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链轮盖的工作器械

申请号 CN201210386040.5 申请日 2012-10-12 公开(公告)号 CN103448100A 公开(公告)日 2013-12-18
申请人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发明人 U.卡平斯基; H.齐默曼; J.奥尔丁;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带有 链轮 盖的工作器械,其具有 导轨 (9),在导轨(9)处由驱动 马 达(11)环绕地驱动锯链(10)。该驱动经由链轮(22)实现,其布置在链轮室(44)中。锯链在链轮(22)处的第一转向区域处转向。在静止的锯链(10)中,在链轮室(44)的周缘壁(40)与锯链(10)的顶部(31)之间的间距(a,b,c,d,e)在从第一转向区域(26)至从链轮室(44)中的出口(47)的路段的至少50%上在锯链(10)的整个宽度(k)上小于18mm。
权利要求

1.一种工作器械,其带有罩壳(2),在所述罩壳(2)处固定有导轨(9),其中,所述工作器械具有驱动达(11),其用于在行进方向(28)上驱动在所述导轨(9)处所引导的锯链(10),其中,所述锯链(10)具有至少一个切齿(55,58),其形成所述锯链(10)的顶部(31),其中,所述驱动马达(11)经由链轮(22)驱动所述锯链(10),所述链轮(22)布置在链轮室(44)中,其中,所述链轮室(44)被链轮盖(8)遮盖,并且其中,所述链轮室(44)具有周缘壁(40),其邻近所述锯链(10)的顶部(31)限制所述链轮室(44),其中,所述链轮室(44)具有用于切割物的抛出口(45),其通在所述锯链(10)的顶部(31)处,其中,所述导轨(9)具有纵向中轴线(18),其在第一转向区域(26)中邻近于所述链轮(22)而在第二转向区域(27)中邻近于所述导轨(9)的顶端(46)交截所述锯链(10),其中,在行进方向(28)上,所述锯链(10)在第一区段(29)中从所述第一转向区域(26)被驱动至所述第二转向区域(27)而在第二区段(30)中从所述第二转向区域(27)至所述第一转向区域(26),并且其中,所述锯链(10)在出口(47)处离开所述链轮室(44),所述出口(47)布置在所述第一区段(29)处,其特征在于,在锯链(10)静止时在所述链轮室(44)的周缘壁(40)与所述锯链(10)的顶部(31)之间的间距(b,c,d,e)在从所述第一转向区域(26)至所述出口(47)的路段的至少50%上在所述锯链(10)的整个宽度(k)上小于18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b,c,d,e)在从所述第一转向区域(26)至所述出口(47)的路段的至少75%上小于1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b,c,d,e)在从所述第一转向区域(26)至所述出口(47)的路段的大于50%上小于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出口(45)在行进方向(28)上在所述第一转向区域(26)之前通到所述链轮室(44)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在锯链(10)静止时,在所述第一转向区域(26)处,在所述锯链(10)的顶部(31)与所述周缘壁(40)之间的间距(a)小于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在锯链(10)静止时,在所述第一转向区域(26)处,在所述锯链(10)的顶部(31)与所述周缘壁(40)之间的所述间距(a)小于
