,所述上冷却模块(55)通过连接杆设在压块(62)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冲气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机构包括升降块(71)、第一直线导轨(72)、第二直线导轨(73)、导轨基板(74)和两组螺栓(75)与第二弹簧(76),所述导轨基板(74)上设有方形开口(741),所述升降块(71)穿过方形开口(741),并在方形开口(741)中上下往复运动,第一直线导轨(72)设在导轨基板(74)上,第一直线导轨(72)位于方形开口(741)的一侧,第二直线导轨(73)设在导轨基板(74)上,第二直线导轨(73)位于方形开口(741)的另一侧,所述第一直线导轨(72)上设有第一滑块(721),第一滑块(721)沿着第一直线导轨(72)上下往复运动,所述第二直线导轨(73)上设有第二滑块(731),第二滑块(731)沿着第二直线导轨(73)上下往复运动,所述升降块(71)的一侧设在第一滑块(721)上,另一侧设在第二滑块(731)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510)驱动升降块(71)沿着第一直线导轨(72)、第二直线导轨(73)上下往复运动,所述上加热模块(53)设在升降块(71)上,随同升降块(71)上下往复运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510)的驱动轴上设有固定块(5101),所述螺栓(75)穿过升降块(71)旋入在固定块(5101)中,所述第二弹簧(76)套设在螺栓(75)上,第二弹簧(76)位于螺栓(75)的螺帽和升降块(71)之间,所述导轨基板(74)设在机架(1)上。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缓冲气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轮(58)和第二驱动轮(59)是胶轮。
9.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缓冲气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热模块(53)上设有隔热板(53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气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导向杆(4)的充气输入端设有至少一个充气孔(41),所述充气导向杆(4)的输出端与缓冲气垫机的鼓机连通,所述充气导向杆(4)的输出端上设有可拆卸式刀片(42)。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气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有充气座(11),所述充气座(11)上设有卡槽(111),所述充气导向杆(4)的输出端插入在卡槽(111)中,与卡槽(111)可拆卸连接。

说明书全文

缓冲气垫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冲气垫机。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网购、物流、医药、电子等众多领域,都会涉及到产品的包装和缓冲保护问题。国内对产品的包装主要还是采用泡沫、泡泡粒、保护性衬料、纸张等进行填充或包裹产品,此种方法操作过程复杂、不环保、填充费时费,而且拆除非常麻烦。国外已经普遍使用缓冲气袋来填充包装,但国外产品价格较高,而国内大多数生产缓冲气袋的设备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并且不能保证封口的平整度,废品率高,无法满足日益庞大的填充和包装缓冲市场的需求。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缓冲气垫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000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缓冲气垫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滚筒、导向杆、充气导向杆和热封冷却传输模,热封冷却传输模块与平面的夹为20~50度,导向杆包括上卷膜导向杆和下卷膜导向杆,充气导向杆呈弯折型,充气导向杆充气输入端所在的水平面位于上卷膜导向杆的上水平切面和下卷膜导向杆的下水平切面之间,充气导向杆的输出端与热封冷却传输模块的入口端平行相对。
[0005] 本实用新型中,缓冲气垫机的核心部件热封冷却传输模块与水平面呈20~50度的夹角,可以很大程度地缩小缓冲气垫机的横向空间,从而可以缩小整机的体积,减少缓冲气垫机的占用空间,呈弯折型的充气导向杆可以释放气垫膜密封侧(充气通道)的部分张力,防止气垫膜的密封侧在热封时,发生褶皱弯曲,从而可以提高热封质量,而且上卷膜导向杆和下卷膜导向杆可以将两个气垫膜之间连通的充气道堵住,可以阻止已充满气但尚未密封的气垫膜中的气体往前跑,使充气区域形成一个封闭的高气压区域,保证充气区域的压强,从而保证热封后气垫膜的压强。
