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柳编用杞柳的软化处理方法

申请号 CN201710343582.7 申请日 2017-05-16 公开(公告)号 CN107309996A 公开(公告)日 2017-11-03
申请人 阜南县宏达工艺品厂; 发明人 程昭;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柳编用杞柳的 软化 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去皮处理、(2) 水 煮处理、(3) 微波 处理。本发明合理调整了软化处理的工艺,在各步骤的共同配合作用下,最终处理后的杞柳枝条柔韧性更好,编织成品率更高,极具推广使用价值。
权利要求

1.一种柳编用杞柳的软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去皮处理:
对新鲜采收后的杞柳进行去叶、去皮操作,然后再将其放入质量分数为2 3%的氢化~
钠溶液中浸泡清洗处理30 40min后取出,最后再用清冲洗一遍后备用;
~
(2)水煮处理:
将步骤(1)处理后的杞柳放入处理液中,加热保持处理液的温度为80 85℃,进行水煮~
处理,40 45min后将杞柳捞出备用;所述的处理液中各物质及其重量百分比为:1 1.5%亲水~ ~
油、0.2 0.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0.1 0.3%丙三醇、0.2 0.5% 3-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余~ ~ ~
量为水;
(3)微波处理:
将步骤(2)处理后的杞柳以20 30根为一,先用细绳捆绑后,再用聚氯乙烯薄膜进行~
包覆,减少水分散失,然后对杞柳进行微波处理,控制微波的输出功率为300 400W,控制微~
波处理的时长为180 200s,完成后将杞柳拆分冷却至室温后即可。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柳编用杞柳的软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杞柳经过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接着再将其置于质量分数为4 5%的盐酸溶液中浸泡清~
洗处理5 10min。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柳编用杞柳的软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水煮处理时,不断对杞柳进行翻动搅拌,保证对杞柳处理的均匀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柳编用杞柳的软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杞柳拆分后的冷却方式采用自然冷却。