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锯链(10)与所述周缘壁(40)之间伸延有通道(48),其中,在到所述通道(48)中的入口(49)处布置有引导件(16),其将切割物导引至所述抛出口(4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到所述通道(28)中的所述入口(49)在所述锯链(10)的行进方向(28)上布置在所述第一转向区域(26)之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16)的导向面(61)在所述入口(49)处与所述锯链(10)的顶部(31)包围的度(α)大于9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在锯链(10)静止时,在所述入口(49)处,在所述锯链(10)的顶部(31)与所述周缘壁(40)之间的间距(m)小于20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轮室(44)在背对所述罩壳(2)的侧面上由侧壁(41)来限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在锯链(10)静止时,在所述锯链(10)与所述侧壁(41)之间的间距(f,g)在从所述第一转向区域(26)直至所述出口(47)的路段的至少50%上在所述锯链(10)的整个高度(l)上小于5mm。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链(10)具有头部区域(35),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切齿(55,58)来形成,其中,从所述第一转向区域(26)直至进入所述导轨(9)中,在所述头部区域(35)与所述侧壁(41)之间的间距(f)小于5mm。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链(10)具有连接区域(36),在其中所述锯链(10)的节段铰接地相互连接,其中,从所述第一转向区域(26)直至进入所述导轨(9)中,所述连接区域(36)至所述侧壁(41)的间距(g)小于6mm。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马达(11)的驱动轴(19)的端侧(37)至所述侧壁(41)的间距(i)小于5mm。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链轮盖(8)处布置有填充件(15),其至少部分地限制所述链轮室(44)。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链轮盖(8)处布置滑动板条(43),其在进入所述导轨(9)中处侧向地引导所述锯链(10),其中,所述链轮室(44)至少部分地由所述滑动板条(43)来限制。

说明书全文

带有链轮盖的工作器械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所说明的类型的带有链轮盖(Kettenraddeckel)的工作器械。

背景技术

[0002] 从文件DE 1 933 366中已知一种工作器械,即带有导轨和链轮盖的机动锯。为了实现良好的切屑导出(Abfuhr),在文件DE 1 933 366中在驱动轮的周缘处设置凹部。在未设置凹部的区域中,在链轮室的周缘壁与锯链的顶部(Dach)之间形成大的间距。
[0003] 已显示出,尤其在切割长纤维的材料时或在实施纵向切割时,在锯链与链轮盖之间形成的空间可被堵塞并且填加以切割物(Schnittgut)。该区域必须由锯链持续地清除,由此切割效率下降。如果该区域完全堵塞,则操作者必须清洁链轮室。