[000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滚筒可以包括筒体、固定轴、轴承、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固定轴的一端设在机架上,第一环体套设在固定轴上,第二环体套设在固定轴上,第二环体与固定轴转动连接,筒体通过轴承与固定轴转动连接,第二环体的外周与筒体的内壁接触,筒体带动第二环体同步转动,第一环体的侧面和第二环体的侧面接触。由此,筒体上套卷膜耗材,筒体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环体同步转动,由于第二环体的侧面与第一环体的侧面接触,第二环体和第一环体之间会产生一个恒定的环向摩擦力,可以确保筒体、第二环体的恒阻尼转动,从而给卷膜提供恒定的张力。
[000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筒体上可以设有弹片。由此,弹片可以夹住卷膜耗材的套筒,防止卷膜耗材在转动过程中发生跳动,影响后续的充气热封。
[000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热封冷却传输模块可以包括上加热带、下加热带、上加热模块、下加热模块、上冷却模块、下冷却模块、传动轮组、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套设在传动轮组上,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关于充气导向杆的输出端对称分布,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之间形成气垫膜的输送通道,上加热模块、上冷却模块、第一驱动轮依次设在上加热带的输送方向内,下加热模块、下冷却模块、第二驱动轮依次设在下加热带的输送方向内,上加热模块和下加热模块关于充气导向杆的输出端对称分布,上冷却模块和下冷却模块关于充气导向杆的输出端对称分布,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关于充气导向杆的输出端对称分布,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转动,第一驱动轮带动上加热带传动,第二驱动轮带动下加热带传动,传动轮组与机架转动连接,热封冷却传输模块还可以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上冷却模块朝下冷却模块方向往复运动,与下冷却模块作夹紧或张开动作。由此,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通过摩擦力带动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传送,将卷膜穿入充气导向杆中,充气导向杆对卷膜进行充气,充气后的气垫膜进入到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之间,气垫膜在上传送带和下传动带之间传送,上加热模块和下加热模块可以对充气后的气垫膜进行热封,上冷却模块和下冷却模块完成对气垫膜热封口的冷却定型,充气导向杆上的刀片可以对充好气后的气垫膜进行切口,保证气垫膜的向后输送,驱动机构驱动上冷却模块与下冷却模块分离时,可以取出上冷却模块和下冷却模块之间的气垫膜或者更换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驱动机构驱动上冷却模块与下冷却模块接触时,可以完成对气垫膜热封口的冷却定型。
[000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可以包括底座、压块、至少一个第一弹簧凸轮手柄,第二驱动轮的转轴穿插在底座中,与底座转动连接,底座设在机架上,第一驱动轮的转轴穿插在压块中,与压块转动连接,底座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部,压块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与第一凹部位置对应的第二凹部,第一弹簧的一端位于第一凹部中,另一端位于第二凹部中,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压块的底部设有多个定位杆,底座的顶部设有多个第三凹部,定位杆位于第三凹部中,与第三凹部间隙配合,压块位于底座的顶部,凸轮设在压块的顶部,手柄带动凸轮转动,上冷却模块通过连接杆设在压块上。