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使用加热带翻新外胎的方法

申请号 CN201480065929.0 申请日 2014-12-18 公开(公告)号 CN105793026A 公开(公告)日 2016-07-20
申请人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米其林研究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G·马尔塞; H·欣奇; J·梅里诺洛佩斯; M·德尔博斯;
摘要 在一种用于制造外胎(2)的方法中,在外胎中设置至少一根电 导线 (12)和连接层(10),所述电导线形成以外胎的 主轴 线(8)为中心的螺旋。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制造外胎(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外胎内设置至少一根电导线(12)和接合层(10),该电导线形成以外胎的主轴线(8)为中心的螺旋。
2.根据前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导线是金属。
3.根据在前权利要求中的至少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合层包括热熔材料,优选为热塑性弹性体。
4.根据前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外胎的胎体(4)设置与导线分开的加固帘布层(14)。
5.根据在前权利要求中的至少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导线设置到外胎的胎面(6)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至少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导线设置到所述接合层中。
7.一种外胎(2),其特征在于,该外胎中包括至少一根导线(12)和接合层(10),该导线形成以外胎的主轴线(8)为中心的螺旋,该接合层包括热熔材料。
8.一种用于翻新外胎(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流过电流的导线(12)方式来加热接合层(10),该导线在外胎内伸展并且形成以外胎的主轴线(8)为中心的螺旋。
9.根据前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外胎的胎体(4)安装在轮辋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和9中的至少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胎面(6)装配在胎体(4)上,将所述导线设置到所述胎面(6)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至10中的至少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胎体充气。
12.根据前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对所述外胎进行冷却时将所述胎体保持在充气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中的至少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向着外胎的内侧对外胎的外表面施加压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对所述外胎进行冷却时维持在外胎外侧的压力。
15.一种外胎(2),其特征在于,其经历了根据权利要求8至14中的至少任一项所述的翻新方法。
16.一种胎面(6),其具有闭环的形式并且不具有外胎胎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一根电导线(12),该电导线形成以胎面的主轴线为中心的螺旋。