[0004] 从文件DE 197 53 360 B4中已知在修枝机(Hochentaster)中将抛出口(Auswurfoeffnung)布置在锯链侧面。为了在侧面抛出切割物,邻近于抛出口设置有相对于驱动轴倾斜的周缘壁。在抛出口之前和之后,在锯链与链轮的周缘壁之间形成大的间距。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种类型的工作器械,即,其具有改善的切割效率。
[0006] 该目的通过带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工作器械来实现。
[0007] 意外地显示出,由此可有效地阻止在链轮盖与锯链之间的区域的填加(Zusetzen),即,尽可能小地来构造在链轮盖与锯链之间的自由空间。意外地显示出,通过在锯链与周缘壁之间的较小的间距可相当显著地提高切割效率。在试验中,在纵向切割时可证实在50%的数量级上提高切割效率。还显示出,吸入通道中的切屑导致,另外的切屑非常快速地积聚并且通道的完全填加迅速地实现。与以前的解决方案相比,因此不设置成为切屑设置足够的空间,使得当非常多的切割物积聚时,锯链那么才与切屑或切割物接触,而已阻止第一切屑的积聚。甚至在纵向切割时或在切割长纤维的材料时,由此也可避免链轮室填加以切屑。
[0008] 较小的间距在此不必强制地在整个路段上存在。在第一转向区域与出口之间的各个区段中的较大的间距可以是可接受的。当在锯链静止时在链轮室的周缘壁与锯链的顶部之间的间距在从第一转向区域至出口的路段的至少50%上在锯链的整个宽度上小于大约18mm时,可有效地阻止链轮室填加以切屑。对于通常的切屑,在间距小于大约18mm时可以以足够的程度阻止切屑(其导致另外的切屑的积聚和由此链轮室的堵塞)的吸入。尽管如此被吸入锯链与链轮盖之间的通道中的切屑由于较小的间距而被锯链携带或者切碎并且从链轮室中被输送。
[0009] 锯链的顶部在此是在行进方向(Laufrichtung)上所有切齿的背对导轨的上棱边的连接部,即在锯链的纵向上所有切齿的上棱边的包络部(Umhuellende)。对于确定所提及的间距不考虑,锯链在切齿之间的区域中具有比在切齿的区域中更小的高度。在此,在锯链静止时、即在锯链未驱动时来测量该间距。如果锯链运动,则离心引起锯链从导轨向外提起并且由此减小锯链的顶部与周缘壁之间的间距。有利地,在第一转向区域处的间距小于大约18mm。
[0010] 有利地,该间距在第一转向区域与出口之间的路段的至少75%上、尤其在整个路段上小于大约18mm。适宜地,该间距在所提及的路段的大于50%上、尤其在所提及的路段的大于75%上、优选地在整个路段上小于大约15mm。直至大约10mm的间距被视为特别有利的。已显示出,在运行中,锯链在出口的区域中被向外移动了大约5mm。在静止状态中间距为大约10mm的情况下,由此在运行中得到大约5mm的间距。大约5mm的间距阻止切屑吸入锯链的顶部与周缘壁之间的区域中。由此阻止切屑的积聚,且同时保证,锯链不可与周缘壁接触。由此达到非常高的切割效率。
[0011] 有利地,抛出口在行进方向上在第一转向区域之前通到链轮室中。在第一转向区域处,在锯链与周缘壁之间的间距有利地小于大约10mm、尤其小于大约5mm。大约2mm至3mm的间距证实为特别有利的。因此间距在第一转向区域中被选取得如此小,很大程度上可阻止切屑被吸入在锯链与周缘壁之间形成的通道中。
[0012] 有利地,在锯链与周缘壁之间形成有通道,其中,在到通道中的入口处布置有引导件,其将切割物导引至抛出口。引导件用作偏转器(Abweiser)并且阻止切割物或切屑进入通道中。在此有利地,到通道中的入口在锯链的行进方向上布置在第一转向区域之前。为了避免切割物或切屑被引导件导引到通道的方向上,设置成,引导件的导向面在入口处与锯链的顶部包围的度大于90°。该角度尤其大于110°。通过导向面的所提及的取向来阻止在到通道的方向上在引导件处的漏斗效应。有利地,在锯链的顶部与周缘壁之间的间距在入口处被选取得相对小。在锯链静止时,该间距有利地小于大约20mm、尤其小于大约15mm。特别有利地,该间距为大约10mm。由此防止切屑吸入通道中。