由此,抬起手柄,带动凸轮转动,此时底座上方的压块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会被抬起,压块带动第一驱动轮和上冷却模块也向上抬起,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上加热模块向上运动,此时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分离,可以将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之间的气垫膜取出,而且可以对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进行更换;压下手柄,压块向下运动抵靠在底座上,此时第一驱动轮朝第二驱动轮运动,上冷却模块朝下冷却模块运动,从而可以将上加热带紧密贴合在下加热带上,从而带动气垫膜进行传送,以及实现热封、冷却定型。
[00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可以包括底座、压块、两个第一弹簧、第一横梁、第二横梁、限位件、凸轮和手柄,第二驱动轮的转轴穿插在底座中,与底座转动连接,底座设在机架上,第一驱动轮的转轴穿插在压块中,与压块转动连接,压块的底部设有多个定位杆,底座的顶部设有多个第三凹部,定位杆位于第三凹部中,与第三凹部间隙配合,压块位于底座的顶部,第一横梁设在压块的顶部,第一横梁的两端延伸出压块,第二横梁设在底座的底部,第二横梁的两端延伸出底座,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平行排布,其中一个第一弹簧的一端设在第一横梁的一端上,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设在第二横梁的一端上,另一个第一弹簧的一端设在第一横梁的另一端上,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设在第二横梁的另一端上,第一弹簧处于拉伸状态,限位件包括竖杆和横杆,竖杆和横杆呈L型连接,竖杆设在第一横梁上,凸轮位于横杆的下方,手柄带动凸轮转动,上冷却模块通过连接杆设在压块上。由此,抬起手柄,带动凸轮转动,凸轮将横杆强制顶起,此时底座上方的压块会被一同抬起,压块带动第一驱动轮和上冷却模块也向上抬起,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上加热模块向上运动,此时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分离,可以将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之间的气垫膜取出,而且可以对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进行更换;压下手柄,横杆在两个第一弹簧的拉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压块同时向下运动抵靠在底座上,此时第一驱动轮朝第二驱动轮运动,上冷却模块朝下冷却模块运动,从而可以将上加热带紧密贴合在下加热带上,从而带动气垫膜进行传送,以及实现热封、冷却定型,而且在两个第一弹簧的拉力作用下,第一驱动轮始终受到朝第二驱动轮方向的压力,确保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始终保持紧密贴合,且第一驱动轮有足够的摩擦力带动上加热带传动,第二驱动轮有足够的摩擦力带动下加热带传动,避免打滑;而且当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发生磨损时,直径变小,两个第一弹簧会自动将第一驱动轮向第二驱动轮方向拉,使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始终保持紧密贴合状态。
[00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轨机构可以包括升降块、第一直线导轨、第二直线导轨、导轨基板和两组螺栓与第二弹簧,导轨基板上设有方形开口,升降块穿过方形开口,并在方形开口中上下往复运动,第一直线导轨设在导轨基板上,第一直线导轨位于方形开口的一侧,第二直线导轨设在导轨基板上,第二直线导轨位于方形开口的另一侧,第一直线导轨上设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沿着第一直线导轨上下往复运动,第二直线导轨上设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沿着第二直线导轨上下往复运动,升降块的一侧设在第一滑块上,另一侧设在第二滑块上,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升降块沿着第一直线导轨、第二直线导轨上下往复运动,上加热模块设在升降块上,随同升降块上下往复运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上设有固定块,螺栓穿过升降块旋入在固定块中,第二弹簧套设在螺栓上,第二弹簧位于螺栓的螺帽和升降块之间,导轨基板设在机架上。