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循环回收方式的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制程

申请号 CN201510960081.4 申请日 2015-12-18 公开(公告)号 CN105729708A 公开(公告)日 2016-07-06
申请人 简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高振益;
摘要 一种具循环回收方式的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制程,借由先准备选自各种可回收材质的废弃物为主原料;并分别进行 粉碎 及搅拌作业以达到均匀混合效果而形成胚料,再将不同材质的胚料分别添加弹性材料与化学助剂后,进行加压揉捏混炼与混合效果而形成第一、第二发泡材料,以适当压 力 分别施压于第一、第二发泡材料而呈片状型态,并于该第一、第二发泡材料间设置一呈网状型态的媒介层,使该第一、第二发泡材料及该媒介层呈叠合状态且于高温加热条件下受压而进行化学架桥发泡处理,利用该媒介层受加热呈融解时能得到适当量的黏着分子,使该第一、第二发泡材料与该媒介层混合发泡而连接在一起并经预定时间后释放其压力,即可获得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
权利要求

1.一种具循环回收方式的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制程,其特征在于:其制程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S1:备料步骤:选自各种可回收材质的橡胶、塑胶或纤维等材料的任一者或其两者以上混合者的废弃物为主原料;
步骤S2:粉碎步骤:搭配粉碎机台而将不同材质的废弃物分别进行粉碎作业,呈现多个大小不一致的细颗粒物与粗颗粒物;
步骤S3:搅拌步骤:分别将同材质的细颗粒物与粗颗粒物置入于搅拌机台内,并进行高速搅拌作业以达到均匀混合效果,借以形成胚料;
步骤S4:混炼步骤:将不同材质的胚料分别添加弹性材料与化学助剂后,先置入于捏合机内进行加压揉捏混炼作业,再置入于混合机内进行充份混合效果;借以形成第一发泡材料与第二发泡材料,而该第一发泡材料经由胚料、弹性材料与化学助剂其混合调配比例与该第二发泡材料成份的胚料、弹性材料与化学助剂其混合调配比例为不一致,使该第一发泡材料与该第二发泡材料,二者为不同弹性发泡材料;
步骤S5:压片步骤:搭配压片机以适当压分别施压于混炼后所形成的第一发泡材料与第二发泡材料,使该第一发泡材料与该第二发泡材料呈片状型态;
步骤S6:压合步骤:将该第一发泡材料与该第二发泡材料分别置入于热压模具内,并于该第一发泡材料与该第二发泡材料间设置一呈网状型态的媒介层,该媒介层所呈现的网状型态为蜂巢式网状,使该第一发泡材料与该第二发泡材料及该媒介层呈叠合状态;其中该媒介层选自可回收材质原料且具有凝聚或附着作用效果的架桥剂;
步骤S7:热压发泡步骤:将热压模具内的第一发泡材料、第二发泡材料及媒介层于高温加热条件下受压而进行化学架桥发泡处理,利用该媒介层为网状型态,当该媒介层受加热呈融解时能得到适当量的黏着分子,使该第一发泡材料、该第二发泡材料与该媒介层混合发泡而连接在一起;及
步骤S8:释压成型:经预定时间后释放施于该第一发泡材料与该第二发泡材料上的压力,即可获得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循环回收方式的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制程,其特征在于:其中至步骤S4时,更选用相同材质的胚料并分别添加弹性材料与化学助剂后,进行高速搅拌作业而达到均匀加压混合及混炼效果;借以形成第一发泡材料与第二发泡材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循环回收方式的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制程,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发泡材料经由胚料、弹性材料与化学助剂其混合调配比例与该第二发泡材料成份的胚料、弹性材料与化学助剂其混合调配比例为不一致,使该第一发泡材料与该第二发泡材料,二者为不同弹性发泡材料。