说明书全文

一种柳编用杞柳的软化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柳编加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柳编用杞柳的软化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阜南县,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属内陆开发较早地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上中游结合部北岸。阜南县素有“名优特产县”、“天然资源库”之称,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中国柳编之乡、全国唯一的农业(林业)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县,阜南是全国柳编之乡,柳编制品远销国外。
[0003] 柳编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软化处理,因自然采收后的柳条硬度较高,柔韧性达不到编织所需的要求。目前对于柳条的软化处理多采用煮、水蒸汽熏蒸等,其具有加工工艺简单,便于推广的优点,虽然也具有不错的处理效果,但是对于一些工艺要求较高的柳编工艺品的制作,此类软化方式制得的柳条柔韧性等性能仍很难达到要求。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柳编用杞柳的软化处理方法。
[0005]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柳编用杞柳的软化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去皮处理:
对新鲜采收后的杞柳进行去叶、去皮操作,然后再将其放入质量分数为2 3%的氢化~
钠溶液中浸泡清洗处理30 40min后取出,最后再用清水冲洗一遍后备用;
~
(2)水煮处理:
将步骤(1)处理后的杞柳放入处理液中,加热保持处理液的温度为80 85℃,进行水煮~
处理,40 45min后将杞柳捞出备用;所述的处理液中各物质及其重量百分比为:1 1.5%亲水~ ~
油、0.2 0.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0.1 0.3%丙三醇、0.2 0.5% 3-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余~ ~ ~
量为水;
(3)微波处理:
将步骤(2)处理后的杞柳以20 30根为一,先用细绳捆绑后,再用聚氯乙烯薄膜进行~
包覆,减少水分散失,然后对杞柳进行微波处理,控制微波的输出功率为300 400W,控制微~
波处理的时长为180 200s,完成后将杞柳拆分冷却至室温后即可。
~
[0006]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杞柳经过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接着再将其置于质量分数为4 5%的盐酸溶液中浸泡清洗处理5 10min。~ ~
[0007]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水煮处理时,不断对杞柳进行翻动搅拌,保证对杞柳处理的均匀性。
[0008]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的杞柳拆分后的冷却方式采用自然冷却。
[0009] 本发明改变了传统的单一使用清水水煮、熏蒸的处理方式,对具体的加工工艺进行了改进处理,提升了对柳条的软化效果,其中在水煮处理时,用独特配制的处理液取代了清水,在对柳条的软化过程中,清水主要起到增塑剂作用,其填充于柳条组织中增大了木材细胞壁内自由体积的空间,在外温、振动等方式的促进下,可减弱纤维内部的结合,对此本发明在清水中添加了亲水硅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丙三醇、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成分,配制成了处理液,其中亲水硅油的添加能增强柳条内部组织对于水分的吸附固定,提升了清水作为增塑剂的发挥效果,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可协同清水增塑剂的作用,进一步减弱了纤维内部结合力的效果,同时上述成分的添加提升了游离羟基的含量,增强了纤维素的润胀效果,又利于后续的处理操作;微波能破坏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链分子间的氢键,同时还能破坏木质素与水化合物之间的连接键,添加的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可对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成分的表面进行修饰改性,在微波的作用下,其能有效的辅助促进上述连接键的破坏,提升了植物纤维网状结构的疏松,改善了其软化特性,同时在上述成分的协同下,微波处理的强度和时长会有所降低,节省了加工处理成本。
[0010]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合理调整了软化处理的工艺,在各步骤的共同配合作用下,最终处理后的杞柳枝条柔韧性更好,编织成品率更高,极具推广使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实施例1一种柳编用杞柳的软化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去皮处理:
对新鲜采收后的杞柳进行去叶、去皮操作,然后再将其放入质量分数为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清洗处理30min后取出,最后再用清水冲洗一遍后备用;
(2)水煮处理:
将步骤(1)处理后的杞柳放入处理液中,加热保持处理液的温度为80℃,进行水煮处理,40min后将杞柳捞出备用;所述的处理液中各物质及其重量百分比为:1%亲水硅油、0.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0.1%丙三醇、0.2% 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余量为水;
(3)微波处理:
将步骤(2)处理后的杞柳以20根为一捆,先用细绳捆绑后,再用聚氯乙烯薄膜进行包覆,减少水分散失,然后对杞柳进行微波处理,控制微波的输出功率为300W,控制微波处理的时长为180s,完成后将杞柳拆分冷却至室温后即可。
[0012]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杞柳经过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接着再将其置于质量分数为4%的盐酸溶液中浸泡清洗处理5min。
[0013]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水煮处理时,不断对杞柳进行翻动搅拌,保证对杞柳处理的均匀性。
[0014]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的杞柳拆分后的冷却方式采用自然冷却。
[0015] 实施例2一种柳编用杞柳的软化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去皮处理:
对新鲜采收后的杞柳进行去叶、去皮操作,然后再将其放入质量分数为2.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清洗处理35min后取出,最后再用清水冲洗一遍后备用;
(2)水煮处理:
将步骤(1)处理后的杞柳放入处理液中,加热保持处理液的温度为82℃,进行水煮处理,43min后将杞柳捞出备用;所述的处理液中各物质及其重量百分比为:1.2%亲水硅油、
0.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0.2%丙三醇、0.4% 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余量为水;
(3)微波处理:
将步骤(2)处理后的杞柳以27根为一捆,先用细绳捆绑后,再用聚氯乙烯薄膜进行包覆,减少水分散失,然后对杞柳进行微波处理,控制微波的输出功率为360W,控制微波处理的时长为190s,完成后将杞柳拆分冷却至室温后即可。
[0016]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杞柳经过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接着再将其置于质量分数为4 5%的盐酸溶液中浸泡清洗处理8min。~
[0017]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水煮处理时,不断对杞柳进行翻动搅拌,保证对杞柳处理的均匀性。
[0018]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的杞柳拆分后的冷却方式采用自然冷却。
[0019] 实施例3一种柳编用杞柳的软化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去皮处理:
对新鲜采收后的杞柳进行去叶、去皮操作,然后再将其放入质量分数为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清洗处理40min后取出,最后再用清水冲洗一遍后备用;
(2)水煮处理:
将步骤(1)处理后的杞柳放入处理液中,加热保持处理液的温度为85℃,进行水煮处理,45min后将杞柳捞出备用;所述的处理液中各物质及其重量百分比为:1.5%亲水硅油、
0.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0.3%丙三醇、0.5% 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余量为水;
(3)微波处理:
将步骤(2)处理后的杞柳以30根为一捆,先用细绳捆绑后,再用聚氯乙烯薄膜进行包覆,减少水分散失,然后对杞柳进行微波处理,控制微波的输出功率为400W,控制微波处理的时长为200s,完成后将杞柳拆分冷却至室温后即可。
[0020]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杞柳经过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接着再将其置于质量分数为4 5%的盐酸溶液中浸泡清洗处理10min。~
[0021]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水煮处理时,不断对杞柳进行翻动搅拌,保证对杞柳处理的均匀性。
[0022]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的杞柳拆分后的冷却方式采用自然冷却。
[0023] 对比实施例1本对比实施例1与实施例2相比,在步骤(2)水煮处理时,省去处理液中的亲水硅油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成分,除此外的方法步骤均相同。
[0024] 对比实施例2本对比实施例2与实施例2相比,在步骤(2)水煮处理时,省去处理液中的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成分,除此外的方法步骤均相同。
[0025] 对比实施例3本对比实施例3与实施例2相比,在步骤(2)水煮处理时,用等质量的清水取代处理液,除此外的方法步骤均相同。
[0026] 对比实施例4本对比实施例4与实施例2相比,省去步骤(3)微波处理操作,除此外的方法步骤均相同。
[0027] 为了对比本发明效果,选用同一批次收割的新鲜杞柳枝条作为实验对象,分别用上述实施例2、对比实施例1、对比实施例2、对比实施例3、对比实施例4对应的方法进行软化处理,空白对照组是未经处理的原始杞柳枝条,然后对处理后的杞柳枝条进行性能测试,具体对比数据如下表1所示:表1
  单维弯曲曲率半径平均值(无模具) 成品率(%)
实施例2 42.1 98.6
对比实施例1 47.3 96.8
对比实施例2 46.5 96.2
对比实施例3 53.6 95.4
对比实施例4 60.7 91.0
空白对照组 72.5 71.3
注:上表1中所述的单维弯曲曲率半径平均值是指对杞柳枝条组织切片进行顺纹压缩后,再用日本SEM公司生产的型号为JSM-5610LV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细胞壁组织进行检测而得,所述的单维弯曲曲率半径平均值越小,表明纤维组织软化更完全,对应的处理操作软化效果更好;所述的成品率是对处理后的杞柳枝条进行正常编织,对应制成的成品率。
[0028] 由上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处理方法能有效的提升对杞柳枝条的软化处理效果,提升了其编织特性,为工艺要求更高的柳编制品的编织提供了技术支撑,实用推广价值较高。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