由此,第一驱动装置可以驱动升降块和上加热模块沿着第一直线导轨、第二直线导轨上下往复运动,由于第一直线导轨和第二直线导轨的横向限位,升降块在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横向不会发生晃动,而且升降块位于导轨基板的方形开口中,上升过程中,当升降块与方形开口的上边缘触碰时,第一驱动装置停止,方形开口的上边缘可以消除升降块由于惯性作用产生的纵向跳动,下降过程中,当升降块与方形开口的下边缘触碰时,第一驱动装置停止,方形开口的下边缘可以消除升降块由于惯性作用产生的纵向跳动,升降块在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横向不会产生晃动,第一驱动装置停止后,升降块也不会发生纵向的跳动,从而可以确保升降块上的上加热模块的热封效果,同时第二弹簧可以将升降块紧紧地压在固定块上,升降块与第一驱动装置同步下降的过程中,使升降块不会发生自由落体,而且第二弹簧可以防止第一驱动装置与升降块直接刚性连接,出现碰撞丢步现象,并且能够对升降块上安装的上加热模块施加稳定的向下压力。
[00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可以是胶轮。由此,采用胶轮带动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传动,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贴合在一起时,两个胶轮处于挤压变形状态,可以提高胶轮与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的接触面积,提高传动摩擦力,避免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打滑。
[001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加热模块上可以设有隔热板。由此,隔热板可以有效地减少上加热模块对外的热辐射,减缓上加热模块的热量散失,缩短上加热模块的升温时间,并且可以使升温后的上加热模块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从而提高对气垫膜的热封效率和热封效果。
[001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充气导向杆的充气输入端可以设有至少一个充气孔,充气导向杆的输出端与缓冲气垫机的鼓机连通,充气导向杆的输出端上可以设有可拆卸式刀片。由此,充气导向杆上的充气孔可以对卷膜进行充气,刀片可以对充好气后的气垫膜进行切口,保证气垫膜的向后输送,而且可拆卸式刀片方便更换和安装。
[001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机架上可以设有充气座,充气座上设有卡槽,充气导向杆的输出端插入在卡槽中,与卡槽可拆卸连接。由此,充气导向杆采用插接的方式安装在充气座上,在充气导向杆需要维修或更换时(如更换刀片),将充气导向杆从卡槽中拨出即可实现拆卸,需要安装充气导向杆时,将充气导向杆插入在卡槽中即可,使得充气导向杆能快速地在机架上进行拆卸和安装,提高了充气导向杆维修、更换的效率。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缓冲气垫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图1所示的缓冲气垫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图2所示的缓冲气垫机隐藏部分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图3所示的缓冲气垫机隐藏后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为图1所示的缓冲气垫机隐藏筒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为图5所示的缓冲气垫机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 图7为图1所示的缓冲气垫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3] 图8为图1所示的缓冲气垫机中充气导向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9为图8所示的充气导向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5] 图10为图1所示的缓冲气垫机中充气导向杆和充气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6] 