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具循环回收方式的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制程,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第一发泡材料与该第二发泡材料成份的胚料是先以杀菌剂而进行杀菌处理作业后。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具循环回收方式的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制程,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弹性材料为天然橡胶;又该化学助剂为发泡剂、促进剂、树脂软化剂或硬化剂的任一者或其混合调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循环回收方式的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制程,其特征在于:其中至步骤S6时,该媒介层更选自可回收材质原料且具有凝聚或附着作用效果的加硫剂予以替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循环回收方式的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制程,其特征在于:其中至步骤S6时,该媒介层更选自可回收材质原料且具有凝聚或附着作用效果的架桥剂与加硫剂以1:1所混合调制后呈现的黏着剂予以替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循环回收方式的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制程,其特征在于:其中至步骤S7时,当该第一发泡材料、该第二发泡材料与该媒介层混合发泡连接在一起后,该第一发泡材料与该第二发泡材料,其二者硬度均介于25~50℃范围内,而该媒介层硬度则介于50~60℃范围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循环回收方式的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制程,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的发泡材料可依制品所需而递增。

说明书全文

具循环回收方式的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制程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与发泡层制品的制程技术有关,更详述而言之是指一种选用回收废弃物为材料而用以供制造的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且兼具重复循环回收及再利用制造的制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橡胶以其高弹性、良好回复性,耐疲劳性、止滑性及耐磨等特性而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并成为工业上最常见且重要的原料之一。
[0003] 一般常见橡胶类(天然或人造橡胶)发泡物的制作方式大体可区分为连续压出法和模塑成型法二大类,连续压出法是将混炼后的橡胶原料利用压出机压成橡胶片,并将橡胶片置于输送机的输送带上持续输入加硫发泡箱内加硫、发泡成型为橡胶发泡物,而热压成型法则利用加压模具将橡胶原料予以加热、加压成型。
[0004] 由于产品多样性的需求,单一材质的橡胶发泡制品已渐渐不符合市场需求,因此,如何于橡胶发泡物表面贴合不同物性的材质(如于橡胶发泡物表面贴合异质的发泡材或塑胶皮等),以提升发泡产品的美观及用途,而使其更易于受消费者接受,乃目前业者努构思研发的方向。
[0005] 就于橡胶发泡物表面贴合不同物性材质的技术而言,必须在橡胶(或金属板片)尚未送进加硫发泡箱(加硫成型机)成型前于其表面涂布胶合剂或接着剂,并将不同物性的材质置于橡胶片上一并送入加硫发泡箱,始可发泡成型为具不同物性的发泡制品。
[0006] 据上述可得知,虽然前揭于橡胶发泡表面贴合不同物性材质的技术可获得使产品更美丽、实用性加乘的效果,不过,利用胶合剂或接着剂进行贴合方式会导致空气与的污染,造成环保问题、不甚理想,甚至于制程上因无法拿捏胶合剂或接着剂所需的份量,而影响至相异性质的材料的结合,实为一大弊端问题,而亟待加以改善。