[0013] 在背对罩壳的侧面上链轮室有利地由侧壁来限制。在锯链静止时,在锯链与侧壁之间的间距在从第一转向区域直至出口的路段的至少50%上有利地在锯链的整个高度上小于大约5mm。该间距在此垂直于导轨的平面来测量。有利地,所提及的间距在从第一转向区域直至出口的路段的至少75%上、尤其在整个路段上存在。在锯链与链轮盖之间的侧向的自由空间相应地也尽可能小地来构造,以便也有效地阻止在锯链侧面积聚切屑。较小的侧向的间距同时导致,链轮盖可更窄地来构造,使得工作器械的总结构宽度减小。由此使工作器械的操作明显容易。还对于该侧向的间距观察锯链的最宽的区域。不考虑在不同区域中的不同宽度。为了确定间距,将锯链视作完全体(Vollkörper),其横截面形状相应于在行进方向上、即在锯链的纵向上对锯链的侧视图。
[0014] 锯链具有头部区域,其中,在头部区域与侧壁之间的间距在从第一转向区域直至进入导轨中的路段的至少50%上、尤其在整个路段上有利地小于大约5mm。头部区域在此是锯链的该区域,其由至少一个切齿形成。尤其地,在头部区域中的间距小于大约3mm。由此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切屑在锯链的头部区域中积聚。锯链有利地具有连接区域。锯链的连接区域是该区域,在其中锯链的各个节段例如经由连接螺栓(Verbindungsbolzen)铰接地相互连接。从第一转向区域直至进入导轨中,连接区域与侧壁的间距有利地小于大约6mm。在进入导轨中处,锯链在连接区域中通常总归侧向地来引导,以便确保少摩擦地进入导轨中。现在设置成还邻近于链轮从第一转向区域直至进入导轨中在锯链与链轮盖之间仅仅设置非常小的侧向间距。由此也可在侧面有效地阻止切屑积聚在该区域中。连接区域与侧壁的间距在从第一转向区域直至进入导轨中的路段上有利地小于大约4mm。
[0015] 设置成还在驱动轴的端侧处设置与链轮室的侧壁仅较小的侧向间距。有利地,在驱动达的驱动轴的端侧处该间距小于大约5mm、尤其小于大约2mm。由此也在该区域中有效地避免切割物的积聚。
[0016] 当链轮盖具有填充件(其至少部分地限制链轮室)时,实现简单的设计。由此,也可通过将填充件插入现有的链轮盖中利用本发明来改装现有的工作器械。然而也可设置成,链轮盖相应窄地来构造,以获得所提及的较小的间距。由此也可明显减小工作器械的总宽度。有利地,在链轮盖处布置有滑动板条(Gleitleiste),其在进入导轨中处侧向地引导锯链。链轮室在此有利地至少部分地由滑动板条来限制。有利地,滑动板条延伸直至链轮的区域中,使得链轮室的侧向的限制至少部分地、尤其很大程度上由滑动板条自身来形成。由此,通过另外成形的、更大的滑动板条的布置可明显减小链轮室的体积并且由此阻止切屑的积聚。
附图说明
[0017] 下面根据附图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图1显示了机动锯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2显示了在链轮盖的区域中机动锯的侧视图,其中部分地拆下另外的壳体件,图3显示了沿着图2中的线III-III的剖面,
图4显示了沿着图3中的线IV-IV的剖面,
图5显示了从图4的图示中链轮的区域的放大的视图,
图6显示了沿着图2中的线VI-VI的剖面,
图7以放大的图示显示了图6中的局部VII,
图8显示了沿着图2中的线VIII-VIII的剖面,
图9以放大的图示显示了图8中的局部IX,
图10显示了沿着图2中的线X-X的剖面,
图11显示了以放大的图示显示了图10中的局部XI,
图12显示了沿着图2中的线VI-VI穿过工作器械的一实施例的剖面,
图13显示了锯链的侧视图,
图14显示了在图13中的箭头XIV的方向上图13中的锯链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图1作为工作器械的实施例显示了机动锯1。然而,本发明也可被应用在其它工作器械中,例如在修枝机、树木收割机(Baumerntemaschine)等中。
