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之中。特别用于车辆零部件的操控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申请号 CN201380059710.5 申请日 2013-11-13 公开(公告)号 CN104797393B 公开(公告)日 2017-03-08
申请人 贝尔-赫拉恒温控制有限公司; 发明人 埃格伯特·拉明格; 乌多·特里伊古特;
摘要 一种特别用于车辆零部件的操控装置设有可绕旋 转轴 (20)旋转的旋转操控元件(18),其被构造成在具有分模面(46)的成型模具(48)中制成的塑料注塑制件,以及旋转操控元件(18)可绕 旋转轴 (20)旋转地安装于上面的 支撑 单元(12)。支承单元(12)包括第一支承元件(14),其构造成在具有分模面(34)的成型模具(28)中制成的塑料注塑制件。第一支承元件(14)具有在垂直于旋转轴(20)且与其同心的径向平面内延展的支承面(26),并且旋转操控元件(18)包括紧贴在支承面(26)上的 接触 面(36),同样在垂直于旋转轴件(14)的支承面(26)或者旋转操控元件(18)的接触面(36)布置于所述相应元件(14、18)的 注塑成型 模具(28、48)的分模面(34、46)之外,并且这两面(26、36)中的另一面布置于所述相应元件(14、18)的注塑成型模具(28、48)的分模面(34、(20)并与其同心的径向平面内延展。第一支承元
权利要求

1.一种用来制造特别用于车辆零部件的操控装置的方法,该操控装置具有旋转操控元件(18)及所述旋转操控元件可绕旋转轴(20)旋转地安装于上面的支承单元(12),其特征在于,在该方法中:
-可绕旋转轴(20)旋转的所述旋转操控元件(18)作为塑料注塑制件在具有分模面(46)的第一注塑成型模具(48)中制成,并且
-所述支承单元(12)包括第一支承元件(14),其具有在垂直于所述旋转轴(20)且与其同心的径向平面内延展的支承面(26),
-其中所述第一支承元件(14)作为塑料注塑制件在具有分模面(34)的第二注塑成型模具(28)中制成,
-其中所述旋转操控元件(18)在其通过第一注塑成型模具(48)制成之后便具备接触面(36),其同样在垂直于所述旋转轴(20)并与其同心的径向平面内延展,-其中,所述第一支承元件(14)的所述支承面(26)或者所述旋转操控元件(18)的所述接触面(36)形成于所述相应元件(14、18)的所述注塑成型模具(28、48)的分模面之外,-其中所述两面(26、36)中的另一面形成于所述相应元件(14、18)的所述注塑成型模具(28、48)的所述分模面(34、46)之中,并且
-其中所述旋转操控元件(18)及所述支承单元(12)相互装配成使所述旋转操控元件(18)的所述接触面(36)接触所述支承单元(12)的所述第一支承元件(14)的所述支承面(26);
其中,所述旋转操控元件(18)包括所述接触面(36)构造在上面的凸缘(38);
其中,所述支承单元(12)包括适合于与所述第一支承元件(14)机械连接的第二支承元件(16),其包括设置用于支撑在所述第一支承元件(14)的所述支承面(26)上的支撑面(60)以及用于在所述旋转操控元件(18)的所述凸缘(38)之上延伸的压紧面(70),其中所述支撑面(60)及所述压紧面(70)各自基本上与所述旋转轴(20)同心并且以所述旋转轴(20)延伸度为视来看相互间隔;并且所述第二支承元件(16)构造为在具有分模面(72)的第三注塑成型模具(52)中制成的塑料注塑制件,其中所述支撑面(60)及所述压紧面(70)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注塑成型模具(52)的所述分模面(72)之外,其中两个支承元件(14、16)与彼此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元件(14)包括嵌入所述旋转操控元件(18)中且具有正面(24)的突起内颈部(22),该正面(24)构成所述支承面(26);所述旋转操控元件(18)的所述凸缘(38)以其接触面(36)抵靠在所述正面(24)上且与所述正面(24)径向间隔;并且所述第二支承元件(16)与所述第一支承元件(14)定,其中一支承元件(14、16)与另一支承元件(16、14)共同起到锁定作用的锁止突出部(62)确保免受意外脱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操控元件(18)的所述凸缘(38)径向自外向内突出;所述第二支承元件(16)插入所述第一支承元件(14)中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承元件(14)径向向内偏置,其中在所述第二支承元件(16)中嵌入用来防止所述锁止突出部(62)意外脱离的间隔元件(76)。