[0007] 本发明人有鉴于此,并且依据多年从事此领域的相关经验,细心观察及研究,并配合学理运用,进而提出一种合理且有效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选用回收废弃物为材料而用以供制造的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且兼具重复循环回收及再利用制造的制程方法。
[0009]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具循环回收方式的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制程,其特征在于:其制程包括下列步骤:
[0010] 步骤S1:备料步骤:选自各种可回收材质的橡胶、塑胶或纤维等材料的任一者或其两者以上混合者的废弃物为主原料;
[0011] 步骤S2:粉碎步骤:搭配粉碎机台而将不同材质的废弃物分别进行粉碎作业,呈现多个大小不一致的细颗粒物与粗颗粒物;
[0012] 步骤S3:搅拌步骤:分别将同材质的细颗粒物与粗颗粒物置入于搅拌机台内,并进行高速搅拌作业以达到均匀混合效果,借以形成胚料;
[0013] 步骤S4:混炼步骤:将不同材质的胚料分别添加弹性材料与化学助剂后,先置入于捏合机内进行加压揉捏混炼作业,再置入于混合机内进行充份混合效果;借以形成第一发泡材料与第二发泡材料,而该第一发泡材料经由胚料、弹性材料与化学助剂其混合调配比例与该第二发泡材料成份的胚料、弹性材料与化学助剂其混合调配比例为不一致,使该第一发泡材料与该第二发泡材料,二者为不同弹性发泡材料;
[0014] 步骤S5:压片步骤:搭配压片机以适当压力分别施压于混炼后所形成的第一发泡材料与第二发泡材料,使该第一发泡材料与该第二发泡材料呈片状型态;
[0015] 步骤S6:压合步骤:将该第一发泡材料与该第二发泡材料分别置入于热压模具内,并于该第一发泡材料与该第二发泡材料间设置一呈网状型态的媒介层,该媒介层所呈现的网状型态为蜂巢式网状,使该第一发泡材料与该第二发泡材料及该媒介层呈叠合状态;其中该媒介层选自可回收材质原料且具有凝聚或附着作用效果的架桥剂;
[0016] 步骤S7:热压发泡步骤:将热压模具内的第一发泡材料、第二发泡材料及媒介层于高温加热条件下受压而进行化学架桥发泡处理,利用该媒介层为网状型态,当该媒介层受加热呈融解时能得到适当量的黏着分子,使该第一发泡材料、该第二发泡材料与该媒介层混合发泡而连接在一起;及
[0017] 步骤S8:释压成型:经预定时间后释放施于该第一发泡材料与该第二发泡材料上的压力,即可获得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
[0018]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提供一种与发泡层制品的制程技术有关,更详述而言之,是指一种选用回收废弃物为材料而用以供制造的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借由先准备选自各种可回收材质的废弃物为主原料,所选自主原料的废弃物为橡胶、塑胶或纤维等材料的任一者或其两者以上混合者;并依序置入于粉碎机台而将分别进行粉碎作业,再置入于搅拌机台内进行高速搅拌作业达到均匀混合效果,借以形成胚料,再将不同材质的胚料分别添加弹性材料与化学助剂后,先置入于捏合机内进行加压揉捏混炼作业,再置入于混合机内进行充份混合效果;借以形成第一发泡材料与第二发泡材料,而该第一发泡材料经由胚料、弹性材料与化学助剂其混合调配比例与该第二发泡材料成份的胚料、弹性材料与化学助剂其混合调配比例为不一致,使该第一发泡材料与该第二发泡材料,二者为不同弹性发泡材料;且搭配压片机以适当压力分别施压于混炼后所形成的第一发泡材料与第二发泡材料而呈片状型态;之后将该第一发泡材料与该第二发泡材料分别置入于热压模具内,并于该第一发泡材料与该第二发泡材料间设置一呈网状型态的媒介层,该媒介层所呈现的网状型态为蜂巢式网状,使该第一发泡材料与该第二发泡材料及该媒介层呈叠合状态;将热压模具内的第一发泡材料、第二发泡材料及媒介层于高温加热条件下受压而进行化学架桥发泡处理,利用该媒介层为网状型态,当该媒介层受加热呈融解时能得到适当量的黏着分子,使该第一发泡材料、该第二发泡材料与该媒介层混合发泡而连接在一起;最后经预定时间后释放施于该第一发泡材料与该第二发泡材料上的压力,即可获得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借此,进而提供一种选用回收废弃物为材料而用以供制造的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且兼具重复循环回收及再利用制造的制程方法。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发明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的步骤流程图