[0019] 机动锯1具有罩壳2,在其处固定有后把手3和把手箍(Griffbuegel)6。在罩壳2中布置有驱动马达11。机动锯1的所有限定外轮廓的壳体件被称为罩壳2。有利地,罩壳2的该部分(驱动马达11固定在其处)在此与该部分(后把手3和把手箍6固定在其处)振动退耦(schwingungsentkoppeln)。在后把手3处可摆动地支承有加速杆4以及加速杆止器(Gashebelsperre)5。在罩壳2处固定有导轨9,在其处环绕地布置有锯链10。锯链
10由驱动马达11在行进方向28上来驱动。导轨9具有纵向中轴线18,其在第一转向区域
26中邻近于链轮22而在第二转向区域27中邻近于导轨9的背对罩壳2的顶端46交截锯链10。转向区域26、27是在一截面中穿过锯链的剖面,该截面包含纵向中轴线18且垂直于导轨9的平面。在运行中,在第一区段29中,锯链10从第一转向区域26运动至第二转向区域27。在此,锯链10离开罩壳2。在第二区段30中,锯链10从第二转向区域27运动到第一转向区域26。在该区域中,锯链10向罩壳2和机动锯1的后把手3行进。在机动锯1的罩壳2处布置有链轮盖8,其遮盖链轮22的区域。在把手箍6的面对导轨9的侧面处布置有扶手(Handschutz)7,其有利地用于激活链制动器。
[0020] 图2详细地显示了链轮盖8的区域。链轮盖8利用两个固定螺母13固定在罩壳2处。固定螺母13旋拧到固定螺栓12上,固定螺栓12被保持在罩壳2中并且其伸过导轨
9。导轨9保持卡紧在罩壳2与链轮盖8之间。在固定螺栓12之间的区域中,调整螺栓14伸过链轮盖8,调整螺栓14用于调整输送给锯链10的油量。在背对导轨9的且在图1中显示的机动锯1的通常的停放位置中面向下的侧面处,在链轮盖8处构造有用于切割物的抛出口45。在抛出口45的面对后把手3的侧面处布置有引导件16,其向后且向下在底部的方向上导引切割物(如切屑等)。引导件16可由弹性的材料、例如橡胶构成。
[0021] 在图2至12中显示了锯链10作为带有在锯链10的整个长度上恒定的横截面的实心的构件。示意性地显示的实心的构件表明了锯链10在行进方向28上运动时所占据的空间。在此,不考虑作用到锯链10上且使锯链向外运动的离心力。锯链10的示意性的图示表明了锯链10在环绕导轨9时在相应的区域中的最大延伸。锯链10在缓慢环绕导轨9时所占据的空间对于确定锯链10与邻近的构件和壁的间距是决定性的。
[0022] 图3显示了在截面17(图4)中穿过罩壳2和链轮盖8的剖面,截面17相对于导轨9的纵向中轴线18略微倾斜。如图3所示,在链轮盖8中布置有填充件15,其极大地减小了链轮盖8的自由容积。锯链10布置在链轮室44中,链轮室44由链轮盖8、填充件15和引导件16来限制。链轮室44构造得尽可能小,从而在锯链10与填充件15或引导件16之间仅保留很小空间。由此防止切屑积聚在锯链10与链轮盖8之间并且降低机动锯1的切割效率。
[0023] 如图3所示,在所显示的截面中在锯链10与引导件16之间存在间距b。间距b明显小于大约10mm。有利地,间距b小于5mm。在所显示的实施例中,间距b为大约2mm至大约3mm。
[0024] 图3也显示了锯链10的驱动部。在该实施例中构造为内燃机、尤其构造为单缸二冲程发动机的驱动马达11具有驱动轴19,即曲轴。驱动轴19围绕旋转轴线24可旋转地来支承。离心式离合器20与驱动轴19抗扭地相连接。离心式离合器20具有离心配重50,其在达到结构上所设定的转速时径向向外运动并且在其向外移的位置中摩擦配合地与离合器鼓盘(Kupplungstrommel)21相连接。离合器鼓盘21在它的背对驱动马达11的侧面处承载小齿轮25。在小齿轮25的区域中,离合器鼓盘21利用轴承23可旋转地支承在驱动轴19上。链轮22抗扭地保持在小齿轮25处。也可设置成,构造为小齿轮的链轮22直接抗扭地与离合器鼓盘21相连接。锯链10在链轮22处被引导。也如图3所示,小齿轮25和链轮22在端侧由防尘盖(Abdeckscheibe)39遮盖,其在轴向上将链轮22和小齿轮25锁在驱动轴19处。
[0025] 在图4中以纵剖面显示了链轮室44。在图4中锯链10还作为完全体示出,其包围锯链10运动通过的区域。第一区段29对应于锯链10的上回行段(Trumm)而第二区段30对应于下回行段。锯链10具有顶部31,其表示背对导轨9的、指向外的侧面。在相对的、面对导轨9的且接合到导轨9中的侧面处,锯链10具有足部32。