图11为图1所示的缓冲气垫机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12为图11所示的驱动机构沿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3为图1所示的缓冲气垫机中上加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4为图1所示的缓冲气垫机中导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5为图14所示的导轨机构沿F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16为图1所示的缓冲气垫机中驱动机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7为图16所示的驱动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34] 图1至图15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缓冲气垫机的结构。
[0035] 如图1至图15所示,缓冲气垫机,包括机架1、滚筒、导向杆、充气导向杆4和热封冷却传输模块。
[0036]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滚筒包括筒体21、固定轴22、轴承23、第一环体24和第二环体25。
[0037] 如图6所示,固定轴22的左端固定在机架1上,第一环体24套在固定轴22上,第一环体24与固定轴22固定连接,不能转动。第二环体25套在固定轴22上,第二环体25可以绕着固定轴22转动,第一环体24的侧面和第二环体25的侧面接触,第二环体25转动时,第一环体24与第二环体25之间可以产生一个环向的摩擦阻尼力。如图1所示,筒体21通过轴承23与固定轴22转动连接,轴承23的外圈抵靠在筒体1的内壁上,轴承23的外圈与筒体1可以同步转动,即筒体1可以绕着固定轴22转动,第二环体25的外周抵靠在筒体21的内壁上,即筒体21可以带动第二环体25同步转动。筒体1上套卷膜耗材转动时,筒体1的转动可以带动第二环体25同步转动,由于第二环体25的侧面与第一环体24的侧面接触,第二环体25和第一环体24之间会产生一个恒定的环向摩擦力,该环向摩擦力可以确保筒体1、第二环体25的恒阻尼转动,从而给卷膜提供恒定的张力。
[0038] 如图7所示,筒体21上安装有弹片26,弹片的一端固定在筒体21上,另一端可以被抬起,弹片26可以夹住卷膜耗材的套筒,防止卷膜耗材在转动过程中发生跳动,影响后续的充气热封。
[0039] 如图1和图2所示,导向杆包括上卷膜导向杆31和下卷膜导向杆32,上卷膜导向杆31和下卷膜导向杆32都安装在机架1上。
[0040]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上卷膜导向杆31和下卷膜导向杆32呈斜向排布,可以方便充气导向杆4的横向拆卸和安装。在其他实施例中,上卷膜导向杆31和下卷膜导向杆32可以上下竖直排布。
[0041] 如图1和图2所示,上卷膜导向杆31和下卷膜导向杆32之间留有间隙,供卷膜穿过并输送到后续工序。而且上卷膜导向杆31和下卷膜导向杆32可以将两个气垫膜之间连通的充气道堵住,可以阻止已充满气但尚未密封的气垫膜中的气体往前跑,使充气区域形成一个封闭的高气压区域,保证充气区域的压强,从而保证热封后气垫膜的压强。
[0042] 如图9所示,充气导向杆4呈弯折型,左侧为充气输入端,右侧为输出端。充气导向杆4内部成型有充气通道,充气导向杆4的充气输入端上成型有至少一个充气孔41,充气导向杆4的输出端与缓冲气垫机的鼓风机12连通(如图4所示),鼓风机12鼓出的风通过充气孔41对卷膜进行充气;如图8和图10所示,充气导向杆4的输出端上安装有可拆卸式刀片42,可拆卸式刀片42可以通过卡接、插槽等结构安装在充气导向杆4上,方便更换和安装可拆卸式刀片42的结构均可。
[0043] 呈弯折型的充气导向杆4可以释放气垫膜密封侧(充气通道)的部分张力,防止气垫膜的密封侧在热封时,发生褶皱弯曲,从而可以提高热封质量。
[0044] 如图2所示,充气导向杆4的充气输入端所在的水平面位于上卷膜导向杆31的上水平切面和下卷膜导向杆32的下水平切面之间,可以确保充气导向杆4的充气输入端平稳地穿插在上卷膜导向杆31和下卷膜导向杆32之间的卷膜上的充气通道中。
[0045]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充气孔41的数量为三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充气孔41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充气要求、充气导向杆4的尺寸进行设置和变更。
[0046] 如图10所示,充气座11通过螺栓安装在机架1上,充气座11上成型有卡槽111,充气导向杆4的输出端(左端)可以横向插入在卡槽111中固定,而且也可以从卡槽111中拔出。充气导向杆4采用插接的方式安装在充气座11上,在充气导向杆4需要维修或更换时(如更换刀片),将充气导向杆4从卡槽111中拨出即可实现拆卸,需要安装充气导向杆4时,将充气导向杆4插入在卡槽111中即可,使得充气导向杆4能快速地在机架1上进行拆卸和安装,提高了充气导向杆4维修、更换的效率。