4.一种特别用于车辆零部件的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绕旋转轴(20)旋转的旋转操控元件(18),该旋转操控元件(18)构造成在具有分模面(46)的第一注塑成型模具(48)中制成的塑料注塑制件,以及
-支承单元(12),所述旋转操控元件(18)可绕所述旋转轴(20)旋转地安装于该支承单元(12)上,
-其中所述支承单元(12)包括第一支承元件(14),构造成在具有分模面(34)的第二注塑成型模具(28)中制成的塑料注塑制件,
-其中所述第一支承元件(14)包括在垂直于所述旋转轴(20)且与其同心的径向平面内延展的支承面(26),并且
-其中所述旋转操控元件(18)包括接触所述支承面(26)上的接触面(36),所述接触面(36)同样在垂直于所述旋转轴(20)并与其同心的径向平面内延展,
-其中所述第一支承元件(14)的所述支承面(26)或者所述旋转操控元件(18)的所述接触面(36)布置于所述相应元件(14、18)的所述注塑成型模具(28、48)的所述分模面(34、46)之外,
-其中所述两面(26、36)中的另一面布置于各自的所述元件(14、18)的所述注塑成型模具(28、48)的所述分模面(34、46)之中,
其中,所述旋转操控元件(18)包括所述接触面(36)构造于上面的凸缘(38);
其中,所述支承单元(12)包括可与所述第一支承元件(14)机械连接的第二支承元件(16),该第二支承元件(16)包括设置用于支撑在所述第一支承元件(14)的所述支承面(26)上的支撑面(60)以及用于在所述旋转操控元件(18)的所述凸缘(38)之上延伸的压紧面(70), 其中所述支撑面(60)及所述压紧面(70)各自基本上与所述旋转轴(20)同心并且以所述旋转轴(20)延伸度为视角来看相互间隔;
其中,所述第二支承元件(16)构造为由具有分模面(72)的第三注塑成型模具(52)中制成的塑料注塑制件,其中所述注塑成型模具(52)的所述分模面(72)位于所述支撑面(60)及所述压紧面(70)的布置之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元件(14)包括嵌入所述旋转操控元件(18)中且具有正面(24)的突起内颈部(22),该正面(24)构成所述支承面(26);所述旋转操控元件(18)的所述凸缘(38)以其接触面(36)抵靠在所述正面(24)上且与所述正面(24)径向间隔;并且所述第二支承元件(16)与所述第一支承元件(14)锁定,其中一支承元件(14、16)与另一支承元件(16、14)共同起到锁定作用的锁止突出部(62)确保免受意外脱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操控元件(18)的所述凸缘(38)径向自外向内突出;所述第二支承元件(16)嵌入所述第一支承元件(14)中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承元件(14)径向向内偏置,其中在所述第二支承元件(16)中嵌入用来防止所述锁止突出部(62)意外脱离的间隔元件(76)。

说明书全文

特别用于车辆零部件的操控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别用于车辆零部件的操控装置,其中该操控装置特别设置用于收音机、CD和/或DVD播放器、导航仪、咨询娱乐设施、暖空调控制单元或者用于人机界面。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及组装这种操控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诸多设计方案中均已公开用于手动调节/预定电子设备操控参数的操控装置。通常,这类操控装置包括所谓的旋转调节器,其是可旋转地安装于支承单元上的旋转操控元件。
[0003] 操控装置的结构组件尽可能制作成塑料注塑制件,其优势在于制造成本较低。对此,采用注塑成型模具,其制造过程及尺寸存在公差。注塑成型模具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包括两个模具部件,分模面在其之间延伸,其确定注塑制件的某一个(可能数个之一)分型面。人们就此提及模具相关及非模具相关的分型面并意指注塑制件的面/表面,这些面/表面或其相对位置专由在单个模具部件构成型腔的模型侧面中的成型部分确定(模具相关的分型面)或由分型面确定(非模具相关的分型面)。非模具相关的分型部分的位置除在成型模具协同作用的模具部件的制造中的公差之外还由模具部件的安装精度决定。因此,倘若模具部件在注塑过程中并未始终持续彼此紧贴(例如由于在喷射塑性材料时“吹塑”模具的强度不同即可能属于这种情况),则注塑制件在由分模面确定的分型面产生差别。即便这种差别仅在百分之一毫米范围内,它们仍会显著影响旋转调节器的旋转支撑体的性能。