[0026] 链轮室44由周缘壁30来限制,周缘壁40面对锯链10的顶部31布置。在该实施例中,周缘壁40由填充件15且邻近于第一转向区域26由引导件16来形成。在第一转向区域26处,周缘壁40与锯链10的顶部31具有间距a,其小于大约18mm。间距a在所示出的锯链10的静止状态中有利地小于大约15mm、尤其小于大约10mm。在该实施例中,间距a小于大约5mm。如图4所示,锯链10与周缘壁40之间的间距在截面17的区域中最小。截面17对应于在图3中的截面。在截面17中,在周缘壁40与锯链10之间存在间距b。在行进方向28上,该间距增大直至在图5中所示出的出口47,锯链10在出口47处离开链轮室44。锯链10与周缘壁40之间的间距在从第一转向区域26至出口47的路段的至少50%上小于大约18mm。在该实施例中,该间距在从第一转向区域26至出口47的整个路段上小于
10mm。有利地,该间距在该路段的至少75%上、尤其在整个路段上小于大约18mm、尤其小于大约15mm。在运行中,锯链10由于离心力从导轨9向外运动,其中,锯链10离转向区域26和27越远,向外的运动越大。在运行中,周缘壁40大约跟随锯链10的走向。在运行中锯链10与周缘壁40之间的间距在出口47的区域中比在静止状态中小大约5mm。有利地,在运行中,在锯链10的顶部31与周缘壁40之间的间距从第一转向区域26至出口47为大约
5mm。
[0027] 如图5所示,在锯链10与周缘壁40之间形成有通道48,其有利地构造得尽可能小,使得在锯链10与周缘壁40之间仅保留很小的间距。在第二区段30处、即在行进方向28上在第一转向区域26之前,形成到通道48中的入口49。在入口49处,在锯链10与周缘壁40之间存在间距m,其有利地同样小于20mm、尤其小于大约15mm。在该实施例中,间距m近似为10mm。有利地,从入口49直至出口47,在锯链10的顶部31与周缘壁40之间的间距小于大约18mm、尤其小于大约15mm、优选地大约10mm或更小。
[0028] 如图4所示,引导件16具有导向面61,其限制抛出口45。参考在图1中所示的机动锯1的通常的停放位置,导向面61向后和向下指向且在向底部的方向上导引切屑。如图5所示,邻近于入口49,导向面61与锯链10的顶部31、即在入口49的区域中与锯链的顶部
31相切的直线包围角度α,其大于90°。有利地,角度α大于110°。由此实现,导向面
61与锯链10的顶端31不形成将切屑导引到通道48中的漏斗,而是导向面61邻近于入口
49作为偏转器起作用,其在抛出口45的方向导引切屑。
[0029] 图6显示了垂直于在图4中绘出的截面17穿过驱动轴19和链轮盖8的剖面。如图6所示,邻近于离心式离合器20,在离心式离合器20的背对锯链10的侧面上蜗轮38抗扭地与驱动轴19相连接。蜗轮38用于驱动润滑油,其为锯链输送润滑油。如图6所示,锯链10具有平行于旋转轴线24测得的宽度k和垂直于旋转轴线24、在导轨9的平面(图1)中测得的高度l。有利地,对于图3至5所说明的在锯链10与周缘壁40之间的间距至少在锯链10的整个宽度k上存在。如图6所示,周缘壁40平地来构造并且在侧向略微延伸超过锯链10。周缘壁40平行于旋转轴线24伸延。也如图6所示,锯链10具有面对罩壳
2的内侧34以及背对罩壳2的、面对链轮盖8的外侧33。
[0030] 如图7所示,锯链10在其外侧33处与填充件15也具有仅很小的间距。如图7所示,链轮室44在背对罩壳2的侧面上由侧壁41来限制。锯链10具有头部区域35和连接区域36。顶部31构造在头部区域35处。头部区域35由锯链10的切齿来形成,如接下来还将详细说明的那样。在头部区域35处,锯链10的外侧33与侧壁41具有间距f,其有利地小于5mm。尤其地,间距f小于3mm。在该实施例中,间距f为大约1mm至1.5mm。也如图7所示,连接区域36与侧壁41具有间距g,其小于6mm。尤其地,间距g小于4mm。在该实施例中,间距g在0.5mm与1mm之间。有利地,锯链10与侧壁41之间的间距在锯链10的整个高度l上小于大约6mm、尤其小于大约3mm。由此避免切屑积聚在锯链10的外侧33处。