[0047] 如图3所示,热封冷却传输模块包括上加热带51、下加热带52、上加热模块53、下加热模块54、上冷却模块55、下冷却模块56、传动轮组57、第一驱动轮58、第二驱动轮59、第一驱动装置510和第二驱动装置511。
[0048] 如图3所示,上加热带51、下加热带52、上加热模块53、下加热模块54、上冷却模块55、下冷却模块56、传动轮组57、第一驱动轮58、第二驱动轮59是缓冲气垫机的核心部件,本实施例中,热封冷却传输模块(图3所示的虚线框)倾斜布局,而非传统缓冲气垫机中的水平布局,热封冷却传输模块(图3所示的虚线框)与水平面呈35度的夹角,可以很大程度地缩小缓冲气垫机的横向空间,从而可以缩小整机的体积,减少缓冲气垫机的占用空间。在其他实施例中,热封冷却传输模块(图3所示的虚线框)与水平面的夹角也可以根据客户要求、整机尺寸等设置成20~50度中的其他度数。
[0049] 如图3所示,上加热带51和下加热带52套在传动轮组57上,传动轮组57安装在机架1上,传动轮组57中的每个传动轮可以转动,上加热带51和下加热带52之间形成气垫膜的输送通道,上加热带51和下加热带52关于充气导向杆4的输出端对称分布,充气导向杆4的输出端与上加热带51和下加热带52形成的输送通道的入口端平行相对,确保充好气后的气垫膜顺利地进入输送通道中进行后续的热封、冷却。
[0050] 如图3所示,上加热模块53、上冷却模块55、第一驱动轮58从左到右依次位于上加热带51的输送方向内(图3所示的C方向),下加热模块54、下冷却模块56、第二驱动轮59从左到右依依次位于下加热带52的输送方向内(图3所示的C方向)。
[0051] 如图3所示,上加热模块53和下加热模块54关于充气导向杆4的输出端对称分布,确保对进入输送通道后的充好气的气垫膜进行平稳地热封。
[0052] 如图3和图4所示,下加热模块54固定在机架1上,第一驱动装置510通过导轨机构驱动上加热模块53朝下加热模块54方向往复运动,与下加热模块54作夹紧或张开动作,上加热模块53和下加热模块54夹紧时,实现对充好气后的气垫膜的热封,上加热模块53和下加热模块54张开时,可以取出气垫膜或者用于更换上加热带51和下加热带52。
[005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510是直线电机,安装在机架1的壳体中,通过导轨机构驱动上加热模块53朝下加热模块54方向往复运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510也可以是油缸或气缸,驱动上加热模块53朝下加热模块54方向往复运动。
[0054]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导轨机构包括升降块71、第一直线导轨72、第二直线导轨73、导轨基板74和两组螺栓75与第二弹簧76,导轨基板74上成型有方形开口741,升降块71穿过方形开口741,并在方形开口741中上下往复运动,第一直线导轨72固定在导轨基板
74上,第一直线导轨72位于方形开口741的右侧,第二直线导轨73固定在导轨基板74上,第二直线导轨73位于方形开口741的左侧,第一直线导轨72上安装有第一滑块721,第一滑块
721可以沿着第一直线导轨72上下往复运动,第二直线导轨73上安装有第二滑块731,第二滑块731可以沿着第二直线导轨73上下往复运动,升降块71的右侧固定在第一滑块721上,左侧固定在第二滑块731上,第一驱动装置510(直线电机)的驱动轴上安装有固定块5101,两个螺栓75分别穿过升降块71旋入在固定块5101中,两个第二弹簧76分别套在两个螺栓75上,第二弹簧76位于螺栓75的螺帽和升降块71之间,第一驱动装置510(直线电机)可以驱动升降块71沿着第一直线导轨72、第二直线导轨73上下往复运动,如图15所示,上加热模块53固定在升降块71上,随同升降块71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实现上加热模块53朝下加热模块54方向往复运动,与下加热模块54作夹紧或张开动作。由于第一直线导轨72和第二直线导轨
73的横向限位,升降块71在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横向不会发生晃动,而且升降块71位于导轨基板74的方形开口741中,上升过程中,当升降块71与方形开口741的上边缘触碰时,第一驱动装置510(直线电机)停止,方形开口741的上边缘可以消除升降块71由于惯性作用产生的纵向跳动,下降过程中,当升降块71与方形开口741的下边缘触碰时,第一驱动装置510(直线电机)停止,方形开口741的下边缘可以消除升降块71由于惯性作用产生的纵向跳动,升降块71在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横向不会产生晃动,第一驱动装置510(直线电机)停止后,升降块71也不会发生纵向的跳动,从而可以确保升降块71上上加热模块53的热封效果,同时两个第二弹簧76可以将升降块71紧紧地压在固定块5101上,升降块71与第一驱动装置