说明书全文

用于使用加热带翻新外胎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轮胎的翻新。

背景技术

[0002] 常规上,翻新操作包括从外胎移除磨损的胎面,以便替换成新的胎面。为此目的,已知的方式是,在轮胎上设置有将胎面接合到胎体的热熔的接合层。对于翻新而言,该层应用到轮胎胎体。接下来,放下与车轮的使用相兼容的胎面。接下来,加热该层至特定于材料的预定温度,然后使其冷却。在冷却时,该层确保胎面粘合到胎体。加热操作可以在组装之前例如通过红外或强制对流而进行,或者在组装之后例如通过接触传导、电传导、强制对流、高频或微波感应而进行。
[0003] 在加热时,应当在胎面上施加压,以便在胎面与胎体之间压紧接合层。这种按压手段应当与所用的加热手段相兼容,这就是说,不应当弱化由加热手段(其集成在轮胎中)所产生的任何电连接或热流的传导或对流,或者应当对于电磁辐射、高频或微波感应透明。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标为,使得对热熔的接合层进行的加热和加压更容易。
[0005] 为此,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外胎的方法,其中,在外胎内设置至少一根电导线和接合层,所述电导线形成以外胎的主轴线为中心的螺旋。
[0006] 从而,导线使得接合层能够通过焦效应而受到加热,以便翻新外胎。另外,导线的朝向确保了对外胎的加固,并且使得支撑导线的部分能够更好地承受压力,并且让热熔层能够被加压。导线还具有在转动时在外胎中的机械式卡箍的功能。
[0007] 有益地,导线是金属。
[0008] 优选地,所述接合层包括热熔材料,优选为热塑性弹性体。
[0009]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在所述外胎的胎体设置有与所述导线分开的加固帘布层。
[0010] 从而,除了用于加热的导线,外胎还具有安全的加固帘布层。按绝对值计,该帘布层例如是优选相对于纵向方向的度在0与20°之间的帘布层,更优选相对于纵向方向的角度在0与10°之间的帘布层。这样能够最小化接合层失效的后果。特别地,在没有加固帘布层时,如果胎面在其内表面支撑导线并且从外胎的剩余部分分离,则外胎不再被卡固。
[0011]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将所述导线被设置到外胎的胎面中。
[0012] 该导线则非常接近热熔接合层,从而能够局部加热接合层,并且防止外胎各部分的橡胶的不当的硫化或过硫化。
[0013]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将所述导线设置到所述接合层中。
[0014] 从而,加热时间得以减小,因为热量不需扩散穿过橡胶。另外,如果导线位于层外侧的橡胶中,导线为了将接合层软化而应当达到的温度降低了,并且加热时间变短了。
[0015]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外胎,外胎中包括至少一根电导线和接合层,所述电导线形成以外胎的主轴线为中心的螺旋,所述接合层包括热熔材料。
[0016]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翻新外胎的方法,其中,利用流过电流的导线的方式来加热接合层,所述导线在外胎内伸展并且形成以外胎的主轴线为中心的螺旋。
[0017] 接合层的软化随之发生。
[0018]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将所述外胎的胎体安装在轮辋上。
[0019]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将胎面装配在胎体上,将所述导线设置到所述胎面中。
[0020] 有益地,将所述胎体充气。
[0021] 从而,对胎体的充气使其体积增加。接合层压紧在胎体和胎面之间。
[0022] 优选地,在对所述外胎进行冷却时将所述胎体保持在充气状态。
[0023] 通过以此方式冷却接合层,产生了这两个部分之间的粘合。朝向外胎的内侧对外胎的外表面施加压力。
[0024] 由此,接合层被加压,尤其是如果胎体包括加固帘布层。
[0025] 优选地,在对所述外胎进行冷却时维持在外胎外侧的压力。
[0026]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胎面,其具有闭环的形式并且不具有外胎胎体,该胎面包括至少一个电导线,所述电导线形成以胎面的主轴线为中心的螺旋。
[0027] 这是适于实施本发明的方法的中间产品。
[0028] 最后,根据本发明,提供了经历了根据本发明的翻新操作的外胎。附图说明
[0029] 现在将参考所附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案,在附图中:
[0030]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外胎的轴向截面的视图;
[0031] -图2是图1中的外胎的一部分的更大比例的视图;
[0032] -图3是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的类似于图2的视图;
[0033]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外胎的轴向截面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其包括制造车轮的外胎。