[0031] 也如图7所示,还在链轮22和驱动轴19的区域中在驱动单元与填充件15之间仅形成很小的间隙。防尘盖39与侧壁41具有平行于旋转轴线24测得的间距h,其有利地同样小于5mm。在该实施例中,间距h在大约1mm与大约2mm之间。驱动轴19具有面对侧壁41的端侧37,其与侧壁41具有间距i。间距i也小于5mm。在该实施例中,间距i为大约
1mm至大约1.5mm。所有的间距f、g、h、i平行于旋转轴线24且垂直于导轨9的平面来测量。如图7所示,侧壁41阶梯式地来构造并且跟随驱动轴19、链轮22和锯链10的走向。
由此,可实现在锯链10的驱动单元、锯链10自身和链轮盖8之间非常小的自由容积。
[0032] 图7还详细显示了轴承23和小齿轮25。也如图7所示,锯链10的足部32伸到链轮22中。在图7中显示的截面中,锯链10的顶部31与周缘壁40具有间距c,其明显小于大约20mm。在该实施例中,间距c小于大约5mm并且有利地为大约3mm至4mm。在图7中显示的与侧壁41的间距f和g有利地至少从第一转向区域26直至锯链10进入导轨9中存在。
[0033] 图8显示了在进入导轨9中的区域中的锯链10。如图9所示,顶部31与周缘壁40具有间距d,其明显小于18mm。在该实施例中,间距d为大约5mm至大约6mm。锯链10的外侧33与侧壁41之间的间距对应于在图7中显示的间距。也如图9所示,邻近于锯链
10到导轨9中的进入部,侧板42布置在罩壳2处,其引导锯链10。
[0034] 如图10所示,在链轮盖8处布置有滑动板条43,其在其外侧33处引导锯链10。滑动板条43在面对导轨9的顶端46(图1)的固定螺栓12的区域中延伸。如图11所示,锯链10以其连接区域36贴靠在滑动板条43处。在头部区域35中,滑动板条43同样如侧板42那样具有与锯链10的很小的侧向间距。锯链10的顶部31与周缘壁40具有间距e,其同样明显小于18mm。有利地,间距e小于大约15mm、尤其大约10mm。
[0035] 图12显示了链轮盖8'的实施例。与在之前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彼此相应的构件。驱动部、链轮22和锯链10的结构与在之前的附图中相同。同样,与链轮盖8'的侧壁41和周缘壁40的间距也相同。在根据图12的实施例中,链轮盖8'不具有填充件15,而是链轮盖8'较窄地来构造并且形成周缘壁40和端壁41。由此可明显减小机动锯1的整个结构宽度。备选地,也可通过链轮盖8的发泡(Ausschaeumen)、通过布置中间壁或通过增大滑动板条43这样使得滑动板条43部分地填充在链轮盖8下的容积来构造链轮盖8的减小的内腔。
[0036] 图13和14显示了锯链10的一实施例。锯链10具有连接节段51,其经由连接螺栓59与传动节段(Treibglied)52铰接地相连接。传动节段52具有传动突起(Treibansatz)53,其伸到导轨9中并且其由链轮22来驱动。连接节段51部分地构造为切割节段。在图13中显示了左边的切割节段54,其具有左边的切齿55。在切齿55之前,在前行的传动节段52处布置有深度限制器56。切割节段54也具有在图13中由深度限制器56覆盖的深度限制器。此外,锯链10具有带有右边的切齿58的右边的切割节段57。在切齿58之前,在切割节段57处构造有深度限制器60。邻近于深度限制器60布置有传动节段
52的深度限制器56。也可设置锯链10的其它的设计方案。
[0037] 如图14所示,切齿55和58的背对足部32的上侧形成锯链10的顶部31。头部区域35通过切齿55和58来形成。连接区域36是连接节段51与传动节段52经由连接螺栓59相连接的区域。在图3至12中所示的完全体(其示意性地示出锯链10)从锯链10在行进方向28上的视图中的周缘线(其在图14中示出)中得到。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