[0004] GB-A-1129852和DE-U-29516875公开了具有可旋转安转于支承单元的旋转操控元件的操控装置实施例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特别用于车辆零部件的操控装置,其包括旋转操控元件,其支承在机械方面的性能有所改进且尤其具有精确度更高的可复制特性。
[0006] 为达成上述目的的解决方案,本发明提出一种用来制造特别用于车辆零部件的操控装置的方法,其中该操控装置包括旋转操控元件及支承单元,旋转操控元件可绕旋转轴旋转地安装于其上,并且在该方法中:
[0007] -可绕旋转轴旋转的旋转操控元件作为塑料注塑制件在具有分模面的第一成型模具中制成,并且
[0008] -支承单元包括第一支承元件,该第一支承元件具有在垂直于旋转轴且与其同心的径向平面内延展的支承面,
[0009] -其中该第一支承元件作为塑料注塑制件在具有分模面的第二成型模具中制成,[0010] -其中旋转操控元件在其通过成型模具制成之后便具备接触面,其同样在垂直于旋转轴并与其同心的径向平面内延展,
[0011] -其中在相应的第一/第二成型模具中,第一支承元件的支承面或者旋转操控元件的接触面布置于所述相应元件的注塑成型模具的分模面之外,
[0012] -其中两面中的另一面布置于所述相应元件的注塑成型模具的分模面之中,并且[0013] -其中旋转操控元件及支承单元这样装配:旋转操控元件的接触面紧贴在支承单元的第一支承元件的支承面上。
[0014] 在该方法中还优选这样设置:旋转操控元件包括凸缘,接触面构造于其上;支承单元包括可与第一支承元件机械连接的第二支承元件,其包括设置用于支撑在第一支承元件支承面上的支撑面以及用于在旋转操控元件的凸缘上延伸的压紧面,其中支撑面及压紧面各自基本上与旋转轴同心并且以旋转轴延伸度为视来看与彼此相互间隔;并且第二支承元件构造为在具有分模面的第三成型模具中制成的塑料注塑制件,其中该注塑成型模具的分模面布置于支撑面及压紧面之外。
[0015] 此外,较为有利的情况在于,第一支承元件包括嵌入旋转操控元件中的突起内颈部,具有当旋转操控元件的凸缘以其接触面抵靠在端面上且与端面径向间隔构成第一支撑面的正面;以及当第二支承元件与第一支承元件定时,其中一支承元件的锁止突出部与另一支承元件共同起到锁定作用,确保免受意外脱离。
[0016] 最后,有利的情况在于,如果旋转操控元件的凸缘径向自外向内突出;且如果第二支承元件插入第一支承元件并相对于第一支承元件径向向内偏置,其中在第二支承元件中嵌入间隔元件,用来防止锁止突出部的意外脱离。
[0017] 为达成上述目的的解决方案,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特别用于车辆零部件的操控装置,该操控装置具有:
[0018] -可绕旋转轴旋转的旋转操控元件,该旋转操控元件构造成在具有分模面的成型模具中制成的塑料注塑制件,以及
[0019] -支承单元,旋转操控元件可绕旋转轴旋转地安装于其上,
[0020] -其中支承单元包括第一支承元件,其构造成在具有分模面的成型模具中制成的塑料注塑制件,
[0021] -其中第一支承元件包括在垂直于旋转轴且与其同心的径向平面内延展的支承面,并且
[0022] -其中旋转操控元件包括紧贴在支承面上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同样在垂直于旋转轴并与其同心的径向平面内延展,
[0023] -其中第一支承元件的支承面或者旋转操控元件的接触面布置于所述相应元件的注塑成型模具的分模面之外,并且
[0024] -其中两面中的另一面布置于所述相应元件的注塑成型模具的分模面之中。
[0025] 如此,本发明对塑料旋转操控元件,例如在用于车辆零部件的操控装置中作为旋转调节器大量采用,的旋转支承体的设计构思提出,相应的提供了旋转操控元件与旋转支撑体的相互摩擦的接触表面的定位,以使得两接触表面中唯一必然提供的预定面位于相应元件的注塑成型模具(即旋转操控元件或支承元件的注塑成型模具)的分模面之内。因而,仅此由非模具相关的分型面形成的单一接触表面所受的制造公差略大于其他位置及公差专由模具相关的分型面决定的(第二)接触表面。
