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机

申请号 CN201610218728.0 申请日 2016-04-08 公开(公告)号 CN105881966A 公开(公告)日 2016-08-24
申请人 佛山市聚锋液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大洪;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液压机,包括 支架 、下梁板、上梁板和液压系统,所述下梁板和上梁板之间设有导向柱,下梁板放置在支架上,上梁板竖直向下设有上 液压缸 ,上液压缸的底部设有上模板,下梁板的底部竖直向上设有下液压缸,下液压缸的顶部设有下模座,液压系统设置在支架的一侧,液压系统分别与上液压缸和下液压缸相连接,对产品以自下向上的方式实施 拉深 ;带有快进和快退功能,且结构紧凑的上液压缸的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液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下梁板、上梁板和液压系统,所述下梁板和上梁板之间设有导向柱,下梁板放置在支架上,上梁板竖直向下设有上液压缸,上液压缸的底部设有上模板,下梁板的底部竖直向上设有下液压缸,下液压缸的顶部设有下模座,液压系统设置在支架的一侧,液压系统分别与上液压缸和下液压缸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包括主液压油箱、副液压油箱、液压群和液压管,主液压油箱设置在支架一侧,副液压油箱设置在上梁板顶部,主液压油箱和副液压油箱通过液压管与液压阀群相连接,液压阀群通过液压管与上液压缸和下液压缸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液压缸包括下缸壁和设置在下缸壁内的下杠杆,下杠杆内设有磁性传感器,磁性传感器上套接有活动磁环,下缸壁上设有进油出油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杠杆内设有磁性传感器预留位和活动磁环的固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液压缸包括主缸,主缸内设有副缸,副缸内设有副杠杆,副缸的底部设有退料缸,副杠杆内设有油管,油管的端部为第一油口,所述主缸的侧壁设有与副缸内壁相通的第二油口,副缸的底部为副缸第一油腔,副杠杆与副缸之间为副缸第二油腔,主缸壁的顶部设有主缸油腔,主缸上设有与主缸油缸的第三油口。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内设有动电机,该动力电机为双轴伸电机。