510(直线电机)的转轴同步下降的过程中,使升降块71不会发生自由落体,而且第二弹簧76可以防止第一驱动装置510(直线电机)与升降块71直接刚性连接,出现碰撞丢步现象,并且能够对上加热模块53施加稳定的向下压力,从而完成对气垫膜的热封。在其他实施例中,导轨机构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只要可以驱动上加热模块53朝下加热模块54往复运动的结构均可。
[0055] 导轨基板74固定在机架1上,导轨机构位于机架1的壳体中。
[0056] 如图13所示,上加热模块53安装有隔热板531,隔热板531可以有效地减少上加热模块53对外的热辐射,减缓上加热模块53的热量散失,缩短上加热模块53的升温时间,并且可以使升温后的上加热模块53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从而提高对气垫膜的热封效率和热封效果。上加热模块53是通过内部的加热管实现加热的,加热管内部设置有加热线圈。上加热模块53和下加热模块54夹紧时,上加热模块53的热量通过上加热带51传递给上加热带51和下加热带52之间的气垫膜,实现热封。
[0057] 如图3所示,上冷却模块55和下冷却模块56关于充气导向杆4的输出端对称分布,确保对输送通道中的充好气的气垫膜进行平稳地冷却定型。
[0058] 如图3所示,第一驱动轮58和第二驱动轮59关于充气导向杆4的输出端对称分布,第二驱动装置511通过齿轮组驱动第一驱动轮58、第二驱动轮59转动,第一驱动轮58和第二驱动轮59呈挤压状态,第一驱动轮58的转动通过摩擦力的作用带动上加热带51传动,第二驱动轮59的转动通过摩擦力的作用带动下加热带52传动,第一驱动轮58和第二驱动轮59的转动方向相反,在传动轮组57的配合作用下,上加热带51和下加热带52之间形成气垫膜的输送通道,从而可以将卷膜引入到输送通道中。第二驱动装置511是电机,安装在机架1上。
[0059]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轮58和第二驱动轮59均采用胶轮,采用胶轮带动上加热带51和下加热带52传动,上加热带51和下加热带52贴合在一起时,两个胶轮处于挤压变形状态,可以提高胶轮与上加热带51和下加热带52的接触面积,提高传动摩擦力,而且可以避免第一驱动轮58和第二驱动轮59打滑。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轮58和第二驱动轮59也可以采用橡胶材质,可以通过挤压摩擦力带动上加热带51和下加热带52传动的材质均可。
[0060] 如图11和图12所示,上冷却模块55通过驱动机构的驱动朝下冷却模块56方向往复运动,与下冷却模块56作夹紧或张开动作。上冷却模块55和下冷却模块56夹紧时,实现对充好气后的气垫膜的冷却定型,上冷却模块55和下冷却模块56张开时,可以取出气垫膜或者用于更换上加热带51和下加热带52。
[0061] 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底座61、压块62、至少一个第一弹簧63、凸轮64和手柄65,第二驱动轮59的转轴591穿插在底座61中,与底座6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底座61固定在机架1上,第一驱动轮58的转轴581穿插在压块62中,与压块6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0062]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底座61的顶部成型有两个第一凹部611,压块62的底部成型有两个与第一凹部611位置对应的第二凹部621,第一弹簧63的数量也为两个,第一弹簧63的下端位于第一凹部611中,上端位于第二凹部621中,第一弹簧63处于压缩状态,两个第一凹部611位于转轴591的两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凹部611、第二凹部621、第一弹簧63的数量也可以均为一个或三个以上,第一凹部611、第二凹部621、第一弹簧63的数量相同。
[0063]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压块62的底部成型有四个定位杆622,四个定位杆622分布在压块62的四个角位,底座61的顶部成型有四个第三凹部612,定位杆622穿插在第三凹部612中,与第三凹部612间隙配合,定位杆622可以在第三凹部612中上下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杆622、第三凹部612的数量也可以均为一个或三个以上,定位杆622、第三凹部612的数量相同。
[0064] 如图11所示,压块62位于底座61的顶部,凸轮64位于压块62的顶部,凸轮64与压块62接触连接,手柄65通过转轴带动凸轮64转动,该转轴通过轴承固定在机架1上。沿D方向转动手柄65,凸轮64同步转动,由于凸轮64与压块62接触的半径由大到小的变化,压块62在两个第一弹簧63的恢复力作用下,压块62会被抬起,带动第一驱动轮58也被抬起,此时上加热带51和下加热带52分离,从而可以取出气垫膜或者用于跟换上加热带51和下加热带52。