[0026] 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可实现旋转调节器(旋转操控元件)的构造,其品质对温度变化及制造公差的依赖性有所降低。此外,制备、组装及构件结构均得以简化。
[0027] 公差相关性的降低致使由摩擦(摩擦频率)引起的不理想触觉及声音效果的影响减轻。
[0028] 根据本发明所述结构的上述特征主要通过下列优势实现:
[0029] -减少在旋转操控元件及支承单元或其支承元件上的非模具相关的分型面,[0030] -增加模具相关的分型面,
[0031] -减少摩擦干扰频率(粘/滑频率–也俗称刮擦),
[0032] -减少相互摩擦的接触(旋转支承)表面之间的轴向间隙,
[0033] -简化构件(部件结构),以及
[0034] -简化组装及接合过程。
[0035] 优选地,旋转操控元件包括凸缘,接触面构造于其上;支承单元包括可与第一支承元件机械连接的第二支承元件,其包括设置用于支撑在第一支承元件支承面上的支撑面以及用于在旋转操控元件的凸缘之上延伸的压紧面,其中支撑面及压紧面各自基本上与旋转轴同心并且以旋转轴延伸度为视角来看相互间隔;并且第二支承元件构造为由具有分模面的成型模具制成的塑料注塑制件,其中该注塑成型模具的分模面位于支撑面及压紧面的布置之外。
[0036]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支承元件包括嵌入旋转操控元件中的突起内颈部,该颈部具有当旋转操控元件的凸缘以其接触面抵靠在端面上且与端面径向间隔构成第一支撑面的正面;并且第二支承元件与第一支承元件锁定,其中某一支承元件的锁止突出部与另一支承元件共同起到锁定作用,确定不会意外脱离。
[0037]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可能旋转操控元件的凸缘径向自外向内突出;第二支承元件插入第一支承元件并相对于第一支承元件径向向内偏置,其中在第二支承元件中嵌入间隔元件,用来防止锁止突出部的意外脱离。附图说明
[0038] 下面根据实施例并参照附图示意图及原理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在各附图中:
[0039] 图1表示支承单元的第一支承元件的剖视图;
[0040] 图2同样以剖视图表示用于通过注塑工艺制造第一支承元件的两件式成型模具的构型;
[0041] 图3表示旋转操控元件(或其一部分)的剖视图;
[0042] 图4同样以剖视图表示用于通过注塑工艺制造旋转操控元件的两件式成型模具的构型;
[0043] 图5表示旋转操控元件与第一支承元件的组装件剖视图;
[0044] 图6表示支承单元的第二支承元件的剖视图;
[0045] 图7同样以剖视图表示用于通过注塑工艺制造第二支承元件的两件式成型模具的构型;
[0046] 图8表示第一和第二支承元件以及旋转操控元件的组装件剖视图;
[0047] 图9同样以剖视图表示具有其他元件的旋转调节器设计的构型。
[0048] 附图标记列表
[0049] 10      旋转调节器结构
[0050] 12      支承单元
[0051] 14      支承单元的第一支承元件
[0052] 16      支承单元的第二支承元件
[0053] 17      分型面
[0054] 18      旋转调节器构造的旋转操控元件
[0055] 20      旋转调节器构造的旋转操控元件的旋转轴
[0056] 22      第一支承元件的颈部
[0057] 24      第一支承元件的颈部的正面
[0058] 26      第一支承元件的颈部的正面上的支承面
[0059] 28      注塑成型模具
[0060] 30      用于第一支承元件的注塑成型模具的模具部件
[0061] 32      用于第一支承元件的注塑成型模具的模具部件
[0062] 34      用于第一支承元件的注塑成型模具的分模面
[0063] 36      旋转操控元件的接触面
[0064] 38      旋转操控元件的内凸缘
[0065] 40      旋转操控元件的套筒
[0066] 42      旋转操控元件的旋转环
[0067] 44      用于旋转操控元件的旋转环的固持元件
[0068] 46      用于旋转操控元件的注塑成型模具的分模面
[0069] 48      用于旋转操控元件的注塑成型模具
[0070] 49      用于旋转操控元件的注塑成型模具的模具部件
[0071] 50      用于旋转操控元件的注塑成型模具的模具部件
[0072] 52      用于第二支承元件的注塑成型模具
[0073] 54      用于第二支承元件的注塑成型模具的模具部件