[0035] 参见图1,外胎2的草图(ébauche)包括由生橡胶组成的胎体4的草图,以及由生橡胶组成的闭环形式的胎面6的草图,其承载在胎体的距离外胎的主轴线8最远的侧面上。该外胎的草图还包括接合层10,其相对于轴线8在径向方向上插置在胎体4与胎面6之间。在该情况下,该层是由热熔材料组成的层。热熔材料应当被理解为:在受热达到特定于所述热熔材料的预定温度(通常称为软化温度)时能够软化的材料。例如,这样的热熔材料可以选自热塑性弹性体,例如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或SI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对于本发明来说,热熔材料指的是能够在140℃与200℃之间的温度下软化的热熔材料。
[0036] 参见图2,在胎面6中加入了由不可伸展的材料组成的电导线12。该电导线设置为其形成以外胎的主轴线8为中心的螺旋(spire)。这些螺旋覆盖了外胎的整个宽度和整个周长,并且形成了单层帘布层。
[0037] 接下来,该组件被在例如炉中和模具中硬化,直到橡胶硫化。由此,得到了外胎。
[0038] 然后,可以将外胎安装在车辆上。
[0039] 现在将描述第二种方法的实施,其包括翻新这样的外胎。从而,该方法应用到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外胎2。假设胎面6必须从外胎移除,例如因为其磨损度已与车轮的使用不相兼容。
[0040] 为此目的,为了加热导线12,导线的两端连接至电源(未示出)。为此,可以设想,这两端从外胎的侧壁稍稍突出以便于该连接,或者对胎面进行切割以到达这两端。电流流过加热导线,从而利用焦耳效应加热接合层10。易于理解,导线所展现的图案使得电流能够流过全部导线,从而使得加热几乎是均匀的。
[0041] 一旦达到了取决于接合层的预定温度,接合层熔化并且丧失其粘合属性。从而能够抓取胎面,并且通过剥离将其从外胎的剩余部分完整地分离。
[0042] 接下来,对外胎进行翻新。为此目的,需要将外胎上放置由生橡胶组成的闭环形式的新胎面,其处于全新状态,或具有与车轮的使用相兼容的磨损平。
[0043] 为此,将胎体4安装在轮辋(此处未示出)上,然后在胎体顶部应用接合层10以及闭环形式的由生橡胶组成的新胎面6。然后,如上一样,在胎面中加入导线12。
[0044] 然后,考虑到要加热接合层,需要在胎面与胎体之间压紧接合层。为此,需要将胎体充分充气到足够高的压力,例如,充气到大于2巴,即2×105Pa,或甚至大于3巴,即3×105Pa。既然导线是不能伸展的,则其将胎体限制到固定的直径。因此,一方面由于充气压力而另一方面由于导线的优点,接合层被紧紧地夹持在胎体与胎面之间,
[0045] 一旦接合层被加压,电流流过导线,如上所述,从而通过焦耳效应对接合层进行加热,直到大于组成该层的材料的预定的特征温度的温度。然后,该层就会软化。有益的是,借助将胎面原位固定并从而防止胎面的任何侧向移动的装置(未示出),维持胎面相对于胎体的相对位置
[0046] 然后通过冷却该接合层,产生胎面与胎体的粘合。
[0047] 然后,使外胎放气,并且将其从轮辋移除。
[0048] 随后,可以将外胎安装在车轮上。
[0049] 在转动时,帘布层还具有卡箍和加固的作用。
[0050] 在本发明的变化形式中,如图3所示,上述方法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实施,除了下述差异:导线12没有设置到胎面6中,而是设置到了接合层10中。该布置的益处在于,减小了加热接合层的时间,因为热量不必通过橡胶扩散,并从而减小了导线为了实现将接合层软化的目的而必须达到的温度。另外,也不必在剥离了磨损的胎面之后再安装新的导线,因为被导线夹持的接合层在胎体中保持在了原位。
[0051]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变化中,如图4所示,胎体的胎冠部分设置有加固帘布层14,其与导线12分开,其功能为在转动时机械地卡箍外胎。作为示例,该帘布层包括在纵向方向上形成小角度(小于6°)的加固元件,例如嵌入非热熔橡胶化合混合物基体中的金属线(其例如由组成)或织物线(其例如由聚酯、尼龙、人造丝、聚甲酸乙二醇酯(PEN)或芳族聚酰胺组成)。帘布层14和导线12的阻力之和大于或等于常规帘布层的阻力。对于尺寸为205/55R16的轮胎,阻力之和大于150daN.cm-1,即1.5×105N.m-1,优选大于200daN.cm-1,即2×
105N.m-1。帘布层14的阻力本身优选小于常规卡箍帘布层的阻力的60%,并且应当小于-1 5 -1
120daN.cm ,即1.2×10N.m 。
[0052] 由于加固帘布层14的存在,上述方法可以几乎完全相同的方式实施,只是对接合层10加压的步骤不同。
[0053] 特别地,在该实施方案中,是加固帘布层14而不是导线12限制了胎体的膨胀。因此,传递的压力不足以对接合层加压。为了克服该问题,例如通过微腔室或高压器或者通过进行绕阻,对着外胎2的内部向胎面6施加优选大于1巴(即1×105Pa)的压力。则一方面由于充气压力以及另一方面外部压力的效力,接合层被紧紧地夹持在胎体4与胎面6之间,之后可以遵循与前述相同的步骤。
[0054] 当然,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大量修改
[0055] 接合层可以包括热熔材料而不是热塑性弹性体。
[0056] 例如,接合层可以是接合橡胶,在该情况下,对于翻新,在已经加热了接合层之后不需要在压力之下对其进行冷却。
[0057] 胎体可以具有任何其他的结构和其他的尺寸。
[0058] 单根导线可以替换为多根导线。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