[0065] 如图11所示,上冷却模块55通过连接杆固定在压块62上。压块62被抬起的同时,上冷却模块55也一同被抬起,与下冷却模块56分离,从而可以取出气垫膜或者用于跟换上加热带51和下加热带52。
[0066] 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机构也可以包括底座61、压块62、两个第一弹簧63、第一横梁66、第二横梁67、限位件68、凸轮64和手柄65,第二驱动轮59的转轴591穿插在底座61中,与底座6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底座61安装在机架1上,第一驱动轮58的转轴581穿插在压块62中,与压块6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压块62的底部成型有多个定位杆
622,底座61的顶部成型有与定位杆622数量相同的第三凹部612,定位杆622穿插在第三凹部612中,与第三凹部612间隙配合,定位杆622可以在第三凹部612中上下移动,压块62位于底座61的顶部,第一横梁66位于压块62的顶部,第一横梁66的左右两端分别延伸出压块62的两侧,第二横梁67位于底座61的底部,第二横梁67的左右两端分别延伸出底座61的两侧,第一横梁66和第二横梁67平行排布(如图17所示),如图16所示,其中一个第一弹簧63的上端固定在第一横梁66的左端上,该第一弹簧63的下端固定在第二横梁67的左端上,另一个第一弹簧63的上端固定在第一横梁66的右端上,该第一弹簧63的下端固定在第二横梁67的右端上,两个第一弹簧63均处于拉伸状态;如图17所示,限位件68包括竖杆681和横杆682,竖杆681和横杆682呈L型一体连接,竖杆681的下端固定在第一横梁66上(或一体连接),横杆682位于凸轮64的上方,横杆682与凸轮64的上边缘接触连接,凸轮64不位于压块62与横杆682之间,手柄65通过转轴带动凸轮64转动,该转轴通过轴承固定在机架1上,沿E方向转动手柄65,凸轮64同步转动,由于凸轮64与横杆682接触的半径由小到大的变化,凸轮64将横杆682强制顶起,此时压块62会被抬起,压块62带动第一驱动轮58也被抬起,此时上加热带51和下加热带52分离,从而可以取出气垫膜或者用于跟换上加热带51和下加热带52。上冷却模块55通过连接杆固定在压块62上(同图11相同,图16和图17未示出),压块62被抬起的同时,上冷却模块55也一同被抬起,与下冷却模块56分离,从而可以取出气垫膜或者用于跟换上加热带51和下加热带52。沿E方向的反方向压下手柄65,由于凸轮64与横杆682接触的半径由大到小的变化,横杆682在两个第一弹簧63的拉力作用下会向下运动,压块62同时向下运动抵靠在底座61上,此时第一驱动轮58朝第二驱动轮59运动,上冷却模块55朝下冷却模块56运动,从而可以将上加热带51紧密贴合在下加热带52上,从而带动气垫膜的进行传送,以及实现对气垫膜的热封、冷却定型,而且在两个第一弹簧63的拉力作用下,第一驱动轮58始终受到朝第二驱动轮59方向的压力,确保上加热带51和下加热带52始终保持紧密贴合,且第一驱动轮58有足够的摩擦力带动上加热带51传动,第二驱动轮59有足够的摩擦力带动下加热带52传动,避免打滑;而且当第一驱动轮58和第二驱动轮59发生磨损时,直径变小,两个第一弹簧63会自动将第一驱动轮58向第二驱动轮59方向拉,使上加热带51和下加热带52始终保持紧密贴合状态。
[0067] 本实施例中,上冷却模块55是通过驱动机构的驱动朝下冷却模块56方向往复运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上冷却模块55也可以通过其他驱动装置(如电机、油缸、气缸等)实现上冷却模块55朝下冷却模块56方向往复运动,与下冷却模块56作夹紧或张开动作。
[0068] 如图1所示,机架1的顶部安装有操作面板13,操作面板13与鼓风机12、第一驱动装置510、第二驱动装置511电连接,有序地控制鼓风机12、第一驱动装置510、第二驱动装置511的启停。
[0069] 如图3所示,将卷膜耗材套在筒体21上,用弹片26夹住卷膜耗材的套筒,将卷膜耗材的自由端穿过上卷膜导向杆31和下卷膜导向杆32之间,充气导向杆4穿插在卷膜耗材的充气通道中,启动缓冲气垫机,充气导向杆4对卷膜耗材进行充气,充气导向杆4上的可拆卸式刀片42对充好气后的气垫膜进行切口,充好气的气垫膜进入上加热带51和下加热带52之间的输送通道中,上加热模块53和下加热模块54对充气后的气垫膜进行热封,上冷却模块55和下冷却模块56对气垫膜的热封口进行冷却定型,热封后的气垫膜在上加热带51和下加热带52的传动下,沿C方向向后输送,直至输出。需要取出上加热带51和下加热带52之间的气垫膜或者更换上加热带51和下加热带52时,可以将上加热模块53和下加热模块54分离,通过扳动手柄65,上冷却模块55和下冷却模块56分离,第一驱动轮58和第二驱动轮59分离,从而使上加热带51和下加热带52分离,即可取出气垫膜或更换加热带51和下加热带52。
[0070]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