[0074] 56      用于第二支承元件的注塑成型模具的(滑式)模具部件[0075] 58      用于第二支承元件的注塑成型模具的(滑门式)模具部件[0076] 60      支撑面
[0077] 62      锁止突出部
[0078] 64      凹部
[0079] 66      支撑面与压紧面之间的间距
[0080] 68      支承单元的第二支承元件上的搭接突出部
[0081] 70      第二支承元件的搭接突出部上的压紧面
[0082] 72      用于第二支承元件的注塑成型模具的分模面
[0083] 74      支承单元的(环状)接纳间隙
[0084] 76      间隔(撑挡)元件
[0085] 78      遮盖罩
[0086] A1、2、3  注塑制件上模具相关的表面
[0087] B1、2、3  注塑制件上非模具相关的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88] 在图1至8中,一方面表示出用于车辆零部件的操控装置的旋转调节器结构主要用于本发明的相应配件(例如在车辆空调设备中用于温度设定或调定的旋转调节器),另一方面表示出成型模具,利用其可使所述配件通过注塑工艺制成。
[0089] 旋转调节器结构10(参见图8和图9)包含支承单元12,其包括两个支承元件14、16,旋转操控元件18可旋转地安装于其上(如参见图5和图8)。第一支承元件14通过环形端面24构成用于旋转操控元件18的支撑面26的(内)颈部确定旋转轴20。本发明的首要特征在于,支承面26的位置精确度及品质仅由模具相关的分型面(参见图1中A1)决定。这是因为用于制造第一支承元件14的两件式成型模具28具有其模具部件30和32并包括分模面34,其在支承面26之外且由此并未沿该支承面26延伸。由该分模面34形成的非模具相关的分型面如图1中B1所示。在其他附图中,同样以A和B(分别具有其他下标)表示注塑构件的此类表面区域,这些表面区域通过模具相关或非模具相关的分型面确定。
[0090] 换言之,由此能够以极高的精确度制造支承面26。
[0091] 旋转操控元件18的接触面36与支承面26协同作用(参见图3)。在该实施例中,该接触面36构造于内凸缘38上,该内凸缘38自套筒40突出,该套筒40轴向移至颈部22之上。例如参见图9,旋转环42套装在旋转操控元件18上,其可手动扭转并固定于旋转操控元件18的固持元件44上,其中该固持元件44与旋转操控元件18的套筒40以抗扭方式(且呈一体式)连接。
[0092] 旋转操控元件18的接触面36由非模具相关的分型面B2形成(参见图3),在此该分型面在如图4的注塑成型模具48的分模面46之内延伸,利用其制造旋转操控元件18。因此,接触面36的位置精确度还取决于注塑成型模具48的两个模具部件49和50的协动或推压的程度。两个支承元件14、16与旋转操控元件18的组装如图5和图8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图7表示以滑门技术实现的用于第二支承元件16的注塑成型模具52及其三个成型模具部件54、56、58,而图6则表示第二支承元件16。第二支承元件16通过支撑面60支撑于第一支承元件
14的端面上。第二支承元件16借助钩状锁止突出部62与第一支承元件14锁定,该锁止突出部62嵌合于第一支承元件14的颈部22内侧的凹部(倒扣口)64中。
[0093] 在支撑面60上方的轴向间距66中,第二支承元件16在环绕的搭接突出部68上包括搭接或压紧面70。一方面(第一支承元件14的)支撑面26的构造及借此(相对)定位与另一方面(第二支承元件16上的)支撑面60、压紧面70及它们的间距66全部由模具相关的分型面A(参见图6和图7)限定,因为,如图7所示,(上部)模具部件54与两个(下部滑门式)模具部件56、58之间的(主要)分模面72位于第二支承元件16的上述部分之外。借此,支承单元12用于接纳内凸缘38的(环状)接纳间隙74单由模具相关的分型面确定,从而在低成本批量生产的同时亦能获得精度相对较高的结构。只有旋转操控元件18的内凸缘38上的接触面36作为非模具相关的分型面(图3中B2)出现。
[0094] 在图9中还表示出,间隔元件76或撑挡元件嵌入第二支承元件16中,其能够确保两个支承元件14、16锁合不会意外松脱。图9还表示出遮盖罩78或类似元件置于(固定的)支承单元12的(同样非旋转的)第二支承元件16上,其罩受到旋转环42环绕。遮盖罩78可由背面打光并且/或包括触控面板、一个或多个按键或其他控制件或者显示面板和/或象征符号。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