[0020] 图2为本发明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的步骤详述流程图。
[0021] 图3为本发明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的外观图。
[0022] 图4为本发明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为本发明具循环回收方式的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制程;其中该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1制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0024] 步骤S1:备料步骤:选自各种可回收材质的橡胶、塑胶或纤维等材料的任一者或其两者以上混合者的废弃物为主原料;
[0025] 步骤S2:粉碎步骤:搭配粉碎机台而将不同材质的废弃物分别进行粉碎作业,呈现多个大小不一致的细颗粒物与粗颗粒物;
[0026] 步骤S3:搅拌步骤:分别将同材质的细颗粒物与粗颗粒物置入于搅拌机台内,并进行高速搅拌作业达到均匀混合效果,借以形成胚料;
[0027] 步骤S4:混炼步骤:将不同材质的胚料分别添加弹性材料与化学助剂后,先置入于捏合机内进行加压揉捏混炼作业,再置入于混合机内进行充份混合效果;借以形成第一发泡材料11与第二发泡材料12,而该第一发泡材料11经由胚料、弹性材料与化学助剂其混合调配比例与该第二发泡材料12成份的胚料、弹性材料与化学助剂其混合调配比例为不一致,使该第一发泡材料11与该第二发泡材料12,二者为不同弹性发泡材料;
[0028] 其中至步骤S4时,该第一发泡材料11与该第二发泡材料12成份的胚料是先以杀菌剂而进行杀菌处理作业后;该弹性材料为天然橡胶;又该化学助剂为发泡剂、促进剂、树脂软化剂或硬化剂的任一者或其混合调配;并可于该第一发泡材料11与第二发泡材料12分别加入不同颜色的色料,以兹区别;
[0029] 再者,其中至步骤S4时,本发明更可选用相同材质的胚料并分别添加弹性材料与化学助剂后,进行高速搅拌作业而达到均匀加压混合及混炼效果;借以形成第一发泡材料11与第二发泡材料12;其中该第一发泡材料11经由胚料、弹性材料与化学助剂其混合调配比例与该第二发泡材料成份的胚料、弹性材料与化学助剂其混合调配比例为不一致,使该第一发泡材料11与该第二发泡材料12,二者为不同弹性发泡材料,该第一发泡材料11与该第二发泡材料12成份的胚料是先以杀菌剂而进行杀菌处理作业后;该弹性材料为天然橡胶;又该化学助剂为发泡剂、促进剂、树脂软化剂或硬化剂的任一者或其混合调配;并可于该第一发泡材料11与第二发泡材料12分别加入不同颜色的色料,以兹区别;
[0030] 步骤S5:压片步骤:搭配压片机以适当压力分别施压于混炼后所形成的第一发泡材料11与第二发泡材料12,使该第一发泡材料11与该第二发泡材料12呈片状型态;
[0031] 步骤S6:压合步骤:将该第一发泡材料11与该第二发泡材料12分别置入于热压模具内,并于该第一发泡材料11与该第二发泡材料12间设置一呈网状型态的媒介层13,该媒介层13所呈现的网状型态为蜂巢式网状,使该第一发泡材料11与该第二发泡材料12及该媒介层13呈叠合状态;其中该媒介层13选自可回收材质原料且具有凝聚或附着作用效果的架桥剂;
[0032] 其中至步骤S6时,该媒介层13更选自可回收材质原料且具有凝聚或附着作用效果的加硫剂予以替代;
[0033] 其中至步骤S6时,该媒介层13更选自可回收材质原料且具有凝聚或附着作用效果的架桥剂与加硫剂以1:1所混合调制后呈现的黏着剂予以替代;
[0034] 不管该媒介层13选用架桥剂、加硫剂(如硫磺等)或利用架桥剂与加硫剂以1:1所混合调制后呈现的黏着剂予以替代的任一者;其所述该媒介层13均为固体状形态;甚至该媒介层13更可加入与该第一发泡材料11或该第二发泡材料12的任一者相同的色料;