说明书全文

一种液压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液压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压机。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不锈碗、锅、盘等的器皿都是在模具上制作出毛胚,然后结合后期的切边、抛光等一系列工序而制成的。在模具上制作出毛胚,指的是用液压机结合相应的模具对板料进行拉深
[0003] 对于内凹形状比较明显的碗或面盆等,由于现有的常规的液压机的压是恒定的,而随着拉深到达不同的阶段,要求冲压压力需要随之变化,于是在目前的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为一个产品配置至少2个拉深工位,不同的拉深工位配置的冲压吨位以及冲压速度都是不相同的以保证冲压成品率。然而这样的做法令需液压机的数量增多且增加占地面积,模具的生产、设计、安装等费用也会很高。
[0004] 另外,现有的液压机,其都是采用上液压缸主动,下液压缸被动的方式来进行料件的拉深的。上液压缸主动:上液压缸自上向下地伸出,提供拉深所需的力以及压下下液压缸的力;下液压缸被动:下液压缸自下向上伸出,与上液压缸的作用力相抵后,被上液压缸压下,上液压缸压下下液压缸的过程中,液压系统仍然要保持向下液压缸输出动力,以此确保下液压缸能为料件的拉深提供背压。
[0005] 可见,现有的液压机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个动力抵消的过程:上液压缸的下行首先要抵消下液压缸的上行趋势。这就使得现行的液压机普遍能耗较高。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压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液压机,包括支架、下梁板、上梁板和液压系统,所述下梁板和上梁板之间设有导向柱,下梁板放置在支架上,上梁板竖直向下设有上液压缸,上液压缸的底部设有上模板,下梁板的底部竖直向上设有下液压缸,下液压缸的顶部设有下模座,液压系统设置在支架的一侧,液压系统分别与上液压缸和下液压缸相连接。
[0008] 优选的,所述液压系统包括主液压油箱、副液压油箱、液压群和液压管,主液压油箱设置在支架一侧,副液压油箱设置在上梁板顶部,主液压油箱和副液压油箱通过液压管与液压阀群相连接,液压阀群通过液压管与上液压缸和下液压缸相连接。
[0009] 优选的,所述下液压缸包括下缸壁和设置在下缸壁内的下杠杆,下杠杆内设有磁性传感器,磁性传感器上套接有活动磁环,下缸壁上设有进油出油通道。
[0010] 优选的,所述下杠杆内设有磁性传感器预留位和活动磁环的固定位
[0011] 优选的,所述上液压缸包括主缸,主缸内设有副缸,副缸内设有副杠杆,副缸的底部设有退料缸,副杠杆内设有油管,油管的端部为第一油口,所述主缸的侧壁设有与副缸内壁相通的第二油口,副缸的底部为副缸第一油腔,副杠杆与副缸之间为副缸第二油腔,主缸壁的顶部设有主缸油腔,主缸上设有与主缸油缸的第三油口。
[0012] 优选的,所述支架内设有动力电机,该动力电机为双轴伸电机。
[0013]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的液压机,对产品以自下向上的方式实施拉深;带有快进和快退功能,且结构紧凑的上液压缸的结构。装有磁性传感器的下液压缸的结构节能和节省模具生产成本;液压机的体积变小;可根据需要而自由设定模压进程中不同时机的流量和压力。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是上液压缸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是下液压缸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其中,1--支架、2--下梁板、3--上梁板、4--导向柱、5--上液压缸、6--上模板、7--下液压缸、8--下模板、9--主液压油箱、10--副液压油箱、11--液压阀群、12--液压管、13--下缸壁、14--下杠杆、15--进油出油通道、16--磁性传感器预留位、17--活动磁环的固定位、18--主缸、19--副缸、20--副杠杆、21--退料缸、22--油管、23--第一油口、24--第二油口、
25--副缸第一油腔、26--副缸第二油腔、27--主缸油腔、28--动力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0019] 图1出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液压机,包括支架1、下梁板2、上梁板3和液压系统,所述下梁板2和上梁板3之间设有导向柱4,下梁板2放置在支架1上,上梁板3竖直向下设有上液压缸5,上液压缸5的底部设有上模板6,下梁板2的底部竖直向上设有下液压缸7,下液压缸7的顶部设有下模座,液压系统设置在支架1的一侧,液压系统分别与上液压缸5和下液压缸7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架1内设有动力电机,该动力电机为双轴伸电机。
[0020] 液压系统包括主液压油箱9、副液压油箱10、液压阀群11和液压管12,主液压油箱9设置在支架1一侧,副液压油箱10设置在上梁板3顶部,主液压油箱9和副液压油箱10通过液压管12与液压阀群11相连接,液压阀群11通过液压管12与上液压缸5和下液压缸7相连接。
[0021] 图3所示,下液压缸7包括下缸壁13和设置在下缸壁13内的下杠杆14,下杠杆14内设有磁性传感器,磁性传感器上套接有活动磁环,下缸壁13上设有进油出油通道15,下杠杆14内设有磁性传感器预留位16和活动磁环的固定位17。
[0022] 图2所示,上液压缸5包括主缸18,主缸18内设有副缸19,副缸19内设有副杠杆20,副缸19的底部设有退料缸21,副杠杆20内设有油管22,油管22的端部为第一油口23,所述主缸18的侧壁设有与副缸19内壁相通的第二油口24,副缸19的底部为副缸第一油腔25,副杠杆20与副缸19之间为副缸第二油腔26,主缸18壁的顶部设有主缸油腔27,主缸18上设有与主缸18油缸的第三油口。
[0023] 下液压缸中设有磁性传感器,磁性传感器工作原理,活动磁环行走至杆体的不同位置时,传感器所发出的信号不同,以此得知活动磁环与杆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0024] 于是通过微机系统,根据下缸杆的伸出长度而伺机控制输入至下液压缸的流量和压力,则可实现对下液压缸压力和进给速度的连续性调节,当然也可以是阶跃性调节。以此用一台液压机加一套模具工位来代替现有的一台液压机加多套模具工位,实现节能和节省模具生产成本。
[0025] 下液压缸只设一个油腔,且向该油腔供油时,液压杆是伸出的。需要液压杆缩回时,开放与该油腔相通的油口,利用液压杆和拉深模头的重量将该油腔内的油挤出。
[0026] 上液压缸是提供胚料边缘压紧力的装置上液压缸的结构是3个液压缸的结合体,一个副缸用于实施主缸杆的快进快退,一个主缸用于实施主缸杆的主压力(保压)输出,一个推料缸用于实施顶料。
[0027] 主缸杆快进原理:第一油口进油---油管(只通副缸第一油腔)---副缸第一油腔容积增大;与此同时,副缸的第二油腔的油被挤---副缸杆上油过孔---副缸杆与油管之间形成的通道---第二油口。此时主缸的油腔通过第三油口吸入油。
[0028] 主缸杆保压(慢速给进)原理:在快进到位后,外部对第三油口进行增压性供油,以满足压紧胚料边缘的需要。
[0029] 主缸杆快退原理:外部不再对第三油口进行增压性供应而开放第三油口,与此同时,外部向第二油口供油---副缸杆与油管之间形成的通道---副缸杆上油过孔---副缸的第二油腔容积增大---导致副缸的第一油腔的油经油管从第一油口排出,同时主缸的油腔的油从第三油口排出。
[0030] 推料缸是设置于主缸杆外露的一端上的,推料缸与主缸杆之间没有特殊的连接关系。推料缸用来将成型后的毛胚料件推出上模。
[0031]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