[0035] 步骤S7:热压发泡步骤:将热压模具内的第一发泡材料11、第二发泡材料12及媒介层13于高温加热条件下受压而进行化学架桥发泡处理,利用该媒介层13为网状型态,当该媒介层13受加热呈融解时能得到适当量的黏着分子,使该第一发泡材料11、该第二发泡材料12与该媒介层13混合发泡而连接在一起;
[0036] 利用该媒介层13为固体状形态,于发泡过程中起化学变化时所产生气体黏着分子,可将不同弹性物的第一发泡材料11与该第二发泡材料12贴黏在一起,而不需使用胶合剂或黏着剂,较为环保;
[0037] 其中至步骤S7时,当该第一发泡材料11、该第二发泡材料12与该媒介层13混合发泡连接在一起后,该第一发泡材料11与该第二发泡材料12,其二者硬度均介于25~50℃范围内,而该媒介层13硬度则介于50~60℃范围内;及
[0038] 步骤S8:释压成型:经预定时间后释放施于该第一发泡材料11与该第二发泡材料12上的压力,即可获得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1;
[0039] 其中该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1的发泡材料可依制品所需而递增;
[0040] 借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与发泡层制品的制程技术有关,更详述而言之,是指一种选用回收废弃物为材料而用以供制造的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1,借由先准备选自各种可回收材质的废弃物为主原料,所选自主原料的废弃物为橡胶、塑胶或纤维等材料的任一者;并依序置入于粉碎机台而将分别进行粉碎作业,再置入于搅拌机台内进行高速搅拌作业达到均匀混合效果,借以形成胚料,再将不同材质的胚料分别添加弹性材料与化学助剂后,先置入于捏合机内进行加压揉捏混炼作业,再置入于混合机内进行充份混合效果;借以形成第一发泡材料11与第二发泡材料12,而该第一发泡材料11经由胚料、弹性材料与化学助剂其混合调配比例与该第二发泡材料12成份的胚料、弹性材料与化学助剂其混合调配比例为不一致,使该第一发泡材料11与该第二发泡材料12,二者为不同弹性发泡材料;且搭配压片机以适当压力分别施压于混炼后所形成的第一发泡材料11与第二发泡材料12而呈片状型态;之后将该第一发泡材料11与该第二发泡材料12分别置入于热压模具内,并于该第一发泡材料11与该第二发泡材料12间设置一呈网状型态的媒介层13,该媒介层13所呈现的网状型态为蜂巢式网状,使该第一发泡材料11与该第二发泡材料12及该媒介层13呈叠合状态;再将热压模具内的第一发泡材料11、第二发泡材料12及媒介层13于高温加热条件下受压而进行化学架桥发泡处理,利用该媒介层13为网状型态,当该媒介层13受加热呈融解时能得到适当量的黏着分子,使该第一发泡材料11、该第二发泡材料12与该媒介层13混合发泡而连接在一起;当该第一发泡材料11、该第二发泡材料12与该媒介层13混合发泡连接在一起后,该第一发泡材料11与该第二发泡材料12,其二者硬度均介于25~50℃范围内,而该媒介层13硬度则介于50~60℃范围内;最后经预定时间后释放施于该第一发泡材料11与该第二发泡材料12上的压力,即可获得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1;借此,进而提供一种选用回收废弃物为材料而用以供制造的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1,如图3、图4所示,且兼具重复循环回收及再利用制造的制程方法;
[0041] 特别一提,本发明的异质复合发泡层制品1于制造时,除步骤S1(备料步骤)续经由人力进行作业外,不管是步骤S2(粉碎步骤)、步骤S3(搅拌步骤)、步骤S4(混炼步骤)、步骤S5(压片步骤)、步骤S6(压合步骤)、步骤S7(热压发泡步骤)、步骤S8(释压成型)于制程中均采用全自动化来整合每步骤所搭配机台达到最稳定及精准的作业,而完成各步骤间的连结作业制程。
[0042] 综上所述,当知本发明确实可为相关产业广为利用,极具有进步性与新颖性,且发明于申请前未见公开,符合专利法的规定,依法提出申请。
[0043] 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其中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